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贵州之沙滩文化

时间:2019-05-13 21:2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魅力贵州之沙滩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魅力贵州之沙滩文化》。

第一篇:魅力贵州之沙滩文化

魅力贵州之沙滩文化

贵州北临巴蜀、南接滇贵、东连荆楚,文明渊系炎黄,但历史载有李白流放夜郎,刘禹锡被贬播州,王守仁贬龙场驿等故事,长期以来贵州竟被视为化外蛮荒之地,逐客流放之所,贫穷落后,瘟疫横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诚如非人所居之域。

今天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 —29°13″之间,全省总面积为17.62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2006年,全省辖9各市(州、地)、88个县(市、区,特区),省会为贵阳市。

其实,贵州的文化一直都在一个村庄中延续——

在贵州的遵义县的禹门乡有个方圆不过10里的小山村,名为沙滩,距遵义市政府所在地不过70里,这里气候温润,适于农耕。乐安江流灌全村,江中有长约半里的沙洲,名为琴洲,沙滩由此得名。蜿蜒而来的江水,到这里成为一条澄碧的带子,开阔的江面上,静卧着两岸缓坡河滩上的良田沃土,滋养着散居在苍松翠柏、茂林修竹间的几十户人家。村中田土肥沃,一年稻麦两熟,旱涝无忧,江中鱼鳖繁衍,堪称鱼米之乡。农闲时节,江面上会泛起几只小渔船,撒网捕鱼、耕田读书的生活,在这个村庄延续了四百年。这里民俗淳厚,世代注重耕读,成为沙滩文化的摇篮。

晚清以后的一百多年间,这里走出了几十位文人学者、两位外交官和大批有作为的官吏。学者们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从经学、文字学、版本目录学到地理学、天文学、农学、医学,都有颇高造诣。人们把这个学者群的成就,称为沙滩文化。一些长期研究它的学者认为:沙滩文化的出现,在贵州文化史上是一个奇迹。

继绝学、举逸民,其为盛世文化之先兆乎?文化的沙滩之所以积淀为“沙滩文化”,既是历史的议题,也是时代的意蕴。此中殆涵继举之义。当然,此之所谓沙滩,非当年北京大学红场外之沙滩,而是位于西南崖疆贵州遵义乡下乐安江畔的一个山村。前者显位京师,是为北京大学的民主广场,自“五四”以来,孕育不少为科学献身、为民主殉道的先驱。后者僻处西南乡野,发祥于乾嘉,而丰沛于同光之际的黎、郑、莫三家学术世家,以郑子尹、莫友兰、黎庶昌为代表,师儒一代,沾溉百年的文化群体。

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迁居遵义,其史地研究所张其昀教授集思广益编撰《遵义新志》,关于沙滩,曾作经典性的评述:“黎恂字雪楼,嘉庆十九年进士(1814年),官浙江桐乡县知县。浙江省素为人文渊薮,颇广见闻。尝曰:人以进士为读书之终,我以进士为读书之始。归黔后以廉俸万金购置书籍。郑珍(子尹)以甥行,莫友芝以年家子,皆从恂治朴学……其后,珍与友芝蔚为一时宗师,西南巨儒。侄庶昌,字莼斋,师事曾文正公,从事经世之学。郑莫黎三家,互为婚姻,衡宇相望,流风余韵,沾溉百年……故沙滩不特为播东名胜,有清中叶曾为全国一知名之文化区。”“沙滩文化”的定位,从此获得文史学家的公认。这里所说的沙滩文化,是指狭义的文化概念,并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成就,单以学术文化而论。

贵州遵义沙滩文化群体贵州遵义沙滩文化从明末到清末沿袭了三百余年,尤其到了清代嘉道咸同之际,涌现了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数十名文人学者,其著述达221种,2000余万言,内容繁多,成就非凡。沙滩文化的名流学者包括黎、郑、莫三家祖孙五代。他们崛起于穷乡僻壤的贵州遵义山区,史称他们“学究天人,识通古今,著述宏富,义理深醇,在有清一代的著作界占有极重要位置。”

