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社印刷厂如何进行成本控制范文
报社印刷厂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大连晚报社印刷厂
关键词:ERP、报社印厂、成本、新闻纸、废品、费用
引言:
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环节很多,但是从何入手,是企业管理者的难题,比如:如何控制印刷机台的纸张浪费?如何监控纸张克重是否超标?如何控制纸张库存损耗的产生?如何避免材料盲目采购?如何杜绝工具物品重复采购?如何控制设备维修费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求企业必须做到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
“开源节流”是企业管理者熟知的道理。但是,面临当前经济形势,对于绝大多数报社印刷厂而言,则是开源无力,节流有道。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成本控制,2008年下半年我们进行了《方正全略》ERP系统的二期升级。此次升级的目的就是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地展开成本控制,迄今为止初步取得了如下成果:
实现纸张按卷跟踪管理,有效控制缺重,提高使用率
目前企业用纸缺重率控制在纸张总用量0.2%以下,白破控制在0.18%以下,黑破控制在1%以下,纸张超克重控制在0.35克以内,纸张实际使用率接近98.75%。 全面规划安全库存,控制采购数量和价格,降低库存成本
目前企业70%以上的物资采购都进行了采购高低储数量的优化调整,杜绝了盲目采购造成的成本支出。结合招标管理,严格控制采购价格与供应商选择。
全面管理所有废品,加强废品工序化衔接,杜绝废品外流
以数量统计的废品出入库实现了0误差,以重量统计的废品出入库误差压缩在2%以内。管理各类废品达到20余种,预计近百万的废品收入处于监管和控制中。 通过合理的资源计划配置,防止低值资产遗失和无效投资
目前通过ERP系统重新规划整理各类维修、办公工具,使企业低值资产做到管理。明确制定部门工具配置计划,跟踪工具使用,杜绝高价值工具重复购买、丢失行为。 建立设备维护管理体系,实现设备故障和零配件寿命分析,降低维修成本
依托ERP结合企业设备状况,制定合理机台保养计划、定期检修计划,规范的维修流程,建立了维修验收机制,有力保障设备高效运行。通过设备故障分析以及高价值零配件生命周期跟踪,实现配件精确备货,优化采购性价比。
建立日常费用立项申报、审批、报销机制,控制日常费用开支
按照ERP系统的管理流程,把企业墙上的规章制度,转化为实实大大的行为规范,改变了费用管理无流程不可控的现状,大大堵塞不合理费用支出。
上述成本控制的成果是ERP与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并不断调整、完善的结果,而有效的成本控制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才能实现。
其一,纸张管理精细化。我们管理到了每一卷纸的净重、缺重、采购白破、库存白破。对于机台我们管理到每个班组产生黑破。对于每卷纸都遵循一个等式:
缺重=标重-采购白破-库存白破-上机净重
通过这样严格的控制,我们可以对某一供货商或者某一批次的纸张,缺重是多少,产生的破损是多少。对于缺重情况我们可以与供货商协商具体的索赔事宜;对于采购白破我们可以与运输商协商具体的索赔事宜;对于库存白破我们可以分析原因,改进管理,甚至进行相关的人员处罚;通过统计每天机台的生产黑破情况,我们可以进一步测试出每一种纸张的出纸率,以及每一个班组的节纸情况,每一个订单的节纸情况。有了以上这些数据,我们还可以综合分析出每一种纸张的实际克重,因为克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出纸率,以及考核机台用纸消耗的准确性。
其二,采购管理定量化。我们对采购行为进行严格的区分:招标采购、月度计划采购、安全库存采购、临时性采购。对于招标采购的材料要求采购人员必须向指定的供货商以招标价格月度定量采购;对于安全库存采购的材料要求采购人员只要不超过确定的最高价,且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以向不同的供货商采购,以保证安全库存量;对于临时采购的行为必须由领导审批后,才能进行采购工作。采购行为的严格区分完全是由ERP系统来控制,这样杜绝了盲目采购,有效降低库存,从而也避免了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为企业减少库存成本,提高资金的周转率。
其三,工具物品定位化。以前我们的工具采购、使用、保管行为没有做到严格的监控状态。致使形成了天天买工具人人无工具的状态,各部门有多少工具,归谁管理都不清楚,工具丢失找不到责任人,工具报废不见尸首。这种现象在每一个企业都普遍存在,往往都是视而不见。通过ERP系统,对每个部门进行合理的工具配置计划,对现有工具进行统一盘点,并指定由专人负责,工具借用、归还必须在系统中做逐一记录,丢失要追究保管人员责任,报废要有专人审批,废品要入到废品库。
其四,费用管理可控化。没有通过ERP系统管理前,费用报销没有规范的控制流程。每笔费用是否该发生,什么时间发生,很难做到准确的记忆。上了系统中,一方面依靠系统的流程,另一方面加强费用制度的建立。每笔费用发生前必须申报,审批后方可执行,报销时,报销单与申报单进逐一勾核,费用发生情况更加明细化,可控化。
其五,废品管理清晰化。废品管理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视的一件事,以前我们面临废品入库数量和出库数量差别较大的问题,手工管理难以做到精细准确,印刷企业的废品来源于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给手工收集和统计工作带来很大不便。ERP系统结合库存管理的模式,严格与废品产生环节进行衔接,全流程管理废品。
其六,维修费用节约化。一直以来我们没有一套成型的设备维修管理方法,企业借助ERP建立建全了设备保养、维修管理体系。实现了对设备维修零配件成本归集,维修人员工时统计,外协维修人员费用统计等。这些数据对于设备的运行状况、人员修理技能、零配件使用寿命分析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零配件采用以旧换新的管理手段,堵塞了各部门、各班组、各维修人员乱领配件的现象。
深耕细作良其地,精雕细琢塑其形,成本控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必须做坚持不懈,持续改进。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管理越精细、收益越丰厚,愿在这个世界性的寒冬中,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暖意。
第二篇:生产企业如何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生产企业如何进行质量成本控制
1质量成本的定义与分类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防止出现低质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以及由于出现了低质量产品而导致的成本。这个定义说明成本与控制作业和失败作业这两类作业相关。控制作业是为了是为了预防和检查低质量的产品而实施的作业,由此产生的成本叫控制成本。失败作业是为了对低质量产品做出反应而由企业或顾客实施的作业,由此产生的成本叫失败成本。
质量成本包括如下四类:
1.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防止出现低质量的产品而发生的成本,包括质量设计工程费用、质量流程改进费用、质量培训费用、质量审计费用、供应商评估费用、预防性设备维修费用等等。当预防成本增加时,预期失败成本会减少。
1.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为了确定产品是否符合顾客要求而发生的成本,包括流程验收费用、产品验收费用、包装检验费用、检测设备费用、外部鉴定费用等。气宗,流程验收是指抽查加工中的在产品,以确定流程是否处于控制之下、是否正在生产无缺陷的产品,如果不是,就终止该流程,直到采取纠正性措施为止;产品验收是指为确定产品是否达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而从成批的产品中抽样,如果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就接受这批产品。
1.3内部失败成本
内部失败成本是指由于低质量产品在送达顾客之前被发现而引起的成本,包括废品损失、返工费用、停工检验费用、重新测试费用、设计变更费用等。
1.4外部失败成本
外部失败成本是指由于低质量产品在送达顾客之后被发现而引起的成本,包括产品回收、折扣、保修、顾客投诉处理、顾客满意度下降以及丢失市场份额等而导致的费用和损失。在所有质量成本中,外部失败成本是最具破坏性的,而且最难计量。
