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之我见
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之我见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社会人才的好坏与多少,关键取决于学 校的教育。目前,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无论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还是高等教育阶段,往往把共产主义的道德观、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强调,忽视了不同年龄阶段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和认知特点。使得这种终极目标式的教育因失去现实的土壤,而表现出一定的理想化、空洞化,甚至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难以收到应有成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仅关乎其对未来的理性认识,也关乎学生自身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可以使他们对祖国的未来进行反哺报答,提升学生的民族感情。因此,在学校,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那么,学校应如何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呢?对此问题想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
首先,树立价值教育观念。德育是一项育人的事业。它承担着引导个体生命成长和道德发展的重任。小学生活德育必须树立价值教育的观念,注重展现个体生命的活动过程和精神价值的实现过程。无疑,教师应该成为学校价值教育的引领者。“生活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提供了众多鲜活的场景,赋予他们追寻和发现价值的可能性;同时,生活的不断变化发展,也为价值的选择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面对多元价值观的时代,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恪守普遍意义上的道德价值观。
其二,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是提高道德修养的基础,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为学”的目的是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而这种做人就是指对自身人品、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品行符合道德标准的社会成员。可见,古人对道德的认识已非常深刻了。因此,在当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浮华社会氛围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清净自身,贡献社会,知恩图报,是对现代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诸多事实证明,德育确实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德育负担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审美、心理、交往、活动,生活以及个性发展等多种基本素质的培养任务。因此,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育的根本,对于学校而言,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课的教育和学习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基本。学校应针对学生的年龄以及所处的环境对其设置不同的教育意境,对学生实施说服教育,讲述一些有关道德的实事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认识,讲述道德事迹的有利性,形成学生对道德追求的渴望,进而产生对道德实践的欲望。这种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道德的理性认识,加强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和祖国未来的情感欲。思想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学习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每个学校都应开设相关的思想理论课程,在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的同时,可以加强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其三,模拟示范可以加强学生道德实践的积极性,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有了德育作为基础,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乃至团结协作才有
存在的价值和根基。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毫不动摇地贯彻和实施德育教育纲要,坚持把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把内在的德性、外在的伦理、现实的政治贯穿为一体,全方位地塑造学生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品德。因此,对于初级教育阶段的青少年来
说,对其实施道德示范演示是较好的德育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经常以多媒体的方式放映一些有关道德的事迹,在视觉的接收下,提高学生对道德的认知能力,体验道德的伟大魅力。还有如在校园里,有人随地扔了垃圾,老师就应告诉他随地扔垃圾是不合环保理念的行为,讲述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这种小事也是对学生道德观的考验,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惭形秽,因而在以后的日常行为中会随时注意到自己不当的行为,进而进行自我改正和自我行为的调整。老师还应当在讲述其他学科的过程中,注重对道德情感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对道德的认识以及注重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还有在学校中,教师还应注重视展览参观对学生道德的感染性。如对有关道德图片的展示,可以加强学生心理道德感的升华,同时,学生可以从中借鉴一些与自己生活学习相关的情节,注重自我道德行为的调节,进而加强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故此,模拟示范在道德教育的实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该注重此种演示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对其全面素质的一种考验,也是自我修养全面提高的标志之一。
其四,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对自我适应性的考验。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注重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这也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良好德育环境的创设不仅要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密切联系,还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相联系。通过好的德育环境,可以使道德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也可以促发学生对生活的有效体验。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的同时,不容忽视地要讲环境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想象这种理论所联系的实际是什么。这样就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良好环境中的意境,自然而然也就贯融于其中了。环境的溶剂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德育修养的有效途径。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引发学生对道德感的认知,促进学生对道德的实践性。其五,对小学生活德育内容的思考源于生活。德育的主题和素材来源于学生当下真切的生活。诚信、勇敢、善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道德规范不应该成为抽象的道德知识,这些道德品质原本就是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的,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此外,“教师在时间十分有限的学校教育阶段,把所有的具体美德逐一传授给儿童是不可能的。学校德育的重点与其放在道德知识的传授和具体美德的养成上,不如放在一般的道德精神的培养上”。雨果曾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况,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为人的常规。”我们的德育并不是要培养“圣人”,而是要让我们的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世界里学会做人、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善待他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和道德的价值,最终过上有道德的生活。
