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年试题回忆版
09年试题回忆版
1、新闻道德概念(识记)
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规范性调节体系。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新闻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形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规范意义。
2、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有道德,为什么新闻从业人员在道德方面尤其受到关注和重视。(识记)
首先,这是由新闻工作者诉诸舆论而参与国家治理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所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神圣使命所决定的。
第三,这是由新闻工作者所具有的公众道德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所决定的。
第四,这是由新闻媒介在社会中巨大的影响力决定的。
3、公正的概念:与分配公正一起当做公正的两大类型;如果一个人损害社会和别人,那么,他也会受到同等的损害,他便不会轻易损害社会和别人了;等害交换能够使人们避免相互伤害,赋予社会和人们以安全;亚里士多德等哲人认为是极为重要的道德
4、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基本要素(识记)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两点,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实事求是。
5、影响新闻道德品德的外部因素(识记)
品德与财富分配----经济发展越快,财富分配越公平,人们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便越充分,人们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便越多,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尚;品德与政治环境----政治越清明,德福便越一致,有德便越有福,无德便越无福;政治越腐败,德福便越背离,有德便越无福,无德便越有福。记者的品德高尚与否,与媒介和从业者的活动环境有很大关系。作为记者努力地写出百姓喜爱读的作品是他的美德,也是他的幸福,但如果他因此而不幸,他便会放弃对这种美德的追求。品德与道德优良----人们的品德高低还取决于社会所奉行的道德之优劣。-1-
品德与科教发展----科教事业越发达,人们的认识水平便越高,人们的道德认识水平便越高。
6、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新闻记者法》:1932年7月1日实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专门的关于新闻记者的法律。
7、有关规章赋予报刊的主办单位重要的职责和权限:在报刊内容方面,在经济责任方面,在人事制度方面。
8、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1)不得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2)不得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3)不得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4)不得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5)不得出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9、法国大革命前,“言论自由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的必由之路”: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弥尔顿、卢克兰原题中出现的所有名字,但是书上只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不确定弥尔顿是否正确
10、死者名誉权受到损坏“死者名誉受到损害的,其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死者名誉保护到第三代为止”
11、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播放广告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套节目每天播出总量的15%,18时至22时之间不得超过该时间段节目总量的12%。
12、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的共有七报一刊:经济日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国日报,证券时报,中国改革报和证券市场周刊;题中有经济日报,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还有一个周刊但肯定不是证券市场周刊
名词解释(5分每个,共10分)良报
2清末报律(识记)
清末的新闻法律主要是规范报刊等印刷出版物的活动,所以又被称为“报律”。清末的报律主要指先后颁布的这样几项法律:《大清印刷物件专律》(1906年)、《报章应守规则》(1906年)、《报馆暂行条规》(1907年)、《大清报律》(1908),以及1911年的《钦定报律》等项专门性法规。其中1911年2月颁布的“钦定报律”名称并没有统一、固定,各报刊有时还用“修正报律”、“修订报律”等。
简答题(6分每个,共计3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提倡在宣传活动中应该贯彻的原则是什么?
先秦诸子特别重视并极为提倡在宣传活动中应该贯彻“诚”、“信”、“实”、“公”的思想作风与道德品质。所谓“诚”,就是要求宣传者要诚实,不能说假话;“信”,即在宣传中要给人提供使人笃信的观念,做到以“信”为本,使“信诚相通”,所谓“民无信不立”、“诚之信也”、“信之诚也”,都是这个意思;“实”,就是注重事实,说话要有根据,坚决杜绝空话、大话,所谓“举实”,就是要用事实说话,不能人云亦云、信口开河;“公”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客观”、“公正”。
2、中庸的道德价值。(识记)
“不及”----不遵守道德是恶,这很明确。但为什么只有“中庸”-----适当遵守道德才是善,而“过”----过于遵守道德却又是恶呢?过于遵守道德岂不是更加道德、更加善吗?非也。因为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稳定不变的量变范围。事物如在这个范围内变化,便不会改变事物的质;如超出这个范围,便会改变事物的质,使事物走向自己的反面,变成另一事物。道德的遵守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遵守某种道德,也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是道德的、善的;超过这个范围,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变成恶的、不道德的。
