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21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
关于2021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中共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意见》和《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四新”总体要求和省委“一二三四”总体思路,落实“强省会”五年行动,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充分发挥地处——x“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奋力建成魅力门户、中开放枢纽、城乡共美高地。到xxxx年:
——城镇空间更具规模。做大做强“三城一园两中心”,城镇建成区面积与常住人口规模相匹配,县城规划范围达xx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达xx万人,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xx%左右。
——城镇经济更具实力。县域经济总量突破xxx亿元,占贵安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x个百分点以上。全力做大做强现代化工首位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xxx亿元。
——城镇品质更具内涵。三年内全面改造完成棚户区xx个、老旧小区xx个、背街小巷xx条。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保持xx%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收运覆盖率达xxx%,城区路灯亮灯率达xxx%,“雪亮工程”实现全覆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城镇服务更加完备。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x所,引进xx年一贯制优质民办学校x所,构建户籍管理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匹配的教育供给服务体系;每千人床位数达x张以上,每千人医生和护士分别达x人、x人以上,创建三级医院x家;新增城镇就业岗位x万个以上,城镇吸纳聚集人口功能明显增强。
——城乡融合更加协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四带一园”产业布局,建成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xx个以上。农民持续性增收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力争控制在x以内。
二、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核心,现代化工产业园为支撑,镇和镇为区域中心的“三城一园两中心”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经开区,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推动产城互动、港城联动、景城融合。坚持东拓西进,加快顶方新区建设,形成东湖组团,推动县城向东拓展;强力推进翁井水库水功能置换,加快现代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形成西部组团,推动园区与县城形成产城互动。加快港港区及集疏运道路建设,将花梨集镇纳入港区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发展临港产业,推动港城联动。以打造禾丰康游度假区、南江康居颐养区、健康制造区为抓手,建成市北部康养健康城,形成景城融合。到xxxx年,产城建成区面积达xx平方公里,港城建成区面积达x平方公里,景城建成区面积达x平方公里。(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管理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经开区,涉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做大现代化工园区。全力实施工业大突破奋进计划,将xx镇、xx镇、xx镇纳入经济开发区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园区交通、能源、通讯、物流、标准厂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产业协同,合理布局“一区五组团”,建成市北部xxx亿级现代化工产业园区。到xxxx年,园区建成区面积达xx平方公里。(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经开区,涉及乡〈镇〉人民政府)
(四)做强区域中心城镇。稳步推动产业、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资源要素向镇、镇倾斜,增强区域中心城镇承载能力。到xxxx年,镇和镇建成区总面积达x平方公里。(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化和旅游局,涉及的乡〈镇〉人民政府)
三、做大城镇人口规模
(一)促进人口合理聚集。提升县城和区域中心城镇的人口承载能力,合理引导人口向县城聚集,有序引导宅吉乡、高寨乡、毛云乡等乡镇人口向区域中心城镇聚居。到xxxx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达xx万人,县城常住人口达xx万人。(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公安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推进农村人口转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制造业、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产业和就业规模;强化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和服务,着力保障农村转移人口住房、教育、医疗等;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优先安置在县城和区域中心城镇。到xxxx年,农村人口向县域城镇转移达x万人以上。(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吸引各类人才落户。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人才工程”引进计划,重点引进现代化工、现代农业和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人才。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吸引更多外县籍高学历人才来县就业创业。积极组织县域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设立专家人才工作站,推动人才(团队)到创办企业。到xxxx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x万人。(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公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做强城镇经济支撑
(一)夯实城镇产业基础。深入实施产业奋进计划,做强城镇现代产业支撑。突出现代化工首位产业,抢抓磷酸铁锂市场风口期,强力推进实施以“磷系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产业为主链,氯碱化工、新型建材为辅链的新型现代化工“倍增再倍增计划”,强化精准招引,全力打造市北部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核心支撑引领区。突出富硒功能农业,主攻“茶、蔬(菌)、果、药、猪”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高标准富硒种植展示区、富硒产业支持平台、加工园区服务平台,形成富硒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打造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县。突出康养度假产业,深挖文化、地热、峡谷等资源禀赋,盘活优势旅游资源、强化多业态叠加,积极发展南部生态康养、温泉疗养、旅游地产等产业,串珠成线开发精品旅游项目和线路,打造“生态+温泉+硒养”的中全时特色康养度假区。到xxxx年,园区新增xx亿级项目x个以上,园区总产值达xxx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xx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xx%左右;旅游收入年均增长xx%以上。(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经开区、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重点支持安达科技发展壮大、转主板上市,支持磷化集团、川东化工和三环磨料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台农、蓝芝等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正邦、正大等企业早日投产达产。支持家家康大药房、宏顺汽贸等企业上限,支持劳务派遣服务、广告、汽车修理与维护等服务行业企业上规。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到xx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xxx家,高新技术企业达xx家,新增上市企业x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xx家,限上商贸业企业达xx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xx家,全县各类市场主体达xxxxx家。(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经开区,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扩大城镇投资消费。加快推进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围绕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强力推进“x+x+x”项目建设。深入推进“百场千店万铺”行动计划,提升打造万象君汇、麒龙广场等传统商圈,加快推动中国硒街升级。到xxxx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xxx亿元以上,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xx%以上,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xx%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达x.x%。(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经开区,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一)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大力推进县城至久城大道建设,改造提升云开二级公路,积极融入贵安城市经济圈。
(二)优化市政公共交通。
(三)提升城镇保障能力
六、提升城镇形象品质
(一)加快城市更新改造。
(二)提高城镇治理水平。
(三)改善城镇生态环境。
七、保障城镇公共服务
