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

时间:2019-05-13 21:2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

第一篇:论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

论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

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号召全党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基本任务。”可见邓小平理论已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受了三大历史关头的考验。第一个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政治、思想及其混乱,党和国家的各级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拒绝了“文化大革命”的老路,又反对否定社会主义、主张资本主义的思潮,拒绝了以纠正“文化大革命”为借口否定社会主义的邪路,勇敢地面对现实,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肯定成绩,重新奋起,开辟了一条新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个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外的政治**。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极清醒的头脑,领导我们党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新路不动摇。第三个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是从十五大前后开始。邓小平逝世后中国的转向一时间议论纷纷,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刻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知道意义、理论精髓和根本问题、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时代精神和革命风格,并进一步展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邓小平突破了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从而否定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这一传统观念。邓小平不仅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提出了建立新体制的许多重要原则和构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并对建立这个新体制作了深入的论述和全面部署。

(一)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考过程

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时的思考过程:

1、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多国的失败,足以说明必须对该体制进行革命性变革;

2、社会主义各国对新的道路的探索都指向了市场经济,引起了邓小平对人类已形成的关于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的反思,他认为,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一家独有,而是有很强的兼容性,能为社会主义所用;

3、基于对我国改革在经济、政治和思想观念上的多重任务之间相互关系的战略性思考,邓小平认为用市场经济来统领这三方面的改革,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因而较容易形成改革的良性推进;

4、邓小平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是改良而是革命的深入思考,促使他选用了市场经济而不是商品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5、邓小平之所以选择市场经济,还考虑到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任何伟大理论的产生,都是创造者对世界某一事物长期观察并思考的结果。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时,邓小平创立该理论与他一生的种种经历有关,如留法勤工俭学、莫斯科的大学系统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等,从而大大拓宽了对该理论的研究空间。

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过程,从提出、充实到完善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

2、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第一阶段邓小平强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结合的,在结合中应以计划经济为主,并在第二阶段强调以计划经济为主逐步转变为强调以市场经济为主。

三、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

(一)、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我们党顺应世界历史潮流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我们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坚持下去。“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世界开放性特征的高度的理论概括。当代世界就其经济内容而言是开放的世界或开放的经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实

行对外开放,发展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自给自足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中,经济交往的规模和程度十分有限,交换在经济生活中还不占重要地位。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之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商品经济才居于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

会分工的扩大,进而形成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又加深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形成了世界市场;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资本的国际化。如同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联系。

(二)根据经济体制创新的需要,大力推进对外开放。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任务是按照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企业的财产制度和组织形式,从而以规范化的公司制形式对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根本性的改造,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为实现企业改革的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对内对外开放,逐步地拆除地区间和国际间的各种市场藩篱和贸易壁垒,促使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扩大,促进企业进入市场尤其是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的竞争,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新的战略部署,切实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开放型经济。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实行一系列更为开放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面临着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产品出口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我们要继续以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为指导,以积极的态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四、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祖国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伟大的科学构想,是他所倡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国”,“两制”则是要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一国”,没有“一国”,“两制”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两制”,“一国”就无以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一国”与“两制”是一个整体,是并行不悖的。否定了“一国”,国家就会走向分裂;否定了“两制”,国家就会导致战争。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一种新思维,旨在把台港澳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把国际上通用的“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国内。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是对人类社会科学理论的一个新的重大贡献。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必须认识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贯穿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是这一理论活的灵魂。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样,也只有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才能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主要矛盾,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的正确认识,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学习体会

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我们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中指出:“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力量,使我更加正确地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

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做为领导干部,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主要包涵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邓小平理论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理论不是哪一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成果。

从内容上来看,邓小平理论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形成了科学体系。

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建设画卷: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础,展开了一幅建设社会主义的画卷。

作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认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及特定的历史根据和时代背景、命题提出和形成的发展过程。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并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经受住了国际国内**的考验,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曲折中站稳了脚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因为有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国才取得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就不可能有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生活;不可能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政治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严密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实现中国发展和稳定的思想体系,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指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科学把握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一百年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努力构建社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党的各项制度;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等等,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

三、学习邓小平理论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

学习邓小平理论,不光是研究其理论内容本身,对于我们来说,真正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导,不断要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更要学习其中的哲学道理及人生观态度,健康成长。

不怕出错、敢于纠错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时、提到姓“资”与姓“社”的区别。在谈到关于证券、股市是否是好东西时,他指出:“允许看,但更坚决的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此外,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毫不避讳地指出并承认自己的失误,这是何等宽大的胸襟!

