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的通知关于印发重庆市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实施办法
【法规名称】重庆市发改委等关于印发重庆市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实施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 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颁布文号】渝文审[2010]13号
【颁布时间】2010-7-27
【实施时间】2010-9-1
【正文】
关于印发重庆市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发展改革委、监察局、经济信息委、建委、交通局(委)、农业局(委)、国土房管局、水利(水务)局、园林局、法制办,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招标投标失信惩戒机制,按照《重庆市招标投标条例》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发改法规〔2008〕1531号)要求,市发展改革委、市监察局、市经信委、市城乡建委、市交委、市农委、市外经贸委、市国土房管局、市水利局、市园林局、市政府法制办制定了《重庆市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实施办法》。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同意(渝文审〔2010〕13号),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市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实施办法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监察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市园林事业管理局
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二0一0年七月二十七日
附件
重庆市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招标投标失信惩戒机制,规范招标投标当事人行为,根据《重庆市招标投标条例》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发改法规〔2008〕153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对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以及评标委员会成员等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进行公告,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是指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对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违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所作行政处理决定的记录。
第三条“重庆市建设项目及招标网”
(http://)作为全市统一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
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业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的汇总和在“重庆市建设项目及招标网”上的公告。
有条件的市级主管部门和区县(自治县),可以建立与全市统一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联网的本部门、本地区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信息系统。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在全市统一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上公告的同时,可以在本部门、本地区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信息系统上公告。
第四条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其他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本市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管理方面的综合性政策和相关规定。
第五条 市招标投标协会负责记录公告平台的日常维护,协助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工作。
第六条 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的公告应当坚持准确、及时、客观的原则。
第七条 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记录。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违法行为记录,可以公开。
第二章 违法行为记录的公告
第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履行招标投标监督职责过程中,对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违法行为所作的下列行政处理决定应当予以记录和公告: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
(四)暂停或者取消招标代理资格;
(五)取消在一定时期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
(六)取消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
(七)暂停项目执行或追回已拨付资金;
(八)暂停安排国家建设资金;
(九)暂停建设项目的审查批准;
(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其他行政处理决定。
第九条 违法行为由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直接予以处理的,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处理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在“重庆市建设项目及招标网”上予以公告。
第十条 违法行为由区县(自治县)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处理的,区县(自治县)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行政处理决定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行政处理决定书及拟发布的违法行为公告文书报送相应的市级行政主管部门。
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起10个工作日内在“重庆市建设项目及招标网”予以公告。
第十一条 违法行为记录公告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招标投标违法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
(二)违法行为的性质认定及其处理依据;
(三)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决定;
(四)处理时间和处理机关等。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也可将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行政处理决定书直接公告。
第十二条 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期限为处理决定公告之日起6个月。公告期满后,转入后台保存。
对于责令整改的行政处理决定,由作出处理决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整改结果,对整改确有实效的,经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作出处理决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缩短记录公告期限,但公告期限最短不得少于3个月。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整改结果列于相应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后公告,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查询。
依法限制招标投标当事人资质(资格)等方面的行政处理决定,所认定的限制期限长于6个月的,公告期限从其决定。
第十三条 记录公告平台的日常维护单位应当建立公告信息管理系统,对记录信息数据进行追加、修改、更新,并保证公告的违法行为记录与公告文书内容一致。
公告平台信息系统应具备历史公告记录查询功能。
第十四条 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公告记录所依据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材料妥善保管、留档备查。
第十五条 被公告的招标投标当事人认为公告记录与行政处理决定的相关内容不符的,可向相应的市级行政主管部门书面申请更正,并提供相关证据。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接到书面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对。公告的记录与行政处理决定的相关内容不一致的,应当给予更正并告知申请人;公告的记录与行政处理决定的相关内容一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
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答复前不停止对违法行为记录的公告。
