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行政管理体系如何扁平化(共5篇)

时间:2019-05-13 21:5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院行政管理体系如何扁平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院行政管理体系如何扁平化》。

第一篇:医院行政管理体系如何扁平化

现在我们每家公立医院都有二三十个行政管理部门,我到澳大利亚去,我到美国去,到意大利去,我们经常有这个体会,他们院长跟我讲:“我就管四个人,我管一个医长,所有的医疗都他管,我管一个护长,他管所有的护理,然后我再管一个财长,管经济的,再管一个办公室主任,管行政的,我就管这四个人。早上给他开个会,下午四点再开个会,完了,我的任务基本就完了”。但是现在我们现实中间是错综复杂,院长和副院长,副院长和副院长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临床和临床之间,我们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找的,今天院长这么说,那个副院长那么说,下面人就说听院长还是听副院长的,都是自己找事情。管理上没有简单有效的脉络,这是我们管理上最大的问题。我们很多的精力,我们很多的管理都被这样的东西淹没了,所以国外这样是最简单最扁平化,最有效的,包括香港也是这样,我们现在是很麻烦。再比如说,我们主诊医生负责制,我们知道现在在医生身边的就是主任医生,我们三级医院要求我们级级负责,而我们主任医生很少有时间在病人身边,这个问题怎么办?国外早就实行了主诊负责制,把在病人身边时间最长的医生作为责任医生,这个是最正确的。我们的探索也是如此,护理的垂直管理也同样如此,你说护士本身是一个科学,护理专业本身是一个学科,他依附于各个学科做工作,但是对大的管理应该是专业化的,对他的衡量和考核也应该是专业性的,这个如何实现,当然是护理专业一体化,这个就是我们要实现所谓精细化管理的框架的组织探索。比如说我们讲的中心化的医疗平台,我们香港那边所有的平台都是围着病人转,而我们现在按照医学的分类进行病人的诊治,病人很多生病了不知道应该看什么科。所以我们还是没有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的真正转变。【易利华撰】

第二篇:行政管理体系

管理项目

子项目 管理制度 管理流程 管理表格

前台文员工作前台接待流程、函件报刊签收表、快递邮寄登记表、前台

前台管理

手册 预约客人接待流来访客人登记表

程、前台电话转

办公室办公室日办公室管理制管理 常管理 度

接流程、寄送快件信函工作流程、接收快件信函工作流程

办公室钥办公室钥匙管匙管理 理规定 办公设备采购 行政采购

办公用品采购 生活用品采购 固定电话

电话管管理 理

报销 固定资产采购管理 产管理 日常管理 制度

固定资产盘点管理

会议室管会议室管理制

会议管理 理

会议过程管理 公文发放管理 公文存档

文档管理

管理

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管理管理

办法 公文管理制度 度 办公设备及用品管理制度

钥匙领用流程 钥匙领用登记表、钥匙领用申请表 办公设备采购流程

办公设备购置申请表、个人办公设备及用品登记表、办公设备报修记录表、办公设备报废申请表

表、办公用品用品盘点表、办公设备登记表 物品请购单 通讯录

来访人员登记表、员工外出登记表

办公用品采购流办公用品申领计划表、办公设备报修申请程

办公设备购买审批流程

电话管理制度

手机话费手机通讯费报手机通讯费报销全球通号码申请表、手机话费报销补贴申

销管理规定

流程 固定资产采购流程 程

请表

固定资产购买申请表、固定资产验收单

固定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转移流固定资产登记表、固定资产清单、固定资产

报废单、固定资产调拨单 固定资产盘点表 会议室使用申请表

会议计划表、会议通知单、会议议程安排表、会议记要

发文拟稿单、发文登记处理表、文件发放(传

发文管理流程 阅)登记表、文件目录、公司规章制度登记

收文管理流程 通知、报告、人事通告、联络函、制度、规章制度制定/修改申请表、规章制度草案

制度管理流程 审议表、公司制度需求识别与征求意见单、制度检查(评审)报告单

档案归档流程、档案管理登记表、文件(档案)借阅申请表、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借阅流程、文件(档案)查阅登记表、文件(档案)销毁申

档案销毁流程 请表、会议管理制度 会议管理流程

印章刻制

印章管理

管理 印章使用管理 证照使用

证照管管理 理

证照年检管理 车辆购置 车辆使用 驾驶员管理 车辆管车辆保养理

及维修 车辆费用控制

私车公用私车公用管理管理

制度 车辆管理制度 证照管理制度 印章管理制度

印章刻制管理流印章刻制申请表、印章管理登记表、印章式程

样备案表

印章使用登记表、印章借用申请表、印章使

印章使用流程 用审批单、印章使用登记表、印章借用登记

证照使用流程

证照使用登记表、证照借用登记表、证照管理登记表、证照使用审批单

证照管理流程 证照年检记录表

车辆购置流程 车辆购置申请表、车辆登记表 车辆使用流程 派车申请单

交通事故处理流行车记录表、交通事故报告书、车辆违章记程

车辆维修流程

录表

车辆维修(保养)申请表、车辆维修(保养)记录表、车辆费用汇总表、车辆用油汇总表 私车公用申请表

保安值班日志、员工出入登记表、来访人员登记表、会客单、行李放行条、外出条 行条

巡逻签到表、安全卫生检查表

人员管理 保安管理

物资管理 保安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 医务室管理

访客管理流程

外来车辆管理流厂车出入登记表、外来车辆登记表、物资放程

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日常管理 病假休假单、用药登记表

医务室管理制

药品采购

度 药品采购流程 药品采购清单、药品入库单

管理 消防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制度

消防管理流程、消防检查流程

消防事故报告书事故统计表消防设备检修表消防器材检查表问题对策追踪表工伤事故报告书

安全检查报告书、安全整改通知书、安全培

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制

训计划表、安全培训签到表、劳保用品发放记录表

安全管安全生产理

管理 工伤事故管理

工伤事故报告书、消防事故报告书、事故调查表、工伤事故登记表、事故登记表 厨房安排表、食堂原材料采购表、盘具盘点表、食堂卫生检查表、食堂卫生考核表 住宿申请单、住宿登记表、宿舍值班表、宿舍状态表、食堂管理 食堂管理制度

总务后勤

宿舍管理 宿舍管理制度 入住宿舍流程

房屋修缮房屋修缮管理房屋修缮管理流房屋修缮申请表、房屋修缮登记表

管理 管理

制度 制度 环境绿化管理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管理

6S检查表、卫生状况检查表、卫生区域划分表、清洁工作安排表、清洁卫生评分表 绿化项目计划表、绿化责任区域划分表、供方服务质量检查评价表、绿地养护记录表、绿地养护质量巡查表、绿化档案登记表

绿化管理

制度

工衣管理 着装管理制度 废旧物资废旧物资处理管理

管理制度

工衣采购流程、工衣购买申请表、工衣发放记录表、工衣领工衣发放流程 用申请表、废旧物资回收单、废旧物资回收明细表、废品鉴定表、废旧物资销售明细表 订票申请表、退票说明书、机票费用明细表、火车票费用明细表

