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看海权在国家政治
从中日钓鱼岛争端看海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
最近常常看到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关系紧张的报道,9月8号日本海上保安厅于当日凌晨逮捕了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中国渔船船长,并将船长带到了冲绳县石垣市,中方提出严正交涉。随后中日关系局势紧张。而就在十月二号日本右翼分子又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华游行。这场游行以“谴责中国侵略尖阁诸岛(我国称“钓鱼岛”)全国国民统一行动”为主要内容,号称中国“侵略”尖阁群岛,这些游行者不仅猖狂反对中国党和政府有关领导人,还批评首相菅直人内阁对中国的软弱外交,同时还不忘时时提醒民众,与韩国有关的“竹岛(独岛)”,与俄罗斯有关的“北方四岛”主权争议。他们煞有介事地声称日本国民再不动员起来保护国土,尖阁诸岛(我国的钓鱼岛)将被中国掠夺,北方四岛将永远被俄罗斯霸占。在简易搭建的临时舞台上有人在发言中不惜造谣说:现在有十几万的在日中国人已经“归化”日本国籍,他们有选举权,中国政府已经给他们暗中发出指示,要求他们在全国性大选或地方选举中投票支持“××人”或××政党”„„,还有一个来自新州的地方议员,竟然对中国在新州设立总领事馆一事大放厥词,说这是中国政府与日本行政当局的“密室交易”,他要在地方议会上反对中国设立领事馆等等。对现在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 经济 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在主权国家时代,每个国家都有寻求本国发展的权利,不应以牺牲别国利益为前提。追求一时得益而伤害其他民族对本国长期利益的损害远大于一时的收益,实际上得不偿失。孙中山先生在20世纪初主张在国际关系上推行“王道”以取代西方的“霸道”,还主张亚洲各国平等联合。这就是强调东方国家之间的关系要以德为上,互相留有余地,不乘人之危、逼人到墙脚,不能套用西方列强和殖民主义者的做法。这一主张对21世纪的中日关系和亚太合作仍有启示。钓鱼岛自明朝初年起就属中国版图,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从未对钓鱼岛主权问题提出过争议。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这以后在日本才有了“尖阁群岛”(即钓鱼岛)之说,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地图一直是用中国的名称标定钓鱼岛列岛。在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签订的《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中均有日本把从**的领土归还中国的条款。所以钓鱼岛原本就属于我国,这是一个无需争议的话题。
但是为什么一个“无需争议”的话题却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并成了中日矛盾的导火索?固然这其中的99%的责任在日本,他们肆意地歪曲侵华历史,不断的否认甚至美化侵华行径,这就是日本人的无耻所在,这也是我们无法改变“民族性质”的。可我们能否深思一下源自我们的那1%的责任呢?
中国一直要求日本干干净净地解决历史问题,除了感情因素外,可能主要还是出于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疑虑。此外,似乎还一种中国式“治病救人”的善良意识,期待日本能够像德国那样有大国胸怀,“尽快解脱历史包袱”。军国主义复活已几乎不可能,对此国内现在有了一定的共识,对日本国内大部分国民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意识及其社会状况国内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意识到,经济的高速发展应给中国带来自信,带来新的视角和更宽的视野,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复活军国主义的一大牵制。
现在中国就是那个园子的主人,日本人强行霸占我国的钓鱼岛,还非法拒捕在我国领海捕鱼的我国渔民,现在还喊出了“谴责中国侵略尖阁诸岛”的口号,尽管在非法拘留我国渔民事件发生后我国政府迫于国民的舆论压力对日本政府采取较为强硬的态度,可是以后呢?难道我们就要一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吗?
现在的钓鱼岛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有争议的岛屿问题,值得重视的是现在日本人已不再认为钓鱼岛是一个有争议的岛屿,而是他们的岛屿,所以才会对中国渔船,中国渔民采取如此行动。在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钓鱼岛及其海域的石油资源、渔业资源以及军事价值日益受到两国的重视,如果不及早解决这一问题,后患无穷啊!