综上所述: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自身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奠基。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学校应努力尝试以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提升学生对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立意,教师的培养与教育,学校的组织与规划对学生的未来成才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全社会都要树立德育实质是一个过程的理念。德育是一门艺术,是慢工细活。德育过程是长期的,也是潜移默化的,这是德育的规律之一。急功近利,要求立竿见影的德育是不科学的,也是无效的。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经常反思是否尊重德育的过程属性开展德育活动。在德育的漫长道路上,我们应该“多问耕耘,少问收获”,怀着对道德教育的无限虔诚坚持走下去。
第二篇:浅谈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
浅谈学生个人的品德修养
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带来了物质文明的高度繁荣;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要求人们不断彰显个人的价值,但在这时也导致一部分伦理道德的缺少,学校也未能幸免,因此,加强学生个人品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品德修养、意识形态 品德结构
一、品德修养的含义
品德修养就是道德素养。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素养:即修养。品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转化为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反映。
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修养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当然可以提高,素质的提高需要两个过程,一是受教育(包括智育和德育),二是,自我反省,前面一个是外部因素,后面一个时内因。
二、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个人品德本应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是其成就非凡事业的向导和均衡器。
但是,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在德育课堂和各种公开场合,我们推行高标准,要求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关系,培养诚实守信、谦虚礼让的道德品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另一方面,在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和生活中,我们对行为要求执行低标准,常常将人际交往的“忌语”、文明行为的基本“承诺”、各种日常生活规则都纳入道德规范的要求。但这种行为上的低要求,事实上使学校学生的道德水平呈下降的趋势。比如:道德判断力低下、社会责任感不强、集体意识薄弱、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极端推崇个人主义、文明礼仪缺失、言语粗俗鄙陋,行为不规范等。而且,高标准的强化教育导致了学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知其善而不为,知其恶而不改”。因此,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学生只有真正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获得更好的立足社会的无形资本,才可使个人的发展更全面、生活更幸福,使人类社会更美好。
三、学生品德的结构
任何道德品质都包括“知、情、意、行”即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因而学生的品德修养也应当从这四个方面加以引导。
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和对自己的言行作出是非、善恶等的道德判断。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行为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强烈、健康的道德情感对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个体道德行动的内部动力,也是一种自我监督与自我检查的力量。
道德意志是在自觉执行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道德意志实际上是道德观念的能动作用,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这种力量经常在人为实现道德目标的行动中,通过采取积极进取或顽强自制两种形式得到具体表现。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人的道德观念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
四、学生品德修养的措施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搞好中学生道德品质修养,培养学生具有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尤为重要。那么,作为学校,加强中学生品德修养教育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
(一)从内、外因的作用来看,加强学自身品德教育 学生的品德修养包括个人道德观念的内化、道德情感的体验和在道德意志参与下的道德行为训练。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人品德。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学生个人品德的修养必须在包括学校校园在内的整个社会环境中进行。就社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关系等社会、校园环境的影响与学生内心的认同二者对学生品德修养而言,前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于心理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群体或小团体的价值取向和大众化的行为方式对其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的影响尤为突出。学校应当把社会交往活动作为学校品德修养的主要舞台,通过班级、社团、宿舍等组织或团体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和共同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了解道德行为的意义,发展相互了解、相互评价的能力,产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并最终将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容内化为个人的情感和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营造道德优化的环境。
