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常规教学实践中出彩
***
[摘要]
从教学实践出发,着眼学生发展,立足常规教学,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小结了低年级语文日常教学中识字写字、阅读朗读、说话写话、口语交际等方面课内、课外的一些做法,探索一条多层次立体化的语文学习之路,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常规教学
语文学习
教然后知不足。教育部审定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刚刚正式统一使用,难免有些不适应。
于是我认真地阅读了新课程标准、相关教材使用建议及教材,了解了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并把自己的理解和灵光一现的方法贯穿到语文教学实践中。
(一)课堂内外巧识字
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是部编版语文低年级的编写原则,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新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不再完全依赖拼音认字,还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去认字。教学中我坚持多认少写的原则,利用课堂和课外,讲究方法,提高识字兴趣,丰富识字量。(1)鼓励儿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自主识字。对学生在课堂中讲到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都是结合已有的识字经验和平时的积累只要是说得通的,都予以表扬。(2)编字谜识字。在识字4《猜字谜》中“秋”、“青”的猜测中,了解到字谜的编写方法,试着就一个字的各部分特点编编字谜:“玉在包围圈。(国)”“日出地平线。(旦)”“二人在土上。(坐)”“(3)把学过的字词用琅琅上口的口诀来加深记忆。如记忆识字3《小青蛙》区分“晴、睛、情、清、清、青“字时,我用了简单的口诀“有日就天晴,有目大眼睛,有水清又清,有言来邀请,有心好心情。”“才进门,快关闭。心进门,闷得很。”教识字《我多想去看看》《一封信》时,为了便于记忆,我把要认的生字串成一段话:“妈妈告诉我,暑假会带我去北京旅游。我高兴地对妈妈说:“我想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看升旗手们庄严地走在天安门广场的路上,看五星红旗与太阳一起升起,那情景一定十分壮观。”“今天,我拿出一支圆珠笔,在电灯下给爸爸写了一封信。”(4)课外时间,我注重“生活识字”,注重识字的连续性和分类性。要求每天认一个字,装进“识字宝箱”,一周进行一次小组、班级展示,评选“识字能手”,同时每月布置一个专题内容有意识地去学认一些生字,如水果、蔬菜、洗漱用品等。
(二)创设情境会表达。
在口语交际中,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使儿童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在教学《打电话》时,我先用课件展示打电话的范例,明白打电话的基本礼仪和方法,然后创设了各种情境,通过师生表演、生生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学会打电话,学会与人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感受口语交际的乐趣。在教学《一起做游戏》时,我由平常喜欢的游戏入手,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然后和学生一起做“萝卜蹲”“口令游戏”,游戏的同时相机与学生聊起此刻的心情和想法,学生渲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中,说出了许多符合当时情境和心情的话,毫无做作之感,都是真情流露。一个孩子说:“唉,要是每天上课都可以玩玩游戏多好啊!”下课铃声响了,还有个孩子十分舍不得停止游戏,说:“下课铃如果是人的话,知道我们这么高兴,一定不会出来扫兴的。”真没想到,这活脱脱的生动的语言就是产生的。
(三)德育渗透细无声。
语文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浅显易懂,又包含情感。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蕴藏的德育因素,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结合”。《端午粽》是篇有趣的儿童散文,其中介绍的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教完后,我设计了一道思考题:“创作小诗:端午是——”我结合自己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景,写出了一句诗:“在我眼里,端午是红红的桃子
黄黄的糍粑
香香的粽子。”然后叫学生回家去问大人,了解人们心目中的端午,仿照写一两句诗。结果发现,这不但是一次作业,是亲近传统文化的入口,也成了一次了不起的实践。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诗词,屈原精神都在孩子们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四)语文实践多开展。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大舞台。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节日,我要求制作个性贺卡,大胆说出爱;诵读了经典《弟子规》后,我要求学生在家里亲身实践,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写下来;学习完了《中国美食》,我要求学生网罗家乡美食,拍摄照片,制作菜名,了解制作方法后,带领大家一起布置“舌尖上的家乡”美食长廊,大家兴趣盎然,在动手动脑用心地参与中,收获的不但是几个生字,几道美食,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感情;制作“课外识字卡”,把生活中学到的字集中起来,互相教认,从而增加识字量,激发识字的兴趣,开拓思维。
(五)海量阅读“1+X”
提倡“亲子读”。新教材中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和大人一起读”,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程中,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把阅读中的所思所想与大人分享,这是一种趣味式分享,而不是说教式分享,在亲子阅读中应减轻阅读难度,增加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在班级微信群里,我还要求家长发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的照片,一起朗读的音频,一起写的阅读心得并及时进行评价,有条件的家长大多十分配合,也十分享受和孩子阅读的时光。同时,我平常布置适量的作业,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每天在家读书半小时以上,每两周开一次读书交流会,并欢迎家长们光临,一起汇报。
推动“大阅读”。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提升上去。所以海量阅读是很有必要的。每次课后,我都会推荐若干篇文章,让学生读,让学生在家读,让学生和家长读,只要去读,能不能读懂不要紧。
我们常常说,要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其实,这一切得益于语文教学实践。这是一门极具内涵的艺术,着眼学生发展,立足常规教学,坚持该坚持的,把握好语文学习的特性,我们的教学以后定会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