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人为什么需要学习道德经
现代人为什么需要学习《道德经》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生产力水平达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急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空前规模的经济全球化,本应像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哲人们所预言的那样,给全人类带来平等、自由、民主、博爱,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宁。但是,人们所经历的和所看到的却是相反的情景,科技越发达,生活越富裕,人类越不健康,越不自由,越不幸福,越不安宁。世界已经被撕成无数碎片,出现了无数对立争斗;人类的灵魂也已经被对物质的追求扭曲、抽空,甚至被切割成了多面体。当今是一个分裂的时代,人类分裂,人的精神也分裂了;当前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时代,人类的生存处于危险之中,大自然的惩罚和人为的灾难随时可能从天而降;作为个体的人,也处于不知自己是从哪里来,将要走到哪里去的茫然无措的危险之中。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不能不反思近二三百年主导了全世界的思想和理论。基于盎格鲁-撒克逊-基督教文化的西方现代理念,以二元对立和机械论的哲学观念为核心,由人神对立延扩到认为一切都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再加上把达尔文学说扩展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人类发展的规则也是各个种族之间‘人竞天择”,“文明”的民族是“上帝的选民”,“野蛮”的民族就应该在竞争中被淘汰;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神赐予人类享用的,战胜自然体现了神的意志;科学技术的进步既是神的安排也必然给人类带来幸福。毋庸讳言,这些思想至今依然主导着世界大部分地区,而一些人又以这种思想的“原教旨”蛊惑着人心,制造对立和抗争,以达到特殊群体的特殊利益。
中华民族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代哲人的思考和体验,使得我们勤于思考,时时回顾。在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儒家重在伦理与治国,但是缺少了对天人之际的探究,也就是把对主客观世界总体和根本规律的思考暂付阙如,而以《道德经》为初始和代表的道家,则在本体论和人世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成了中华文明的支柱之一。儒家及时地不断地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成果而出现几次巨大创新,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也从道家学说中汲取营养,逐渐中国化,儒、释、道于是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整体。在中华文明的这三大支柱中,无论是就其学说的深刻性而言还是从所覆盖的受众数量、浸润深度而言,道家都是三家中的中心骨干。
现在,人类社会、人类精神急切地需要整合。整合的途径只能是各种文明不断对话,相互了解、理解、吸收、融合,从而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人类既在这一过程中前进,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和平安宁和幸福。人类急切地需要回归,回归到古代哲人的智慧那里。古人,没有见到过宇宙飞船和核弹,没有想象到计算机和互联网,但是也许正因为如此,也由于农耕的生产生活使他们与自然更为亲近,对自然有更为细致的观察,能够沉静其心,反观自性,思考总结人生与社会(这一点,只要对比一下人类从采集狩猎开始到游牧、农耕以及以后的工业化几个阶段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可以了然)。因而古代哲人们的体验和言说,更为接近主客观世界的真实和规律。回归古代哲人,其实就是重温人类的历史,恢复已经失去或被玷污了的人类智慧。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典籍中,《道德经》中深刻而丰富的教诲就是最应该让人们珍惜重视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今天举办这次论坛,并由此而逐步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道德经》,读读《道德经》,这不仅仅对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挽救人类灵魂的飘荡无依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论坛的举办,此其时也。
《道德经》在世上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对中华文明的延绵、丰
