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郫县打造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时间:2019-05-13 21:4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郫县打造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郫县打造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第一篇:四川郫县打造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四川郫县打造地方特色食品产业

最近,农业部认定了76个园区为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四川郫县中国川菜产业化功能区位列其中。据悉,该区将重点发展以豆瓣、香辣酱等调味品为主的特色泡菜加工产业,着力将郫县豆瓣打造成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样板。

郫县豆瓣是烹调川菜的必备调料,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声名赫赫。郫县将其作为一张城市名片,以郫县豆瓣为核心,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打造中国川菜产业园区,在园区内汇集了一批知名食品企业,并推动成都现代工业港汇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现代工业品牌。近年来,该县积极实施商标战略。“郫县豆瓣”2005年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郫县豆瓣”已在84个国家和地区申报商标,已获准在新加坡、美国、菲律宾等78国家注册。与此同时,该县积极促进“郫县豆瓣”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生产,实现了整个产业的提档升级和良性发展,形成了原料栽培、工业加工、贸易互动的产业链,带动了食品包装、运输、竹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吸纳农民1.8万余人就业,年创纯收益4亿元。“郫县豆瓣”成为该县的传统支柱产业。

据了解,2008年—2010年郫县豆瓣产量分别达到35万吨、47万吨和60万吨,实现利税1.3亿元、2.0亿元和2.8亿元,在全国豆瓣调味品行业中名列第一,市场占有率以25%的速度增长。2010年,产品通过转口贸易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创汇520万美元,成为四川最具特色的民族品牌之一。

据悉,《“郫县豆瓣”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经过3—5年的努力,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形成3—5个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全面完成“郫县豆瓣”商标国外注册工作,推动1家豆瓣企业集团上市运行,使产业真正做大做强,成为中国地方特色品牌的样板

第二篇: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调研报告

关于对保山杨柳米酒产业化品牌化经营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了解区域性、行业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探索创新监管服务方式,推进农村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

效促进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针对当前我市隆阳区杨柳米酒产、销两旺的势头,以及市场中出现的恶性竞争现象,为破解杨柳米酒产业发展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长效监管机制,2013年8月,笔者深入产区乡政府、村、酒厂和市场,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座谈交流、讨论分析等,对存在问题边调研边思考、边了解边指导、边发现边解决,在调查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杨柳米酒基本现状

杨柳米酒产自隆阳区杨柳乡杨柳村(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此地名甘海,为土司封地,盛产纯米酒,专供土司和头人等贵族享用),是保山的历史名酒,讲求酿酒环境,选料考究,酿造工艺独特等,销售市场和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我市隆阳辖区范围内,以散装白酒为主走进宾馆、饭店和千家万户,深得社会各界消费者的喜爱,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品牌知名度。截至目前,该村共有36家杨柳米酒酒厂,以30写写帮文秘助手酒估算,全村日产量在3000公斤左右,在推动经济增长、解决村民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注解:杨柳村隶属于隆阳区杨柳白族彝族乡,少坝多山,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现有农户498户、人口2082人,是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山村。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截至目前,在杨柳村的36家酒厂中,只有1家按国家规定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的企业,其余均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平均每家酒厂日产30写写帮文秘助手酒不足100公斤。由此可见,杨柳米酒的生产加工仍以家庭式小作坊为主,这种以家庭为单位集生活、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三合一”小作坊,存在着生产条件简陋——卫生差、生产设备落后,效率低、标准生产缺乏——规范少、业主质量安全意识淡薄,自律差等突出问题,离食品生产许可条件差距大,即使通过整改也难以达到市场准入制度要求(白酒生产线是国家限制性产业),现阶段市场中的杨柳米酒出现了用料品质把关不严,酿造工艺技术差异大、生产管理混乱、市场恶性竞争、产品酒精度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以酒精勾兑冒充大米酿造、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伪造产地等现象,导致杨柳米酒总体质量不高,缺乏可靠性和稳定性,质量安全隐患日趋突出,市场秩序混乱,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难以发挥。另一方面,资金短缺、融资难是小作坊面临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严重制约杨柳米酒生产经营、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的瓶颈。