中日两国的经济合作,是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发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方面日本期待着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关税。近年来 中国 已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据报道,从92年到97年,中国先后7次降低关税。现在的关税已平均降到了17%,与发展中国家基本持平。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展,这方面还会有较大的改进。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减少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份额的限制,使两国贸易保持平衡。在投资方面,日本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 金融、流通、通讯等服务领域;中国则希望日方多向 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投资。目前,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但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分歧将逐步消除,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可以预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将逐渐加深。97年出现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足以说明,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其影响决不仅限于该国国内,它会波及到其周边地区甚至全世界。作为亚洲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中日两国应当在未来的岁月里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精神,加强政策协调、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进一步加深两国间经济技术合作,为亚洲及世界的经济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
浅谈中日钓鱼岛争端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
日本在钓鱼岛诸岛主权争端问题上显示的种种战略意图, 推本朔源, 皆源于其极为宏伟的世界性战略目标——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幅员狭小、国内资源贫乏的日本“在亚太地区和地理上所处的位置, 使它在战略上和防务上,容易受到被围困和被阻拦扫断生命线的弱点”有着极深危机感的大和民族一直梦想据有广阔的大陆地盘。日本经济、技术军事实力的空前强大, 对世界资源、市场的空前依赖“一方面使日本远比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于实现这一世界霸权的梦想, 另一方面其国家利益也使其比任何时代都需要实现这一梦想。”日本与中国在地缘上太相近, 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范围必然有许多重叠。对日本而言, 争夺钓鱼岛诸岛主权是日本为实现其世界军事政治大国梦和遏制中国强大的世界性战略目标的重要行动。
一、中日钓鱼岛诸岛争端的历史
钓鱼岛诸岛由5个小岛屿及一些礁石组成位于台湾东北基隆港120海里处其中钓鱼岛最大约5平方公里。大量史料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开发钓鱼岛诸岛,它自古是中国的领土。然而,日本却占领了我国的钓鱼岛。从钓鱼岛争端的历史缘起来看,钓鱼岛是日本在198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乘势追击“窃占”的中国领土。中日之间对此真正有所争议并形成第一次争端高潮的时间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1968年联合国亚洲经济委员会通过对台湾海峡以北海底资源的勘测,发现包括钓鱼岛诸岛在内的广大东海海域蕴藏著十分丰富的海底石油资源。这使受资源短缺、石油缺乏困扰的日本对这一地区发生了浓厚兴趣。由此日本政府才在战后首次正式提出了对钓鱼岛诸岛的主权要求。1969年5月日本派出水警和工程队登上钓鱼岛并设立了水泥标柱式“国标”,还欲盖弥彰地在岛上清除了中国人留下的痕迹。1970年8月5日,日本有关机构通过法律确认所谓“尖阁群岛”属于日本。在此基础上日本采取种种措施加速钓鱼岛的“日本国土化”进程,不仅向那里派出调查团和测量船,还用巡视船将人员和器材运往钓鱼岛并非法在岛上修建了直升机机场,意在以既成事实的态势达成永远占领的目的。
二、钓鱼岛的资源
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年捕捞量可达15万吨。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带来了大批鱼群,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被称
为“第二个中东”。据统计: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石油储量可达30-70亿吨(亦有材料说,该海域海底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超过100亿吨),这约相当于2004年我国石油用量的18倍,价值超过4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2007年的GDP量。
三、钓鱼岛诸岛的战略意义
(一)钓鱼岛诸岛的经济价值
日本公开与中国争夺钓鱼岛诸岛主权是在东海发现储有大量石油后不久, 而且是在国际上对海洋权益争夺日益激烈之际。这不能不使人们相信, 日本争夺钓鱼岛诸岛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争夺海上石油资源。
众所周知, 日本本土资源贫缺, 所需石油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对日本来说, 建立稳定的资源和能源供应体制, 实现经济安全保障, 是影响日本生存、发展的关键利益。
(二)钓鱼岛诸岛的军事价值
日本是一个岛国, 四面环海, 国土狭长,是一个无纵深的国家, 它在本土的防御中不能有效地建立起纵深防线, 因此在国家安全战略上侧重对周围广大海域的防守, 具有一定的防御扩张性。