沙滩人才众多,各有其独特成就,而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最为杰出。

郑珍(1806-1864)字子尹,号柴翁。他9岁入书院,13岁涉猎史汉百家之书,在外祖父黎氏藏书的锄经堂中博览群书,纵观古今,涵泳学海,成为青年饱学之士。17岁中秀才,食廪、拔贡,深受贵州学政程春海赏识,特赐号子尹。郑珍仕途并不顺利,30岁才考中举人,会试屡次落选,只能回乡从事著述,36岁时应遵义知府平翰的邀请,与莫友芝合篡《遵

义府志》,梁启超曾誉为“天下第一府志”。1864年,郑珍以口疾逝世,终年59岁。

郑珍一生四次担任小县学官、多次主讲书院,为遵义府编篡府志所得薪俸,都很微薄,学养深厚而一生贫困,学术著作上却光耀千秋,令人钦佩也令人感慨。他的著作有《遵义府志》、《播雅》、《巢经巢诗集》、《仪礼私笺》、《巢经巢经说》以及《说文逸字》等35种,仅刊行18种,已有250万字,从而赢得″西南巨儒″的美誉,在清史《儒林》及《文苑》中都有传。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比郑珍小5岁,生于贵州独山,随父亲莫与俦来遵义,与沙滩黎、郑子弟交游,又特别和郑珍交厚,切磋学术,最后成为金石、目录名家。他17岁中秀才,21岁成举人,三次赴京会试不第,蛰居遵义。与郑珍合纂《遵义府志》初露才华。他潜心学术,搜藏典籍,在研究版本金石目录方面自成一家。1847年赴京会试时,在书肆与曾国藩相识,谈道论文之后,惊为“不意黔中有此宿学”,遂治酒订交,并引荐一时名流,莫友芝因而名满京华。1858年,莫友芝已年近50岁,功名未就,漫游武汉、安徽怀宁等地,曾入胡林翼及曾国藩幕府,受到礼遇。莫友芝遍历上海、苏、杭、扬州,结交名人硕彦,担任过书局选本、校刊工作,写成金石目录等几部专著,有很高学术价值。他的书法,与何绍基齐名。1871年死于扬州途中,终年61岁。

莫友芝一生不名一官,而以学术著作蜚声士林,名垂青史,与郑珍并称“西部巨儒”,同入清史《文苑》、《儒林》传。

黎庶昌(1837-1898)字莼斋,是郑珍的表弟,为沙滩三位杰出人物之一,其事业成就在郑、莫之上。他受知于曾国藩,为清代散文名家,并且是贵州放眼世界介绍西洋文化的第一人。庶昌6岁丧父,21岁为廪贡生,北上顺天应秋闱考试,两度落选而困居京师。他任过知县、知州,管过河工,负责过税务,都展露才华而未见大用。光绪帝登极,开展外交工作,庶昌得随郭嵩涛出使西欧各国,先后到过德、法、美、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留心考察,写成《西洋杂志》一书,介绍各国的内政、外交、社会及经济见闻,希望有所借鉴。后两次任出使日本大臣,以学术文章结交日本朝野名流,受到王室礼遇。归国时,日本天皇特赐一等旭日绶章,朝野盛宴饯别,多年仍为日人怀念。在日本收罗我国古籍26种,刻印《古逸丛书》200卷,也购买很多书籍回国。后任川东兵备道,公余兴学育才,保送人员赴英德留学。中日甲午战起,他率先捐俸助饷,闻战败,遂忧愤成疾,病重回乡逝世,享年61岁。

郑、莫两人同属“宋诗派”,其中郑珍的诗歌可视为清诗史上一流的作品。他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作,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给予老百姓由衷的同情,而他描写贵州山水的作品,对贵州独特的溶洞景观,以及奇峰怪石、急流险滩等,都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别具特色,对有清一代的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黎庶昌则以散文著称,尤其是他担任外交官期间写作的《西洋杂志》一书,相当全面地反映了西欧多国的政教文风和世俗民情,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沙滩文化遗产的精华在于:坚持办学;刻苦学习;购求图书、遗惠后人;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勇于革新开拓。一个僻处西南的山村,能培育出众多经世治国之才,五代连绵,学术文章冠冕一代,使中原人士刮目相看,这绝不是偶然的奇迹。沙滩文化培育的人才,其成就对贵州乃至全国影响深远的,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学术成就上涉及众多门类。郑珍及其子郑知同,治经学、文字学,在晚清独树一帜;莫友芝专精金石目录版本之学,国内独步;方志学在沙滩可称师承有自,从黎恂的《大姚县志》开始,有郑、莫的《遵义府志》,莫祥芝的《上元县志》、《江宁县志》,郑珍的《荔波县志稿》、黎庶昌的《青浦县志》,郑珍、赵懿的《名山县志》等系列志书,体例章法都是后世楷模,在存史、资治与教化上流芳史册。汉学宋学在贵州的发扬光大,更是沙滩文化不可磨灭的功绩。