(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杨柳米酒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从业人员素质密切相关。当前,杨柳米酒生产经营从业人员有近200人,多为当地农村农民,大多在35岁以上,初中以上学历从业者所占比例不足50%,其余多为小学,极少数无文化程序。一方面,由于从业人员学历文化程度低,对酿酒工艺技术及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知之甚少,仅靠传、帮、教、带或凭借经验、习惯组织生产加工,加之市场需求的旺盛与生产利益追求的最大化,导致部分小作坊业主与生产操作人员缺乏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没有深刻认识到质量安全与杨柳米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密联系,没有严格贯彻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和生产工艺标准要求,甚至出现了用食用酒精勾兑冒充杨柳米酒的情况,严重影响杨柳米酒的市场声誉、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小作坊没有长远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规划,缺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造成技术人才留不住,熟练工人流动大。其次,小作坊只顾当前利益,怎样能卖出去,怎样能赚钱、能快赚钱就怎么做,既没有长远的市场规划打算,也无暇顾及产品产品升级、产品质量、包装和开发,更无心、无意于技术研发创新和长远发展。

(三)政府监管力量明显不足。一方面,尽管国家对白酒生产制定了严格的限制性产业政策,但《食品安全法》对小作坊尚未规定具体的监管办法,而且省人大至今也未制定出台实施小作坊监管办法,当地政府对杨柳米酒产业发展也没有具体可行的有效措施,就当前而言,可以说杨柳米酒加工小作坊监管的法律规章仍是空白。另一方面,监管人员明显感觉到监管依据不太明确,存在着职能交叉的“模糊地带”、“真空地带”,权利和职责有待更进一步明确,不仅需要给杨柳米酒的质量安全工作设定合理的标准,还需要给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监管工作设定监管标准。其次,监管能力和监管体系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监管部门人员数量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经费投入不足、缺

第三篇:浅谈如何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浅谈如何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安徽兴牧畜禽有限公司

产业集群是一种特定的产业聚集现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围绕某一产业而形成的由众多企业组成的有机群体,称之为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有着持续、强劲的竞争优势,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方式和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针对市委、市政府的打造千亿产业集群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如何因势利导加快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如何又好又快实现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始终摆在我们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地区成功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启示和借鉴。政府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服务引导、金融部门大力扶持,我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发展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找准产业定位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首要前提。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首先要找准产业定位,是本地的生产要素与产业发展的要求相契合。农产品资源丰富,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资源充足,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交通区位优越,可节约企业的运输成本,并使产品更快到达目的地。一个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这个地方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构成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选择性,它只选择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

生长,而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其本身又会成为发展的比较优势。因此必须找准产业定位,使产业集群发展从一开始就有正确的方向,通过比较优势的发挥,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二、政府引导培育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途径。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分为三种:一是自发生长型,政府介入较少,主要靠企业自发聚集生长;二是政府引导培育型,政府在已有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培育,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三是政府强制培育型,政府通过催生产业化龙头企业,“制造”出产业集群。在产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靠企业自发生长形成产业集群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强制培育产业集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更多的是选择政府引导型的途径。一方面结合本地固有的产业发展优势,另一方面又要较好发挥政府的引导决策作用。发展产业集群,政府责无旁贷,必须把政府意志和产业发展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

三、培植龙头企业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环节。

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没有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就没有“核心”,也就没有聚集力和竞争力。一个龙头企业的诞生,往往就是一个产业集群的发端。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发展,把培植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性措施。龙头企业的培植有两条途径,一是在本地企业中培育,二是从外地企业中引进。在本地产业基地较差的情况下,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敢于招大商,招强商,给招来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引来的“凤凰”能不能留住,就看配套建设跟