2质量成本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产品的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使用要求程度,程度越高就说明产品的质量越好,越能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但是,一般来说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会增加某些费用支出,而在一定的时期内,市场能够接受价格的前提下,企业效益必将受到影响,若提高产品价格,其销售量又将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更重的是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与降低产品成本有效地结合起来。质量成本控制就是在既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对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生施以积极、必要的影响,从而达到最佳质量效益的行为。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充分反映了现代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的控制,也反映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1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的一个中心工作就是通过质量成本控制,把提高产品质量过程中的各种耗费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减少浪费,以较少的耗费和占用,取得尽量好的质量,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加强质量成本控制,来保证产品质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以求得不断发展壮大。
2.2通过质量成本控制来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质量成本控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到企业诸多部门和生产经营的诸多环节。为此,在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各方面人员要积极配合、协调行动,实行科学的管理,保证质量成本控制顺利进行。因此,加强质量成本控制,能够促进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的应变能力。
2.3质量成本控制是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必要条件 企业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质量成本控制就是要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对质量成本形成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以便进行合理的奖惩,促使企业内部个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使得质量总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质量成本的控制方法
质量成本的控制应根据企业指制定的质量成本标准,对质量成本包括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进行归集、计算,将实际质量成本与质量成本的控制标准进行比较揭示质量成本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差异,完成质量成本控制目标的过程。
质量成本的控制是质量成本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环节。以往人们一般都比较重视质量成本的核算问题,如质量成本的记录、分析、分类、内容等,很少研究如何进行质量成本的控制;企业要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就应该采取各种质量成本的控制手段,将质量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较低的水平上。
由于质量成本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因此,质量成本的控制也应发动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参与,实现全过程和全员的质量成本管理和控制。
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情况下,质量成本的核算也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因此,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应按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
3.1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
产品设计阶段是成本成型的初级阶段,设计部门应根据用户对产品性能、质量的要求,设计出能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取得最佳质量水平的产品。这里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部分,它随着产品质量水平的变动而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生产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产品的使用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这样产品的设计人员就应结合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提出最佳的设计方案,使质量成本达到理想的标准。
在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除了选择最佳质量水平外,还应考虑设计阶段的成本,进行质量成本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一般包括设计规划成本,如调研费用、结构组合费用、条件审查费用等;试制试验成本,如样品试制费用、试验费用、鉴定评审费用等;技术管理成本,如技术文件的管理成本、情报管理费用、设计管理费用等。上述这些费用既是构成产品的设计成本,又是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所支付的费用,构成产品质量成本的一部分。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设计出质量最佳产品。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控制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不必要质量成本的分析;加强产品设计的论证和评审;加强样品的试制和实验,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的完善;加强技术文件的管理,控制技术管理成本。
3.2生产过程中质量成本的控制
生产过程是产品形成的过程,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成本控制就要求各生产部门根据设计的要求,按设计要求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成本的发生额。通过质量成本的控制,做到以较低的质量成本达到较佳的产品质量效果。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控制质量成本,在产品的各生产工序应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规章制度,降低废品率,提高各工序产品生产的质量。在进行控制时,应做到在废品出现之前,就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从而将废品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进而控制力产品的质量成本。
