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理工大学金融学考试大纲整理

2019-11-05 14:2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理工大学金融学考试大纲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0年**理工大学金融学考试大纲整理》。

第一部分《金融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1.货币的职能

1.1.1.基本概念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大职能。货币的这五大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货币首先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有没有价值、有多少价值,然后作为流通手段实现商品的价值。

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商品交换由物物交换逐渐转化为商品流通(即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这是货币基本职能存在的前提条件。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1.2.五大职能

1.1.2.1.价值尺度

一、职能

价值尺度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一种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正如衡量长度的尺子本身有长度,称东西的砝码本身有重量一样,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充当价值尺度。电子货币除外。

二、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把各种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以表示各种商品的价值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并不是由于有了货币才可以互相比较,恰恰相反,只是因为各种商品的价值都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它们本身才具有相同的质,从而在量上可以比较。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商品的价值量由物化在该商品内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但是商品价值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自己不能直接表现自己,它必须通过另一种商品来表现。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任何商品的价值,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把各种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一定量的货币上,货币就充当商品的外在价值尺度。而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可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表现形式。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例如,1辆自行车值1克黄金,只要贴上个标签就可以了。当人们在作这种价值估量的时候,只要在他的头脑中有金的观念就行了。用来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虽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但是这种观念上的货币仍然要以实在的金属为基础。人们不能任意给商品定价,因为,在金的价值同其他商品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现实基础就是生产两者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在商品价值量一定和供求关系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金的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根据各种商品的价值大小,把它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价格。例如,1头牛值2两金,在这里2两金就是1头牛的价格。

三、复本位制和单一金本位制

在历史上,有些国家曾一度实行过金、银复本位制,以金和银两种贵金属同时充当价值尺度。这样,一切商品就会有两种不同的货币表现,两种价格。用金作为价值尺度来表现商品的价格是商品的金价格。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会同金本身的价值成反方向变动,即一旦金的价值降低,商品价格会相应地提高;金的价值提高,商品的价格就会相应地降低。用银作为价值尺度来表现商品的价格就是商品的银价格。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也会同银本身的价值成反方向变动,即一旦银的价值降低,商品价格会相应地提高;银的价值提高,商品价格会相应地降低。但是,不能保证金和银的价值比例保持不变,因此,也就不能保证两种价格可以安然并存。

金和银两种价值比例的任何变动,都会造成价格的混乱,扰乱商品的金价格和银价格之间的比例。实践表明,价值尺度二重化是同价值尺度的职能相矛盾的。在国内流通领域内,只能有一种商品充当价值尺度。所以,在资本主义货币史上,复本位制终于被单一金本位制所替代。

1.1.2.2.流通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里,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它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前提,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进一步发展。

一、物物交换转化为商品流通

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货币出现以后,它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则起媒介作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它由商品变为货币(W-G)和由货币变为商品(G—W)两个过程组成。W—G即卖的阶段,是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这一阶段很重要,实现也比较困难。因为,如果商品卖不出去,不能使原来的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则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实现,从而商品所有者就有可能破产。G—W即买的阶段,是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由于货币是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如果商品充足,有货币就可以买到商品,这一阶段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由于货币在商品流通中作为交换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换和地方的限制,扩大了商品交换的品种、数量和地域范围,从而促进了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二、货币流通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断地当做购买手段,实现商品的价格。商品经过一定流通过程以后,必然要离开流通领域最后进入消费领域。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却始终留在流通领域中,不断地从购买者转移到出卖者手中。这种不断的转手就形成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以商品流通为基础的,它是商品流通的表现。货币作为流通手段,需要有同商品量相适应的一定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由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二者决定(见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商品价格总额大,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便多;商品价格总额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便少。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货币流通速度快,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少;货币流通速度慢,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多。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等于全部商品价格总额除以同一单位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商品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三、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形式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最初是以金或银的条块形状出现的。由于金属条块的成色和重量各不相同,每次买卖都要验成色,秤重量,很不方便。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金属条块就为具有一定成色、重量和形状的铸币所代替。铸币的产生使货币能够更好地发挥它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铸币在流通中会不断地被磨损,货币的名称和它的实际重量逐渐脱离,成为不足值的铸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但必须是足值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则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它可以是不足值的。这是因为货币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只是转瞬即逝的媒介物,不足值的铸币,甚至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符号,也可以用来代替金属货币流通。