不跟得上。一是抓基础设施配套,二是抓产业链完善配套。三是抓原材料供应配套。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四、促进产业集聚是推进食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的战略举措。

任何产业集群的形成,都是从产业集聚开始的。产业集聚不仅可以降低某个企业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促进企业分工合作,形成产业集群优势。通过建立专门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伸产业链、培育精品品牌的措施,使食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食品加工产业流动,加快了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步伐。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把促进产业集聚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特色化方向发展。通过园区各类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组合食品加工,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产性服务组织等在园区内竞相生存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优化发展环境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保障。

市场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哪里的发展环境好,哪里发展就快。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保障。必须把优势环境作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切实做好发展环境的各项工作。优化发展环境内涵丰富,既要重视“硬环境”建设,如交通道路、园区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的建设等;更要重视“软环境”建设,如政策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的建设等。要不断加强行政服务环境建设,强化行政服务理念,提高行政

服务效率,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狠抓发展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观念,努力营造尊重企业家、维护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切实帮助企业化解瓶颈制约,特别是在招工、用电、融资等方面,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毫不手软地打击地方霸恶势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着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治安环境,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六、弘扬创业文化是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保证。

区域文化所孕育的创业精神,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人文基础。没有一批敢于冒险、不断开拓、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企业家,就没有产业集群的长久发展。只有他们市场意识强,吃苦耐劳,能走通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产业集群的发展才有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必须进一步发扬创业精神,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放宽民营资本准入条件,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大力弘扬创业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持久强大的动力。

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健康、营养、安全的食品是消费者唯一的选择。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安徽兴牧畜禽公司将秉承“求实创新,安全为天”的经营理念,顺应市场发展,依托优势,作响品牌,拉伸家禽产业链,主打食品安全牌。为打造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亿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担当企业应尽的责任。

初步形成了优质粮食—加工—食品饮料、优质粮食—加工—饲料、粮食—养殖—畜产品加工等循环产业链条。

为不断提高食品工业的档次和水平,该县围绕建设工业大县目标,根据县城发展总体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集面粉加工、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为一体的食品工业集聚区。

第四篇:创新计生工作 打造地方特色

以人为本创新计生

近年来,克拉玛依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中心,不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形成了有克拉玛依市特色的人口计生工作经验。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

建立和完善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各级人民政府与相关部门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兼职委员单位职责。坚持兼职委员单位协调会议制度,完善考核监督,加大奖惩力度,增强相关部门责任感,提高参与积极性。营造有利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氛围,形成党政负责、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初步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工作格局。

建立和完善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和服务机制。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流动人口“一盘棋”统筹规划,初步实现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为流动人口提供市民化服务,积极推行流动人口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管理、房屋出租管理、物业管理、市场管理和劳动用工等相关管理工作中,保障流动人口依法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

建立和完善了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在加强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培训协会骨干,组织引导流动人口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观念,提高群众参与意识,建立群众监督机制,不断增强各级计划生育协会的凝聚力和活力,帮助各级计划生育协会更新观念、创新思路,拓展服务。

建立和完善了人口计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体系。近年来,各级计生部门和计生协会组织开展了计划生育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运用质量管理这一科学方法,解决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国家人口计生系统、自治区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和优秀成果30多项次。

建立和完善了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同时,也出台系列地方奖扶措施。一是实施城市无业居民、农牧民和流动人口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健康体检等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服

务制度;二是为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计划生育光荣证》城镇无业居民夫妇全部发放了独生子女保健费;三是实施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子女报销75%医疗费,入托100%报销保育费,子女患病父母享有每月3天护理假制度;四是优先补贴农牧民计生家庭庭院经济建设,已补贴60.5万元;五是农村计生家庭子女大中专考学奖励;六是2008年落实《条例》规定的离退休计生家庭一次性奖励。提高奖励标准为5000元/人,扩大奖励范围惠及全市城镇领证家庭包含无业居民。2009至2010年有近万人享受了奖励。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优质服务深入发展

