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技术创新主要工作
2008年技术创新主要工作
1在钛合金染黑(主要指标是消光)的基础上开发钛合金热控膜层制备技术,膜层发射率εH≥70%(重点项目要求指标εH≥60%)
2开发镁合金阳极氧化法消光/热控膜层制备技术,膜层吸收比αs≥94%,膜层发射率εH≥92%(重点项目要求指标:αs≥90%,εH≥88%)。
3用无氰浸锌代替有氰浸锌工艺,用在大型光学反射镜化学镀镍生产上,取消剧毒氰化物在化学镀镀镍生产中的使用。
上述三项技术,已稳定应用于生产。
表面车间
2008-12-19
第二篇:技术创新工作小结
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文基本业务工作,长期的工作实践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水文测验、整编及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分述如下。
一、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水文工作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仪器应用于水文监测工作,面对诸如电波流速仪、超声波测深仪、adcp、gps、rtu等新仪器设备,如何熟练掌握这些新仪器新技术的应用,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为尽快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仪器的应用,我努力从原理到应用深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熟练掌握了我省现有的大部分新仪器、新设备的操作使用技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白马河沙场采砂可行性论证项目工作中,需要用 gps接收机测绘该河段的地形图。而 gps对我来说又是第一次接触,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当时正是炎热多雨的盛夏 ,是一年中从事野外工作最艰苦的时期。在十几天的野外测量工作中,白天烈日暴晒汗透衣衫,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夜晚仍然坚持查资料学习有关原理和应用方面知识。十几天下来,我基本掌握了 gps接收机测绘技术。
为使这些新仪器新技术早日得到应用普及,我常常利用职工培训、汛前检查、实际工作等机会对水文监测新技术、新知识、新仪器应用进行宣传讲解。促进了我局测工对新仪器、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水文测验整编工作、认真做好基本业务工作
多年的基层测站工作,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熟练地掌握了水文测验技术、技能及水文资料的整编方法技巧,能够妥善解决水文测验、资料整编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 XX年资料整编工作中解决了邢家湾站工程控制条件下定线推流问题,在 XX年资料整编工作中解决了临城水库水文站泄流曲线失效情况下的泄洪洞推流问题等。XX年是水文年鉴全面恢复刊印的第一年,我省主持海河流域 1~ 6册水文年鉴资料汇编工作。省局测验处抽调我去协助工作。水文年鉴由于多年停刊,站网变动大,各省、市或流域机构在资料整编工作中执行的标准也不统一、资料质量参差不齐,造成这项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工作中,面对枯燥乏味的数据,我始终认真对待、决不放过一个疑点,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对于汇编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最终按期圆满完成了该项任务。、认真做好测验整编管理工作
XX 年 5月任邢台水文局测验科副科长,负责全局水文测验、整编工作。在工作中,牢牢把握以水文基本业务为中心,不辞劳苦积极做好各站汛前准备和汛期测验的技术指导工作。在管理方面,对我局的测验整编管理工作加大了力度,制定了汛前准备考核、测验质量考核、资料验收标准、资料整编质量考核等一系列考核标准。既加大了考核力度,又体现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做到任务责任明确、岗位职责分明。进一步调动了全体职工争先、创优、升位的积极性。同时,大力推行水文资料“在站整编 ”工作,通过资料在站整编普及了电算整编技术,提高我局水文测验精度和资料质量。随着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我局水文基本业务工作水平和水文资料质量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三、其他方面
在完成领导交办的一些临时性工作中。尤其是在水资源评价、水平衡测试、防洪论证等一些技术服务项目工作中,经常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为顺利完成各项技术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做了一些努力。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我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第三篇:技术创新工作实施意见
技术创新工作实施意见
1、目的
为全面深化企业创新工作,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让企业依靠新思路、新理论、新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更好解决安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具体步骤
2.1项目申报及立项
2.1.1申报的技改项目必须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涉及目前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要讲实用性、实效性,要能解决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国家政策要求解决的问题。
2.1.2各车间、科室根据各自工作范围及的技改工作安排,制定技改项目立项申报书,申报书内应包括以下内容:立项背景、资金投入(技改所需费用不进月度考核)、预计达到的效果及收益、项目可行性分析、实施时间等,由设备动力科组织论证评审,报总工程师确定是否立项。
2.1.3技改立项后,根据项目所在地点、规模确定责任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人员进行讨论、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公司领导审查、批准后,由责任单位排出工期,进行实施。
2.1.4各车间、科室小改小革项目,可随时申报,随时开工,完成后参加年终的技改评审。
2.2、项目实施
2.2.1设备动力科针对各技改项目的不同情况,组织人员从材料、设备采购、项目开工、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避免出现不属实的虚假项目。
2.2.2设备动力科根据各项目实施方案,定期组织人员对项目进度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项目的按期完成。
2.3、项目验收
2.3.1技改项目应在该项目完成,且投入使用一个月后,由设备动力科相关成员进行现场验收,对该项目的先进性、实用性、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做出综合、客观、公正的评议考核,结果由设备动力科备案,作为年终评审依据。
2.3.2对完成的技改项目各单位必须正确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其使用效果。
2.4、材料的使用 2.4.1金属材材及塑材
