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道德经》学习企业创新(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21:2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向《道德经》学习企业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向《道德经》学习企业创新》。

第一篇:向《道德经》学习企业创新

2010886.docPage 1 of

4向《道德经》学习企业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演变,国际竞争愈发激烈,自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以来,“自主创新”的提法作为国家战略而引起举国关注。如何有效塑造企业自身“创新”精神,培育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中国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最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但是,创新不能仅仅作为口号来喊,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就没有创新,没有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与吸收也难以创新,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之一,与其说中国的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不如说我们更加缺乏自主创新的体制、自主创新的文化、缺乏能够引领相关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长久以来,由于受“独尊儒术”的文化影响,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一度被扼杀于襁褓之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文化压制,让我们习惯于认同和顺从,从不敢有什么自主的、个性鲜明的思想来挑战权威。中国企业的创新,首要任务是培育出企业家自身对创新的正确认识和对自主创新、集体创新精神的激发与管理。而在这方面,中国的道家思想及《道德经》智慧,却有许多可取之处。

许多人骂老子,说老子崇尚“无为”、“不争”,甚至劝人“绝圣弃智”,回到“小国寡民”„„是典型的“愚民政策”,是消极的回避竞争,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者。其实,这些人抱着对老子思想的一知半解而妄自揣测,完全没有真正读懂智慧的老子。

老子站在宏观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明确的告诉他:周礼的衰落,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现在,连那些制订“礼制”的人都不复存在了,我们还停留、倒退回去,又有产生什么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呢?那么,该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给自己的人生准确定位呢?我们应该顺应时机,“与时俱进”,机会来了,就要创新、发展(则驾),机会不到,就应该稍息、等待,把握科学发展观,而不能人为的冒进(则蓬累而行)。

1.企业发展:离不开创新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第23章》)?用老子的思维观来理解,人生发展也好,企业经营也罢,必须懂得把握自然的生发规律与原则。

你看:那刮了一夜的狂风,看起来来势汹汹,可是不等朝阳出,风就停了;下了一天的暴雨,看起来气势磅礴,不待夕阳下,雨就住了„„为什么会如此呢?这些都是在遵循着其自有的发展规律。连伟大的天地都不能长久下去,那么我们和我们的企业,究竟能长久到什么时候呢?

中国有非常多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势头良好、一路猛进,但是,这有限的三五年一过,要么在市场中淘汰,要么在管理中腐败,要么在转型中消亡,真正能存活下来的,可谓少之又少,而存活下来的企业,能不能走下去,能够走多久?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阐述了他的观点:“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1章》)”。很多人看不懂老子,认为老子这是在玩文字游戏,搞概念转换。其实,“道,可道,非常道”是揭示《道德经》全篇的核心理论,也是我们寻求大成功大智慧的万能公式。

第一个“道”,代表着“不易”的思想,比如我们要办企业,那这个企业的发展,就是我们所求的“道”。但是,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发展起来呢?即使说我们发展了起来,又能不能长远发展呢?可以坚持多久呢?老子在这里,就发出了他的震撼性的思考:“可道?”真的能够发展下去吗?真的象我们所构想的那样能成就百年基业吗?“我们一直在努力!”这句口号多么鼓励人。但是,我们努力出来的“爱多”去了哪去呢?这个“可道”,就代表着一种深度的思考,为“变易”的思想。

当我们有了这个创立宏图霸业之心,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长远性的生存发展,以成就“百年”基业,同时又认识到“可道”这个变易的自然规则:企业经营有成有败、利益回报有得有失,企业寿数有长有短„„该如何才能趋吉而取利,尽可能的把企业的生命线拉长呢?这就需要创新的手段,不走寻常路。这就是“非常道”(交易)。

老子是提倡“创新”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1章》)。老子笔下这个“玄”,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下的玄妙、奥妙、神奇,而是代表着变化、改变、扭转、创新。老子这位大智者,怎么会用虚无的概念来忽悠人呢?身为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他,肯定保藏和品读过许多关于前朝盛衰成败的史料,也深入研究和思考过当世各大小诸侯国的交替演变事实,最后总结出惟有创新不停、生生不息,不断的改变和调整现状结构,来应对环境和自然的变化,迎接残酷的竞争,以“玄”对“玄”,“变”中求“变”,才能获得无穷的生机。

这,大概也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吧!

