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清明节假期“汶川灾后重建观察”主题自助游计划

时间:2019-05-13 21:5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清明节假期“汶川灾后重建观察”主题自助游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清明节假期“汶川灾后重建观察”主题自助游计划》。

第一篇:2012年清明节假期“汶川灾后重建观察”主题自助游计划

2012年清明节假期

“汶川灾后重建观察”主题自助游计划

Shhh...Let's Not Leak Our Hard Work Before Setting Off.1/ 大背景

2008年5月12日,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县,遭受8.0级强地震。迄今,时光已过去近4个年头。这个四年里,当地灾后重建几近完成,居民生产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

值此清明节期间,我们打算以体验汶川地震遗址恢复重建为主线,在成都—都江堰—映秀—汶川沿途进行一次为期4天的自助游。

2/ 我们为什么选择这条线路、这个时间前往

大地震过后4年,当地恢复重建基本完成,遗址保护、新建筑修建基本完成,特别是何镜堂参与的映秀震中纪念馆、保罗·安德鲁参与的漩口中学遗址等,具有很大的参观价值。

正值清明节祭奠亲人之时,在其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地震后的人文情怀。在不打扰、影响到祭祀群众的原则上,可以有很好的人文摄影题材。

这条线路因为清明的原因凸显了地震题材、人文题材,同时辅以艺术展览、休闲娱乐于一身,很适合清明3天小长假。

正值发改委调整油价不多日,短期内无地震之虞。【仅供玩笑】

3/ 行程

第一天,2012年3月31日,星期六,重庆—成都—都江堰;

第二天,2012年4月1日,星期日,都江堰—汶川—映秀;

第三天,2012年4月2日,星期一,映秀—都江堰—青城山—成都;

第四天,2012年4月3日,星期二,成都—重庆。

*几个主要节点间的地理位置关系:

重庆-(320km)-成都-(57km)-都江堰-(23km)-映秀-(88km)-汶川。

|(16km)

青城山

*具体行程见附表1。

4/ 提示

1、请带好身份证、学生证(校园卡不一定管用)、适量的现金、银行卡。

2、请带好拥有足够电力、足够话费的通讯工具。

3、汶川海拔1300余米,请根据附表2准备适当的衣物,特别注意不要生病。

4、都江堰—映秀—汶川路况可能不是很好,如有晕车请提前备好相应药品。

5、游览线路可能步行距离较长,请自行选择合适的装备。

6、时值清明,出于人文关怀,在衣着鲜艳的基础上,也请备好颜色淡雅的衣物。

附表1 / 具体行程

Day 1 / 2012年3月31日星期日 早7:00

8:00~9:59

下车后 11:12-11:53

中午

下午

Day 2 / 2012年4月1日星期一 7:00-9:00

下车后

15:00-16:30

下车后

Day 3 / 2012年4月2日星期二 上午

中午

下车后 18:42-19:23

Day 4 / 2012年4月3日星期三 上午

下午

14:34-16:41

15:16-17:33

16:48-19:06

下车后 参观毕加索画展(成都当代美术馆,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天府软件园C1西楼)瞎逛,成都市高新区游览。(有很多值得看的建筑)D5112次动车,成都东—重庆北。【李俊辰】 D5114次动车 D5116次动车 解散。游览映秀。合适的交通方式前往青城山。游览青城山。D6126次动车,青城山—成都(北)。都江堰客运中心乘车,前往汶川。游览汶川,中途吃午餐。搭乘都江堰方向的大巴前往映秀。前往映秀磨水古镇,游览古镇,古镇住宿。B区中门集合,前往重庆北。D5101次动车,重庆北—成都东。前往成都(北)。D6163次动车,成都(北)—都江堰。都江堰吃午餐。自由游览都江堰,都江堰住宿。

