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课我们邻里乡亲

时间:2019-05-13 21:3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小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课我们邻里乡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小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课我们邻里乡亲》。

第一篇:12小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课我们邻里乡亲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九)第三课我的邻里乡亲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居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森林”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如以前这样融洽,有的邻里之间可能同住在一幢楼里连姓啥都不知道,有的连起码的见面打招呼都成了奢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我的邻里乡亲”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邻居,并进行合理的调查访问,从而指导自身的行为,做一个能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有教养的人。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简单了解熟悉的邻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2、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利于文明、健康地生活,并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3、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并能为维护家庭的周边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学生进行调查,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制作多媒体课件。总体设计思路:

1、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本,回归生活。

“生活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唯一途径(课程标准)。”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品德课“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本课程所

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邻居和邻里关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发展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在提高培养中生活。通过播放几段录象,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的情境,与现实情景相结合,让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体验和感受,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友好地与邻居相处。

2、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调查、查找等能力的培养,在这一主题的设计中,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的任务,并进行简单指导。我设想教师能尽可能参与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提高调查的有效性。

3、适当拓展,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下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因此,我最后设计了三项拓展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参与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也感受共享的快乐。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调查访问、了解邻居

教师活动:

课前提出调查的要求,指导调查的方法,可以单独一人调查,也可以分组调查。

学生活动:

课前调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一两个邻居进行采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要使学生了解邻居,才能亲近邻居,帮助邻居。

二、介绍交流、展示调查所得

教师活动:

今天,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邻居,可以说说他的名字、年龄,在哪儿读书(工作),最好能把你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进行展示。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你有怎样的邻居?并进行简单介绍。

2、“这是我的邻居”通过照片、采访录音等形式展示调查所得。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邻居,夸夸我的好邻居,使学生感受到邻里和睦相处的意义,并愿意与邻居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三、设置情境、指导行为

教师活动:

设置情境,播放录象:

A小英要去学校参加活动,要换条裙子。当她到阳台去拿晒在外面的裙子时,发现裙子被楼上邻居家空调水管里滴下的水淋湿了。

B小方和小黄是邻居。一天,俩人在院子里玩,小方不小心将小黄撞倒在地,头上还流了血。小黄的妈妈不明真相,说小方欺负小黄。C李斌和王宏两家的大人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点矛盾,如果你是李斌或王宏见到对方的家长时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

如果我是录象中的主人公,我会这样做„„

设计意图: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录象的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交流使学生有所触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四、分享快乐、帮助邻居

教师活动:

讨论: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邻居,你能说说当邻居有困难时,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吗?当你得到他们的帮助时,你是怎样想的?当你有困难时,你的邻居又是怎样帮助你的?

学生活动:

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勾起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回忆。设计意图:

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与邻居相处要做到一个“助”字,当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热心地伸出自己的双手。

五、课外拓展活动

教师活动:

1、总结,出示谚语。

2、选择一两项自己能为邻居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开展“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并将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3、向居委会和社区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以方便周围的邻居。

4、开个家庭会,专门汇总一下近些年来邻居帮助自家的情况,想一想怎样回报好邻居。

学生活动:

读一读“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和向社区提建议的活动可以一人行动,也可以几个家较近的学生一起行动。

设计意图:

了解一些谚语及其含义。通过开展“邻里文明使者”将此活动持续下去,成为儿童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本课内容从生活中来,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最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第二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我的邻里乡亲》教案

我的邻里乡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2、知道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

二、重点难点

1、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2、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利于文明、健康地生活。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猜猜他们是谁?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我们的亲戚,却和我们住的很近,有时甚至近得就在一个屋檐下;他们不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却和我们朝夕相见,好像一开门就能见到他。他们是谁呢?(邻居)

是的,他们就是咱们的邻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一谈我们的邻里乡亲。(板书课题)

(二)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

1、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谁愿意跟大家说说你住在什么地方,你和邻居的关系怎么样?

预设(1):住在小区楼房,平时大家都关着门,偶尔会串门。

预设(2):住在农村平房或大院,大门都敞开着。引导学生具体说说这样的邻里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如吃百家饭、夏天一起乘凉聊天。

2、小结:我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邻居,邻里关系也不尽相同。有的邻里亲密得像一家人,有的则是点头之交。无论关系如何,邻居都是我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

(三)远亲不如近邻

1、最近老师升官了,当上了小区的居委会主任。同学们先别忙着贺喜,老师这个官儿可不好当,好多街坊邻居都来找我帮忙,我都快忙不过来了。同学们能帮帮老师吗?

2、出示图一:萍萍的妈妈要出差了,小萍萍没人照顾,该怎么办呢?

预设1:学生回答找亲戚照看。进一步设限条件:老师也这么说,可是萍萍妈妈说她们家是外地人,亲戚都在外地呢。

预设2:学生回答找朋友同事帮忙照顾。再次限制条件:萍萍妈妈说朋友同事住的地方离萍萍的幼儿园太远了,不方便。

预设3:学生回答请邻居帮忙照看。师: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老师把这个主意告诉了萍萍妈妈,萍萍妈妈请了隔壁的李阿姨帮忙,萍萍到了李阿姨家,可高兴了。

3、出示图二:小丽放学回家忘记带钥匙了,可是离爸爸妈妈下班还有好长时间呢,小丽来找老师,可是老师有事要出门,怎么办呢?

预设1:学生回答小丽到公园去玩打发时间。师:小丽可是一个人啊,老师担心她会出什么危险,还有没有更安全的办法?

预设2:学生回答让小丽到邻居家等候。师:真是个好办法。老师带着小丽去了邻居孙奶奶家,孙奶奶热情地招呼了小丽,小丽还陪孙奶奶聊起了天,两个人都很开心。老师放心地走了。

4、出示图三:明天楼道要通煤气,怎么通知大家呢?

预设1:学生回答广播、张贴告示等。师:同学们的办法都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担心那些早出晚归上班的人听不到、看不到怎么办?

预设2;学生回答拜托一些邻居们相互通知提醒。师:老师听从了你们的建议,请一些街坊帮忙互相通知提醒,第二天通煤气的工作做得十分顺利。

5、小结:

刚才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谢谢同学们的帮忙,你们都是合格的小居委会主任。在这些事情中,我们都是请谁帮的忙呢?(邻居)你有什么感触?(学生回答多会集中在邻居的重要这一方面,引导学生答出俗语“远亲不如近邻”,相机板书。)

(四)说说你从邻居那里得到的帮助

1、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间的相互帮助让我们的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睦。你从邻居那儿得到过帮助吗?