2.企业创新:全员创新、自主创新

创新应该怎么样创新呢?我们树立起来创新的榜样,从企业外部去高薪聘请几位高级人才,就能实现企业创新,带来企业利益的增长吗?

回答是否定的。老子在《道德经》中,一直反对个人英雄主义,而提倡“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

民不盗„„(《道德经·第3章》)”。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应该是全员发展的,而绝非一两个冒尖的“难得”人物出来,就可以解决企业的问题。很多企业家都抱着这样错误的思想,往往寄希望于“高人”、“贤才”,认为自己的企业之所以不能发展得更好,是缺少通晓全面的复合型人才:知识广、学历高、相貌好、留过洋、能策划、懂市场、通管理、能力强„„

老板们,我劝你们赶快收起自己的那点可怜的想法,“虚其心,实其腹(《道德经·第3章》)”吧,别说这种人难找,即使一旦找到,你的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危机,因为这样的“高人”太高啦。个人英雄的崇拜结果,必将会造成了全员的偷懒推诿,反正有领头羊,我们跟着做就行了。若长久以往,企业的整体创新力就会逐步消失,而“贤能”者必将背负更多的压力来工作,一旦有什么想法,跳槽离去,这个企业,也将在顷刻之间,毁于无形。

真正的成功经营之道,应该是集体智慧的高度协调与统一发挥,方能成就了企业的长青。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简单的为企业寻找到几个优秀人才,而是该考虑如何调动全员创新的能力,把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使每位员工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生态的发展。

所以,基于此,老子又阐述了他的观点:“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11章》)”。车轮之所以能前进,是因为三十根辐条的实有与间隔的虚空结合搭配;陶器之所以有用,是粘土烧制出来的实在外形和陶器内的虚空协调一致,房屋修建起来,我们还需要室内和门窗的虚空,才能产生作用。一个企业的长足发展,除了那些看起来有用的优秀人才,我们更不能忽视那些看起来好像可有可无,在基层默默无闻奉献的普通员工。正是由于管理者的经营创新与操作者的技术创新,我们的企业才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企业要创新,作为企业主的老板,应该扮演着什么角色,起到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呢?“太上,不知有之;(《道德经·第17章》)”,最成功的老板,是让员工忽视自己的存在,老板在企业内也好,不在企业内也好,员工们都能自觉自主的开展工作,不会因为老板在工作就卖力,也不会因为老板不在都消极怠工。

创新,重点在于自主,是自发行为,并不在于上层有什么新的指标,我才去刻意作为而大搞形象工程。企业家应该学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5章》)”,万物之所以发展得好,是因为天地从来不去干预它们的生长;百姓之所以生活得幸福,是因为“管理者”们从来不去人为的干预和控制;企业要想发展好,企业主绝对不可以自以为聪明,横加指责、自诩权威,如果老板处处都显示自己的有为有能,那么员工就发挥不出自身的潜力和动力。反正都有老板帮我们安排好该怎么做,我们不需要去考虑怎么创新、发展。

当企业家越来越对自己的企业不放心而处处过问事事插手时,这个企业,就开始真的走上了危机四伏之路了。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悲哀,所以,老子再一次劝诫我们企业家:“夫唯不居,是以不去;(《道德经·第2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道德经·第19章》)”,收起你那可怜的小聪明吧。个人的聪明才智又怎么抵得上集体的智慧力量呢?

创新的原则:科学发展、注意保密

企业创新,并不能瞎创新,一天到晚为了“创新”这个名词而瞎折腾,去搞“大跃进”,而不顾自身的发展状况。很多企业家,一听见创新这个新名词,非常开心,也不管自己的企业是否具备创新的条件,是否形成创新的气候,盲目挺进,结果,一番“创新”,几经折腾,元气大伤,问题更甚于从前。这样的错误,又能怪谁呢?