附表2 /沿途天气

3月31日重庆 白天 小雨 15℃

夜间 阴 10℃

成都 白天 阴 17℃

夜间 多云 11℃

都江堰 白天 阴 15℃

夜间 多云 10℃

4月1日都江堰 白天 多云 18℃

夜间 多云 8℃

汶川/映秀 白天 多云 16℃

夜间 多云 8℃

4月2日汶川/映秀 白天 晴 18℃

夜间 晴 9℃

青城山/都江堰 白天 多云 20℃

夜间 多云 13℃

成都 白天 多云 22℃

夜间 多云 13℃

4月3日成都 白天 多云 25℃

夜间 多云 14℃

重庆 白天 晴 27℃

夜间 晴 17℃

(www.xiexiebang.com,2012-03-29)

第二篇: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重建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都江堰模式受汶川大地震影响,都江堰市大面积受灾,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对口援助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都江堰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农房重建、生态重建等为重点,积极探索都江堰重建新模式。

一、城镇重建——“壹街区”模式

大地震导致都江堰城镇受灾严重,大量房屋损毁,灾后重建的第一重任就是要着力解决都江堰受灾市民的安臵问题。在城镇住房重建中,融入援建市的建筑风貌和当地特色,是都江堰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一大亮点。为了城镇灾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江堰积极探索“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使灾后重建从单一城市功能的应急恢复向系统提升转变。此外,在重建过程中,都江堰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带给灾民切实的利益。以“壹街区”为例:

(一)建筑特色——“川西风貌+上海风情”

“壹街区”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第一个功能完整的成街区建设项目,社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完善,是一个集川西风貌、上海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按照“一街区、一家人”的理念,“壹街区”的设计规划融入上海元素,条条小巷纵横交错,住房建设相对集中,建筑风貌体现上海特有的“弄堂”风情。

(二)命名特色

“壹街区”的命名很有特色,它不仅包含着都江堰人民对援建者的感恩之心,更是传递着新的文化理念和突出其综合功能,让人耳目一新。据悉,当初在为该项目命名时,都江堰为了感恩上海援建、铭记援建者的恩情,提出叫“上海花园”、“上海城”或“上海村”。但被上海援建者拒绝:“援建不是恩惠,这个项目应该传递出更新的理念,拥有更响亮的名字。”而且该项目拥有开放式的特点,无线网络将覆盖于整个区域内,所以“壹街区”也是“E街区”。

(三)功能提升——综合性城区

为了提升都江堰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力,“壹街区”建设项目通过对口援建、联建等共同参与重建的新模式,形成功能提升的“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壹街区”是集居住、学校、医疗、购物、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对居民的安居乐业和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打造出都江堰城区重建的特色街区。

(四)产业提升——“借水还水”生态城区

水,是都江堰城市的灵魂,在“壹街区”中充分利用现有优质生态环境,做足水文章,打造河、岸、林、园的生态体系。将蒲阳河的河水引流到区域中心,打造人工湖,规划成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态城区,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农房重建——“十大模式”

都江堰的农房在地震中大量倒塌,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住房问题,让灾民震后生活和生产有保障,都江堰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运用于乡镇灾后重建,探索出农房重建的“十大模式”:①“指标换住房”的向峨模式;②运用“联建”政策的大观茶坪模式;③“依山靠水原址自建”的蒲阳花溪模式;④“院落统规自建”的翠月湖清江村模式;⑤“大院落原址自建”的安龙徐家院子模式;⑥建设“新型社区”的青城山石桥模式;⑦产权“抵押贷款”的青城山泰安A模式;⑧臵换平移“大地变小地”的青城山泰安B模式;⑨“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⑩“产权融资”的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按照土地和房屋确权与流转制度,以及灾后重建资金筹措的不同,上述十种模式又可分为统建统建、统规自建、原址重建、异地重建和联建共五种住房重建模式。

(一)联建——都江堰农房重建特色

都江堰区别于其他灾区农房重建的一大特色就是联建。联建不仅引入了社会资金,解决了农村受灾群众重建资金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重建水平,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大观茶坪模式是利用依山傍水的优美旅游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金采取“联建”方式进行灾后重建,包括企业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与农户联建三种形式。并在联建过程中突出后续产业发展,布局未来乡村连锁酒店业,构筑村民可持续增收平台,有效推进了灾后重建与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而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则是通过产权换住房,成功实现了住房重建。

