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洪庙村“三万”活动民情调查有关问题
洪庙村“三万”活动民情调查有关问题
——随县经信局“三万”活动洪庙村工作组
全省“三万”活动访民情工作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我们对群众反映的洪庙村工作中的一些难点、热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分析,现将整理出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洪庙村位于唐县镇北部,由原来的群联村和群香村合并而成,一共有36个自然湾,10个村民小组,占地1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4882亩,水田面积2889亩,旱地面积1993亩,共有堰塘400余口。全村共有580户,2672人,57个党员(大部分为高龄党员),5位村干部,村级组织建设健全。村级总负债18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4300元。
二、相关问题: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
洪庙村位于唐镇北部,距离唐镇街道20里,交通便利,农民的农业生产的交易贩卖都很方便。村里并无任何集体经济,所以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留守家里的大多是老、孺、妇。大多不能从事过多的劳动,导致不少耕地荒废,无人耕种。
(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洪庙村的农业基础设施极为薄弱,其中由水利设施最为严重,全村400多口堰塘几乎全部因为年久失修淤泥过厚失去了原有的蓄水功能,全村400多口的堰塘根本无法满足全村4882亩的耕地面积灌溉。村民们经常因为灌溉问题发生摩擦,对此,村干部也是一筹莫展。
另外,村里的水利沟渠一般都是处于干涸阶段,只有等到上游唐王水库、吴山水库开闸防水以后才会有水流出,但是这2个水库一般都是处于关闭状态,而且很多水利沟渠并没有修葺完成,许多需要灌溉的耕地即使水库防水也无法灌溉,只有自己到水渠里面抽水。对此,村民们反映十分强烈,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方案帮助解决问题。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
通过这段时间的走访和调查,大部分村民对现在的政府惠农政策都是相当的满意,都说现在政府的政策是真正的为农民着想,让他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对各种政策都是拍手欢迎。
(四)农村政策落实方面。
通过近2个月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政府各种惠农的相关政策基本都已经真正落实到户。全村所有人都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农机补贴、粮食补贴、农资补贴等都已经落实到户,只有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保险并没有实施,一些年老多病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对此项政策是相当的期盼!
(五)农村社会管理方面。
洪庙村的农村社会稳定性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村民在自治方面都做的很好,大多数村民都是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大多不会和他人发生冲突。只是经常会有一些唐县镇集镇上的一些社会闲杂人员骑摩托车到村里来干一些偷鸡偷鸭的事情,因为现在留守在村里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所以村民对此也是无能为力,希望公安机关能够重拳出击,打掉这群犯罪团伙。
(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洪庙村村级组织建设健全。班子比较协调,村务公开,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尽管村里事务多、矛盾多、累积问题多,然而因干部作风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干部比较信任。党员队伍总体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总体不高,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上,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一般。另外,村里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不高。文化娱乐设施单一,只有打牌和聚在一起聊天,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群众除了看电视、聊天、打牌以外,几乎无其它文化生活。
(七)城镇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
洪庙村的村级建设良好,只有极个别特别困难户的房屋需要翻新修葺,村庄卫生环境良好,村内设有2个卫生室,村民就医看病很方便。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让我对农村的基本情况、党和国家对农村的基本政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民之所想,民之所忧,民之所盼,为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积极帮助农民排扰解难,不断推动“三万”活动的深入开展。
第二篇:“三万”活动民情调查体会
民情调查体会
回顾总结近三个月来的点点滴滴,有几点体会和收获与大家共享。
一、通过这次活动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感谢党对我们这些年轻干部的培养和关怀,因为这次“三万”活动,才让我有机会真正接触现实农村,真正感知老百姓的所盼所需所想所忧。同时,我也深知领导对我们工作组的厚望和信任,期待和关怀。要求我们年轻干部要深入农村,扑下身子当好入户调查的“潜水员”,努力做到不仅“身”要下,而且“心”要下,更要耐得住寂寞,把脚印“印”到每个农户家中。真正让我们年轻干部受锻炼,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让老百姓得实惠。
1、进一步增进了对农民的感情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这次“三万”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将三个月的驻村工作,我也深切感受到,做农村工作,首先要增进对农民的感情。只有对农民有了感情,才能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致富。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农村工作,才能听到农民的心里话、真心话,工作起来才能顺利,也容易见到实效。只有对农民有感情,把农民当兄弟,才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正如一小品中说的那样,城里大多数人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善待农民,就是善待自己;关爱农民,就是关爱兄弟。
2、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磨炼了意志