二、在著述上,沙滩五代学人,以其丰富的学识,深厚的功底写下了各类不朽之作153种,已刊的80种就达1200万言,涉及经、史、子、集四部。这些著述占清代贵州著述的三分之一,“江山文藻、一省之光”。特别难能的是这些著作都产生在当时战乱频仍的贵州山区,这些作者竟能在饥寒交迫甚至颠沛流离中写出极具学术价值的皇皇巨著,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私家著述中是少有先例的。

三、在教育工作上,沙滩世重耕读,又热衷办学育才。从黎恂开始,在外为官的沙滩人都热心购置书籍,以丰富的精神粮食充实子弟,造就几代笃学人才。这些人才,曾在省内遵义、贵阳、黔东、黔南、黔西南、黔西北许多府县书院讲学,还在省外山东、浙江、云南、四川、天津等地办学堂,资送人才到英、法、日等国留学,真可称桃李满天下。

四、在艺术上师法自然,刻意求工,书法绘画卓然成家;文学创作上昂扬奋发、揭露时弊、歌颂光明、关心民生疾苦、心系国家安危,虽然都有其封建文化的局限,但大量的创作成果,仍不失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对后世作家都有所启迪。

五、崇尚科学与面向世界,因应时代潮流,扬弃儒家的封建保守思想,努力认识世界,着眼于吸取西方科学文化以改变自己的国家,黎庶昌实是贵州放眼世界的第一人,他的《西洋杂志》希望移风易俗,启迪民智,振兴国家;向清廷上书建议“酌用西法”的七大措施,都是富国强兵、救国救民的重要意见。

六、关心地方生产,着眼于兴利富民,郑珍总结农村栽桑、养蚕、巢丝、织绸的专门技术,写成《樗茧谱》一书,刊行流播全国;其女郑淑昭还在四川大宁亲自教授农民养蚕致富。仁者爱人,这是沙滩文化的另一种影响。

“贵州文化在遵义,遵义文化在沙滩”,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沙滩文化在贵州的地位。总之,沙滩文化内容丰富、门类众多、影响深远,不但是贵州文化的奇葩,也是中国文化的宝库。他们垂范后世,泽及千秋,这种穷且益坚、胸怀壮志的伟大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第二篇:魅力文化,企业之魂

魅力文化,企业之魂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一个有灵魂的企业。”南车总裁郑昌泓先生在“南车的性格”一文中如是开头,如此精辟的论述深刻地表达出企业的“灵魂”对企业发展及成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文中,郑昌泓总裁将“企业的魂”阐释为一种企业的性格,一种企业长期积淀的文化。这种文化在企业的运作中,悄然无声地感染着每一位员工。企业员工正是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古语有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有果实,人们愿意在它旁边走过路过。因此,走的人多了,久而久之便走出了一条路。一个企业虽然不像桃树李树那样不招贤纳士,但她内在的魅力却更能吸引人。我们公司就是这样一个有独特魅力的企业。她的独特魅力,便是她醇厚的企业文化。在厂门口,在迎宾路上,在社区里,抬头可见一些标示着公司文化信条的宣传牌:“创新领跑未来”;“永做行业领跑者”;“一切服从于市场、一切服从于项目、一切服从于产业”;“为中国提速”;“我们制造文明”;“学习,学习,再学习”;“快乐工作,健康生活”„„作为一名普通员工,身临其境,便不由自主地被她的文化气息所感染,被她的无形魅力所吸引。她的魅力之处,涵盖了“以人为本,用户第一”的价值理念,涵盖了“诚信,敬业,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涵盖了“求新,求快,求实,求优”的工作作风,涵盖了“引导企业走正确的路,干正确的事”的经营理念,涵盖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文化,及其独特的人文和品牌文化。企业员工能在一种以人为本的和谐氛围下,在一种愉悦,严谨,认真,有序的工作环境下快乐工作,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这一切,无不源于企业内在灵魂所散发的芬芳。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人类历史上,多少个曾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落败的民族,靠着顽强的文化生命力历经磨难而延绵不绝。对于一个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包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硬实力,也包括各种精神文化上的软实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振兴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我们员工对企业共同愿景目标和共同价值观有极大的认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在优秀文化影响下,我们的组织是学习型组织,企业控制是自我控制,企业管理中心是人,管理重点是“价值观”,通过在精神层面上对员工形成一种无形的熏陶与感召,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物景终究不能被传承,可以留下的只有成了精神的东西„„如果它可以称之为文化的话。”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徐宗祥先生在员工手册代序——“百年田心”一文中做了这样回味无穷的结尾。我想,在田心这片热土上生活工作的员工大概都会有所感悟吧。