预设1:父母工作忙,到邻居家吃饭。引导学生谈谈吃那顿饭的感受。预设2:停电了,到邻居家里借蜡烛、手电筒。

2、小结:

不单单是蜡烛、手电筒,我相信许多家庭都有向邻居借点柴米油盐、针头线脑的时候,虽然只是小小的东西,却包含着邻里间的和睦与热心。可见,安宁和睦的邻里关系是多么重要啊。

可是,邻里间又不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当这些矛盾产生时,老师这个居委会主任又要出马了。邻里间都有些什么样的矛盾呢?这些矛盾又该怎么解决呢?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第三篇:2小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二课我们的生命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二)第二课 我们的生命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了解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难点: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失去了就不会再来,应该珍惜生命。关键点:通过探自己的生命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课前准备:

1、调查访谈:(含采访记录)

①、找一找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者当时的录像,看看那时侯妈妈的样子与妈妈怀孕以前的照片以及现在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②问问爸爸、妈妈,当你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有些什么想法、感受和期盼,为了生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他们是怎样做的? ③、问一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人,你出生的那一天,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在你即将出世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如何?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在第一眼看到你时,他们的心情又怎样?

④、找出出生记录或成长册,看看刚出生时自己的体重和身长各是多少,请家长说说当时自己是什么样的。找找小时侯的衣服、鞋帽和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请家长讲一讲在你成长过程中,家长印象最深的一件或几件事。想一想,我们的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

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简单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珍惜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因为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会给许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板书课题。

1、要求根据课前的调查访谈提示的准备,每人选择其中一个选题,在所在的小组里发言,并选出代表,准备在班里汇报成果。

2、把自己收集到的照片、实物(衣服、小手印„„)、录像、图画等介绍给组里的同学。把自己在访谈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讲给小组同学听,并谈谈经过这次调查访谈,自己有哪些感触。

3、组长组织组员准备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小组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将全组同学的资料进行整理,如照片展、服装展、录像展、图画集、故事集等多种形式。

4、集体汇报展示、交流。

小结:自己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所以要珍惜生命,肯定自己生命的价值。(课件出示)

二、互动活动。

A、(乘上“生命”号列车)

1、活动准备:教师在教室中选择不同的位置,分别代表一个人生命的不同时期,如生命的产生、来到世上、成长的各个时期(会爬行、学走路、上幼儿园、上学、戴红领巾„„)

2、提出游戏规则:①、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阶段,组成乘车小组。大家作为列车员,各组列车员选出本组的列车长。同一乘车小组在教室里表示自己所选的生命阶段的位置坐好。由某学生担任“生命”号列车的驾驶员,沿着生命的轨迹行驶。②、列车行驶到不同的阶段时,有相应的小组为大家讲解。

3、活动要求:游戏中,教师就帮助列车长就列车行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其他同学交流。列车行驶完全程后,学生进行讨论:考察我们的生命轨迹之后,有哪些收获。各个列车长组织列车员用图画、书写卡片、写感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展示。根据各位的表现,评选出最佳列车长和优秀列车员。B、(制作成长册)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下面的方式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制作一本成长册,并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名字。(课件出示)

1、把家长讲给自己听的那些感人故事简单写下来,个人或者小组、小队合作。编成一本故事集。

2、根据课前调查访谈的内容,将自己不同阶段的成长情况用图画表现出来,制作一本连环画。

3、找到能反映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几个重要阶段、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如出生、满月、周岁、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天上学等的照片,来制作一本照片集。

6、采用其他更好的,你更喜欢的方法。C、(关于生命的探讨)

1、通过阅览书籍、上网,了解人的生命过程。

2、我与老人话生命。寻找身边年长的人,询问他是怎样看待人的生命的,对自己的生命有哪些想法,对自己生命的过程有哪些感受。

3、神话传说中的故事。可以通过回忆故事,谈谈你对这些故事的看法,你认为可信吗?生活中真的可能发生吗? D、(收集资料)

1、查询一些资料,了解目前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们,他们对社会上的一些公益事业的看法。

2、根据学生找到的故事或身边发生的事情,召开“爱心使生命更美丽”的故事会。E、(制作宣传栏)

1、学生分组制作一期“献爱心、延续生命”的宣传栏。通过绘画、诗歌、倡议书、剪报、照片等形式,展示出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我国血液库、骨髓库、器官捐献的情况,白衣战士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以及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2、在全校进行宣传栏的展示,请其他班的同学参观、阅览。

三、知识巩固练习:

讨论:

1、生命是否有限、是否只有一次的活动?

2、在抗非典中,我国的白衣天使是怎样发扬舍己救人的英勇无私精神战斗在第一战线?

3、①.[填一填]急救电话是;报警电话是;火警电话是。

②.[选一选] 啡绻愕ド碓诩遥龅侥吧死辞妹牛愕恼纷龇ㄊ?ABD)A.不开门 B.打电话给父母 C.有礼貌地请他进门 D.告诉他父母马上就回家

啡绻愦蚩颐攀保⑾旨抑忻浩嵛⑿孤愕恼纷龇ㄊ橇⒓?AD)A开窗通风 B.开灯检查 C点燃煤气灶 D关闭煤气开关

纺阒来蚧鹁缁笆庇Ω盟敌┦裁绰?(1)火灾的地点。

(2)着火的对象、类型和范围。(3)自己的姓名、单位和电话号码等。

四、课后延伸

在这节课的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你对生命的感悟,把它写在心形卡上,你可以 把它留给自己作为你的生命箴言,也可以把它赠给同学和朋友与他们分享。(播放歌曲《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背景音乐。)

五、知识拓展。

制作一份“肯定生命,尊重生命”的调查表,分别调查你的长辈和师友,体会不同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及感悟。

板书:

2、我们的生命 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

献出爱心 延续生命

第四篇: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 第一课:通信连万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知道什么是通信。

2.使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离不开通信。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通信”及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难点是通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教具准备

学生订阅的报刊、信件、电报单、生日贺卡、半导体收音机、儿童玩具电话机、儿童玩具无线电对讲机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的。在这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有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各行各业。在前面的两个单元里我们了解了农业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交通运输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再来了解一下,通信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师: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有许多的事情告诉别人,或是别人有事情或信息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可以亲自面谈的,可是有些事情由于路途遥远或是时间的原因无法面谈。这就需要利用通信手段来解决。我们打个电话、写封信或拍封电报,这就是通信——“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教师:你们知道常见的通信方式都有哪些吗?

