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视觉系统针灸影响论文
针灸是中医疗法之一,它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目前,对于经络的实质及针
灸的作用机理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从视觉系统的角度对其效应和机理研
究的还不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代写论文。
1 眼与十二经脉关系的科学验证
针灸可以治疗多种眼病,其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中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正如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
空窍。”但是这种关系的论述主要见于古典文献,尚未经科学证实。段俊国等〔
1〕运用视觉电生理手段,电针十二经络原穴,观察针刺前中后患者双侧p-VEp的变
化,并设立非经穴对照组,结果显示:(1)眼与十二经脉存在密切关系,不论与眼
有直接关系的经脉还是无直接关系的经脉均与眼有关,而对照经穴与眼无关;(2)
十二经脉与眼的密切程度不同,经脉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经、脾经、大肠经、膀胱经与眼关系最密切;(3)针刺十二经脉引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效应不同,膀胱经呈现为易化效应,而其余经脉主要表现为抑制效应;(4)针刺
一侧经脉可引起双眼视觉功能的改变,但同侧更明显。这一成果为针灸治疗眼病和
辨证取穴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也只说明了眼与十二经脉有关,针刺十二经脉能治
疗眼病,但是这种效应的机理何在?针灸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影响视觉系统?还需要进
一步深入研究。
2 运用视觉电生理手段的研究成果
秦达意等〔2〕首次以动物皮层视区诱发电位为指标,探讨了针刺对大脑皮层
兴奋性的影响,观察到针刺可明显改变大脑皮层兴奋性,电针刺激强度与它的效应,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强刺激对VEp呈抑制效应,而弱刺激对VEp呈易化效应。针刺的作用能被网状结构抑制药所阻断,从而提示针刺是通过网状结构来影响皮层机能的。50年代,Grant在动物实验中也证明了中脑网状结构对视网膜活动有调节作用
〔3〕。这至少说明,针刺通过网状结构可以影响视皮层,或者可以直接影响视网
膜功能。吴宝华等〔4〕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针刺合谷穴或光明穴可引起视网膜
电图(ERG)波形增大或减少两种反应。机械压迫手三里穴(或阳陵泉)可使ERG的针刺
效应减弱或消失,而压迫上述穴位两侧旁开的对照穴对针效无明显影响。由此他们
认为针刺在ERG上的不同反应可能有两种途径:(1)通过中枢调节瞳孔的反应而改变
刺激强度,从而影响视网膜电图;(2)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影响视网膜功能。但
压迫阻滞现象难以从中枢角度解释,可能还有其它因素。沈雪勇等〔5〕观察针刺
对家兔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观察到电针即刻对诱发电位的影响最显著,随着
针刺时间的延长,VEp的抑制作用减弱,并认为针刺对诱发电位的影响不能排除原
脑电变化的间接结果。可能是在提高大脑兴奋性的基础上实现的〔6〕。段俊国等
〔7〕以闪光ERG为指标,研究了针刺对家兔视网膜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穴
位能明显改变家兔F-ERG,且这种作用具有穴位特异性。电针对a波峰潜时的作用不
大,电针合谷及昆仑穴时b波表现为峰潜时提高,而三阴交表现为峰潜时延后。对
于ERG振幅,各穴位表现亦不一致,合谷、昆仑a、b波振幅均有明显提高,而三阴
交振幅略有降低。有研究〔8〕表明,F-ERG之a、b波的产生与钾离子的作用密切相
关。故他们认为,针刺的这种效应可能是因为针刺引起视网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致使
钾离子远端降低与近端增加所引起。沈克艰等〔9〕观察了针刺对近视眼VEp的反应,表明针刺对正视眼患者视皮层有抑制作用,对近视眼皮层有兴奋作用,他们认为
这种结果是通过神经调节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的途径来实现的。张宏等〔10〕的观察揭示针刺对视神经萎缩的视觉通路状态有改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针刺对视功能的影响表现是多样的,其机制也可能通过多种途
径来实现。
3 针刺对眼循环系统的影响
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研究〔11,12〕表明针刺可直接扩张血管,增加缺血区氧和
血液的供应,同时可调整血脂、血液流变,引起神经生化的异常,间接的改善缺血
区氧和能量的代谢,可以使因缺血引起的神经元、视经胶质细胞胞浆线粒体肿胀减
轻,并使毛细血管周围胶质、足板、神经毡明显减轻。华兴邦〔13〕等研究进一步
表明针刺对脑血管的影响是通过颈交感神经传出而实现的。有实验证明〔14〕针刺
可以使微循环的调节发生改变,表现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紧张度降低,血流量
增加,并且观察到针刺后最早发生的变化是球结膜血流速度加快。这种变化除神经
系统参加外,还与体液中的许多活性物质有关。眼血循环的供应主要来自眼动脉,它是由颈内动脉分支而来。除了受眼局部某些因素影响外,全身性的病变和调节机
能对其作用也很大。更直接的眼局部临床和实验也观察证实了这一点。杨光等〔
15〕观察到针刺可以有效改善颈内动脉和眼动脉的血流状况,可使血流速度向正常
速度转化,针刺前后正常组与异常组χ2检验均p<0.05,提示针刺治疗一些眼底病的基础为改善了眼动脉和颈内动脉血循环状况。王富春〔16〕等观察到针刺治疗眼
底出血眶区血流图变化较大,其流入和流出道变通畅,血液灌流和排出量增加,说
明针刺可有效的解除血管壁平滑肌的痉挛,恢复血管的舒缩功能,有助于出血、炎
症和水肿的消退以及代谢物的传输。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观察〔17〕也表明
针刺可增强组织代谢,活跃微循环,改善视神经缺血和缺氧状态,改善视神经、视
网膜的血流灌注,有利于视神经功能的恢复。李石良〔18〕等观察针刺对实验性糖
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后微循环病变得到明显改善,血浆TXB
2,水平明显降低,他们认为针刺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理是改善微循环,减轻血栓形成倾向,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糖综合效应的结果。针刺治疗
近视眼的研究〔19,20〕显示了很好的疗效,其取穴和手法甚多,机理不明,可能
是通过神经反射,影响眼球的血液循环及促使睫状肌放松,从而提高视力。近年来
针刺对青光眼的作用和机理的研究报告也很多。邰浩清〔21〕观察高眼压对视网膜
组织结构的影响及针刺的调整作用表明针刺后视网膜细胞水肿明显缓解,视细胞排
列趋正常;视网膜超微结构得到调整和恢复。其机理可能与改善微循环,调整视细
胞功能有关。针刺对青光眼患者具有明显的降眼压作用,推测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
低交感视经兴奋性,发挥了对血管的调节作用,同时使房水排出系统平滑肌紧张性
下降,有利于房水的排出和循环〔22,23〕。
此外还有人观察到针刺中心性视网膜炎患者对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及E2/T比
值有双向调节作用〔24,25〕,可能是针刺影响到下丘脑-垂体系统。
4 讨论
以上实验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了针刺对视觉系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针
刺治疗一些眼病的机理。针刺可以引起视觉电生理的变化,对眼循环系统、垂体-
下丘脑都会产生影响,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机理也不同,除了神经和体液调节外,还可能有其它机制。但以上的许多研究还只是停留在一种可能的推测,缺乏令人
信服的依据,比如针刺如何影响视网膜及视中枢信息的传递和调控?如何影响视网
膜、视神经递质的变化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研究中多学科交叉,多种现