学习邓小平的理论,我们何不先学习伟人的胸怀呢?在忙碌的学习中,我们都曾经是某个行业的佼佼者,这也使我们身上多少染上了一些“傲气”,使我们常常看不到,或者不情愿说出自己的错误。然而,一个不能认真反省自己的人,如何能从以往的经历中发现自己的弱点,总结教训,获得更好的发展呢?这样的人又如何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呢?

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或许我们从小就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封闭在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小圈里,以至于在今天和平、安定,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淡薄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我觉得爱国并不是在大使馆被炸之后上街游行示威就可以了,而是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譬如说,珍惜淡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也许有人觉得太离谱了,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都不想爱护,他怎能会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如今,许多人的热点依然是出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向往那看起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是当我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了解了共和国艰辛的成长史之后,我越发热爱我的祖国,我越发可以理解她与别人相比不足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不足之处应当成为我们年青人奋发的动力。立志建设她、美化她应当成为我们最崇高的理想。

第三篇: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

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理论的基本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三个代表 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利益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围绕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的问题,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的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形成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

事实求是从党的十三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程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 实事

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持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第四篇: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

论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摘要:

一、邓小平理论的诞生、主要内容及意义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理论,思

想解放、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二、邓小平简介以及他的高尚人格

邓小平是中国革命的领军人,也是治国安邦的能手,是拥有

坚定改革信念的伟人,没有他便没有共和国的今天。

三、邓小平能够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原因

邓小平理论与邓小平的经历和人格相符合。

三、坚持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

邓小平理论是一盏屹立不倒的灯塔,是人民的财富,需要长

期坚持。

一、邓小平理论的诞生、主要内容及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告别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和坎坷,开始走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就是在这个辞旧迎新、万物勃发的年代,孕育了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伟大的里程碑。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内容主要包括: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思想等各个方面带领中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全新阶段。

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现“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目的和深层动力所在。它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在它诞生的年代我们刚刚经历了探索和发展的误区,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误区让中国人民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迷茫,曾经的喜悦和希望被残酷的现实狠狠的摔倒了地上,而邓小平理论就像是迎接新时代的一声惊雷,对中国当时处于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着清楚的认识,拨开了迷雾,为中国人民指出的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邓小平简介以及他的高尚人格

说到邓小平理论就不得不提到邓小平。邓小平与孙中山、毛泽东并列,是20世纪站在中国历史潮头领导中国人民进步的三位伟人之

一。他是一个个子不高却憨厚亲切的四川汉子,一个爱抽烟爱打牌的慈祥老人,坚强隐忍的个性使他经历滚滚战火依然屹立不倒,曲折的革命和政治生涯中有过的三起三伏把他书写成一个了传奇。他集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于一身,他是身经百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革命领军人,他也是治国安邦的能手、巧舌如簧的外交高手、解决各种历史难题和政治难题的大师以及前无古人的伟大改革旗手。

邓小平在十年文革后领导中国这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靠的是他刚强无畏、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他对祖国人民的赤胆忠诚。他是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钢铁硬汉,是个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的斗士,他在文革中也经历个严酷的批斗和误解,但是却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他提倡恢复高考,告诉人们:“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他实行改革开放,让中国的文化和经济走出国门,并同时吸收世界经济文化的精髓来发展自己。他费尽心力用自己的智慧和坚持让香港和澳门回归到祖国的怀抱。还有植树节、教师节也是在这位伟大老人的倡导下形成的。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5周年。当我们把这两个光荣的纪念联系在一起时,便想起了这样一句古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是的,真是这样。如果没有毛泽东,便没有人民共和国;但如果没有邓小平,便没有共和国的今天。