根据“政府领导、部门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面向群众、服务到人”的要求,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区、人口早期教育示范区、行风建设示范窗口为载体,切实加强和完善社区宣传服务站(室)、技术服务机构和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推进优质服务深入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构筑起管理便捷、服务广泛持久的网络工作平台。

积极推行家庭健康促进计划。十一五期间,克拉玛依市计生部门与财政、卫生、教育等部门共同配合,依托街道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和托幼园所,开展了以“新生命家庭健康促进计划”和婴幼儿早期教育为重点的家庭健康促进计划试点。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家庭健康促进计划专项经费近250万元,建立了24个项目基地,成为新疆首个人口早期教育“市级项目工作站”,克拉玛依区、白碱滩区、独山子区荣获“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称号,推动了家庭健康促进计划的健康发展。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人口素质。2008年成立了由市人口计生委牵头,医疗、卫生、保健等学科的专家学者为骨干组成的课题组。提供35万元科研经费,在全疆率先启动了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研究。研究表明,出生缺陷儿中66.7%的母亲有孕期不良因素接触史,其中54.8%的母亲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良因素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课题组制定了出生缺陷干预计划,启动出生缺陷一级、二级预防和干预工作,下发了《实行免费婚前、孕前医学检查的实施意见》、《婚孕前医学检查的通知》、《婚孕前合格证培训的通知》、《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妊娠营养咨询门诊”、“孕前优生咨询室”,计生委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营养科、妇产科合作,为待孕妇女进行营养咨询、优生优育知识指导。初步建立了克拉玛依市出生缺陷一级预防长效机制,填补了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的空白

弘扬婚育新风,推进先进生育文化建设

市委宣传部、计生委等8个委办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14部委办<关于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意见>的通知》,制定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职责,拓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渠道和规模。市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充分依托社区,创新载体,拓展先进生育文化宣传内容;打造精品,营造建设先进生育文化的舆论氛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教育、卫生宣传服务活动,不断满足居民的文化和生活需求,把生育文化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几年来,人口计生部门与宣传、教育、卫生、民政等

部门和妇联、科协、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紧密结合,实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建,形成了共谋发展的管理和服务格局,促进了宣传教育的“五个转变”。

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搭建新型工作平台

把人口信息化建设列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通过市、区两级政府与辖区企事业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目前各区、街(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人口计生部门的微机已经全部进入了局域网,基本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全部安装应用了自治区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立了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一些单位还自主开发了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的管理系统软件和管理服务程序。加强对市、区、街道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管理,准确、及时做好流动人口信息录入、交换和育龄妇女建档工作,为进一步落实流动人口同管理、同宣传、同服务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计生办,充分发挥局域网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通了人口计生网站或主页,开展人口与计生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优生优育咨询指导、生殖保健咨询服务、避孕节育知识和先进生育文化宣传,满足了各族群众需求。

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是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计划生育行政处罚程序规定》、《“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规章制度,实行了政务公开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依法行政责任。二是认真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和办事程序,对生育服务证发放、出具证明、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方面的执法程序做了明确规定,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规范了服务行为。三是加强行政执法监察,促进了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各族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做到了既严格执法,又热情服务。“十一五”全市计划生育系统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件,未发生一起行政执法违法违规案件。

第五篇:牡丹区文化旅游产业彰显地方特色

牡丹区文化旅游产业彰显地方特色

国色天香的牡丹,雍容华贵;包罗万象的面塑,活灵活现;赏牡丹、观黄河、游穆李等文化旅游项目蓬勃发展,充分彰显了牡丹区的地方特色。

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 “一城四乡一生态”的整体发展思路,制定“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产业富区”的发展战略,依托优势资源,确立了以曹州牡丹园为依托,发展牡丹文化旅游;以中华始祖帝尧陵为依托,发展寻根祭祖旅游;以黄河生态建设为依托,发展黄河生态览胜旅游;以穆李村为依托,发展乡村风情旅游;以鲁南动漫影视基地和宇生动漫为依托,发展网络动漫产业的发展方向,文化旅游产业迅猛发展。