1、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而教师被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是身体或技能等的其他方面,正是集中体现了改造人类思想意识的重要性。就像建造高楼大厦,一个好的设计蓝图是必需的。要想有好的设计蓝图,必须有好的工程师,而好的工程师则必须具备渊博的建筑知识和优良的设计才能。教育也是这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正是肩负着提高广大青少年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为社会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伟大使命的,只有为祖国建设培养出千千万万思想进步,政治方向明确,道德品质高尚,心理健康,知识牢固的高素质人才。俗话说:“艺大根深。”教学的质量好与坏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和理论修养的提高。因此教师不但要育人,还要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本身就在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使学生了解正确的道德内涵和观念,从而自觉模仿和联系,以至于内化再在生活中实践。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或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必须先提高自身的品德。
2、抓好课堂德育教育,融德育教育于行动中
课堂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形式,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学校各种教育渠道和各个教育环节的德育功能,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德育教育的课内外衔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共产主义道德和政治基本理论,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公民应遵守的行为准则。除政治教学外,其他各科教师也应结合教材内容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而且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时有意识地使学生受到多发面的教育,培养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仅如此,在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习,并倡导他们把这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我们生活中实践下去。
3、创建良好班集体,优化品德修养的环境
环境是外因,外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我们了解到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同样对于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的学生来讲,良好的班集体这个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对于我们同学们的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要求,班主任和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教育班集体,用自己的行为和班集体中榜样们的行为去影响其他同学。
4、加强道德实践,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结合起来
我们要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实践意识,在 有意识模仿、学习,从而内化的基础上,把内化为自身养分的道德修养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践。正确认识道德和教育的内化性、复杂性和实践性。开展德育工作、组织德育系列活动要与学生的个性修养、内心需求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性,把道德规范渗入到活泼、感性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道德教育,实践道德,提高道德修养。最后,将学生道德教育与培养纳入到整个社会主义精神建设大背景中,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是家校的互相沟通、交流,共同营造一个德育优化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目的。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
在我属学校,大多数孩子都来自农村家庭。针对现有实际情况,这些孩子道德修养可谓极其低下。存在是非判断力低、行为粗俗、言语不规范、鄙陋、文明礼仪失范等情况,这些大多是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教育,因为大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缺少时间与孩子沟通、相处以教育,爷爷、奶奶对孩子放任自流已司空见惯。在这种长期放养式、无人关爱的模式下孩子们讨厌课本、迷恋网吧、乱花钱、不服管教很是常事。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产生对抗情绪,效果很不理想。针对此种情况,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与提高方面我们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起来。
第一,每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仪式,并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
英雄主义的教育。第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他们创造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如请讲师团来校进行“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感恩教育,母亲节组织学生向妈妈写封信等。第三,提倡各科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第四、组织集体教育性新闻、电影的观看,并在适当时间进行心灵对话或讨论交流,增进彼此对道德修养、素质的认识和学习。第五,经常以“小广播和黑板报的形式,表彰一些好人好事,以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第六,教育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净化语言,学会礼貌用语等。
总之,学生品德的修养牵扯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必须充分调动教育群体的能动作用,形成全力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来进行,使之经常化系统化。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教师要把道德修养教育扎根于实践活动中,有耐心、有恒心,脚踏实地地一步步把学生引向崇高的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罗国杰.道德建设论[M].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2]何小平.道德哲学与道德教育[M].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3]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田秀云.社会公德与个体道德[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加强品德修养报告
加强品德修养报告
品德修养问题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重要问题。百行以德为首,无论你是做官还是当老百姓,如果品德问题解决不好,就不可能当个好官做个好人。古代思想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作为第一要求,看成是做人为官最起码的资格。我们党培养选拔干部,也十分强调德才兼备,并始终把“德”放在第一位。那么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守住人格尊严,堂堂正正做人
人格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也是做人的第一要事。我们常说,“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首先是好人”。做好人是做好“官”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人没有良好的人品,为官就很容易“摔跤”。一是要坚持以诚为本,做一个实在的人。人之品格,诚为根本。一个人在世上能否立得住身,关键看你为人诚实与否。以诚相待,即使暂时吃点亏,但终究还是受人尊敬的;为人奸滑,或许一时得势,但最终定会受到人们的唾骂。为人诚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与人相处要诚。对同志、对部下、对上级要一视同仁,建立同志式的关系。发现别人有困难,要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哪怕是与己有恩怨的人,也要宽广为怀。部属有了问题,可以批评教育,甚至可以严肃处理,但不能背着人搞“小动作”、“穿小鞋”。二是要保持平常心态,做一个普通人。首先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这样才能永远知足、满足,遇到困难或挫折,也不会悲观失望。做到这一点。其次要平心静气面对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感到现实对自己不公平,牢骚满腹。事实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一味地去追求公平只能带来更多的烦恼。“心底无私天地宽”,凡事都看开了,看淡了,就能做到“得官不欣,失位不恼”,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三是要加强思想改造,做一个高尚的人。立身做人要讲究高格调,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注重品德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正确看待权力,踏踏实实干事