学生:(学生讨论)寄送信件、发行报刊、打电话、拍电报、听无线电收音机广播、看电视……。

教师: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通信方式不断地走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像传真。卫星通信、电视电话等。

教师:(把报刊、杂志、信件、贺卡、明信片等展示给同学们)你们都经常阅读什么报纸,订阅哪些杂志,收到过别人寄来的信件和贺卡吗?

学生:《人民日报》——可以知道很多国内外大事;

《广播节目报》——可以了解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送的节目内容;

《中国少年报》——可以了解到全国小学生的各种活动。

教师:我们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可以了解到很多新闻和国内外大事,可以增长很多的知识,互赠贺卡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教师:(手持半导体收音机)你们每天都听无线电广播吗?收音机里每天都播送什么内容?

学生:少儿节目、天气预报、新闻与报纸摘要……

教师:每天看电视,最爱看什么节目?(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拍电报这也是通信,此外还有我们平时接触不多的传真等。

教师:观察图中都是什么通信方式。

学生:(看图叙述。)

教师: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这些通信设施,将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略。

教师: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是离不开通信的。

我们通过这些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可以非常快地看到、听到全国的和世界各地的新闻。有的当时就可以听到、看到。你们可以举一点这方面的例子吗?

学生:卫星转播的奥运会、亚运会、各种大型体育比赛。

教师: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好像把地球都缩小了,好像把我们和遥远地方的距离都缩短了。我们是“在通信中了解社会”了。

教师:在通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遵守相关法律)

教师依据板书归纳总结全课,巩固知识。板书设计:

一、传递信息就是通信

二、现代生活离不开通信

信件、报纸、电话、电和广播、电讯……

三、在通信中也要遵守法律

第二课: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教学重点: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 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第三课:小窗口 大世界

一、学生实态 在城市中,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广泛地接触到了各种类型的传媒,对各种媒体的操作方法已经基本掌握,他们能够从各种媒体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众多的媒体中,学生接触较多的有电视媒体、广播媒体、广告媒体等类型,但在这些媒体使用的能力上,不同的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学生对媒体使用的选择上还有一定的误区,老师应当更多地给学生一定的导向。另外,在学习的方法方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小组合作预习、调查生活的方法,若要顺利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就要善于调动和运用学生已有经验,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和调查方法,丰富发展他们的认知,理解和感悟受到教育,获得经验。

二、教科书分析

本课题是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主题三“小窗口,大世界”的第1课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概念,对各种不同的传媒进行初步介绍,又要让学生学习怎样在生活中利用各种媒体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传媒世界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感受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他们探究传媒世界的愿望,进而进一步运用传媒。教材的编排提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前必须要充分地感知生活、了解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体验、合作、交流等途径来探究自己身边的传媒世界,使学生感受到信息传媒在生活的重要性。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学生准备

1、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8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利用课下时间查找有关传媒概念的资料。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电视、广播、书报、广告、杂志、网络等媒体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这些媒体的作用,并查阅相关媒体资料。

3、将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在课前整理消化,以备课上交流。教师准备

1、摸底调查,知道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知水平和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好。

2、收集各类传媒的资料,了解学生信息的来源。

3、提供搜索资料的门户网站。

4、春节晚会《千手观音》片断、歌曲《老鼠爱大米》、可口可乐广告图片及广告歌曲等传媒资料。

四、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大众传媒,以及大众媒体的种类;

2、使学生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了解传媒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要学会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各种媒体,学会从电视、书籍、杂志、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五、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准备,阶梯攻关

2、组内合作,回忆经验

3、广谈体验,争论疑义

4、课内调查,归纳整理

5、交流生活,解决问题

6、提出目标,评价自我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梯攻关

师:小小窗口感知大千世界,了解传媒,感受精彩,今天老师将同学们一起聊一聊有关大众传媒的话题。教师出示课前阶梯攻关目标:

1、什么是大众传媒?

2、生活中有那些我们熟悉的媒体?(要求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组的调查结果写出所知道传媒的种类,越多越好)

学习小组根据预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进行知识攻关。

(二)组内合作,回忆经验

1、师:下面进入生活测试目标,生活测试目标主要是要考察同学们的观察力,以及生活实践能力,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固定答案,但是要求同学们回答过程中,必须要联系自已的生活实践做答,下面每个学习小组有20秒钟时间选择决定自己的测题选项。

2、学生选择不同生活测试题,小组合作,回忆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三)广谈体验,争论疑义

教师从三个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媒体的传播,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播放网络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师提出问题:请问这段音乐你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听到的?你能说出这首歌最初是通过哪种传媒来进行推广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小结)

2、教师提出有关广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学习小组合作解答。

3、学生总结媒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内调查,归纳整理

1、师:现在无论广播电视,还是书刊网络,各种媒体都和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多姿多彩的媒体世界中,哪些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受到大家欢迎呢?让我们做个课堂小调查吧。

2、学习小组调查同学们喜欢的电视广播节目类型、报刊书籍类型,有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填表。

3、学生自由总结自己喜欢此类型媒体的原因。

(五)交流生活,解决问题

1、师:随着大众媒体的普及,看电视、报纸、听广播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是怎样利用身边的媒体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生活聊天室,一起聊聊吧!

2、出示问题:昨天,社会老师给我们讲了航天英雄杨立伟叔叔与神舟五号的故事,我们特别感兴趣,想了解更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可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这些资料,同学们,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3、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4、师生对话,教师引导学生

(六)提出目标,评价自我

1、教师布置新任务,出示问题:

问题一:我家终于要买电脑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哪种品牌最好,同学们知道吗?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呢?

问题二:最近我们要到郊外去野餐,可是总担心天气不好,如果万一下雨了,那多扫兴呀,这可怎么办呀?

2、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回答。

3、小组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4、教师总结。

第四课:从看电视说起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能合理安排时间。

2、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3、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重点: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教学难点: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电视栏目片头)。

师:平时你们都喜欢看哪些栏目?为什么?

