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人民法院进行法医学审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议人民法院进行法医学审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3例错误鉴定所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人民法院;鉴定结论;审查
【中图分类号】d91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2-00s2-06
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如
杀人、抢劫、伤害、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医
患纠纷等)涉及大量的医学、法医学鉴定。在全国人
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
称《决定》)生效之前,对于医学、法医学鉴定,基本上
都由法院系统内部设立的法医学鉴定机构负责鉴定
复核,去伪存真,纠正了大量的错误鉴定,一定程度
上维护了司法的公正。而如今,随着《决定》的生效,人民法院的“司法鉴定权”被取消,法院不能再依靠
自身的技术力量对案件中的特殊证据—— 医学与法
医学鉴定进行复核鉴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法院
如何对待公安、检察以及社会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是采取“拿来就用”的态度,还是坚持“审核质证”的原则。作者认为,不但必须坚持“审核质证”的原则,而且还应该切实加强。应当用科学的眼光,实事求是
地对待公安、检察和社会鉴定机构的法医学鉴定,慎
重行使采信权、裁判权,以尽最大可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的保证司法公正。
本文结合作者工作中遇到的3例社会鉴定机构
鉴定的法医学案例存在的问题,谈一谈人民法院开
展法医学审核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案例介绍
下述3件案例,是我院司法技术部门接受办案
法官委托,对所送卷宗材料中有关医学、法医学资料
进行审核,并邀请临床专家对有关情况进行复查、会
诊之后提出审核意见,向委托法官出具了正式的“司
法技术咨询审核意见书”。事后进行了反馈调查。现
结合反馈意见作介绍、评析如下。
【案例1】伤者王××,男,38岁。2006年2月
21日,自诉与他人发生纠纷,被推倒在地,并被脚踢腰
部而受伤。2006年2月22日~2月27日住盐城市
中医院治疗,人、出院诊断为“腰1,3椎体压缩性骨
折”。2006年5月23日,王××到××市第×人民医
院法医司法鉴定所作伤残等级评定,x线摄片(06—
157),报告:腰
1、腰3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前缘压
缩近1/2,该所法医阅片认为:“l1、l3椎体压缩性骨
折,前缘压缩均达1/2”,根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2.10.45条评
定为10级残疾,并依照该标准总则1.6条,晋升为9
级残疾(××市第×人民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2006
年第××号)。本院法医审核时,对x线负片进行测
量计算.其第1腰椎前缘压缩约1/3,第2腰椎前缘
压缩≤45%,均不足1/2,结合社会鉴定机构所在医
院的x线摄片医师认为王××第1、第3腰椎体前
缘高度压缩均不到1/2(明确报告为近1/2),达不到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试行)》有关条款所规定的条件,不应评定为10级
残疾,更不能晋升为9级残疾。
该案的“9级残疾”是明显的“无中生有”。该鉴
定存在3方面的错误;(1)对伤者的第1、3腰椎骨折
是否为新鲜骨折,没有做出判别;(2)对没有达到有
关等级的损伤,做出不切实际的残疾等级评定;(3)
对未达最低等级的残疾做出评定,并在错误的等级
评定上再予晋升残疾等级,更是其错。办案法官参考
审核意见,对鉴定结论未予采信,委托了另一社会鉴
定机构重新鉴定。该鉴定机构鉴定其不构成残疾。法
官根据本院法医的审核意见,采信第二份鉴定结论
做出了裁判。
【案例2】伤者申××,男,53岁。2004年1月26
[作者简介]周从禹(1957一),男,汉族,江苏盐都人,大学本科。现为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处处长,主任法医师,审判员;主要从事司法鉴定工作;tel:+86—515-8236075;e-mail:zhoucy1956@sina.corn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2期)
日,因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伤后当即昏迷约1分钟,醒后头痛头昏,双上肢疼痛,活动受限,双手麻木。检
查:左头顶部2 cm×3 cm头皮下血肿,面部肿胀,双前臂运动受限,肌力ⅲ级。mri检查:颈5-6椎间
盘突出,颈椎管狭窄,硬膜囊受压,颈3.4节段高信
号改变,中央部
明显。诊断:头部外伤,面部挫裂伤,头皮血肿,脊髓损伤,c,椎间盘突出。住院保守治
疗。2004年3月1日出院,出院时一般情况可,两上
肢肌力ⅲ级,两下肢肌力正常。2004年×月××日,××市公安局鉴定为4级伤残。法医学审核中发现:
(1)申××于2004年9月20日鉴定之前,其四肢肌
力即
基本恢复正常(上海长征医院0022731号门诊
病历2004年8月23日记载:右上肢肌力v一级,左
上肢v级);(2)2004 年9月14日(盐城市第×人民
医院会诊)检查记录有多处改动— — 双(注:此处
“双”字为“左”字改成)上肢肌力3(注:“3”为“5”所
改而成)级,左下肢肌力3一(注:“3”亦为“5”所改而
成)级,右下肢肌力3锻,病理征(一)。200~年×月×
日检查,其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仅遗有双上肢
轻度瘫痪(左上肢肌力v一级,右上肢肌力ⅳ级),与
被告人提供的录像光盘显示的情况相符,依照《道路
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gb 18667—
2002)4.7.1.e条之规定,只应评定为7级伤残。
该例鉴定存在明显的“拔高”。伤者申××于鉴
定时的实际情况(右上肢肌力v-级,左上肢v级)只
应评为7级残疾.但原鉴定人却评定其为4级伤残,该鉴定人显然没有“看到”上海长征医院20o4年8
月23日0022731号门诊病历中的有关记录,同时也
没有“注意”到××市第×人民医院会诊检查记录于
关键之处的多处改动,而将申××的残疾评定为
4级,是明显的“拔高”。
承办该案的法官根据法医的审核意见.重新启
动鉴定程序。经重新鉴定为7级伤残,法官再次向法
院法医咨询后,采信了“7级伤残”的鉴定结论,依此
进行调解结案。
【案例3】伤者徐××,男,55岁。2005年8月1
5日被他人故意用菜刀砍伤左肘部.伤后4小时临床
检查:左肘部10 cm横形伤口,左手感觉减退、运动
障碍⋯⋯诊断为:左肱骨双骨折。左桡骨小头骨缺
损,伸肌断裂,神经损伤待排,2005年12月2日××
市公安局法医检查:左肘关节活动功能轻度受限,左
手小指活动功能稍受限,鉴定为“轻伤”(××市公安
局2005年第××号物证鉴定书)。2006年×月×日,盐城市第×人民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法医检查.其
· s3 ·
左肘关节活动度丧失75%以上,根据江苏省高级人
民法院《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2.8.40
