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餐桌上的基本礼仪常识,学会文明礼让。
3.食物的诉说
本话题的重点是让学生对日常食物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饮食安全、健康。
教材第42页中的食物共有两组。第一组是蔬菜、主食、鱼肉等,旨在让学生懂得每日健康饮食要包含这三大类食物,它们能保证身体健康的基本需要;第二组有三种食物:有毒的野果一图,旨在引导学生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未知的野生食物;发芽的土豆一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食物的变质问题,突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零食一图,则是告诉学生吃零食要有节制,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4.这样吃好吗
本话题的重点是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正确用餐,目的是引导学生懂得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前提,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教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从饮食健康、用餐礼仪、饮食均衡适量、珍惜食物等角度,对学生进行健康饮食的指导。
教材第43页的四幅插图,呈现了这一年龄段学生用餐中几种常见的现象:边看电视边吃饭,饭前大量饮水,挑食,狼吞虎咽。教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把事实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辨析问题,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进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饮食习惯。
注意问题
1.教学中,要结合当地学生实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可能地让学生想办法把手洗干净。没有条件洗手时,也应给出实用的建议。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不要忽略其他方面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除吃饭前的洗手问题外,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吃饭时要注意的其他卫生问题。
2.在组织学生讨论和反思生活时,重点引导他们关注餐桌上的行为是否合适,不合适的行为应该怎样改正。
3.要因地制宜地将本地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引入课堂,力争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安全饮食的基本知识,主动拒绝食用不卫生、不安全的食物。
4.老师要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关注学生吃饭时的行为表现,指导学生做到把饭吃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自己的健康成长负责。讲解饮食习惯等问题时,要注意科学性。
5.在组织学生反思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吃饭时的行为是否正确,错误的行为该如何改正。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不当的饮食习惯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第11课
别伤着自己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知道居家安全的一些做法,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2.知道生活中一些危险行为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做到远离危险。
3.初步掌握一些处理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向成年人求助。
教学重点
1.通过交流、范例呈现,了解日常居家生活中,自己经历过的或可能会遇到的不安全的事情,建立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2.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几招处理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3.知道如遇危险或受到伤害,要及时求助。
内容点析
1.在家会有危险吗
本话题的标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家是每个人的“安全避风港”,但在家里也隐藏着一些安全隐患,也有可能发生危险,需要提高警惕,加以防范。
教材第44和第45页,以游戏走迷宫棋的形式展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走迷宫棋的过程中找出家庭中的不安全因素。教材呈现的情境里既有正确的行为,也有错误的行为,需要学生仔细辨析。第44页的插图给出了一个范例,左图中女孩在使用成年人的化妆品,下面的“×”表示这种行为不正确。教材还呈现了学生使用圆头剪刀做手工,不用湿手触摸电源插头,随意吃大人的药,空手捡碎玻璃,请大人帮助取放在高处的物品,捉迷藏躲在衣柜里等场景。教材没有直接对这些行为作出判断,而是留给学生自己进行辨析。同时,图中给出的留白,需要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和了解家庭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而更多地了解居家安全的常识,建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2.危险是怎么发生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贪玩,好奇心强,危险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发生。本主题以范例的方式,讨论危险的发生是有原因的,也是可以避免的。
教材第46页以图画故事的方式呈现了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一个男孩在和宠物狗玩耍时,因为做法不当,对自己造成了伤害。故事的内容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真实而富有教育意义。故事旨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潜在的危险和隐患,如果自己行为不当,可能会带来哪些后果。
教材第46页下方主持人的话“还有哪些做法可能会伤着自己呢”,旨在借助范例故事,拓展到学生生活的其他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一些做法可能会伤害自己。