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不创新就难以永续发展下去;创新也是为了更好的迎接竞争的挑战,自己不去创新,其它的企业就会创新起来策划你,在经营道路上就会危机四伏,寸步难行。但是,创新,这个“创”,代表开创、变动、激荡、调整,含有很大的波动性,只有通过激烈的变动后,甚至是经历了“创伤”之后,才能“破旧迎新”而呈现新气象、掌握新机会,形成新优势、拓展新战场。

创新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有创新之实。如果企业本身都重病缠身,难以苟活,却要创新而猛挺,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我们不排除个别者会“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更多的可能只会是加速企业的死亡。

针对于此,老子谈了他的看法:“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24章》)”,踮起脚后跟站着的人,是站不久的,迈开大步向前跨行的人,也是走不远的。因为这两者都违背了自然的规律,脱离了科学发展观。企业的创新,必须把握其基础。

另外,在创新上,还应该掌握“保密”的原则,企业想创新,是想以低成本而获得高利益,以小品牌而博大市场,属于典型的“柔胜刚,弱胜强(《道德经·第36章》)”,所以,一定要私密策划,保密进行,因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道德经·第36章》)”,还没有实施而叫嚷得天下皆知,脱离了保密性,则竞争对手(包括潜在对手)有可能会进行针对性的反策划创新,市场格局变化转移而我尚不知,则所有的创新努力都将付诸流水。

创新的策略:差异法、逆向法、竞合法

创新,也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道德经》虽然谈道论德,从宏观上入手,但是,该如何进行道用,创新有哪些具体的道术和策略呢?《道德经》中的方法论,也是俯手可拾的。

差异法

老子在《道德经·第63章》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产品同质化异常严重的今天,小企业与新产品往往很难进入市场,争得一席之地,我们往往把这个归结于竞争的残酷和市场的无情。

仔细想想,市场真的完全饱和了吗?创新真的无路可进了吗?表面上看好像是,其实无穷的新机遇就蕴藏在这个表面现象之中。所以,《道德经》的智慧思想告诉我们,要学会由表入里,由此及彼,善于把目光穿透表面现象看到更深入的细微层面。当天下人都一哄而上,争夺一域时,我偏偏去做他们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当竞争者都在忙着做大事时,我偏偏去把他们不愿意做的小事来做好做强。从小处见功夫,从细处觅出路,寻找属于我们的战略机会。

19世纪中叶,美国西部淘金热兴起之时,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各地民众蜂拥而至,怀着淘金梦而来到加州,当竞争被高度集中于一处时,天下皆为之时,“淘金”也就越来越难,再加上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许多人不但致富梦没有圆,反而葬身此处。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千辛万苦来寻求淘金发财,跟大多数人一样,没有淘到金不说,反而被折磨得半死。

老子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亚默尔听着人们对缺水的抱怨,望着淘金者水袋中一点点舍不得喝下的水,突然发奇想:既然淘不到金,我干脆卖水吧。“为”他人之不为,“事”他人所不事。于是,在“大道若水”的灵活变通原则下,毅然放弃淘金,而转行卖水。

结果,所有的淘金者都没有赚到钱,而卖水的亚默尔,却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品牌经营中,我们把它归结为品牌的差异化战略,谁能想到,二千五百年前的老子,早就提出了这样的思想了。逆向法

“将欲弛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道德经·第36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作为辩证法大师,一直推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德经·第46章》)”的逆向思维法,善于从“可道”的角度来思考“道”,最后实现“非常道”。

在营销上,菲利浦·科特勒先生给现代营销的定义是:“营销并不是以精力的方式来兜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而是一门创造真正客户价值的艺术。”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竟与老子的观点惊人的相似。如何让客户认同你的产品或服务?怎样用合法的手段把顾客口袋的钱掏进自己的腰包?并不能一味的为了“弛之”而去“弛之”,为了销售而去销售,而是要先寻求“张之”的途径和策略,帮住客户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营销如此、策划如此、管理亦如此,凡天下之事,欲求“多快好省”的创新,莫不如此。于是,我们看到聪明的商家在进行创新策划时,把老子的“逆反”法则运用得淋漓尽致。当北京亚都加湿器在90年代初期开拓天津市场,难以启动时,巧妙的运用如上法则,把常规的正面宣传加湿器功能,进行“阴阳颠倒颠”,变成向天津市民请教需求,从而迅速的打开了天津市场。