条评定为8级残疾(××市第×人民医院法医司法
鉴定所2006第××号法医学鉴定书)。
该例在法医审核之前已有出自于两个鉴定部门的鉴定。两份鉴定的内容不同,前一份是损伤程度,由××市公安局于伤后两个半月做出,此时损伤恢
复时间短,鉴定时机不到;后一份是残疾程度,由×
×市第×人民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于伤后五个半月
做出,已到鉴定时机。两份鉴定相隔3个月,对伤者的检查也是相差3个月,但两份鉴定对伤者左肘关
节活动障碍程度的检查数据差距较大,依据两份鉴
定所记载的数据,前者为轻度障碍,后者则为严重障
碍(功能丧失75%以上),这两份鉴定。可以肯定地
说有一份是错误的,不是前者低评了损伤程度,就是
后者高评了残疾等级。
基于上述审查分析,法院法医建议对伤者左肘
关节的功能障碍程度作医学鉴定后重启鉴定程序。
经医学会诊检查并鉴定,其左肘关节功能丧失在55%左右。第三次鉴定时,鉴定机构依据医学会诊鉴
定所确定的左肘关节活动障碍程度,依照江苏省高
级人民法院《人体损伤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试行)》有
关标准重新鉴定为9级残疾,损伤程度为重伤。
该案的最终鉴定结论表明该案的前两次鉴定结
论都是错误的。
二、人民法院进行法医学审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上3个案例,提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民法院
开展法医学审核工作,对社会鉴定机构(含公安、检
察)的法医学鉴定进行审核,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必要性— — 法律依据
《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法医。
自《决定》实施以来,各级人民法院法医的职能发生
转变,由鉴定转变为审查,这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
发展,也是新形势下审判工作的必然要求。
人民法院作为司法机关,主要的工作是对案件
进行审判,做出裁定、判决。公正的裁定、判决必须建
立在查清、查明事实的基础之上。对案件事实进行审
查,主要是对构成案件事实的证据进行审核和审查。
没有经过查证属实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2条、第6
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31条均明确规
定,法医学鉴定结论是证据的一种,必须查证属实才
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 s4 ·
任何证据都没有预定的证明力。法医学鉴定作
为证据的一种,自然也没有预定的证明力,是否采信
应当由法官通过审核做出判断与决定。未经查证(审
核)的医学或法医学鉴定结论绝对不能作为证据采
信。法律赋予法院拥有审核职能,这也就决定了法院
有权不予采信有问题的法医学鉴定结论,也有权指
定或组织其他的鉴定机构参与有关问题的讨论,决
定鉴定或重新鉴定。但实际上,在目前的审判实践
中,很多法官对鉴定结论过于盲从,放弃对鉴定结论
进行必要的审核而直接采信,或是简单地应另一方的要求重启鉴定程序。放弃了自己的审核权,实际上
相当于赋予了鉴定结论预定的证明力。在这些法官的审判活动中,鉴定结论实际上不是待审证据而成了最终结论。这样做实质上违反了司法程序,是对工
作的不负责任,很有可能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因此目前人民法院的司法鉴定工作由过去的复
核鉴定转变为法医学文证审查,负责审核、审查社会
鉴定机构的法医学鉴定结论是否正确,能否采信,对
于保证办案质量。维护司法公正十分必要。
(二)必要性— — 历史提示
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是法官审核的关
键与重点。对普通的书证、证人证言进行审核,法官
一般均可自己完成。而法医学是一门多学科知识相
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应用科学。法医学鉴定结论是鉴
定人应用临床医学、法医学以及其他科学理论与知
识、技术进行检查、检测、综合分析的结果。对专业性
很强的法医学鉴定进行审核,除了要审核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外,还有一个“科学性”的问题。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求不具备相应理论与知
识的法官对法医学鉴定书以及法医学鉴定结论进行
审核,做出取舍,继而做出裁判,确实是“勉为其难”。
根据作者二十多年来从事法医学鉴定工作的实践来
看,法官对公安、检察与社会鉴定机构的法医学鉴定
绝对不能有“拿来就用”的思维和做法。上世纪80年
代初,因审判工作需要,人民法院内部设立法医,就
是为了审核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及病史资料,审核
公安、检察的鉴定结论是否正确,后来渐渐转为鉴
定。无论是80年代初开始阶段的“审查”,还是80年
代后期以后的“鉴定”,对法官办案,对人民法院保证
公正司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实际效果非常明显。
从以往的内部统计分析来看,医院的诊疗资料尤其
是诊断证明,存在一定的“水分”,公安、检察的鉴定
也有15%左右的错误率。而现在的法医学社会鉴定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2期)
机构。都源出于医疗机构,其思维方式、工作习惯以
及医护人员之间的人情、招呼,势必影响其所作鉴定的正确率(从目前法院法医于本职工作之外所遇到的一些咨询,就明显地发现社会鉴定机构有很多错
误的鉴定)。因此,对于社会鉴定机构(含公安、检察)
有可能错误的鉴定结论,如果不加审核,不予甄别,采取“拿来就用”的不作为做法,审判质量得不到保
证。
(三)重要性— — 现实要求
从目前社会鉴定机构的隶属关系、鉴定人员的结构现状、鉴定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其实际鉴定
质量等等情况来看,社会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必须
经过审核。这是因为:(1)社会鉴定机构以营利为其
生存条件,社会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作为一种有偿的服务活动,其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必然引
起该机构的最大关注。“利益”的驱使会不同程度地
左右鉴定机构的鉴定行为;(2)同样是出于逐利的目的,社会鉴定机构的法医为了抢数量,争报酬,在收
集病史上,不如以前法院的法医要求详尽、把关严
格。因此会出现许多源于客观资料不全、不真实的失
误;(3)目前,社会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大多数没有
从事过审判工作,对形成鉴定结论的前提— — 病史
材料(证据),缺乏审核鉴别的观念与过程,基本上是
“拿来就用”,审核资料不全面,制作文书不细心,也
会因此出错;(4)社会鉴定机构不像法院内设鉴定机
构有完善的约束机制,他们在管理上比较松散,对鉴
定人员约束较少。出具不符合科学、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鉴定结论的概率较高;(5)根据侧面反映与直接接
触了解,社会鉴定机构确实存在一定数量的错误鉴
定。这些错误鉴定,有些是“技术”原因的失误,但也
有一些是非技术失误。
(四)重要性— — 公正司法的需要
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相关调研信息,社会鉴定机