富,对中国人精神的净化、升华,都起过无与伦比的作用。为什么今天我们大家还要聚集在一起论述和阐释它的实质和精髓呢?我认为,这是因为自西方工业革命时代起,“欧洲中心论”占据了全球思想舆论的绝对优势,不知不觉成了近代人类的主导思想,一切非欧洲的传统都被蒙上了“原始”、“落后”、“野蛮”的恶名。一些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人们,因自己的民族或国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一时的落后,也自愧本民族的文化远不如人,恨不得把家中的一切都推倒砸烂,扫地出门,把别人的一切都拿来生吞下去。中国从20世纪初开始,就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经过艰难困苦的探索,我们渐渐懂得了,外来的品种需要“驯化”,需要和中华文明相融相合。中国人最初解决的是为了生存与发展最急需的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现在是在“庶矣哉”之后,已经“富之”,需要“教之”的时候了,是“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时候了。与此同时,西方的五光十色的东西鱼龙混杂地、大量地进入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也正需要以我们自己的文化为基础,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甄别选汰,以使中华文明再得到丰富提高,使中国人民在物质丰富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极大发展。而这一动向,又恰恰与下面这一现象同时发生:西方思想界鉴于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和近二十年来世界动荡不安、烽火时时燃起的严酷现实,向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绝对真理”提出质疑,破除“欧洲中心论”,为寻求解救人类的未来道路进行思考,其中有一部分思想家开始关注东方,特别是中华文化。二者在时间上的重合不是偶然的,恐怕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道德经》上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或许现在人类开始进入了“归根”、“复命”的阶段,而中华民族因为有《道德经》和其他圣贤留下的智慧,可以率先“知常”。这是中华民族的幸运,也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的无可旁贷的责任。
我们遇到了《道德经》又一次在中华大地上受到人们重视、主动从中吸取祖先乳汁的大好机遇。在这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做的事也太多太多。我认为其中最紧要的有这样几件:
一、首先加强中华民族内部不同亚文化、不同信仰间的对话
我曾说过,中国历史上道、儒、释之间既斗争又融合,而以融合为主,因而促进了民族昌盛。这一经验正是道家“道法自然”主张的验证,是“容乃公,公乃全”思想的实践,也是中华民族献给人类的礼物。当今时代,生产、生活已经大大不同于古代,中华民族能不能通过自己身上各个部位的对话、理解再走上新的高度呢?世界需要我们做出示范,以便进行跨民族、跨文明、更大范围的对话。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五大宗教一直和睦相处,共兴共荣;现在时代则要求我们超越和睦的水平,彼此之间进一步了解、理解,存其异,求其同,在同与异处吸收对方思想成果,以促进自身的提高发展。这种对话并不止于劝世济人的层面,也应该包括各自教义的核心。这不但是应该的,也是可能的。例如,佛教所追求的“法”、“真如”,道家所说的“道”、“一”,基督教和天主教所信仰的主、神,其实都是人类追寻宇宙第一推动力或曰终极动力以及终极关怀的结果。又如,佛教的慈悲、普度,道家三宝中的慈,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爱,儒家的仁,其实都是先民从质朴生活中归纳出的社会和个人应该遵循的规律。理念虽同,其间有无异点?至于彼此间的异处,尤其需要了解。自古以来关于三教异同的分辨与争论并非没有因缘,于今视之,自有可以借鉴之处。在这方面似乎我们还有很大的可以努力的空间。
我所说的对话,也包括了有神论者和无神论者之间的对话。无神论者在努力通过亲身验证或利用实验手段得到证明来探究第一推动力,但至今也还没有找到。宇宙大爆炸和黑洞似乎是
宇宙的起源和动力,但是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又是哪里来的,黑洞要把宇宙吸进去,其后又会是怎样的情景,至今也没有结论,而且现在的学说里也有很多猜想的成份。如果彼此争论,无神论者可以因为神是宗教徒通过宗教教义和体验得知的而不承认,谓之虚妄迷信;有神论者也可以指责现代科学无法证明世界的起源和终极,谓之执着不悟。相互防范而不沟通,于是陷入二元对立互不相容的陷阱。其实,双方都是在孜孜追求人类从童年时代起就在思索的从哪里来,将要归到哪里去的问题,只不过途径不同,手段有异而已。在探究未来和未知上,二者本是相通的。
我相信,一方面我们和世界各国的文化进行对话,和不同信仰对话,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文明内部不断沟通,携手并进,《道德经》和中国古代所有的智慧一定能够为人类文明的对话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应该着力于普及
老子写《道德经》,不是为了供学者研究的,他是在指导社会和人生。换言之,《道德经》是一部从实践中来,又需在实际中践行的宝典。历来研究者、信奉者都是学与行并重,以行为最终目的的。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种种原因,现在的人们对它生疏了,隔膜了。据说《道德经》是世界上刊印数量最多的书之一,我们要想一想,在它的故乡是怎样的情形?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例:哲人对人世与宇宙的思考,通常难以普及到一般民众。在古代,识字者少,但《道德经》的核心精神,以及儒家学说的基本内容、佛教的基本教义,却能进入千家万户、山村水寨,做到妇孺皆知。何以故?儒家基本上是靠学者通过讲学教书进行传播的,宗教则以一般信众所能理解的语言弘法宣道。现在,学术界和宗教界应该学习古人的精神,携起手来多做些普及的工作。