用贱金属,例如用铜铸成的辅币,是一种不足值的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纸币,则纯粹是价值符号。纸币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只能代表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那么,每单位纸币代表的金量就减少了,商品价格就要相应地上涨。

由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使商品的买和卖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一个商品所有者在出卖商品之后,不一定马上就买;也打破了买和卖空间上的限制,一个商品所有者在出卖商品以后,可以就地购买其他商品,也可以在别的地方购买任何其他商品。这样,就有可能产生买和卖的脱节,一部分商品所有者只卖不买,另一部分商品所有者的商品就卖不出去。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已经孕育着引起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1.1.2.3.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因而货币贮藏就有必要了。

一、货币贮藏的发展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商品流通的初期,有些人就把多余的产品换成货币保存起来,贮藏金银被看成是富裕的表现,这是一种朴素的货币贮藏形式。随着商品生产的连续进行,商品生产者要不断地买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但他生产和出卖自己的商品要花费时间,并且能否卖掉也没有把握。这样,他为了能够不断地买进,就必须把前次出卖商品所得的货币贮藏起来,这是商品生产者的货币贮藏。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展,货币的权力日益增大,一切东西都可以用货币来买卖,货币交换扩展到一切领域。谁占有更多的货币,谁的权力就更大,贮藏货币的欲望也就变得更加强烈,这是一种社会权力的货币贮藏。

二、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但是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则必须既是实在的货币,又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因此,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作为贮藏手段。货币在质的方面,作为物质财富的一般代表,能直接转化为任何商品,因而是无限的;但在量的方面,每一个具体的货币额又是有限的,只充当有限的购买手段。货币的这种量的有限性和质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迫使货币贮藏者贪婪地积累货币。货币贮藏者的贪欲是没有止境的。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货币贮藏者为了金偶像而牺牲自己的肉体享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53页)。货币贮藏一般是直接采取金银条块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其他的贮藏形式,如把金银制成首饰等装饰品贮藏起来。

三、货币贮藏的作用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当市场上商品流通缩小,流通中货币过多时,一部分货币就会退出流通界而被贮藏起来;当市场上商品流通扩大,对货币的需要量增加时,有一部分处于贮藏状态的货币,又会重新进入流通。

关于纸币能否充当贮藏手段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传统的观点是:只有实在的、足值的金属货币,人们才愿意保存它,才能充当贮藏手段。但也有人认为,如果纸币的发行数量不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能代表相应的金属量,保持稳定的社会购买力。在这种条件下,纸币也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当然,纸币如果发行量过多,就无法保持它原有的购买力,人们就不愿意保存它。可见,即使纸币能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也是有条件的,并且是不稳定的。

1.1.2.4.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产生和特点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因为商品交易最初是用现金支付的。但是,由于各种商品的生产时间是不同的,有的长些,有的短些,有的还带有季节性。同时,各种商品销售时间也是不同的,有些商品就地销售,销售时间短,有些商品需要运销外地,销售时间长。生产和销售时间上的差别,使某些商品生产者在自己的商品没有生产出来或尚未销售之前,就需要向其他商品生产者赊购一部分商品。商品的让渡同价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开来,即出现赊购的现象。赊购以后到约定的日期清偿债务时,货币便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开始是由商品的赊购、预付引起的,后来才慢慢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在商品交换和信用事业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就日益成为普遍的交易方式。