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勇敢是一种中庸,过度则为鲁莽,不及则为怯懦:“怯懦的、鲁莽的和勇敢的三者都与同一对象相关,但品质却各不相同。有的是过度的,有的是不及的,有的则恰得中间。”
3、良心还具有使人遵守道德规范的价值或作
用。一个人的行为如果符合道德,具有正道德价值,那么,他便会因做一个好人的需要和目的得到实现而体验到自豪的快乐,沉浸于良心满足的喜悦。反之,他的行为如果违背道德,具有负道德价值,那么,他做一个好人的愿望和目的便失败了,他便会体验到内疚感和罪恶感,便会遭受良心谴责的痛苦折磨。
每个人的行为都产生和决定于他的需要、欲望、目的,而任何人都不止有做一个好人、一个有良心的人这样一种需要、欲望、目的。
人的欲望和需要往往不能两全。若顺从良心的欲望,做一个好人,便不能顺从、满足其他的需要和欲望,于是发生诸欲望和需要之间的冲突。斗争的结果,无疑是顺从、满足比较强大的、起决定作用的需要和欲望。当一个人的良心与其他欲望发生冲突时,如果他的良心的愿望和目的比较强大,他便会顺从良心的指令,遵守道德,而由此产生的自豪感和良心满足的快乐,又会推动他继续遵守道德。所以,良心作为道德主体内心的道德法庭,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良心也就没有道德。道德之所以崇高,完全是因为人有良心,一个社会最可怕的莫过于正义的泯灭,一个人最可悲的莫过于良心的沦亡。
4、“收受贿赂”与“收受礼金”的区别
5、综合性网站从事登载新闻,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
1)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的宗旨及规章制度;(2)有必要的新闻编辑机构、资金、设备及场所;(3)有具有相当新闻工作经验和中级以上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职新闻编辑负责人,并有相应数量的具有中级以上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4)已经同合格的新闻单位签订了协议。综合性非新闻单位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应当经主办单位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审核同意,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
论述(14分)
新闻侵害名誉权主要是新闻工作者过错和过失引起的,过失的判断依据的客观标准是什么?
应用(11分每个,共计22分)
1、一个专利权被别的公司侵害的叫做“风行”公司的广告主管给记者写了封信,信的内容介绍了专利权被别的公司盗用,向当地政府和工商局举报由于有“地方保护主义”没有得到回应,董事会设立了50万资金,希望媒介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1)如果你是记者会不会去采访?去与不去的理由
(2)如果你去采访从哪些方面展开采访?
(3)如何看待设立的50万元专项资金?
2、“小丽”的女工在新闻中出现,声音未被处理,认识的人可以很清晰地被认识出来。
隐私及隐私权概念(识记)
隐私,是指个人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而不愿为他人知悉或者受他人干扰的私人事项。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人事项,有权要求他人不打听、不搜集、不传播,也有权
要求新闻媒介不报道、不评论以及不非法获得。二是公民对于自己与社会公共生活无关的私生活,有权要求他人不得任意干扰,包括自己的身体不受搜查,自己的住宅和其他私生活区域不受侵入、窥探。中国现行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有三种情况
侵害隐私权的方式(识记)
新闻传播活动中侵害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传播内容中公布、宣扬隐私,(1)报道与“性”有关的话题而对当事人不作讳避;
(2)报道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其他不良行为时任意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肖像和其他足以辨认的资料;(3)披露他人婚姻恋爱家庭情况;
(4)披露信件、电话等通信的内容;(5)披露其他各种个人资料。
二是在采集信息的活动中侵入私生活区域。
主要有:(1)侵入住宅;(2)窃听电话和偷拆偷看他人的信件;(3)侵入公共场所的私人场合;(4)侵入互联网私生活区域;(5)骚扰。就是通过不断地打电话,或者以追逐、跟踪、监视等方式对他人纠缠不休,严重地影响了他人的生活安宁。
侵害隐私权排除的抗辩理由(识记)
(1)公共利益-----指凡是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项,或者出于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必须公开的事项,不受隐私权保护。首先,新闻传播媒介不应揭发与社会和政治生活无关的一般个人的私事。其次,但是如果这种个人的私事涉及或妨碍了社会生活,或者这个人处于政治生活之中,那么他个人的活动就不属于不应公开的个人私事,而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政府官员和其他知名人士即所谓“公众人物”,由于他们的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隐私的范围就比普通人要小。(2)当事人同意----隐私权具有自主性的特征。当事人只要自愿或者亲自将自己的某一私事公之于众,这一私事就成为非隐私,他就不能再对所有传播此事的行为主张隐私权。(3)使不可辨认----有一些私人事件确有报道的价值,但当事人又不可能同意。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使公众不可能从新闻中辨认或推断有关当事人,如略去当事人的姓名、模样与当事人的身份等。
第二篇:华北电力大学管理学2009(回忆)年考研试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年研究生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冲突控制危机企业文化非正式组织
二、选择题(略)
三、简答题
1.权变理论的内容
2、领导的影响力(或是权力)的来源
3.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4.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运用所学激励理论,谈如何理解“有钱能使鬼推磨”和“士为知己者死”?
