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教学内容指导部编版

2021-04-15 16:4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教学内容指导部编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教学内容指导部编版》。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指导

我的好习惯

培养儿童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本课程追求的目标之一。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适应学生角色的基础上,循环上升到行为习惯的养成。童年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养成期,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因此,本单元以儿童健康成长为基础,强调儿童的自尊感和自信心源于对自我成长的关注、认识与体验。

“我们爱整洁”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我们有精神”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我不拖拉”旨在从时间观念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做‘小马虎’”旨在从行为习惯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单元内容要点

课名

话题

内容

我们爱整洁

镜子里的我提出仪表要求,体会仪表整洁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这样做好不好

重视自己的仪表,愿意做干净、整洁的孩子。

保持整洁有方法

知道保持整洁有方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这样是爱整洁吗

理解整洁的真正内涵。

我们有精神

这样真精神

知道哪些表现显得有精神,欣赏精神面貌好的人。

有精神才好

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我们天天有精神

知道怎样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我不拖拉

等一下”

与“还没完”

了解生活中的拖拉现象,感受时间的意义。

拖拉一下没关系吗

知道生活中因为拖拉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和“拖拉”说再见

用实际行动和“拖拉”说再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做“小马虎”

生活中的“小马虎”

了解生活中“小马虎”的种种表现,知道马虎不仅添麻烦,而且危害大,寻找做事马虎的原因。

怎样才能不马虎

学会避免马虎的方法,能够在别人帮助克服马虎问题。

各课教学内容指导

第1课

我们爱整洁

教学目标

1.理解仪表整洁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2.重视自己的仪表,愿意保持干净、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知道保持整洁的方法,并运用它们让自己保持整洁。

4.理解保持整洁,并不是不参加游戏、劳动、体育锻炼等。

教学重点

1.在日常生活中,具有爱整洁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2.能运用整洁的方法,保持整洁。

3.学习保持整洁的方法,并实践操作。

内容点析

1.镜子里的我话题“镜子里的我”旨在引导学生反省自身是否整洁。

教材第2页呈现了一个儿童在镜子前检查自己是否整洁的情境,班级内展开“互相看一看,我们整洁吗?”的评价活动,通过自查、互评的活动,认识和总结出仪表整洁的要求。

教材第2页下面是绘本故事《皮皮的故事》的前两幅图,讲述了不爱整洁的小狗皮皮不梳头、不洗脸。阅读绘本,学生会产生共鸣和反省,可能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出现类似的画面:“呀!这样好脏啊!我也常常这样,这样不太好吧?”绘本作为教学的补充,可作为本节课的总结、设置悬念,或在自然过渡到下一话题时使用。

教学注意问题:

1.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巧妙融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肯定与欣赏他人。

2.本活动主题重在提出仪表整洁的要求,避免一味自我检讨或互相挑毛病。

3.教师要注意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这样做好不好

通过“镜子中的我”展开的活动,学生已经了解了仪表整洁的要求,进行了自我反省。本话题旨在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了解哪些表现是不整洁的,并愿意欣赏整洁的仪表,产生做一个整洁的孩子的愿望。

教材第3页呈现的是一组整洁与不整洁表现的对比图,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怎样做是正确的,由仪表整洁延伸至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并由课内向课外拓展。通过“你见过哪些不整洁的样子”的讨论,让学生注意不整洁所指的几个方面。

教材第3页的绘本故事《皮皮的故事》承接前页故事的发展,由皮皮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仪表整洁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欲望。

教学注意问题:

1.本话题旨在让学生知道不整洁所指的若干方面,产生做一个整洁孩子的愿望,要避免做检讨,避免相互取笑和指责。

2.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纠正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天真、可爱、积极要求上进的特点,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3.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明理容易导行难。学生知道要保持整洁,但由于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常不能保持整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强调榜样的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保持整洁有方法

本话题“保持整洁有办法”围绕着交流、分享如何才能保持整洁展开,对学生进行具体行为引导。

教材第4页上图呈现了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学习,交流、分享如何才能保持整洁的情境,旨在提供话题范例。针对更多保持整洁的好方法,教师要进行具体的行为指导。教材第4页绘本故事《皮皮的故事》延续前几页的内容,由皮皮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怎样才能保持仪表整洁,并学习保持整洁的方法。

教学注意问题:

1.教师需要强调,衣着整洁并不是说要穿新衣服,而是要做到衣着干净得体。

2.针对一年级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穿戴有时不齐整的一些现象,给予具体的指导。