我们在驻村期间严格遵守“六不准”纪律,坚持只予不取,只帮忙,不添乱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省农业厅干部的良好工作作风,展现了省农业厅干部的新形象、新面貌、新风采。因为我知道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而代表的是省农业厅的形象,甚至代表的是整个省直机关干部的形象。所以,在走访农户时,我们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和农民打成一片。听取意见时态度诚恳,认真做好记录,对国家的政策能做解释的进行解释,对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答应一定向上级反映,尽量取得农民的理解。
3、进一步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能力
1)熟悉强农惠农政策。这次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宣传政策。要向农民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首先就要做到自己先了解。通过每天对强农惠农政策的学习,我对相关政策法规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通过亲身入户宣传,倾听农民的声音,了解群众的想法,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些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2)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三个月以来,通过向农民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实践学习,入户走访调查,了解了农村的基本面貌,政策落实情况。因为农村是我们的主战场,农民是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因此农村工作能力对我们农业战线的干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与农民打交道的能力,在入户走访时,十分注意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学习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用群众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切实提高了我做农村工作的能力。
3)锻炼观察与写作能力。通过入户走访,深入调查,收集第一手素材,培养了我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反映事物的特点。通过每天记录工作日志,撰写民情日记,工作总结及调研报告,亲身动手实践各种文体和形式的材料,写作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
4、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工作组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组长、副组长领导措施得力,组员服从安排,团结同志,经常沟通协调,通力协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照顾,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的良好集体氛围。
第三篇:“三万”活动民情调查体会2
“三万”活动民情调查体会
在“三万”活动之初,保安镇政府要求所有工作队员“沉下去”,要充分了解农村现状。而现在,不知不觉当中三个月过去了,作为工商所工作组的成员,随队驻村入户走访工作紧张、忙碌。
原来我也在农村工作过,但在这次民意调查过程中,通过和他们接触,我发现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通村公路的硬化、小楼房的拔地而起、房前屋后环境的改善,农户电器的置办等等,在这些物质的欲望满足之后,他们的所思所盼己上升到了精神层面,所以说我并不真正了解他们。通过走访调查,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三农”工作,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具体到此次“三万活动”,就是要带着“五心”走访入户。
一是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失。走访入户前,我们认真了解了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农户的类型、农户对党的政策的知晓情况、农户对基层干部的认知情况等。
二是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我们在走访过程
中,尽可能地到农户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和夸奖的语气,重点了解他们对当前政策形势的了解情况,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设等,让群众“掏心窝子”,实话实说。对于有些村民当面不愿说的话,在“三万”活动初期召开群众会时,我向所到的几个组的全体村民们公布了我的手机号码,希望能听到他们真实的声音和期盼。或许就是
这一小的举动,很多村民向我打电话,和我诉说一些家长里短,向我反映一些困难和问题。
三是带着真心去走访,切实排忧解难。走访过程中,我们不乏碰到少数老百姓对我们开展的活动不理解、不配合,我们总是视群众的事为自己的事,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和农民打成一片;因人而异、力所能及地化解心结,解决困难和问题。在走访调查期间,我们向该村发放宣传手册等资料300余册;筹资2000元对困难家庭进行了走访和慰问;对全村的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以座谈、访谈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目前正在撰写调研报告。
四是带着爱心去走访,做好结合文章。工作性质决定妇
联不可能有大量的资金来支持村委会发展经济,更不可能为他们修路、架桥、改水,但我们充分发挥了我们的工作优势,用爱心感化村民,用诚恳的态度听取他们的意见,认真做好记录,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主动为他们牵线搭桥联系。
五是带着责任心去走访,做到正面引导。在走访座谈时,我们时刻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对老百姓反映的怨气不挖根问底,对国家的政策能做解释的进行解释,对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答应一定向上级反映,尽量取得农民的理解,避免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和引发新的上访事件。
通过近三个月的工作,不仅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当前农村的一些情况,更重要的是让我在活动中发现了不足,对自身价值有了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和准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作为工作组的成员之一,在今后的工
作中,我一定会勤于思考,积极拓展思路,结合该村实际,因地制宜,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切实为民解难。
第四篇:“三万”活动民情调查体会1