第十六条 行政处理决定在被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期间,依法不停止对违法行为记录的公告,但行政处理决定被依法停止执行的除外。
第十七条 行政处理决定被依法变更或撤销的,被公告的招标投标当事人可以持生效的法律文书,向相应的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变更或撤销公告记录的书面申请。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实,对于须变更或撤销公告记录的,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公告平台上予以声明。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被公告当事人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重点进行检查或者抽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二)在公告期限内不授予被公告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有关荣誉或者称号;
(三)被公告当事人为市外单位或人员的,由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将处理决定通报其工商注册所在地对应的省级行业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公告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应当作为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投标人资格审查、招标代理机构选择、中标人推荐和确定、评标委员会成员确定和评标专家考核等活动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违法行为记录的提供、收集和公告等工作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行政问责;涉嫌违纪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纪律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发改法规[2008]1531号--2009-1-1)
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八日 发改法规〔2008〕1531号印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4〕56号),促进招标投标信用体系建设,健全招标投标失信惩戒机制,规范招标投标当事人行为,根据《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进行公告,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是指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以及评标委员会成员。
本办法所称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是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对招标投标当事人违法行为所作行政处理决定的记录。
第三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建立各自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并负责公告平台的日常维护。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公告平台管理方面的综合性政策和相关规定。
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建立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并负责公告平台的日常维护。
第四条 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的公告应坚持准确、及时、客观的原则。
第五条 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记录。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违法行为记录,可以公开。
第二章 违法行为记录的公告
第六条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公告部门”)应自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行政处理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外进行记录公告。
省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行政处理决定应同时抄报相应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 对招标投标违法行为所作出的以下行政处理决定应给予公告: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
(四)暂停或者取消招标代理资格;
(五)取消在一定时期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
(六)取消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
(七)暂停项目执行或追回已拨付资金;
(八)暂停安排国家建设资金;
(九)暂停建设项目的审查批准;
(十)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的其他行政处理决定。
第八条 违法行为记录公告的基本内容为:被处理的招标投标当事人名称(或姓名)、违法行为、处理依据、处理决定、处理时间和处理机关等。
公告部门可将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行政处理决定书直接进行公告。
第九条 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期限为6个月。公告期满后,转入后台保存。
依法限制招标投标当事人资质(资格)等方面的行政处理决定,所认定的限制期限长于6个月的,公告期限从其决定。
第十条 公告部门负责建立公告平台信息系统,对记录信息数据进行追加、修改、更新,并保证公告的违法行为记录与行政处理决定的相关内容一致。
公告平台信息系统应具备历史公告记录查询功能。
第十一条 公告部门应对公告记录所依据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材料妥善保管、留档备查。
第十二条 被公告的招标投标当事人认为公告记录与行政处理决定的相关内容不符的,可向公告部门提出书面更正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
公告部门接到书面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对。公告的记录与行政处理决定的相关内容不一致的,应当给予更正并告知申请人;公告的记录与行政处理决定的相关内容一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
公告部门在作出答复前不停止对违法行为记录的公告。
第十三条 行政处理决定在被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间,公告部门依法不停止对违法行为记录的公告,但行政处理决定被依法停止执行的除外。
第十四条 原行政处理决定被依法变更或撤销的,公告部门应当及时对公告记录予以变更或撤销,并在公告平台上予以声明。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加强对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被公告当事人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应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互认共用,条件成熟时建立统一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平台。
第十七条 公告的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应当作为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依法必须招标项目资质审查、招标代理机构选择、中标人推荐和确定、评标委员会成员确定和评标专家考核等活动的重要参考。
第十八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违法行为记录的提供、收集和公告等工作中有玩忽职守、弄虚作假或者徇私舞弊等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予以通报批评,并依纪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印发《海南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违法行为举报处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海南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违法行为举报处理办法》的通知
琼发改规〔2021〕3号
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县、自治县发展改革委、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政务服务中心:
为规范海南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举报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海南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违法行为举报处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
海南省水务厅