3.坚持正面引导和及时评价相结合,给一贯整洁和正在改变的学生佩戴整洁小勋章。

4.这样是爱整洁吗

本话题意在提醒学生要保持整洁,并不是不参加活动,相反,在游戏、体育锻炼、劳动时要不怕脏。活动后要及时换衣、清洗,保持整洁。

教材第5页的图片,呈现了学生在玩游戏、做值日时弄脏双手、衣服等情境,意在提供课上讨论的话题,真正理解保持整洁的内涵。教材第5页的绘本故事《皮皮的故事》描述了故事的结果,皮皮记住了山羊爷爷的话,养成勤梳洗的习惯,表达了要做整洁的好孩子的愿望。

教学注意问题:

1.活动过程中要及时进行价值引导,讲明爱整洁和玩游戏、做值日并不矛盾,在玩中可以动手动脑,做值日时要不怕脏、不怕累,只要在活动后及时整理,就不会影响自己仪表的整洁。

2.一年级学生对打扫卫生要不怕脏、不怕累的认识还没有形成,教师应在活动中予以引领。

第2课

我们有精神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精神的样子体现了人的精神面貌,学会欣赏良好的精神面貌。

2.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保持良好精神面貌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具有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愿望。

3.知道怎样做到每天都有精神,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并对良好精神面貌有认同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言行举止是一个人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

2.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做到每天有精神,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

3.通过交流与辨析的学习活动,学会欣赏良好的精神面貌。

内容点析

1.这样有精神

话题“这样真精神”旨在从不同的方面,让学生知道哪些样子是有精神的,认识到保持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性。

教材第6页呈现了一组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中有精神的场景,引发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的活动,唤起学生对精神面貌好的人的欣赏。教材第6—9页绘本故事《谁精神》,作为正文的补充,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良好精神面貌。

教学注意问题:

对于“有精神”的理解,不要仅仅局限于坐、立、走方面,要借助教材提供的事例和绘本打开学生思路,多方面体会“有精神”的状态。

2.有精神才好

本话题“有精神才好”旨在扩大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初步懂得人体姿势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教材第8页呈现了一组正确姿势与不良姿势的对比图,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哪种姿式是正确的。在此,由保持健康体态延伸至良好习惯的养成,并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意在让学生懂得有精神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脊柱变化图让学生对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进一步认识。了解哪些体态是对身体健康有影响的,欣赏正确的体态,产生做一个有精神的孩子的愿望。

教学注意问题:

1.开展活动时,重点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避免自我检讨和互相挑刺。建议教师多做正面评价,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利于学生的体验更丰富,认识更深入,活动效果更实在。

2.明理易,导行难。让学生坚持良好的体态并不容易,需要克服自身懒散的习惯。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践行方面的困难,在教学设计中加强评价的作用,适时发放评价星,并通过夸赞,让学生觉得有精神的孩子是可爱的,是积极向上的,有了这样的心理需求,才会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让保持良好的体态,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愿望。

3.针对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小组活动时要给予个别指导。同时,还要提醒学生一种姿势保持时间过长,会造成疲劳。采取哪种姿势应与当时的环境、场合相适应。

3.我们天天有精神

本话题“我们天天有精神”展示了三组良好精神面貌的场景:唱歌、朗读、踢毽子,以此作为范例,提示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有这样的精神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怎样才能每天都有精神”的主题展开交流、分享、探讨,掌握天天有精气神的方法。

教学注意问题:

1.与家长多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在活动中,设计多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辨析,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感受不同精神面貌带给人的感受和变化。也要适时地点拨、总结,让学生产生追求有精气神的精神面貌。

第3课

我不拖拉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存在的拖拉现象,反省自己是否有拖拉习惯。

2.认识到拖拉不是好习惯,分析拖拉的原因。

3.理解生活中由于拖拉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愿意改变拖拉习惯。

4.用实际行动和“拖拉”说再见,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努力做到不拖拉。

教学重点

1.认识到拖拉是个不良习惯,找出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拖拉现象,愿意改进。

2.学会运用一些方法,提醒和监督自己不拖拉。

3.理解有效利用时间,专注高效做事就是不拖拉的体现。

内容点析

1.“等一下”与“还没完”

标题“‘等一下’与‘还没完’”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在生活中常见的拖拉现象,引发对自身不良习惯的反思。教材第10页有两段儿歌,就是让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认识到平时经常说的“等一下”与“还没完”的口头语其实就是拖拉习惯的表现。在此,重点讨论学生生活中的拖拉现象,让学生反思自己平时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教学注意问题:

1.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找出自身“拖拉”的现象,可采用对比、情境模拟表演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拖延症的弊病,并反思以后该如何做。

2.要注意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真实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拖拉一下没关系吗