构还存在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有的片面
追求经济效益,一味迎合当事人需要,有的“买卖鉴
定”,为一方当事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加大了因“鉴
定”因素而引发裁判不公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引发
了新的涉法涉诉上访事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明确指出,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
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
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2期)
不利后果。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手中握有一份法医学
鉴定书的当事人基本完成了举证责任,而对于该份
证据是否真实有效。法官是否采信该份证据,主要看
对方当事人是否存有异议。而对方当事人不具备医
学、法医学的专业知识,不了解举证方的诊疗就医情
况。不了解其诊疗资料的真实程度,相对于其他几类
证据的举证责任来说自然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对鉴
定结论进行分析、判断。实践中,对于法医学鉴定结
论,有的当事人盲目相信;有的当事人半信半疑,但
又不能提出具体的理由和证据;也有的当事人采取
全盘否定的态度。当事人未对鉴定结论提出异议的案件.有的法官往往采取拿来就用的做法,使得原本
可能有问题的法医学鉴定结论合法化,有可能导致
案件审理的不公正。有些案件结案以后,当事人发现
法医学鉴定结论确有问题而导致错误裁判,采取申
诉或再审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使后来
获得了公正的判决,但是拖延、辗转,浪费了当事人的精力、财力,也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而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人民法院的形象自然会因此不同
程度地受到影响。
对待社会鉴定机构(含公安、检察)的鉴定,如果
听之任之。无所作为。不问青红皂白,拿来就用,让错
误鉴定迷糊了法官的眼睛,就会因“鉴定”而导致裁
判不公,判决错误。如:案例1的被告方会因错误鉴
定多付两个级别伤残赔偿金。案例2的伤者,则会因
错误鉴定而多获得三个级别、5万多元的赔偿以及
终身护理费用。案例3的加害人则因公安的鉴定而
被重罪轻判。逃脱法律对他的刑事制裁。人民群众会
因这些个案的累积作用。加大对法官的偏见,增加对
人民法院的误解,进而怀疑法律,不满社会。
由此可见。人民法院开展法医学文证审核、审查
工作十分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能够辅助
审判人员发现有瑕疵的法医学鉴定结论。建议补充
鉴定、重新质证或重新鉴定。确保案件的公正裁判;
(2)通过审核、审查,辅助审判人员解答案件当事人的疑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3)通过开展法医
学文证审核、审查工作。对社会鉴定机构进行监督,也是公正司法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办案质量,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体现司法公正,维护法律尊严,构建“和谐社
会”.人民法院开展法医学审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人民法院不能为“人大”的决定完全束缚,应当
“有所作为”。应当建立健全如下规定与制度:但凡案
件审理过程中已在卷的法医学鉴定书证及相关医疗
· s5 ·
病史材料,办案法官在做出裁判之前,应当送交人民
法院内设的法医技术部门进行审核。要求审核,既可
以由当事人提出.也可以由主办法官依职权提出。如
法官依据未经审核的鉴定书证进行裁决而形成冤、假、错案的,承办法官及(或)合议庭成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三、相关讨论
f一)由法医进行审核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
有人认为.由法医进行审核,与《决定》相悖,没
有法律依据。法律只规定对证据进行真实性、合法性
及关联性进行审核。而这样的审核应该是由法官来
进行的。由法医进行审核有越俎代庖之嫌。
其实不然,第一,《决定》只是规定法院没有鉴定
权。但未取消法院的审核权。第二,法官办案,需要对
所有证据(鉴定书证只是证据的一种)进行审核,这
是法律赋予的权力。第三,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单纯是
法官的个人行为。法院的裁判文书盖有法院印章,是
以法院的名义发出的。法院是一个整体,部门之间有
协同、有配合,专业之间有渗透、有互补;法官的知识
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方面必须有他人的配合、参谋
与指点;由专业技术人员对有关专门问题进行甄别、审核。去伪存真,防止办错案件,是对当事人、对法律
负责的积极行为,绝非“越俎代庖”。第四,法院若是
无条件的执行《决定》,但凡鉴定书证“拿来就用”,不
进行审核。就是一种消极的“不作为”行为,是对当事
人的不负责。是对司法的不负责,难以避免“负面作
用”。如案例1的鉴定不予否定,被告方则会因社会
鉴定机构的鉴定而平白无故多付出两个级别(2万
多元)的伤残赔偿金。案例2的原鉴定如果不经审核
纠正.肇事方就会多赔偿3个伤残等级(5万元左
右)的费用,而且还要承担受伤人的终身护理费用,对肇事方来说.显然是不公的。案例3的情况比较复
杂.就伤者左肘关节活动障碍情况而言,按照公安的检查记录,当定轻伤无疑,其残疾等级只能评定为
10级。而按社会鉴定机构的检查记录,残疾等级应
为8级。但损伤程度则相对应该重新鉴定为“重伤”。
如果我们不加审核。直接采信两份鉴定,那么就会出
现相悖的情况。
(二)当事人无异议时,法官是否有必要提起审核
也有人认为:“谁主张,谁举证”,当事人对另一
方提交的鉴定如果存有怀疑,自会提出反驳,要求重
新鉴定。如果当事人不提出异议,说明他认可鉴定,法官没必要提起审核。
· s6 ·
从“公平正义”角度来分析,此种想法是错误的。
大家应该知道,在专业性、保密性很强的法医学鉴定
面前,当事人是弱者。不像那些普通证据(如借条、欠
条、合同、协议),当事人只要没写、没签,自然会对另
一方的举证提出反驳,要求甄别真假。但不同的是,对于法医学鉴定这类证据来说,由于伤者并不了解
有关鉴定标准,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就伤残是否符合“标准”问题而对鉴定结论提出质疑;而被告方除了
不了解鉴定标准之外,对伤者的身体状况、诊疗资料
真实性也不了解,因此,他(她)们很难对另一方举证的法医学鉴定提出怀疑,要求重新鉴定。当事人在诸
多“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另一方当事人提交的法医
学鉴定结论,没有提出异议,并不代表这些法医学鉴
定结论全都正确。事实上,在以往所审理过的案件
中.并不缺乏这样的案例。由于当事人没有对法医学
鉴定提出异议,导致许多伤害案件、人身损害赔偿案
件,“糊涂僧断糊涂案”,稀里糊涂做出裁判。
(三)审核意见不能作证据,是否有必要“吃力不
讨好”
还有人认为:当事人对鉴定提出异议.法官采
纳,提起重新鉴定,不就行了,审核意见又不能作证
据采用,何必进行审核.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这种想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绝非完全正确。