二、看电视的**

师:我有一个小侄子,他也跟你们一样,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蓝猫淘气3000问》,可爸爸不让看,怕影响学习,只有周末才让看。他因此很苦恼,你能帮他想办法吗?

师:你们的主意都不错,我一定转告他。师:你们也有类似的苦恼吗?

生1:爸爸怕我眼睛近视,不让我看。生2:奶奶叫我离电视三尺远。生3:他说得不对,应该是三米远。

师:对,我们看电视一定要注童保护眼睛,不要离电视太近,也不要看得太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了解一下大人对我们看电视有哪些不同的意见。(师生共同看课本,教师在大屏幕上指导)师:看了他们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 师:大人的哪些意见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板书:控制时间、内容健康、合理安排时间)

师:看电视并不是一无是处,你能说说都有哪些好处? 师:你看电视时和家长争执过吗?怎么解决的? 师: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能针对看电视的话题去询问哪些问题? 师:我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好多问题要问,请你们帮他问一问。

三、采访活动

采访要求:3--5人自由组合,从电视内容、看电视时间和怎样合理安排三个方面选一个话题进行采访,注意填写好采访时间、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伴随轻快的音乐,学生们现场采访听课的老师。)汇报采访结果:

第1组:我们采访的是看电视的时间要求,结论是40分钟以内。

第2组:我们采访的是电视内容的选择,知道了只看适合小朋友看的一些栏目,少看或不看成人动画,也不看方言剧,因为对我们学习普通话有影响。第3组:我们采访的是允不允许孩子看电视的话题,答案是支持、限制。第4组:我们采访的是合理安排时间的话题,答案是在课余时间看。

四、拟订协议

师: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让我们开阔视野、放松心情,生活还真离不开!如果你们和家人有什么争执,可以拟一份协议。(多媒体展示一份阅读课外书的协议样本,学生草拟。)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拟订的协议。老师随机抽取典型的协议,师生共同评析。展示协议:

(1)甲方与乙方看电视的时间规定;

(2)甲方和乙方看电视时把一个节目看完才能换;(3)甲方可选择哪几天晚上看电视;(4)电视内容必须对自己有益;

五、拓展总结

师:同学们拟订的协议真不错,希望你们回家以后同父母共同协商后再履行。除了看电视以外,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大众传媒吗? 生:网络、广播、报刊、杂志……

师:说得好!那你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生1:要选择内容健康的,因为网络里有暴力等不好的内容。生2:要控制时间,注意用眼卫生。生3:要合理安排时间,课余再去阅读。师:今天老师很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我们知道了要尊重父母,学会了选择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也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

师:祝你们健康快乐成长!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教案小学四年级上

第一部分 走进美丽的家乡

1、用眼观察家乡

总第 个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中,第一主题《站在高高的山岗上》部分的第一课。《用眼观察家乡》通过居高远望的方法,引领学生站在高处观察家乡,指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形、地貌和景观,了解家乡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科书的编写照顾了城乡差异,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地区的教学内容,自主地开展教学活动。教科书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家乡的基本情况,也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家乡,提示了学生学习的方向。

学生准备: 1.观察家乡,调查、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

2.研究家乡的材料,准备成果汇报。

教师准备: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用到的工具

2.制作家乡地形地貌景观的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家乡的活动中,增进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积极

情感。

2.发展调查收集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

3.了解四个正方向和四个副方向的关系,来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师:歌中唱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谈体会。

师:老师知道你们有浓厚的乡情,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呢?但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吗?你能感受到作为西峡人的骄傲与自豪吗?只要我们去认真调查、研究,就会发现我们的家乡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二、设疑自探:(5分钟)

大家都去观察了我们的家乡,并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那么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值得你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收获和发现?你了解家乡的哪些方面?

下面我们进行分组。请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把分头研究的资料进行整合,大家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能体现小组研究特色的名字,在小组内选出两名发言代表、记录员,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研究成果。

三、解疑合探:(22分钟)

教师以学生的合作伙伴的身份深入到各个学习小组,随时指导学生的具体探究活动,为他们出谋划策。

师:下面各个小组开始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哪个小组愿意先和大家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发言时最好按照:我们是某某小组,我们调查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调查了哪些地方或内容,以下是我们调查研究的成果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师向学生介绍八个方向: 东、南、西、北是四个正方向,东南、东北、西北、西南是四个副方向。

在课桌上指出八个方向.师:老师也想请大家分享一下我收集到的资料和调查结 果,让我们随着大屏幕一起去欣赏我们美丽的家乡吧!

(播放课件。)

四、质疑再探:(3分钟)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五、成果整理,课后延伸:(5分钟)

师:我们为风景优美的家乡而骄傲,我们为日新月异的家乡而自豪,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我们的家乡?

小组内商量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们想编家乡的故事。

生:我们想画一本家乡画册。

生:我们想写赞美家乡的诗歌。

„„

师: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你们美好的愿望。

2用手描绘家乡

总第教学目标

1、在合作绘画的过程中增进合作技能。

2、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方向的认识。

教学重点

会画家乡的景物,并能在绘画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个教案

教学难点

怎样来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具准备

1、幻灯片(出示自探提示)。

2、小黑板(出示绘画提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一起观察了家乡的景色,这一节,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家乡景物和人们生活的情况表现出来。

板书:用手描绘家乡

二、设疑自探

1、看了这个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8-9页的内容,你心中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

2、对于学生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出示自探问题如下:① 应该怎样来画家乡?

②从什么角度来画?

③你对课本上的图画有什么看法?

3、对于以上问题,学生自主探究。

三、解疑合探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组内交流,解决以下重、难点: 应该怎样来画自己的家乡?

3、汇报合探情况。

4、师出示绘画提示:

①分工:学生前后桌8人为一组。

②注意事项:a、看到了什么,画哪个方向。(组内讨论) b、组内合理分工。

③要求: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上的景色。

5、学生绘画,师巡视指导。(尤其是分工和方向正确性方面)

6、各小组在班内交流评价。

四、质疑再探

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五、运用拓展

1、收集学生的图画,留待下个主题内容时使用。

2、向家长了解自己的老家在哪?有什么特点?

六、课后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用手描绘家乡

(展示学生作品)

3、用心体会家乡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乡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从各方面来全面的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具准备

课前向家长了解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课:(2分)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看到了家乡的美,那么这节

课呢,我们准备从家乡的各个方面来体会我们的家乡究竟美在哪儿?

