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昆明理工大学考试大纲846物理化学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 0702Z1应用化学物理
第一部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内容约50%
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内容约15%
电化学的基本内容约20%
胶体及界面化学的基本内容约10%
统计热力学约5%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基本概念题(选择题和填空题)30%简答题(含证明题)10%
计算题(含相图题)60%
第二部分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1.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1.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 体积功与可逆过程
1.4 恒容热与恒压热——焓
1.5 热容
1.6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1.7 热化学、盖斯定律
1.8 几种热效应
1.9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2.热力学第二定律
2.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不可逆性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
2.3 熵
2.4 熵变的计算
2.5 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
2.6 吉布斯自由能改变量△G的计算
2.7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2.8 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3.溶液-多组分体系热力学
3.1 溶液组成的表示法
3.2 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
3.3 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3.4 理想溶液的定义、通性及各组分的化学势
3.5 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
3.6 稀溶液的依数性
3.7 非理想溶液
4.化学平衡
4.1 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的亲和势
4.2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与等温方程式
4.3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方法
4.4平衡常数的测定和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4.5 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4.6 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5.相平衡
5.1 相律
5.2 杠杆规则
5.3 单组分体系相图及其应用
5.4 二组分体系相图及其应用
6.电化学
6.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与法拉第定律
6.2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6.3 电导
6.4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6.5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6.6 电动势的测定
6.7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
6.8 可逆电池热力学
6.9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6.10 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6.11 浓差电池和液体接界电势
6.12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6.13 分解电压
6.14 极化作用
6.15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6.16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
7.化学动力学
7.1 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法和速率方程
7.2 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
7.3 速率方程的确定
7.4 温度和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7.5 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7.6 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法
7.7 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
7.8 势能面与过渡状态理论
7.9 溶液中的反应
7.10 单分子反应理论
7.11 光化学反应
7.12 催化反应通性
8.界面现象
8.1 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8.2 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和饱和蒸汽压
8.3 液-固界面的润湿作用
8.4 固体表面的吸附作用
8.5 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9.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9.1 胶体系统的制备
9.2 胶体系统的光学性质
9.3 肢体系统的动力性质
9.4 溶胶系统的电学性质
9.5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10.统计热力学初步
10.1 粒子各运动形式的能级及能级的简并度
10.2 玻耳兹曼分布
10.3 粒子配分函数的计算
10.4 系统的热力学能、摩尔恒容热容和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第二篇:2014年昆明理工大学考试大纲城乡规划学基础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分析》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070102 计算数学、070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070104 应
用数学、071101系统理论、071102 系统分析与集成第一部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极限论20%
单变量微积分学30%
多变量微积分学30%
级数论20%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计算题50%
证明题40%
综合题10%
第二部分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一、极限论
(1)透彻理解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概念,掌握用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定义证明有关极限问题。
(2)掌握收敛数列的性质及运算,掌握单调有界数列收敛定理、迫敛性法则,柯西收敛原理及应用;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及运算,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来处理极限问题。
(3)掌握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定义、性质和关系;掌握无穷小量阶的比较。
(4)理解和掌握连续函数的定义和运算,解决有关函数连续性问题;掌握不连续点的类型;理解单侧极限的概念。
(5)掌握和应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最小值性、有界性、介值性、一致连续性);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反函数的连续性。
(6)掌握实数连续性定理:闭区间套定理、单调有界定理、柯西收敛准则、确界存在定理、聚点定理、有限覆盖定理。
(7)理解平面点集的基本概念,了解矩形套定理,致密性定理、有限覆盖定理;掌握二元函数的极限,二次极限,连续性概念及计算;掌握有界闭区域上多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二、单变量微积分学
(1)理解和掌握导数与微分概念和几何意义;能熟练地运用导数的运算性质和求导法则求函数的导数(特别是复合函数)。
(2)理解可导性、连续性与可微性的关系;掌握导数的几何应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掌握高阶导数的求法。
(3)掌握中值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其应用;能熟练地运用罗必达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掌握泰勒公式并能应用其解决近似计算、求极限等相关问题。