要弘道,要满足人们把握《道德经》精髓的需求,就需要我们对《道德经》的原意进行深入的研究。后世研究前世的元典,总要借鉴前人的成果;但是任何人都逃不脱时代的和个人的种种因素,包括释古以为今用这一目的性的制约。因此,现在更应该由今人深入研读,吸收一切有用的成果,比古人更客观、更科学地研究,做出适应现代需要、超越前人的诠释。这样,道教的教义也自然可以得到发展,帮助世人找到精神的家园。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不少成果,我觉得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与此同时,道教教义也需要面对现实做出新的阐释,以回答时代所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前几年张继禹道长提出了“生活道教”的理念,与太虚大师提出的“人世佛教”、赵朴老提倡的“人间佛教”有异曲同工、前后呼应之意,就是可以继续探索的问题。在道教中,有很多道行深厚的高道,学术界有很多造诣深邃的学者,在这方面道教界和学术界又可以联手了。
近年来,我国大陆和港台出版了很多研究、注释、翻译《道德经》的著作,但都是以纸为介质,通常只见字不见图,读者有限。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看电视,翻漫画,吃快餐,我们能不能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现代化的手段把《道德经》生动活泼地呈现在男女老少的面前呢?我想,这样做不是不严肃,不是对古代哲人的不敬。老子当年尽量把五千言基本上写成韵语,在我看来就是利用了当时的顺口溜形式,这是他为了人们好懂,好记,便于流传;我们今天以新的形式作为辅助手段,和老子的目的一样。何况我们还有佛教变文的物证。我想,如果老君知道了,即使我们做得不够好他也不会责怪的,因为他的原则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三、研究《道德经》需要兼及佛典和外典
《道德经》问世不久,就为儒、法、兵、农、医等家所吸收,其中以儒家吸收为最多,与儒家的融会也最为深入。此后,南北朝、隋唐、宋明,道家和儒、释的相融更为明显。因此在《大藏经》的“论”部中、在宋明理学的著作中都有经吸收又发展了的道家思想。联系之,对比之,就会对《道德经》这一珍宝有更生动、细致、深入的认知,也会对发展道教教义有所启发。也许现在各大道观的高道们早已这样做了,那就请原谅我过去拜谒楼观太少,说了多余的话吧。
第二篇:营销人为什么需要学习《弟子规》
近期一位好朋友在其公司培训的会议上,讲述了关于人生道路的问题,朋友把他个人做营销多年的经历与生活观念的转变,进行比较详细的谈话。使得朋友改变人生的,莫过于《弟子规》这本经典。以下是朋友的讲述,本人用第一人称复述其故事: 更多内容请浏览《会销人网》
本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但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后的一些改变,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如果讲的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听我说完自己的一些体会,这样可能会对大家会有帮助。如果觉得没用的,可以不听,但不要马上反对,以免影响其他同仁的分享。谢谢!
对于我原来的营销工作内容和过程,我想跟大家也没太大的区别。之前在一些大型家电企业做营销工作,没学过中国传统文化,也存在许多不好的习性,造成自己有很多不好的结果。
我跟大家讲讲5年前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些毛病可能也是现代营销人或者说是年轻人都共有的一些毛病吧。我简单的列举一下主要存在的几大不良问题:
1、吃喝无度。记得当时我所负责的区域,代理商在公司的地位比较重要,销量也相对较大。代理商就几乎天天照顾着吃喝,吃完晚饭基本一成不变的打牌或唱歌潇洒,自己就像是佛一样的让代理商供着。喝酒是几乎一天都不能少,所谓的“革命小酒天天醉”。
2、沉迷赌博。一天晚上赢输一两万不再话下,还经常在朋友面前大声喧哗自己的潇洒。曾经试过两天两夜不休息连续通宵打麻将的,几个人的吃喝都是在星级酒店解决的。
3、贪婪无度。在职期间,总是想着一些法子弄些不应该自己得到的小钱,自私自利。
4、性格浮躁。在团队里面或做领导时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听不进人家说的话,人家没讲完就开始反驳,总挑人家毛病。
5、不懂得关心周围的人。只知道对我有好处的人,就会经常联系,经常在一起。没有利益好处的人就不理。对于家人根本就不会去主动关心。
因为以上的种种问题,造成了我很多的问题:
1、身体不太健康。由于不懂得吃,不懂得休息,身体一直比较瘦。而原来刚参加工作时,身体非常健壮,周围的人跟我掰手腕比力气一般不会超过3秒就会输掉。几年后,身体体重不足120斤,工作没精神,体力很差。身体的变化前后太大,这就是不懂得生活规律造成的恶果。
2、收入不稳定。由于经常沉迷于赌博,总是存不到太多的钱。有钱的时候花天酒地,没钱的时候节衣缩食。
3、工作不顺心。因为欲望过大,追求享乐,精神状态又不太好,所以脾气比较大,上下级关系也搞的不好。当然,其他事情也没有耐心去做好,做事三心两意,工作自然不会让老板满意。除了以上这些问题,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于以前我这样一个毛病较多、具有坏毛病代表性的营销人,我是怎样把以前这些很不好的毛病大部分都改掉了的呢?
