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解题心得体会经典
【我的记录空间】:
—— 王永富
一、集合:命题老师婉约派出生出题很含蓄,要求: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根式不等式、七、线性规划:(1)若不等式组只有3个不等式组成,比如: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集合中元素的构成........【我的记录空间】:
直接把不等号改为等号联立方
程组求出3个交点坐标然后代入目标函数中;特别提醒:若不等式组中含有4个或4个以上的不等式不能
二、复数:复数的完美形式:Z=a+bi(a,bR)。若为纯虚数;若为实数。见联立方程组;而不等式组中含参数或者是目标函数中含有参数的一些题目也不能联立方程组,例如:
到复数Z满足的等式通通化为完美形式 Z=a+bi。在复平面内一复数Z的坐标为(-1,2)则该复数Z=-1+
2i,反之也要会........此时,2014年高考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总结
强调一定要“灵活”不要固步自封.....如:复数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坐标为(-1,2)则z=-1+2i 等等。
【我的记录空间】:
三、数列:熟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相关公式方能解题得心应手;在等差数列中若2+8=3+7则累差叠加法,累
乘法,配平求参数辅助数列法,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两边同时除以2n+1或3n+1化为等差
数列等等需看题而定;求和的一般方法:错位相减法,列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倒序相加.......这些你会
了吗?
【我的记录空间】:
四、二项式定理:(1)若题目中出现各项系数和立马令x=1;(2)若出现所有二项式系数和为M就是:2n =M;
(3)假若叫你求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就是:(,r是正整数)那么那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就
是第r+1项。(4)若出现2个括号相乘时有时候需要把其中一个括号展开或者2个括号都要展开,眼睛放雪
亮一些考生们!!例如:()();()();(5)当问题中精确到某一项或某一项的系
数时一定用通项展开式:(6)当看到缺项时比如说:
就令x=1和x=—1
【我的记录空间】:
五、程序框图:什么叫程序?你得清楚吧,那就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有上一步才有下一步。记住只要
你足够的细心5分你拿定了!若考程序语句的话考生们必须要知道那些单词的意思比如DO..........LOOP
UNTIL或者WHILE..........WEND你知道了吗??
提醒:当菱形里面条件中数据较大时一般是找周期或是找规律。
【我的记录空间】:
六、三视图:下来掌握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比如 球、圆柱、三棱柱、三棱锥.........我相信你们都能记得了!
三视图的题目需要沉着、冷静在大脑中把该几何体呈现出来,有必要的话在草稿纸上大概画一下然后把
相关的数据代入对应的公式里面化简、计算。
提醒:三视图的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一般的解题思路是“画出可行域”然后求出交点坐标(什么是参数?就是除了x, y, z 之外的字母如atkn........)注意: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自己找题目来训练然后总结做题的技巧和方法!若问题中出现:【我的记录空间】:
八、比较大小:如:“对数间比较大小”“指数间比较大小”“对数、指数混合比较大小”“对数、指数、幂函数混合比较大小”此种题型应做到不慌不忙,先观察.........先比较其中两个排除2个选项;再与第三者比较。可能用到的方法有:化成同底数,同指数,同根式,同系数,同分母.........可能会用到换底公式 【我的记录空间】:
九、平面解析几何的问题(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一定要图,不画你这辈子就完了,然后把题目和图形结合起来分析、写步骤、最终解答出来.........注意:涉及到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相关知识和结论你记得了吗???【我的记录空间】:
十、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问题:只要画一个正方体或是一个长方体就搞定,记住正方体的功能很强大.....【我的记录空间】:
十一、平面向量:先看题目所给的图形是否规则。若规则优先考虑建立坐标系的方法,若不规则可考虑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加法(); 见到向量的长度或模闭上眼睛平方一下可能就看到了希望如().【我的记录空间】:
十二、三角函数:公式虽多但记住我教你们记忆的方法,把公式熟记,相信自己是高智商之人,我们不是傻子!!提醒:强调“灵活”如1=,(sina + cosa)2=1+2sinacosa等等;尤其是:
它会出现在23题、选择题或填空题、解答题17题,难道你还不去记吗???注意:理解三角函数图象的平移和伸缩变换。一定要会画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图一画你就会很激动一切都出来了.......【我的记录空间】:
十三、球包三棱锥、球包三棱柱或是四棱柱的问题方法:把几何体中的关键要素抽象出来,画出平面图形(关键要素:球心、球半径、圆心、圆半径...........必须抽象出来)
【我的记录空间】:
十四、函数:遇到分段函数一般思路就画图;函数的反函数必须注意(你们下来找题目训练,记住了哦........);抽象函数给你们的结论是:自变量的差为常数考虑周期,有分母、有负号周期翻倍(如 :;自变量的和为常数考虑对称,没有负号对称轴,有负号对称点
()。
此时,用到的思想方法一般为数形结合。
【我的记录空间】:
十五、题目中出现最值或取值范围:一般就考虑基本不等式、重要不等式、导数、二次函数.........【我的记录空间】:
十六、解答题
17题:一般有2中题型出现:第一种考三角函数;第二种考数列
若考三角函数无非就是三角函数的相关公式和结论、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
方法:(1)求角就边化角(当边化角复杂时立马停笔角化边.......什么叫复杂就是出现了:(。(2)求边就角化边;(3)若含有高次方必须降次:利用降次公式;(4)分析好问题把问题用公式写出来差什么我们求什么。(5)特殊公式:。
若考察数列:前面第三点已说过,花时间、花力气把公式记得,考生们自信是苦出来的,拿出点气质出来!