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其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质量标准对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以及生产过程工艺中进行检验,发现存在的质量问题应及时纠正。在进行质量检验过程中,应做到质检和生产相结合,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不能因为进行质量检验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应尽量减少检验费用降低质量成本。
对于质检过程中检查出来的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应做好处理工作,加强管理。对于可以利用的,可以再利用;可以降价销售的,可以对外销售,以减少损失。同时,通过对它们的控制,可以减少返修费用和损失,进而降低质量成本。
3.3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成本控制
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成本属于外部故障成本,它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为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未达到产品或服务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性费用,一般包括产品售后服务费用、保修费用、退货损失、折价损失、索赔费用等。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成本控制室质量成本控制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销售过程中进行质量成本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3.1 做好产品的包装、储运等工作
产品包装的好坏,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好产品,不至于发生损坏。许多企业的产品从企业到销售环节出现产品的损失,大部分情况是与产品的包装有关。由于每种产品使用的材料不同,运输方式不同,其对包装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应研究产品包装对于每种产品的不同要求,并针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包装方法,以期做到保护产品的作用。另外,运输方式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产品对运输方式的要求不一样,应尽量减少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发生的损失。
3.3.2 控制售后服务费用
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企业为了推销产品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售后服务的好坏,对产品销售影响是很大的,其发生的费用额也在不断地增加。同时,由于这些费用大部分发生在厂外或外地,其发生额的多少很难准确的加以控制,这也是也是影响企业质量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有效地控制售后服务费用,应对售后服务的的项目、开支标准等作出统一的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查。
3.3.3 控制索赔费用的支出
当企业的产品出现产品质量时,应对用户进行赔偿。在赔偿工作中,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维护企业的利益,从实际损坏情况出发,为用户提供合理的补偿;另一方面,也应为用户着想,尽量为用户提供可能的赔偿。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企业应制定出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赔偿方案,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
质量成本的控制不但包括质量成本总额的控制,同时还应进行各项比重的控制,是质量成本达到一个最佳的水平。合理调控质量成本的比例结构和费用分布,可以将质量成本控制在一个适宜的区域,是企业既能有效地降低质量成本总额,又能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设计规定的要求,从而为提高企业质量成本投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取得良好的质量成本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总之,对于处在激烈竞争中的企业,质量可以提供重要的竞争优势,当然也要把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所以,当今生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把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有机结合起来。当然,这需要各个部门很好的配合。
第三篇:成本控制
厨房成本控制4
一、厨房原材料的控制
1、厨师长第天看生意情况,有计划地做好当天所需物品,做到物尽其用,粗料精做。
2、厨师长每天及时汇报当天的销售菜式,将当天的特式菜尽快推销给客人。
3、厨师长每天要检查雪柜是否有积压的菜式未卖出去而急需要急销和当天沽清菜式汇报营业部。
4、推出新菜式必需进行成本核算和菜式分量、装碟,并通知营业、办公室财务、收银。
5、按生意情况规定每天领取适当酱料和生油,控制用过多酱料,每月总结用酱油料的情况,是否与生意成正比。
6、每天必安排人员验收采购回来的原料是否合符要求和是否按计划收货,否则坚决退货。
7、厨师长要经常检查仓库存货,发现快过期的酱料尽快使用掉,以免报损。
8、厨师长控制粤菜与湘菜每天做计划采购的材料,以免采购过多。
9、控制贵重物品进仓与出仓、销售等记录,每天进行核对。
10、经常巡视厨房各种情况,禁止外人进厨房,严防小偷,保管好所有原材料。
二、原材料的采购控制
1、采购员要经常了解市场动态和物价情况,搞好物价工作,发现市场有新的品种,及时汇报厨师长。
2、采购员采购的物品必需按厨师要求采购,并且将价格汇报厨师长,贵物品汇报总经理。
3、组织所有物品的供货商,并且每种材料必需有两个供货商,每月在25号之前将所有报价报给采购员,采购员带领厨师长了解市场进行定价,定价后必须由总经理签名和财务签名、营业经理签名生效,将报价复印,发给厨师长,营业经理,财务,收货员。
4、确定与供货商的结算方式,并与供货商签定合约,发现供货有问题,按酒店造成的损失赔偿。
5、采购员采购的物品超过300元的物品必需汇报市场价格,经批准后方可采购。
6、任何部门采购物品必需由各部门负责人签名后,需急用必需马上采购,超过500元由总经理签名方可采购。
7、采购员当天的流动资金不超过1000元,如采购超过流动资金,必需汇报总经理。
8、如采购员未能及时采购物品,由采购员直接负责。
9、采购员不与供货商有任何关系,做么所采购的物品是市场最平。
10、采购员不采购过量物品存放仓库,必需经厨师长同意方可采购。
11、每天供货的材料,采购员要求供货商分好各部门,减少收货时间。
三、仓库材料控制、仓库所进的酱料必需由厨师长同意签名方可进货。
2、仓管员要经常将仓库存货汇报厨师长,减少仓库存货。
3、要求厨师长指人员领料,并且要求每天领料的大约数量,超出数量要厨师长领取。
4、任何材料不能随便领取,必需由部门经理签名方可领取。
5、贵重物品进仓与出仓必需做好数量、只数、片数和谁领出仓,并且做好月结,交财务对数。
6、仓管每天做好各部门领料报表,一式4份,交总经理、财务、各部门和留底,及时将领料不合理的部门反映给总经理。
7、仓管员每月将仓库存货报表,交一份给总经理和厨师长,反映仓库存货情况。
8、将各部门领出费用进行登记,记录使用时间,发现情况及时汇报。
四、收货员的严格管理
1、收货员必需严格收货,不得有任何作假和与供货商有任何关系。
2、每收货必需有出品部人员验货方可收货。
3、各部门落单未能及时采购回来要及时追回,如没有货及时汇报,或叫采购员马上采购。
4、收货员每天收到期的货物如实开单,并由各部门经理签名方可交由财务和供货商。
5、收货员将每天各部门用料情况做一份报表,一式4份,交由总经理、财务、部门和留底
