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真值表解题
1、根据下列条件,列出真值表,并据表回答:甲,乙,丙三人的名次.甲,乙,丙三人争夺围棋比赛前三名,小毛预测:如果甲是第一,那么丙是第二:小田预测:甲是第一,当且仅当丙是第二.事实证明,小毛与小田两人中有并且只有一人预测正确.2、列出A、B、C三判断的真值表,并回答:当A、B、C中恰有两假时,能否断定甲法院所有法官都是党员、能否断定乙法院有些法官不是党员?
A:只有甲法院有些法官不是党员,乙法院所有法官才是党员
D:甲法院所有法官都是党员并且乙法院所有法官都是党员
C:或者甲法院所有法官都是党员或者乙法院所有法官都是党员
3、用真值表方法解答:丁的话能否成立?为什么?
甲:如果小李不是第二,那么小王不是第一。
乙:只有小王不是第一,小李才是第二。
丙:小王第一,当且仅当小李不是第二。
丁:甲、乙、丙三人的话都不对。
4、请列出A、B两个判断的真值表,并回答两个判断均真时,张李二人是否参加破案:A:如果张参加破案,则李也参加破案;
B:李没有参加破案。
5、设下列A、B、C三句话中一句为真,两句为假,请列出真值表回答甲是不是罪犯?乙是不是罪犯?
A:如果甲是罪犯,那么乙是罪犯;
B:如果乙是罪犯,那么甲罪犯;
C:乙不是罪犯。
第二篇:怎样解题
《怎样解题》是由著名美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写得一部经久不衰的畅销书,虽然它讨论的是数学中发现和发明的方法和规律,但是对在其他任何领域中怎样进行正确思维都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本书围绕“探索法”这一主题,采用明晰动人的散文笔法,阐述了求得一个证明或解出一个未知数的数学方法怎样可以有助于解决任何“推理”性问题——从建造一座桥到猜出一个字谜。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尝到了本书的甜头,他们在本书的指导下,学会了怎样摒弃不相干的东西,直捣问题的心脏。
目录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怎样解题表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这本经久不衰的畅销书出自一位著名数学家的手笔,虽然它讨论的是数学中发现和发明的方法和规律,但是对在其他任何领域中怎样进行正确思维都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本书围绕“探索法”这一主题,采用明晰动人的散文笔法,阐述了求得一个证明或解出一个未知数的数学方法怎样可以有助于解决任何“推理”性问题——从建造一座桥到猜出一个字谜。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尝到了本书的甜头,他们在本书的指导下,学会了怎样摒弃不相干的东西,直捣问题的心脏。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波利亚(男)(George Polya,1887—1985),著名美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12年获布达佩斯大学博士学位。1914年至1940年在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任数学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1928年后任数学系主任。1940年移居美国,历任布朗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教授。1976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还是匈牙利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哲学科学院和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的院士。其数学研究涉及复变函数、概率论、数论、数学分析、组合数学等众多领域。1937年提出的波利亚计数定理是组合数学的重要工具。长期从事数学教学,对数学思维的一般规律有深入的研究,在这方面的名著有《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数学与猜想》等,它们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编辑本段目录第一部分 在教室里
目的1.帮助学生
2.问题,建议,思维活动
3.普遍性
4.常识
5.教师和学生,模仿和实践
主要部分,主要问题
6.四个阶段
7.理解题目
8.例子
9.拟订方案
10.例子
11.执行方案
12.例子
编辑本段怎样解题表“怎样解题表”就是《怎样解题》一书的精华,该表被波利亚排在该书的正文之前,并且在书中再三提到该表。实际上,该书就是“怎样解题表”的详细解释。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将解题过程分成了四个步骤,只要解题时按这四个步骤去做,必能成功。同学们如果能在平时的做题中不断实践和体会该表,必能很快就会发出和波利亚一样的感叹:“学数学是一种乐趣!”
第一,你必须弄清问题
弄清问题
未知数是什么?
已知数据(指已知数、已知图形和已知事项等的统称)是什么?
条件是什么?
满足条件是否可能?
要确定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
或者它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盾的?
画张图。
引入适当的符号。
把条件的各个部分分开。你能否把它们写下来?