代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段俊国,周华祥,王晓莉,等.眼与十二经脉关系的视觉诱发电位研究.中医
杂志,1996,37(8):488~491
2 秦达意,曾兆麟,张美莉,等.不同强度电针对大脑皮层光诱发电位的影响.中国针灸,1985,(5):23~26
3 Grant R.Receptors and sensory perception,A discassion of aims,mean
s and results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earch into the process of rece
ption.Nem Haron,1956,110
4 吴宝华,胡翔龙,杨碧英,等.以视网膜电反应为指标观察加压阻滞对针刺效
应的影响.针刺研究,1993,(2):132~136
5 沈雪勇,张文彬,郁伟林.针刺对家兔在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针刺研究,1991,(2):24~28
6 沈雪勇.电针光明穴对视诱发电位及背景脑电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1,(2):30~31
7 段俊国,周华祥.不同穴位电针对家兔闪光视网膜电图的作用.中国针灸,19
96,(12):36~39
8 Dowling JE,著.视网膜.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03
9 沈克艰.近视眼视诱发电位对针刺的反应.上海针灸杂志,1995,14(2):55~
10 张 宏,勒 瑞,张家伟,等.针刺对视神经萎缩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上
海针灸杂志,1997,16(1):9~10
11 邢宏义,关新民.针刺治疗脑缺血的机理研究述评.中国针灸,1996,(5):
56~58
12 罗 勇,黄仲荪.针刺治疗脑缺血的实验性研究.针刺研究,1997,(1~2):
13 华兴邦,朱玲英,何志娟.针刺对脑血管影响的实验研究.针刺研究,1984,(6):28~30
14 吕宏江,张 戳,才树森,针刺对微循环血流影响的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
986,(1):26~28
15 杨 光,李志勇,周颖,等.针刺对颈内动脉眼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中国针
灸,1996,(7):11~12
16 王富春,景 宽,魏丽娟,等.针刺治疗眼底出血症92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0,(2):11~14
17 王雪峰.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11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3,(6):9~10
18 李石良,陈汉平,郑蕙田,等.针刺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国针灸,1997,(7):405~409
19 黎宝娇,李来兴,陈 捷,等.循经感传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疗效的关系.针刺研究,1993,(2):154
20 黄剑虹.针灸治疗近视眼概况.中国针灸,1989,(5):43~45
21 邰浩清.针刺治疗青光眼实验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4,12(6):281
22 吴泽森,徐懋纪,钱晴兰,等.针刺对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眼压与血压的影响
.上海针灸杂志,1988,(1):6
23 刘 岩,杨 光,龙云生,等.针刺即刻效应对眼压的影响.中国针灸,1994,(5):41~42
24 汪元骏,何运钰,张 立,等.针刺对中心性视网膜炎患者性激素的影响.上
海针灸杂,1984,(5):14~15
25 汪元骏,陆仁康.针刺对中心性视网膜炎患者性激素的双向调节.上海针灸杂
志,1989,(6):12
第二篇:针灸推拿论文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06届针灸推拿专业(1)班 毕业论文集 ZTX01120姓名:×××
针刺、闪罐治疗面瘫30例疗效观察
作者:×××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专业××班
指导教师:×××主任医师陕西省中医院××科
提要:目的:通过针刺与闪罐的治疗,观察面瘫的恢复。方法:经颅脑CT检查无脑梗塞,脑出血及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确诊为急性面神经炎(周围型)患者30例,采用中医针灸理论辩证施治,分别进行针刺,闪罐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26例,占总数的86.7%,显效3例,占10%,好转1例,占3.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闪罐是治疗面瘫的良好途径.关键词:面瘫(中医);针刺;闪罐;综合疗法;疗效观察.面神经炎是指颈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产生周围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又称BELL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属”面瘫”,又称“口眼歪斜”或“口僻”.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相当部分患者在局部风吹或着凉后发病,因而认为可能由此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有些患者在急性鼻咽部感染后起病.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生是由于经脉空虚,风寒热邪乘虚侵袭,经络气血阻滞,导致筋脉失养,弛缓不收而发病.对于面瘫的治疗,中医针灸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特色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4年9月至12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实习期间,积极配合临床指导老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与实践相结合,在对30例面瘫患者的治疗上,以针刺闪罐为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均来自宝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均属周围性面瘫,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13/12岁,最大75岁,其中20~50岁患者13例,占总数的43.3%,病程最短者10小时,最长者18天;其中风寒证19例,占63.3%,风热证5例,寒热并见证6例;其中部分患者在其他地方诊治无效而来本院.本组均属单例发病,排除中枢性面瘫,格林—巴利综合征,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脑膜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1.2诊断标准.本组病例为急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7天内达高峰,1周内就诊患者占大多数,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完全或不完全瘫痪,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唇向健侧偏斜,不能皱额、蹙眉、闭气、鼓腮、示齿,可有耳后乳突区压痛,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听觉过敏等.2.病情分析
2.130例患者中,属风寒袭络型者19例,占63.3%;风热袭络者5例,占16.7%;寒热并见者6例,占20%。
2.2辨证分型:
本病多由于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迟缓不收而发