三、邓小平能够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原因

每一个时代都注定会有一个伟大的人,带着他自己的梦想和坚持引导人民走向幸福。而邓小平所经历的人生和他的性格便注定了他会是继毛泽东之后让中国又一次走向辉煌的人。邓小平理论似乎是对邓小平自身人格的完美诠释。因为他的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才有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使他在文革时期曾因为自己的改革思想受到了批判,但是他依然不屈不挠,不断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因为他善于汲取精华,懂得交流的个性,才让我们迎来了全面的改革开放。也是因为他永不放弃的人生信仰,即使遇到挫折也不退让的性格才让他赢得了撒切尔夫人的尊重,为中国赢得了在世界政坛的一席之地,让我们离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又进了一步。

四、坚持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这条步伐艰辛却永远满载着希望的神圣征途中,邓小平的生平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他所提出的邓小平理论成为了一盏屹立不倒的指路灯塔。也许如今的国际形势同当年相比有了些许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的真理性已经在改革开放一步一个脚印的实践和一次次的飞跃中获得了最好的证明,它为我们确立的指导思想仍然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是党和国家应该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更需要我们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去从中获益,并且将其发扬光大。而邓小平面

对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看待人生高尚无谓的态度也值得我们永远的传承下去。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邓小平同志留给中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第五篇: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内容摘要]:党的十六大和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先后在党章和宪法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我们重温邓小平理论,进一步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的认识,对于更好地学习、掌握、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体制改革;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历史地位

伟大的实践,呼唤并产生伟大的理论。八十多年来,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在三大理论成果中,邓小平理论居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特殊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亲自指导和带领全党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既是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指导中国革命的行动指南,并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外交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才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政权,缔造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在新中国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1956年,毛泽东同志把中国“取得革命的胜利”归结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成功地实现了结合,并进而提出要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当然伟大而不易,但要进而把她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则更艰难、更伟大。毛泽东同志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而指导和带领全党实现“第二次结合”的重任,却历史地落在了邓小平同志的肩上。

邓小平同志既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又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传奇般的革命经历、丰富的实践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崇高的政治声望,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毛泽东思想和功业的继承人与发扬光大者。在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取得了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推进到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思想旗帜。

继邓小平同志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20世纪90年代和世纪之交国际国内政治风云的变幻与演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概括新的实践经验,探索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理论创新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然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依据我们党和人民的长期实践而形成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三大理论成果中,既包含着实践上的历史联系,又包含着思想脉络上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体现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前进趋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看,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它们都以中国工人阶级的立场作为根本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理论前提,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作为现实根据,并且是以其前者的思想范式和原理原则,来指导和规范后者的探索、产生与形成,而后者则又以前者为起点、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对前者的继承、深化、发展和超越。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像“由一整块钢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2],就会变形走样。其中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之中,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并处于居间的枢纽地位。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历史联系和逻辑关系,需要通过邓小平理论来贯通、解读和整合。尊重和珍视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这种独特的历史地位,才能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完整准确地领会其精神实质,掌握其思想精髓,从而自觉地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形成新认识,解决新问题,夺取新胜利。

二、邓小平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适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需要,应运而生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的主题,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结合中国国情和革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探索和解决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用革命手段改造旧中国,用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取代反动政权,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剥削制度。

继毛泽东思想之后,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中,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其主题,是结合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杰出贡献,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并以体制改革作为社会发展动力,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加快发展生产力,以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邓

小平同志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并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和社会全面进步。这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体制改革,使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的最具标志性的创新和突破。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叫“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就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就表明中国社会主义是其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统一。邓小平理论根据中国实际所阐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形态。它包含一系列重要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新观点、新思想和新论断,如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理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努力运用“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构想等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认为,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意味着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是由中国原有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情决定的、在发展水平上不发达和不成熟的,甚至可以说是“事实上不够格”[5]的社会主义。所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能从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起步。根据中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的总体不发达的状况,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邓小平理论把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体制,规定为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相应地,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改革中,邓小平理论既主张放开、搞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同时,它又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6]这样,既鲜明地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性和坚定性;又体现了它对非社会主义因素的包容性和整合性。

按照邓小平理论的战略思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既要对内充分利用证券、股市、期货和公平的市场竞争等经济手段,来搞活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对外还要尽可能地多引进一点国外的资金、资源、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7]