第二,找出已知数与求知数之间的联系。
如果找不出直接的联系,你可能不得不考虑辅助问题。
你应该最终得出一个求解的计划。
拟定计划
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
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
看着未知数!试想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数或相似未知数的熟悉的问题。
这里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关,且早已解决的问题,你能应用它吗?
你能不能利用它?你能利用它的结果吗?为了能利用它,你是否应该引入某些辅助元素?你能不能重新叙述这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重新叙述它?
回到定义去。
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类比的问题?你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的一部分?仅仅保持条件的一部分而舍去其余部分,这样对于未知能确定到什么程度?它会怎样变化?你能不能从已知数据导出某些有用的东西?你能不能想出适合于确定未知数的其它数据?如果需要的话,你能不能改变未知数和数据,或者二者都改变,以使新未知数和新数据彼此更接近?
你是否利用了所有的已知数据?你是否利用了整个条件?你是否考虑了包含在问题中的所有必要的概念?
第三,实行你的计划。
实现计划
实现你的求解计划,检验每一步骤。
你能否清楚地看出这一步是正确的?你能否证明这一步是正确的?
第四,验算所得到的解。
回顾反思
你能否检验这个论证?你能否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你能否一下子看出它来?你能不能把这结果或方法用于其它的问题?
《怎样解题》表是波利亚在分解解题的思维过程得到的,看似很平常的解题步骤或方法,其实却已包含几代人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在这张包括“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
划”和“回顾反思”四大步骤的解题全过程的解题表中,对第二步即“拟定计划”的分析是最为引人入胜的。他把寻找并发现解法的思维过程分解为五条建议和二十三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们就好比是寻找和发现解法的思维过程进行分解,使我们对解题的思维过程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操作。波利亚推崇探索法,他认为现代探索法力求了解解题过程,特别是解题过程中典型有用的智力活动。他说《怎样解题》这本书就是实现这种计划的初步尝试,“怎样解题表”实质上就是试图诱发灵感的“智力活动表”。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的精髓是启发你去联想。联想什么?怎样联想?让我们看一看他在表中所提出的建议和启发性问题吧。“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波利亚说他在写这些东西时,脑子里重现了他过去在研究数学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他解决和研究问题时的思维过程的总结。这正是数学家在研究数学,特别是研究解题方法时的优势所在,绝非“纸上谈兵”。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会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确或多或少地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我们在解题时,为了找到解法,实际上也思考过表中的某些问题,只不过不自觉,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罢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能又忽略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细节。因此我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思路,用顽强的意志不断地模仿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争取达到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程度。按波利亚提出的这些问题和建议去寻找解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必将使自己的思维受到良好的训练,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解题能力,而且养成了有益的思维习惯。
******************
生活中,碰到一个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如何解决?首先我们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搜集相关情报或者已有的资源,考虑问题关键因素之间的内在规律,接着尝试一些可行的方案,最后选择其中最优的办法实践,最后问题得以解决。对于数学解题来说:首先我们明确未知量,然后明确已知量,确定条件,接着尝试一些可行的方案,最终得到可以获得未知量的方案,解出题目。
然而这里有一个模糊的地方,解决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想出可行的方案,是如何办到的?当我们对未知、已知、条件都已经了如指掌之后还是想不出任何的方案,这个时候解题面临本质的智力困难的时候,是如何从无到有思考出可能的方案供我们尝试的?
这个问题更有画面感的描述是:数学课,老师出了一道几何题,先让大家试解,无人能解。然后老师开始讲题,前面的步骤1、2、3大家都会也都想到了,这时老师添加了一条辅助线,引出步骤4,问题得解,大家豁然开朗。然而,解题的关键步骤3到4是如何思考到的呢,老师为何就想到做这一条辅助线呢?