病。一般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皱眉、蹙额、示齿、鼓腮,口角向健侧歪斜 漱口漏水,进食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少数病人可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听觉过敏等.2.2.1 风寒型:因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克于面部经络,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迟缓不收,而致口角歪斜,患侧面患侧面部肌肉痉挛且自觉发紧感,怕风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2.2 风热型: 以夏季发病为多见,多因感受风邪,经脉痹阻,郁而化热,气血失和不能濡养筋肉而致面瘫,发病前可有面部麻木,耳后疼痛及轻微外感等前驱症状,口干口苦,急躁,大便干,小便数,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之热象。
2.2.3 寒热并见证:系指寒热之邪同时或先后侵袭空虚之脉络而发病,面部表现为拘紧、疼痛、怕冷、抽搐等经寒证,同时伴有性急、口苦口干,或口鼻起泡,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等里热证。治疗方法 3.1 针刺治疗
3.1.1 针刺选穴: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经外取穴相结合的原则,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主穴:阳白、地仓、颊车、下关、翳风、合谷。随证配穴:鼻唇沟变平坦者加迎香;鼻唇沟歪斜者加水沟;颏唇沟歪斜者加承浆;额纹变浅或消失,眼闭合不全者,阳白透鱼腰;额纹上部未出现,阳白透头临泣;皱眉不能或无力取攒竹;流泪取睛明、承泣、四白;耸鼻不能或无力取迎香透睛明;口歪、流涎、食物滞留取地仓透颊车、颧髎;听觉障碍翳风、听会;偏头痛取完骨或风池。
3.1.2 操作方法:针具、穴位常规消毒,选用30号1.5~2寸不锈钢毫针;穴位以上述针刺选穴中的主穴及随证配穴
1.1 一般情况随之出现口角歪斜,患侧面部肌肉松弛可伴眼干,眼红,为主。手法:平补平泻,风寒证以补法为主,风热证以泻法为主,得气后留针30分钟。加G6805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间隔1天,一般2~4个疗程;但要注意的是:面瘫初期不宜带电,等5~7天病情稳定后带电,电针穴位组一般以阳白、下关、颧髎、颊车、地仓、人中、承浆为主,可酌情选用1~2组。另外,风寒证的患者可用远红外线进行患侧面部照射,每次15~20分钟,至面部皮肤有温热感或皮肤微红润为度,风热证的患者一般不主张远红外线照射,但必要时可根据情况适当选用,时间宜短以15分钟左右为宜。
3.2 闪罐疗法
3.2.1 物品制备:二号玻璃火罐(罐口直径为3.5厘米)2~4个,棉球及95%的酒精100ML,持针钳1个,酒精灯1个。
3.2.2 操作方法:用持针钳夹棉球蘸少许酒精(注意:酒精棉球在瓶口一定要挤干以防酒精沾在罐口燃着后烧伤患者皮肤),燃着后往玻璃罐里一闪火,马上扣在患者面颊所选的穴位上,即额头或鼻唇沟附近的纹头消失部。口往左歪,患侧在右颊;口向右歪,患侧在左颊。要顺序闪扣,如先取额部,次取面部,再取口角部。每次扣上要马上起罐,再闪火扣罐再起罐,一般每穴位闪扣15~20下(夏季可减为10~15下)。若罐口热烫,可几个罐子交替轮换使用。操作完毕,用干净棉球擦净面部,并注意局部保暖。
3.2.3 选取穴位:阳白、下关、地仓、颊车等。以上四穴为治疗面瘫的主要穴位,每次都用,每天上午闪拔1次。疗效标准
治愈:面部表情肌功能、肌力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自如,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无口眼歪斜,无任何后遗症。显效:面部表情肌功能、肌力部分恢复,活动欠灵活,临床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仍有轻度口眼歪斜。未愈:各种原因失治误治,表情肌功能、肌力无恢复,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留有永久性后遗症。治疗结果(见下表)1~20岁
N痊愈显效好转 无效 加重有效率612 90 2
0 0 1
0 0 0
0 0 0
100% 100% 100%
[1]
侧);中医诊断:面瘫(风寒袭络型)。按以上针、远红外线照射、闪罐治疗7天后面瘫明显恢复,乳突后压痛消失,休息1天后继续治疗14天,查其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肌力完全恢复,双侧鼻唇沟、额纹相等,无口眼歪斜,BELL氏征(—)。出院后至笔者写稿时随访无复发,无任何后遗症。讨论
7.1 病因分析 《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喝候》记载“偏口风喎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紧急而不调,故今口喎僻也……”。可见本病多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易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入中脉络(主要是阳明、少阳络),以致面部脉络受损,气血痹阻,经脉失养,纵缓不收而发为本病。本组中风寒证19例,占总数的63.3%,风热证仅占5例。由此可见,我们在面瘫病人的治疗与调护上,在以补法为主的同时,还要注意患者面部的防风寒保暖,避免风寒之邪的再次入侵而加重病情,另外要保持情志调畅,适当营养,则预后较好。
7.2 方义分析
7.2.1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少阳为半表半里之属,因此疏通此类经脉不仅可以调和气血,散寒通络,祛风清热,改善局部症状,而且具有扶正补虚祛邪、防止病邪内侵之功效,故可治疗面瘫。主穴地仓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和颊肌神经末支有面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为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攒竹穴系足太阳膀胱经穴,有额肌及皱眉肌,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以上主穴均有主治口眼歪斜、颊肿之效,临床取以上主穴配太阳、下关、合谷等穴具有加强主穴的作用。
7.2.2 连续闪罐法是将传统的瘀血拔罐改进为充血拔罐,使局部具有更加强大的活血化瘀作用,由于只闪罐,不留罐,局部只呈充血,不显瘀血,既能除风,又能扶正。治疗后面容依旧,不留瘀斑和紫晕,因此,深受患者的欢迎。通过连续闪罐,达到活血通经,扶正驱邪,恢复健康的目的[2]。
7.3结果分析 综观本组治疗结果,发病以青壮年居多,但在预后方面,则青壮年的预后良好,这是由于青壮年正处于生命旺盛时期,机体内部正气充沛,正邪相争,正胜邪负,邪去病除,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相反,在五十岁以上的患者中预后则相对较差,这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虚,机体内部正气相对不足,抗邪乏力,当邪气入侵时则正邪势均力敌或邪胜于正,故病程缠绵,迁延难愈,预后较差,体现了祖国医学“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体会
8.1 面瘫的治疗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尽早尽快的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及方案,以免耽误良好的治疗时机,尽量减2
20~50岁 12 50岁以上 12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55岁,检验员,于2004年12月14日初诊,患者一天前乘公交车时未关紧窗户而当风受凉,第二天晨起后洗脸时发现口角向左侧歪斜,漱口漏水,饮食含颊,不能鼓腮吹气,左侧眼睑闭合无力,不能皱眉、蹙额,左侧面部表情肌活动无力遂来本院就诊,查:除上症外,BEII氏征(+),左侧乳突压痛(+),舌前2/3味觉减退,四肢功能活动无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玄紧,头颅CT检查无脑梗塞及脑出血。西医诊断:急性面神经炎(左
少后遗症的问题。
8.2 中医方面,针刺结合闪罐不失为治疗面瘫的良好途径,但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选择采取适当有效的治疗方案;不能千篇一律搞模式化;在远红外线照射、闪罐、以至电疗仪的选择上也要酌情谨慎。