(二)统规统建

向峨模式的“指标换住房”和青城山石桥模式的“新型社区建设”探索出统规统建新路子。“指标换住房”是指农民通过宅基地产权臵换新居住房、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等多项权利,对农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农民的居住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新型社区建设”是指农民通过比选形式选择社会投资方进行“新型社区”建设,不仅保证农民先入住新房再拆除旧房,还能收取租金,并从受灾群众转变为产业工人。此外,为了增强灾后重建和发展的动力,青城山镇泰安村通过两种方式解决资金缺口:一是建房前向金融部门申请担保贷款用于重建;二是建成后申请抵押贷款用于装修,通过产权“抵押贷款”,解决商铺、住房重建的启动资金,促进当地商业的快速恢复。

(三)统规自建

在统规自建上,翠月湖清江村模式的“院落统规自建”使受灾农民就近居住,方便生产生活的需要,实现了基础设施的集中共享。结合“川西林盘”保护,“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拆小院并大院的方式,将拆除的小院落还耕,由县级政府或成都市级政府回购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从而有效解决重建资金难题。并且结合区域实际,依托产业带动优势,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原址自建

在原址自建上,蒲阳花溪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依山靠水原址自建”,通过灾后恢复重建永久性住房补贴、自筹资金、贷款资金三种方式筹集重建资金来源,并改善了水电气等基础配套建设,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而安龙徐家院子模式则采取“大院落原址自建”,一是全面利用林盘院落幽静的环境,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二是在完成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利用紧邻成青路的区位优势,统筹考虑未来产业支撑。

(五)异地重建

青城山泰安在破解资金瓶颈上,则通过臵换平移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获得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出让收益,集中迁址异地重建,有效解决了灾后住房重建问题,促进灾后产业发展。

三、乡镇重建——向峨模式

结合成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都江堰制定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并且,通过对区域的整体规划和产业组合,将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实现一三产业联动,为灾后产业重建与提升提供了又一典范。以向峨乡为例:

(一)农房重建——“指标换住房”

向峨乡按照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综合整理,集中修建住房安臵灾民,将城乡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腾出多余集体建设用地3000亩,在经济较发达的双流县有偿使用这部分挂钩指标,为灾后住房重建筹集建设资金6亿元,有效保证了灾后农房重建的顺利进行。而且集约利用土地,实施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转变。

(二)社区管理特色——“居民自治”

农民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后,向峨乡为了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不花一分钱管理好自己生活的安臵小区,提出“群众参与,自治自管”口号,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区主体、市场运作、居民自治”的新型村级管理模式。以向峨乡鹿池社区为例,为共同创建、共同分享和谐小区,鹿池社区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家园自己守”作为小区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小区管理,不仅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而且改善生活习惯,提高了文明素质。

(三)产业提升——带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一三产业互动。震前向峨乡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挖煤为主,产业单一。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2003年向峨乡放弃了资源挖掘型经济,转而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发展。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向峨乡大力实施“四个万亩”工程(猕猴桃、茶叶、“三木”药材、笋用竹),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向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09年已发展猕猴桃基地17683亩、茶叶基地3993亩、“三木”药材基地15974亩、笋用竹基地8679亩,直接带动产业农户1500余户。

高端旅游,实行差异化营销。在灾后重建中,向峨乡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进行旅游开发,与一般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区别开来,实行差异划化营销,着重发展高端旅游产业。例如开发莲花湖原生态旅游资源,发展集水上运动、小球运动于一体的旅游休闲中心,吸引高端客户前来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机制创新——“田间股份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中,都江堰积极探索实践“田间股份制”模式,利用市场化,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有效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田间股份制”模式的具体做法是:计划用三年时间采取“政府扶持、公司出资,农民出地,茶园品质验收合格后,青城贡品堂茶业有限公司逐年将股份退回农民”的形式,在向峨乡开展万亩优质绿茶基地建设。其中,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余部分由公司和农户以“田间股份制”投入。茶叶投产后,公司将在前4年分别按照4%、2%、2%、4%的比例将所持股份赠送给农户、村、社、合作社。“田间股份制”不仅使农民土地承包权得到保护,而且充分保证农民在公司的参与权、管理权和收益权。对于公司而言,也获得了稳定的优质茶叶基地,一举两得。都江堰探索“田间股份制”模式是灾后重建中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典范。