【我的记录空间】:
18、立体几何:一般有2种方法解决:几何法和向量法(有时候第1问不能用向量法解题)
(1)若用几何法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说读到中点应该要构造中位线(有时有现成的,有时需要取某些边的中点然后连接起来)、读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作高线、读到面与面垂直作交线的垂线、读到菱形4边相等且对角线垂直平分.........(2)若用空间向量需要会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有时候有现成的坐标系、而有时需要作辅助线或平移(读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作高线、读到面与面垂直作交线的垂线、读到菱形4边相等且对角线垂直平分.........)。有时需要把三角形的三边长求出来,验证是否满足勾股定理。然后把所涉及到的点的坐标找
对,后续的工作就考你们的细心程度了.......提醒:找中点的坐标可以用投影的方法、中点坐标公式(,)、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我的记录空间】:
19、概率:一般会考查以下几块的内容:第一块:茎叶图(有陷阱:数据没有从小到大的排序);第二块: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位数、平均数的估计值你会了吗?);第三块:文字题目(需要勾画出关键词、重要的数据然后联合起来,整合一下就出答案......)读题目时一定要身临其境,有一种魂牵梦萦的感觉;若是做实验的题目就好比是你亲自做实验,这样可以全面的理解其中的内涵。例如:抛骰子、抛硬币、摸球等试验就是你在做实验);第四块:独立性检验.......()20、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性质,结论要靠你们了,自信点,微笑多一点........本题只体现2个字“读写”就是说读到什么就写什么,因为时间不多了!一定要记住了考生们.......注意:(1)中点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切线方程你会口答了吗?(2)特殊公式:过焦点的直线L 交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于两点A、B且AF =FB 强调“F”必须在中间,则有(其中K为斜率,e为离心率)。【我的记录空间】:
21、导数(公式你记熟了吗):(1)当看到关键词:切点、切线、切线的斜率、单调、增函数、减函数、极值点、极值、恒成立、求某些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一定要求导;(2)若叫你求函数F(x)的极值点、极值、最值或恒成立问题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先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3)若点P(x0,y0)是切点则K切=;(4)若x0是函数F(x)的极值点一定有;(5)若F(x)在区间[,]内是增函数等价于在[,]内恒成立;(6)若(x)在区间[,]内是减函数等价于在[,]内恒成立 提醒:(1)增减区间的分界点为极大值点;减增区间的分界点为极小值点(2)函数f(x)在区间[,]内不单调等价于函数f(x)在区间[,]内至少存在一个极值点。本题的解题步骤:先求定义域、求导(一般情况下需要通分化简........)...........【我的记录空间】:
23、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自信的考生们那7个公式的相貌你记得了吗? 总结:(1)若问题中出现最值、取值范围就选用参数方程来做(2)若问题中出现直线L与曲线交于A、B两点其中P为直线L上的一定点。求 AB =求PAPB =当直线的参数方程不是标准形式时一定要先化为标准形式(标准式的参数方程是t 的系数平方和为1)【我的记录空间】:
24、不等式:(1)解含有1个或2个绝对值的不等式你们“应该”成足在胸了吧!加油.......(2)在恒成立、求最值的问题中可能会用到的公式:(3)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若f(x)对一切实数都成立;若f(x)的解集为【我的记录空间】:祝:高三(2、3)班全体考生高考成功!2014年4月18日
第二篇:高考不等式解题详解
高考数学不等式解法
不等式这部分知识,渗透在中学数学各个分支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灵活多样性,对数学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解决问题时,要依据题设与结论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最终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不等式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始终贯串在整个中学数学之中.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三角、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问题,最终都可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
一、知识整合1.解不等式的核心问题是不等式的同解变形,不等式的性质则是不等式变形的理论依据,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法密切相关,要善于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互相转化.在解不等式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数形结合,则可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形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得分类标准明晰.2.整式不等式(主要是一次、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函数的单调性,将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等化归为整式不等式(组)是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分类、换元、数形结
合是解不等式的常用方法.方程的根、函数的性质和图象都与不等式的解密切相关,要善于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转化和相互变用.3.在不等式的求解中,换元法和图解法是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换元,可将较复杂的不等式化归为较简单的或基本不等式,通过构造函数,将不等式的解化归为直观、形象的图象关系,对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运用图解法,可以使分类标准更加明晰.4.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灵活多样,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仍是证明不等式的最基本方法.要依据题设、题断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要熟悉各种证法中的推理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步骤,技巧和语言特点.比较法的一般步骤是:作差(商)→变形→判断符号(值).5.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多样,内容丰富、技巧性较强.在证明不等式前,要依据题设和待证不等式的结构特点、内在联系,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通过等式或不等式的运算,将待证的不等式化为明显的、熟知的不等式,从而使原不等式得到证明;反之亦可从明显的、熟知的不等式入手,经过一系列的运算而导出待证的不等式,前者是“执果索因”,后者是“由因导果”,为沟通联系的途径,证明时往往联合使用分析综合法,两面夹击,相辅相成,达到欲证的目的.6.不等式应用问题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这类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不等式、解不等式;另一类是建立函数式求最大值或最小值.利用平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正数、定值和相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有时需要适当拼凑,使之符合这三个条件.利
用不等式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1.审题,2.建立不等式模型,3.解数学问题,4.作答。
7.通过不等式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在代数、三角函数、数列、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各部分知识中的应用,深化数学知识间的融汇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不等式的基本知识、方法、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及创新意识.二、方法技巧
1.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转化、化归,一般都转化为最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来求解,。
2.解含参数不等式时,要特别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录活运用。
3.不等式证明方法有多种,既要注意到各种证法的适用范围,又要注意在掌握常规证法的基础上,选用一些特殊技巧。如运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时要注意调整放缩的度。
4.根据题目结构特点,执果索因,往往是有效的思维方法。
1.常用不等式:
(1)a,bR
ab2ab
ab
2
(当且仅当a=b时取“=”号).(当且仅当a=b时取“=”号).