也许当事人囿于知识、条件及材料的占有等等因素
影响,对一份鉴定没有提出异议,法官依据鉴定结论
做出裁判,被告人对裁判也未提出异议,服判了,法
官自己认为裁判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这个鉴定原本
就是错误的,因为法官没有提出进行审核.应当说法
官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没能用法律赋予的权力去
纠正错误的鉴定,法官依据错误的鉴定做出了裁判,实际上就是办了一个错案。
在既往的司法鉴定实践中.不乏有一种损伤结
果,引发多次鉴定(曾有报道为7—8次)的案例。这
类鉴定,对损伤程度的认定,从无到有,从轻到重,再
从重到轻、到无,反反复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
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法官面对多个鉴定结论.如
何选择。是不是当事人提出一次要求重新鉴定.就重
起一次鉴定程序。如果重新鉴定与原鉴定一致.好
办,采信就是了。但两次(或多次)鉴定结论虽然一
致,然而都是错误的,法官贸然采信,岂不是办了错
案;如果鉴定相左,结论不一,怎么处理;倘若多次鉴
定,出现多种鉴定结论,又如何取舍、采信,这是无法
回避的现实。而法官真的这样去做,那就会导致无休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2期)
无止的重复鉴定、多头鉴定,这不仅仅是浪费了当事
人的时间、精力、金钱,也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更
重要的是会引起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法官的审判能
力、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怀疑。
面对有怀疑的法医学鉴定.简单地答应另一方的要求.重起鉴定程序,是一个最省心、最省事的办
法。但是,鉴定是社会鉴定机构的事,审核是人民法
院的“活”:鉴定是别人用他们的眼睛看待事物,用他
们的头脑思考问题:审核是人民法院的法官、法医用
自己的眼睛看待事物,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对待
某一事件,不同的人会有相同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看法,鉴定亦是如此。“鉴定”永远代替不了“审核”。
法律规定法官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有是否采纳、采
信的权力,因此,在鉴定这个问题上,法官自然拥有
采信权。对鉴定结论做到正确采信,就必须对案中的鉴定结论心中有数,要做到心中有数,就必定要对鉴
定进行审核。如果放着法律赋予的审查审核权不用,非要到外面的世界去鉴定,以社会机构的“鉴定”代
替法院内部的“审核”。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四)审核意见的地位、作用及其采用与表述问题
法医学鉴定是鉴定人凭借医学、法医学以及相
关理论.依法对人身某些待证事实进行检查、检验、鉴别、判定.提出结论性意见的活动。是当事人向法
庭提供的外来证据。
法医学审核是指法院的法医技术人员应法官或
合议庭的要求。审查核实送审案件中的法医学鉴定
文书及其相关鉴定材料,就鉴定活动的科学性、客观
性、关联性以及正确性等提出审核意见的活动(合法
性应当由法官进行审核,法医也可以就其是否合法
提出意见)。属于人民法院法官审理案件过程中的思
考、甄别与判断的辅助程序。
既然法医学审核属于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内部
“思考判断”过程,因此,就人民法院的法官来讲,审
核意见“也就是”法官对法医学鉴定进行甄别与判断
后的结论性认识,其地位与作用自然高于鉴定结论。
原则上讲,当审查意见对鉴定结论有明确的肯定或
否定意见时.法官则可以依据审核意见对鉴定结论
做出采信与否的抉择:如果审核意见明确肯定了鉴
定结论的正确性与合法性,法官则可采信鉴定结论,据此做出裁决:如果审核意见指出了鉴定结论的明
确错误.法官依据案件实际情况,从节约司法资源的角度考虑.则可以裁定“证据”不足,予以驳回起诉。
或者从“稳妥”的角度考量,也可以重启鉴定程序;如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l4卷(第2期)
果审核人认为原鉴定结论“模棱两可”,而无法做出
明确审核意见的,那么,法官则应当重启鉴定程序。
在《决定》生效之前,人民法院的法医拥有鉴定
权,因此,法官采信法医的鉴定结论时,通常在裁判
文书中表述为:××的(损伤),经我院(或××人民法
院)法医鉴定,××的损伤构成×伤(或×级残疾)。现
在.人民法院的法医没有了鉴定权,法官对其审核意
见,在裁判文书中的表述,则应当将法医的审核意见
转换为法官(法院)的意见,可以这样表述:⋯⋯ 经审
理查明:⋯⋯,××的(损伤、或残疾、或因果关系,等),经我院(注意,不要用“法医”两字)审查,(引用
法医的审核意见),⋯⋯(适用具体法律条款,做出裁
判)。如此表述,则不会给当事人以审核代替鉴定的说辞。
结束语
· s7 ·
从目前“鉴定”领域的实际情况来看,《决定》成就了某些利益“集团”谋财的企求.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加大了因“鉴定”因素而引发裁判不公的概率.也由此由此增加了新的涉法涉诉上访事件,其
利弊衡量值得探讨。为保证案件质量,减少冤、假、错
案的发生,提升司法“公正与效率”,人民法院对待当
事人提交的法医学鉴定,绝对不能“拿来就用”,应当
建立健全对社会鉴定机构(包括公安、检察为案件侦
查所做)的法医学鉴定进行审核的制度。对这些鉴定的审核应作为法官审理案件必不可少的程序,社会
鉴定机构(包括公安、检察的鉴定)的法医学鉴定结
论必须经过法院的法医技术人员“审核”,待审核确
认其正确后才能采信,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从而从
技术层面上保证司法公正,减少因司法原因引起的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收稿:20o6—09—27;修回:2006—11-14)
第二篇:法医学鉴定的重要性
法医学鉴定的重要性
法医学鉴定是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第一、现场勘验。刑事诉讼中的现场,是特指犯罪或事故发生的场所,以及发现尸体的地点。刑事诉讼中的现场勘验是在发现尸体的场所或遗留行凶痕迹的出事地点,为了正确判明案件的性质,揭露、证实行凶和查明、侦缉凶手而进行的一种侦查措施。它由侦查人员执行,参加现场勘验的法医的主要任务是:配合侦查人员向当地群众了解情况,询明现场有无变动,研究当时行凶经过,勘验现场,检查尸体,搜集物证。法医勘验现场后,应当立即编写勘验笔录,由参加勘验的人和见证人分别签名或者盖章。法医参加现场勘验,发现和搜索与案件相关联的物、事和人,这对判明案件性质、证实和揭露犯罪是很有帮助的。
在勘验现场时,应当注意先进行“静”的勘验,再进行“动”的勘验。所调“静”的勘验,就是保持现场原状,只作观察、记录、绘图和拍照。所谓“动”的勘验,就是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对有关的物件逐一仔细检验,发现和采集物证。在进行“动”的勘验的时候,应当一面勘验,一面记录、绘图和拍照。勘验的顺序应当根据案件和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从外围向中心,或者从中心向外围,或者从这端通过中心向那端的方式。总之,要以不遗漏任河与案件有关的痕迹为原则。