海南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2021年2月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海南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违法行为举报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海南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举报处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招标投标活动的招标人及其工作人员,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等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有权进行举报,《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对投诉主体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第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水务、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商务、铁道等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受理举报并依法做出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发展改革部门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招标投标工作。
财政部门依法对实行招标投标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的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部门协调处理交易活动中的重要事项,对接收的各类投诉、举报和审计移交问题,及时转交各行政监督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其调查核实、依法作出处理。
第四条 行政监督部门应当确定本部门负责受理举报的机构(以下统称受理机构),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传真、电子邮箱、通讯地址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举报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举报机构、部门或被举报人;
(二)有违法违规的具体事实,及相关证据或者线索。
鼓励实名举报,以便核查有关情况。
第六条 受理机构应在收到举报后进行登记,并在5个工作日内区分以下情况予以处理:
(一)对符合举报条件,属于本部门受理的举报,作出受理决定;
(二)对符合举报条件,但不属于本部门受理的举报,应当转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受理;
(三)不符合举报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理由可以适当方式反馈给实名举报人。
匿名举报无法告知举报人的,应当记录存档。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举报,不予受理,且不再移交其他监管部门:
(一)不属于我省招标投标活动范围的;
(二)未提供被举报人信息或者无具体违法违规事实的;
(三)同一举报事项已经受理,无新线索再次举报的;
(四)《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投诉事项;
(五)已经进入诉讼、仲裁、行政复议、信访等程序的;
(六)其他依法不应受理的情形。
举报中同时含有应当受理和不予受理的内容,受理机构应当区分处理。
第八条 举报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结;
情况复杂的,经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办理期限,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下列时间不计算在举报办理的期限内:
(一)行政监督部门对举报涉及的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或论证所需时间;
(二)其他部门协助调查所需时间;
(三)不可抗力等其他法定时间。
第九条 行政监督部门调查取证时,应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并做笔录,交被调查人签字确认。
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听取被举报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十条 与举报事项有关的市场主体、从业人员和评标专家应支持配合行政监督部门的依法调查,不得隐瞒事实真相、销毁证据、妨碍调查、提供虚假材料、打击报复举报人或利用举报事项进行胁迫、勒索。
第十一条 行政监督部门调查过程中,发现被举报行为可能影响中标结果的,应及时告知招标人。
第十二条 行政监督部门应当根据调查和取证情况,按照下列规定做出处理决定: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对存在的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处理;
(二)涉嫌违纪违法犯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三)证据不足的,或缺乏可供查证线索和证据的,不予支持。
第十三条 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将是否受理的决定、处理决定以书面或其他适当方式反馈给实名举报人。
第十四条 行政监督部门对上级部门交办或监察机关转办的举报事项,应当依法依规予以受理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反馈有关情况,报告处理结果。
第十五条 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受理台账和档案制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举报处理工作的信息管理,并及时将举报处理的信用信息推送共享至海南自贸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第十六条 加强对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信用监管,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结果应当依法记入市场主体信用信息。
第十七条 负责办理举报的工作人员,严禁私自摘抄、复制、扣押、销毁举报及调查处理材料;
严禁将举报情况透露给被举报人或其他无关人员;
凡与举报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八条 行政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举报处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推诿、敷衍、拖延、违反规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本文转载于海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第四篇:关于印发《江苏省依法必招项目招标投标违法行为举报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江苏省依法必招项目招标投标违法行为举报办法》的通知
通知
苏计法规发(2001)889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依法必招项目招标投标违法行为举报办法》的通知 各市计委、省各有关部门: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国发[2001]11号)、《国家计委贯彻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的通知》和《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通知》要求,加强对本省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我委制定了《江苏省依法必招项目招标投标违法行为举报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依法必招项目招标投标违法行为举报办法》
二○○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综合 法规 通知 抄报:国家计委
抄送: 省政府办公厅、省人大法工委、省法制办,有关新闻机构 江苏省计委办公室 2001年9月25日印发 共印:50份
江苏省依法必招项目招标投标违法行为举报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本省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依据《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任何组织和公民(以下统称举报人)均有权利、义务按本办法规定,对依法必招项目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的违反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三条 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是指《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第3号令)规定的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
(一)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能源、交通、邮电通讯、水利、城市设施、环境保护等;
(二)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用事业项目,包括市政工程、科学、教育、文化、体育、旅游、卫生、社会福利、商品住宅等;
(三)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四)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第四条 举报受理单位为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计委),具体工作由省计委政策法规处承担。