票务管理 订票管理制度 订票管理流程

协议酒店管理酒店预订表、签约酒店登记表、酒店订房明

酒店管理 订房管理流程

制度 细表 名片印制管理名片印制管理流

名片管理 名片印制申请单、名片领用登记表

规定 程 员工行为员工行为礼仪礼仪

规范

员工沟通管理

员工沟通

制度 综合管大事记编大事记编写管理

理制度

员工沟通记录表 公司大事记

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管理管理

制度

危机处理流程、重大事件处理预突发事件记录表 案

保密管理 保密管理制度

总经理信箱及

提案管理 合理化建议管

理制度 公司基本信息

信息管理

管理制度 费用预算控制

费用预算

管理制度 行政报表

管理办法 成本控制

行政报表填报

保密文件登记表

奖惩管理 奖惩管理制度 奖惩管理流程、员工违纪过失单、员工奖励单、奖征登记表

合理化建议书、提案单、提案管理记录表、提案评定表 基本信息变更通知书 行政费用预算计划表

办公费用月报表、车辆费用月报表、行政费汇总表、租赁物业月报表、行政费用预算计划表

办公费用办公费用控制控制 差旅费用控制

管理办法

行政办公费用分类表

出差管理制度 出差管理流程 出差申请表、出差报告单、差旅费报销表

企业文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流流程步骤说明、企业文化现状调查问卷、理

公司网页

制度 程 念文化创作征集表、集团企业文化精神内涵 网站内容更新申请表、网站管理制度

宣传媒体

公司内部公司月刊宣传刊物 公司VI设计 理 理 管理 活动

管理制度 VI手册

月刊编辑流程 投稿登记表、VI手册领用登记表

康乐设施器材登记表、康乐室使用申请表 图书借阅登记表、图书购买申请表、图书资料借阅卡、康乐室管康乐室管理制

度 度 规定 方案

图书室管图书室管理制社会捐赠社会捐赠管理

社会捐赠流程 社会捐赠申请表、社会捐赠登记表

活动申请单、公司活动申请表

体育文艺公司活动活动组织申请流

外联接待 接待管理制度 重要接待流程 来宾参观接待计划表、招待费用申请表、对外宣传管理

外联公对外宣传 媒体宣传流程 对外宣传申请表、对外宣传报道统计表

制度

关管理

外联单位信息表、公关工作计划表、商务接

公关活动 公关管理制度

待安排表、公务接待审批表

车辆保险

财产保险

财产保险管理

公众责任

制度 保险管

险 理

展览会险

团体人员团休人身意外意外险 保险管理制度 工会费用工会费用控制控制

管理办法

保险出险报告书、财产保险出险登记表、人身意外险出险登记表、保全电子邮件申请书和清单、转账支付授权书 工会会议记录表、工会会员登记表 工会费用申请表、工会制度 工会管理制度

工会管理

员工代表选举员工代表选举流

选举管理 员工代表登记表

管理制度 程

第三篇:扁平化理论一个是医院,一个是交响乐团

扁平化理论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滚滚浪潮不断冲击而来。知识与信息的大爆炸使企业面貌发生了全新的变化,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更是日新月异、众说林立,管理扁平化、管理柔性化、办公分散化则是其比较明显的动向。特别是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亦即精简中间管理层,已经将成为一种企业管理的新潮流。

一、扁平化理论产生的渊源

————————————————————————————————————————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较早时期就运用了两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特征,一个是医院,一个是交响乐团。在谈到为什么交响乐队和现代医院是“扁平化”组织的典范时,他指出:几百名音乐家能够与他们的首席执行官——乐队指挥—— 一起演奏,是因为大家共同使用着同一张总谱。同样,在医院里,所有专家只有一个共同的使命: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就是他们的总谱,这个总谱引导着X 光师、营养师、护理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共同工作。显然,如果按照传统的管理幅度理论,要指挥数百人的乐队,需至少要三个管理层级,一个指挥家显然是根本不可能指挥那么多演奏家的。所以,扁平化要求必须每个人都是专家,亦即一个萝卜一个坑。“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仅需要有表明组织机构共同愿景(Vision)的总谱,每个人还必须是自己领域内的专家。作为各自领域内的专家,要求“扁平化”组织内的每一位成员,不仅要对共同愿景——总谱——有着共同的理解,在指挥的示意下掌握同一个节奏,还需要在每位专家之间建立最快捷的网络联结,而且每位专家必须对这种总谱的理解完全负责。这应该可以说已经追溯到扁平化思想的最早源头吧。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哈默和钱皮打破了传统的管理理念,提出流程(BPR)的管理思想。流程再造的主要模式是,以业务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建立横宽纵短的扁平化柔性管理体系,使企业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应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以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以使企业组织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可见流程再造的思想也是扁平化思想产生的渊源之一。

学习型组织是扁平化思想产生的又一来源,其特征之一是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传统组织是金字塔式的,学习型组织则是扁平的,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的管理层次极少,并尽可能将决策权向组织的下层移动,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生产的结果负责,从而形成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显然,扁平化意味着管理重心的向下移动,意味着权力的向下倾斜,意味着管理者与员工更加贴近,意味着管理者与市场甚至与客户的更加接近。扁平化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组织各层面的活动量显著增加,知识流动大大加速。市场的瞬息万变、机遇的转瞬即逝、时间的效率倍增,这些压力迫使企业组织做出快速反应和迅速决策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而传统的多层次、职能性、金字塔式的等级体制严重地阻碍了快速反应和迅速决策。正因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内外部、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文件在网上的传输也更为快捷,因此,原有组织内大量的、臃肿的、富余的、中间管理层级不得不被删除,管理层的减少、组织的扁平化无疑增强了企业组织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组织因而变得更加柔性化、反应也更加敏捷了。组织扁平化的直接结果是企业富余人员的精简,管理成本的下降,人员素质的提升,管理水平的改善,企业效率的提高。

二、扁平化组织的主要理论

————————————————————————————————————————

所谓扁平化组织,就是指在组织的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越少越好,以便组织尽最大可能将决策权延至最远的底层,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中间管理层级的减少,使得管理者更容易捕捉市场动态,底层员工也更容易了解管理者的决策意图,组织也就变得更加柔性化了。

现代扁平化组织结构理论强调:

1、用系统论的观点看问题。系统论专家、创始人冯·贝塔朗菲认为,一个企业组织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开放式系统。管理人员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就可阐明组织系统的目标,设定组织系统的工作标准,评价组织系统的工作成绩,并将企业与各种周边环境系统更好的联系起来综合考虑问题,以达到优化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习型组织的创始人彼德·圣吉在所提出的五项修炼中,重要的一条内容就是“系统思考”。用系统论的观点思考问题,企业组织就不会狭隘地形成各部门、各子公司之间信息、资源互不相连接的孤岛。将企业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视为一个系统进行思考,无疑也需要从哲学层面进行概括与把握。因此,哲学方法可以看成是系统论方法的延伸,哲学强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性。因此,必须研究企业组织系统的特性与内在规律。

2、尽量减少中间层。管理学家杜拉克认为,“组织不良常见的病症,也就是最严重的病症,便是管理层次太多。组织结构上一项基本原则是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尽量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管理者的指挥链最短,无疑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最快,信息失真最少,决策更为快捷,从而提升管理效率。

3、增加影响力。在扁平化组织中,管理者可以增加影响力。管理者的影响力除了传统的权威之外,还取决于知识、信息、人格魅力等因素。有的学者认为,企业组织要想生存下来,其学习的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其外部环境变化的速度。因此,管理者为了增加影响力必须更快捷地学习知识,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迅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塑造企业家的人格魅力。

4、强调灵活指挥。统一指挥是管理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但是在大型组织以及其他一些组织中,为了便于指挥,往往采取像矩阵组织、混合型组织、虚拟组织等组织结构,以便管理者更加灵活地指挥。基于现代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组织目标的多元化,况且企业家不可能是每一个领域里的专家,因此在具体的组织目标管理上,则应该采取灵活指挥的方法。企业家的指挥职能更多地演变为协调职能,企业家更多地扮

演着监督者的角色。扁平化组织成员正因为所担负的职能更为复杂、更为多变,因此,需要指挥变得更加灵活。

5、强调分权。20世纪后半叶“分权”已经成为一种企业管理的潮流。所谓分权,就是企业经营者将一部分经营决策权(如在一定范围内的产品定价权等)下放到市场营销部门与具体业务部门,这样可以免去不少因决策延误导致的市场机会丧失。正因为企业的组织机构精简了,业务部门相应的权限也就增大了。

6、加大管理跨度。管理者能有效管理的下属人数取决于管理方式与手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知识和经验水平等因素。传统的管理思想、方法与手段决定了管理的跨度不宜过宽,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加大企业管理跨度易如反掌,管理者更多的是间接管理与控制下属。就同样人员规模的企业而言,管理跨度的加大,必须产生组织结构的扁平化。

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保证了组织上下层之间的不断沟通,下层能体会到上层的决策思想和智慧光辉,上层也快捷了解到下层相关情况,客户的重要信息,市场的有关动态,能够吸收第一线人员的营养。组织的上下级互动必然激荡出巨大的组织内部能量。只有在这样的组织构架下,企业内部才能形成互相学习交流、整体互动思考、密切协调合作的氛围,才能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新能力与企业竞争能力。