第三篇:感受沙滩文化魅力 展示湄江中学形象

感受沙滩文化魅力展示湄江中学形象

湄江中学邹克松

为更进一步激发湄江中学文学社会员的创作激情,更好地促进湄江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更深入地感受黔北文化的魅力。6月3日,由湄江中学新风文学社牵头并组织了主题为“感受沙滩文化魅力”的文学采风活动。

沙滩位于遵义县新舟禹门山北11里处的青田山脚下,它因当地洛安江中一片四面环水的沙滩而得名。这个有如我县“万鸟归巢”景点的地方,这个方圆不足十里的弹丸之地,从明末至晚清三百余年间,出了数十名举人、进士,成了名动海内外的大儒之乡、诗文之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方水土孕育了被誉为“西南巨儒”的郑珍、莫友芝二人及被称为“贵州走向世界第一人”的晚清著名爱国外交家黎庶昌。抗战时,浙大举校西迁遵湄办学期间,浙大学者细心挖掘并认真研究了这一文化现象,于是把它正式定名为“沙滩文化”,可以说沙滩文化与浙大文化息息相关。因为此种缘由,由文学社社长何魁提议,学校几位领导全力支持并精心筹备的这次采风活动的意义就显得非同寻常。

湄江中学副书记伍兴福、副校长汪忠、副校长陈荣、工会主席代方歧及新风文学社编委全体人员、部分优秀会员一行三十余人乘车四十余公里,奔赴遵义新舟镇禹门进行此次采风活动。

在去沙滩的客车上,老师们即兴充当了临时导游,文学社副社长陈越老师现场组织了一次“师生才艺表演会”,学生们更是自告奋勇地一展风采。一路上欢声荡漾、歌声飞扬。

上午,湄江中学采风队伍首先来到了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沙滩文化中学参观访问,大家认真考察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同时,两校教师进行了联谊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湄江中学“三制改革”情况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与交流。为使两校都得到互补促进,双方校领导均表达了今后多开展此类切实有效的校际交流活动的意愿。

中午,一行人乘车来到了倾慕已久的沙滩文化发源地——洛安江,首先参观了沙滩八景之一的“平桥翠柳”胜景。这里江水平缓清澈,田园葱茏叠翠,水红树参天耸立,拱桥古朴雄壮。

沿洛安江逆流而上,两岸绿竹摇曳,林木蓊郁,大家轻松惬意地行进在洛安江右侧的便道之上。不觉之中,来到了历经沧桑的禹门寺里,信步参观了禹门寺正殿、观音殿、药师殿、四大天王殿。

接着,大家怀着急不可待的心情,快步径直来到黎庶昌故居——“钦使第”,细细观看了这位杰出人物生平事迹介绍资料和后人搜集的其生前用过的家具、文具及著述等文物。师生们在真切感受其人格精神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

之后,众人由原路返回,来到中途经过的最想去的地方——沙滩文化陈列馆,这里集中展示了“晚清三贤”——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生平事迹和不凡业绩。在陈列馆内,沙滩籍退休教师、兼职讲解员黎姓老人为大家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说。观瞻、聆听后全体师生才真正领悟到沙滩文化的精髓所在。最后,大家纷纷在陈列馆入口处的“三贤图”和被誉为“天下第一府志”的《遵义县志》的实物雕塑前拍照留念。

采风活动中,全体师生衣着整洁、秩序井然、文明有礼。他们在充分感受沙滩文化的同时,不忘展示湄潭人、湄江人的形象,更不忘适时推介湄潭的茶文化、酒文化、浙大文化、长征文化等内容与精神。

在返湄车行途中,全体成员都认为确实不虚此行,感觉收获颇多。学生们更是意志昂扬,神采奕奕,他们表示:通过本次采风活动,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大家勤学苦读的信心,调动了大家的写作热情,回去之后将写出质量高、形式多的文学佳作,为重塑湄江中学形象发挥自己微小的才智与才情!