为“官”者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但手中有权不等于就可以很好地实施领导。领导干部的影响力除了权力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非权力因素,就是人格魅力。有了崇高的人格,即使经验、知识、才能等方面欠缺些,也可以借助人格的魅力加以弥补,反之则不然。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个人威信。威信是“威”和“信”的统一体。威信的源泉不是职位,而是信誉。正如古人讲:“无信不立,有信则威”。立信的关键是用权公、为人诚、对己严。一个人做到了这一点,就能以自己的正直与坦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其次,要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权力本身具有两重性,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用得不好则会危害人民。党员干部加强品德修养,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坚持权为民所用,努力把公权用在谋公利上,而绝不能用来谋私利、搞腐败,那是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第三,要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的思想和作风。人活世上就要做事,做实事,做好事,做老百姓希望做的事。才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经受利益考验,清清白白做事
做人要加强品德修炼,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正视公与私的对立、权与利的诱惑,经受各种考验。一是坚持按原则办事。在决断问题、处理关系时,要敢于坚持原则,善于坚持原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原则范围内行事,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不当老好人。当然讲原则不是说不要灵活性,不讲究方式方法,但前提是原则这个大框框不能被突破。二是坚持公道。公道,这是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为政的基本要则。再一个就是处事要出于公心,万万不可徇私枉法,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党性讲人情。三是坚持严于律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善不扬,大善难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等,这些都是名言古训。在用权上自律,集体决策不专断;在经济上自律,克勤克俭不贪占;在人情关系上自律,按章办事不循私;在生活上自律,作风检点不逾轨,就不会为名、利、权、情所动,就能看淡身外之物,堂堂正正人,清清白白做事。
四、善待周围同志,团结和谐共处
讲团结是做人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人品德修养如何的重要体现。首先,要有宽广的胸怀。豁达大度、谦让容人。其次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和“气量”。俗话说“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望远方觉风浪小,凌空乃见海波平”一个人如果没有心胸宽广和取人之长的风格,就不可能在宽容中求合作,在忍让上求合力。凡事如能做到这些,同志之间相处就能海阔天空,风平浪静。再次,要有无私的品德。同志之间相处,只有无私,才能做到赤诚相见,团结互助。做到无私重要的是淡泊名利,在个人名利上不斤斤计较,在同事之间不争你高我低,不打个人“小算盘”;遇到想不通的问题,换个角度思考,站在大局上考虑,就会豁然开朗;发生矛盾时,要心平气和沟通交流,在非原则问题上要学会装“糊涂”。第三,要有领导者的气度。气度是一个人为人处事时所表现出来的气概、胆量和分寸。气度既有外在仪表的一面,但更主要的是一种内在的自然表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一个内心世界健康的人,必定有良好的言行举止和音容笑貌。
第四篇:加强教师品德修养
加强教师品德修养
发稿时间: 2012年04月25日
姓名:张生霞学号:1214012546单位:临夏县卢马中学
近期参加了甘肃省干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学习班的学习,通过对涉及民族宗教、领导能力、政治理论、宏观经济、财政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的了解,教授们博古论今、专业分析、精辟论述、科学展望使我在短短的五周时间内享受了精神盛宴,使我知识进行了增加、观念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拓展、思维进行了扩展、精神得到了升华,受益匪浅,使我坚定做好学校一名普通教师的信心也有了很多的体会。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有具体的工作岗位和职责,经常与学生打交道,因此,时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容易受到不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袭。如何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永葆教师本色,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作为人民教师应当不断加强学习和品德修养,做一名让党和人民爱戴的人民教师。
一、增加了党性修养
1、深刻领会培训的精神。建党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实行了改革开放,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取得了辉煌成就。总书记不仅回顾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发现进程,而且瞻望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使我对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这90年的风雨兼程,虽历经艰辛,却辉煌灿烂,一片繁荣昌盛,欣欣向荣之景。因此,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增强爱国的热心与责任感,逐步完善自我,做到思想理论成熟,树立顾全大局的观念和意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做到更高的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学会实践创新,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提升自我、服务社会。
2、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始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根据这个基本国情制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同时又要看到,经济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历史阶段中呈现出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在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据此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始终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二、增强了工作素养