8.3 虽然目前我们在针刺结合闪罐治疗面瘫上取得了良好满意的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现代化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在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一些量化指标(如电针治疗仪的选择时机,闪罐、远红外线照射的适应症等方面)上,仍须继续进一步努力研究,以使我们的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更加科学化、标准化,更好的为人类医学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3;(12): 27~28
[2] 胡熙明,宋祖敬.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1991:25-28 致谢
本文收集资料及撰写过程中承蒙„„.的帮助,„„。
第三篇:视觉设计论文
创新是视觉设计的灵魂
视觉设计是针对眼睛官能的主观形式的表现手段和结果。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异同:视觉传达设计属于视觉设计的一部分,主要针对被传达对象即观众而有所表现,缺少对设计者自身视觉需求因素的诉求。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视觉设计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几大阶段的演变,最终成为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的设计。
创新是设计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仅仅把传达信息的关键词定位于正确和充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把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重视起来,从设计理念、视觉语言和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入手,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表现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就视觉设计来说,创新同样也是灵魂,是本质要求。不论是纵观历史,还是着眼现实,一幅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对其所表现设计主题的信息进行正确、充分地传达。没有创新的视觉设计,就千篇一律、失去内涵、底蕴,甚至毫无价值。对于视觉设计而言,创新就要做到:创新设计理念、丰富设计语言、美化表现形式、增强感染力,坚持人性化发展方向。唯此,才能赋予视觉设计以内涵、活力乃至生命力,推动视觉设计繁荣发展。
一、创新视觉设计理念
视觉设计的创新的根本是创新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视觉设计的主要功能是调动所有平面的因素,达到视觉传达准确的目的,同时给观众以视觉心理满足。视觉传达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发达,设计师在视觉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视觉心理,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接受者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受纳器,而是一个具有积极主动的内驱力的主体,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有关视觉心理的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各种现代制作技术的优势。其中,观者的视觉经验对视觉信息的准确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者应根据观者的视觉经验充分调动观者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使其“所看”与“所知”同时发生感觉,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设计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之中,让观者通过欣赏与设计者的审美体验相沟通,以此来达到信息传达的目的。
一是对过去设计经验和知识进行创新。视觉设计应以一种开放性思维探索新的经验,以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熟悉的事物,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形式。简言之,就是对过去的设计经验和知识的创新。创新根据性质、程度的不同可以理解为继承传统式的创新和激进式的创新,后者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一种否定和反叛,尤其是对于长期以来自我潜意识所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框架的否定和反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创新就是事物螺旋式上升的运动。在信息时代,人类生存方式上新观念的介入,在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上,以往贯穿于视觉传达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人类在跨越世纪的里程中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视觉空间。个性化、多元化、民族化、国际化、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怎样才是好的新的视觉设计?视觉设计怎样才能正确体现未来的价值观?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的冲击,面对设计的平庸化、程式化,设计师不得不面对现实,让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维接受信息化时代的洗礼。设计师只有始终以明锐的目光、独特的角度、多重的层面去观察生活,更深层次地挖掘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在不断肯定与否定的思索中碰撞出设计的火花,并执着地坚持对设计理念的探寻,才能不断地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二是注重视觉设计的冲击力。我们所看到的视觉设计作品都是将各种元素整合在一起的视觉设计作品,然而在实际的设计工作过程中,它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设计者要将所有创意分成若干个小的创意单元,然后添入图形、文字、符号、色彩等元素来提高其视觉冲击性。随着人们对于视觉设计审美标准的不断提高,设计师在突出视觉冲击性的同时,还应保持广告整体内部的各个组成语素的相互联系。注重突出色彩、形状、姿态之间的细节差异,来体现组成与结构形式的视觉冲击性。比如:如今使用较为广泛的大型户外广告而言,设计师通常更注重突出其视觉冲击性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由于该种户外广告的特殊性,通常还会采用效果显著的表现形式来增强其连续感。在此过程中,设计师会更注重对于文案、图形以及色彩的变化来增强广告的空间层次感,以给消费者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感。
三是追求新颖、奇特的创意。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视觉视觉设计作品都是以视觉美感为基础,然后通过对于各种元素的概括、夸张或取舍来得以实现的。这种形式的视觉语言虽然具有一定的功能美,但在后期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已经对其司空见惯,甚至存在着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现象,这也就使视觉设计发挥不出其应有的功能。但是,如果能够在视觉设计中注入一些新颖、标新立异的元素,如一些与自然规律相悖的元素,便能够更好地吸引人们的关注。这种巧妙地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理,通过新颖、奇特的表现画面来带给消费者微妙感觉的视觉传达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对于视觉设计的创新,新颖、奇特的创意设计已经成为关键环节。
二、丰富视觉设计语言