钓鱼岛最高峰海拔362米, 设置雷达可监视方圆400~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换而言之, 可监视台湾北部, 以及大陆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地。若设置电波干扰塔, 或作为地对舰导弹阵地和地对空导弹阵地也有重要的价值。日本如果占据钓鱼岛, 其所谓“防卫范围”可从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 这将严重削弱台湾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 对我国的安全构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
(三)日本与中国争夺钓鱼岛的政治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 日本的军事地位和政治地位受到诸多限制。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 日本的经济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 日本积极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企图发展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日本纵容右翼分子在钓鱼岛制造事端, 就是蓄意制造亚太地区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以此作为扩充军备、增加军费的借口。日本争夺钓鱼岛诸岛, 还有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阴谋。存在钓鱼岛争端, 日本就更容易在国内外找到强化日美军事同盟的理由, 利用日美军事同盟来遏制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日本凭借美国的支持强占我钓鱼岛诸岛, 就会使我国的军事力量难于跨出第一岛链(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一线),严重威胁中国的本土安全。
四、钓鱼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钓鱼岛事件起因
首先,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两次世界大战,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人民感情上受到极大伤害。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一战以后被日本窃取,二战结束以后中国政治经济实力落后,没有及时收回钓鱼岛,领土主权被美国和日本所干涉,导致长期以来中日两国钓鱼岛领土主权的纷争。日本的举动有美国在背后支持,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共处,日本便对中国的抗议和声明无所畏忌。从地理位置来看,日本和中国是邻国,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日本对国外资源具有太强的依赖性,同时也具有掠性。由
于本土资源的极度缺乏,日本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对周边海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钓鱼岛离日本冲绳很近,日本实现扩张的策略就是占领岛屿从而获取岛屿拥有的海洋区域。以钓鱼岛为基础,日本才可以与中国分划东海大陆架,增加约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进而攫取东中国海油气资源。
(二)从经济角度分析钓鱼岛事件的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应该从经济角度来分析钓鱼岛事件的根本原因。从以上提到的钓鱼岛事件的经济背景,得出其根本原因是中日美等主要经济体进行经济战略资源的争夺。中国和日本经济资源竞争包括:海洋渔业资源之争、石油资源之争、领地及海域资源之争等。美和日本主要是争夺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和美国的经济资源的竞争,主要在于货币之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威胁美元全球结算货币地位。2010年中国在GDP上超过日本,日本降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日本的实际经济地位并未因此动摇。美国虽然严重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依然也还是世界超级大国。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计划中,主导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是其重中之重。
(三)钓鱼岛事件对中日两国的影响
钓鱼岛问题不仅关系到中日两国的国家利益,而且牵涉到两国的国民情绪、民族感情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钓鱼岛问题具有超出一般领土主权争议问题的内涵和意义,对整个中日关系都具有重要影响。当前日本国内民族主义上升,钓鱼岛问题容易被一些人用来制造对中国的不满情绪,甚至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海洋扩张论”。对中国来说,钓鱼岛问题是日本侵略、掠夺中国的产物,它与中日关系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折射了中日历史上的不平等关系。如果日本继续制造事端,必然更加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而钓鱼岛事件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重创日本的出口经济、日本服务业市区一部分中国市场、日本部分战略资源的供应也受到了影响。
总结