在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巩固与发展,并运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主导作用,以坚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质的规定性;与此同时,又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努力把一切可能的中性的、非社会主义的经济因素包含和整合进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体制的框架之中为我所用,也可以利用一些资本主义的经济因素,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样,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就发挥着支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上的这种包容性和整合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唯物论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共同奋斗。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

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8]这就是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项长久性的主题。对它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思想,成于邓小平理论,发展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还要一代代延续和发展下去。这中间,邓小平理论当之无愧地赢得了开创这条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光荣。邓小平同志奠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永远不朽的历史丰碑。

三、邓小平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自从1943年共产国际在完成了历史使命而自行解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改变了自己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斗争方式。自此,各国社会主义事业也就完全由本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团结和领导本国人民去不断探索、争取本国革命的进展和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也据此制定了同各国兄弟共产党、工人阶级政党发展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四条原则,即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国际工人阶级团结奋斗方式的这种改变,是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在政治上趋于成熟的表现和必然要求。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动,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方针,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不当头,不引火烧身。在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的同时,既不允许别人干涉中国的内政,我们中国也决不干预别国内政。邓小平同志说过,“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了”,我们要“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9]。也就是要集中精力实行改革开放,搞好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但是,这决不意味着邓小平理论及其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没有国际意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邓小平理论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就与日俱增。

(一),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和成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期间发生的奇迹,是邓小平理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人类社会在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苏联在20-30年代的兴起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衰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曾经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而74年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共败亡给予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政治上的冲击,也是极其严重的。然而,就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此步入低潮的时候,却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奇迹。在由邓小平理论指导的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神奇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中国经济由此连续获得了20多年的持续、高速和健康的发展。社会主义中国欣欣向荣、兴旺发达,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

在苏联解体的前两年,即1989年,邓小平同志就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全局上看到了中国改革和建设成功的国际意义。他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苏联的旗帜倒不倒,苏联肯定要乱,而是中国的旗帜倒不倒。”他强调,“只要中国不垮”、“旗帜不倒”,“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10]。我们应当站在这种政治高度,来看待邓小平理论和它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

(二),当今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并开始真正富强起来,这使中国正在产生示范效应,从而使邓小平理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可遏止的吸引力。

众所周知,世界资本主义如果从十四世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和十六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即使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也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当然,它在给世界各国劳动人民,特别是给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带来种种苦难和浩劫的同时,也开创了近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了人类社会历史性的进步。但是,在其数百年间的世界历史发展中,只是造就了为数不多的极少数富裕和强盛的国家。在当今世界的190多的国家中,其现代化发展得比较充分、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的只有22个[11],而且其核心仅是西方“七国集团”。其余的绝大多数国家,至今仍然位居发展中国家之列。资本主义带给我们世界的,并不是遍地鲜花,而是日趋严重的两极分化、南北差距不断拉大、世界战乱频繁。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统治体系内,看不到发展和富强的真正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当中国这个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在又有近13亿人口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能够按照邓小平理论所确定的发展道路和战略步骤,通过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比较快地富强起来。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作用、对全世界劳动人民的鼓舞作用、对人类进步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自明、难以估量的。邓小平理论由此享有的世界历史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即我们党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下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前进中所占有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是深远的。

[1]、《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2]、《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1页,[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0页,[4]、同上书,第63页,[5]、同上书,第225页,[6]、同上书,第142页,[7]、同上书,第373页,[8]、同上书,第379-380页,[9]同上书,第320、321页,[1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20-321页,[11]《中国现代化报告2003》,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142页,

下载论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

    论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

    邓论习题(邓小平理论填空)

    一、填空 1.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包括(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三个方面。 2.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 从1966年到1976年,我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

    基本问题精选(汇编)

    1、学校周边环境如何? 答:学校的成都校区位于成都高新西区,成都母亲河府南河源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距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18公里,紧邻地铁2号线、羊西线(蜀西路)、西华大道(沙西线)......

    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带头学习邓小平理论

    论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带头学习邓小平理论 ●黄文涛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持久、扎实地学好理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

    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论文 现在,党内外、国内外的人都已晓得邓小平同志在党中央集体领导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掌舵、决策的作用。在各个阶段的发......

    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首先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8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性成果。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论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内容概要: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

    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摘要: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