课程是基于工作岗位和职责而开设的课程,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1、深刻认识教育所面临现状。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经历了很多的曲折,但也是为我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贡献主要的体现在增加了入学机会,培养了大部分的优秀人才,民办的高校也得到了发展,高等教育迈入国际化。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更高的要求,我们还不适应。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还是教学水平还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等等,在未来的教育改革实践中,特别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还会遇到诸多矛盾和问题,任务繁重,头绪繁多。都需要我们是正确认识、科学谋划、精心安排,狠抓落实,一步一步的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
2、提高个人教育管理技能和管理水平。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学习当中,我深刻的领会到:高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国家培井大量德智体全而发展的合格人材。这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也是办好高校的中心问题。如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只靠满腔热情、过去的经验是不行的,这不能使我们摆脱过去一些不合理的管理模式。搞好教育体制改革,这扰要立足于改革,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把教育管理当成一门科学来研究,以实现效育管烈的科学化、现代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这是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正确途径。学校中各个工作部门是整个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各个部分加以合理的组合,使它们一方面在规定的范围内有各自的独立性,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和空间,以便于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一方面又在统一管理下,围绕一个目标进行运转,实现高度的统一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整体的最佳状态。
3、立足本职,献身教育事业。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作为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管理和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根本。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育工作者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育工作者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 通过学习是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管理干部时时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积极工作,率先垂范,献身教育事业。
三、增进了交流合作
五周学习中,我参加了所有的班组活动和统一的拓展训练,争取每一个和同学学习和交流,增加了相互的了解,增进了同学感情和友谊,共同探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增进了交流合作。本期学习中,有幸参访了临夏中学、临夏回中等几所学校。进学校,问经验,长见识,使我更加对自身工作有了清醒的认识,既看到了差距,也发现了优势。进一步认清了现实,也坚定了工作信心。同时在各自的岗位上加强了交流合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情感。
2、融入、凝聚、扬帆。培训班一开始,班级即成立了班支委和小组。为加强联系确立了三周的主题是:融入、凝聚、扬帆。在三周中,小组也经常交流沟通,使我很快就融入到班集体当中。在拓展训练中,加强了团队意识,是我认识到高校管理干部需要做到“做事不急不躁,为人不卑不亢,克难不屈不挠”。也相信能通过本次培训班的学习提高一定会在未来的工作有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新举措,为工作踏上新征程。
3、真诚和衷心的感谢五周的学习已经结束了,结业不是结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将永远不断加强品德修养,不断提高工作和管理水平,不断创造更多的工作成效。
四、加强了品德素养
教师对孩子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和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这种爱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在师爱这种职业性的情感中,包含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
教师要对孩子有亲近感,要时刻牵挂着、依恋着孩子;教师要对孩子有期望感,始终对孩子寄予深切的希望,为孩子的点滴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教师要理解孩子,要怀着一种体贴、爱护的心情去对待孩子;教师要有愿为孩子的成长而贡献才智和力量的热忱。教师对孩子的爱,不同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在这种爱的情感里面,包含着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充满理智的科学精神。师爱要求教师要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既要求教师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也要求教师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
师爱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纯洁、最高尚、最宝贵的职业道德情感,是师德的关键。这是因为,教师对孩子的爱,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客观条件,而且师爱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还可以直接转化为孩子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同时,这种情感还可以使教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从事教育事业的乐趣。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是“人梯”„„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师德以奉献为根本。教师以育人为职责,而育人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劳动的重要特征是功在他人、功在社会,教师劳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孩子的成功中,而教师自身是默默无闻的。师德以奉献精神为根本,没有忘我勤奋、乐于牺牲的劳动热情和态度,没有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奉献精神,就没有真正的师德。当前,在改革开放,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教师只有自觉地加强师德修养、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才能无愧加冕于我们头上的种种桂冠,才能完成时代赋于我们培养人才振兴华厦的伟业。
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德是教育的光辉;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
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一个又一个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鲜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一趟又一趟地搭送着求知者达到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火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教师是一门崇高的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感受到职业光荣的同时,应该更加地珍惜它,恪守师德,努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孩子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孩子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师德建设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要求教师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孩子。作为孩子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要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新形势下,师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坚决摒弃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东西,要“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此,良好的师德修养必然成为进行言传身教的前提和保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孩