省计委直接或会同省有关行政监督部门、省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对举报内容进行核实、处理。
各行政监督部门受理的举报案件,应将核实、处理结果抄送省计委备案。
各级各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和配合举报查处工作。
第五条 负责和参与依法必招项目审批的地方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监督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项目法人及其有关人员,与项目招标投标有关的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委员会成员(以下统称被举报人),凡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的,均可以被举报:
(一)招标人不具备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而自行办理招标事宜;
(二)招标代理机构未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认定而从事招标代理业务;
(三)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但未在国家或省指定的媒介上发布招标公告;
(四)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
(五)招标代理机构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六)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对外地区、外系统的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强制要求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或者限制投标人之间竞争;
(七)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不公开载明评标标准和评标办法,或者随意改变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标准和评标办法;
(八)招标人泄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标底或者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其他情况;
(九)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少于20日;
(十)招标人在开标之日前私自开启投标文件;
(十一)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排挤他人投标;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投标人向招标人或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以谋取中标;
(十二)投标人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
(十三)招标人不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和选取评标专家;
(十四)评标委员会成员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向他人透露评标有关情况;
(十五)招标人在评标委员会依法推荐的中标侯选人以外确定中标人,在所有投标被评标委员会否决后自行确定中标人;
(十六)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他人,层层转包;将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违法分包;无证或者越级承包;
(十七)招标人与中标人不依法订立合同,或者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
(十八)中标人不履行合同,履约保证金不退还;
(十九)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非法干预项目法人招标自主权,直接介入招投标活动;
(二十)行政监督部门违法设置审批、核准环节,侵犯招标人自主权;
(二十一)违反招标投标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行为。
第六条 举报工作坚持依靠群众、方便群众、保护群众,维护国家利益,依法秉公办事,实事求是,接受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二章 举 报
第七条 举报人可以自己或委托他人采取正式文件、信函、传真、面谈、电话及其他方式,向举报受理单位举报。
第八条 面谈方式举报。在工作日的上班时间,举报人到受理单位专门安排的办公室进行。其他方式的举报,不受时间或地点限制。
第九条 举报内容应当尽可能满足以下条件:
(一)提供被举报人的真实姓名和职务、所属单位和该单位地址、电话等有效联系方式及其直接上级主管单位或部门的正确名称;
(二)描述基本事实、现状及已经或将要产生的危害;
(三)有效线索或证据;
(四)尽可能定量描述;
(五)书面举报,要求字迹清楚。
第十条 鼓励举报人表明自己的身份,并提供真实姓名、工作单位、住址或其他有效通讯方式,以备查询和回复意见。
对不愿公开自己姓名、单位和住址的举报人,尊重其意愿。
第十一条 举报受理单位: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0号;邮编:210013;电话:025-3392433;传真:025-3392433;E–mail:jjzcxt@sina.com
第三章 受 理
第十二条 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建立举报登记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受理举报工作。
第十三条 负责受理举报的工作人员在接到举报材料后,要及时拆阅、登记,不得丢失、泄密或搁置拖延。
第十四条 面谈举报,至少安排两名负责举报的工作人员接待,认真倾听、询问,并做好书面记录。
面谈记录应向举报人宣读或交举报人审阅,经确认无误后,可以请举报人签字。征得举报人同意后可以录音。
无关人员不得接待面谈举报或参与旁听、查询。
第十五条 受理举报后,依照下列程序调查处理:
(一)省计委对所举报的问题进行初步核实;
(二)根据问题所涉及的行业范围和复杂程度,直接或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正式调查、核实;经初步核实,发现行政主管或监督部门以及行政主管或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的,应及时移送行政监察机关;
(三)依据调查核实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报省计委领导及相关部门领导审定后,依法作出处理决定;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向行政监察机关提出行政处分建议。
第十六条 省计委对处理结果进行登记,填写《违法问题举报案件报告表》,立卷归档。
第十七条 省计委对处理意见的执行情况跟踪了解,直至问题完全解决,并回复有署名的举报人。
第四章 保护举报人
第十八条 举报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九条 实行回避制度。凡受理举报的工作人员与举报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条 受理举报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一)妥善保管和使用举报材料,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
(二)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信息;严禁将举报情况透露给被举报人或有可能对举报人产生不利后果的其他人员和单位;
(三)调查核实情况时,不得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复印件,不得暴露举报人的身份;
(四)对匿名的举报书信材料及电话录音,不得鉴定笔迹和声音。
第五章 奖 惩
第二十一条 对举报有功人员,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
除征得举报人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有关情况。
第二十二条 举报人对自己所举报的内容负责。对经核实确属有意诬告、诽谤被举报人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打击和报复举报人,违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保密规定或不公开履行职责的受理举报工作人员,根据情节和后果给予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1年10月10日起施行。
第五篇:重庆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试行办法
重庆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公平竞争与社会化,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重庆市物业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单位、产权人、业主会或其他单位均可通过招标投标方式选择物业管理企业。其中,国家投资建设项目选择物业管理企业时,应当通过招标投标方式确定。
下列物业项目,提倡以招标投标方式选聘物业管理企业:
(一)经批准的设计方案确定的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物业项目;
(二)已经成立业主会的物业小区须重新聘请物业管理企业的。
第四条 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监督、指导工作。
区县(自治县、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物业管理招标投标监督、指导工作。