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讨论“拖拉一下是否没关系”的话题,旨在通过对拖拉不同的认识,引发出对拖拉是不良习惯的深刻领悟。男生吐泡曰“两分钟可以写十个字,还可以……”是通过理解时间的意义,让学生领悟拖拉与时间的关系,认识到拖拉就是浪费时间,从而引起学生对拖拉现象的重视。女生表达了“拖拉一下其实没什么关系”的态度,目的是让学生用事例和实际行动去探讨和验证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小组讨论中另一名男生用自己和家人因拖延误事的事例具体地说明了拖拉可能会带来的后果。总之,本话题从拖拉和时间的关系,由拖拉所反映的人的行动力和效率,以及因拖拉造成不良后果等角度,让学生理解拖拉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从而产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愿望。

教学注意问题:

1.要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体验,真实地感受到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的价值。

2.通过对实际事例的观看和分析,让学生深入感知做事拖拉造成的不良后果。可以编排情境,让学生演一演,亲身体会拖拉的低效、拖拉带来的后患。

3.在小组讨论“你认为做事拖拉一下有没有关系”时,教师要留意收集学生说到的具体事例,为下一话题的教学做好准备。

3.和“

拖拉”说再见

教材呈现了告别“拖拉”,养成专注、高效好习惯的几种方法,旨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方法引导,从而展开话题,互相分享和学习更多的好方法。本话题中“小时钟”的使用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抓紧时间学习和做事,提高行动力和做事的效率,减少拖拉现象,努力做到不拖拉。绘本故事《拖拉鸟》是一个寓言故事,描述了一只拖拉鸟的一系列拖拉行为,旨在让学生通过续编故事结尾,体会做事拖拉带来的不良后果。

教学注意问题:

1.本课的教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可以展开的话题和方法比较少,对告别拖拉的方法可以更加具体地展开教学,例如,学会用闹钟提醒自己抓紧时间做事,不拖拉,借鉴师长、家人、同伴的经验等。

2.教材对“小时钟”的拟人化处理,是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抓紧时间和不拖拉做事的内在关系。教师要注意适度把握,加强指导。

3.《拖拉鸟》这一续编故事的落脚点在于做事不拖拉,加深对做事不拖拉意义的理解,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编一编、说一说、议一议,巩固学习告别拖拉的方法,理解不拖拉的意义。

第4课

不做“小马虎”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马虎的种种表现,知道马虎不仅会带来不少麻烦,而且危害大。

2.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和分析马虎产生的原因。

3.学习避免马虎的方法,在克服马虎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吸取榜样的经验。

教学重点

1.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和反省马虎带来的后果。

2.分析马虎的原因,学习有效的方法,尝试有意识地改掉马虎问题。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习惯。

内容点析

1.生活中的“小马虎”

教材第14页呈现的是几幅孩子们生活中马虎的图片,主持人的话“有一次,我也马虎了……”打开学生的话题,引导学生回忆、反思自己曾经马虎的经历,并从实际生活中的马虎现象,了解马虎的危害。

教材第15页主持人的提问“为什么会马虎呢?”是为了引发学生讨论、寻找马虎的原因。熟悉的儿童化语言让学生感同身受,学生结合自己或同伴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既避免了泛泛而谈,对马虎的危害也有了进一步的感受。

教材第14—15页的绘本故事《小马虎添麻烦》,描述了因为主人公的马虎,给家人带来了麻烦。绘本故事会让学生产生共鸣:“我有时候也这样,给大人们添了很多麻烦。”绘本作为正文的补充内容,可作为本节课的导入,使学生从熟悉的场景自然过渡到教学内容中。

教学注意问题:

1.为避免学生谈话内容空泛,要时刻抓住学生的事例,让一根“线”贯穿教学的始终,步步深入,分析马虎的原因,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

2.对学生出现的马虎现象,要进行归类梳理,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改进马虎问题。

2.怎样才能不马虎

在学生充分交流了自己的马虎行为,并初步了解马虎带来的后果的基础上,本话题展开了避免马虎的行为方法指导。教材第16页呈现的是避免马虎的几种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对马虎的事例分类和深入分析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材第17页用游戏引入教学,让学生思考和交流自己生活中避免马虎的方法。

教材中的绘本故事《都是马虎惹的祸》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做事马虎不仅会带来麻烦,也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从而产生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愿望。

教学注意问题:

1.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本班学生马虎的事例。

2.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对马虎的现象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避免马虎的方法指导。

3.进行“找不同”的游戏时要淡化游戏色彩,重点不要放在是否找出了所有不同的地方,而是要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游戏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很重要。

下载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教学内容指导部编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教学内容指导部编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