从06年开始,我发现我的工作方式方法影响了生活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悬崖勒马了。我选择离开了那些令很多营销人都不能把持的生活环境,转换了工作的公司和地区,摆脱了那些不健康的生活。而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之后,更是彻底的跟不良习惯说再见了。我真的很感恩中国传统文化对我的帮助,使我从新找到了人生的幸福。而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先学习好《弟子规》后再去研究其他经典的。
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会想到四书五经或十三经等经典,对于《弟子规》却是不屑,认为是小孩子学习的东西,作为成年人根本就没必要去学。很多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就学习《易经》、《论语》、《道德经》等经典,后来发觉慢慢就没信心了,就不学了。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问题很简单。就像我们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如果我们连加减乘除都没学习,就开始学习微积分一样,是不可能学得好的,最终还使自己伤失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有先易后难的过程,也分小学阶段与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古代小学阶段以什么为主要学习内容呢?就是我们现在看得到的《弟子规》、《三字经》和朱熹夫子的《小学》的内容,而且是重在“习”的阶段。先强调做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更深的道理,是在大学阶段学习的。古时候的大学阶段从什么时候学起呢?是从学习好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后,大概十五、十六岁开始学习大学内容,当然就包括四书五经、十三经等等注重事物运行规律的研究理论为主的课程内容。这样,在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道路上就走的很扎实,就有机会成为圣贤。
古代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能够落实仁、义、礼、智、信,现代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学识。就从这一点来说,怎么理解呢?
我们来看看,经常看到很多同仁会用到《易经》、《孝经》等著名经典的某些观点来解说管理或具体的营销事例,但私下里却吃喝嫖赌样样齐。我们不用去观察其其他的能力,就仅此可以判断其是伪君子。其所谓的学识只是为了拿来炫耀而已,这些经典成了他们的忽悠人们的工具而已。
同样,很多同仁会觉得传统文化非常高深莫测,文言文一点都不好理解。凡事听到大师们张口就之乎者也,感到大师们功力非凡,好是羡慕。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俗语说的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就说明,我们学习要心、眼、口具到,认真的去理解古人的心境,就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往往我们觉得困难,是认为这些经典过时了,没有意义了,不愿意去学习了。
当我学习《弟子规》后,慢慢的改变了很多东西,做到断恶修善。智慧也慢慢的产生了,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做自己想做而不应该做的事情了。大家应该不会忘记我之前说的自己的毛病,可以这样说,我之前的毛病已经集大家所有毛病于一身,病入膏肓的人。学习《弟子规》后,变得有人情味了,变得通情达理了,变得有思想了,今天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谈分享学习感受了。这就是老祖宗所赐予我们这些后辈的福报啊。
之前有一些网友向我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自己的上司对自己很不好,经常受到不好的对待,怎样才能够摆脱这样的困境呢?我只说了一句话:先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再说吧。那么,请问我们在场的各位,有多少同仁知道自己做下属或坐上司的本分是什么呢?当我们抱怨运气不好,遇到了不好的上司的时候,我们真的了解自己的上司吗?了解他们业绩的压力吗?有真心的为分担上司的压力而努力过吗?当我们有好吃的、好用的东西有跟上司分享过吗?出差回来时有带点手信感恩上司给予的机会吗?当这些都没有的时候,上司面对这么多下属,积极主动的肯定就会受到赏识,赐予重任,而不自律又惹事的下属自然会受到上司的排斥。
而这些的一切,《弟子规》都有教我们怎么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特别是“出则悌”这一章,说得很透彻: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就是说要对待长辈的恭敬心要诚恳。试问,我们有几个下属能够真正做到恭敬上司,做到把上司当成父母来看待的呢?