视觉设计创新的重要途径是不断丰富设计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传达意义的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讲,视觉设计就是“图形语言化”和“语言化图形”的过程。为了达到信息传达的目标,设计师需要始终不渝地寻找、挖掘并创造出最佳的视觉语言,借以表现传达自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19世纪和20世纪的很多艺术和设计运动都是以探索视觉语言新形式为基本目标的,一种新的形式往往就是由反传统的艺术通过反对过往时代的艺术而创生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现代主义”、“波普设计”和“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设计运动在形式方面的试验与革命,以及为寻找并获得体现时代特征的形式和视觉语言而进行的探索都说明了这一点。丰富视觉设计语言要做到:
一是找寻时代视觉语言,突出时代特色。视觉设计的各种视觉语言,具有不同的诉求职能,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建立起美好的形色世界,即视觉传达设计关系到各设计语言之间的美学性构成。对于设计师来说,每一种视觉元素都是其表现自己设计作品的功能与风格的基本要素,在选择这些视觉元素来传达信息时,应该突破一般视觉所习惯的东西,力求以简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丰富、最深刻的内容。设计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突出时代特色。经济在不断的飞速发展,设计要适应新环境,就必须丰富设计语言,找出设计语言的最新、最佳、最优设计方法来解决设计中的不断涌现出的问题,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审美、道德、文化、价值等等。因此,探索发现时代的经济、文化、观念的特征,找寻时代的视觉语言,突出时代特色必然成为新时期“好的设计”的着力点,所以要求设计师通过新颖独特的视觉语言和极具创意和内涵的构图秩序传达预想的意义。
二是开发和利用高科技的。视觉设计对于高科技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于新型材料和高科技技术产品的运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视觉传达的科技水准。如对于全自动化操作的电脑彩色喷绘技术的利用,在增加广告视觉传达表现空间的同时,也使广告所突出的表现元素更为贴切、感人。同时,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也有效提高了关高视觉传达的效果,设计师可以借此设计出图形准确、效果好的二维、三维作品。人类的每一次科技进步势必会给社会各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也必然会给设计师带来更大的创作自由度与空间,从而使视觉设计作品重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与视觉感染力,这也使视觉传达超出了其应有的范畴,从而迈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因此,视觉设计也发生了由原来的静态化、平面化和单一化逐渐向动态、立体化方向发展的转变。同时,新思维、新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应用也为视觉传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借此设计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借用艺术视觉语言来反应现实。毋庸置疑,对于高科技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已经成为丰富视觉设计语言,推动视觉设计创新的重要手段。
三、美化视觉设计表现形式
视觉设计的魅力在于视觉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化,视觉设计与美学的有机融合。艺术品最终的功能在于重现美感经验,而设计除了捕捉美感,更注重实用与使用的功能。所以设计活动与设计作品,通常比起艺术品更加与生活密切结合,这也是设计中的美学愈显重要的根由。作为“为传达而设计”的视觉设计,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信息并将美学融会于设计中,是每一个设计者始终要面临的中心问题。
视觉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化即视觉设计必须遵循美学的原则,还要坚持创新。第一,是提升美的感受能力以及由此所开拓的技术。第二,事、物、情的感受能力以及由此所开拓的技术。第三,美感与诗意的结合能力及由此所开拓的技术。设计要捕捉美感,特别是视觉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擅以文字、符号、造形来捕捉美感,捕捉表达意象、意念与企图,进而达到沟通与说服的效果,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也可称为商业设计,这层领域还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识别设计、橱窗设计、展示设计、舞台设计等等,主要以传达讯息、注重“视觉”效果,以达说服消费者的目的。另一方面,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对空间设计、产品设计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如舞台、景观设计与之相辅相成,以及同产品语意表达的敏感性等等。视觉设计过程中,除了对造型美的感受能力之外,如何从日常生活事件中,找出“着力点”,这种能力就是心眼的开发。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受到设计的目的性、材料性、沟通性的条件影响,设计者必须具有一种对于事务描述及沟通的能力,称为“心眼”,也就是巧思、想点子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了:文学性、沟通性、两面性、生活性、议题性、语文性等。公益广告、竞选海报、立体包装等运用媒体电视、网际网站等的设计作品之共同因素,第一就是运用视觉媒体材料,第二就是以沟通、说服为目的。所以可以说,视觉传达设计是运用视觉因素来进行沟通、说服,视觉的要素,除了点线面体以及明度、彩度、色相的组合与探讨之外,还须有心理层面与文化知识层面的探讨。心理层面,即是指美感的捕捉,只是不同时期的定义不同而已。文化层面,需要运用受众的文化习俗里熟悉的文化代码来完成美感的捕捉,以实现视觉设计表现形式的美化。
四、增强视觉设计感染力
视觉设计的生命力在于视觉设计作品与受众的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视觉设计元素是否能引起观者视觉经验的共鸣,取决于刺激物的结构所拥有的力量与它唤起的有关记忆痕迹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将视觉设计的视觉表现置于特定文化背景中来感染受众的精神世界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视觉设计在体现民族化、地域化的同时,还应利用传统的、地域的图形语言优势来表现现代的精神观念,用解构的民族化图形与现代设计思想相结合,创造一种既有传统文化元素又具现代意识的形象,以独特的个性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国人有对万物祈福的心理,并由此形成了特有的吉祥文化,希望事物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标志设计中有吉祥的寓意就容易被受众接受。例如: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就是针对人们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标志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情结的颜色,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进一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就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在作品中我们时时发现设计家对简约空灵的水墨语言精妙的阐释,还不时可见中国传统文人智慧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和谐对话。如果一幅画、一个图形、一种抽象的形式可以唤起观赏者丰富的审美感受,那是视觉“调动”了观者兴趣,产生了共鸣。