板书:用心体会家乡

二、设疑自探(10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0-13页,根据你的阅读,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整理如下问题:(1)自己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点?(2)从哪些方面把你的家乡介绍的更全面?(3)通过阅读,你能介绍四川省的情况吗?

3、请同学们根据课前了解的内容来完成(1)、(2)小题,根据刚才的阅读来完成(3)小题。

4、学生自主探究

三、解疑合探(15分)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家乡的位置,特点。四川省的基本情况。

2、组内交流,解决以下重、难点。(1)从哪些方面把你家乡介绍的更全面。 家乡的 地形、地貌山水、文化风俗习惯

3、汇报合探情况,并做简单的记录。

4、小结:我们的家乡位于八百里伏牛山腹地,这里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交通四通八达,312国道、宁西铁路、沪陕高速穿境而过。这些优越的条件吸引了国内外好多游客,前来游玩、观赏„„,我们美丽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爱家乡,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质疑再探(8分)

对于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由学生回答,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五、运用拓展,升华认识(3分)

1、告诉家长自己今天在课堂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收集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六、课后总结(2分)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用心体会家乡 

家乡的地形、地貌

山水、文化 风俗习惯

4、走进不同的家乡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2、初步了解祖国各地地理环境的不同。

教学重点:

认识地形图,会看地形图。

教学难点:

会看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前面,同学们都认真观察了自己的家乡,对我们的家乡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节,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国不同的家乡去看一看。

板书:走进不同的家乡

二、设疑自探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4-15页的内容,结合课文内容,你想知道什么呢?

2、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归纳整理问题如下: ①教材上有一幅地图,是什么地图? ②什么是地形图和地形? ③地形图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④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

3、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4-15页的这幅地图来解决以上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三、解疑合探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地形图走进不同的家乡 蓝色——海洋 绿色——平原

黄色——高原、丘陵、山脉

小结:地形——指地表的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地形图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

2、组内交流以下重、难点:(分组要合理,每组要指定中心发言人)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这些?

3、选派每组中心发言人汇报小组合探情况。

4、小结:通过地形图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不同颜色的线代表高度不同的海拔。我们可以把这个地方的地形,地势都看得一清二楚,看来会看地形图,还真了不起呀!

四、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对于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五、运用拓展

1、试看地形图,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看它地形、地势如何?

2、教科书14-15的地形图与周围几张照片有什么样的关系?

六、课后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走进不同的家乡

 地形图走进不同的家乡 蓝色——海洋 绿色——平原

黄色——高原、丘陵、山脉

5请到我的家乡来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

3、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大家。 教、学具准备

1、收集介绍家乡的记录,以及不同的方向的家乡景色。

2、装订家乡手册,所需要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3)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是不是很美呢?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家乡,完美的介绍给大家

吧?

板书:请到我的家乡来

二、设疑自探,自主学习(12)

1、看了今天的课题,请同学们默读20-21页的课文,通过阅读课文,看看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出示自探问题如下:

①_____________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的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是会为祖国承担_______________,贡献_______________的。

②你对家乡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3、出示自探提示:

(1)看课文20页下文的文字完成第①题。(2)从前面学过的知识综合来谈对家乡的认识。

4、学生自主探究。

三、解疑合探(15)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组内交流,解决以下重、难点: 你对家乡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

3、选派代表,汇报合探情况。

4、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征,今天,我们也像课本21页上的同学们那样,将学习到的有关家乡的内容装订成册,装订自己的家乡手册。

5、以小组为单位,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制作家乡手册。

四、质疑再探(4)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五、运用拓展(3)

1、向家长展示在课上制作的手册,并告诉家长自己在其中的贡献。

2、把制作的手册,寄给远在他乡的朋友。

六、课后总结(3)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请你说一说。 教师小结: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家乡手册

看家乡、画家乡 不同家乡的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

观察记录,了解了我国的气温、降雨量

第二部分 家乡的故事

6、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总第 个教案

教材分析: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通过介绍家乡人的居住条件、家乡的交通条件,延伸到家乡人的穿着、饮食等方面,帮助学生感受认识家乡人的生活变化。教科书的编排提示教师要因地取材,充分发掘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情况将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再创造,体现用教材教。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等途径,探究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学生准备: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地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家乡人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物品、旧房屋照片、家乡生活变化VCD。

2.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如日记、图片、采访录音等)进行整理,以备课上交流。

教师准备:

1.发家长信,请家长帮助学生动员身边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2.实物投影、电脑和有关家乡新貌的VCD等电教设备。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人民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况,感受今昔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2.通过调查与访问,提高调查、整理、汇报的能力。3.增进对家乡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师:同学们,生活在远方的小文、乐乐、虎子和奶奶向大家作了介绍,你想知道他们介绍的内容吗?

生:想。

师:请大家打开教科书第24~28页,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

师:他们告诉我们什么了?

他们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出示课题)

二、设疑自探(5)设疑:

1、说一说家乡人指的是哪些人?

2、家乡人的生活又包括哪些方面呢?

3、请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说说家乡人的变化? 学生自探,教师巡视指导。

三、解疑合探(20)让学生在全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多指名汇报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如下:

1、家乡人是指生活在同一地方的人们。

2、生活包括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

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我们了解到家乡人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内容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补充或问题吗?

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感到家乡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美丽富饶的西峡去参观,好不好?

学生欣赏录像片,然后讨论。

师:参观后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多指名谈体会。

四、质疑再探(5)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回答。

五、总结提升(5)

师:同学们,你爱自己的家乡吗?今天给大家布置个作业,回去以后,可以用一首学过的歌改编一下词来歌唱我们的家乡;或

者用一首诗来赞美我们的家乡;也可以想像,画一幅未来家乡的画,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家乡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响。这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加以注意的。

7、今非昔比的厨房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种不同的家庭厨房及其特点,理解厨房在变化过程中体现出的生活的进步,学习从具体、细微之处观察和感受社会的进步。

2、从不同的厨房中了解人们生活的不同状态,了解人们的家庭生活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学习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提供一些自己家厨房现在的照片,以及学生自绘的景观图、平面图。

2、到同学家看一看几家条件不同的厨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3)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了解一下家家户户都有厨房。同学们对于自己家现在的厨房可能很熟悉,不过,对于过去的家庭厨房就不是很了解了。教科书中的一位老奶奶给我们介绍了她自己经历过的三种不同的厨房,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看一看。”

二、设疑自探:(10)

1、欣赏教科书第42页右上方照片,它展示的是老奶奶小时侯的厨房。提醒学生注意黑乎乎的灶台,灶台旁边的大水缸、锅盖和水缸的盖子,灶台旁的木箱子---风箱、被人用手拉动着的手柄。“这是人们以前使用的厨房,主要是农村人家用的,现在有些地方的农家还有这种厨房。过去城市人家的厨房因为面积小,有的甚至是几家挤在一个厨房里做饭,条件也是很差的。”

(1)看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2)根据探究提示自学课本内容 探究提示:

(l)为什么灶台旁边还要放一口大水缸?(没有自来水,水缸放在灶台旁边,做饭时取用水比较方便。)

(2)为什么灶台垒得那么大?(3)为什么要拉风箱?(4)为什么要烧柴草?