(2)a,b
R
(3)a3b3c33abc(a0,b0,c0).(4)ababa
2.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0)(a0,b24ac0),如果a与ax2bxc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
如果a与ax2bxc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x1xx2(xx1)(xx2)0(x1x2);
xx1,或xx2(xx1)(xx2)0(x1x2).3.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 xax2
a2
axa.xax2a2
xa
或x<-a.4.无理不等式: f(x)0(1
g(x)0
.
f(x)g(x)f(x)0
(2
g(x))0或f(x)0g(x
.f(x)[g(x)]2
g(x)0f(x)0(3g(x)
g(x)0
.
f(x)[g(x)]25.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a>1时,af(x)ag(x)
f(x)g(x);
f(x)0loga
f(x)log
ag(x)g(x)0
.
f(x)g(x)(2)当0 a g(x) f(x)g(x); f(x)0loga f(x)log ag(x)g(x)0 f(x)g(x)6.特殊数列的极限 0|q|1(1)limqn q1 n 1. 不存在|q|1或q1 0(kt)(2)klimak1 knak1na0nbtt1 at (kt).tnbt1nb0bk 不存在(kt)(3)S lim a11qn a1无穷等比数列n 1q 1q (Sa1qn1的(|q|<1) 和).7.abicdi ac,bd .(a,b,c,d∈R) 8.复数z=a+bi的模(或绝对值) 9.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a+bi)+(c+di)=(a+c)+(b+d)i;(2)(a+bi)-(c+di)=(a-c)+(b-d)i;(3)(a+bi)(c+di)=(ac-bd)+(bc+ad)i;(4)(abi)(cdi)10.集合关系: acbdcd . bcadcd i(cdi0) .ABAABBABCUBCUAACUBCUABR 11.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d A,B =|AB| (A(x1,y1),B(x2,y2)).12.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x1,y1),b=(x2,y2),且b≠0,则 a∥bb=λa x1y2x2y10.x1x2y1y20.a⊥b(a≠0)a·b=0点,λ 是实数,且P1PPP2 13.线段的定比分公式设P1(x1,y1),P2(x2,y2),P(x,y)是线段P1P2的分,则).x1x2xOP1OP211 OPOPtOP1(1t)OP2(t 11yy1y2 1 14.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C(x3,y3),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G(x1x2x3,y1y2y3).''xxhxxh'' OPOPPP15.点的平移公式 ' ' yykyyk ' P(x,y),且PP ' ' ' (图形F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F′上的对应点为的坐标为(h,k)).(注:只需记住前一个关系) 模型组合讲解——子弹打木块模型 [模型概述] 子弹打木块模型:包括一物块在木板上滑动等。FNs相Ek系统Q,Q为摩擦在系统中产生的热量;小球在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竖直平面内弧形光滑轨道上滑动;一静一动的同种电荷追碰运动等。[模型讲解] 例.如图1所示,一个长为L、质量为M的长方形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v0从木块的左端滑向右端,设物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当物块与木块达到相对静止时,物块仍在长木块上,求系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的量Q。 图1 解析:可先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m和M的共同速度,再根据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出转化为内能的量Q。 对物块,滑动摩擦力Ff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 Ff(ds)1212mvtmv0 22即Ff对物块做负功,使物块动能减少。 对木块,滑动摩擦力Ff对木块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得Ffs增加,系统减少的机械能为: 1Mv2,即Ff对木块做正功,使木块动能212121mv0mvtMv2Ff(ds)FfsFfd2221 本题中Ffmg,物块与木块相对静止时,vtv,则上式可简化为: mgd121mv0(mM)vt2222 又以物块、木块为系统,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动量守恒,则: mv0(mM)vt联立式<2>、<3>得: 2Mv0 d2g(Mm)3 故系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量为: 22Mv0Mmv0 QFfdmg2g(Mm)2(Mm)点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之和(净功)为负值,在数值上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其绝对值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即FfsE。 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出发,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由于子弹和木块都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位移与平均速度成正比: s2d(v0v)/2v0v s2v/2v所以dv0Mmm,s2d s2vmMm一般情况下Mm,所以s2d,这说明,在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木块的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就为分阶段处理问题提供了依据。象这种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相互作用,动量守恒,最后共同运动的类型,全过程动能的损失量可用公式: EkMm2v0 2(Mm)[模型要点] 子弹打木块的两种常见类型: ①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子弹以初速度v0射击木块。 运动性质:子弹对地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块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图象描述:从子弹击中木块时刻开始,在同一个v—t坐标中,两者的速度图线如下图中甲(子弹穿出木块)或乙(子弹停留在木块中) 图2 图中,图线的纵坐标给出各时刻两者的速度,图线的斜率反映了两者的加速度。两图线间阴影部分面积则对应了两者间的相对位移。 方法:把子弹和木块看成一个系统,利用A: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B:系统的能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对木块和子弹分别利用动能定理。推论: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等于阻力乘以相对位移,即ΔE=Ffd ②物块固定在水平面,子弹以初速度v0射击木块,对子弹利用动能定理,可得: Ffd1212mvtmv0 22两种类型的共同点: A、系统内相互作用的两物体间的一对摩擦力做功的总和恒为负值。(因为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摩擦生热的条件:必须存在滑动摩擦力和相对滑行的路程。大小为Q=Ff·s,其中Ff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s是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移(在一段时间内“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就是这段时间内两者相对位移的大小,所以说是一个相对运动问题)。C、静摩擦力可对物体做功,但不能产生内能(因为两物体的相对位移为零)。[误区点拨] 静摩擦力即使对物体做功,由于相对位移为零而没有内能产生,系统内相互作用的两物体间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总和恒等于零。 不明确动量守恒的条件性与阶段性,如图3所示,不明确动量守恒的瞬间性如速度问题。 图3 [模型演练] 如图4所示,电容器固定在一个绝缘座上,绝缘座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平行板电容器板间的距离为d,右极板上有一小孔,通过孔有一左端固定在电容器左极板上的水平绝缘光滑细杆,电容器极板以及底座、绝缘杆总质量为M,给电容器充电后,有一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环恰套在杆上以某一初速度v0对准小孔向左运动,并从小孔进入电容器,设带电环不影响电容器板间电场分布。带电环进入电容器后距左板的最小距离为0.5d,试求: 图4(1)带电环与左极板相距最近时的速度v;(2)此过程中电容器移动的距离s。