(4)掌握函数图形特征(单调性、极值与最值、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的判定及描绘函数图形。
(5)掌握原函数和不定积分概念;熟练掌握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式积分法和三角有理式积分法,并能利用它们来求函数的积分;会计算简单的无理函数的积分。
(6)理解定积分概念及函数可积的条件;熟悉一些可积分函数类; 掌握定积分与可变上限积分的性质;能较好地运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计算定积分。
(7)掌握定积分的几何应用;掌握定积分在物理上的应用;掌握“微元法”。
(8)掌握广义积分的收敛、发散、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等概念;.能用收敛性判别法判断某些反常积分的收敛性。
(9)掌握含参变量定积分的性质及计算。
三、多变量微积分学
(1)掌握偏导数、全微分、方向导数、高阶偏导数、高阶全微分等概念;了解多元函数可微、可导及连续的关系;掌握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法则、由方程(组)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法则。
(2)掌握隐函数的存在定理;会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平面方程,曲面的切平面方程和法线方程;会求多元函数的极值(条件极值和无条件极值)。
(3)掌握二重、三重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会计算重积分;会求图形的面积,体积。
(4)掌握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及计算;掌握两类曲线积分的性质;掌握两类曲线积分的关系;掌握Green公式的意义及应用。
(5)掌握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掌握两类曲面积分的性质; 掌握两类曲面积分之间的关系;掌握Gauss公式、Stokes公式的意义和应用。
四、级数论
(1)理解数项级数的收敛,发散,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等概念;掌握数项级数的基本性质;熟练应用正项级数敛散性判别法(比较判别法、比式判别法、根式判别法和积分判别法)与任意项级数的敛散性判别法判断级数的敛散性;能熟练应用几何级数、调和级数与p级数的敛散性。
(2)掌握函数项级数(函数序列)收敛及一致收敛性概念;掌握一致收敛级数的性质,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判断一致收敛性的判别法(Cauchy收敛准则,Weierstrass判别法,Abel判别法和Dirichlet判别法)判断函数项级数(函数序列)的一致收敛性。
(3)掌握幂级数,收敛半径、收敛域、和函数等概念;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域;掌握幂级数的性质并能求和函数;会把函数
展开成幂级数。
(4)掌握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与周期函数的Fourier级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Fourier级数收敛性判别法;能将函数展开成Fourier级数。
第三篇:物理化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材料专升本“物理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I0100233 学时数:58(含课外学时)学分数:3.5 适用专业:材料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120分钟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物理化学》是材料,化工,轻工,纺织,制品等专业的主要理论基础课。是在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又为后续课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反应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牢固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先行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理解;并为化学化工类各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技成果打下必要的基础。
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共同评定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作业、出勤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后续课程为《表面活性剂化学》、《化工工艺学》等。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由授课、作业和自学三个环节组成。授课采用口授、自学形式。作业未完成者不得参加考试。
注解:由于本专业物化课程课时数有限,所以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二章为学生自学内容,另后续课程《表面活性剂化学》将讲授第十章界面现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论教学(学时:58学时)
第一章 气体
(一)教学内容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道尔顿分压定律及阿马格分容定律
3、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4、临界状态及对应状态原理
(二)考试要求:
掌握:熟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会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气体的P、V、T,气体的密度,平均分子量;熟记道尔顿分压定律及阿马格分容定律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理解:压缩因子Z,临界状态及对应状态原理。了解: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及相关计算。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教学内容
1、物化中的基本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恒容热,恒压热,相变焓
3、单纯P、V、T变化和相变过程的计算
4、燃烧焓,反应焓,生成焓的概念及反应焓的计算
5、可逆体积功的概念及计算
(二)考试要求
掌握:熟记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恒容热、恒压热、摩尔定容热容、摩尔定压热容、相变焓、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标准摩尔反应焓和可逆过程的概念;熟练掌握系统发生单纯P、V、T变化,相变化,化学变化体系的W、Q、△U、△H的计算;熟记可逆体积功的概念及计算。
理解:物化中的基本概念 了解:真实气体的节流膨胀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教学内容
1、卡诺循环的内容
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
3、熵的概念及计算
4、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
5、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数的概念及计算
6、热力学基本方程
7、克拉佩龙方程的应用
(二)考试要求
掌握:熟记卡诺定理、熵、熵判据、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标准熵、亥姆霍函数、吉布斯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单纯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S、△A△G的计算;熟练应用熵变判断、亥姆霍函数判据、吉布斯函数判据判断过程变化的方向及条件,掌握克拉佩龙方程及应用。
理解: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威关系式,热功转换规律及热机效率。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卡诺循环,偏摩尔量,化学势。
第四章 化学平衡
(一)教学内容
1、等温方程及标准平衡常数
2、平衡常数测定及平衡组成计算
3、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的计算
4、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
5、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
(二)考试要求
掌握:掌握用化学反应等温式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方法;掌握平衡常数和平衡组成的计算;掌握等温方程和等压方程的表达式及计算。
理解:了解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平衡组成的影响。了解:了解真实气体化学平衡及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第五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与相平衡
(一)教学内容