2.4.1.1型材、线材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5%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5%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1.2板材、管材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0%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0%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1.3管件、阀门及其他以件数计量的物品。5件以下不留余量,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2通用配件及器材
2.4.2.1紧固件总数5件以下不留余量,总数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2.2传动件(轴承、链、带)要求实际不留余数。2.4.2.3橡胶及石棉制品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0%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0%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2.4焊接材料及其他材料参照上述各条执行。2.4.3电工材料
2.4.3.1裸电线及制品、绕组线2.5mm2以下线缆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5%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5%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在95%~100%之间的奖励车间(计划用料—实际用料)×50%额度材料费。
2.4.3.2电力电缆、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光缆等实际用料与计划用料比为97%为基准,高于100%或低于97%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在97%~100%之间的奖励车间(计划用料—实际用料)×30%额度材料费。
2.4.3.3线缆附件总数5件以下不留余量,总数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最多不超过5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3.4高低压电器产品及仪表类总数5件以下不留余量,总数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4液压元件5件以下不留余量,总数5件以上可留1~2件余量。最多不超过3件余量,多余部分由车间承担材料费。
2.4.5减速机、变频器、PLC等大型配件按需要量计划和领出不留余量。
2.5、项目评审
2.5.1各单位要在每季末25日前,将本季度完成技改项目的有关材料提交到设备动力科。其内容应包含:《企业技改项目评审表》及详细材料,材料要注明项目实施时的背景、改造前后状况对比、实际效果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疑难点完成情况的具体分析、对公司的发展和进步所起到的推进作用的客观分析等。
2.5.2设备动力科对各单位上报的材料进行汇总,年终进行评审。
3、评审标准 3.1、奖项设立
技改项目评审设立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原则上各单位一等奖不超过3项,二等奖不超过10项,三等奖不超过20项,鼓励奖若干项,重大项目可设特等奖。
3.2、评奖依据 3.2.1一等奖
3.2.1.1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加工的成套设备、安全设施、生产用的易耗件,直接经济效益在30万元以上的。
3.2.1.2根据本单位存在的专业性问题,针对其危险性质进行创造性的综合治理、改造,安全、环保有重大改善的,能够在公司推广应用的项目。
3.2.1.3针对本单位现有设备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开展的技术技改攻关项目,同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在公司推广应用的。
3.2.2二等奖
3.2.2.1针对生产用的主要设备、安全设施根据工作现场实施的改造工程,直接经济效益在10万元以上的。3.2.2.2最大限度降低材料、设备损耗,减少职工的劳动强度,在现有设备和使用的原材料上大胆设想,通过辨证后改造使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1/3以上的。
3.2.2.3安全、环保有较大改善的。3.2.3三等奖
3.2.3.1能在本公司有着良好的推广价值和较高的通用性的技改项目。直接经济效益在5万元以上的。
3.2.3.2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小改小革,有着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局部推广价值。
3.2.3.3安全、环保有一定改善的。3.2.4鼓励奖
能对生产中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整改,提高了设备运转性能,完善了生产工艺,方便了操作的项目。
4、奖励
4.1、奖励标准
4.1.1对荣获一等奖的每项奖励3-5万元; 4.1.2二等奖的每项奖励 1.5-3万元; 4.1.3三等奖的每项奖励 0.5-1万元; 4.1.4鼓励奖的每项奖励0.2-0.5万元。4.2、奖励分配方案
4.2.1按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分配,具体实施单位及参与人不低于60%。
4.2.2协助单位参与人不低于20%进行分配。
4.2.3项目主要完成人和提出方案的主要人不低于10%,并且对其他人员分配有建议权。
4.2.4每个项目按10%提出作为评审费用奖励其他有关人员。
第四篇:神宁技术创新工作经验总结
劳模引领 创新求臻
以工作室建设助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神华宁煤集团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经验总结
今年以来,国际煤炭市场价格连续下滑,行业效益急剧下降,企业经经济困难不断加大。面对发展形势不断下行的不利趋势,神华宁煤集团准确把握企业发展前进的方向,进一步唱响全员立足岗位创新创效的主旋律,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培养企业抵御危机、抗击风险的能力,充分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潜能,全面推进集团公司在逆境中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
神华宁煤集团聚焦一线职工“蓝领创新”,搭建创新小组、创新工作室、创新沙龙平台,深入开展小改小革、修旧利废、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截止目前,集团共建立83个创新工作室,其中:被国家人力资源部命名的工作室2个、能源化学工会命名的工作室1个、自治区命名的工作室1个、神华集团命名的工作室3个。今年9月红石湾煤矿蒙鹏科创新工作室被自治区工会申报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创新工作室,2013年工作室共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788项,创效1.8亿元,申报专利73项,集团表彰创新成果188项。2014年1-10月份,各单位工作室共上报技术创新成果1658项,申