钓鱼岛最早是中国发现命名的,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 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开罗宣言》规定,日本 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 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2012年7月6日,日本政府高官造访在东京都厅办公的石原慎太郎,传达了将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 岛”)本岛、南小岛、北小岛3岛“国有化”的方针。钓鱼岛事件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在国内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下是中国政府对钓鱼岛事件明确表明了中方立场:国际上存在部分反华势力,他们故意制造各种事端,或者利用我国与他国之间的矛盾,想借中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对我国进行造谣和诋毁,甚至挑起战乱。钓鱼岛事件发生,全国有50多个城市发生了反日游行示威,其中不少地方出现打砸抢等暴力事件,不少民众借机宣泄心中对社会的不满,并实施犯罪行为。我国人民想要表达自己强烈的爱国心,却损害了同胞的利益,伤了同胞的心。这说明我国政府亟需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在尊重和鼓励国人的爱国热情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国人理性爱国。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国民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和科学素养,增强法制意识,遵纪守法,明辨是非。我们应该认清反华势力的真面目,在大事面前保持头脑清醒,理性表达爱国情怀。因此,无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国防安全的角度,我们都必须保卫钓鱼岛的主权所有,绝不能容许日本的染指和霸占合法化,这乃是国家利益的要求。中国的强大需要国土的完整和国家的安全,中国人民会誓死保卫我们的祖国。钓鱼岛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参考文献:
1、何新《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钓鱼岛争端: 主权与战略价值》, 《舰船知识》1996年11期。
3、王俊彦《警惕日本》,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浦野起央、刘苏朝、张植荣《钓鱼台群岛〖尖阁列岛〗问题研究资料汇编》2001年9月。
5、马英九《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中正书局1986年。
第三篇:中日钓鱼岛争端之我见
中日钓鱼岛争端之我见
2012年,在这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之际。亚洲两大强国——中国和日本关系出现恶化,尤其是中日钓鱼岛之争,严重影响了两国人民的交好,损害了两国的关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领邦。七世纪的日本败给大唐海军后,积极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出大量遣唐使,加强了两国的交流。元朝和明朝时期中国前后三次入侵未果,朱元璋把其列为“永不征伐之
国”。善于学习的日本人进而投向欧洲。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下诏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可与此同时,日本掌权人意识到:国家要壮大,必须要走一条不用于亚洲各国的强国之路,那就是脱亚入欧。由于受武士道的影响,日本军人觉得和平年代无法凸显他们的地位,加上日本的民族特点等各种原因,萌发了日本军国主义。
19世纪90年代,中日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日本政府意识到发展国防的重要性,尤其是海军,同时由于清政府非昏庸无能,在198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了,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包括钓鱼岛群岛连同台湾岛一并交付日本托管。1931年9月18日,由于经济大危机和20年代西班牙蔓延的法西斯主义,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发动了侵华战争,悍然出兵东三省并建立了“满洲国”,使3600万乡亲父老沦为亡国奴。时隔六年,由于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政府宣布法币取代白银,严重影响了日本对白银的走私,因此日本当局在1937年7月7日匆忙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上海沦陷后,日军进军南京,由于国军在南京保卫战的失利,日本当局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吞并中国,于是爆发了惊世骇俗的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生灵惨遭厄运。经过了八年的全面抗战,中国以3500万(其中包括321万国军、58万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红军,其余大多是平民)军民的巨大伤亡,赢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1942年日军在中途岛战役的失利,使日军从此失去战略优势。帝国海军节节败退,美海军节节取胜,日本的战败渐渐成了定局。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前后四次向蒋介石提出把钓鱼岛海域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的建议,蒋介石害怕影响战后中日关系,一一婉绝了钓鱼岛的主权要求。到了二战末期,罗斯福逝世,临时总统杜鲁门上台,迅速结束了二战。战后由于国军在国共内战中的失败,杜鲁门对华实行经济制裁等各种霸权手段。在1951年的旧金山条约中表明,美国将于1971年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归还日本。