在货币当做支付手段的条件下,买者和卖者的关系已经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等价的商品和货币,就不再在售卖过程的两极上同时出现了。这时,货币首先是当做价值尺度,计量所卖商品的价格。第二,货币是作为观念上的购买手段,使商品从卖者手中转移到买者手中时,没有货币同时从买者手中转移到卖者手中。当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发挥职能作用时,商品转化为货币的目的就起了变化,一般商品所有者出卖商品,是为了把商品换成货币,再把货币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货币贮藏者把商品变为货币,是为了保存价值;而债务者把商品变为货币则是为了还债。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时,商品形态变化的过程也起了变化。从卖者方面来看,商品变换了位置,可是他并未取得货币,延迟了自己的第一形态变化。从买者方面来看,在自己的商品转化为货币之前,完成了第二形态变化。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出卖自己的商品先于购买别人的商品。当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购买别人的商品先于出卖自己的商品。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商品交换中转瞬即逝的媒介,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则是交换过程的最终结果。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或价值符号,但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作用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可以减少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节省大量现金,促进商品流通的发展。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另一方面,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在赊买赊卖的情况下,许多商品生产者之间都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如果其中有人到期不能支付,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使整个信用关系遭到破坏。例如,其中某个人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卖掉自己的商品,他就不能按时偿债,支付链条上某一环节的中断,就可能引起货币信用危机。可见,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以后,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发展了。

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了信用货币,如银行券、期票、汇票、支票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信用事业越展开,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也就越大,以致信用货币占据了大规模交易的领域,而铸币却被赶到小额买卖的领域中去。

在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不仅商品流通领域,而且非商品流通领域也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充当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形式。例如,地租、赋税、工资等,也用货币来支付。

由于货币充当支付手段,为了到期能偿还债务,就必须积累货币。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独立的致富形式的货币贮藏减少以致消失了,而作为支付手段准备金形式的货币贮藏却增长了。

1.1.2.5.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世界货币的职能。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和银,而且必须脱去铸币的地域性外衣,以金块、银块的形状出现。原来在各国国内发挥作用的铸币以及纸币等在世界市场上都失去作用。

在国内流通中,一般只能由一种货币商品充当价值尺度。在国际上,由于有的国家用金作为价值尺度,有的国家用银作为价值尺度,所以在世界市场上金和银可以同时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后来,在世界市场上,金取得了支配地位,主要由金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世界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以外,还有以下职能:①充当一般购买手段,一个国家直接以金、银向另一个国家购买商品。②作为一般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贸易的差额,如偿付国际债务,支付利息和其他非生产性支付等。③充当国际间财富转移的手段。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可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例如,支付战争赔款、输出货币资本或由于其他原因把金银转移到外国去。在当代,世界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收支的差额。

作为世界货币的金银流动是二重的:一方面,金银从它的产地散布到世界市场,为各个国家的流通领域所吸收,补偿磨损了的金、银铸币,充作装饰品、奢侈品的材料,并且凝固为贮藏货币。这个流动体现了商品生产国和金银生产国之间劳动产品的直接交换。另一方面,金和银又随着国际贸易和外汇行情的变动等情况,在各国之间不断流动。

为了适应世界市场的流通,每个国家必须贮藏一定量的金、银作为准备金。这笔世界货币准备金随着世界市场商品流通的扩大或缩小而增减。在资本主义国家,银行中的黄金储备,往往要限制在它的特殊职能所必要的最低限度。过多的货币贮藏,对于资本是一个限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示商品流通的停滞。

1.2.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2)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①银本位制

②金银复本位制:格雷欣法则

③金本位制

④信用货币本位制

二、利率

1.利息

(1)利息本质的理论:古典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

(2)利息的计算:单利和复利

(3)利率的分类

(4)利率的作用

2.利率决定理论

(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3)可贷资金理论和

IS-LM

模型

3.利率的风险结构

(1)违约因素

(2)流动性因素

(3)税收因素

4.利率的期限结构

(1)利率的期限结构

(2)解释利率期限结构的理论:预期理论、市场分割理论、偏好理论

三、汇率

1.国际货币体系

(1)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2)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浮动汇率制

(4)货币局制度

(5)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

2.外汇管理和管制

3.汇率的定义和标价法、汇率安排

4.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5.汇率的决定理论和决定因素

6.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四、金融市场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1)金融市场的定义