(3)此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 答案:(1)带电环进入电容器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初速度为v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电容器则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它们的速度相等时,带电环与电容器的左极板相距最近,由系统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动量观点: mv0(Mm)v,v力与运动观点: 设电场力为F mv0 Mmv0mv0FFttv,v mMMm(2)能量观点(在第(1)问基础上): 对m:Eq(s对M:Eqsd112)mv2mv0 2221Mv20 2Eqd112(mM)v2mv0 222所以smd Mm2运动学观点: 对M:vv0vts,对m:ts' 22dmd,解得:s 22(Mm)s's带电环与电容器的速度图像如图5所示。由三角形面积可得: 图5 d11v0t0,svt0 222解得:smd 2(Mm)(3)在此过程,系统中,带电小环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同时电容器等的动能增加,系统中减少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势能。 模型组合讲解——人船模型 [模型概述] “人船”模型极其应用如一人(物)在船(木板)上,或两人(物)在船(木板)上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极为常见,分值高,区分度大,如果我们在解题中按照模型观点处理,以每题分布给分的情况来看还是可以得到相当的分数。[模型讲解] 例.如图1所示,长为L、质量为M的小船停在静水中,质量为m的人从静止开始从船头走到船尾,不计水的阻力,求船和人对地面的位移各为多少? 图1 解析:以人和船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人由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所以整个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当人起步加速前进时,船同时向后做加速运动;人匀速运动,则船匀速运动;当人停下来时,船也停下来。设某时刻人对地的速度为v,船对地的速度为v',取人行进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Mv'0,即 v'm vM因为人由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每一时刻都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所以每一时刻人的速度与船的速度之比,都与它们的质量之比成反比。因此人由船头走到船尾的过程中,人的平均速度v与船的平均速度v也与它们vm,而人的位移s人vt,船的位移s船vt,所以船的位移与人的位移也与它们的Mvs船m质量成反比,即1 s人M的质量成反比,即<1>式是“人船模型”的位移与质量的关系,此式的适用条件: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在系统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某一个方向的动量守恒。由图1可以看出:s船s人L2 由<1><2>两式解得s人[模型要点] 动力学规律:由于组成系统的两物体受到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一对力,故两物体速度大小与质量成反比,方向相反。这类问题的特点:两物体同时运动,同时停止。 动量与能量规律:由于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故而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又由于相互作用力做功,故系统或每个物体动能均发生变化:力对“人”做的功量度“人”动能的变化;力对“船”做的功量度“船”动能的变化。 两个推论:①当系统的动量守恒时,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动量也守恒; ②当系统的动量守恒时,系统的质心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适用范围:动量守恒定律虽然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得到的,但它的适用范围比牛顿第二定律更广泛,它既适用于宏观也适用于微观,既适用于低速也适用于高速。[误区点拨] 动量守恒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系统,对一个物体就不能谈动量守恒问题。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矢量表达式;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状态量表达式,它只与系统的初末状态有关;动量守恒定律具有相对性,表达式中的速度应是对应同一参照系的速度;动量守恒定律具有同时性,表达式中的初状态的动量应该是指同一时刻的各个物体动量的矢量和,末状态也是如此。[模型演练] 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上面站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车以v0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现在人用相对于小车为u的速度水平向后跳出后,车速增加Δv,则计算Δv的式子正确的是:()MmL,s船L MmMm 图2 A.(Mm)v0M(v0v)mu B.(Mm)v0M(v0v)m(uv0)C.(Mm)v0M(v0v)m[u(v0v)] D.0Mvm(uv)答案:CD 模型组合讲解——爆炸反冲模型 [模型概述] “爆炸反冲”模型是动量守恒的典型应用,其变迁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炮发炮弹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弹簧两端将物块弹射将弹性势能转化为机械能;核衰变时将核能转化为动能等。[模型讲解] 例.如图所示海岸炮将炮弹水平射出,炮身质量(不含炮弹)为M,每颗炮弹质量为m,当炮身固定时,炮弹水平射程为s,那么当炮身不固定时,发射同样的炮弹,水平射程将是多少? 解析:两次发射转化为动能的化学能E是相同的。第一次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炮弹的动能;第二次化学能 p2转化为炮弹和炮身的动能,而炮弹和炮身水平动量守恒,由动能和动量的关系式Ek知,在动量大小相 2m1212ME,由于平抛同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质量成反比,炮弹的动能E1mv1E,E2mv222MmsvMM的射高相等,两次射程的比等于抛出时初速度之比,即:22,所以s2s。 Mmsv1Mm思考:有一辆炮车总质量为M,静止在水平光滑地面上,当把质量为m的炮弹沿着与水平面成θ角发射出去,炮弹对地速度为v0,求炮车后退的速度。 提示:系统在水平面上不受外力,故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炮弹对地的水平速度大小为v0cos,设炮车后退方向为正方向,则(Mm)vmv0cos0,vmv0cos Mm评点:有时应用整体动量守恒,有时只应用某部分物体动量守恒,有时分过程多次应用动量守恒,有时抓住初、末状态动量即可,要善于选择系统,善于选择过程来研究。[模型要点] 内力远大于外力,故系统动量守恒p1p2,有其他形式的能单向转化为动能。所以“爆炸”时,机械能增加,增加的机械能由化学能(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误区点拨] 忽视动量守恒定律的系统性、忽视动量守恒定律的相对性、同时性。[模型演练](2005年物理高考科研测试)在光滑地面上,有一辆装有平射炮的炮车,平射炮固定在炮车上,已知炮车及炮身的质量为M,炮弹的质量为m;发射炮弹时,炸药提供给炮身和炮弹的总机械能E0是不变的。若要使刚发射后炮弹的动能等于E0,即炸药提供的能量全部变为炮弹的动能,则在发射前炮车应怎样运动? 答案:若在发射前给炮车一适当的初速度v0,就可实现题述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用v表示发射后炮弹的速度,V表示发射后炮车的速度,由动量守恒可知: (mM)v0mvMV由能量关系可知: 1 1112(mM)v0E0mv2MV22 222按题述的要求应有由以上各式得: 12mvE023 v02mE0(mM)M(mM)2mE0(MmM(Mm))m(Mm)4 模型组合讲解——追碰模型 [模型概述] 追碰是物理上一个重要模型,它涉及到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等诸多知识点。从物理方法的角度看。处理碰撞问题,通常使用整体法(系统)、能量方法,守恒方法及矢量运算。“追碰”模型所设计的内容在每年的高考中可以以选择、计算题形式出现,所以该类试题综合性强,区分度大,分值权重高,因该部分内容恰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两个规律的联手演绎,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主干知识之一,因此相关内容就成为每年高考测试的热点内容。 [模型讲解] 一、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 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B2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kgm/s,则:() 图1 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解析:题中规定向右为正方向,而AB球的动量均为正,所以AB都向右运动,又mB2mA,所以vA2vB,可以判断A球在左方,CD错;碰撞后A的动量变化pA4kgm/s,根据动量守恒可知,B球的动量变化pB4kgm/s,所以碰后AB球的动量分别为 pA'(64)kgm/s2kgm/s,pB'(64)kgm/s10kgm/s解得vA':vB'2:5,所以A正确。