因此,创新视觉设计,增强视觉设计的感染力、生命力,设计者必须感同身受,与观赏者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以观者的共有经验为根据,充分考虑到观赏者视觉心理的能动反应,与观赏者一道,把与传达信息有关的知、情、意等心理联系起来并统一到“一种经验”中,从而形成互动。
五、把握视觉设计人性化的发展方向
一是视觉设计要坚持面向大众化。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由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对于视觉设计,尤其是对于广告视觉传达的设计,越来越注重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消费者的心理观念、消费观念等都会随着社会进程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视觉设计时,应把握住影响消费者观念发生变化的因素,并借此来提高消费者对于广告视觉传达信息的认知程度。因此,对于广告视觉传达的设计应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以其消费心理为出发点,在充分把握消费者消费心理的情况下,积极为他们塑造出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为使视觉设计满足社会不同群体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对广告视觉传达方式选择时,应从不同人群的视角出发,以便于他们对于广告信息的接收和转化,从而使更多的消费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二是视觉设计要更加注重符号化、简洁化。在快节奏的现代化信息社会中,人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林林总总的视觉设计信息。因长期处于这样一种频繁的信息覆盖氛围中,人们已经疲倦了对于广告信息深层含义的挖掘,唯独等够感觉得到的是来自于感官上的短暂刺激。因此,在今后的视觉设计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采用简洁化的传达方式来准确完成信息的视觉传达。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对于简洁文字、图形符号信息的利用来完善信息的视觉传达,并借助对于简洁图文符号的构建来引发人们对于信息的深入思考。这种简明的视觉传达方式能够有效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官,同时也满足了当前社会环境下对于视觉传播形式的要求。这种将组成语素进行简化的视觉传达方式,能够将相对复杂的物理价值概念转化为简单的视觉符号元素,以实现消费者视觉感官与理性消费观念的有效结合,从而真正达到高效视觉传达的目的。
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技术正在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决定了社会、经济、文化及其未来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使人们直接面临“数字化生存”,与此同时,它们也冲击着传统的传达方式,视觉设计正在经历着一场数字化的革命。而这些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探索设备、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为设计师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机会。因此,只有主动地迎接信息时代的洗礼,从设计理念、设计语言、表现形式、增强感染力等方面入手,牢牢把握人性化发展方向,才能推动视觉设计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参考文献:
[1]门德来.现代图形设计创意与表现[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李砚祖,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尹定邦.设计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end)[4]熊琴琴.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J].艺术百家,2005(3).
[5]李砚祖,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尹定邦.设计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王爱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8]何爽.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7). [9]余义虎.视觉传达设计多元特征与表现[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1 [11]朱胜甲.浅析现代广告的视觉传达特点[J].科技信息,2009,(10):223.
第四篇:针灸推拿论文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06届针灸推拿专业(1)班 毕业论文集 ZTX01120姓名:×××
针刺、闪罐治疗面瘫30例疗效观察
作者:×××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专业××班
指导教师:×××主任医师 陕西省中医院××科
提 要:目的:通过针刺与闪罐的治疗,观察面瘫的恢复。方法:经颅脑CT检查无脑梗塞,脑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确诊为急性面神经炎(周围型)患者30例,采用中医针灸理论辩证施治,分别进行针刺,闪罐治疗.结果:30例患者中,治愈26例,占总数的86.7%,显效3例,占10%,好转1例,占3.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闪罐是治疗面瘫的良好途径.关键词:面瘫(中医);针刺;闪罐;综合疗法;疗效观察.面神经炎是指颈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产生周围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又称BELL麻痹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属”面瘫”,又称“口眼歪斜”或“口僻”.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相当部分患者在局部风吹或着凉后发病,因而认为可能由此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有些患者在急性鼻咽部感染后起病.中医认为,面瘫的发生是由于经脉空虚,风寒热邪乘虚侵袭,经络气血阻滞,导致筋脉失养,弛缓不收而发病.对于面瘫的治疗,中医针灸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特色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4年9月至12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实习期间,积极配合临床指导老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与实践相结合,在对30例面瘫患者的治疗上,以针刺闪罐为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均来自宝鸡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均属周围性面瘫,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13/12岁,最大75岁,其中20~50岁患者13例,占总数的43.3%,病程最短者10小时,最长者18天;其中风寒证19例,占63.3%,风热证5例,寒热并见证6例;其中部分患者在其他地方诊治无效而来本院.本组均属单例发病,排除中枢性面瘫,格林—巴利综合征,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脑膜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1.2诊断标准.本组病例为急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7天内达高峰,1周内就诊患者占大多数,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完全或不完全瘫痪,额纹消失或变浅,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唇向健侧偏斜,不能皱额、蹙眉、闭气、鼓腮、示齿,可有耳后乳突区压痛,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听觉过敏等.2.病情分析