第四篇: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概述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成本控制就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成本要求(CCA2101:2005第2.5.10条)。满足成本要求主要是指满足顾客、最高管理者、相关方以及法律法规等对组织的成本要求。成本控制的对象是成本发生的过程,包括:设计过程、采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销售过程、物流过程、售后服务过程、管理过程、后勤保障过程等所发生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结果应能使被控制的成本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使成本控制达到规定的、预期的成本要求,就必须采取适宜的和有效的措施,包括:作业、成本工程和成本管理技术和方法。如VE价值工程、IE工业工程、ABC作业成本法、ABM作业成本管理、SC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CD降低成本法、CVP本-量-利分析、SCM战略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存货管理、成本预警、动量工程、成本控制方案等等。开展成本控制活动的目的就是防止资源的浪费,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
成本控制反对“秋后算账”和“死后验尸”的做法,提倡预先控制和过程控制。因此,成本控制必须遵循预先控制和过程方法的原则,并在成本发生之前或在发生的过程中去考虑和研究为什么要发生这项成本?应不应该发生?应该发生多少?应该由谁来发生?应该在什么地方发生?是否必要?决定后应对过程活动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
成本控制应是全面控制的概念,包括全员参与和全过程控制。成本控制和成本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
1、定额制定。定额是企业在一定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条件下,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消耗达到的数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成本控制
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额,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额,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据各地区收入水平、企业工资战略、人力资源状况等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成本越来越大,工时定额显得特别重要。在工作实践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控制需要,还会出现动力定额、费用定额等。定额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础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动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时成本,以及控制制造费用,都要依赖定额制度,没有很好的定额,就无法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定额也是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它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达到合理化、规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制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下面三项标准化工作极为重要。
第一,计量标准化。计量是指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量和质的数值进行测定,为生产经营,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确数据。如果没有统一计量标准,基础数据不准确,那就无法获取准确成本信息,更无从谈控制。第二,价格标准化。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它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各核算单位与企业之间模拟市场进行“商品”交换的价值尺度;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第三,质量标准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成本控制是质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没有质量标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方向,也谈不上成本控制。
第四,数据标准化。制定成本数据的采集过程,明晰成本数据报送人和入账人的责任,做到成本数据按时报送,及时入账,数据便于传输,实现信息共享;规范成本核算方式,明确成本的计算方法;对成本的书面文件实现国家公文格式,统一表头,形成统一的成本计算图表格式,做到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无误。
3、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在实际中,制度建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内容上,制度建设更多的从规范角度出发,看起来像命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度建设要从运行出发,这样才能使责任人找准位置,便于操作。二是制度执行不力,老是强调管理基础差,人员限制等客观原因,一出现利益调整内容,就收缩起来,导致制度形同虚设。
成本管理控制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著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
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
(一)成本动因不只限于产品数量。
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先了解成本为何发生,它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对于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动因是产品的产量,按产量进行这部分的分配是毫无疑问的。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使企业的资源利用达到最大的效益,就应该从作业入手,力图增加有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的效率,同时尽量减少以至于消除无效作业,这是现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础理念,其他各种概念都是围绕其开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点。
(二)成本的含义变得更为宽泛
传统的产品成本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即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而将其他的费用放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一律作为期间费用,视为与产品生产完全无关。因此,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三)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
传统的成本降低基本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将发生的成本支出,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或设备,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高级的战略上的变革。