四、产业重建

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都江堰在工业上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实行集约化发展;在农业上从传统走向现代,提出“一镇一特色”的建设目标;在旅游业上,加大恢复和发展,利用都江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

(一)工业——合作共赢

工业基地建设融入上海特色。在建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就业创业基地融入了上海特色,分为单层、二层和多层建筑,单层主要是安臵重工业企业,二层和多层则是安臵轻工业企业、服装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基地着力形成以政府引导为关键、各类企业为主体、优势互补为基础、市场运作为导向、产业项目为载体、合作共赢为依托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都江堰的工业集约化发展。

灾后就业培训积极开展。基地的建成将有效解决都江堰面临的就业问题。为了保证人员的顺利就业,都江堰将和上海大力合作,开展就业培训为当地培养人才,特别是技术研发人才、生产管理人才等,保证都江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一镇一特色”

对于整个都江堰发展而言,农业对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灾后,上海援建的10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将形成都江堰惠及面最广的支农惠民框架体系。据悉,该聚集区覆盖都江堰12个乡镇、60%的耕地、44%的农民,将做到一镇一特色,建成后可带动核心区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民持续增收基地和两地合作交流基地。10万亩集聚区将同时成为都江堰市未来6个4A级景区之一,有望成为一个“一、二、三产”互动、解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平台。

(三)旅游业——“加快恢复提升”

震前,都江堰就拥有很好的旅游业基础,这次地震虽然导致一些旅游景点受损,但也给都江堰增添了新的旅游元素。震后,都江堰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新形成的地震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规划一批批特色城镇,大力开发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路线,努力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五、对口援建——“援建+合作”

在上海的对口援建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据统计,上海援建资金达80亿元,共112个援建项目。其中,“交钥匙”项目70项,“联建共建”项目39项,“交支票”项目3项。

工业方面,在建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就业创业基地就是旨在增强都江堰“造血”功能的上海援建项目之一。而且都江堰和上海将在项目上进行优势互补、互惠合作,形成长效支援合作机制,为灾后都江堰的工业重建提供动力。

农业方面,上海援建了10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而且开辟“绿色通道”,帮助都江堰10多家特色产品企业与上海大型超市成功对接,扩大销售市场。此外,上海企业还成功举办了“浦江爱.岷江情”慈善义卖、“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振兴计划”等活动,促进了都江堰农业产业的重建和提升。

旅游业方面,上海市旅游局向都江堰授发“世博会旅游推广工作站”牌,推出包括世博之旅、爱心之旅等在内的8条上海与都江堰之间特色旅游线路,对外宣传推广都江堰的旅游资源。为了加强客源互动,上海多家旅行社还与都江堰开展合作,推动都江堰旅游产业的恢复与提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部署,都江堰抓住新机遇,谋求新突破,坚持科学重建和科学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都江堰模式。都江堰的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复制过去,而是更高起点的建设、更高水平的发展,一二三产业得到全面的恢复和提升,灾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江堰模式为灾后重建、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样板,我们相信都江堰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四川汶川地震水利灾后重建规划

附件: 附件:

四川汶川地震水利灾后重建规划 四川汶川地震水利灾后重建规划 地震水 重建 编制大纲 编制大纲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7.8 级地震后, 党中央, 国务院迅速做出统一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全面开展.伴随着时间 的推进,水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地震灾区的突出问题.为切实保证 水库安全,有效解决河道淤堵引起的安全问题,解决好灾区供水 问题,必须尽快做好地震受损水利设施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工 作.为有效指导受灾各省(市)开展地震受损水利设施应急修复 和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规划编制大纲.一,水利设施震损受灾情况 水利设施震损受灾情况 设施震损 总体描述四川汶川地震后水利设施受损情况(以水库, 河道, 堤防,乡村供水设施,水文设施等为主),主要险情,产生的危 害和影响;已经采取的主要抗震救灾应急措施.有关数据截至 2008 年 5 月 18 日.二,规划的基本原则 规划的基本原则 基本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优先 保障防洪安全,优先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需求,努力恢复生产 用水,用电条件,全面做好受损水利设施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工 作.1,分清缓急,突出重点 分清缓急, 缓急 先应急,后重建;先除险,后完善;先生活,后生产.
1