第四篇:沙滩文化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贵州的沙滩文化。

在贵州这块著名的历史名城上,沙滩在清代乾嘉以后的百余年间,文化蒸蒸日上,成为大儒之乡,诗文之乡,书法之乡,外交家的摇篮。出现了郑珍、莫友芝、黎庶昌这些了不起的人物,形成了一个冠冕全黔的文人群体,他们不仅是贵州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而且是驰名中外的学者、诗人和作家。

莫友芝学识渊博,著述等身,是清代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和书法家,著名诗人。终身从事教育,不鸣一官,晚年入曾国藩幕府。与郑珍齐名,有“西南两巨儒”之称。黎庶昌从小就有大志,26岁时向皇帝上“万言书”,指陈时弊,力主改革,后成为晚清著名散文家。黎庶昌之后,沙滩文化渐趋式微,其子侄辈中虽有不少人能诗善文,有成就者不太多,黎氏之学只汝谦、黎尹融较有名望。

正是这些富于地域特色的文化成果流传到全国和海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郑珍的“三礼”研究;文字学研究;莫友芝的金石学、目录学研究、书法艺术;黎庶昌的地理学、版本学研究,都取得相当高的成就。为贵州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沙滩文化的代表郑珍、莫友芝和黎庶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在中国文学史和学术史上都占有相当的地位。沙滩文化独步学界。

第五篇:贵州文化

贵州的文化

在祖国的大西南,一个拥有独特韵味的神秘高原之省——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貌特征,宜人的气候和美景。不但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多彩融合32个民族的风俗。下面从贵州的地理、历史、艺术、人文、民俗、饮食、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文化视角出发,全方位地呈现最本色的景色贵州。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发现贵州、建设贵州。

一:地理天然“黔山秀水”

一个地区的文化气质,反映了她所根植的土壤的肥沃或贫瘠。要了解贵州的风土人文,先要踏上这块土地,感受高原自然的巧夺天工,我深知是大自然的气质赋予了她心灵的内在,她的与众不同给了贵州文化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任何一种创造都深深打上了这块土地的烙印。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接湖南省,北邻重庆市、四川省,西连云南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全省境内东西长570公里,南北宽510公里,土地总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是一个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亚热带、岩溶化高原山地。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

贵州岩溶地貌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岩石分布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域明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对区域自然条件的光、热、水、土、气和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天下第一溶洞”织金洞被誉为“地下艺术宝库”,让你陡生“织金洞外无洞天”的慨叹,“水上秘洞”龙宫,蜿蜒的白龙洞都享誉甚广。

“黔山”!贵州的确是苍山如海,有人就曾以“如浪卷,似涛翻,如浪似涛贵州山”的句子来描述贵州山的磅礴气势。最著名的要数大娄山、苗岭、乌蒙山和武陵山这横亘贵州的四大山脉,他们是贵州的脊骨。没有见过贵州的山,就不会明白贵州人的坦荡之气从何而来。这里有名扬四海的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弥勒道场梵净山,有地缝天沟般被称为“地球上一道最美丽的伤痕”的马岭河峡谷。

“秀水”!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全省分为长江水系的乌江和珠江水系的南、北盘江两大水系。贵州的水有一种灵动的美,无论是黄果树瀑布上奔流直泻于犀牛潭的磅礴大气,还是大小七孔的静美不乏活泼,或是红枫湖上摇曳轻舟的波光粼粼,草海上丹顶鹤们追逐的烟波浩淼,都风姿绰约如清澈透明的眸子。

“天然空调”!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丰沛的降水优势。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雨、热同季。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正是贵州的地理天文培育了当地人文的秀气、风骨、和内涵。勤劳善良的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自然的馈赠,回报以智慧的创造力。我们生长在自然中,从中学习大山的豁达、威严的傲骨;从碧水中体会沉静和谦虚、包容与坚强。贵州的山水不是长江黄河的汹涌澎湃,也不是苏杭江南的尺幅玲珑,她是山川烂漫的又一种,她代表着贵州儿女的独特魅力。二:悠久的历史文化