《怎样解题》就是在回答以上问题。
书中有一个例子可以形象的问答这个问题:
一个原始人站在一条小溪前,他想要越过这条小溪,但溪水经过昨天一夜,已经涨了上来;因此他面临一个问题:如何越过这条小溪。渡溪成了这道题目的研究对象,是原始题目中的X。这个人可能会回忆起,他以前曾经踏着一颗倒下的树度过了另外一条溪流。于是他四处寻找一颗合适的树,就构成了他新的未知量Y。他找不到合适的树,但是沿着溪流有大量的树木在岸上,他希望其中有一个树会倒下来。于是他开始想如何使一棵树横倒在溪流上?这样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未知量Z。这一连串的念头就是分析。如果这个人成功的完成了分析,他可能就成了桥和斧子的发明者。
而这个分析问题的过程,正包含了普遍的解决问题中本质智力困难的方法。首先思考我们是否面临过同样或者类似的问题,即使没有,我们可以尝试想更简单的相关问题,可以是更普遍化的问题、更特殊化的问题,甚至只是问题中的一小部分问题。或者干脆来变化我们遇到的问题的已知情况,观察未知情况如何跟随变化;或者变化未知量;或者同时变化已知未知量,来观察问题如何变化。正是这样一个分解和重构问题的过程,使得我们逐渐逾越了问题的核心部分,得出了疑似可行的方案。然后我们验证疑似可行的方案,如果其中确有可行的,问题得解。如果没有,我们将重复以上的过程。
以上是我理解的《怎样解题》的主旨。
当然原著对分解和重构问题的过程做了更为细致、严谨的分析和探讨,并配以精妙的数学题示例来演示各种细节。作为一本数学方法著作,更难能可贵的是,波利亚颇为人性化的阐释了解题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情感的作用。在书中的第三部分—探索法小词典中,“决心、希望、成功”“潜意识活动”“进展”三个词条都严谨、科学的阐述了情感是如何作用于我们解题过程的。
“决心会随着希望与无望、满意与沮丧而产生波动。如果我们认为答案即将来临,就很容易继续干下去,当我们看不到有什么克服困难的出路时,要坚持不懈就会很难。”“有超常天赋的人主要的优势也许在于一种常超的心理感受力。由于具有极度敏感的感受力,他能感觉到进展的细微标志,或者注意到这些标志的缺乏。”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尤其重要,我们需要敏感的觉察来自情感脑的反馈,并加以利用,来帮助解决问题。举例来说,生活中碰到一个很复杂问题,在长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可能解决问题时没有明显的反馈给我们标志,最后我们沮丧的放弃了解决问题。然而很有可能的是,这个过程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期,实际上也是有标志出现的,只是当时的我们还不理解这些标志。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之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能理解并加以利用。
第三部分的最后,波利亚还举出一个心理学试验:用一个缺了一条边的正方形围栏围住一只动物(狗、黑猩猩、母鸡、人类婴儿),在围栏的另一侧放上一个被试很想要的物体(对动物来说是食物,对人类婴儿来说是有趣的玩具),然后观察他们各自的行为。发现,狗在扒着围栏吠了几声发现无法通过的时候,不久便学会了从围栏的缺口的那一边绕出去,人类婴儿很快就学会了绕过障碍,而黑猩猩也学得很快(黑猩猩是和人类最近的灵长类亲属)。
“母鸡的行为就像那些面临问题的时候浑浑噩噩的人,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靠一些运气碰巧成功,而不去深究成功的原因。但我们甚至也不应责怪母鸡的笨拙。要转过身从目标跑开,不一直盯着目标前进,不沿着直接的道路到达目标,确实有一定困难。母鸡的困难和我们的困难具有明显的类似性。”最后一句话貌似有些哲理,是全书严谨行文之中唯一有些文艺的一句。`
...............
第三篇:解题表
怎样解题表——波利亚
怎样解题表
第一步:你必须弄清问题。
1.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要确定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
2.画张图,将已知标上。
3.引入适当的符号。
4.把条件的各个部分分开。
第二步:找出已知与未知的联系。
1.你能否转化成一个相似的、熟悉的问题?
2.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这个问题?
3.回到定义去。
4.你能否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5.你是否利用了所有的条件?
第三步:写出你的想法。
1.勇敢地写出你的方法。
2.你能否说出你所写的每一步的理由?
第四步:回顾。
1.你能否一眼就看出结论?
2.你能否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论?