三、扁平化理论的合理性

————————————————————————————————————————

经营管理理论中的管理幅度理论认为,管理由由精力、知识、经验的限制,所能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随着下属人数的增加,信息量和管理难度将呈指数增加,当下属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范围。当一个组织的人数确定后,由于有效管理幅度的限制,就必须增加管理层次。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的是一个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最高决策者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基层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过滤,最后上达最高决策者。

IBM管理层最多时曾高达18层,IBM最高决策者的指令,要通过18个管理层才能传递至最基层的执行者,不但传递速度极其缓慢,而且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失真非常大。顶层管理者的意图传递到底层时已经走样;反之,底层的信息动态传递到顶层时也会变样。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曾经失去大客户上海汽车一事,顶层管理者三个月后才知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而市场则是变化莫侧、瞬息万变的。

过去不少企业曾将宝贵的时间花在会山文海之中,连一份文件的传递通常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扁平化组织结构,减少了管理者向下传递信息时的失真,减少了底层向上层传递信息时的失真,减少了市场与客户信息的失真,更能便于管理者准确地把握市场,及时了解操作层的各种工作情况;减少了时间资源的巨大浪费,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效率。这些充分论证了扁平化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及快速变化的剧烈竞争性环境,为了能快速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或者预见市场的变化,企业的组织形式正经历重大转变,由原来的、垂直的职能部门组织架构转变为横向的、以流程为基础的组织架构,以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实际上,国外许多大公司的组织变革,实现的就是由纵向到横向的组织结构转变。横向型组织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1、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部门职能来建立机构,传统的部门边界被打破。

2、改变金字塔形的等级机构,取消中间层级,实现纵向层级的扁平化。

3、管理的任务委托到更低的操作层次,底层的管理决策权限增大。

4、为使横向的组织结构设计奏效,流程必须以顾客需要或客户导向为基础。为实现横向型组织的跨部门协作,基于流程导向的自我管理团队应运而生,组成团队的员工拥有不同的技术,轮换工作,生产整个产品或提供服务。管理学家哈默提出,水平型组织或者说是业务导向型组织,一个最大的特色是新型管理角色的确立。类似的像部门经理、区域经理、主管等头衔已经不复存在。水平型组织是围绕着自然的工作流程和核心处理过程而设计的,组织中的各个职能部门是直接相连的,不再是通过高层下达指示或产品经理这样的协调员来联系,内部各职能部门围绕如何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达成了共识,这样内部整合就实现了。横向型组织的出现显然是组织扁平化的又一合理性之证明。

从控制跨度(span ofcontrol)的观点来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控制跨度越宽,组织效率越高。我们可以做一个理想实验:假设两个组织,基层操作员工都是4096名,如果一个组织控制跨度是4,另一个组织控制跨度是8,那么管理跨度宽的就比管理跨度窄的少两个管理层级,因此可以少配备800名管理人员,若每人年薪为4万美元,每年可以节省3200万美元。扁平化组织中大量的管理成本费用的节约也是扁平化组织结构合理性的有力证明。

所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设计具有其有效性、科学性、实证性、操作性。

四、扁平化理论的运用

————————————————————————————————————————

扁平化理论可以广泛的实施运用,现列举两个领域加以说明。

1、扁平化理论用于文件传阅处理。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文件审阅流程很长,一份报告从拟稿、送审到批复,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和三总师(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和总经济师)都要“圈阅”一遍。这种十几年来不变更的“公文旅行”模式,效率十分低下,因为每位领导之间都是“串联模式”,只能一个看完了传给另一个再看。况且,这也让后面的领导有时候揣摩前后领导批语的意思,甚至超过关心文件内容本身,存档以后查阅起来也不方便。这一审批模式运转周期较长,一旦等待到决策完成,市场机遇已经完全失去了。

扁平化管理在文件传阅中的运用,可以通过网上传递的形式出现,原来的串联电路模式则改变成了并联电路模式,文件的传阅处理在各位领导之间可以在网上同步进行,文件传递处理速度大大加快,节约了时间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

2、扁平化理论可以用于市场营销,并已成为目前流行的渠道管理方式。随着竞争不断加剧,销售市场日益成熟,原有的多级渠道销售体系中所存在的渠道成本过高、渠道效率低下、有限利润空间和用户资源难以合理分配等问题突出。为了有效的控制渠道成本,提高渠道效率,渠道扁平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企业通过清除渠道中间多级分销环节,最大程度地压缩渠道空间,使产品的利润空间尽可能地增大,从而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

扁平化管理用于市场营销,就是实行短渠道营销模式。这样可以缩短商家与用户的距离,商家能够及时捕捉到市场与用户的反馈信息,从而增加对市场应变的反应速度;此外,通过扁平化管理,用户能够得到商家的各类快捷支持与服务,了解产品技术的特征,减少中间的物流环节,强化了产品的价格优势。华为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借鉴先进渠道管理经验,采用了扁平化的渠道管理体系,实行短渠道营销模式,从而完善了渠道管理体系的建立,使营销进一步贴近了终端用户。同时,还加大了对二级代理商的支持,扩大产品在中小型企业市场中的份额,加强与高级认证代理商合作,以扩大市场营销的规模。此外,国美电器一直奉行的就是销售渠道的扁平化策略。全国100多家连锁店从商品进货后就直接面对消费者,已经是最扁平的渠道了。

当然,扁平化管理也可以用于企业内部的营销渠道管理中。海尔电脑正是这样对自身的销售渠道进行结构调整的。海尔明确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渠道发展战略,把销售渠道分为两大体系:一部分是由海尔工贸公司的销售网络组成的工贸渠道,主要负责新产品以及一些差异化产品的市场宣传和推广,这可以说是企业内部的渠道管理。另一部分是由包括各地区、各行业的经销商、代理商、专卖店等渠道运营商在内的经销商组成的专业渠道,负责市场销售。

扁平化理论还可以通过增加客户的终端可获得性、网上订货、企业电子商务等手段,使企业得以以最低的成本、最快捷的方式捕捉到客户的需求信息,从而完成买卖交易,极大的降低了交易费成本。

五、扁平化管理案例分析

————————————————————————————————————————

扁平化管理案例之一。20世纪90年代后期,杰克·韦尔奇被称为“全球第一 CEO”。1981年,当他执掌GE时,公司机构臃肿、等级森严、反应迟钝,正走下坡路。杰克·韦尔奇对企业内部的扁平化改造,从管理层级上是将管理层次从8层精简到3层。在薪酬体系改造上,将工资层级从29个级别调整到5个组线条的级别,这也是扁平化的改革;当然,砍掉25%的企业,削减了10多万份工作,将350个经营单位裁减合并成13个主要的业务部门,则更是大手笔的企业扁平化的改造。

杰克·韦尔奇强调“无边界合作”,一直致力于打破公司内部的各种障碍,加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跨部门的团队工作,改进公司内部的协作以及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关系。因为,全世界每天有数十亿美元被浪费在组织间缺乏沟通即互相竞争上面,而这些组织本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我们认为,杰克·韦尔奇所谓的 “无边界合作”,则正是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扁平化的最好便证。杰克·韦尔奇已经将扁平化管理从企业组织内部延伸到企业组织的外部了,因此,企业的规模、资源、边界等就更为广大无比了。