当我说到学习《弟子规》的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时,有部分偏激的销售人员就会说这是中庸思想。我想问,如果我说的是《商务礼仪》,还会有人反对吗?肯定就不会了,因为他知道商务礼仪是在现代营销中我们必须遵守的规矩。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弟子规》比商务礼仪要要求严格,做好、做到了会有更多的生意,相信他们就会理解了。还是那句话,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好不好,有没有糟粕?很多人都会说有糟粕。那么我再问:哪些是糟粕?可能很多营销人就说不上来了。对于糟粕这个事,我总结很多搞不清楚的人的意思就是:凡是我看不懂的就是糟粕。比如说:中庸思想好不好?很多人就会说:不好。为什么不好,他们就答不上来了。因为他们连《中庸》这部经典看都没看过,更不要说他的思想内涵了。
我们说,这样的治学态度,这样的人,好吗?肯定不好嘛!
现在有部分人士,凡是谈到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落后的东西,西方的价值观就是对的。这种思想严重的危害这个社会。中国儒、释、道思想传承了五千多年,被证明是伟大的思想宝库。世界四大文明只有中华文明真正承传下来,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而现代的西方文明,只存在二三百年,是否行得通就很难说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西方及时享乐主义的影响,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的非常严重: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地沟油的横行、三聚氰胺粉、双汇瘦肉精香肠等等事件的出现,正是因为我们的西方价值观(及时享乐主义)的严重泛滥而造成的。现代的祖国大地,西方不良价值观的横行甚至大大超越了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我们作为一代的中国公民,新一代的营销人,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好好反省吗?
《弟子规》正是弥补了现代社会的人缺少的道德思想的行动规则,特别是作为我们最容易有机会学坏的营销界的同仁,更应该学习,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第三篇:人为什么需要承诺日记
人为什么要许下那么多的承诺?可以实现的、不能实现的;关于眼前的、或者未来的。就像在开出一张张不知道是否有效的支票,它可能只是空头支票,也可能能够实现,但是谁知道。或许明天,明天就在眼前,但是明天很远很远。
我们似乎都需要承诺,来满足自己那颗没有安全感的心,有时候,明明知道只是一个谎言,却还蒙骗自己、强迫自己去相信。就好像,他许了承诺,世界就可以为你作证。但是到头来呢?还不是一纸空文、一厢情愿。
熙来攘往,万家灯火。谁背负着承诺出发?谁又把承诺留下?谁掀开了故事的开篇?谁又让故事黯然落幕?
我们在每一段时光里怀念,遗忘,学习,放下,谁又能说清,那是年少无知的时候,曾深深许下的承诺
第四篇:人为什么要学习
一.人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是为了谁
人的学习首先是一种责任。人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用手去抓、摸周围的事物,去感知事物的硬度、温度。尽管那时我们的眼睛尚未睁开,尽管我们的耳朵还没有开启,但我们开始了最原始的,也是速度最快的,内容最丰富的学习。我想,假如我们没有这些简单的学习方式,那么人类永远就只能停留在婴孩时代,这是一个无法想象也不可能去想象的场景。真是这样的话,人会脆弱得连一只苍蝇、一只蚂蚁都不可能打败,人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灭亡。所以,人需要学习,这是人的一种责任,没有这种责任,根本就不能算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
人的学习还是一种权利,除了刚才提到的生存的权利,人还有获得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权利。到底什么是人生价值,怎么样才是实现了人生价值?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我们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得到一种被赋予的良好评价,和自己建立在内心的成就感、愉悦感。如果没有学习,我们就有可能失去别人对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别人会将我们视为“他物”而非“同类”。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失去归宿感。什么又是归宿感,举个例子,有人坐拥豪宅名车,但他却总是感到空虚无聊,这就是没有找到归宿感的缘故。再如有的人,活得自在怡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令人十分钦羡,因为他内心很充实。
学习还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因为你有许多不懂得的东西,有许多不了解的事理,这种需要就像吃饭、穿衣、喝水一样,是人的一种生存的必需,学习是出路,不学习你要打工去啊,一个苦力,一个舒适 学习是在给自己学习,是在为自己以后的路打基础.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实读书就是在读机会,读命运。你这时用功你以后就轻松了,你这时不用功,到老的时候就老大徒伤悲了。不要到那时再想起读书,不要让老大徒伤悲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要学习好就要努力读书,读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只要有知识才能走向成功。读书为社会也是为自己。现在竞争那么激烈,找一个工作不容易,好工作就更不容易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他们因为不了解应聘者,所以只能通过文凭来选择。客观地讲,也就是一纸成绩书比你真正的才学重要得多。理想和现实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中,所以不能脱离实际,但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在向往着理想境界,所以我们就要努力地使这个社会离理想更近一些。为了体现个人价值,为了父母、亲人,同时也为了国家,为了社会,周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中华虽崛起,可是毕竟现实社会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正等着我们去改善它,为了将来能够为这个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学习方法