2.130例患者中,属风寒袭络型者19例,占63.3%;风热袭络者5例,占16.7%;寒热并见者6例,占20%。
2.2 辨证分型:
本病多由于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迟缓不收而发
病。一般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皱眉、蹙额、示齿、鼓腮,口角向健侧歪斜 漱口漏水,进食时食物常常停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少数病人可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听觉过敏等.2.2.1 风寒型:因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克于面部经络,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迟缓不收,而致口角歪斜,患侧面患侧面部肌肉痉挛且自觉发紧感,怕风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2.2 风热型: 以夏季发病为多见,多因感受风邪,经脉痹阻,郁而化热,气血失和不能濡养筋肉而致面瘫,发病前可有面部麻木,耳后疼痛及轻微外感等前驱症状,口干口苦,急躁,大便干,小便数,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之热象。
2.2.3 寒热并见证:系指寒热之邪同时或先后侵袭空虚之脉络而发病,面部表现为拘紧、疼痛、怕冷、抽搐等经寒证,同时伴有性急、口苦口干,或口鼻起泡,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等里热证。治疗方法 3.1 针刺治疗
3.1.1 针刺选穴: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及经外取穴相结合的原则,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主穴:阳白、地仓、颊车、下关、翳风、合谷。随证配穴:鼻唇沟变平坦者加迎香;鼻唇沟歪斜者加水沟;颏唇沟歪斜者加承浆;额纹变浅或消失,眼闭合不全者,阳白透鱼腰;额纹上部未出现,阳白透头临泣;皱眉不能或无力取攒竹;流泪取睛明、承泣、四白;耸鼻不能或无力取迎香透睛明;口歪、流涎、食物滞留取地仓透颊车、颧髎;听觉障碍翳风、听会;偏头痛取完骨或风池。
3.1.2 操作方法:针具、穴位常规消毒,选用30号1.5~2寸不锈钢毫针;穴位以上述针刺选穴中的主穴及随证配穴1.1 一般情况
随之出现口角歪斜,患侧面部肌肉松弛可伴眼干,眼红,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06届针灸推拿专业(1)班 毕业论文集 ZTX01120姓名:×××
为主。手法:平补平泻,风寒证以补法为主,风热证以泻法为主,得气后留针30分钟。加G6805电针治疗仪:选用连续波,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宜,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间隔1天,一般2~4个疗程;但要注意的是:面瘫初期不宜带电,等5~7天病情稳定后带电,电针穴位组一般以阳白、下关、颧髎、颊车、地仓、人中、承浆为主,可酌情选用1~2组。另外,风寒证的患者可用远红外线进行患侧面部照射,每次15~20分钟,至面部皮肤有温热感或皮肤微红润为度,风热证的患者一般不主张远红外线照射,但必要时可根据情况适当选用,时间宜短以15分钟左右为宜。
3.2 闪罐疗法
3.2.1 物品制备:二号玻璃火罐(罐口直径为3.5厘米)2~4个,棉球及95%的酒精100ML,持针钳1个,酒精灯1个。
3.2.2 操作方法:用持针钳夹棉球蘸少许酒精(注意:酒精棉球在瓶口一定要挤干以防酒精沾在罐口燃着后烧伤患者皮肤),燃着后往玻璃罐里一闪火,马上扣在患者面颊所选的穴位上,即额头或鼻唇沟附近的纹头消失部。口往左歪,患侧在右颊;口向右歪,患侧在左颊。要顺序闪扣,如先取额部,次取面部,再取口角部。每次扣上要马上起罐,再闪火扣罐再起罐,一般每穴位闪扣15~20下(夏季可减为10~15下)。若罐口热烫,可几个罐子交替轮换使用。操作完毕,用干净棉球擦净面部,并注意局部保暖。
3.2.3 选取穴位:阳白、下关、地仓、颊车等。以上四穴为治疗面瘫的主要穴位,每次都用,每天上午闪拔1次。疗效标准
治愈:面部表情肌功能、肌力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自如,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无口眼歪斜,无任何后遗症。显效:面部表情肌功能、肌力部分恢复,活动欠灵活,临床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仍有轻度口眼歪斜。未愈:各种原因失治误治,表情肌功能、肌力无恢复,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变,留有永久性后遗症。治疗结果(见下表)
1~20岁 N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加重
有效率5 12 9 1 0 2 0 0 1
0 0 0
0 0 0
100% 100% 100% [1]
侧);中医诊断:面瘫(风寒袭络型)。按以上针、远红外线照射、闪罐治疗7天后面瘫明显恢复,乳突后压痛消失,休息1天后继续治疗14天,查其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肌力完全恢复,双侧鼻唇沟、额纹相等,无口眼歪斜,BELL氏征(—)。出院后至笔者写稿时随访无复发,无任何后遗症。讨论
7.1 病因分析 《诸病源候论-偏风口喝候》记载“偏口风喎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紧急而不调,故今口喎僻也……”。可见本病多由于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易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入中脉络(主要是阳明、少阳络),以致面部脉络受损,气血痹阻,经脉失养,纵缓不收而发为本病。本组中风寒证19例,占总数的63.3%,风热证仅占5例。由此可见,我们在面瘫病人的治疗与调护上,在以补法为主的同时,还要注意患者面部的防风寒保暖,避免风寒之邪的再次入侵而加重病情,另外要保持情志调畅,适当营养,则预后较好。
7.2 方义分析
7.2.1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少阳为半表半里之属,因此疏通此类经脉不仅可以调和气血,散寒通络,祛风清热,改善局部症状,而且具有扶正补虚祛邪、防止病邪内侵之功效,故可治疗面瘫。主穴地仓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和颊肌神经末支有面部静脉,布有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为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穿出;攒竹穴系足太阳膀胱经穴,有额肌及皱眉肌,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以上主穴均有主治口眼歪斜、颊肿之效,临床取以上主穴配太阳、下关、合谷等穴具有加强主穴的作用。
7.2.2 连续闪罐法是将传统的瘀血拔罐改进为充血拔罐,使局部具有更加强大的活血化瘀作用,由于只闪罐,不留罐,局部只呈充血,不显瘀血,既能除风,又能扶正。治疗后面容依旧,不留瘀斑和紫晕,因此,深受患者的欢迎。通过连续闪罐,达到活血通经,扶正驱邪,恢复健康的目的[2]。
7.3结果分析 综观本组治疗结果,发病以青壮年居多,但在预后方面,则青壮年的预后良好,这是由于青壮年正处于生命旺盛时期,机体内部正气充沛,正邪相争,正胜邪负,邪去病除,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相反,在五十岁以上的患者中预后则相对较差,这是由于患者年老体虚,机体内部正气相对不足,抗邪乏力,当邪气入侵时则正邪势均力敌或邪胜于正,故病程缠绵,迁延难愈,预后较差,体现了祖国医学“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体会