评点: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即是重点又是难点,解题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先确定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矢量取正号,与正方向相反的矢量取负号,未知矢量当作正号代入式中,求出的结果若大于零,则与正方向相同,若小于零则与正方向相反,同时也要善于利用动量与动能的关系,但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二、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微观粒子的追碰 例2.在核反应堆里,用石墨作减速剂,使铀核裂变所产生的快中子通过与碳核不断的碰撞而被减速。假设中子与碳核发生的是弹性正碰,且碰撞前碳核是静止的。已知碳核的质量近似为中子质量的12倍,中子原来的动能为E0,试求: (1)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变为多少? (2)若E0=1.76MeV,则经过多少次碰撞后,中子的能量才可减少到0.025eV。 解析:按弹性正碰的规律可求出每次碰撞后中子的速度变为多少,对应的动能也就可以求解;在根据每次碰撞前后的动能之比与需要减少到0.025eV与原动能E0的比值关系,取对数求出碰撞次数(必须进位取整)。 (1)弹性正碰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两个规律。设中子的质量为m,碳核的质量为M,有: mv0mv1Mv2 121212mv0mv1Mv2222由上述两式整理得: v1mMm12m11v0v0v0 mMm12m13则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动能: E11111121mv12m(v0)2E0 22***2E1()E0 169169(2)同理可得E2…… 121nEn()E0 169设经过n次碰撞,中子的动能才会减少至0.025eV,即En0.025eV,E01.76MeV,解上式得n54。 评点:广义上的碰撞,相互作用力可以是弹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因此,碰撞可以是宏观物体间的碰撞,也可以是微观粒子间的碰撞。 说明:《考试大纲》强调“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计算中常遇到的是以下一些数学问题: 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这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先用数学归纳法找出规律,再求解; ②对yasinbcos,当arctana,ymaxa2b2 bA。2③对yAsincos的形式(即yKsin2),则在45时,y有极值④对yKab的形式,其中均为a、b变量,但ab恒量(a0、b0),则可根据不等式性质ab(ab)2/2求极值等。 [模型要点] 在近年高考中,考查的碰撞皆为正碰问题。碰撞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它一直是学生学习和高考的难点。碰撞在《考试说明》中作II级要求掌握。 1.碰撞的特点:(1)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总是守恒的;(2)碰撞过程中,总动能不增。因为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动能;(3)碰撞过程中,当两物体碰后速度相等时,即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系统动能损失最大;(4)碰撞过程中,两物体产生的位移可忽略。 2.碰撞的分类:按能量变化情况可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包括完全非弹性碰撞)。 3.能量方面:弹性碰撞动能守恒;非弹性碰撞动能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能量损失(不能完全恢复原形)最大。 注意: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分析推理、应用等实验中,不论在平面还是斜面或用其他方式进行,我们都要注意守恒的条件性。 解题原则:(1)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原则;(2)碰撞后系统动能不增原则;(3)碰撞后运动状态的合理性原则。 碰撞过程的发生应遵循客观实际。如甲物追乙物并发生碰撞,碰前甲的速度必须大于乙的速度,碰后甲的速度必须小于、等于乙的速度或甲反向运动。 解决“追碰”问题大致分两类运动,即数学法(如函数极值法、图象法)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 [模型演练] 如图2所示,一水平放置的圆环形刚性槽固定在桌面上,槽内嵌放着三个大小相同的刚性小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2=m3=2m1,小球与槽的两壁刚好接触,而且它们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开始时,三球处于槽中I、II、III的位置,彼此间距离相等,m2和m3静止,m1以速度v0R2沿槽运动,R为圆环的内半径和小球半径之和,各球之间的碰撞皆为弹性碰撞,求此系统的运动周期T。 图2 答案:先考虑m1与m2的碰撞,令v1、v2分别为它们的碰后速度,由弹性正碰可得: v1v2m1m21v0v0m1m232m12v0v0m1m23 当m2与m3相碰后,交换速度,m2停在III处,m3以 2v0的速率运动。因为三段圆弧相等,当m3运动3到位置I时,m1恰好返回。它们在I处的碰撞,m3停在I处,m1又以v0的速度顺时针运动。当m1再运动到 2R18s,m2由位置II时,共经历了一个周期的,则:m1两次由位置I运动到II处的时间为:t1233v032RII运动到III处的时间为:t232s,m3由位置III运动到I的时间为:t3t22s。 2v03所以系统的周期为:T3(t1t2t3)20s 2014年高考历史:如何解答材料解析题和开放性试题【解答技巧集合】 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 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考试范围并没有做调整,只是在考试说明中替换了几道例题。从更换的例题来看,2012年高考将继续加强对考生整理材料,完整、准确、合理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朴贤哲告诉广大考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 朴贤哲解释说,略读材料主要是粗略地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特别是试题如有导语应给予关注。分析题干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提问项、限制项等要求。细读材料就是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细读材料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与教科书所学知识的联系(既可以是时代背景,也可以是相似事件的联系),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教科书所学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角度分析材料、组织答案。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材料出处中所提示时间、材料主题思想等信息。”朴贤哲说,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方法 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个观点至关重要 2010年高考开始历史试卷中增加了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则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是考生得分的重点。 此类问题,朴贤哲认为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观点、按照一定逻辑思维运用历史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所以朴贤哲给出了他总结出的解答此类试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 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要素、因果关系等)。第三步:选择要论述的观点。 选择观点的基本原则:一般试题所给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一个观点至关重要。观点不是选得越多越好,如果观点选得过多,就不能够对观点进行充分论述,因此建议学生选取其中的一种观点(一些试题会要求对材料中所有观点进行评述)。 第四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类试题应答指导 背景知识聚焦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小说家总是把自己的艺术视觉和艺术重心放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鉴赏小说,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那么如何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呢?