(5)人们怎样使用炉子?用炉子做饭的情景是怎样的?炉子与灶台有哪些不同之处?”

(6)从厨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

三、解疑合探:(20)

(1)教科书第42页中间的照片展示的是老奶奶年轻时的厨房。提醒学生注意铁炉子、蜂窝煤等物品。

(2)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人们怎样使用炉子?用炉子做饭的情景是怎样的?炉子与灶台有哪些不同之处?”

总结学生的观察及回答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虽然煤炉比灶台有了很大的进步,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仍有许多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进一步提问学生:“煤炉还有哪些缺点?”(需要及时添煤,火很容易灭,晚上还得封火;有污染,容易中煤气;做饭时,不容易掌握火候。)

(2)教科书第43页的一组照片展示的是现在的厨房,教师让学生欣赏并自由讨论。“现在很多同学家的厨房和用煤炉的时候相比,条件有了很大的不同。你家的厨房是什么样的,有哪些便利的方面,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总结。“从厨房的变化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请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的概括。

四、质疑再探:(3分钟)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举手提问。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五、拓展延伸

(1)进厨房帮助妈妈做一次饭。

(2)向家长或其他成人了解自己家乡街巷、古树、古迹等的来历。

板书设计:

水缸 灶台 柴草 炉子 拉风箱

8、家乡名称的来历

总第 个教案

教材分析:

教科书以金沙滩地区一地名-----金沙湾的来历,作为探究家乡名称来历的一个具体范例,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名称中所蕴含的地理变迁,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纪念等诸多意义。本课着眼于学生身边的生活,以了解自己家乡的故事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探究有关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有关名称的来由。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有关名称的来历

教学难点

探究家乡的有关历史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在课前搜集本地名称的由来及传说,搜集相关文本资料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录像导人,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所有的事物都会有一个名称,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名字一样。下面请看一段小品,看看小品中的那对夫妇是怎样给孩子起名的?播放黄宏、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有关给孩子起名的那段录像。

师:小品中孩子的名字“吐鲁番”“海南岛”“少林寺’都是以地名起名的。那大家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吗?

(学生踊跃回答)

小结导入: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就像有些地名一样有它特定的来由,今天我们就一共同探究家乡名称的由来。(板书:家乡名称的由来)

(二)读题设疑:’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出示以下自探提示:

结合教材第44至45页看看课本上探索家乡名称来历的方法.确定自已路子,探究以下问题。

1、自己家乡叫什么名字?家乡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2、家乡地名有什么规律?

二、解疑合探

1、组内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住处材料;

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汇报:

3、合作探究:看看家乡名称由来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有的以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命名,有的则是出于对某个人物或事件的纪念而命名的,不管怎样,它们都组含了人们对家乡的描绘,希望和祈盼。)

4、师生交流:

以地理位置命名的:

以历史人物命名的:

以某种事件命名的:

三、质疑再探

1、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指导学生讨论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请你根据学习情况,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写1-2边练习题,来巩固我们本节课的知识。

2、教师补充练习:

(1)写写家乡地名,画画家乡美景。、(2)编编地名故事,要既能说明地名来历又通俗易懂,切合实际。

总结升华

地名也是一种文化.今天的纪念工程、英雄人物、标志性建筑等等,将来就有可能成为地名,我们要时刻关注、收集相关内容,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9、家乡水的故事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关水的发展变化的历史。

2、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3、感受水的宝贵,对水资源持珍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水的发展历史,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设疑自探

导课。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家乡人的生产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人们对水的利用也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家乡水的故事。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6--48页的文字、照片和图片,你想知道些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整理问题如下:

①从家乡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在饮水、用水方面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变化?请你们说一说我们家乡水的变化情况。

②怎样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了,城镇的发展建设和工农业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水,水变得越来越宝贵了’这句话?

③为什么现在总在提倡要节约用水?

3、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46-48页的文字、照片和图片来理解以上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二、解疑合探

1、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汇报学习情况,交流水的宝贵。生:工厂多了,需要水更多了;

生:人们的生居水平提高了,卫生条件好了,洗澡、洗衣服都比过去次数多了;

生:人口多了,生活用水也多了。

3、组内讨论交流节约用水的重要性。(1)小组内讨论、交流。(2)选代表发言合探情况。4,小结:

水是生命之源,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水,水的储量是有限的升而人们对水的需求又是无限的,所以水是很宝贵的资源,应该节约用水。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四、运用拓展

1,我当小老师:请你根据学习情况,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写一道练习题,来巩固我们本节课的知识。

2,教师补充练习:

(1)讲一个有关家乡水的故事。

(2)谈一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总结。

从我们了解的有关水的故事中,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我们要节约用水。

板书设计

家乡水的故事 家乡水的变化

水的重要 节约用水

第三部分 家乡我为你骄傲

一、从家乡看祖国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知道家乡的发展是家乡人辛勤劳动和奋斗的结果。

3、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重点、难点

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调查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活动过程: 设疑自探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名称的来历,也了解了家乡的水的故事„„除了以前大家了解到的家乡的情况,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吧。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历史人物、风土人情„„。(如

1、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家乡有哪

些名人?

2、东山的传说是真的吗?

3、为什么我们的皮衣世界闻名?

4、我们家乡能成为闻名的旅游区吗?)解疑合探

一、教师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非常想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风土人情及家乡发展的现状。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完成这一任务呢?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如何获得有用的资料呢?