3.你能否把这个题目或这种方法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
波利亚和他的解题表
乔治·波利亚(G.Polya,1887-1985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上中学时,他就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学生。但每当遇到较难的数学
题时,他也时常感到困惑:“这个解答好像还行,它看起来是正确的,但怎样才能想到这样的解答呢?这个结论好像还行,它看起来是个事实,但别人是怎样发现这个事实的?我自己怎样才能想出或发现他们呢?”
波利亚带着一连串的困惑与1905年走进了布达佩斯大学,并在那里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波利亚先后到哥廷根大学、巴黎大学、瑞士联邦工学院进行数学研究或任教。1940年移居美国,并在斯坦福大学任教,直到退休。
无论在学习期间或任教期间,波利亚始终不忘研究少年时学数学所遇到的困惑。1944年8月,波利亚终于将他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这就是名著《怎样解题表》。该书出版后,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世界。直到今天,该书仍被各国数学教育界奉为经典。
“怎样解题表”就是《怎样解题》一书的精华,该表被波利亚排在该书的正文之前,并且在书中再三提到该表。实际上,该书就是“怎样解题表”的详细解释。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将解题过程分成了四个步骤,只要解题时按这四个步骤去做,必能成功。同学们如果能在平时的做题中不断实践和体会该表,必能很快就会发出和波利亚一样的感叹:“学数学是一种乐趣!”
怎样解题表
第一步:你必须弄清问题。
1.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条件是什么?
满足条件是否可能?要确定未知数,条件是否充分?或者它是否不充分?或者是多余的?或者是矛盾的?
2.画张图,将已知标上。
3.引入适当的符号。
4.把条件的各个部分分开,你能否把它们写下来?
第二步:找出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如果找不出直接的联系,你可能不得不考虑辅助问题。你应该最终得出一个求解的计划。
1.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
2.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
3.看着未知数!试想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数或相似未知数的熟悉的问题。
4.这里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关,且早已解决的问题。
你能不能利用它?你能利用它的结果吗?你能利用它的方法吗?为了能利用它,你是否应该引入某些辅助元素?
你能不能重新叙述这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重新叙述它?
5.回到定义去。
6.你能否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我能不能想出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类比的问题?你能否解决这个问题的一部分?仅仅保持条件的一部分而舍去其余部分,这样对于未知数能确定到什么程度?它会怎样变化?你能不能从已知数据导出某些有用的东西?你能不能想出适于确定未知数的其它数据?如果需要的话,你能不能改变未知数或数据,或者二者都改变,以使新未知九和新数据彼此更接近?
7.你是否利用了所有的条件?你是否利用了整个条件?你是否考虑了包含在问题中的所有必要的概念?
第三步:实行你的想法。
1.勇敢地写出你的方法。
2.你能否说出你所写的每一步的理由?你能否清楚地看出这一步骤是正确的?
第四步:回顾,验算所得到的解。
1.你能否一眼就看出结论?
2.你能否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论?
3.你能否把这个题目或这种方法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
(转自中学试卷网论坛)
第四篇:解题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
【摘 要】让农村的孩子知道如何去做一个诚信的人,是他们人生建筑的基础工程.在农村小学生的人生初级阶段,强化诚信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发挥家庭、社会、学校,特别是学校在农村小学生诚信观念塑造中的作用,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农村小学生诚信养成教育策略。
【关键词】诚信观念 农村小学生;诚信教育;活动渗透 未来的栋梁
让农村的孩子知道如何去做一个诚信的人,是他们人生建筑的基础工程.在农村小学生的人生初级阶段,强化诚信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发挥家庭、社会、学校,特别是学校在农村小学生诚信观念塑造中的作用,是我们需要重视的农村小学生诚信养成教育策略。在小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诚实守信是“为人之德”的基础核心,是为人处世的应有之义。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必须从小就要做到诚信,坚持真理,明辨是非。
诚信是人类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之道。诚信教育在个人诚信意识的养成和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诚信、团结合作教育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教育工作中广泛存在的高分低能问题,所以把诚信、团结合作教育上升到一定高度,并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探索了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心理健康。
因为诚信、团结合作教育不仅是一个德育问题,还与心理教育有关。一个善于与人讲诚信、讲团结合作的学生,心理往往是最正常的。那些孤僻、自卑、偏激的学生,心理都不太正常,这会给他们的交往带来很大的困难,不能与别人很好的团结合作。所以要推行诚信、团结合作教育,在进行大量宣传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农村小学生的家长有的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照管;在家的家长也大都忙于劳作,文化水平较低,管理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以致孩子们有苦难言,孤僻自卑,这些心理问题都不利于孩子诚信、团结合作教育,因而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尊重学生现有的人际关系,珍视他们的友谊并鼓励其结交更多的同伴,多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有助于学生逐渐提高社交技巧,培养移情能力和化解冲突的能力。
