2021年教育局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推动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xx省教育厅《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十四五”期间,构建更加完善的教研工作体制,建设富有活力的教研机构,打造高素质的教研队伍,形成科学合理的教研评价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建立起富有xx特色的新时代教研体系。
二、主要任务
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三、重点举措
(一)完善和创新教研工作体系
1.完善教研机构设置。健全市、县、校三级教研体系,优化结构布局,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教研机构为主体、中小学校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教研工作新格局。整合师训、电教、装备等相关资源,成立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开展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课程、教育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研究,重视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加强教育管理、政策与实践研究,服务教育决策。
3.加强教育教学指导。强化国家课程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准确把握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做好课程实施工作,研究制定教育教学常规,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质与教育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指导素质教育实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指导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规划与开发,推动建立健全全市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丰富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4.推进教研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级信息化实验区建设,建立市县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整合基于国家课程教材的教师备授课系统、学生学习空间人人通系统、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平台系统等资源。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纽带,通过空间交互应用及资源共享机制,为全市中小学师生提供服务。
5.实施三级教研联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项目驱动,建立上下联动、内外合作的市县校三级教研联动机制。各级教研机构密切结合最新研究动态及热点、难点问题,发挥区域特点和优势,采取主题教研、问题教研、“订单”教研、联片教研、联盟教研、现场观摩、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确保区域内学科教师和教研员广泛参与。
6.开展教育教学视导。市县区教研机构要不定期开展教学视导。每位教研员每学年听课不得少于60节。深入学校和课堂,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诊断教育教学问题,反馈教育教学信息,指导学校和教师加强校本教研,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议课、研讨交流等方式加强专业引领,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规律的认识,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书育人方式。
7.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教学新进展,定期开展专题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动向和发展趋势,形成教研员年度调研报告和学科研究成果年度报告,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为学校发展提供建议,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撑。
8.做好示范与帮扶。通过专题报告、现场观摩、跟进指导以及经验分享等方式,做好教育教学示范与引领工作。通过城乡联动、校际联合、送课助教、跟岗研修等方式,帮扶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促进教研、教改优质均衡发展。
9.组织学业质量测评。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学业质量测评。加强考试和命题研究,提高命题质量,开展命题质量和效果评估,提升测评专业化水平,推动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测评体系。
10.推广优秀成果与经验。充分发挥学科教研基地作用,开展课题和项目研究,组织指导课程、教材和教法实验,及时发现典型,培育、凝练、宣传优秀教学成果,促进优秀教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
11.推动教学技能提升。定期组织开展中小学
(幼儿园)教师“三字一话”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微课比赛、教学技能大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优秀课例展评等教研活动,以赛促训、以赛促研、以赛促教,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广大教师教学技能,促进专业发展。
12.建立联系学校制度。每位教研员每学年至少联系一所学校,深入学校和课堂,开展教学指导,参与学校教研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提升学校课程实施能力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每学期到联系学校现场工作时间不少于四周。
(二)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
1.严格专业标准。建立教研员准入、流动和退出机制。选调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观念正确、教研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6年以上教学工作经历、一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骨干教师进入教研员队伍。新选聘的教研员应有一定年限的教学工作经历;教研员在岗工作每满5年,原则上要到学校从事1学年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不履行工作职责、违背职业道德、年度教研工作考核不合格者、不适宜继续从事教研工作的教研员,要及时调整出教研队伍。
2.配齐配强教研员。实行专兼职教研员聘任制,到2021年底,按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门类以及当地实际,市县区按要求配齐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根据需要每学段每学科从优秀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中选聘3-5名兼职教研员。
3.促进专业发展。加强教研员培训,建立多种形式的教研员全员培训制度,将教研员培训纳入教师“国培计划”,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72学时的培训。适当提高教研机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依法依规保障教研员工资待遇,建立健全优秀教研员培养管理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研员应予以表彰奖励。
4.强化工作考核。明确学科教研员岗位职责,规范教研员工作行为和工作程序,实行学科教研责任制和项目负责制。加强对教研员职业道德、学术诚信、工作态度、工作实绩的综合考核,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和教育服务等维度设置工作量标准,并将一线教师和学校的评价纳入教研员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评先树优、以及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教研工作领导与管理
1.强化党的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严把教研工作政治关,确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动摇,确保发展素质教育方向不偏离。市县区教育局要把教研工作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整体部署和总体规划,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教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教研工作有效开展。
2.加大经费投入。把教研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教育事业经费预算,保障教研工作经费随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步增加,确保满足教研机构日常运转和组织开展各项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的经费需要,并对学校开展教研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学校应从生均公用经费中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校本教研工作。按照加班工资发放规定和专业人员讲座费用标准,为教研员发放优质课评审、论文课题评审、专题讲座等劳务报酬。
3.加强督导评估。将教研工作督导列入政府督导评估体系,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重点督导评估教研工作方向、机构设置、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工作实效等,评估结果作为衡量县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