(一)保障教育服务供给。优化调整教育布局,大力推进普惠幼儿园建设,新建、改扩建幼儿园xx所,与市同步在全省率先通过学前教育国家普惠认定;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xx所;推进实施普通高中五年自主发展计划,巩固一中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成果,完成三中省级“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学校支持计划项目建设,组织职校争创省级优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引进一所优质xx年一贯制学校,充实办学力量。强化师资培训与学历提升,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到xxxx年,新增学位达xxxxx个。(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教育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保障康复服务供给。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力争完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完成硒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县人民医院和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力争通过三级医院认证,力争卫生院、花梨卫生院、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将南江卫生院提升为医护康养一体化机构,建成县人民医院老年病康复中心。贯彻落实“三孩”系列优惠政策,释放生育政策潜力,逐步建立完善x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到xxxx年,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x张以上,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x人以上,每千人注册护士数达x人以上,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x人,成功申报省、市重点专科x个。(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保障住房服务供给。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落实长租房政策,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到xxxx年,新增房地产开发量达xxx万平方米,新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xxx套以上,建成高端人才公寓xxx套以上。(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县乡村一体化教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加快文化体育公园、“三馆一中心”、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中心服务设施。积极推动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优先开通禾丰、南江、双流、永温公交专线。推进省市级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创建,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xxxx年,每个乡镇至少建设x个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建成“三感村寨”xx个以上,争创省级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x个,市级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xx个,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型村寨xx个。(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教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交通运输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提等升级,争创“美丽农村公路”国家级示范县。新建和改造一批农村水利输送管网,推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全面清除农村黑臭水体。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施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加快农村“煤改电、煤改气”步伐。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到xxxx年,创建“美丽农村路”xxx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达xx.x%,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率达xx.x%以上。基本实现xG网络全覆盖。(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贯彻落实“三孩”系列优惠政策,释放生育政策潜力。增强优生优育全程服务能力,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健全流动人口分布动态监测体系,提升常住人口市民化服务和管理水平。到xxxx年,人均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增加x岁以上。(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公安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推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完善乡贤返乡、城乡人才合作交流等乡村人才振兴机制,推动教科文卫等工作人员定期服务乡村。深化“三变”改革,在全县范围大力推广水东乡舍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户将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房屋财产权、集体林权抵押融资和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担保融资。(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九、强化措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新型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统筹日常工作,全面推进实施城镇化重点项目。
(二)强化规划引领。加强规划设计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规划法律约束和实施监督,注重城市设计和特色风貌塑造管控。加强村庄规划和风貌引导,加快塑造山水城市、绿色小镇、和谐社区、富美乡村特色风貌。
(三)强化项目支撑。县有关部门或单位要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细化工作措施,确定完成时间节点,细化年度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干部。
(四)强化考核评估。县新型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同县委督办督查局,制定县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将县有关部门落实情况纳入县直综合目标绩效考核。
第二篇: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十三五规划纲要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三十二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
第一节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省会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大中城市不得采取购买房屋、投资纳税、积分制等方式设置落户限制。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条件,实行差异化的落户政策。强化地方政府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体责任。
第二节 实施居住证制度
全面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服务。鼓励各级政府不断扩大对居住证持有人的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缩小与户籍人口的差距。
第三节 健全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
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与城市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并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第三十三章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加快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
第一节 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
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促进以拉萨为中心、以喀什为中心的城市圈发展。建立健全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推动跨区域城市间产业分工、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协调联动,实现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
第二节 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
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功能。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加快提高国际化水平,适当疏解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强化与周边城镇高效通勤和一体发展,促进形成都市圈。大中城市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面向腹地的产业和服务链,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节点。科学划定中心城区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第三节 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
以提升质量、增加数量为方向,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引导产业项目在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配置。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完善设市设区标准,符合条件的县和特大镇可有序改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提升边境口岸城镇功能。
第三十四章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城市。
第一节 加快新型城市建设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实施生态廊道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设绿色城市。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发挥城市创新资源密集优势,打造创业乐园和创新摇篮,建设创新城市。提高城市开放度和包容性,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延续历史文脉,建设人文城市。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建设密度较高、功能融合、公交导向的紧凑城市。
第二节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城市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加强市政管网等地下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加强城市道路、停车场、交通安全等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城市新建居民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学校的规定。严格执行新建小区停车位、充电桩等配建标准。加强城市防洪防涝与调蓄、公园绿地等生态设施建设,支持海绵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