可见,扁平化管理的思想在企业内部与外部可谓随处、随时都可以广泛运用。扁平化管理案例之二。美国圣莫尼卡高速公路事件。1994年1月17日,圣莫尼卡高速公路的一座大桥在洛杉矶地震中倒塌了。这一事件迫使几百万驾车者改道上班;洛城所有交通因此受到影响,造成大规模塞车。加利福尼亚交通部官员起初预测修复高速公路得花12至18个月。考虑到交通受阻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州交通部表示将把合同交付给能够在6 个月内完成的公路修复工程的承包商,并将集中力量不惜代价尽快完成此工程。修复工作最后仅花了短短的66天。这一奇迹实现的具体程序是这样的:加州交通部派工作人员携带施工计划及说明书乘飞机去与承包商洽谈,这样五位承包商会同时获得相同的信息。标价的审定及合同签订在同一天完成。设计组于6天内将施工图送交承包商,通常这需要约9个月时间。大桥的重建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审核过程。桥梁建设计划一般由加州交通部审核(此过程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然后同级部门复审(花去更多时间);最后复审的计划送交承包商进行投标。而这一次,承包商已准备就绪,在交通部批准的同时得到施工计划。同级复审与工程开工同步进行。为了防止突发事件及不确定因素,加州交通部的特派工程师和政府监督员随后就被派驻公路建设现场,负责整个建设过程。这样就减少了工作审批过程的时间。可见,扁平化可以应用于政府管理之中,用于管理流程再造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杰克·韦尔奇的话加以概括,组织扁平化不只是要节省开支,更重要的是改善了管理的功能。扁平化不仅是为组织节省了费用,更加速了组织内部的沟通,将原本就属于企业的“控制”与“责任”交还给了企业自身。扁平化管理必须导致:管理跨度加大,富余人员精简,人员素质提升,业务流程优化,管理重心下移,信息传递快捷,应对市场敏捷,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成本下降,交易费用节约,企业效率提高。

第四篇:行政后勤管理体系

行政后勤管理体系(呼市格日乐)人力资源

01、人力资源规划

02、招聘与配置

03、培训和开发

04、绩效管理

05、薪酬与福利

06、员工与司劳动关系

07、企业文化建设

办公事务管理

01、通讯工具及费用管理

02、招待费用管理

03、办公费用管理

04、车辆燃油,维修费用管理

05、水、电、物业费用管理

06、各项活动,晚会的筹备

07、值班值宿管理

08、会议管理

09、草拟发放通知通报

10、完成辖区领导下达的各项工作

11、档案资料管理

12、处理异常事务

后勤事务管理

01、采购管理

02、物流配送

03、仓储管理

2010

年03月30日

第五篇:某公司行政管理体系

企业的行政体系

现代企业向集团化发展是企业方向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于行政后勤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却缺乏明确性。

一、集团化企业的行政职能

一般来说,企业设立行政管理部门的初衷往往是将主营业务(制造、销售、研发等)外的事务性工作剥离开来,使得企业的管理者能够集中精力和时间做主营业务,保持业务的迅猛增长并提高市场竞争力。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又从行政中分离出市场、人力资源、客户服务、售后服务等等专门机构。

不断派生的专门机构因为其职能的单一性而显得重要,在企业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相形之下,作为“母体”的行政工作就日益显得没落,分出去的全部是相对重要的工作,留下来的纯粹是事务性工作。因此对许多企业来说,行政工作似乎越来越没有重要性可言,在管理者眼中,行政平日里的工作就是东修西补、保洁保安、收发个传真和信件,工作虽不可或缺但也无关大局。

这是对企业行政工作的偏见,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行政全然不是这个样子。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诸如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行政部等等虽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但只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我们知道,企业需要具备四大功能:研发、市场、销售,服务。企业要实现这四个功能必须具备几个保障:人、财、物、信息。这些保障主要来自三个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行政部门,三个部门各有一套复杂的运行规律,但相对而言人力资源和财务还是属于比较专一的部门,职责面较小,行政部门应该是三者里最大最复杂的部门,其职能也是最多的。可以说,行政部门在行政管理体系担负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中除行政管理之外的工作,都是某个方面的业务。行政管理体系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研发、市场、资金(财务)、经营(销售)、发展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

对集团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企业。行政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企业其他方面的业务。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的广度涉及到整个集团的全部运作过程;行政管理的深度又涉及到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节;行政管理的重要是因为它是领导和各部门、众员工之间的桥梁;行政管理的敏感是因为它涉及到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

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首先,行政部门不是停留在满足于有效处理日常事务的层次,还应该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文化等重大问题层次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一个战术家,还要努力做好一个战略家。只有有思想、懂战略、敢创新、有冲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上档次。

再次,行政管理者不是简单地以传达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行政部门在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并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上实现行政“协调”的职能。

最后,行政部门应以服务为本,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行政以服务于企业为最终目,行政部门的工作永远不会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关注点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以致于引起大家的关注。

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它象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

在“管理”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在服务上当好幕后英雄的境界,是行政工作的理想境界。

二、集团化行政体系的搭建

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不能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

行政部门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象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并不局限于企业的专门行政部门(如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因此集团化公司比较理想的行政体系是全面构建行政事业部体制。以总经理为最高首长、由行政副总分工负责、由专门行政部门具体实施、操作,其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内部的方方面面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它的作用就是承担着企业的全部行政管理工作,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发展等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

事业部下设几个专门的机构以实现其基本职能:(1)资产管理部:主要职责是负责集团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调配、报废,也包含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实际上它是一个资源整合机构;(2)采购事务部:负责集团的战略采购。集团越大,它的采购越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3)交通安保部:负责集团车辆管理、公共区域管理、消防、警卫、内保、监控(4)工程服务部:负责集团日常修缮、自控、空调、网络、水电气、机房运行等(5)成本控制部:负责行政费用的记帐、支付、分摊;(6)客户服务部:负责集团公司的客户资料管理、客户维护(7)公共关系部:负责集团公司的整体对外关系以及法律事务,包括与政府、行业、协会、群众组织的关系维护、信息和情报工作; 上述部门的紧密协作完全实现集团企业的行政需求,并能够高效率运转,使集团企业完全处于顺畅运行之中。

三、由小行政到大行政的成长

集团企业行政体系的构建并不一定要作到大而全,但其基本框架是要自始至终保持的,公司小就采用主管制度,行政部经理下设专职人员负责专项工作,逐步发展了就采用主管制度,在最后向事业部形式转变,从而实现与企业规模相一致的增长速度。

行政工作以不同的程度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任何一块的工作都需要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协同作战。正如前面所说,企业行

政工作是企业整个行政系统的工作,而不仅仅是行政部门的工作。

然而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普遍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行政工作就是行政部门的工作,技术工作就是技术部门的工作,销售工作就是销售部门的工作……。由此在集团企业内众多的分支机构就顺理成章地成立单独的行政部门、技术部门、经营部门、财务部门。

这样一种认识和安排在很多企业导致了一系列弊病。首先是各个部门或分支机构互为“独立王国”,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和思考问题,没有大局观念和长远眼光。这就使整个集团的协调、协作变得十分困难,动辄要请集团总经理或董事长出面才勉为其难。

其次是重复劳动的增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外口径和内部工作标准的不一致、工作效率的低下、权力与责任的过分集中、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压力过大、中层管理人员及员工无全局感、无责任感、无积极性、无创造热情、作风疲塌,得过且过。

为此,集团企业行政工作的成败就是要实现从“小”到“大”的转变。如果我们把整个企业视为一个大系统的话,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就可以视为一个个“小系统”,在众多大、小系统之间还有若干个中系统,一般有行政管理系统、经营销售系统、技术研发系统、市场开发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和财务系统,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集团企业通常都有的几大块工作。但是,无论是用块块或条条来描述它们都不合适、不确切、不科学,因为它们其实是一个个系统、一个个网络。

大系统包含了中系统和小系统;然而中系统却不是包含着小系统,而是将其触角深入各个小系统之中。也就是说,中系统 与小系统并不是包含关系,而是交叉关系。

集团企业的“中系统”我们称之为大行政、大市场、大技术、大财务……

按照这样的思路,在集团管理体制上应该保证公司之间的分工不分家。集团公司的行政、人力资源、技术、市场、财务都应是在总公司的领导下、统揽涉及全公司各部门、各分支机构的大行政、大技术、大市场、大财务、的;不管涉及到哪个部门或哪个分支机构,只要是行政方面的事,都由行政统一领导和出面协调;只要是市场方面的事,都由市场部门领导和协调,以此类推;大行政、大市场、大财务等等不管部门 或“分支机构”,而只管方面(即某一方面工作)。总公司则负责“大行政、大市场、大财务”所代表的各大块工作(即几个中系统)之间的协调。