(四)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
在价值链的各个阶段中,时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行业的各项技术的发展变革速度已经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很短。企业能将产品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对顾客的意见采取及时的措施,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这样既可以获得市场,又可以随时掌握市场的动态。
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全面介入的原则
全面介入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的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要加以控制,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对固定费用也要进行控制。全员控制是要发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建立成本意识,参预成本的控制,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才能付诸行动。全过程控制,对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过程进行控制,并将控制的成果在有关报表上加以反映,借以发现缺点和问题。
2、例外管理的原则
成本控制要将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费用往往与预算有上下,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也就不没有必要一一查明其原因,而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上,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3、经济效益的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不单是依靠降低成本的绝对数,更重要的是实现相对的节约,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以较少的消耗,取得更多的成果。
第五篇:成本控制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团体,追求的是经营利润最大化,开展各项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实,成本控制是一门花钱的艺术,而不是节约的艺术。如何将每一分钱花得恰到好处,将企业的每一种资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这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时代共同面临的问题。
1。成本控制的特点:
成本控制方案具有可选择性,既然成本控制的被控对象存在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之朝着我们所选定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在成本控制过程中,为了对某项经济业务实施控制,可提出若干成本控制的模型、方法等方案以供选择。
提出供选择方案的多少、好坏,方案选择是否准确,是反映成本控制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成本控制的全面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实施控制。我们知道,成本控制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成本费
用的经济业务进行控制,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这些业务。所以,成本控制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着全面的控制;成本控制的连续性表现在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不是间断的,而是连续进行的。企业的会计工作是建立
在各种假定基础之上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既然企业是连续经营的,成本控制所需要的信息也是连续不断的,成本控制连续性的特点是其他控制系统无法比拟的;成本控制的系统性表现在它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控制的,也就是说它在实施成本控制时,不是从局部的利
益出发,而是要统筹兼顾、相互联系、协调平衡各方面的关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进行控制的。
成本控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即全面的成本控制。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价值运动,都包括在成本控制的范围之内,其基本内容包括:产品生产前预测阶段的成本控制;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材料采购、供应阶段的成本控制;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销售阶段的成本费用控制等。成本控制之所以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是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实就是成本费用的形成过程,既然成本费用是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要想降低成本费用,控制活动就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所以,全过程的控制,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控制。只有实施全面的成本控制,才能对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控制,不至于有所遗漏,从而取得最佳的成本控制效果。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中的主要问题
2.1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状态,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
争战略,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
2.2 成本管理缺乏驱动因素分析
企业一般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不作考虑。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此外,传统成本管理将固定成本简单地作短期的期间化处理,淹
没了大量的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多项活动的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2.3 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在计划经济时代,制造成本在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他如技术成本、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重很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注意力集中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可取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观念突破了实体形式,成本中非产量驱动的技术成本、物流成本、服务成本等的比重日渐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和控制,就不一定能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4 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