第三节 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
基本完成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任务。将棚户区改造与城市更新、产业转型升级更好结合起来,加快推进集中成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政策覆盖全国重点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工程质量监管。
第四节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改革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推进城市精细化、全周期、合作性管理。创新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管控。全面推行城市科学设计,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倡城市修补改造。发展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安全标准和工程质量,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
第三十五章 健全住房供应体系
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住房供需结构,稳步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更好保障住有所居。
第一节 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
以解决城镇新居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对无力购买住房的居民特别是非户籍人口,支持其租房居住,对其中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给予货币化租金补助。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口,实现公租房货币化。研究完善公务人员住房政策。
第二节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优化住房供给结构,促进市场供需平衡,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在住房供求关系紧张地区适度增加用地规模。在商品房库存较大地区,稳步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住房有效需求,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扩大租赁市场房源,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发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升住宅综合品质。
第三节 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将居住证持有人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统筹规划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建筑质量,方便住户日常生活和出行。完善投资、信贷、土地、税费等支持政策。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房房源。实行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并举,逐步加大租赁补贴发放力度。健全保障性住房投资运营和准入退出管理机制。
第三十六章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支撑辐射能力,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拓展农村广阔发展空间,形成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培育发展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提升承接城市功能转移和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依托优势资源,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融入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提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水平。
第二节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功能,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规划村镇建设、农田保护、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加快农村宽带、公路、危房、饮水、照明、环卫、消防等设施改造。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治理,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开展农村不良风气专项治理,整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等突出问题。开展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大传统村落和民居、民族特色村镇保护力度,传承乡村文明,建设田园牧歌、秀山丽水、和谐幸福的美丽宜居乡村。
第三节 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第三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考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鉴于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中央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中,不能盲目按照固有的传统模式布局城镇化的空间体系,而是要从深层次上把握城镇化的内在发展规律,更加注重人口、空间、产业、公共服务和管理、文化等要素的协调互动,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一,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城镇是因经济、文化或政治的原因,促使大量人口聚集而形成的。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剩余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既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也创造了更大的消费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正因如此,在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研究中,衡量城镇化率的高低就是以常住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的比例作为衡量指标。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方面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动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教育引导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第二,城镇化必然带来空间的扩展。人口和产业的不断聚集,促使城镇区域不断扩大以容纳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又为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城镇空间的扩展,既表现为城镇人口、地域规模扩大和城镇数量增加,也包括基础设施的改善。如今,现代化交通极大地扩展了城市的辐射范围, 城市圈的半径不断向外延伸, 使许多区域置于更强的城市影响之下,从而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例如,我国苏南地区城市群的成功发展得益于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拉近了与上海的距离,更有效地接受上海辐射。
第三,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农业为城镇居民提供粮食、蔬菜、肉、蛋等,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城镇化发展的根基;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服务业发展为城镇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和各种服务,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支撑。城市的繁荣就是产业的繁荣,没有产业的支撑,城市就会衰退和没落。实践证明,只有结合城镇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为城镇的持续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
第四,公共服务和管理为城镇化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从城镇发展历史看,最早的城镇几乎没有公共服务和管理。但是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大量增加,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客观上要求城镇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和管理服务。而且,随着城镇人口的扩张和空间的扩展,公共产品供给和管理对城镇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凸显,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大城市病”就会应运而生。
第五,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城镇发展的魂魄。城镇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烙印,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文化内涵。特色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条件都会使城镇逐渐形成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质,从而增添这个城镇与众不同的魅力,进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城镇失去了特色文化就失去了精神内涵,失去了魂魄,失去了竞争力。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口、空间、产业、公共服务和管理、文化等要素都是实现城镇化的基本要素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城镇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各要素的健康运行和相互协调。任何一类要素的缺失都会导致城镇化基本要素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和缺陷。因此,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切实把握城镇化要素支撑系统及其相互间的协调关系,更加注重要素的协调互动。
第四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方案
xx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我县实际,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现就加速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把城镇化建设作为提升城镇品位的强大引擎,强化城镇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规划品位,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发展环境。整合经济、环境、文化等资源和优势,着力塑造富有地域风貌、地方特色的城镇。发展城镇经济、促进城镇增容,推进城乡统筹、拉动居民消费,推进幸福生态裕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生态宜居、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要求,把我县建设成宜业、宜居新城镇。重点推进市民服务中心、经济开发区建设,积极促进我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城镇规划