3.受伤了怎么办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如被动物咬伤、烫伤和划伤为例,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处理伤害的基本技巧,具备生活能力。一方面,教材承接第46页内容,让学生知道被狗咬伤后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去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另一方面,教材第47页呈现了日常生活中受伤后的应急自护方法,如被开水烫伤后应用冷水冲洗,清理干净被玻璃碎片划伤的伤口后可以贴上创可贴。主持人的话“受伤了,要告诉大人”,旨在提示学生,遇到问题一定要告知家长,使伤情得到及时、妥当的处理。
注意问题
1.迷宫棋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范例,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个活动加以改造或重新设计,教学的侧重点不在于迷宫棋本身,而在于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每幅图充分阐述自己的见解,真正明白每幅图的意图,培养辨别危险的意识和能力。
2.仅仅让学生知道家庭中也有不安全因素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意识到不注意安全带来的严重后果,才能真正将提高安全意识变成自觉行为。在条件允许、能够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以设计一些小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印象更深刻。
3.有些意外伤害是学生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只要对学生引导得当,这类伤害是可以避免的。还有很多意外伤害是因为学生不注意而发生的,例如,在玩耍时被刺扎了手等,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意外的发生。
4.要让学生认识到,在跟动物玩耍时,要有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5.教材中,被狗咬伤后的提示是用肥皂水清洗,这并不是清洗伤口的唯一方法,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提供其他可操作的科学方法。
6.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技能,还要注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如受伤后不敢跟大人说,或害怕去医院打针。
第12课
早睡早起
教学目标
1.理解早睡早起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睡眠不足给身体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2.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
3.愿意尝试一个人独立睡觉,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思考早睡早起的意义。
2.反思自己的生活,寻找影响自己早睡早起的因素有哪些,并愿意逐步改进。
3.学着管理自己的作息时间,努力做到早睡早起。
内容点析
1.几点睡,才合适
教材第48页的填空部分,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的日常生活,把真实的情况记录下来。学生可以借此了解自己的日常生活状态,为后续解决问题做好准备。此页中间的讨论场景,旨在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作息时间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
教材第48页下面的提示“小学生应该每天睡足十小时”,旨在告诉学生每天睡足十小时,可以保证白天精力充沛。
2.没早睡,真糟糕
本话题承接上一话题,主要体现的是睡眠不足带来的后果,“糟糕”一词具体形象,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睡眠不足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充足睡眠的重要意义。
教材第49页上半部分两幅插图展示的是一个爱睡懒觉的学生,妈妈叫他起床,他赖床不起,结果起床后没有时间吃早饭就去上学。教材第49页下半部分展示的是上课时,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老师讲课,该学生却饿得肚子“咕噜咕噜”叫,既影响学习,又伤害身体健康。教材用此范例旨在让学生借助他人的事件和经验反省自己的生活。
主持人的话“没早睡,还会怎么样呢”,旨在引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没早睡造成的危害,从而进一步认识早睡的重要性。
3.早点睡,按时起
在学生已经认识充足睡眠重要性的基础上,本话题旨在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按时作息就是要做到早睡按时起,并且掌握早睡按时起的一些小技巧。
教材第50页上半部分插图,展示了学生讨论按时起床的场景。旨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学共同分享各自的好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相应地进行提炼、总结学生合理的方法。儿歌的前一句突出了早睡按时起的方法,后一句突出了早睡按时起的好处。主持人的话“我还有一个好办法……”,旨在让学生找到其他能早睡按时起的好办法。教师要在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方面进行方法指导。
4.我能一个人睡
本话题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材第51页上面主持人的话“自己睡要勇敢!刚开始我也做不到……”,旨在让学生知道独立睡觉需要慢慢来,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第51页前三幅插图,用范例的形式,分别展示了最初不敢独自睡觉时可以使用的方法:“先让妈妈陪我一会儿”“先让小灯陪我一会儿”“先让好朋友陪我一会儿”,帮助学生克服最初一个人独自睡觉的恐惧心理。第四幅插图承接前三幅插图,提示学生有了前面的适应过程,会慢慢养成独自睡觉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
注意问题
1.计算睡眠时间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将小闹钟作为道具,降低学习难度,增强课堂的活动性。关于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建议提示学生估算一个大概的时间即可,这样学生计算起来比较容易。
2.睡眠情况因人而异,十小时只是一个大致时间,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晚睡的危害,并结合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找原因,订计划,逐步做到早睡早起。
4.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情况可能做不到独立睡觉,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分床睡。即使学生一时做不到独立睡,也不要强求,而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对班里一部分独立性比较强的学生,要教育他们不要嘲笑不敢独立睡觉的学生。
5.有的学生独自睡觉的良好习惯没有养成,可能与家长有关。如果是这样,老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必要时,可以请班主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