二、文化学习中,探索诚信、团结合作教育的方式
因为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受到重视,所以诚信、团结合作教育只有与文化学习结合起来搞,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兼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责任。因此,在学生诚信教育培养方面,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者。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一般是通过言传和身教两种方式来完成。而且,身教更重于言传。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在他们的眼中是无所不能的,所以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榜样。我们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承诺于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样对学生的诚信品质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言并行、行必果,守时、守法,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以往的文化课上,本来就有一些利于讲诚信、讲团结合作的方式,比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继续搞下去。课外,可以让学生分组学习,完成课下作业。这种小组可以按住址划分,住得近的学生可以结成一组。学生分组学习,当然要杜绝互抄作业,所以每一组必须指定一名组长进行监督。作业交上以后,老师要严查雷同现象,并给予适当的处分。课堂教学是诚信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我们要发挥课堂教学重要作用,将诚信教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采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办法。
现在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每一册都有一个单元主题是关于诚信的。例
三、品德学科中渗透诚信教育
小学教材《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有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素材,比如我国法律将“诚实信用”与“平等”“公平”一起规定为生活中的三大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们在活动中不得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诚实守信”等二十个字被《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规定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自古以来,诚信一直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基础,是做人的根本和道德的要求,不管各行各业或是男幼老少,都应遵守:“诚信”二字。“诚信”二字非常重要,不得忽视,它几乎渗透到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诚实不说慌,遵守时间,大到对祖国,事业上的忠诚。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昙姝,因为他的诚实,而受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学者宋濂,虽然家境贫寒,但由于他的守信,人们都乐意帮助他。
四、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诚信教育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例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教育氛围,精心设计“诚信教育”长廊,让每一个地方,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角落都能说话,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在学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每层走廊墙壁上可以悬挂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如毛泽东:“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邓小平:“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周恩来:“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等。在学校里组织开展各种关于“诚信教育”的活动,比如:“诚信”专题板报评比; “诚信”手抄报竞赛;“诚信”征文比赛。少先队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里经常安排“诚信”教育的专题演讲;校园广播站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在校园内广播诚信教育小故事。构建诚信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方,所以优化校园诚信环境、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对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促成个人诚信行为至关重要。我校大力营造校园诚信教育的文化氛围,校园墙壁展现出国学画,使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诚信教育气氛。
五、家庭诚信教育
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父母诚信品行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现今,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就业,对其社会责任、公德意识的培养缺乏相应的投入;有的有权有势家庭横行霸道、贪污腐败、失信他人,孩子受到不良的熏陶;有的单亲家庭或不和谐家庭中存在诸多问题,都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品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之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因为孩子生下来后首先接触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和道德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严格要孩子从小不说谎话,做错了事情要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要教育孩子不能随便拿不是自己的东西,借用了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还上;见到一些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家长要态度明确,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家长不仅要对孩子耳提面命,更要做到身体力行,这样才能引导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为孩子做诚实的榜样。