凶手作案后,总是要千分百计地掩盖行凶行为,逃避侦查。为此,他们经常要放烟幕,毁灭作案痕迹,变动现场物品、甚至碎尸移尸,制造假现场等,以扰乱侦破视线,企图将侦查工作引向歧途。法医工作人员遇到这些情况,应当提高警惕,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第二、尸体检验。1979年9月10口,卫生部重新发布的《解剖尸体规则》规定了法医解剖尸体的几种情况:涉及刑事案件,必须经过尸体解剖才能判明死因的尸体和无名尸体需要查明死因及性质者;急死或者突然死亡,有他杀或自杀嫌疑者;因工农业中毒或者烈性传染病死亡涉及法律问题者。
按照这一规定,我国法医尸体检验的数量是不多的。实际上,我国司法工作中法医尸体检验的数量也很少。
法医在进行书证审查时,如果必要,可以调阅案卷全部材料、进行复查、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或者重新勘验现场和检验尸体。这样可以及时纠正冤、假、错案。司法实践证明,无论是在50年代还是在80年代,经法医审查而纠正的已判死刑的冤、假、错案例子并不罕见。这一方面要求法医工作者要努力提高素质,协助司法机关的工作,保证鉴定的质量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也要求司法工作者在办案中要尊重法医提出的意见,并把法医对案件的证据审查视为制度。
法医进行书证检查,还可以完善、补充证据,必要时作补充或重新鉴定。在司法实践中,经常有些案件,由于罪犯时供时翻或有许多种口供而无法辨真伪,最后经法医鉴定而得到解决。1981年,四川省泸县有一女社员,因恋爱纠葛,被男方杀害。被告人在公社和看守所的五次交代中,都说是在发现尸体现场扼死被害人的。但当向他宣读检察机关的起诉书时,他又交代是在一个水塘内将死者溺死之后,移尸于发现尸体现场的。法医初验时所作的鉴定书,认定被告人是在发现尸体的现场处扼死被害人的。后来,在复查中法医又作硅藻检查,证明死者胃里的硅藻与被告人所供水塘的取样一致,而与发现尸体处的泥土取样有明显的差别,从而认定被告人最后交代的杀人移尸经过属实。
法医在主持对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病程记录的审查时,应对死者的尸体进行全面解剖检查,及时提取原始病程记录,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鉴定,分清性质和责任。
法医学是以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研究和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法医学是一门特种医学,是医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具有医学和法学的双重属性。
法医学不仅为刑事、民事诉讼服务,也为立法、医疗、环保、保险等部门或机构服务,而且在解决民事纠纷、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排解疑难、澄清是非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工伤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处理、剧毒药物管理、灾害赔偿、尸体处理、精神病人的强制治疗。
法医学检验主要细化为法医学尸体检验、法医学活体检验及法医学物证检验。
现场勘验。刑事诉讼中的现场,是特指犯罪或事故发生的场所,以及发现尸体的地点。刑事诉讼中的现场勘验是在发现尸体的场所或遗留行凶痕迹的出事地点,为了正确判明案件的性质,揭露、证实行凶和查明、侦缉凶手而进行的一种侦查措施。它由侦查人员执行,参加现场勘验的法医的主要任务是:配合侦查人员向当地群众了解情况,询明现场有无变动,研究当时行凶经过,勘验现场,检查尸体,搜集物证。法医勘验现场后,应当立即编写勘验笔录,由参加勘验的人和见证人分别签名或者盖章。法医参加现场勘验,发现和搜索与案件相关联的物、事和人,这对判明案件性质、证实和揭露犯罪是很有帮助的。
在勘验现场时,应当注意先进行“静”的勘验,再进行“动”的勘验。所调“静”的勘验,就是保持现场原状,只作观察、记录、绘图和拍照。所谓“动”的勘验,就是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对有关的物件逐一仔细检验,发现和采集物证。在进行“动”的勘验的时候,应当一面勘验,一面记录、绘图和拍照。勘验的顺序应当根据案件和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从外围向中心,或者从中心向外围,或者从这端通过中心向那端的方式。总之,要以不遗漏任河与案件有关的痕迹为原则。
法医学尸体检验是指将法医学鉴定人受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的委托,依照法律的规定,应用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与案件有关的尸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剖验,为侦查和诉讼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病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暴力性死亡,非暴力性急死的病理变化,确定死者的死因、死亡性质、身源、死亡时间等,为侦查和诉讼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检查尸体,确认被检对象是否死亡,未死者应及时抢救。参与现场勘查,注意尸体在现场的位置、姿势,与周围物体和痕迹的关系;注意有无尸体移动和翻转尸体的痕迹,有无搏斗挣扎或反常现象;注意现场有无破坏、伪装情况;注意发现痕迹物证、遗书等。
对死者衣着检验是尸体外表检查的第一步,检查衣着上有无破损及附着物(如血液、精液、呕吐物、化学药品、粪便等),因机械性损伤而死亡者,应高度注意衣着上破损情况的检查,以明确致伤物。尸表检验,应检查尸体的一般情况,尤其注意有无损伤及隐蔽部位的检查。胸腹部检查首先注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四肢检查除了注意骨折等损伤外,也应注意有无注射针眼。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注意有无损伤、分泌物及异物,女性尸体尤其需要注意检查阴道和处女膜的情况,怀疑有强奸情况时,应用棉拭子取阴道分泌物,检查有无精斑或精子。腐败或严重毁损的尸体,检查的步骤和方法与上述相同,只是要注意将腐败色斑、腐败气泡和水泡、腐败肿胀和表皮脱落等尸体腐败的正常改变,与损伤或病变区别开来。
怀疑机械性损伤的尸体,对重要部位和重点损伤还应作局部分层解剖,观察损伤情况,判断是否有致命性损伤。
怀疑毒死的尸体,应注意观察尸体现象,尤其是尸斑、尸僵的变化,提取胃和胃内容物,同时检查其他脏器和提取其他组织、体液作毒物分析和病理切片检查。水中发现的尸体,必须做尸体解剖,观察呼吸和消化系统等有无生前溺死征象,并提取适当的检材做药物、毒物及硅藻等检查。
无名尸体的检验重点是解决确定死者的尸源问题。检查记录尸体的体貌特征、特殊标志、生理缺陷等,便于亲友识别。其次通过尸体和失踪者比对,血型、DNA、指纹等鉴定。碎尸检验,勘察抛尸现场,仔细检查尸块包装物及附着物,查其来源、流通范围,注意捆、扎尸块的绳索的情况;对包装物上的附着物提取后送实验室检验。确定尸源,确定尸块是否为同一尸体,进行死因、死亡时间分析。
强奸杀人案尸体检验,检验性交证据,如处女膜破裂、会阴部损伤等;暴力行为的证据,检验尸体衣着,检验尸体上防卫抵抗伤,提取物证如精液、阴毛、衣服纤维等。
法医学活体检验,主要包括对活体生理状况、疾病与损伤情况、精神状况等的检验。在法医学检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被鉴定人出于某种目的和企图,表现为离奇的伤病或夸大病情、伤情,也有故意造作某些伤病使鉴定复杂化,这需要法医认真检查与识别伤情,去伪存真,全面了解案情,综合判断,作出正确的鉴定结论。活体生理状况检查是对涉及活体的各种生理状况和功能进行的检查和判定,如年龄段判断、虐待、亲子鉴定、精神异常、损伤程度等。