贵州是我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古时是夜朗国境。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当时在今贵州境内有牂牁(音zhang ke)古国,并与中原有交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后),贵州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辖。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史,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贵州简称“黔”。秦王朝在此设立黔中郡。唐王朝(公元618—907年),在今贵州设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贵州的历史总离不开一个“黔”字,代代相因,直至贵州建省。这就是贵州简称“黔”的由来。

贵州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贵州高原,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

贵州厚重的历史没有北方城市中皇家政权的变迁,也没有江南官宦商家的兴衰,但不可否认,从远古至今,人类对这片土地的耕耘从未停止过。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折射了中华民族征服自然,为自由抗争的奋斗过程,既拥有社会变革的印记,又有民族解放和文化更替的演变。

三:迷人的民族神韵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包括汉、苗、布依、土家、彝、仡佬、水、回、白、侗、瑶、壮畲、毛南、蒙古、仫佬、满、羌等共49个民族。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古代百濮、百越、氐羌、南蛮四大族系在这里交汇,贵州的土著居民,与从四面八方迁徙而至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共同耕耘、开发着这片共同的家园。这个过程,始于古史传说时代,至今仍然在继续着,并留下了许多可以辨析的痕迹。如今,在贵州的许多民族村寨中,依然原生态地保留着本民族来自远古的神话、传说、歌舞、习俗、服饰、节庆、礼仪„„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贵州少数民族粗犷豪放、热情质朴、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各具特色,成为贵州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每到一处,那里的民族文化就原汁原味呈现在我们面前,苗族姑娘们的精美服饰,侗族大歌的曼妙余音,水族的双歌,彝族的口弦,还有侗戏和布依戏,土家地道的傩戏,无一不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蜡染、芦笙、苗绣、大方漆器、布依地毯、玉屏萧笛等又是一场视觉盛宴。四:艺术与人文

贵州的人文,是民族艺术与生活风俗的结合。苗族的“四月八”,布依的“六月六”彝族的“火把节”,水族的“端午节”瑶族的“盘古王节”,“赛龙舟”等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有对歌,燃篝火,开晚会,摔跤,斗牛,敬酒,吹芦笙,跳舞,唱歌,做糯米饭,杀猪等风俗活动,讲究热闹亲和的气氛,记载了风雨兼程的文化旅程。

在音乐方面,既有高亢激昂的“飞歌”,也有质朴庄重的“古歌”,侗族一领众和的“大歌”,布依声色和谐的“八音”; 在舞蹈方面,讲究动作潇洒,自由,舞姿活泼;

在体育方面,既有传统的武术,又有对抗性强的“抢花炮”,热闹的“赛龙舟”;

在服饰方面,技艺精巧堪称“无字天书”,长裙,短裙,素裙,花裙,青裙,简裙,百褶裙,苗绣,马尾绣等风格艳丽,绣花精美;

在建筑方面,有依山而建的吊角楼,侗寨的鼓楼,花桥等别具一格的民居,也有文庙,甲秀楼,翠微阁,阳明祠,飞云崖,苗寨侗寨,古镇群,青龙洞,大渡桥,弘福寺,大屯土司庄园等文化与佛教胜地;

在绘画方面,有簸箕画,蜡染画,民间画等画风迥然的艺术作品;

在书法方面,有惊为一绝的水书和民间书法;

在语言文化方面,有各民族的语言,有的语言虽已无文字记载,却靠世代口授流传着。

在传统工艺方面,黔东南的蜡染,刺绣与挑花,播娜摩簸箕画,雄精雕,地戏面具,原木艺术画,陶土人偶,编织等又是一番景致。

如上所言,各种艺术语言相互渗透交融,互为载体,贯穿着贵州各种文化的方方面面。五:特别的饮食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的饮食文化,贵州菜称为“黔菜”,虽不属于八大菜系之一,却自成一格,风情独占一方。贵州人非常喜欢吃辣的食品,因此贵州小食以“辣”著称,这些佳肴大致可分为油辣、煳辣、干辣、酸辣和麻辣。俗话说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然而贵州的辣和其他地方的不太一样,偏重与香辣,特别在酸辣。