七十年代初,由于美国在越南战争的久战不胜和勃列日涅夫的军事扩张,美国在冷战中的态势转攻为守,迫使美国总统尼克松采取“联中(共)反苏”政策。作为美国军事盟友的日本于1972年于中国邦交正常化。七十年代末,两国进入蜜月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日益密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向日本派出大量留学生。中共领导人为了不影响中日两国的日后发展,谢绝了对中国的二战赔款。日本政府则前后对中国进行了两千四百亿元的经济援助和低息贷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为了维护中日两国友好关系,针对钓鱼岛主权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九十年代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被探测到藏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足以使全中国消耗6。5年,加上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每年十五万吨的渔业资源。日本当局先发制人,向钓鱼岛宣示主权。直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的今天,日本政府多次对钓鱼岛采取单方面行动,中国政府不断表示抗议,态度强烈,使得两国关系陷入僵局。
中日钓鱼岛之争实质是两国政府的利益争端,而这场争端的胜利与否取决于本国实力。主观意义上讲,这也使扞卫祖国领土的斗争,而这场斗争的胜利与否取决于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今日国内多地爆发反日(或者说是爱国)游行,甚至出现了一系列不理智的害国行为。我首先给予他们正面评价:争端之前,我经常看到新闻里将国外人民通过游行和各种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例如日本和美国的反核游行和反战游行。反观我国,人们总是忙碌奔波着,一切向钱看,不关心政治,不敢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斗争。可我现在发现,我国国民并不像我想象得那样昏庸,而是很有民族意识和凝聚力的。这不禁令我会想起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他们的爱国热情震惊了封建帝国主义者,促进了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不过,这次争端使得国内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在游行示威中出现了打砸日系车和日式餐馆的行为。这不但没有起到爱国的积极作用,而且给群众带来了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是绝对不可取的!这又不禁令我想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的义和团运动。他们无不充斥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可他们破坏铁路、烧毁房屋、残骸外国人民,带来个严重的社会动荡,却没给对敌人带来丝毫损失,使得饥寒交迫的中国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此外,随着两国关系的恶化,流行起了所谓的“抵制日货”,我首先对这种现象进行正面评价。抵制日货和以减轻国民对日货的依赖,促进国货企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同时降低日上在中国市场的获利,从而使日本政府重视两国关系。这不禁令我想起二十世纪初的抵制洋货运动。这场运动唤醒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促进了民族主义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今天,“抵制日货”显然弊大于利。就两国而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日本,日本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盲目的抵制日货,必将导致:大量日企的中国劳动者失业,增加就业难度,引起社会矛盾,减少政府对他们的税收,同时增加了政府对失业者补助的压力,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并且抑制交流合作,阻碍两国的经济发展。
基于上述,对于抵制日货,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多数学者认为,抵制日货没有实际意义,但至少胜于以爱国为由的打砸行为。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何过人如此热衷于日货?那是因为日货在质量和价格上占有优势,市场上战斗地位,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反观国货,不断被报道出有质量缺陷,加上商家的不诚信等许多问题,难以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因此,我认为,唤醒中国企
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甚至民族使命感,让他们生产出高质量,低价格,能赢的消费者喜爱的商品比盲目的抵制日货更有意义。一个人的购买力是有限的,且抵制日货并非人人能做到。然而从企业者入手,使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凭借消费者的信任渐渐代替日货,则更有积极影响。中国消费者要渐渐摆脱对日货的依赖。同时日本企业者也要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能够在中国购买力减弱的情况下得以立足。
最近在网上,不断有愤青扬言要保卫钓鱼岛不惜与日本一战。甚至出现了“血洗东京”一类的极端反人类言论,严重影响了国民形象!六十年代末,中苏交恶、美苏冷战,咄咄逼人的苏维埃社会帝国主义妄图控制中国,多次对中苏乌苏里江边境实的中国领土进行武装侵犯。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之战使的上方数百人伤亡。但这场战役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苏联的战争企图,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解放军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不过我们要清楚,中国是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迫切发展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我们要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富国强兵首先要搞好经济。然而战争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动摇了基础,必然影响上层建筑。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中国的最大利益!