生物物证是证据的一种,与其他物证一样,生物物证必须符合证据的基本特征,因此,它不仅具有合法性、客观存在性、案件关联性等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生物属性和客观存在的物体或物质来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确定侦查方向。现场生物物证是了解犯罪事实真相,获取犯罪证据的重要来源。判断案件性质,案发现场遗留的生物物证的种类、分布及位置,有助于判断案件的性质。如是自杀、他杀还是事故;是真实现场还是伪造现场;凶杀案现场,犯罪嫌疑人衣帽鞋袜上发现的血迹,可用于确认犯罪嫌疑人;强奸案中的精斑,确定案件性质,肯定或否定嫌疑人。
排除嫌疑,揭露和证实犯罪。生物物证的证明价值是经过严密的科学检验来确认的。如犯罪嫌疑人身上的血迹,经检验确定不是死者血,是动物血或是本人血,则可作为排除犯罪嫌疑的证据。
为个人识别提供证据。无名尸体、碎石案可通过毛发、牙齿、骨骼以及组织碎块等检验,判明死者的身份。条件允许,还可查明死亡时间和原因。
印证口供,澄清事实真相。在司法实践中,生物物证可与作为审查和鉴别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等其他证据的有效手段。
认定作案工具,通过对犯罪现场遗留的某些物体上的生物物证进行检验鉴定,可以直接认定作案工具。如在杀人案中,用砖块作为凶器,在砖块上附着被害人的血迹、组织,经检验可确认砖块是致伤工具。
但是就目前我国法医学来说,发展相当缓慢,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80年代初期,我国法医学鉴定体制主要是从公、检、法三机关“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原则入手的,在公、检、法内部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医鉴定机构。到目前为止,关于法医学鉴定仍没有统一的立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有: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新《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等6部委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公安部《刑事技术鉴定规则》、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医工作细则》等等。这些法规的出台对规范我国法医学鉴定行为,促进法医学鉴定的发展曾经起到了一些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法律、规章显然已不能适应法医学鉴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其存在的弊端也不断凸现。当前的法医学鉴定体制对鉴定人资格审查、鉴定标准和程序、鉴定机构、鉴定期限、法律责任等问题都没有统一的明确规定。这不仅给审判工作设置了障碍,更是为原本就相当薄弱的法医学鉴定工作的发展增加了桎梏。有人著文说“由于多鉴定体制的存在和鉴定的复核程序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最举足轻重的„证据‟又最具随意性、可变性!随意性和可变性又会和失职、渎职、伪证乃至国家赔偿联系在一起,以致基层的法医工作如履薄冰,所以促进法医制度的改革,建立透明、客观、公正的法医鉴定制度,增强法医学检验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
第三篇: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活动的精神内涵
三、要达到的目标: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觉性坚定性有新增强;二是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有新提高;三是服务创新创业、促进科学发展;四是拒绝理由、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作风有新改进;五是应对风险挑战、推进事业发展和各项工作有新业绩。
四、并提出“五种理念”,即:零停留理念,要求工作人员办理公文、处理事务要马上办,办得好;当日事当日毕理念,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对工作来个回头看,要做到手里的活不过夜,所有事情今日毕;协作无间隙理念,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工作无盲区理念,无论承办任何工作,都要盯住、盯紧、一盯到底,全程负责,做到谋划早、考虑全、安排细。岗位无差错理念,坚决杜绝忙中出错,不因事小而疏忽大意,不因事多而出现纰漏,整体工作的准确以每个办理环节、每个岗位的准确来保证。活动中要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要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努力在“两转变、一完善”上真正见到实效,即:促进机关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促进一些干部的思想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完善机关各项工作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
我们这个集体是讲政治、顾大乡、能打硬仗的。同志们努力工作,默默奉献,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但是,在极少数干部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缺乏宗旨意识,缺失民本思想和责任;有的不讲标准效率不高、得过且过,有的光有“唱功”没有“做功”,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讲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没有真招,有的无视工作纪律,竟然在上班时间擅离职守、聊天、打游戏等。我们开展“三个建设年”暨“四帮四促”活动,就是要切实纠正工作中的这些不良作风,要努力做到“五个转变”,树立“五种理念”。即:由观念落后,不思进取,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转变;由工作飘浮,得过且过,向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转变;由自由散漫,纪律松驰,向自觉律己,遵守制度转变;由本领不强、不讲标准,向注重学习,提高能力转变;由不尽其责、缺乏主动,向尽职尽责,勇挑重担转变
第一,讲严谨求实,就是要狠抓落实。我认为,对办公室工作,什么叫质量?落实就是质量;什么叫效率?迅速落实就是效率。办公室把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落实到自身工作中,这就是办公室讲政治、有觉悟的根本体现,工作质量和效率就有了根本前提和基础。办公室工作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等歪风邪气,这是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改进作风两个“八条规定”的主要内容,也是办公室工作抓落实、保质量、提效率的有效措施。我们切不能停留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这些表面文章上。如果我们以深入、全面、过细、认真的态度去求实,抓落实,办公室工作就能够出质量、出效率。