贵州人的家里,必不可少的是各种辣椒,干辣椒面用来做蘸水调料,油辣椒用来炒菜,做佐料,还有野山椒,青辣椒,红辣椒等,做出一道道色香味美的菜肴;无论是大人小孩,或是老人,都有吃辣的习惯,这是由于贵州的水寒,吃辣不仅不会让人上火,还能增强免疫力,可以说辣保障了一方人的健康,一直沿袭到了今天。当然不得不说的就是贵州特色的地方菜肴和小吃了。黔菜宫保鸡丁,辣子鸡,凯里酸汤鱼,花江狗肉,赤水豆花等都是代表菜式;而在城市里的大街小巷,花溪牛肉粉,丝娃娃,恋爱豆腐果,沙锅粉,雷家豆腐圆子,凉面,肠旺面,烙锅,糯米饭等又是民间生活的化身了。

六:酒文化与茶文化

贵州的酒文化是“茅台文化”,即“国酒文化”。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的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茅台酒在调配时,从不加一滴水,都是以酒勾酒。因此酒度低而不淡,纯洁、微黄、晶莹,柔绵醇厚。有人说;“为国争光,诚于国事;谓之忠。儿遂母愿,殷勤于家;谓之孝。不羡繁华,不易其地;谓之节。护身健体,不伤饮者;谓之义。忠孝节义四全,是谓国酒文化。”他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品位,也是贵州的骄傲。

贵州的茶属都匀毛尖茶、贵定云雾茶、开阳南贡茶、黔红、黔陶赵司茶、羊艾红茶最为有名。贵州地处高 原,茶产区更是峰峰迭落,崖崖高矗,雾锁云,云缠雾。土壤深厚、疏松而潮湿,加上降雨量。常年温度以及日照等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所以贵州的茶独树一帜。不仅作为贵州的特产,还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形成了“茶文化节”。

七:工程项目

我们中城建第十三工程局自去年9月份踏上这片土地,短短几个月已先后承建了贵定县城至昌明经济开发区同城化城市干道工程、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

贵定县城至昌明经济开发区同城化城市干道工程位于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西南方向,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路幅宽度40m,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60km/h。道路全长10.866km,工程造价约8亿元,现已完成全线道路的路基施工,机动车道路面沥青摊铺已完成工作量的60%,辅助道路和附属工程、排水沟正在施工中,现已完成产值约6亿元。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位于花溪大学城,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建设面积78.59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约38万平方米,投资约8亿元,目前工程已进入场平施工阶段,已完成石方开挖量23万方,产值约2000万。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是入驻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的第一批高校,她将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建设培养大批的高层次人才,因此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建一道工程,树一道丰碑,使中城建第十三工程局的建设大旗在贵州大地上到处飘扬。

下载魅力贵州之沙滩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魅力贵州之沙滩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管理的魅力

    前段时间,每每与朋友讨论起电视剧《水浒》,素有英雄情结的我,总是为一拨梁山兄弟最终落得个“愚忠”下场扼腕叹息,特别对坐头把交椅的“公明哥哥”——宋江,是恨之切责之深,但仔......

    莲文化的魅力

    《莲文化的魅力》导学案 组号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 、整理、探究,培养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

    莲文化的魅力

    莲文化的魅力 1.荷花是人们最喜爱的花。现要在莱芜市举行首届“莲花节”。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事情 (1) 请你为“莲花节”写一条宣传标语: 千年莲乡一杯酒喜迎四面八方客 弘扬莲乡......

    持续发展的文化魅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引导,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引导,是企业在迷茫彷徨时的指引,在到处讲究绿化时尚的今天,可持续发展成为各项工作的一种标准,没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人力的优化组合、......

    感受剪纸文化魅力

    弘毅博学求真至善 妙手生花,看剪纸文化的传与承——走进中国剪纸第一街弘毅博学求真至善 目录 序言·································......

    莲文化的魅力

    《莲文化的魅力》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 2、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力目......

    莲文化的魅力

    综合性学习《莲文化的魅力》课堂实录 王玉芝 导入语师:我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花卉: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生:荷花 (出示荷花图片,欣赏荷花) 师:荷花是水中......

    莲文化的魅力

    莲花,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 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