另外,我认为广大国民应该把政府和人民区别开,把广大热爱和平的日本民众与极少数右翼分子区分开,把上一代对中国犯下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与新一代日本青年区分开。这样才能减少误会,促进交流,客服狭隘民族主义。
接着来谈一下爱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样,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政权,扞卫自己的根本利益。在和平时期,爱国并不意味着要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一定要到大街上示威游行,阻塞交通。依我看来,作为一名中学生,应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每天上学不迟到、认真学习、积极为班级服务也就力所能及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上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于是我逐渐意识到,在中国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很不容易,国家对我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不单只是为了自己学,更是为了祖国的饭桶富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将来我们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读书,将来为社会做贡献。除了学习,还可以在课后关心一下国家大事和国内外政治,欣赏一些爱国歌曲来熏陶自己的爱国情操。
最后,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真切希望两国政府能妥善处理钓鱼岛争端,恢复两国友好关系,造福两国人民。
高二:tianfuqingchang
第四篇: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之我见
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之我见
最近,围绕钓鱼岛中日双方之间引发近年来最大的外交争端。随着中日经济之间相互依存度的前所未有的提高、以及民主党获得大选胜利,建立新内阁,鸠山前首相主张“东亚共同体”锣声乍落,竟出现如此紧张状态,确实令人惊愕不已。中日围绕该岛确实存在长期争议,但是迄今为止双方都采取了克制的态度予以搁置,但中国(包括台湾)渔船即使进入该海域,日方也一般采取驱离手段。但是这次做法与往常截然不同,因为拘留了船长,并声称依照其国内法律予以审理。虽然目前该船船长已经被释放,日趋紧张的事态有所缓和,但是如果细心观察,可以看出本次事件有其远因和近因,并非是单纯的“偶发事件”。
中日双方对该岛都主张本国拥有主权。中国与日本都会强调本国与该岛附近海域的历史的渊源,但是这样一个无人岛,即靠近冲绳,也靠近台湾,古代台湾被称为 “小琉球”,而现在的冲绳则被称为“大琉球”,当然各自都有悠长的历史渊源,近代国家体系将原来连成一体的区域硬生生地划分开来,然后美其名曰“国家主权”或“国际法”,实际上都是非自然的人为切割。当然除了上述以外,中国主张以及大陆架自然延伸到达冲绳海沟一边为中国拥有领海权(钓鱼岛处于冲绳海沟的大陆一方)。而日本则强调明治政府是在确认清政府并未实施有效管辖而于1895年1月将该岛划归日本(这时正处中日甲午战争日军胜局已定的时期),以及二战后占领该岛的美国在1972年归还冲绳行政权时将其一并交还给了日本。这牵涉到两国在该海域中间线的划分,对于中日两国而言,涉及与国家利益攸关的经济资源,双方在此退让都会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但是,二战以后中国立刻陷入国共内战,因此对这些周边岛屿都无暇顾及,此后又对美国的占领则采取容忍的态度,直到1970年代美国归还冲绳行政权之际才提出异议,导致日本现在得以强调由于该海域据报可能藏有丰富资源,所以中国(包括台湾)才立意争夺的观点。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法律上中国都对这些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自古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在1871年日本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中国从明太祖开始向琉球派遣册封使,即专门代表当时中国政府册封琉球王的使节。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