第五条 物业管理的招标投标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业主自治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六条 单位和个人不得限制具备投标资格的物业管理企业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第二章 招 标
第七条 物业管理项目招标人(以下简称招标人)是指依照本办法进行物业管理招标的建设单位、业主会、产权人或其它单位。
第八条 新建用于出售的物业招标投标工作,应在商品房销(预)售之前完成;自用物业,应在入住前3个月内完成;已投入使用物业的招标投标工作,应在原物业管理合同到期前1个月完成。
第九条 物业管理招标前,招标人应书面告知区县(自治县、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并提交招标项目简介、招标活动方案、招标书等资料。
第十条 招标人应当落实有关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并在招标文件中如实载明。
第十一条 物业管理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物业管理企业投标。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物业管理企业投标。
第十二条 招标人有能力组织和实施招标活动的,可以自行组织实施招标活动,也可
重庆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试行办法
第1页 委托具有资格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招标代理机构的代理资格由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物业管理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在招标人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并遵守本办法中对招标人的各项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向社会发布招标公告。
招标公告中应载明物业的地址、用途、面积、招标人名称及获取招标文件办法等事宜。
第十四条 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该物业项目管理能力、特定的物业管理企业发出投标邀请书,投标邀请书应载明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事项。
第十五条 招标人应当在招标公告或者招标邀请书中,要求投标人提供物业管理资质证书和主要业绩证明材料,并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
第十六条 招标人应当根据物业的特点和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物业项目招标综合说明、项目概况、投标程序、投标书送达时间、份数、开标及评标时间、地点、评标办法和投标文件制作要求、履约保证金、拟订合同的主要条款及中标后合同签订的期限。
第十七条 招标人应当组织投标人踏勘物业现场,并提供隐蔽工程等详细的图纸资料。投标人自勘察现场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投标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招标人。
第十八条 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前十五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第三章 投 标
第十九条 物业管理投标人(以下简称投标人)是指响应物业管理招标、参加物业管理投标竞标、已经取得重庆市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证书的物业管理企业和已在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的外地物业管理企业。
第二十条 一级物业管理企业可参加任何物业项目投标,二级物业管理企业可参加100000平方米以下的物业项目投标,三级物业管理企业可参加50000平方米以下的物业项目投标。
第二十一条 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内容及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符合物业管理的有关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管理方式;
(二)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机构设置);
(三)管理费用的收支预算方案;
(四)管理目标,经营管理宗旨、方针;
(五)便民服务措施;
(六)社区文化;
(七)管理指标承诺;
(八)各项物业管理制度。
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载明的物业项目实际,拟在中标后聘请专业公司承担专业服务
重庆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试行办法
第2页 项目或聘请物业管理顾问协助管理的,应当在投标文件中载明。
第二十二条 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密封后送达投标地点;逾期提交的,应视为无效标书。
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办法重新招标。
第二十三条 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 投标人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第四章 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二十五条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公开进行。开标工作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公开拆封,将有效标书编号后送交评委进行评审。
开标过程应当进行文字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二十六条 评委会由招标人代表与有关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的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成员以5-9人 为宜,其中招标人代表不得超过评委总数的三分之一。
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物业管理招标投标专家库,招标人可从专家库中随机选聘评委;特殊物业招标项目,招标人可直接从专家库中确定评委。
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进入评委会,已经进入的应当更换。评委会人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
第二十七条 评委评审招标文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严格保密;
(二)客观、公正地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责任;
(三)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
(四)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及中标候选人的推荐等与评标有关的其他情况;
(五)独立完成标书的审查、评阅和评分工作,并将评审结果密封后交招标人;
(六)在招标人组织安排下,采取随机调查取样的方式,对投标人的工作业绩、管理水平、信誉进行现场调查取样。
第二十八条 物业管理招标应当进行公开答辩。
第二十九条 评委会应当按照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设有标底的,应当参考标底进行评审。评委会对投标人的业绩、投标文件和公开答辩的结果综合评分后,将评定结论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招标人根据评委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选定中标人。
第三十条 招标人应当自中标之日起10日内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同时将中标结果通知所有未中标的投标人,并返还其投标书和履约保证金。
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的,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对招标人造成的损失
重庆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试行办法
第3页 超过履约保证金数额的,应当对超过部分予以赔偿。招标人改变中标结果或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导致招标无效的,除应依法或依合同承担有关责任外,应当依照本办法规定的中标条件从其余投标人中重新确定中标人,或者依照本办法重新进行招标。
第三十一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中标物业委托管理合同。
第三十二条 招标人应当自中标物业委托管理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持中标物业管理合同到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市)物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物业管理招标费用、物业管理招标代理机构服务费用、物业管理公共服务收费等相关费用,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按合同约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有权向招标人提出异议,或依法向有关部门投诉。
第三十五条 凡违反国家招标投标法和物业管理法规的招标投标行为,由市、区(自治县、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1年11月1日起试行。
重庆市物业管理招标投标试行办法
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