该区牡丹生态游览区、黄河文化旅游区、临济文化区、中华祖源区四大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快速发展。对曹州牡丹园按照5A级景区标准进行了提升改造,总投资超过2亿元,改造后新增面积600余亩,占地总面积已达到1800亩,品种1156多个,景点扩展到39个,2010年花期共接待游客180余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计划总投资3亿元的山东炫乐城游乐园项目,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集异国风情、园林艺术和游乐设施于一体的现代大型游乐园,已完成二十余项游乐设施的安装,并开始试营业。计划总投资1亿元的牡丹民俗一条街和计划投资6500万元的牡丹生态餐厅,均已完成规划设计和选址。计划投资5亿元的中华祖源文化产业园区,已完成雷泽文化园的规划设计,正在着手建设。计划总投资2.5亿元的黄河文化产业园区,已经建成黄河绿化带和黄河宾馆。穆李乡村文化风情园中的采摘园、垂钓园和面塑陈列馆等已建成开放,2700米的环园大堤已全部筑起,东穆李村仿古一条街建设项目已经实施,已竣工仿古楼7座。

牡丹区在推动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整合动漫游戏和印刷发行物流产业资源,促进产业均衡发展。菏泽宇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菏泽首家取得省 《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许可证》的动漫原创企业。目前,三维动画《我的天娜》已在省市电视台播出,《魔法学园》和以菏泽旅游景点为取材背景的三维原创动画片 《牡丹仙子》、《月影侠客》等原创作品正积极创作中。投资1亿元的菏泽鲁南动漫影视传媒产业基地现已入住企业二十多家,主要进行游戏动漫创作、广告传媒、影视制作、建筑规划装饰三维设计及动漫影视人才培训等。同时,该区积极引导印刷企业向基地和园区集中,引导小企业走产业化分工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的路子,扶持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力争今年规模以上企业新增5家。

目前,牡丹生态游览区、黄河文化旅游区、临济文化区、中华祖源区四大景区驰名国内,形成了牡丹观赏、黄河游览、寻根祭祖、民俗风情、生态休闲、佛教文化等旅游品牌,已融入“好客山东”大旅游圈,形成“滨海观光-济南看泉-泰山览胜-曲阜怀古-菏泽赏花”的黄金旅游热线。

下载四川郫县打造地方特色食品产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郫县打造地方特色食品产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南县地方特色食品加工项目建议书

    思南县地方特色食品加工项目 建 议 书思南县招商引资局 二〇一〇年六月思南县地方特色食品加工项目建议书一、项目名称:思南县食品加工项目 二、筹办单位:思南县招商引资局 三......

    2011,四川新能源产业概况

    四川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  四川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上已初具规模。四川省的核电、风电以及光 伏产业都具有较为完整的装备产品链。在核电方面,东方电气的核电产业领跑全国,目前......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调研报告 撰 稿 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调研单位: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作者: 题目: 依托文化资源 打造鲜明地......

    延长石油打造产业

    国企新形象① 延长石油打造产业“升级版” 数字见证辉煌。 “十一五”以来,延长石油年年大跨越、岁岁上台阶。2006年至2012年,企业总资产由576亿元增长到2139亿元,增长2.7倍;销......

    如何打造我县旅游产业

    如何打造我县旅游产业 ---依托环境优势、打造现代服务产业基地 区划调整之后的和县,各种产业结构调整正逐步规划成型,作为近年来一个经济增长强点的旅游产业更应该成为我们探......

    食品产业培训实施方案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 食品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大力提高食品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行业结构合理、产品特色突出、产业链发达、发展后劲充足的新型......

    四川 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四川 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四川省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以46个农业部创建示范村为工作重点,实施整体推进。通过抓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四川产业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四川产业经济现状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第1页,共4页 蒋金华四川地区产业经济调查报告 四川产业经济现状调查报告 姓名: 蒋金华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