第二,靠制度,就是要以制度化、规范化来保障(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各级党委政府办公厅室努力适应新的标准和要求,逐步规范政务管理,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仍然还存在明显不适应的问题。
在现代经济和社会高效运转,领导决策活动快节奏,经济市场化、行政法制化的条件下,各级办公室的工作必须以严格科学的制度规范来管人、管事,以好的制度出质量、出效率。一是实施全厅、全市政府系统办公室的培训工程;二是坚持公文季度审读、错情周报和优秀公文交流制度;三是实行公文业务讲评和考核制度;四是严格实行每日公文“533”审核把关制度;五是坚持退文制度,就是对不合规范要求的请示、报告等,文电室、业务处两道把关坚决退回。通过建立制度和执行制度,办公厅公文及其他文秘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在办公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相关的文章。
第三,靠知识,就是要以强化干部的业务素质来促进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这就要不断加强学习。要在学好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特别是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文秘知识等,更新知识结构,大力提高适应现代办公室工作的各项基本能力,使办公室干部成为既是“头脑型”、“智囊型”,又是实干型、操作型的复合型人才。有的同志办文办会办事经常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重要的原因就是理论功底不扎实,“底子薄弱”,知识老化。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往无前的新科学技术革命浪潮,我们只有勤奋学习,增加知识,才能夯实基础,练好“内功”,全面提高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三个作用”,搞好“三个服务
“磨脑水(髓),喝墨水,流汗水,没油水”。应当说,这是对办公室工作辛苦和清苦的写照;也应当说,这是对办公室干部辛勤工作、清正廉洁的赞扬。脑水墨水汗水流在一起就是脑勤、手勤、腿勤,再加上“没有油水”,
第四篇:IT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范文模版)
IT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布时间: 2005-12-2 16:32:31
按照正常的流程,企业要搞信息化建设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工作:管理咨询、IT规划和信息化建设,我们称为信息化建设的三部曲,IT规划是不可或缺的工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周期长,投资大,不确定性强,只有进行IT规划才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可以把IT规划比作大厦的地基,IT规划就是“企业信息化”这座大厦的基础,没有IT规划,企业信息化大厦就像建立在沙滩上,后果可想而知。
企业如果不进行IT规划,将会产生以下一些不良后果:
(1)遗留系统繁多,信息孤岛林立,信息共享困难
(2)系统集成工作量大,导致反复投资
(3)系统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大
(4)软硬件更新换代频率高,投资回报率低
(5)系统不适应新的业务而停滞不用,造成浪费
(6)信息化建设无章可循,可能导致失败
我们再看一下不同程度IT规划的结果:
(1)好的规划+好的开发=优秀的系统
(2)好的规划+差的开发=好的系统
(3)差的规划+好的开发=差的系统
(4)差的规划+差的开发=混乱的系统
(5)没有规划+好的开发=可用但难以共享的系统
(6)没有规划+差的开发=不可用的系统
从以上的结论可以看出企业进行IT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从客观方面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它还可以解决主观方面的问题:通过IT规划来推动企业员工达成共识。
我们都知道,“信息化其实和企业管理的其他问题一样,一个达成共识的、没有很多创新的方案,远远好于一个有很多创新、但迟迟不能达成共识,也迟迟不能落实贯彻的方案”。反对信息化的情况大概有这样几种:(1)谨慎论者,相信信息化建设高失败率的说法,主张谨慎从事;(2)时机论者,认为信息化从长远说要做,但目前业务发展时间紧,信息化底子差,时机不成熟;(3)怀疑论者,认为信息化解决不了企业的问题,反而劳民伤财;(4)其他,担心信息化将打破现有管理格局分配,担心由其他部门负责信息化工作来唱主旋律,不利于自己的业绩突出,等等。
可以发现,这些声音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出现往往是很常见的,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而其中大多是由于沟通不足、认识不够、观念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关键成功因素、重点应用领域等等没有达成共识。
事实上,板子不能只打在那些反对者身上。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的问题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甚至可用“一团麻”来形容:战略是否明晰、流程是否理顺、组织架构的敏感、信息孤岛的当前情况、应用人员的态度/素质、技术选用的评价标准等等,如何把这些方方面面协调一致,这就是“IT规划”将发挥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按照IT规划方法论,逐步理清企业管理提升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客观分析当前所处的位置,理智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策略、明确原则、给出路线,再明确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时序关系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同时,自始至终贯穿的,有变革管理,有对同行业、不同行业的标杆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的学习和借鉴。这个过程,关键是一个不断采集意见、论证探讨的过程,主旋律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第五篇: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设备管理意义
设备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