每一门学科的具体学习技巧、复习技巧、考试技巧。“反省”式、“整理”式学习法查缺补漏,弥补不足 学习中不盲目死学、不死记硬背,对知识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状元高分学习法
例如数学方面有一道例题,通过这套例题,钱江一下子就掌握了多达六条定理定义,对涉及的知识一下子一通百通,钱江惊讶:哇,原来知识之间的联系竟然如此微妙;在历史、地理方面,这套方法对知识线索都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一条主线把所有的知识都联系起来,为日常学习、课后复习都节省了大量时间;英语方面也有很多针对性的技巧,效果特别明显。中考中,钱江的总成绩考了全校第四名,数学只差一分就满分
“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方法,缺乏学习方法,学生上课茫然、下课糊涂、学习效率低、解题能力差,甚至越学越迷茫,越学越落后,最终导致一生平庸。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给孩子一套合适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高了,学习不累了、不难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会学才能学会,会考才能考好,《状元高分学习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帮助孩子拿分。它教会孩子如何以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在残酷的中考高考竞争中笑到最后。
提高学习质量,1天掌握10天的内容针对课前、课中、课后、复习、考试等每个环节提出最具针对性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制订有严格的执行 标准;让学生从早到晚,每一个学习环节、每一分钟都能取得最好的学习质量,从点点滴滴要成绩;深入到每门学科的具体学习中,针对每门学科具体的知识点、题型,都有相应的方法和技巧,基于以上讨论,我们还是做一次深呼吸,在温暖的春光下开始学习之旅吧!
第五篇: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模版)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
三江镇中心小学班玉文
通过网络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令我茅塞顿开,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的弦被触动,学习后对其中的道理只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感谢张剑伟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说说自己聆听《道德经》之后的一些体会。
经张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道”,“道”是它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一定客观规律的,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和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的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老子的思想和内容在今天看来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例如:“躬身而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宁静”“少于寡欢”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良药,让我们正确看待得失,净化人的心灵。《道德经》中让我们知道,老子注重人的无为思想,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老子对于宇宙自然的相对性、物极必反、中庸之道、道无常、柔弱刚济、处事处世、大小上下、重轻强弱等等相对、绝对的分析都能给出最大参照系的分析和包容,甚至对不确定性、悖论的数学物理关系都能给出抽象的合理分析,这种分析虽然不能给出方程的确定性,然而却能指出方程的不确定性问题。也就是他当时的思维可以直达物理学目前的最高境界“不确定性原理”。平时,我经常听别人说得最多是“上善若水”,可对其真正的理解,相信很多人对其含义是含糊不清。我常听长辈教导晚辈们: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为什么有人却在追求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水有什么可以学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善人如水一样,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水是不争,它用自己去净化世间的污物,那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我们世人为人处事应该像水一样有渗透性,包容性,学习水的宽容一视同仁,水所过之处接纳所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见解,做事方法,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当自己的某些东西与周围人发生冲突时,要适当退让,自己的棱角与周围人的棱角有无结合之处.碰撞之处,是否可以把自己的棱角变平进而消除矛盾;学习水的清净:无论所过之环境加注了多少影响,一路荡涤污垢,化归本色,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一些人或多或少的影响自己,这里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习惯做法要学习,不好的习惯做法要向对方指出,大家携手共同进步;学习水的柔软:能适应周围的一切环境,水看似有形却无形,把水放在容器里,容器是什么形状水就是什么形状,当今世界,适者生存,要变的像水一样,让自己能够快速进入各种容器,适应周围的各种环境,努力调整自己,以最快最好的状态进入新环境;学习水的流动,要有谦虚精神,如果固步不前,只能成为一潭死水,做到凡事戒骄戒躁,不断向周围人虚心请教,有水一样的弘扬精神,才能使自己逐步进步。
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我觉得接受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愉悦.一种洗礼.是一种灵魂的滋养。
通过学习,知道传统的经典《道德经》在当代仍然不失为一部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直至“天人合一”的简明而客观的著作,让我们在它的陪伴下向更无垠的天地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