1、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
2、理想液态混合物
3、稀溶液的依数性
4、理想溶液
5、理想稀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化学势
6、相律
7、单组分系统相平衡、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二组分固态不互溶凝聚系统的相图、生成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二)考试要求
掌握:掌握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的概念和相关计算;熟记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混合性质和理想稀溶液的四个依数性;掌握相律公式及应用;掌握单组分系统相图、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二组分固态不互溶凝聚系统相图的绘制、相图的认知、相图的分析,能熟练标出相图各区的稳定相、点线面表示的意义,熟练绘制步冷曲线。
理解: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的气-液平衡相图
了解: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教学内容
1、反应速率的几种定义及测定
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3、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活化能
(二)考试要求
掌握: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掌握基元反应及反应分子数的概念;掌握零极、一级和二级等反应的速率方程的积分和微分形式及其微分方程的计算及应用。掌握阿伦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活化能的概念。
理解:对行反应、连串反应和平行反应的动力学特征;由反应机理建立速率方程的近似方法(控制步骤法、稳态近似法、平衡态近似法)
了解:链反应机理的特点及支链反应与爆炸的关系
三、其它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
1.教材:
《物理化学》,肖衍繁
李文斌编,天津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参考资料:
[1]《物理化学》,宋世谟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 [2]《物理化学》,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执笔人 :李爱阳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主任签字:
第四篇: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
《材料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的一门主要基础理论课程。它从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入手,阐明无机非金属材料形成过程中的组成、结构、化学反应、物性之间的规律及相互关系。
一、主要要求如下:
1 了解材料的结构及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2 了解表面、界面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的界面行为。
3能够应用热力学原理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形成和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并能解释相关机理。
4认识相律,学习用相平衡知识分析各类系统的变化过程和规律。
5了解固体材料中的扩散特点、规律和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影响。
6通过对高温过程的各种变化机理和外界因素的讨论,了解这些过程对材料结构、性能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如下:
1.晶体结构
2.晶体结构缺陷
3.熔体和玻璃体
4.热力学应用
5.表面与界面
6.相平衡
7.扩散
8.固相反应
9.相变
10.烧结
三、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材料物理化学》张志杰 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材料科学基础》张联盟 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五篇: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共)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生物学》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071001植物学,071002 动物学,071003 生理学,071005微生物学,071006 神经生物学,071007遗传学,071008发育生物学071009细胞生物学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一部分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细胞结构与功能20%
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结构及生理15%
生物的遗传变异及基因工程技术35%
生物进化及生态30%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20%
填空题20%
简答题30%
论述题30%
第二部分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1.掌握生命的定义和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分类系统和生物命名的基本方法;
2.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的类别及细胞的结构,了解生物膜的结构、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物质的跨膜运输,掌握原核与真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差异。
3.掌握细胞通讯的基本原理和方式途径;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及意义;掌握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
4.了解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结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生殖和分类特征;了解神经系统、激素系统、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及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
5.理解和掌握遗传学三大定律:Mendel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Morgan的基因连锁和互换定律;了解性连锁基因和伴性遗传现象、生物的性别决定。
6.掌握生物的遗传本质--基因的基本概念、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转录和翻译过程)、基因调控,生物遗传变异,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了解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
7.掌握生物技术的定义,了解它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正确认识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带来的诸如安全性、伦理和社会等一系列问题。了解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细胞癌化原因及研究进展;
8.掌握进化论与自然选择理论,了解基因频率和自然选择。了解物种的概念,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异地物种形成和同地物种形成,了解适应和进化形式,掌握进化理论的发展。
9.了解生命的起源。了解化石和地层的年龄,了解人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人的起源和进化,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体质演化的关系,人种。
10.了解分类学的发展;掌握系统树、生物的分界理论。
11.掌握植物界、动物界重要门、纲的特征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
12.了解环境因子、生物因子、限制因子和最低量定律,掌握种群数量变动的因子,种群增长和环境承载力,种群数量的调节。
13.了解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优势种的概念;掌握群落结构、生态位、食物链概念;了解生态演替。
14.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了解生物圈和群落类型。
15.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人口问题。
16.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