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启动全县城镇体系规划工作,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高城镇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强化城镇总体规划,着手县城镇和吉也克镇的综合防灾规划,切实抓好控制性详规,着力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切实加强乡村规划编制工作。
2、加强城镇公用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和管护,提高集镇自来水供水能力;加快集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及相关市政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加强城镇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搞好城镇大街小巷道路整治;加强城镇防洪、防灾、防震以及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努力提高我县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配套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3、提升城市交通集散能力
着力打造城市便捷通畅的人流、物流通道。全力推进省、县公路项目建设,使我县尽快融入塔额经济圈和天山北坡经济圈。抓好城镇主干道路网络建设和道路扩建改造,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4、提升园区产业聚合能力
要加大园区开发建设力度,加快园区项目引进,完善项目统筹引入机制,广泛吸纳各类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落实和完善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额度大、低耗能、无污染的战略投资项目,着力提升园区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抓好项目衔接跟踪,优化园区企业的扶持与服务,使园区经济生机勃勃、迅速崛起,真正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5、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
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水、电、路等设施建设,实施村庄整治、垃圾集中处理、污水简易处理、饮用水集中供应。促进基础教育向农村倾斜,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和发展城镇、村卫生网络;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政策、法律服务“五下乡”活动;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6、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依法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城乡户口一元化管理制度,逐步取消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会管理职能,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加快建立农民工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制度,推进城市教育、住房、医疗等资源向农民工开放,建立公平的就业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指导与权益维护,多渠道改善进城务工农民的居住条件,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
7、突出城镇作用 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其地位十分特殊和重要。按照自治区要求,城镇要按城市各项建设标准编制规划,开展城市风貌塑造工作。逐步形成本地特色和地域特色突出的城镇。
四、保障措施
1、创新投入机制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融资能力。采取政府投入、金融机构信贷、争取国债资金等多种方式,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私人资本,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以投资、贴息和补助等方式,用于镇区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开发管理,盘活城镇存量土地,实现以地生财。
2、增强发展动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城镇就业岗位,不断增强城镇吸纳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积极开展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人口向城镇聚集。
3、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裕民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县长和县委常委任领导小组为副组长,新型城镇化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县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城镇化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指导督查,定期研究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村要整合力量,完善举措,抓好城镇化战略的组织实施。要把加快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纳入各级各部门目标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
五、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新型城镇化目标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体系,把新型城镇化考核评价体系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对各相关部门进行考核,同时将考核作为领导干部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在全县各单位、各乡镇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竞赛活动,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生产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综合过程。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指出的,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
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将扩大内需由工作方针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凸显扩大内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目前,我国最大的内需是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因为城镇化既能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应当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城镇化进程将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带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全方位需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加快工业化的重要载体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建设就是经济建设,城市投入就是产业投入。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个车轮,缺少工业化,城镇化就没有发展动力;缺少城镇化,工业化就失去发展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特别是发展小城镇的农村社区加速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工业化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因此,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能够为工业化提供强有力的载体和支撑,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推进工业化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提升。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可以加快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河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需要服务业跟进,这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业大而不强,“三农”问题是制约“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最大症结,人多地少是制约“三化”的最现实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驻马店赶超发展、加快崛起,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才能破解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难题;只有拓宽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空间,才能减少农村人口、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经营,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要节点,这既能够促进农村扩大投资、增加消费,又能够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富民强市的必然选择
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活力的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对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说,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消费提高、投资增加、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当前,我省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要实现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加快实现富民强市步伐,必须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同时,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的新型城镇化主要参与者是农民,最大受益者也是农民,这为农业大市解决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民生问题,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