总公司统领着集团这个大系统,负责大系统中各个中系统之间的协调;“大行政”统领着行政中系统,负责的是所分管的中系统所涉及的各部门和分支机构之间的管理、服务、协调;各分支机构统领着本部这个小系统,负责该小系统即内部的运行。这样,行政工作真正得到了成长。

四、全面提升行政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行政部门工作的效率及成果直接影响企业的职能发挥,一般来说,集团总部的职能包括:帮助公司增值,保持各子公司人事政策、财务政策、企业文化的一致性,负责战略性的方向与行动。

企业行政工作水平的提升决定企业转型成败与否,尤其是企业在向由小而大的转变中,行政水准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全面提升企业行政工作的方法与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是行政制度建设的问题,制度化在今天好象已经是过时的东西了,更多更新的管理思想是讲求通过“企业文化”、“组织”等来实现,制度管理似乎是陈旧的古董,已鲜有人提,但不争的事实是,制度在企业的管理中确是基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是有道理的。企业在发展中必定会积累若干文字资料,这些文字资料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载体,承载着企业制度化建设的基础。因此,集团企业更应注重企业行政制度的建设与加强,通过制度正本清源。其次是全面实行工作流程化管理,行政工作总是千头万绪,更多“人治”的色彩,制度只是基础,光靠制度是达不到目标的,行政上的许多环节需要靠流程图来实现,流程图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简单明了地说明工作的关键点,做到“分工清晰、责权明确”,使行政的各项工作条理清楚,有利于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第三是表格化管理在行政工作中的实施,工作流程有了、责任权利明确了,具体的实施就靠表格实现,表格是行政工作中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许多复杂的工作只要用表格完全能说清楚,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追溯性的工作,通过简单的表格就可以实现。

最后是提倡“服务&合作”。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方法问题了,“服务”实际上是行政工作的定位,行政永远是为企业服务的,行政部门的定位一定是服务部门,这种观念应该深入每一个行政人员的意识中,定位准确了,工作的方法和方式就清楚了。“合作”是一个高效率的企业行政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行政有没有合作、合作的如何可以界定企业是否“健康发展”,企业要发展,行政部门必须有良好的高效率的合作意识。

五、结论

按照“大行政”的思路来建立集团企业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分工体制,可以解决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大行政”概念和“行政事业部”机制有利于打破部门、公司分割,加强企业内部协调、树立全局观念,增进团队精神,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分权体系、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内耗;有利于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统一内部工作标准;有利于公司领导摆脱冗务烦扰,提高统揽全局水平,使工作更上台阶;有利于振奋员工精神,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热情。

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来构建集团企业的“大行政”体系,企业的行政系统就能克服部门分割、行政无力等问题,充分、有力地发挥其全局性、统摄性的管理功能,较大地提高企业的行政效率和行政质素,彻底改变行政在企业中的形象和地位,真正实现其在企业中应有的作用。

企业的行政体系

企业行政管理

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它是以总经理为最高领导、由行政副总分工负责、由专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操作,其触角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方方面面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

企业的行政管理如此重要,然而却几乎没有人去研究它;这是现今企业普遍感到最头痛的是行政管理,而改进它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就其中的二、三问题作一探讨,期望引起讨论。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及其要求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究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种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己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象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行政部门的的管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

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再上一个档次,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者。

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一个战术家,还要努力做好一个战略家。很显然,也只有一个有思想、懂战略、敢创新、有冲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再上一个档次。

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管理者不能简单地以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也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独特地位对各个部门颐指气使,以权压人。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没有充分沟通的协调不成为真正的协调。

从“服务”上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关注点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一点,即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以致于引起大家的关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部门最忌讳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它部门抢镜头,争荣誉。行政部门应该象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和感情。要反对利用自己对公司资源的支配权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或便利的行为,特别要反对把行政部门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府衙门。管理是要执行制度的;但执行制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一定要搞得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更要注意对人的尊重。行政工作要做得有人情味。管理“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在”服务“上当好幕后英雄的境界,是行政工作的理想境界。由于各种因素,并不容易达到,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之,努力趋近于这种境界。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及其要求

一般意义上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的功能;究而言之,行政管理就是服务。就这一点而言,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大体相同。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机关仍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在我看来,归根结底就在于它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企业的行政管理至少有以下特点:

一、企业的行政管理不是独立自足的,它本身并不是企业的目的所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即使搞得象一朵花似的,如果不利于充分利用和合理调配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企业的发展,那也是没有价值的。简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根本目的即:通过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而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就政府体系本身而言,可以说就是它的目的本身。也就是说,政府机关之所以存在,目的就在于实行行政管理。这就使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往往给人一种”为管理而管理“、不尽情理、不合实际的印象;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企业里,就会比较触目惊心,使人难以容忍。

二、由于上述特点,因而也就派生出企业行政管理的又一大特点,那就是它比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表面文章、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

三、企业行政管理的第三个特点,在于它或多或少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即更讲究实效。虽然我们不能说要直接用企业经济效益来衡量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对某个具体的行政行为问”你这种做法能为企业赚多少钱“;但是,企业的行政管理还是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企业行政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

四、企业行政管理的第四个特点,在于要比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来得灵活。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制度、程序、图表等,与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有一定距离甚至严重脱节;为了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多一事不如少一?quot;,一般都有较长时间的延续性,有的甚至几十年一贯制的老面孔。因此,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保守、僵化、死板、生硬、不近人情、不合时宜等特点。而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公司实际发展需要经常进行变革、增删、剪裁、变通,因而带有很强的灵活性,比较能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公司实际。

五、企业行政管理的第五个特点,在于它“为企业的前线服务”的色彩比较明显。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人员在企业中比较“低调”,不象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那样往往高高在上,趾高气扬。当然究其实质而言,政府机关的行政管理也应该是为企业、为社会、为民众服务的;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政府机关距离每个具体的服务对象比较远,受到服务对象的影响和制约都比较间接,客观上就使这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往往被“异化”、被颠倒过来了,“公仆”变成了“主人”。而在企业中,一般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出现,行政部门为技术、业务等一线部门服务的关系一般比较明确。

企业行政管理的上述特点就给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提出了这样一些要求:企业的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最后,企业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切实搞好服务上来。

三、反对企业行政管理中的“游击作风”和“衙门习气”

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完全摈弃“机关习气”,完全凭主观意愿办事的“游击作风”。企业中没有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上下左右的明确分工、明确而充分的逐级授权和环环相扣的工作程序;或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凡事完全看老板或各级负责人的当时意愿,一拍脑袋决定任何大小事项,没有科学的研究、决策、落实程序;决策只凭当时灵机一动,正确与否全凭运气。机构、部门、各级负责人都形同虚设,上级对下级大小事务插手过多,搞得下属无所适从。往往是老板忙得昏天黑地,干部员工却有劲使不上;老板总觉得干部员工拿得太多,做得太少;干部员工又对老板一肚子怨气,怪老板不重视自己。这样不但无法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易于造成劳资双方的隔阂与对立。由于没有制定出成文的“公道”和“规矩”,造成企业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相扯皮,互相推诿;尔争我夺,辩论不休;或遇事不议,或久议不决,或决而不行,或行而不果;重复讨论,重复决定,重复劳动;朝令夕改,朝秦暮楚。企业处于一片“打乱仗”状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另一种倾向,是一些“机关作风”较重的企业行政管理干部,完全不考虑公司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完全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那一套,搞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繁文缛节、按部就班;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文牍主义、官样文章;公文旅行、笔墨官司;纸上谈兵、咬文嚼字;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脱离实际、不讲实效。这样一种行政管理,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既浪费人力,又浪费钱物;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僵化死板,不近人情;把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变成了旧时代?quot;衙门“。这同样造成极大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影响公司效益。

以上两种倾向,都是我们应当大力反对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当前条件选择合适的、有一定程度的规范性的行政管理模式,并且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避免”游击作风“、打乱仗,提高员工士气、工作效率和公司效益;但是任何企业必须时刻牢记,行政管理的目的和实质在于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服务,为公司领导和各个部门、干部员工服务,而决不可本末倒置,陷入过重的”机关习?quot;,否则同样会降低员工士气和工作效率,损害公司利益。