2、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分别确定好小组长和记录员,分别是组织讨论和记录讲座的内容。教师进行巡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别指导。

二、进行全班交流。

1、各小组由推选出来的组员代表自己小组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黑板上做必要的记录。

(板书:参观、访问、调查、制定计划、设计调查内容„„)

2、阅读教科书上第54——57页的课文及图画,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有利于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一、尝试:制定一份“调查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计划”。

1、如果要去调查我们西峡寺山,应该调查那些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调查时间、地点、建造年代„„。

2、出示教师设计的表格:

二、教师小结。

建议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去参加一个调查活动。根据居住地的远近,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调查地点,设计好调查的表格进行调查。

(一)家乡人的智慧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日常用品的发展历程,体会家乡人的聪明才智。

2、了解家乡名人、普通劳动者对家乡的贡献。

4、学会建立名人档案。家乡人的智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每个小组分别调查:

(1)一种体现家乡人智慧的生活用品(如皮革,窗帘,彩灯)写好调查报告。

(2)查阅一个家乡名人的详细资料,写一篇演讲稿。(3)带来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产品实物,摄影照片,采访录音等。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我们的家乡西峡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在这次调查活动中,你去了哪些地方?访问了哪些人?查阅了哪些资料?在调查中有哪些感受?

阅读教科书上第58页的课文,把调查结果引导到“家乡人的智慧”这一主题上来。

解疑合探

2、家乡的生活用品。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付出了很在的努力。下面,请各组把你们的调查(1)、小组探究。

A、小组交流调查到的“体现家乡人智慧的产业”方面的材料。

(小组交流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中展示出来。)

B、讨论以什么方式向全班汇报,汇报形式要有自己小组的特色。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结果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出来。”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将评议的落脚点放在家乡人勤劳、智慧、创造这一主题上来。

如果有些学生带来了某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明用途,在哪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这一创造发明能否运用于现代生产中。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阅读教科书上第59页的课文,并引导:在课文中我们了解到,在乐乐的家乡的历史上出过有名的中医大夫华佗,他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针灸和麻沸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家乡的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呢?

(1)演讲比赛,通过演讲介绍家乡的名人。讲完一个名人允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填写家乡的名人简历。(填在课本上)

(3)集体讨论如何出版一册“家乡名人录”。

4、谈感想。

今天,我们对家乡人为家乡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此有什么感想;面对这么多伟大的人物,你自己又有什么打算?

(二)传统与进步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与进步的含义,懂得进步是以传统为基础的道理。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教学准备:

1、了解家乡有哪些传统的手工业,其现状如何。

2、教师收集一些有关袜子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以备课堂交流活动中使用。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设疑自探

一、活动导入:,1、看资料。(有关袜子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

2、这是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袜厂的资料,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企业有多少职工?年产量是多少?年创利税是多少?它在家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边说师边板书:

职工人数:

年产量:

年创利税:

对家乡发展的贡献:

解疑合探

1、刚才我们看了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袜厂的资料,这是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其实袜子是我们家乡的传统工业,很早就有了。出示旧的袜子的实物和袜厂的图片。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家乡的传统工业? 如:剿丝、丝绸、制革„„

2、阅读并欣赏教科书60—63页的照片和课文。了解传统的陶瓷生产和现代工业中的陶瓷生产。

3、分组讨论:

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以前家乡传统工业的生产状

况和现代企业生产有哪些区别?

小组长在讨论时做好记录。

三、全班交流。

1、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

2、教师归纳板书:

以前:生产技术落后

主要靠人力

产量底 现在:生产技术先进

主要靠机器

产量高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一、写写感想。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从“传统”到“进步”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发展的过程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思考,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请你写下来。

二、小结延伸。

现在企业的产量虽然提高了,但也有新的问题出现,课后可以继续调查。

(三)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教学目标

1、了解在家乡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2、通过欣赏不同的文化瑰宝,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增进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海宁名胜古迹的录像片或幻灯片;搜集家乡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2、学生:搜集祖国的文化遗产的有关图片;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并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 个教案 课时目标

1、通过对不同家乡文化瑰宝的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欣赏文化瑰宝,让学生初步体会其艺术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

活动过程 设疑自探

(一)激情导入

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善良的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瑰宝。(板书

文化瑰宝)

2、你知道“文化瑰宝”吗?说一说。(理解含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留给后人的特别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解疑合探

1、阅读课文,用一句话赞赞图片上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上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板书 来自不同家乡的)

2、交流

课前你找到了哪些文化遗产的图片?展示自己的图片,并向同学介绍介绍。合作学习,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一人或几人合作向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组上了解到的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3、观看河南名胜古迹的录像片或幻灯片。

4、畅谈感受。看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说一说。

5、同学们,我们河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有什么文化瑰宝?

6、说说河南的文化瑰宝。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1、参照自己或同学搜集到的家乡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试着写写家乡名胜古迹的简介。教师适当地进行个别辅导。

2、家庭作业

把写好的家乡名胜古迹的简介抄写整齐,并配上照片或图画。资料一

中国长城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二、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一)乡 音 乡 情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起源于家乡的民间艺术及起特点。

2、了解民间艺术与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劳动生活情况的关系。

3、深化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戏剧、音乐舞蹈的

录象、录音资料。学生向家长了解一些地方戏曲及民歌。

2、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家乡和其他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品。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为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深感骄傲。那么,你是否了解家乡的民间音乐呢?它可是我们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体现,也是最能反映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乡音乡情。

二、欣赏民间音乐

1、教师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与舞蹈:广东的粤剧,浙江的《采茶舞曲》、安徽的《凤阳花鼓》、苗族的《苗岭的早晨》、陕北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东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江苏的《茉莉花》。

解疑合探

1、学生欣赏并说说对不同音乐的感受。

2、学生说说刚才听到的美妙的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教师出示唢呐、马头琴、二胡等部分民间乐器的图片,并适当加以介绍。

3、说说哪一段音乐是自己家乡的民歌,其他的又是哪些地方的?

4、欣赏不同地区的戏曲: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东北的 二人转。

6、教师小结:民间音乐是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7、能体现家乡的 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

一、欣赏民间工艺品

1、由于每个地方的生活状况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各个地方的手工艺品也是

各种各样的。学生说说家乡海宁的手工艺品并实物出示。

2、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带回一些当地有特色的工艺品。学生在实物

投影仪上展示各地工艺品,说出其名称、样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泥人、布贴画、麦秸画、刺绣、彝族香袋等)

3、教师出示根雕、葫芦雕刻等民间工艺品的图片,简单介绍 其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激发其热爱之情。

4、教师小结:这些民间工艺品体现了当地人们的智慧,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哪!