首先,要借助联想与想象,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头脑里“活”起来;其次,要以情节与环境为依托,分析、综合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在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分析形象的艺术性和社会意义。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从情节入手,看人物性格构成与发展变化。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在分析人物性格成长与情节关系时,一方面要抓住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来看人物性格的内涵;一方面要关注重要场面和精彩细节中人物形象的热点。 从环境入手,看人物性格成长的背景。环境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基石。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人物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场所,它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任务的思想性格。比如,《荷花淀》的开头描写水生妻子编席子的场面:“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诗化了的劳动场面,表现了主人公的勤快、利落。 从人物描写入手,看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人物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阅读鉴赏小说要善于细读文本中上述各类描写的相关内容,从中看小说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 ⑴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成功的肖像描写形神兼备。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对别里科夫传神的肖像描写,鲁迅在《祝福》里表现祥林嫂命运变迁的三次肖像描写等;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巴尔扎克《守财奴》中对葛朗台抢夺梳妆匣时的眼神的描写:“瞪着金子的眼光”、“老盯着女儿和梳妆匣”,“望着女儿,迟疑不决”、“看看金匣子,看看女儿”。从“瞪”“盯”“望”“看看”的眼神变化中,绝妙地反映出守财奴心理转化过程,为贪图更大的利益,他忍痛放弃了眼前利益。 ⑵语言描写。小说的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鲁迅笔下人物的语言,都极有性格特征,孔乙己的迂腐斯文,杨二嫂的尖刻利己,阿Q的精神胜利,无不绘形绘色,跃然纸上。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也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的一句独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它直接揭示了人物的赤裸裸的毫不掩饰的对金钱的占有欲。 ⑶行动描写。行动描写是指作家对人物富有性格特征的动作所作的生动、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人的行为动作是人物思想感情的外在显现,是人物性格的具体展露。如《陈奂生上城》中的陈奂生,一觉醒来,面对从没见过的沙发,只敢“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不敢坐”,足见他老实憨厚。交了五块钱的住宿费后,他的心态起了变化,一心想找回些什么,“他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去„„试了三次,也没有损坏。”这些行为举止的描写,表现出他的自私狭隘。⑷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项链》里对玛蒂尔德的一段心理分析,让现实生活与她的梦想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现实与梦想的尖锐矛盾,揭示了玛蒂尔德一心想摆脱寒酸、暗淡的生活而挤入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而受人奉承的贵夫人的心理。 考点题型枚举 ⒈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⑴单一人物 例:(2011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林海音〙)“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考点说明】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错答举例〙负责任,宽容自信,忍耐善良。 【病因诊断】有观点,而分析缺席,未能紧口文本具体情节扼要分析;且未能分点解析,显得笼统。【解题指津】 分析“外省郎”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对“外省郎”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概括,包括时代、地域、职业及特征;二是分条归纳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根据小说内容举例说明。“外省郎”这一人物性格主要体现在围绕着老丈人的阻挠产生的一系列言行举止上。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受阻挠的爱情是很乐观的,对翁婿关系的改善也是有信心的,而且在长辈面前,表现出了善良的忍耐,在老丈人生病时,不计前嫌,大度豁达,勇于奉献。但这些性格需要从情节中归纳和概括。 【参考答案】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心态。 ⑵人物群像 例:(2009年辽宁卷《遗璞》〘贾平凹〙)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人物群像(某一类人)性格特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错答举例】从小说看,遗璞村人的性格特点主要有:淳朴厚道,有自豪感,观念保守,思想愚昧,顽固落后。 【病因诊断】题干问的是“哪些”,且要求“请作简要分析”,显然不可之堆叠几个形容词,而应该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此外,“思想愚昧、顽固落后”等的断语显然有悖文本内容。 【解题指津】遗璞村人的性格特点要注意结合小说情节中对遗璞村人的行为、语言、心理等的描写加以概括。如他们对待省城老贾,对待“遗璞”,对待救济(粮食和凉鞋)以及对待蛮儿等若干情节。 【参考答案】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处处照顾他;②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便祖祖辈辈引以为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他们胃嫩;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 ⒉赏析人物的描写手法 ⑴肖像描写 例:(2010山东卷《骆驼祥子》(第四章节选)〘老舍〙)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肖像描写的作用的理解。【错答举例】承上启下,突出人物的个性。【病因诊断】脱离文本,笼统含混。 【解题指津】小说中人物肖像描写不但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也会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回答此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讲,前者要从如何承上、如何启下两方面分析,后者则要从突出人物的什么性格这一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⑴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一段对刘四爷的概括叙述,引出虎妞这一形象。⑵内容上,突出刘四爷的虎气性格,使这一形象更加鲜明可感。 ⑵语言描写 例:(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语言描写手法的辨识及作用的理解。【错答举例】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喜爱。 【病因诊断】赏析过于简单,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所突出的描写对象的特点未能概括出。【解题指津】本题要求品味人物语言,可从所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来赏析。这句话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反映了老丈夫的心理,赞美鸟笼是想买下鸟笼。 【参考答案】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⑶心理描写 例:(2011年山东卷《审丑》〘严歌苓〙)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人物心理的揣摩与领会。【错答举例】体现了人物的犹豫、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的心理。【病因诊断】分析欠具体,表述不够明确。 【解题指津】回答此题,应立足于全篇,从无定对自己的审视,对他人的审视两方面去分析。从实质看,对人物的态度隐含着作者的态度。 