企业内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生产经营目标而在企业内部开展的一切管理活动,它包括企业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班组管理、现场管理等等。人们常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称作练内功。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了企业内功的强弱。内功强,企业抗风雨的能力就强,市场竞争力就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强。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经常开展各项活 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千方百计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中,任何一项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内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选择好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切人点和突破口,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设备管理就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之一。
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证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提供优良而又经济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以确保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花色品种,降低生产成本,进行安全文明生产,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预测,决定进行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在产品的设计、试制、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无不体现出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为赢得和占领市场,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为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产品,设备管理是保证。设备管理水平是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发生产先进产品,必须建立在企业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若疏于管理,用先进设备生产一般产品,会使生产成本增加,失去市场竞争能力,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先进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件,拆东墙补西墙,不能发挥全部设备的效能,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有的设备损坏,停机停产,企业虽有先进的设备,不但没有发挥出优势,反而由于设备价高,运转费用大,成为沉重的包袱,致使企业债台高筑,生产经营步履维艰。而一些设备管理好的企业,虽然没有国外的先进装备,由于管理水平高,设备运转状态良好、效率高,一样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强,企业效益也稳步增长。
设备管理是企业产量、质量、效率和交货期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是按合同组织生产,以销定产。合同一经签定,即受到法律保护,无特殊情况不能变更,违约将受严厉的经济制裁。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设备运转状态做保证,是不可能很好地履行合同规定的。一旦违约,给企业带来的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往往失去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所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无不强调安全生产,紧抓常抓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强制性的,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根据有关安全事故的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一些压力容器、动力运转设备、电器设备等管理不好则更是事故的隐患。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
设备管理是企业提高效益的基础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简单地说,一方面是增加产品产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另一方面是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在这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中,设备管理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1)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因此党和政府多次提出贯彻国务院《设备管理条例》,加强设备管理一定要与企业开展双增双节活动相结合,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技术创新,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新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老设备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增强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2)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企业内部多数人是围绕设备工作的。要提高这些人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
(3)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好会增大原材料消耗,如出现废品,原材料浪费更大。在能源消耗上,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节能降耗永恒的主题。在设备运转过程中,为维护设备正常运转,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物资消耗。设备一般都有常备的零部件、易损件,设备管理不好,零部件消耗大,设备维修费用支出就高。尤其是进口设备,零部件的费用更高。设备运转一定的周期后还要进行大修,大修费在设备管理中也是一项重要的支出,设备管理抓得好,设备大修理周期就可以延长,大修理费用在整个设备生命周期内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就可以下降,从而为降低生产成本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