2,摸清情况,统筹安排 摸清情况, 认真分析灾情,排查险情,针对受损工程的突出问题,提 出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方案.3,远近结合,分类实施 远近结合, 将工程应急修复和恢复重建统筹考虑,分步安排.首先要 着重实施好各类工程重大险情的应急处理, 能通过应急处理解决 问题的项目不留后患;应急处理后还需进一步恢复重建的项目列 入灾后重建内容;已纳入各类全国建设规划的项目,继续按规划 实施,新增建设内容列入灾后重建内容.其他与灾后重建无关项 目不纳入本次规划.三,总体目标 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各类工程提出应急修复和灾后重 建的建设目标.涉及防洪安全的要在汛前做好应急处理,确保防 洪安全;对于涉及群众饮水的应急工程应尽快组织实施,结合居 民安置规划实施的饮水工程项目与规划同步考虑;涉及灾后恢复 生产的项目要抓紧实施,尽早创造生产条件.各省要结合本地抗震救灾实际,分类提出应急修复和灾后 重建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时间目标.四,规划内容 1,水库工程(1)对因震出现影响防洪安全的重大险情,首先进行应急 修复.
2

(2)应急修复后,还需作进一步处理的纳入灾后重建.其 中,已纳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的水库,继续按规划 实施,因震新增建设内容列入灾后重建.其他已建(包括已完成 除险加固的水库),在建水库因震修复建设内容纳入灾后重建.2,河道及

堤防工程 河道及堤防工程 堤防(1)河道淤堵处理工程 河道淤堵的开挖,疏堵以及堰塞湖的排水,引流,开挖等应 急处理.(2)堤防工程 对影响防汛安全的震损堤防, 穿堤建筑物进行应急修复和灾 后重建.3,乡村供水设施(1)灾民临时集中安置点,居民分散而供水设施受损严重 的临时集中供水和移动供水设施建设.(2)震后居民居住相对稳定,供水设施受损的进行应急修 复.(3)结合居民安置重建规划建设的供水设施纳入灾后重建.4,水文,水资源设施 水文, 因震受损水文站点及水文测报设施灾后重建,重要河流断 面,水源点,集中供水点水质监测检测设备设施建设.5,灌溉排涝工程 因震受损严重,影响灌溉供水的灌区渠首,泵站,干支渠等
3

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6,农村水电设施 因震出现重大安全隐患的水利部门管理的水电站应急处理 和灾后重建, 影响生产的电网, 变电设施等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7,水土保持设施 因震出现安全隐患的淤地坝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以及受损 梯田和坡面治理等水保工程的灾后重建.五,保障措施 提出加强规划组织实施,细化规划实施方案,完善修复技术 方案以及建设管理保障等措施.

附表: 1,地震受损水利设施灾情汇总表 2,地震受损水利设施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投资汇总表 3,水库工程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投资表 4,河道及堤防工程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投资表 5,乡村供水设施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投资表 6,水文水资源设施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投资表 7,灌溉排涝工程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投资表 8,农村水电设施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投资表 9,水土保持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投资表

4


第四篇:灾后恢复重建计划

岩脚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计划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救灾救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镇自然灾害频发,灾害给我镇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生产、生活资料遭到严重破坏;为解决我镇灾民生产生活问题,有效减少因灾至贫、因灾返贫现象的发生,根据我镇具体情况,特制定岩脚镇灾后恢复重建计划。

一、针对受灾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灾害发生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抗灾、救灾,同时开展灾情调查工作,根据灾害轻重程度,提出恢复重建方案。

二、及时上报灾情,争取多方支助。为使灾民尽快摆脱困境,安居乐业,灾害发生后,由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分别向上级部门作出书面报告,争取救灾物款,解决灾民生产生活问题。

三、积极宣传动员,开展生产自救。对灾情较轻、自救能力较强的灾民,采取宣传动员的方式,鼓励其自力更生,自救为主;对灾情严重、自救能力较弱的灾民,由政府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扶助措施,帮助灾民开展生产自救。