子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不仅要把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能、过硬的本领有意地传教给学生,而且要用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坦荡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正直的为人。在无意中感召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因此,师德修养的加强十分重要。只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孩子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 “乐其道”只有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言传身教,树立起师德意识,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是无尚光荣的,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教师要有坚定的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工作应一丝不苟、恪尽职守,倾尽全部心血育英才。一个学识渊博,敬业勤奋,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一定会受到孩子的崇敬和信任。反之,一个不学无术,拖沓散漫、碌碌无为的教师肯定不受孩子的欢迎和爱戴,这样的教师很难引导孩子攀登科学文化技术高峰。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凭着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历尽艰辛十几年,苦苦探索教育规律终于获得成功。魏书生效应轰动全国。许多事实证明,敬业是教师走向事业成功的奠基石,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感谢甘肃省委组织部干部处的及时的培训、感谢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的精心的栽培,感谢和我一起学习进步的干部培训班的全体同学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社会职能所要求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这一职业应成为读书育人的楷模。一个教师怎样才算得上师德高尚,人之模范?正已,敬业、爱生、奉献是师德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准则。
第五篇:拓宽德育工作渠道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拓宽德育工作渠道 提高学生品德修养
------新建中学2012-2013学上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校在德育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和我校德育工作安排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现就德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班主任工作的管理
构建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注重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力求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真实、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指导班主任加强德育活动课和值周小结的管理和指导,提高活动效率。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德育工作的载体。
1.及时更新校园文化长廊内容,各教室、办公室进行了布置,教学楼通道有新建中学教师誓词和学生誓词,借新沟镇班级文化建设检查的东风,我们希望让新建的每一面墙都说话,每一寸土地都育人,较好地改善了校园文化环境,使得校园人文环境更浓厚。
2、坚持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学生在庄严肃穆的升国旗仪式中受到教育。仪式不但让学生认识国旗,热爱祖国,而且让学生知道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了解国旗的含义。国旗下的讲话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3、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学生值周,坚持日检查,周总结,月评比制度。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爱校守纪、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奋自强、乐学进取”教育,通过学习《守则》、《规范》,努力使学生做到“守秩序”、“懂礼仪”。
4、实行了班主任例会制。每周由分管年级的领导召开一次本年级的班主任会议,通过班主任例会,使班级工作规范化、细致化,使班主任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广大班主任工作认真,爱岗敬业,班级管理有方法,有水平,有成绩。
5、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有着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德育工作的主旋律,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始终高唱爱国主义主旋律,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组织学生开展了“幸福相伴,感恩同行”的书信比赛。
6、为密切家庭和学校的关系,以便家长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家庭学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根据省教育厅“课外访万家”活动要求,我们做了家访工作。
7.开展法制进校园的知识讲座;违禁物品搜查。
8.制定新建中学班主任职责,班级管理包点安排,规范问题学生教育处理程序。
9、探索尝试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鼓励教师自学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探索提高,解决了部分学生渴望解决的实际问题,如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正确认识自我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三、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l、组织师德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十禁》等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以教育行风评议为契机,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开展德育科研活动:召开了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和班主任《我的班级文化建设》演讲会。各位班主任撰写德育主题班会教案,及时总结德育工作宝贵经验。积累德育成果.政教处将优秀的德育教案上交县教育局评比,将老师的月工作小结装订成册。
四、存在的问题
1、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3、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五、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继续做好家访工作。
3、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以上是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的简单回顾,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务实创新,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