【参考答案】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哈市理解了他的一片苦心;无定憎恶小臭儿的不孝(或“忘恩负义”),却仍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 ⑷细节描写 (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宗璞〙)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细节描写手法作用的理解。【错答举例】表现了董师傅生活的惬意安然,内心的平静、闲适。 【病因诊断】不够全面,只注意到了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而忽视了细节之于小说后文故事情节的作用。 【解题指津】分析人物细节描写的作用,大致可从细节与主旨、细节与环境、细节与人物形象特征、细节与情节结构的关系等方面入手。但相对于本文来说,该细节与主旨有一定的联系,但它的分量尚不足以表现主旨;与环境也未见有直接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把重心放在这一情节如何凸显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与下文故事情节的关系来回答。 【参考答案】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⑸侧面描写 (2011年山东卷《审丑》〘严歌苓〙)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侧面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辨识,【错答举例】神态描写,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嫌弃、鄙夷之情。 【病因诊断】忽略了上下文语境,未把握住语段描写的重心在于“老头”。 【解题指津】赏析画线语句,可从语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该句所写内容,该句与上下文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入手。该题画线语句写的是老头周围的人的神态反应,赏析时应联系上下文分析,指出写周围人的反应之于表现老头的关系。 【参考答案】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或,在“不少人”世俗的眼光里,曾老头做人体模特是丑的。) ⒊探究人物性格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例:(2011江西卷《晚秋》〘〖亚美尼亚〗埃〃格林〙)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卡萨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根据小说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探究小说的另一种结局的能力。【错答举例】不会占为己有。因为文中有说“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并且自责说“真是鬼迷心窍了”,“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说明他虽然脑海里曾闪过一丝想将包占为己有的欲念,但良心、理智告诉他不可以那样做,这就突出了他的正直的人品。 【病因诊断】分析不够全面,虽然能联系中年男人捡走钱包以后的“瓦萨卡”的一系列反映来分析,指出他良知中的正直的一面;但对之前情节却忽视了。情节是人物性格的成长演变史,赏析高潮部分,也要注意它与前后情节的关联。 【解题指津】探究主人公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必须结合全文,说明理由;不可脱离具体情节,仅从概念出发,空洞说理。也不可只是罗列情节,而不说理由。阐释理由,应充分,有条理。【参考答案】 ⑴不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卡萨的性格使然;②瓦卡萨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也会自责;③瓦卡萨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④瓦卡萨良知尚存,事后认为自己对小包有所企图是“鬼迷心窍”;⑤瓦卡萨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表明瓦卡萨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据为己有。⑵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卡萨的性格及小说中的相关情节使然;②瓦卡萨贫病交加,急需钱解燃眉之急切;③社会不公平导致心理失衡: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了有钱人;④周围没人,为瓦卡萨摆脱窘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⑤当中年男人抢走小包之后瓦卡萨认为是“把他偷光了”,表明瓦卡萨在心里已把小包据为己有。 ⒋探究人物形象塑造与环境设置的关系 例:(2009年安徽卷《董师傅游湖》〘宗璞〙)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环境设置意图的理解。 【错答举例】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要像董师傅那样热爱生活、亲近自然。 【病因诊断】阐述欠深入到位,语句欠连贯。 【解题指津】题目要求结合背景来谈启示,答题的第一步就必须先吃透背景,也就是弄清“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这句话的隐含信息。“靠拢”一词透出这句话的主要信息是环境发生变化。本句另外两个隐含信息是校园的优美、校园的热闹。答题的第二步骤是准确理解“人物活动”,即有哪些人物,哪些活动。人物有董师傅、小翠及董师傅身边的游人、卖花女孩;主要活动是游湖,小翠的活动另有“找路”。答题的第三步是将每个人物及其活动放置在背景信息的每个点上。尝试推断作者的含蓄的用意,这种用意就是启示。 【参考答案】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像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答案不止一种。要求根据作品,谈出真情实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言之成理,语言流畅。) ⒌辨识与探究小说的主要人物 例:(2010年山东卷《骆驼祥子》(第四章节选)〘老舍〙)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辨识,并探究如此设置角色的意图。【错答举例】主要人物是祥子,因为祥子是文中着墨最多的一个。【病因诊断】理由欠充分,分析不具体。 【解题指津】这是一道关于小说中人物角色设置意图的探究题。解答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答题的单一,就是围绕一个人物答题;二是答题要全面,要准确,可以分条作答。在分析时,既要点明塑造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诸如正面、侧面描写,语言、动作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也要说出人物的作用,即对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出场与性格的展示所起的作用。【参考答案】 示例1:祥子。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从正面,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从侧面,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 示例2:刘四爷。首先,刘四爷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出身、阅历、肖像、动作、语言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形象;其次,刘四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有了刘四爷才引出了人和车厂、虎妞、祥子等;再次,写祥子和其他车夫,都是为了突出刘四爷的性格。 示例3:虎妞。虎妞尽管是作者着墨不多的一个人物,但是性格鲜明,且她是联系刘四爷与祥子的关键人物。 ⒍探究、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意图 例:(2009年全国卷Ⅲ《孕妇和牛》〘铁凝〙)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地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意图的理解。 【错答举例】这样写让人感动。表明孕妇对识文断字的渴求,对孩子未来教育的关注。【病因诊断】理由表述欠充分。 【解题指津】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焦点在于人物形象的“写法”问题,其实就是要分析作者把笔下的主人公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的问题。回答这一问题,应紧密联系文本,要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 示例1:这样写让人感动。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识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示例2:这样写有些做作。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的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不识字,喜欢不喜欢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高考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类考题例析 一、考点解说 在2011年全国的18套高考卷中,有7套考查了小说阅读,其中涉及人物形象的赏析类试题有10道。