千百年来,首饰一直是婚恋、喜庆的专用品,但是,南京的通灵翠钻公司却反弹琵琶,逆向创新,开发出世界首创的情侣分手礼物——“情人的眼泪”,以帮助分手的情侣纪念那段难忘的恋情,不但为珠宝行业寻求到新的市场空间,也再一次证明了用老子《道德经》策略在创新领域的重要地位。

竞合法

老子一直主张“不以兵强天下(《道德经·第30章》)”,反对恶性竞争,提倡“以正治国,以奇用兵”(《道德经·第57章》)、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靠创新思维取胜。

恶性竞争自当杜绝,竞争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凡是“争”者,必然是二雄相“争”必有一伤,此一时,彼一时也。同时,“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这是老子这位大智者不愿意看到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46章》)”,这个“有”,就是竞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正是因为有了竞争心,有了创新力,才会一直生生不息而向前滚动前行。但是,竞争还不是最高境界,老子从“道”的宏观高度,看到了“竞争”背后的整体和谐观——“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42章》)”。围绕着竞争的中心是什么呢?是利益的流动,是中极图的变化。“道,可道,非常道”,竞争的对手,在今天也许是对手,在明天也许会成为合作的伙伴;在国内是难分难解的竞争对手,在国外也许是并肩作战的兄弟;在一个产品上也许是相见眼红的竞争对手,在另外一个项目上,也许就是优势互补的朋友„„

在商业经营中,我们不但要学会“竞争”的策略,更要走出“竞争”的局限,进一步创新思维,进入到“竞合”的状态,以更高超的合作技巧和更宽广的心态来发现优势,各取所需,求同存异、资源互补,寻求更高层次的合作。

也许,可口可乐的最大竞争敌手并不是百事可乐等碳酸类饮料,而是果汁类饮料。“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66章》)”。不争,是在小范围争过之后,进入大战场的“统一战线”思维模式。

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现代企业经营已进入大联盟时代,建材行业联盟、家具行业联盟、旅游预订联盟、家电行业联盟、医药行业联盟„„各种同业的“竞争敌手”最终能走在一起,求同存异,联盟共营,其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共享利益、降低风险、减少成本投入,从而构成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兰州市旅游局的支持下,由甘肃康辉国际旅行社发起,兰州市近20家旅行社的老总、经理共同签定了兰州旅游界同业联盟共同守则,推选出联盟主席和核心成员,意在把甘肃的旅游做强做大。联盟会上,各社老总、经理们认为,甘肃的旅游资源已不是甘肃旅行社的专利。而变成谁有实力,资源利用就属于谁。跨国兼并,跨省兼并,跨国经营,跨省经营已成了旅游市场竞争的新格局。兰州虽有近百家旅行社,但普遍散、小、弱、差。成立同业联盟,将打破以往各自为政,独来独往的经营方式。可共同利用公共资源,优势互补,开发新线,增强对外竞争的综合能力,降低行业风险,创造出兰州及甘肃旅游的大市场。

在《道德经》的积极指导意义下,只要我们胸怀全局创新未来,一定能够发现更大的新战场,获得更多的利益点,形成新广的新资源,从战略的高度来实现企业经营的“天人合一”。

当然,《道德经》中的创新方法远不止此三种,还有“背景法”、“回避法”、“战略法”等更多运道之术,有待于我们用自主创新的眼光去发现精彩,化古为今,借智生财。本文仅在此抛砖引玉,以引起同道共好!