五、案例分析题
摘自《羊城晚报》的“法国航空公司节能减排”的案例
问:运用所学管理理论分析法国航空公司在节能减排过程中的成功之处
第三篇:四川大学管理学2010(回忆版)年考研试题
2010 川大 管理学 666 真题
名词解释30分 56
矩阵组织结构(重复往年真题)
反馈控制(修改往年真题,往年考的现场控制)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组织结构的重点内容)
德尔菲法(往年考过滴)
首长负责制和委员会制(往年辨析考过委员会,知识点还在)
管理的两重性
辨析题20分 102
对组织的目标而言,其资源总是有限的领导者就是拥有管理权力的人
个人意见是前对后错,纯属个人意见哈
简述题(两个理论的内容)20分 102
领导权变理论
期望理论(近年真题考过马斯洛需求理论的)
论述题30分152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结合实际谈作用(和学习型组织发展趋势结合紧密)
危机管理与常规管理的区别(去年还是前年真题的分答题部分考过类似知识点)
分答部分
貌似行政管理部分的案例分析是 控制? 没太留意
教育经济有计算 看不懂
三个论述 30分 103
一个是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管理活动中既要重视管理效率,又重视管理效果
二个是用战略管理,感谢通过百度搜索(四川大学考研资料新浪博客),排在第一位的博客提供的这些信息,和创新理论谈中国的大飞机项目(要点直接给出来了不难,说实话不看要点我还真只想得到创新)
三是谈谈对大部制改革的看法(知识点应该是新型组织发展趋势吧,貌似近两年来考的较多,还考过扁平化组织等内容的,说不定明年考信息技术的影响哈)
案例分析
谈谈对走动管理的理解(这个有没有案例一样答,只要你知道这种管理理念)8分
第二个案例有三个问 主要和决策有关 设计两个百货公司的决策和发展
第一问 判断两个决策的效果 和 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问 发散实践问题,让你设计备选方案
第三问 考查群体决策方法中的头脑风暴法(去年考过德尔菲法)
第四篇:清华大学经济学2009(回忆版)年考研试题
2009年清华大学经济学845考研试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3*6=18
恩格尔曲线,经济租金,风险价值,货币中性,索罗剩余残值,李嘉图等价性
二、简答:5*6=301、效用最大化时,为什么单位价格的边际效用要相等
2、为什么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线
3、效用函数为什么形式时,消费者需求函数是直线
4、?
5、凯恩斯乘数和加速数能否同时实现
6、比较哈罗德模型和索洛模型异同
三、计算 12
工厂生产四种首饰,售价均给出,每种首饰在不同产量下的总成本由表格给出,要求判断当前生产计划的合理性,给出调整建议
四、计算证明 18
K,L生产函数二阶可导,k次齐次,求证I长期成本函数正比于产量的1/k次方,II均衡点处成本函数对r和w的偏导分别等于K和L?
五、论述 18
新古典经济学家如何看待总供给曲线,当代经济学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六、论述 18
囚徒困境博弈对经济学的意义
七、论述 18
IS-LM模型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评述
八、论述 18
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的评价
名词解释还有经济租金
简答题第一个是问货币边际效用相等的问题
第二个问需求函数什么时候是直线
还有问乘数和加速数有没有冲突
第五题是如何看待总供给曲线吧
简答第6个是哈罗德增长模型和索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五篇:北京大学刑事诉讼法2009(回忆版)年考研试题
北京大学2009年刑事诉讼法专业卷
一、简答(每题15分)
1、诉讼代理人和法定代理人区别
2、“控辩平衡”的含义及实现方式
3、“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与“排除合理怀疑”的区别
4、上诉与抗诉的区别
二、论述
1、题目中给出了《公民权利公约》第九条的内容(大致意思是:公民不受任意拘禁、被逮捕后迅速带见法官、羁押例外等等)问题:
(1)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哪些规定与此条相一致(20分)
(2)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实践中还有哪些差距(20分)
2、结合刑事诉讼法基本原理,评论检察院实践中的“附条件不起诉”(30分)
3、题目中给出了刑事诉讼法中在庭审过程中法官有权宣布休庭进行庭外调查的法条(具体哪一条,忘记了)评论法官的调查取证权(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