这些小说(或片断)或只写人物性格的一个小凸面,或只写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写人物情绪上的一丝变化,或只写人物思想意识上的一点升华,或只写人物命运中的一次小小撞击„„这对考生准确、全面、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一直是稳中有变,了解高考试题中该类考题的设问角度,掌握解题技巧,对备战2012年高考意义重大。 二、高考例析 人物形象赏析类考题的命题角度主要有: (一)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1.(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12题)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参考答案 蒙铁尔是个极其吝啬的财主形象,他粗暴,专制,冷酷,吝啬:他家里的一间房子里“堆满家具什物”,可是他妻子却“形容憔悴”,住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他的儿子渴望得到一个鸟笼,他不但拒绝买给儿子,还恐吓责打儿子。在他心中金钱重过亲情,压倒一切。 2.(2011山东卷《审丑》19题)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参考答案 曾大爷外貌丑陋;吃苦耐劳;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不惜说假话来维护孙子的形象;孙子不孝,晚景凄凉。 3.(2011辽宁卷《怪人》11题(2))“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参考答案 ①形象上,他高大粗壮,有点驼背,发乱面丑,脑袋、鼻子硕大,目光凶狠,嗓音嘶哑;②性情上,他暴躁,冷淡,粗鲁,不太合群;③品行上,危急关头,别人四处奔逃,他挺身而出,舍己救人。 解题技巧 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归纳:(1)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里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3)小说人物的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 1.(2011全国新课标卷《血的故事》11题(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①有担当,明大义:在老丈人危难时,以亲情、和睦为重,不计前嫌,施以援手,最终赢得信任。②执著隐忍:面对老丈人的排斥,不轻言放弃,不莽撞行事,捍卫了自己的爱情。③幽默乐观:说话风趣,与人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态。 2.(2011江西卷《晚秋》17题)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参考答案 心动——紧张——惊恐——慌乱——失望——轻松。 3.(2010山东卷《骆驼祥子(节选)》19题)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参考答案 勤劳、朴实(憨厚老实善良)、上进(有生活上进心,有追求,有目标)、真诚自然(不卖好讨俏)。解题技巧 本类考题比概括形象类考题要简单些,只要抓住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进行归类概括,然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注意:分析人物性格,一定要结合文本,防止简单地往人物身上贴标签。 (三)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1.(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13题)(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参考答案(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2.(2011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12题)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赞许和关爱。(2)学生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3.(2010山东卷《骆驼祥子(节选)》20题)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写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解题技巧 (1)要积累小说中人物描写常用的方法:①直接表现(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2)能结合文段内容,准确判断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其好处或者作用。(3)作用可以从该方法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社会环境、推动情节发展、表达小说主题等一方面或几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角度作答。 (四)对文中人物进行个性化阅读活或有创意的解读 这类题在近两年的高考阅读题中十分抢眼。它是要求考生能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这类题的深化,它要求考生能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他们在弄清作者的态度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有创意的解读。 1.(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2.(2011江西卷《晚秋》18题)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8(1)不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萨卡的性格使然;②瓦萨卡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也会自责;③瓦萨卡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④瓦萨卡良知尚存,事后认为自己对小包有所企图是“鬼迷心窍”;⑤瓦萨卡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表明瓦萨卡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据为己有。 (2)会据为己有。理由:①瓦萨卡的性格及小说中的相关情境使然;②瓦萨卡贫病交加,急需钱解燃眉之急;③社会不公导致心理失衡;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了有钱人;④周围没人为瓦萨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⑤当中年男人拾走小包之后瓦萨卡认为是“把他偷光了”,表明瓦萨卡在心里已把小包据为己有。 3.(2010山东卷《骆驼祥子(节选)》22题)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答案一:祥子。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从正面,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从侧面,用刘氏父女衬托祥子,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或: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 或答:首先,小说从正面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塑造了祥子这一鲜明人物形象;其次,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再次,还用“别的车夫”与祥子形成对比(或用“别的车夫”衬托祥子)。 答案二:刘四爷。首先,刘四爷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出身、阅历、肖像、动作、语言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形象;其次,刘四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有了刘四爷才引出了人和车厂、虎妞、祥子等;再次,写祥子和其他车夫,都是为了突出刘四爷的性格。 答案三:虎妞。虎妞尽管是作者着墨不多的一个人物,但是性格鲜明,且她是连接刘四爷和祥子的关键人物。 解题技巧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个性化的阅读或有创意的解读首先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其次还得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回答作用或判断谁为主人公时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主旨表达这三个方面思考。如果小说在场景方面的特点鲜明,也得进行分析。第三篇:高考动量解题模型总结
第四篇:2014年高考历史解题方法
第五篇:高考小说阅读形象鉴赏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