第二篇:向“水”学智慧——《道德经》读后感

向“水”学智慧

——读《道德经》有感

聂鹏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水”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天上有雨水,山川有河水,丛间有露水;农业要用水,工业要用水,生产要用水,生活要用水。总之,水是再普通、再常见不过的了。水不仅滋润了大地、孕育了生命,还给不少迁客骚人、文人雅士带来了灵感。骆宾王有“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李白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杨万里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白居易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李嘉佑有“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王观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其实,“水”的功效要比我说到的这些大得多,“水”中是有哲学的。古代圣贤之中没有比老子再推崇“水”的了。相传老子的恩师是常枞。老子在常枞临终前,向他做最后的请教。常枞张开嘴,示意说:“舌头的存在,是由于它的柔软;而牙齿都脱落了,是由于它的刚强,这里面包含了天下的道理。”老子又问老师:“以后我该向谁去请教?”常枞回答:“你以后要以水为师。”说完就闭上了眼睛,老子流着眼泪,向恩师揖拜。从此,老子便悉心体会老师的临终教诲。于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就留下了许多关于老子推崇“水”的名言,例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江海所以能为百谷之王,以其善下之”等等。

老子的话总是哲理深藏,没有悟性的人不配读他的五千言,对他颇有微词的人是没有真正读懂他。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高尚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滋润万物却与世无争,地位低下而又无怨无悔。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

处流。水,在这个永远不平衡的人类世界里,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所以,水之性最接近于“道”之理。因此,老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向水一样为人处世,与世无争。后人还拿水的品行与土作比较,写了一幅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老子这样一种清心寡欲的思想对前人影响不小。

孔子曾求教于老子,留下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孔子认为:只有智者,才能透视到水在柔静中蕴藏的刚强;只有智者,才能洞察到水在谦卑中蕴藏的伟大;只有智者,才能体会到水在不争中蕴藏的力量。孔子算是为数不多的深谙老子思想的人。

唐代刘禹锡在《叹水别白二十二》中写到:“水,至清,至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道性静皆然,交情淡如此。君行金谷堤上,我在石渠水里。两心想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刘禹锡也似从水中悟出了为人处世之道。

清代金缨在《格言联璧》中讲:“水,君子也。其性冲,其质白,其味淡。其为用也,可以浣不洁者而使洁。即沸汤者投以油,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诚哉君子也。”清人的理解虽浅显直白,但却至真至信。

老子“水”中的哲学,使我不禁联想起《幽窗小记》中的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凡事静心、净心、尽心,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抢也没用。用一颗平常心看待一切,这是何等的心境啊,又有多少人能达到如此境界呢?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郁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不断加重,精神愈发空虚,思想愈发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发展,文明也在不断前进。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了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以得到利益为目的,其结果一是深陷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二是只追逐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人

生价值。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荣辱、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欲壑难填我们却非要去填,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我们就会坠入失落、失意乃至失志的境遇。或许我们真的要向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子取经,向“水”学智慧,常常付出却不索回报,清心寡欲,宁静致远,正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又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的攻坚策略是以弱胜强,这便是老子所论述的“以柔克刚”的中心思想。水滴石穿,再坚硬的石头也经不住水滴的长久进攻,只要有足够的压力,水也可以爆发出令人畏惧的力量。“水”是百变的,人也要有多面,正像七匹狼男士夹克做的一句广告词:“男人不只有一面。”硬碰硬可以,但结果总是鱼死网破,两败俱伤。人要懂得以柔胜强,忍得一时之气,才能笑到最后,不是什么事情都要硬碰硬地跟着上。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抗日时期的游击战,那用的就是“水”的哲学。遇阻则退,见缝就进,周转迂回,最后以弱胜强,以柔克刚。那种硬对硬的战争,看上去激昂刺激,实际是求死之途,非上策也。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俗话:退一步海阔天空,以退为进,借力打力,四两拔千金,这些也都是“水”中的哲学,运用的无非是水能以柔克刚的特性。正义面对邪恶,一开始,总是落于下风,但是时机成熟便能一举定乾坤,因为什么?因为正义就像是水一样,是生命必需要的,缺少不得的,而怀有正义之心的人便要有水的这种特性,创造万物,柔化刚强,让世界生气盎然,和谐的社会,少不了人之水性的成长。