但是,为何在当前日本会忽然强硬,本人认为其直接原因在于冲绳美军基地问题。美军基地驻扎在冲绳已经半个多世纪,被日本政府一贯认为是保卫日本所必需,当然其目标自然主要对准大陆中国。但是驻扎日本的美军基地的3/4占据冲绳,造成的骚扰以及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摩擦始终不绝于耳,而且二战时期冲绳因为日军阻隔美军对日本本土的进攻而造成的巨大牺牲,始终犹如噩梦缠绕当地居民,尤其他们不愿意可能因为新的大规模冲突或战争导致二战恶梦重现,冲绳县已经多次选举出反对美军冲绳驻军的县知事,民意也绝大部分要求美军基地撤离和搬迁。鸠山前首相曾经打包票让美军基地搬迁未果,不但使他本人下台,也造成民主党政府的巨大危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民主党新内阁里一些人自然会想到利用与中国的紧张关系而牵制冲绳县要求美军基地撤离的声浪(实际上在自民党执政时期也曾经多次提到)。因此,民主党政府在当下中日关系完全没有理由恶化的时刻贸然拘捕中国渔船船长造成中日关系的陡然恶化,应该可以说是这次事端最的最直接原因。
而且中日关系的背后是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如果不佳,则中日关系也难以良好。鸠山
前首相提出的“东亚共同体”甚至“脱美入亚”的主张导致美国不悦,在日本国内舆论也大多冷嘲热讽,最终在美军冲绳基地搬迁问题中遭遇难以逾越的障碍,他作为民主党第一任首相,任期仅8个月便不得不黯然下台。而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缺乏互信,美国对中国的日益强大以及今后的走向怀着深刻的忧虑,二战以后美苏冷战的格局始终是美国挥之不去的阴影。此外,最近美国陷入深刻的经济危机,也造成起美国国内普遍的焦虑情绪。而美国政府这段时间以来,就中国与南海海域周边各国之间的主权争端、尤其是这几天就日本行政管辖区域属于美日安保条约范围所表明的态度已经明确地反映了其基本立场。美国在东亚的存在,美日同盟是其柱石,因此,东亚局势的任何改变如果可能动摇美日同盟,这绝对不会被美国所接受。
国家之间的关系一旦涉及攸关双方利益的时候,很难有转圜的余地,在这种时刻挑动国民之间的对立情绪尤不可取。目前各国尽管政治体制、意识形态有所不同,但是施政必须基于民意和舆论并无二致,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制于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感情。造成国民之间的情绪对立,对地理上一衣带水、经济上相互依存度很高的中日两国而言,绝非幸事。这里既需要两国政府首脑立足于维护与经营永久近邻关系的智慧与远见,也需要两国媒体和学界的理性和克制的态度,更需要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对方立场的基本尊重——这要比蓄积仇恨,最终导向诉诸激烈手段应该更合理、更经济,也更有利于东亚、以至世界的和平、共同繁荣和发展。
第五篇:中日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
中日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
中方:主张钓鱼岛问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坚决反对和遏制日本采取任何方式侵犯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定不移,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毫不动摇。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一直比较强硬,这也是日本政府所没有想到的。
日方:钓鱼岛是“无主地”,日本对钓鱼岛的“先占”构成所谓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称,《旧金山和约》未将“尖阁列岛”(钓鱼岛)包括在根据该条约第二条日本应放弃的领土之中,而是根据第三条置于美国行政管理之下,所以美国将托管地区交给日本后,自然是日本的领土,而且中国对此从未提出任何异议,日本通过所谓“时效取得”的说法获得钓鱼岛主权,日本右翼团体不断在钓鱼岛制造事端。
2012年9月7日,在钓鱼岛海域,日本巡逻艇以我们渔船(闽晋渔5179号)侵犯他领海之名,蛮横地阻挡冲撞我渔船,并最终抓人扣船。9月8日凌晨,日本以他的国家法律,宣布羁押我们的船长詹其雄10天。9月19日,日本宣布延长羁押10天。9月24日,日本宣布提前释放詹其雄,但保留处分。9月27日,日本要求中国赔偿修理巡逻艇的费用。
中国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中、日又是美国最大两个主国,人民币国.际化冲击美元地位,所以美国策动日本与中国闹矛盾,打破对美不利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