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做到有责任心,以诚待人,父母自己首先就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好榜样。为了培养孩子诚实守信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说到就要做到。因此,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营造诚恳、互信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特别重视快乐民主氛围的营造,尤其是要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互信。孩子虽说年龄小,但是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只有在自己的家庭中受到尊重和新人,才能更加懂得如何去尊重和新人别人,以及如何取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现在学校只是关注学生的文化课,而对体育、音乐等不够重视,是搞不好诚信、团结合作教育的。学校可以举行一些比较大型的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和劳动,动员所有学生参加。这既可以使学生摆脱对电视、网络的依赖,回归到现实生活,也可以给他们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使他们变得热情、活泼、积极,进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这些活动应该与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起来,适合小学阶段的的只有拔河、接力等简单活动,而那些专业性较高的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只有中学才可以大力推行。音乐课上,合唱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当然,以上只是试行方案,在实行中可以结合本地情况进行改进。广大教育工作者还可以探索一些其他方法,来交流、提高。
诚信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是教育之本,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诚信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本质所在。参考文献:
[1] 傅维利,刘磊.论诚信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4):17-19.[2] 刘琼.试论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学研究,2004(3):19-21.[ 责任编辑 张景贤 ] [3] 《教育科学》 , 2016(7):00087-00087
第五篇:解题总结
解题总结
一、圆:
1、圆中的直角三角形:垂径定理、直径、切线、2、圆中的角:弧,非圆周角、圆心角: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转换成圆周角、圆心角,再利用弧。
3、圆中含弦的问题往往不止一个答案。
4、在圆出现困惑时,最有可能的突破口是:半径、弧
二、求线段长
1、相似
2、解直角三角形
3、全等
三、动点:先画图,再找方法,后求值
1、等腰三角形:中垂线、勾股定理
2、相似三角形:
⑴已知一组角相等时,用比例线段,注意分子不变,分母互换,或反之。⑵已知两组角相等时:用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平行直线的解析式特点
3、平行四边形:两种情况:已知边为边,已知边为对角线。方法:平行直线的解析式特点,求交点;勾股定理
4、面积:先表示,后思考 表示方法:
⑴分割:每一图形必须有一边在坐标轴上或与坐标轴平行 ⑵补全:
①作最远边所在的直线。
②过最远点作坐标轴的垂线,构建矩形或直角梯形。附:
⑴多边形中面积的解决方法:相似比,等底等高。⑵反比例函数中面积与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系数的关系。
5、比值:利用相似转换,在直角三角形中用三角函数,或相似与直角三角形兼有。
四、相似
1、两组角
2、找不到第二组角时,必是比例线段
3、无角时,必是三组边成比例
4、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如果不能构建在同一直角三角形时,必定是相似,且其中一边为公共边或有一组相等边。
5、图形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等边图形(如: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时,必与全等、相似有关。并且证全等的方法是;边角边、边边边;证相似的方法是:两组边成比例,夹角相等。
五、解直角三角形
1、单一直角三角形
2、双直角三角形中,含完全已知的直角三角形:有完全已知直角三角形求出不完全直角三角形的已知元素。
3、双直角三角形中,无完全已知的直角三角形:利用方程组;寻找等腰三角形进行已知元素重组,使其中一个三角形具备完全已知元素。
4、无直角三角形;构建直角三角形。构建方法: 圆(见前面)
三角形与四边形:作高;注意点:尽量不要把已知元素分割;易忘点:钝角三角形有两高在三角形外。
六、实数运算:
负指数,零指数、绝对值、三角函数值、根式化简
七.分式计算:通分,关注分母的方法是分母与除数的取值不为0.分式方程:去分母。关注分母的方法是检验。
八、自变量取值范围:分母、除数、被开放数、实际问题、注意是否有等于号。
九、找规律:数字规律、过程规律、十、求函数解析式
1、二次函数:三种方法
关键点:辨别已知点的特征。如:顶点、与坐标轴的交点。非常规题:已知不完全点。
2、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十一、点的坐标 方法:方程思想
非常规题:已知不完全点和解析式。此情形是方程思想的逆向应用,常用代入法。辅助线方法:过所求点作坐标轴的垂线。
十二、图象
1、三种函数的图象
⑴图象位置与系数关系。难点:二次函数中一次项系数的符号判别。⑵2ab,abc,b24ac
⑶不等式判别
2、应用型
方法:先定函数名称,再定图象形状,或从坐标轴的含义作判断。注意:只需要第一象限部分。
十三、抛物线平移
看顶点,有正反两种方式。
十四、直线垂直、平行时,直线解析式中一次项系数的关系
十五、最大利润
1、顶点在取值范围内的二次函数:求顶点坐标
2、一次函数与顶点不在取值范围内的二次函数:利用函数的增减性,在自变量取值范围中寻找。
十六、应用题
列表型、增长率型、量价问题、几何型(面积、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