《老子》全书不过区区五千言,但是一个“水”字中就蕴含了如此丰富的智慧。如果能参透悟尽全书,那定当位于圣人之列。纵使仅读懂半数,那也是终身受用。图书馆里,一杯清茶,一本《老子》,二十岁的我仿佛有了六十岁的心境。

第三篇: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模版)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三江镇中心小学班玉文

通过网络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令我茅塞顿开,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学习后对其中的道理只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感谢张剑伟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说说自己聆听《道德经》之后的一些体会。

经张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道”,“道”是它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一定客观规律的,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和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的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老子的思想和内容在今天看来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例如:“躬身而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宁静”“少于寡欢”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良药,让我们正确看待得失,净化人的心灵。《道德经》中让我们知道,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老子对于宇宙自然的相对性、物极必反、中庸之道、道无常、柔弱刚济、处事处世、大小上下、重轻强弱等等相对、绝对的分析都能给出最大参照系的分析和包容,甚至对不确定性、悖论的数学物理关系都能给出抽象的合理分析,这种分析虽然不能给出方程的确定性,然而却能指出方程的不确定性问题。也就是他当时的思维可以直达物理学目前的最高境界“不确定性原理”。平时,我经常听别人说得最多是“上善若水”,可对其真正的理解,相信很多人对其含义是含糊不清。我常听长辈教导晚辈们: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为什么有人却在追求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水有什么可以学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善人如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水是不争,它用自己去净化世间的污物,那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我们世人为人处事应该像水一样有渗透性,包容性,学习水的宽容一视同仁,水所过之处接纳所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见解,做事方法,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当自己的某些东西与周围人发生冲突时,要适当退让,自己的棱角与周围人的棱角有无结合之处.碰撞之处,是否可以把自己的棱角变平进而消除矛盾;学习水的清净:无论所过之环境加注了多少影响,一路荡涤污垢,化归本色,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一些人或多或少的影响自己,这里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习惯做法要学习,不好的习惯做法要向对方指出,大家携手共同进步;学习水的柔软:能适应周围的一切环境,水看似有形却无形,把水放在容器里,容器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当今世界,适者生存,要变的像水一样,让自己能够快速进入各种容器,适应周围的各种环境,努力调整自己,以最快最好的状态进入新环境;学习水的流动,要有谦虚精神,如果固步不前,只能成为一潭死水,做到凡事戒骄戒躁,不断向周围人虚心请教,有水一样的弘扬精神,才能使自己逐步进步。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我觉得接受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愉悦.一种洗礼.是一种灵魂的滋养。

通过学习,知道传统的经典《道德经》在当代仍然不失为一部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直至“天人合一”的简明而客观的著作,让我们在它的陪伴下向更无垠的天地追求吧!

第四篇: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早时,寻找一种书味,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能带给我这种味道,企盼着„„

一种机缘巧合,我接触了瑜伽,于是又为其寻找理论指导,无意间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瑰宝《道德经》。有一种一睹为快的冲动,于是终于从网上初步接触《道德经》,至今看过四遍,才有一些初步感受。基本介绍: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

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他的宇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即具体体现。

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立体面的多层次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种种内涵。《道德经》像一个包罗万象永不枯竭的奇妙宝藏,不同的人读道德经理解的道理都是不同的。不仅对不同的人,同样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不同的收获。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释疏题明道德义》云:“《道

德真经》,包含众义,指归意趣,随有君宗。”也就是说,《老子》一书,思想内容极其广博玄奥,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时代条件和时代需要,对它作出各种主旨不同的解释。在《老子》注释史上,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老子”,每一个注解者和研究者也有他们各自所理解的“老子”,这是老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启发我们,研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老子》注,不仅可能发现作注者对《老子》原意的领会与掌握情况,还可能看出作注者本人的思想,进而考察一定历史时期某些思想流派的内涵及其衍变规律。老学,是中国古代整个思想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第五篇: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自从我局开展文化讲堂学习了老子的《道德经》,自己受益匪浅。对《道德经》一书的理解还很肤浅,但是认真学习,能让我受益的地方多之又多,会影响到各个方面,要不断地揣摩,慢慢地体会。