四、企业行政管理切忌脱离实际

企业行政管理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所在企业的业务不了解、不熟悉,管理时常脱离各部门实际,发布的规定无法推行或根本不宜推行,引起其它部门的反感和排斥。各业务部门心理上总觉得行政人员碍手碍脚,甚至是手脚太长,巴不得他们永远不要在自己的部门露面,不要干扰自己的工作;自己这方面则是除非有什么必须要行政部门帮助解决的事,否则宁愿与行政部门老死不相往来。行政人员也往往或是很知趣地尽量不去打搅其它部门,或是对其它部门有一种抵触情绪,干脆大家有滤凳拢皇律⒒铮蝗绻偌由锨懊嫠档?quot;老爷作风“、”衙门习气“,双方的隔阂和抵触就更深刻、更剧烈了。这样就陷入了恶性循环:行政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接触越少,就越不了解,管理就越脱离实际;反过来,行政管理越脱离实际,就越遭受各部门的排斥,从而也就越不了解各部门情况。

为了改变这种行政管理与各部门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行政部门除了要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外,更有切实效果的应该是转化职能,也就是说要强化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管理职能。社会上许多企业都设有企业管理部,但由于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职能往往还保留在行政管理部门,企管口和行政口二者的职能往往发生重叠和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企管部实际上只起到了一个类?quot;法规处”的作用,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并无权威;而行政部门又被削弱了管理职能,沦为“总务处”。为了避免这种互相重叠和冲突造成的互相削弱,“行政口”与“企管口”必须合而为一,要将一般企业的“企业管理部”的职能注入行政部门,增强其企业管理职能。

我认为,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行政管理部门深入各部门业务,增强为企业第一线服务的观念,克服衙门习气和老爷作风,恐怕难收实效。因为行政人员如果没有一个切入口介入各部门的工作,会感觉“师出无名”,难以着手;如果介入得比较生硬,还会干扰各部门的正常工作,引起各部门的反感和排斥。将企业管理职能注入行政管理部门、增强其企业管理职能后,行政部门深入各部门工作,就成了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情;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所制订的管理制度符合实际并切实可行,为了考察各部门执行制度的情况,为了使管理能够切实有益于各部门的业务,就必须要深入、跟踪各部门业务的进展,并且与各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反过来说,行政部门在通过增强企业管理职能而深入了各部门工作之后,也就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比如说,由于深入了各部门的业务,对于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就会了解得更多、更深入,这对搞好人员考核和任用显然有很大助益;再如,行政管理人员在深入业务中可以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为各部门出谋划策、做好上下沟通和跨部门协调等等,就能解决各部门自身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甚至起到公司高层领导都难以起到的作用;等等。这一切,显然都有利于搞好行政部门自身与各部门的协调,改善双方的关系,改善行政部门的形象。一)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行政事务管理,理顺公司内部关系,使各项管理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指行政事务包括档案管理、印鉴管理、公文打印管理、办公及劳保用品管理、库房管理、报刊及邮发管理等。(二)档案管理

第三条 归档范围:

公司的规划、计划、统计资料、科学技术、财务审计、劳动工资、经营情况、人事档案、会议记录、决议、决定、委任书、协议、合同、项目方案、通告、通知等具有参考价值的文件材料。

第四条档案管理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保证原始资料及单据齐全完整,密级档案必须保证安全。第五条 档案的借阅与索取:

1.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借阅非密级档案可通过档案管理人员办理借阅手续,直接提档; 2.公司其他人员需借阅档案时,要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并办理借阅手续;

3.借阅档案必须爱护,保持整洁,严禁涂改,注意安全和保密,严禁擅自翻印、抄录、转借、遗失,如确属工作需要摘录和复制,凡属密级档案,必须由总经理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一般内部档原因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摘录和复制。

第六条 档案的销毁:

1.任何组织或个人非经允许无权随意销毁公司档案材料;

2.若按规定需要销毁时,凡属密级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销毁,一般内部档案,须经公司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销毁。

3.经批准销毁的公司档案。档案人员要认真填写、编制销毁清单,由专人监督销毁。(三)印鉴管理

第七条公司印鉴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负责保管。

第八条公司印鉴的使用一律由主管副总经理签字许可后管理印鉴人方可盖章,如违反此项规定造成的后果由直接责任人员负责。

第九条公司所有需要盖印鉴的介绍信、说明及对外开出的任何公文,应统一编号登记,以备查询,存档。

第十条公司一般不允许开具空白介绍信,证明如因工作需要或其它特殊情况确需开具时,必须经主管副总经理签字批条方可开出,持空白介绍信外出工作回来必须向公司汇报其介绍信的用途,未使用的必须交回。第十一条盖章后出现的意外情况由批准人负责。

第十四条公司各部、室所有打印公文、文件,必须一式三份,交总经理办公室留底存档。(五)办公及劳保用品的管理 第十五条 办公用品的购发:

1.每月月底前,各部、室负责人将该部门所需要的办公用品制定计划提交总经理办公室;

2.总经理办公室指定专人制定每月办公用品计划及预算;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后负责将办公用品购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计划的分发给各个部、室。由部室主任签字领回;

3.除正常配给的办公用品外,若还需用其它用品的须经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批准方可领用;

4.公司新聘工作人员的办公用品,办公室根据部室负责人提供的名单和用品清单,负责为其配齐,以保证新聘人员的正常工作;

5.负责购发办公用品的人员要做到办公用品齐全、品种对路、量足质优、库存合理、开支适当、用品保管好; 6.负责购发办公用品的人员要建立帐本,办好入库、出库手续。出库一定要由领取人员签字;

7.办公室用品管理一定要做到文明、清洁、注意安全、防火、防盗、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允许非工作人员进入库房。第二十三条库房内严禁吸烟,禁止无关工作人员入内,库内必须配备消防设施,做到防火、防盗、防潮。(八)附则

第二十七条公司办公室负责为各部室邮发信件、邮件。

(一)私人信件,一律实行自费,贴足邮票,交办公室或自己送往邮局。

(二)所有公发信件、邮件一律不封口,由收发员登记,统一封口,负责寄发;

(三)控制各类挂号信凡因公需挂号者,须经各部室主任批准,总经理办公室登记后方可邮发。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如有未尽事宜或随着公司的发展有些条款不适应工作需要的,各部门可提出修改意见交总经理办公室研究并提请总经理批复。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解释权归总经理办公室。第三十条 本规定从发布之日起生效。2外商投资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对于举办一个具有相当规模会议的组织者来说,如何让众多的会议参与者在每一个环节诸如签到、开会、餐饮、娱乐、学习、交流等项目中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同时又能关注到与会者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突发的疾病、家庭危机或其他个人麻烦等。此外,还要解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诸如发言人没有及时到场、恶劣的天气或音响设备失误等突发事件呢?作为一个专业的会议管理公司,我们提出以下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一、确立明确的目标

对任何一个商业公司而言,要想让会议开得有价值,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通过会议获取所需,提供给与会者相应的价值,并且能回报投资。

二、完善信息的采集与分析

信息的收集极为重要,这其中包括了解客户的需求(细节请看流程中附录-客户需求分析单)、了解会议的出席者、了解媒体、了解预算、分析自己的不足等。

三、追求不断的创新

每一次会议都是对创新能力的挑战,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不断的创新能使每一次会议都充满激情与乐趣。

四、制定周密的计划

无论是甘特图还是进度表,一个周密的计划必须包括会议里所有的细节,另外,保证定期的追踪可以避免一个周密的计划成为项目经理墙壁上的装饰。

五、实施严格的现场管理

在进行现场管理时,一定要严格地对照计划表上的事项进行操作,任何疏漏都会导致会议的失败。此外,现场负责人需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参见14条)

六、结束与细致的总结

成功的会议需要有创造性的规划;积极的谈判和交流的技巧;规范的操作和财务管理;优秀的包装和系统的反馈。在会议结束后总结一下你提供了多少价值?什么是你公司的投资收益?与会者明年还会参加你的会议吗?将这些答案汇总起来,应用于下一次的会议计划。

八、了解会议涉及的行业

为了提供成功的会议管理,组织者必须了解会议所涉及的行业,专业术语和行业整体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九、不要为了省小钱而在大事情上糊涂

保证合作的供应商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千万不要为了省点小钱而牺牲了会议的品质,到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你自己。

十、记住、顾客永远是第一

你的听众是你的顾客,他们会付帐给你,因此他们必须要感受和接受到价值,他们必须要体会到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如果你觉得有什么事比顾客更重要,请记住:顾客永远是第一重要的!