四、配合协调,搞好恢复重建工作。镇社会事务办、扶贫办、财政所、村规、土管等部门应相互协调,对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给予及时的救助;对因灾造成住房困难,需重建住房的灾民,在建房占地和建房规划上,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为灾民重建家园提供政策帮助。

岩脚镇社会事务办 二○一四年二月十六日

第五篇: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灾难学研究中心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灾难学研究中心简介

◆ 基本概况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灾难学研究中心是以灾难经济学、灾难政治学、灾难文化学、灾难社会学、灾难生态学等为研究内容,注重前沿与务实、区域与国际、应用与研究相结合,为人类减灾防灾提供理论基础和智力支持的学术机构。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迅速开展抗震救灾研究工作,提出以这场地震灾难研究为契机,开展对全人类各种自然灾难(海啸、洪水、冰冻等)和社会灾难(矿难、空难等)的研究,力图形成具有多学科交叉集合的新兴学科“灾难学”。2008年12月,成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灾难学研究中心”。中心计划通过集合国内外研究力量,用一二十年的时间,力图建立起灾难学的学科体系,陆续推出“灾难学学术丛书”、“灾难学科普丛书”,为全人类提高减灾防灾能力做出学术努力。近期将推出《灾难社会学》、《灾难医学管理》、《灾难传播学》等专著。截至2011年1月,中心已发表和完成灾难学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近200篇(份)。

◆ 灾难学学术会议 2009年5月,四川省社科院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在成都召开“灾后重建与灾难学术研讨会”。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中国地震局、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对口援建省的山东、浙江、河北等社科院和省内专家学者共230人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专家认真探讨四川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公共应急管理体制、灾害应对的法律制度、灾区社会就业、异地安臵、灾难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重振、城镇文化重建、受灾群众社区建设、灾难心理救助等问题。与会专家认为,由汶川大地震引发出对灾难的深广思考与研究,关乎人类社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全国率先成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灾难学研究中心”,切实推动“灾难学”的学科建设,这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和学术前沿的创举。

2011年5月7、8日,由我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11年会”在成都召开。来自日本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日本法政大学、国际美慈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天津亚太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学、河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烟台大学、辽宁省委党校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四川省内共120人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展开交流。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成云到会讲话,中国社科院特邀顾问、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长王洛林,日本兵库县前知事、兵库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理事长贝原俊民分别做了特别演讲和特别报告,四川省社科院院长侯水平、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小峰隆夫、华东师范大学学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张季风等专家做了基调报告。

◆灾难学学科建设

“灾难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灾难预测、灾难防治、灾难善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领域,与各个学科交叉互渗,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共同应对灾难发生之前、之中和之后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尽快恢复社会秩序,切实推进灾后重建,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兴学科。

“灾难学”研究目前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尚处于初始阶段。建立一门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灾难应急管理及其恢复重建规律的“灾难学”,已成为十分迫切需要的科学研究任务。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灾难学研究中心首倡“灾难学”研究,并于2011年获得四川省委宣传部批复同意将“灾难学”正式纳入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范畴。中心将倾力打造一支学有专长的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队伍,形成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灾难学”学术研究发源之地,以及“灾难学”学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

◆“灾难学”系列丛书

为纪念5•12汶川大地震3周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灾难学研究中心于2009年启动“灾难学”系列丛书编写出版计划,拟出版以下著作:《灾难社会学》、《灾难传播学》、《灾难文艺学》、《灾难旅游学》、《灾难医学管理学》、《灾难心理学》、《灾难经济学》、《灾难政治学》、《新中国抗灾精神史》等。

◆汶川地震资料馆

汶川地震资料馆于2011年5月建成。资料馆定位于为国际化的灾难学研究服务,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国际国内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新闻报道等搜集全面,科学分类,科学保管,立足长远。

欢迎中国与世界有志于灾难学研究的机构与专家学者与我中心合作,共同致力于灾难学研究。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 电话:+86 028 87019603 邮箱:zainanxue@163.com

下载2012年清明节假期“汶川灾后重建观察”主题自助游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清明节假期“汶川灾后重建观察”主题自助游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