8.1 面瘫的治疗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尽早尽快的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及方案,以免耽误良好的治疗时机,尽量减2 20~50岁 12 50岁以上 12 6 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55岁,检验员,于2004年12月14日初诊,患者一天前乘公交车时未关紧窗户而当风受凉,第二天晨起后洗脸时发现口角向左侧歪斜,漱口漏水,饮食含颊,不能鼓腮吹气,左侧眼睑闭合无力,不能皱眉、蹙额,左侧面部表情肌活动无力遂来本院就诊,查:除上症外,BEII氏征(+),左侧乳突压痛(+),舌前2/3味觉减退,四肢功能活动无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玄紧,头颅CT检查无脑梗塞及脑出血。西医诊断:急性面神经炎(左 陕西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06届针灸推拿专业(1)班 毕业论文集 ZTX01120姓名:×××
少后遗症的问题。
8.2 中医方面,针刺结合闪罐不失为治疗面瘫的良好途径,但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选择采取适当有效的治疗方案;不能千篇一律搞模式化;在远红外线照射、闪罐、以至电疗仪的选择上也要酌情谨慎。
8.3 虽然目前我们在针刺结合闪罐治疗面瘫上取得了良好满意的成效,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现代化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在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一些量化指标(如电针治疗仪的选择时机,闪罐、远红外线照射的适应症等方面)上,仍须继续进一步努力研究,以使我们的中医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更加科学化、标准化,更好的为人类医学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三,李四.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3;(12): 27~28 [2] 胡熙明,宋祖敬.针灸临证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8 致谢
本文收集资料及撰写过程中承蒙„„.的帮助,„„。
第五篇:针灸治疗小儿遗尿—论文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15例
李睿祯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法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结合遗尿膏外敷神阙、关元穴的方法治疗小儿遗尿15例。结果:痊愈9例,痊愈率60%;显效6例,占40%。结论:以针灸结合穴位敷贴综合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明显。
关键词:小儿遗尿;针灸疗法;穴位敷贴
遗尿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3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的儿童,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自觉排尿而小便自遗的一种病症,亦称“尿床”、“夜尿症”,多为功能性失调。本病若经久不愈,可对小儿在精神上造成极大压力,应及早治疗,若迁延日久,亦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笔者在临床学习工作中,采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小儿遗尿15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5例均为我院门诊患儿,发育及智力正常,且排除器质性病变,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4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4年。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①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②发病年龄在3周岁以上;③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2 治疗方法
针刺:选取升提穴(头顶正中,前发际正中10cm)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水道、归来、三阴交、太溪。针前嘱患儿排空小便,以75%的酒精棉球消毒局部穴位后,选用1.5寸的毫针刺入。升提穴采用滞针手法,关元、中极、水道、归来要求针感向前阴部传导,三阴交与太溪刺激稍强,留针40min。留针期间体针每隔10min施以捻转补法1次,并以TDP灯照射局部以防受凉。穴位敷贴以关元、神阙穴为主,采用药物敷贴法,五倍子、益智仁、桑螵蛸、金樱子、远志各15 g,研末,用醋调成糊状,将其敷于指定穴位处,于睡前贴服,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间隔3-5天,开始第二疗程,三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3 疗效标准
痊愈:治疗后遗尿停止,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治疗后遗尿次数减少,能叫醒排尿但易复发。无效:治疗后遗尿无明显改善。4 治疗结果
治疗1~ 3个疗程后,痊愈9例,占60%;显效6例,占40%;无效0例。5 典型病例
张某,男,5岁,于2014年9月16日就诊。自幼每夜尿床1~ 2次已2年余,曾服多种药物效不佳,伴神疲纳差、小便清长、多梦。体形偏瘦,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遗尿(肾肺脾虚寒型)。用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1个疗程后遗尿明显好转,2个疗程后遗尿停止,共治疗3个疗程,随访半年未复发。6 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遗尿,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及控制排尿功能的皮层下中枢,和直接控制排尿器官的神经功能失常所致。中医认为,下元虚寒,肾气不足,不能温煦膀胱;脾肺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膀胱气化失调,不能制约水道,则为遗尿。
升提穴是以主要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是平衡针灸里的重要穴位之一。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内脏下垂,中气下陷性疾病为主,同时对生殖 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都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尿液贮存与排泄有赖于膀胱的气化正常,而中极为膀胱募穴,与膀胱俞为俞募配穴,针刺可振奋膀胱之气机,恢复其气化功能,同时配以水道、归来二穴,起到纠正水液输布失常之效;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主要来源于肾阳的温煦养化,关元为小肠募穴,是强壮保健要穴,配合肾俞以培肾固本、温补下元;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疏里利下焦、调补脾肾;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功用滋阴益肾,壮阳强腰,。最后再配以穴位贴敷,双管齐下,共奏补肾健脾、固摄下元之功。
另外治疗期间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白天不宜贪玩,防止过度疲劳,晚睡前少给流质饮食,少喝水,培养患儿按时排尿的习惯,夜间定时叫醒起床排尿。最后要注意本病有一定复发率,故在临床治疗控制症状后,应继续坚持治疗一段时间,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 魏治中,王中林,鲍超,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小儿遗尿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2)[2] 卢乐苗,针灸配合捏脊治疗小儿遗尿2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5)[3] 田建军,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0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