“三万”活动民情调查体会
回顾总结近三个月来的点点滴滴,有几点体会和收获与大家共享。通过这次活动收获很大,受益匪浅。感谢党对我们这些年轻干部的培养和关怀,因为这次“三万”活动,才让我真正接触农村现实,真正感知老百姓的所盼所需所想所忧。同时,我也深知领导对我们工作组的厚望和信任,期待和关怀。要求我们年轻干部要深入农村,扑下身子当好入户调查的“潜水员”,努力做到不仅“身”要下,而且“心”要下,更要耐得住寂寞,把脚印“印”到每个农户家中。真正让我们年轻干部受锻炼,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让老百姓得实惠。
一、进一步增进了对农民的感情
根据镇政府的要求,这次“三万”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近三个月的驻村工作,我也深切感受到,做农村工作,首先要增进对农民的感情。只有对农民有了感情,才能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致富。只有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农村工作,才能听到农民的心里话、真心话,工作起来才能顺利,也容易见到实效。只有对农民有感情,把农民当兄弟,才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正如一小品
中说的那样,城里大多数人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善待农民,就是善待自己;关爱农民,就是关爱兄弟。
二、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磨炼了意志
我们在驻村期间严格遵守“六不准”纪律,坚持只予不取,只帮忙,不添乱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工商基层干部的良好工作作风,展现了工商基层干部的新形象、新面貌、新风采。因为我知道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而代表的是市工商局、基层工商所的形象,甚至代表的是整个工商系统的形象。所以,在走访农户时,我们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和农民打成一片。听取意见时态度诚恳,认真做好记录,对国家的政策能做解释的进行解释,对我们不能解决的问题,答应一定向上级反映,尽量取得农民的理解。
三、进一步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能力
1、熟悉强农惠农政策。这次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宣传政策。要向农民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首先就要做到自己先了解。通过每天对强农惠农政策的学习,我对相关政策法规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通过亲身入户宣传,倾听农民的声音,了解群众的想法,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些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2、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三个月以来,通过向农民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向实践学习,入户走访调查,了解了农村 的基本面貌,政策落实情况。因为农村是我们的主战场,农民是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因此农村工作能力对我们农业战线的干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与农民打交道的能力,在入户走访时,十分注意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学习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用群众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切实提高了我做农村工作的能力。
3、锻炼观察与写作能力。通过入户走访,深入调查,收集第一手素材,培养了我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反映事物的特点。通过每天记录工作日志,撰写民情日记,工作总结及调研报告,亲身动手实践各种文体和形式的材料,写作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
四、进一步增强了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工作组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组长、副组长领导措施得力,组员服从安排,团结同志,经常沟通协调,通力协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照顾,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的良好集体氛围。
第五篇:三万活动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4月18日,阳光灿烂,春风浮面。早上八点,我办一行五人驱车前往夷陵区分乡镇天鹅池村农户家中进行走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分乡镇天鹅池村村委会,老远就看到村支书在大门口热情的迎接我们。天鹅池村共有7个组,此次共要走访507户,因为农户家与家之间间隔太远,我们共分成三天走访,10点钟我们在村支书和小组长的指导下开始了为期三天的走访工作。
4月正是耕种的时节,有很多农民已早早下田耕地,所以很多走访就是在田间地头完成的。在距离村委会不远的地方,是一大片油菜地,一位满脸风霜,不到50岁的妇女正在田前除草,当村支书记介绍我们一行的来意后,她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面带农村妇女特有的腼腆,一个劲地说不会说,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说现在生活比以前可好多了,也很感谢政府来看大家。
据随行的村支书的介绍,她叫李开梅,丈夫叫吴先军,一家五口人,两个女儿正在学校读大学,丈夫在宜昌市一建筑工地打工,一个月才回来一次,所以的农活都是她一个人做的,还有一个婆老妈70几岁了,一身的病,每个月还要花钱买药吃。她家里种有三亩地,由于都是不平整的田,现在主要种的就是菜子、水稻和玉米,田埂边上是种的桑树,每年还可以养一季蚕,收入在五千左右。粮食基本是自给自足。当问及对国家种粮补贴的政策感觉如何时,她说国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三亩地去年补了400多元,钱都打在卡上了,很明
白。当问及她最操心的事时,她说现在什么都好,就是每年的收入太低了,小孩上学,老人看病都要花钱,就想多挣些钱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挣的钱也没有存下多少,到现在现居住的还是土房子。当我们表示会积极帮助她关于种养方面的问题,怎么提高产量,还会找种养植专家在村里组织讲座,教村民怎么把种植效益提高时,她连声说了几次,太好了,太好了。她说,现在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了,我以后的负担也就越小了。小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和李开梅告别后,我们继续前往下一家,还有很的农户的意见正在等成我们去听取,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