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这就要求对我们现行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现代成本效益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要认识到成本优势的取得绝对不限于成本本身,应从管理的高度去挖掘成本降低和获取效益的潜力。要及时、全面向管理员提供成本信息,借以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通过成本分析,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促进管理人员采取改善措施。现代企业需要寻求新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力图从根本上避免成本的发生,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加强两个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合理制定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物资费用的定额;严格健全计量、检验和物资收发领退制度;健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消耗、工时考勤和设备使用等原始记录;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体系,对内部各部门使用的材料、产品和相互提供的劳务等都按合理的计划价格结算。二是要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如制定严格的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等。
(3)完善成本管理组织的经济责任制。①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供应、销售、生产、技术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管理小组;各相关部门也要配备兼职人员,开展如统计、考勤、质检、保管、核算、分析等工作。要对成本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培训、知识更新再教育,借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②完善成本管理的经济责任制。一是制订成本管理规章制度,如各项基础管理、成本约束制度
等;二是明确各项成本的经济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个人;三是实行奖惩兑现。
(4)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①采用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被动地计划、记账、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应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
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
置成本等成本范畴。
②要抓好企业成本管理几个环节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预测、决策和成本计划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后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③抓好降低产品成本的重点工作,如对主要原材料、物资采购实行比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
④提高资金运作水平。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对资金实施跟踪管理,加强资金调度与使用,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挪用;第三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降低应付款比例,加速货款回笼;降低存货比例,加强存货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减少资金占用,优化资金结构,合理分配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筹资成本。
(5)加强战略成本观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经济环境发生剧变、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成本优势的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应密切关注
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来发现问题,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从加强战略成本管理出发,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性降低,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6)进行工作流程的整合,减少不必要的分工。企业在分析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后,应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撤销与此不相关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层次,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必要环节运作的畅通和有效。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方法由于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传统的能过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根据成本管理战略选择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固定的范式,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等而定。当然,根据成本控制控制方法实施的需要,企业也可以对现实基础进行改革,如转换组织结构,建设新的企业文化等。同时,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成本控制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等方法并不是必然相互排斥的。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常常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5 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由于目前有不少的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进行的设计、拟定的工艺,制定的计划,采取的措施,将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心中无数。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企业应该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培训班,借以提高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
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6学、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要以发展的观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