(2)金融资产的定义与特征

(3)金融市场的功能

2.货币市场及其金融工具类型

3.衍生工具市场及其金融工具类型

4.投资基金以及主要种类

5.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四、资本市场

1.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2.效率市场假说

(1)效率市场假说的定义与分类

(2)效率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

五、金融中介和金融体系结构

1.中国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2.金融功能

3.对以德国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

4.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5.影子银行的定义

六、中央银行

1.中央银行的特点

2.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2)政府的银行

(3)银行的银行

(4)管理金融的银行

3.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现金如何进入流通

(2)现金发行与现金回笼

(3)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4.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七、商业银行

1.商业银行的作用

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1)资本金业务

(2)存款业务

(3)借款业务

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1)现金业务

(2)贷款业务

(3)投资业务

4.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1)结算业务

(2)托管业务

(3)代理业务

(4)租赁业务

(5)银行卡业务

(6)投资银行业务

(7)表外业务

5.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大原则

6.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管理理论(3

个阶段)

7.存款保险制度

8.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八、信用货币创造

1.货币层次划分的理论及实践

2.存款创造的条件

3.多倍存款扩张的过程

4.存款收缩过程

5.铸币税

九、货币供求与均衡

1.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2.货币供给

(1)基础货币

(2)货币乘数

(3)中国的货币供给

(1)中国货币层次及其乘数

(2)基础货币的影响因素

(3)货币乘数

3.货币均衡

(1)货币均衡与货币非均衡

(2)货币均衡与利率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通货膨胀概述

(2)通货膨胀的成因

(3)通货膨胀的效应

(4)通货膨胀的治理

5.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的定义

(2)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十、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原则

2.国际收支项目

(1)经常项目

(2)资本和金融项目

(3)储蓄资产变动

(4)净误差和遗漏

3.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4.国际收支调节手段

5.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十一、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1)货币政策的含义

(2)货币政策目标的含义

(3)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4)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2.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质政策工具

(2)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涵

(2)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理论分析

(3)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

第二部分《金融市场学》

一.金融市场概述

1.金融市场的定义

2.金融资产的定义与特征

3.金融市场的类型与功能

二.货币市场

1.票据与贴现市场

2.国库券市场

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4.回购市场

5.同业拆借市场

6.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市场

三.资本市场

1.股票市场

2.债券市场

3.投资基金市场

四.金融衍生市场

1.金融远期和期货

2.期权和权证

3.互换

4.可转换债券

五.债券与普通股价值分析

1.债券定价原理

2.久期、凸度与免疫

3.股息贴现模型

4.市盈率模型

六.效率市场假说

1.效率市场假说的定义与分类

2.效率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与实证检验

下载2020年**理工大学金融学考试大纲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0年**理工大学金融学考试大纲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升本”考试大纲(金融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2015年“专升本”《金融学》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

    金融学考试大纲范文合集

    深圳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只提供考试大纲,复试科目只提供参考书目) 命题学院/部门(盖章):经济学院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431 ]金融学综合 说明: 可......

    《国际金融学》大纲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国际金融学》大纲 很久没有上传文档, 最近发现了几个好文档,上传上去,和大家一起分享 国际金融学模拟试题部分......

    武汉理工大学2014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武汉理工大学2014大学物理考试大纲 一. 题型 1. 选择题(6题18分) 2. 填空题(8题24分) 3. 计算题(58分)二. 答题分配 1. 运动学(10分) 2. 电场与电势(10分) 3. 磁场与安培力(10分) 4. 相......

    431金融学综合大纲

    431 金融学综合 单项选择、计算与分析、论述与分析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 150 分,其中,金融学部分为90 分,公司财务部分为60 分 四、考试内容 (一)金融学 1、货币与货币......

    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803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太奇考研网http:/// 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803有机化学考试大纲 太奇考研网第一时间为同学们收集整理了2014年各高校相关专业课考试大纲方便同学们参考,更多的2014年考研大纲相......

    2014年昆明理工大学考试大纲846物理化学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 0702Z1应用化学物理 第一部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最新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试大纲

    2014年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要求金融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初试四门: (一)思想政治理论,采用统考试题,100分 (二)外国语,采用统考英语一,100分 (三)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150分 (四)金融学综合,1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