加减乘除上有苍穹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今时好许是明日非。知识是加法 悟道是减法 凝结 沉淀 升华。人心所向便是方向,百姓的根本利益就是国家的根本利益。追根溯源 培其根而枝繁 落叶归根。以身观天下 一身一宇宙 观点而知面。人世间独善吾身 灵魂里循道而富足。只有知错才有机会改正错误 所以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切记不要不懂装懂 不知知病也 自知者明。倘若百姓过的幸福富足那么谁还愿意去冒险犯罪? 解决民生问题、社会就会自然和谐,有些东西不是靠宣传洗脑就可以的,从根本出发才是关键。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弱者博怜、刚者遭嫌。得理让三分、善恶自有报、因果也。该书不仅是道教的宝典,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经世之作。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的认识。揭示了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老子指出人们不管是形体还是精神,不管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样就必须做到心静,洗清杂念,懂得规律,加深自己的道德修养。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善德。”不管别人是善是恶,都能一视同仁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而要做到“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需要何等的勇气!老子的眼光不仅在于教善人和圣人如何不与不善人同流合污,而是要教善人和圣人如何教化不善之人使人改恶从善,最后达到人人向善修道,天下太平。以前,我与别人交往时,总是以自己的原则判断别人,然后决定是否与之交往。现在学了《道德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作法,我开始以新的态度来交朋友。现在,我周围有了更多新朋友。朋友多了,交往多了,心情也好多了。

老子对人生的认识有个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对每个人都有反省的必要。人,都是社会的产物,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理解,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人生经历。所谓“慈”,就是要有一个博爱之心,爱自己这是第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无从谈及爱社会、爱他人,反过来讲,过分的爱自己,就是自私。在这里,老子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天大道,只是他没用语言说明,爱,不但爱好人,也要爱坏人,世人都爱,这是“慈”的基本内涵。有了一颗无限爱心的人,接下来就是要用反省功夫去认识世界上的种种事物。用一颗纯正无邪的心去感悟世间的万物,从诸事物的表现去发掘其根本的内涵,这就是“俭”的功夫。“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不能领先的认识事物,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总得有个先后,在认识上不能人人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那样社会不会有发展,老子的教诲也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认识事物,不能标新立异的只是一味的教条,只有参考了不同的认识论,将众人的思想融会到自己的思维中,才不至于片面和教条。

下载向《道德经》学习企业创新(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向《道德经》学习企业创新(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道德经学习汇报材料

    尼智四小晓波《道德经》学习汇报材料《道德经》学习汇报材料对于《道德经》一书早已有所耳闻,很多经典名句都出于此书。但总是觉得此书太深奥、太玄,一直都不敢真正的接触它,但......

    《道德经》学习感悟

    《道德经》学习感悟姓名: 学号:0905114039院系:教育技术与信息学院《道德经》学习感悟 一个学期的《道德经》学习,无论是从文化底蕴还是从生活思想上,我获益匪浅。纵观中国历史文......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了老子的《道德经》,自己受益匪浅。该书不仅是道教的宝典,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经世之作。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

    学习《道德经》心得

    2013-2014年第二学期《感悟道德经大智慧》科目考查卷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 级:数学12-2班 任课教师:仲浩群 姓名:邹建桃 学 号:12124650243 成 绩 《道德经》五千言阐述大道,道......

    学习道德经心得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蔡国花 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道德经,学完后心灵的触动是挺多的。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

    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我于2012年6月2日——4日上午在海拉尔进行了国学经典——《道德经》的培训学习。《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始祖——老子唯一传世......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五篇范文]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3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

    学习老子《道德经》有感。。。。。。

    看到很多关于老子的道德经注释,本人感觉有好多值得借鉴之处,但也有很多陷入个人知识化或字面化注解,而非基于对道本质的理解,本人基于个人基督信仰观点(仅限于本人个人信仰观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