十一、合理控制预算

要学会分析并合理地使用预算。额外花费的钱应该首先使与会者收益。

十二、最大限度地使用技术

技术能给你很多帮助,自始至终地尽可能多使用技术,使得顾客和工作人员都能很轻松地运用技术,但是,必须记住不可用技术代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技术的运用参看“多媒体会议包装”)

十三、清晰而明确的沟通

清晰而明确的交流是整个项目成功的关键。想象你是一个与会者,不了解内部的计划、程序或是后备工作,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这一切呢?

十四、成熟的危机管理

针对不可预见的问题与可能的场景危机,必须准备好解决方案,将最坏的结果罗列出来,然后逐一提出解决方案。

十五、提供足够的价值

为了满足与会者的需求,一个会议项目应该能提供给听众有用的价值,无论是教育还是培训抑或是新产品发布会或经销商会议---内容是关键,充实的内容将使价值在会议中得以体现。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成功的人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能手!”实际上,只要扎扎实实地用好每一分钟,几乎不可能不能成才、有所作为、享受美好的生活及健康长寿。有些人一生都没有利用好时间,有些人只是利用好了青春,有些人只是利用了一生中的几年,一流人才在尽量利用好每一天,而高手们在尽量利用好每一分钟乃至每一秒钟。纵观高级人才的行为,很少有浪费时间的行为,他们的成功实质上时间利用上的成功。

充分利用时间,实质上就是以较少的时间做较多的事情。办每件事都要考虑节约时间的问题。有些事情不能节约时间,为了保险还要投入较多的时间。例如,试验新的水稻品种,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试验成功之后,才能全面推广。如果急于推广,有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充分利用时间是一个永恒的问题,人类利用时间的能力在不断进步。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呢?

一、以较小的时间单位办事。这样有利于充分安排和利用每一点点时间,一时节约的时间和精力或许不多,但长期积累,可节约大量的时间。许多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办事常以小时、分钟为单位,而一般人常以天为时间单位。美国人办事常以小时、分钟为单位来计算,而我们办事常以一天、一周为单位来计算。可见,我们的时间观念远远比不上美国人,因而急需改进。

犹太人把时间视作金钱,常以1分钟得到多少钱的概念来工作。犹太老板请员工做事,工薪是以小时计算的。犹太人会见客人,十分注意恪守时间,绝不拖延。客人来访,必须要预约时间,否则要吃闭门羹。犹太人对于突然来客是十分讨厌的,如果是做生意,可能会导致失败。

二、多限时。人的心理很微妙,一旦知道时间很充足,注意力就会下降,效率也会跟着降低;一旦知道必须在什么时间里完成某事,就会自觉努力,使得效率大大提高。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多限制时间通常不会影响心身健康,却可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成才途径是艰难的。对他而言,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科学研究条件。大学毕业后,尽管他想当一名物理学家,由于是犹太人,他才当上一个邮政局的小职员。但艰难的生活并没有动摇他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他将一天8小时的工作有4小时内干完。其余的时间用来进行学习和研究。

对多数事情而言,既可在较长的时间里做完,也可在较短的时间里做完,弹性相当大。多限制时间有助于减少办事时间,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时间的目的。一件事情8小时可以做完,如果只给4小时,也可以想办法完成。例如,开会最好限制时间,并提前告诉参加会议者需要多长时间,这样既让他们好安排时间,又利于减少开会时间。又如,约见朋友时,先说明自己想要多少时间交谈,有了这个限制,大家就会认真交谈及直奔主题,避免了无谓的聊天,使得交谈的效率大大提高。再如,有事与他人协商时,不妨请对方在指定的时间内答复,以免浪费时间。比如说:“这件事你考虑一下,下午打个电话答复我,好吗?”一般不要说:“你想好了,打个电话给我。”否则,对方很可能会拖延较长时间,而你却一直地等,既浪费时间,又让人厌烦,不可取。

三、平常要充分利用时间,关键时刻要抢时间。如果抢时间的能力差,就很容易在关键时刻失败,因此,每个人都要掌握好抢时间的技术。

四、采用先进的工具和技术节约时间。这样一时节约的时间或许不多,但长期积累则很多。假如一生都尽量采用较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往往可以取得成功。尽管使用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可能要花不小的代价,但与长期积累所节约的时间相比,往往是值得的。

电脑是人类的好助手,花一些时间精通电脑很有好处。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电脑,乘飞机、坐汽车、坐火车都可以学习、工作和娱乐。

五、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从而促使自己努力。这是充分利用时间的最好办法。假如给自己安排的事情不多,那么,无论如何认真,时间还是没有被充分利用。

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得满满的,比如一生准备干多少事业,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从而促使自己勤奋。这一时对充分利用时间或许不很有利,但一生积累,的确非常有益。

六、优先办理重要的事情。所做的事情越有意义,时间的利用率就越高,反之,时间的利用率就越低。如果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锁碎的事情上,那是非常不应该的。

七、投入最多的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特长有助于个人发展,因此,应投入较多的时间发挥特长。投入于特长的时间越多,对个人的发展越有利,一生的时间利用率也就越高。

八、通过合作节约时间。对于一件事,可分割成几个较小的部分,自己只做其中一部分,其它部分让别人去做。这样可为自己节约很多时间。比如,将部分工作(特别是烦琐事务)分给下属去做;请咨询公司收集有关信息。与人协作时,最好找效率不低于自己的人作伙伴;对比自己更重要的人,要配合他的时间。

有些事情自己无法亲自去做,可请他人协助。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充分利用时间,就要尽量利用别人的力量,让别人的时间为自己的时间。例如,工人的工作时间都由企业家管理,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无不把这笔时间当做自己的时间而好好利用。九、一心多用。边吃饭,边听新闻、音乐;边看电视,边交谈;边看书,边交谈;边吃饭,边交谈;边打乒乓球,边交谈。在刷牙、洗脸、刮胡子、穿着打扮时,可让自己放松、放松。高级人才都有一心多用的愿望,长期如此,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形成了习惯,这对于充分利用时间非常有益。

大多数日本人无法接受无所作为的消遣方式,并把无所事事的消遣看作是痛苦的事情,因此,他们即使是在旅游、度假,也会安排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以达到边玩、边学习或边工作的目的。这样一时利用的时间资源或许不多,但一代人所争取的时间资源将很多,代代相传,对于民族发展将万分有利。

十、给自己找更多的事情做。没事做或没有较多的事情做,是很多人没有充分利用时间的主要原因。不断进取,树立较大的目标,是使自己有更多的事情做的最好办法。个人的潜力是很大的,而大部分人只用到潜力的很小部分。假如让自己一天做一件事情,可以度过每一天;如果让自己一天做两件事情,也可以度过每一天。如果你让自己一天做10件事,你也可以想办法完成它。

十一、利用间断时间。比如看电视时,人们通常只留意其精彩的内容,因此,通过多换台可以得到更多精彩的内容。边看电视边做其它事情,电视内容精彩时,就看一看,反之,就做事。在公文包里放一本好书,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工作中间没事时可拿出来看;在饭店里等吃饭时看一看……

十二、利用零碎时间。利用好零碎时间并不难,但最容易为人们所突视。超级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区别主要在于他们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尽管一时的区别并不大,但长期积累,差距就产生了。例如坐地铁、坐火车时,读份报纸或构思一个文件,或者好好地自我放松一下(比如闭目养神)。

在等待的时间里,可考虑发展计划、读几页书、看看报纸、处理一些琐事、运动或放松一下。比如,带上一个小问题在吃饭排队时思考;交给上司递方案往往要坐着等待他答复,可思考与此方案有关而尚未完成的问题。

一个不善于利用零碎时间的人,不可能成为世界级人才。善于利用琐碎时间,一时得利或许不大,但长期积累,是非常有益的。难怪高级人才都重视零碎时间,而且都自我磨炼成为利用琐碎时间的能手?