二、制作手工艺品

1、大家欣赏了这么多精致的手工艺品,想不想试着自己动手做一个呢?

2、仿照同学们介绍的制作过程,小组合作制作一件喜爱的手工艺品。

3、展示学生的作品,大家欣赏、评价。教师分别授于“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巧手奖”等称号,以示鼓励。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1、说说学了今天的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

2、教师小结

3、师生共唱〈〈同把希望开采〉〉

(二)乡风乡俗

总第 个教案

教学设想:

河南历史悠久,形成独特的风俗人情。通过说说家乡的风俗主题班会,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人文的滋养、审美的陶冶。学生能用自己的形式表现家乡的风俗、人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如划龙舟、元宵迎灯会、唱豫剧等。

2、在教师指导下,收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得到人文的滋养。

教学准备:

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

2.教师应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河南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人情,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人情。

二、学生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1、分小组讨论交流,河南有哪些风俗习惯?

2、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

解疑合探

1、图片介绍家乡的豫剧,学生通过图片介绍豫剧特点、风格以及唱腔,有哪些剧目。另外组的学生补充介绍。

2、介绍龙舟节假日,说一说为什么形成这个风俗?请跟着家长去看过的同学说一说当时的场面。其他学生补充。

3、介绍元宵迎灯,图片出示迎灯场面。学生介绍家乡的灯文化,通过实物图片等介绍。

4、介绍花市、庙会,让学生说一说花市的情况及庙会、佛事等活动

质疑再探

除了这些,你还了解河南有哪些风俗习惯吗? 学生上台讲并展示收集到的资料。运用拓展

出一期宣传家乡风俗、人情的宣传报

1、分小组整理资料

2、设计宣传小报 3优秀作品课外展示

(三)快乐的节日生活

总第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2.能够分辨出各种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的东西。3.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 了解自己家乡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2.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教学准备:

1. 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乡节日的习俗资料。

个教案

2.教师找一些有关节日的录像片或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设疑自探

一、歌曲导入,说说过年趣事。1. 播放歌曲《新年好》,齐唱。

2.农历的新年就是春节。春节是家乡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我们把过春节叫过年。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

3.说说过年趣事。

(1)往年,你和家人是怎样欢度春节的?(如,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访友;购年货;旅游„„)

(2)说说你过年时最开心的一件事。解疑合探

一、了解家乡其它的节日及生活习俗。

1.除了春节,我们家乡还有许多有趣的节日,你能说说吗?(师板书: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观潮节„„)

2.各小组选择一个节日,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生活习俗。附 端午节的生活习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

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二、说说节日趣事。1.交流过节趣事。

(1)小组交流。有照片的可带照片介绍。(如,中秋赏月,元宵节看灯,清明节踏青„„)

(2)全班交流。

2.观看录像:2011年的元宵灯会。说说自己看后的感受。3.各种有趣的节日都与家乡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家乡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故事,它的传说。你能说一个与某个节日有关的传说吗?

附◇清明节的来源◇

清明节已经成为了海外华人社群中的重要民 间节日。关于清明节有许多的传说,下面是清明节来源一则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有奸臣想害死晋国大公子重 耳,大臣介子推知道后,保护重耳逃离了晋国,流亡国外。

有一天,他们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几天几夜没吃上东西,重

耳饿得头昏眼花再 也无力走动。他坐在一破席子上叹惜道:“重耳一死事小,恐怕将来晋国的百姓 很难康乐了。”介子推一听,想到重耳于苦难中不忘百姓,真该尽心相助,于是 他跑到静处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用火烤熟送给重耳。重耳接过后狼吞虎咽吃个 精光,还问:“哪来的肉,还有没有?”介子推卷起裤腿说:“肉从这腿上来。” 重耳感动地说:“你这样待我,日后我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说:“我不求 报 答,但愿你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要多 想些治理国家的方法,希望你以后做一个清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后的第十九年,终于回国做了晋国的国君。他把流亡时期跟随他的人都 封赏了,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他才猛然想起来,觉得很惭愧,马上去 请介子推,可是介子推就是不来。一打听,才知道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母进 了绵山。于是,重耳派人搜山,可是荒山野岭,一个人影也不见。这时有人献计,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子推自会走出来。

重耳命令烧山,可是仍不见介子推出来,进山寻找,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依偎 在一棵大柳树下死去了。介子推的脊梁堵着大柳树洞,洞内藏着他留下的一块衣 襟,上面用鲜血写着几行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自明。柳下做鬼终 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重耳十分感动,将介子推和他母亲安葬于烧焦的柳树下,并 下令,今后,每年这一天严禁烟火。第三年这一天,那棵死柳忽然复活了,重耳 就把这棵柳树定名为清明柳,于是便有了清明节。

质疑再探

你还有那些不懂得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运用拓展

同学们将了许多有趣的家乡节日及节日习俗活动,你们想不想编辑、出版一本“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呢?我们一起合作来完成这个任务吧。

1. 引导学生确定手册的结构。(如:封面、说明、目录、内容〈文字、图片〉„„)

2. 小组合作制作。3.展示评比。4.教师小结。

第 二 课 时

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2、能够分辨出各种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的东西。

下载12小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课我们邻里乡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小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课我们邻里乡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一二单元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井亭矿区学校 范月霞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 课题 我问爸爸妈妈 时间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需要消费,了解最基......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 1、 生活中的规则 教学目标:1.认识规则的普遍性,视频建立规则的概念 2.能自学遵守生活中的规则。 3.感受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体会遵守规则的快乐......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 4、给福利院送去笑声 教学目标:1、了解福利院是社会福利机构之一,是由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第一课 我是谁 一、教学目标: 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 一、活动主题:我国的人口与资源 二、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我国人口与资源状况及其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一般情况下,寄(普通)信就可以了,(挂号)信不容易丢失,(特快专递)又快又保险但是邮资贵。 2、当我们在享受通信带来的便利时,还要遵......

    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上册第四单元《我的邻里乡亲》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上册第四单元《我的邻里乡亲》二课时 《假如有了冲突》教案设计 执教者冯金秀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懂得宽容、谦让是一种美德,有理宽宏待人,无理真诚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