十三、多考虑现在和未来,少考虑过去的事情,以充分利用时间和精力。回顾过去往往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在处理许多事情时,往往要考虑过去的经验、教训,因为过去有些东西可做为现在或以后办事的参考。

十四、充分利用休息时间。比如,利用吃饭时间、饭后短暂的休息时间、运动后放松的时间,和朋友、同事交谈,这样既有利于放松心身及消除疲劳,又利于交友。有些领导者常利用吃饭和饭后休息的时间,轮流与下属、同事交谈,这样既有利于增进与下属的互相了解,又利于获得良好的意见和建立良好的团体气氛,又可减少一些会议和会谈,十分有益。

十五、被干扰的时候做些简单的事情。不速之客来了,可边应酬边办事。对于无关紧要的会议,应想办法推掉,以免浪费时间。不得已参加这些会议时,可以简单思考一下某个办事计划。

十六、常做记录。随身带一本小册子,有好的想法就记下来。比如,随时记录改进工作、做好某事的好办法,学习的心得体会等。好的想法不记下来,很容易忘记,即使勉强能回忆起来,也很费时间和精力。一旦形成随时记录灵感和心得的习惯,你会发现自己的灵感和心得很多,对于个人的成才、发展都非常有益。难怪多数高级人才都有随时记录灵感和心得的习惯。

小的笔记本可放在衣袋或公文包里,大的笔记本通常只能放在公文包里。每个人最好安排几本笔记本,一本是学习用的,一本是工作用的,一本放在公文包里,一本放在睡床上,一本放在厕所里,并分别配上笔。这个投资相当小

我眼中公司的行政体系

公司从建成到投产已经近二年时间了,我觉得庆安向集团化发展是公司方向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对于行政后勤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却缺乏明确性。

一般来说,公司设立行政管理部门的初衷往往是将主营业务(生产、销售、研发等)外的事务性工作剥离开来,使得企业的管理者能够集中精力和时间做主营业务,保持业务的迅猛增长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随 着公司的逐步发展壮大,又从行政中分离出人力资源、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等等专门机构,不断派生的专门机构因为其职能的单一性而显得重要,在企业中的作用更 加明显,相形之下,行政工作就日益显得没落,分出去的全部是相对重要的工作,留下来的纯粹是事务性工作。因此对公司来说,行政工作似乎越来越没有重要性可 言,在管理者眼中,行政平日里的工作就是东修西补、保洁、保安、收发个传真和信件、管好员工的一日三餐、派车接人等等,工作虽不可或缺但也无关大局。这是 对公司行政工作的偏见,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行政全然不是这个样子。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诸如办公室、人力资源科、信息科、行政科等等虽担负着企业行政 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但只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对 于公司的行政管理体系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企业。行政工作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都不同于公司其他方面的业务。行政工作涉及到 公司内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沟通和协调。行政管理的广度涉及到整个公司的全部运作过程;行政管理的深度又涉及到许多局外人难以想象的细微末 节;行政管理的重要是因为它是领导和各部门、众员工之间的桥梁;行政管理的敏感是因为它涉及到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我觉得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我 觉得行政部门应以服务为本,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行政以服务于公司为最终目,行政部门的工作永远不会成为公司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 果一个公司的关注点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影响了公司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以致于引起大家的关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它象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

我 觉得公司比较理想的行政体系是全面构建行政管理部体制。以总经理为最高首长、由主管行政的副总分工负责、由专门行政部门具体实施、操作,其触角深入到企业 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内部的方方面面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网络。它的作用就是承担着企业的全部行政管理工作,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发 展等几大块业务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

我 觉得现在大家普遍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行政工作就是行政部门的工作,技术工作就是技术部门的工作,销售工作就是销售部门的工作„„这样一种认识和安排 导致现在公司在某些时候会出现问题。首先是各个部门或分支机构互为“独立王国”,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和思考问题。这就使整个行政工作的协调、协作变得十分 困难,动不动就要请副总或总经理出来“帮忙”。比如某个部门要“出车”,但不到五分钟这个部门或其他部门也要去该地方办事,一上午可能相同类型的车要出好 几次,问其原因每个部门都说自己的工作重要,自己的事比较急,你在哪个部门派车时间上推迟都可能会导致该部门对行政工作的否定。

其 次是重复劳动的增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外口径和内部工作标准的不一致、工作效率的低下、权力与责任的过分集中、公司主要领导人的压力过大,比如某个部 门维修东西要交待办公室去采购备品备件,办公室再与采购部联系,之后又由于型号、尺寸等等问题反复沟通,可以看出办公室在其中只不过充当了一个传声筒的角 色,时间一久,二个部门反而都会对办公室的工作提出意见。

虽然我们不能说要直接用公司经济效益来衡量具体的行政管理行为,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对某个具体的行政行为问“你这种做法能为公司赚多少钱”;但是,公司的行政管理还是比较直接地与公司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公司行政管理的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开源节流,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加快公司发展。我们可以变相的做到“我这种做法能为公司省多少钱”。

公 司行政工作的成败就是要实现从“小”到“大”的转变。如果我们把整个公司视为一个大系统的话,公司的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就可以视为一个个“小系统”,在众 多大、小系统之间还有若干个中系统,一般有行政管理系统、经营销售系统、技术研发系统、市场开发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和财务系统,但是,无论是用块块或条条 来描述它们都不合适、不确切、不科学,因为它们其实是一个个系统、一个个网络。

按 照这样的思路,在管理体制上应该保证公司部门之间的分工不分家。公司统领着庆安这个大系统,负责大系统中各个中系统之间的协调;行政体系统领着行政中系 统,负责的是所分管的中系统所涉及的各部门和分支机构之间的管理、服务、协调;各分支机构统领着本部这个小系统,负责该小系统即内部的运行。这样,行政体 系才真正得到了成长。

行 政体系有利于打破部门、公司分割,加强公司内部协调、树立全局观念,增进团队精神,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分权体系、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内耗;有利于减 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统一内部工作标准;有利于公司领导摆脱事务烦扰,提高统揽全局水平,使工作更上台阶;有利于振奋员工精神,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热情。

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来构建公司的行政体系,公司的行政系统就能克服部门分割、行政无力等问题,充分、有力地发挥其全局性、统摄性的管理功能,较大地提高公司的行政效率和行政质素,彻底改变行政在公司中的形象和地位,真正实现其在公司中应有的作用。

下载医院行政管理体系如何扁平化(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院行政管理体系如何扁平化(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全面薪酬管理体系

    医院全面薪酬管理体系未来的人才竞争必然是全球性国际化的竞争,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也必然是对优秀人才的争夺与凝聚。现在,只要我们翻开卫生行业的报纸,打开有关医院的网站......

    扁平化教育实施方案(共5篇)

    扁平化教育实施方案一、实施扁平化管理的背景xx小学自2011年初搬入新校区,随着学校使用面积的扩展,教学设施的更新,学校的生员、教职员工也急速扩容。目前为止,普教班与学前班合......

    行政管理体系职责和任职条件

    行政管理体系职责和任职条件 制造行政管理文秘 的职责和任职条件 1、文件及通讯管理:按照部门经理的安排,负责部门经理的文件、信函、邮件、传真和批件的收、发、转、呈、复......

    医院行政管理制度

    医院行政管理制度 一、医院领导工作制度 (一)值周院长工作制度 由院级领导轮流值周,值周院长工作职责如下: 1. 值周院长协助院长处理医院日常事务,接待群众来访工作等。 2. 值周......

    医院行政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医院行政工作总结本学年度__医院在学__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__医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医护......

    工作总结医院行政

    工作总结医院行政 工作总结医院行政2007-02-06 09:47:16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院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我们医院在以院长为核心的医院领导班子集体......

    医院行政年终总结

    医院年终总结范文2015 【范文】 2015年是我院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增进效益的一年,是医院树立全新经营管理理念,提高医院档次和竞争力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

    医院行政管理制度

    科室文化建设制度 科室文化建设是科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优秀的科室文化建设,有利于科室和谐发展,有利于增强员工凝聚力,有利于激励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