报专利98项,被中华全国能源化学工会表彰创新成果7项(其中2项获一等奖代表神华进行成果发布)。灵新煤矿通过研发并应用“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大大提高了巷道掘进效率和煤炭回采率,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了机械化程度,符合集团跨越式发展理念,为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大武口洗煤厂通过实施“煤炭洗选新型铸钢耐磨衬板材料”项目,为国内重介洗煤行业提供了一条降本增效的新路,煤化工分公司杜正平MTP创新工作室在世界首套MTP装置的工业化运用中敢于创新,其部分技术攻关项目获得了德国设备研制公司的认可,并得到专利技术全球转让的15%专利费——每卖出一台设备,他们就能得到15%的收益。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和行业示范作用。
一、立足实际,典型示范,依托劳动模范、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推动“蓝领创新”
整合资源,构建创新格局。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创新主体、处处都有创新课题”的理念,重点聚焦于一线劳动模范、技能人才的“蓝领创新”,力争打造不同板块、不同单位、不同区域的创新工作室特色品牌。构建了“党政领导、工会搭台、各方协同、全员参与”的创新格局,按照有劳动模范、金牌工人、首席技师带头,有创新团队,有创新项目,有创新成果,有创新场地经费的“五有”创建要求,最大限度地
位。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由2013年初的3个激增至83个,工作小组由18个增加到300个,成员也由86人增加到6000多人,为加快集团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丰富载体,强化保障,劳动模范、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引领职工创效创先创优
注重抓基层,增强攻关性,推动劳动模范、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在专业技术方面创效。加大创新沙龙、技术协会、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小组、创新岗位“五位一体”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劳动模范、技能人才的智慧才干,引导他们在安全管理、原煤生产、设备维修、煤化工研发等方面积极发明创造。坚持开展合理化建议和“三新十小”科技活动,把劳动模范、技能人才和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凝聚起来。鼓励广大职工根据工作需要,立足本职岗位进行创新活动,破解技术难题、管理薄弱环节或制约发展的瓶颈,让更多的创新成果广泛应用到安全生产中,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注重打基础,增强有效性,推动劳动模范、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在班组建设方面创先。班组是生产的基本单元,岗位是创新的重要舞台,创新型班组是富有神华宁煤特色的“四五六”班组建设模式“五型”班组之一。在广泛深入开展安全明星班组、班组长实战课堂、班组劳动竞赛等活动的同时,以单产单进、安康杯竞赛和“双增、双降、双提”主题,将劳动模范、技能人才创新工作与创新型班组建设相结合,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夯实班组建设基础,着力打造具有创新
保评选的科学公正性。在激励方式上,采取以正向激励为主、奖罚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对作用发挥明显的工作室,按优秀工作室和劳动模范、技能人才工作室的标准进行挂牌命名,对工作滞后的工作室给予降级或取消命名;对获得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的个人冠以“职工技术创新标兵”、“金点子先进个人”称号;对评选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合理化建议成果进行表彰奖励。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增强工作影响力。创新成果转化是经济技术创新的根本,将劳动模范、技能人才的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是对他们创新热情的最大肯定。我们以“立足岗位、对标找差、持续改进”为路径,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内容,以“基层单位主导改善、工作室牵头改善、职工个人推动改善”为要求,组织开展目标引导、培训辅导和成果指导工作。帮助劳动模范、技能人才将“原生态”的创新成果进行提炼修正,加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和专利的申报,将获奖的优秀创新成果在全集团进行推广应用,切实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增强工作持续力。倡导“人人提建议、建议有奖励,人人搞创新、创新得奖金”的动员令,采取月度、季度、考核激励形式,有效发挥表彰奖励的牵引作用。推行“学习提升—创新实践—评价激励”的闭环运行模式,扎实开展“比传承效果、比立项攻关、比创新成果,提高创新工作室规范化水平”为主要内容“三比一提高”活
第五篇:加强技术创新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加强技术创新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山东兖矿轻合金有限公司隶属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由兖矿电铝分公司行政代管。兖矿轻合金的铝工业型材项目,是兖矿集团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煤电铝产业“向上游拓展、向下游延伸、实现产业升级”战略规划的重要项目,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工业铝型材项目。公司工艺先进、装备一流,整体配置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公司以高质量的核心技术产品去开拓和占领市场,以顾客完全满意为目的,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1、加强技术管理
技术创新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其原动力更多是由客户需求驱动的。在确定技术项目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哪些技术有助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其实技术管理更重要,更应强调如何辨别、选择,获取并管理技术,如何确保技术最终得到有效应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科技投入能够有效实现其商业价值
2、创新文化建设
企业在长期的技术创新工作中充分认识到,创新文化竞争成功才是企业长期成功的保证。因此,必须建立起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文化和氛围。而建设优秀的企业技术创新文化,关键是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来说,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良好的创新文化。
3、创新队伍建设及激励机制
人才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为了实现建设工业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加快各类人才队伍,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企业内在机制的建立和外部环境的改善,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和凝聚各类优秀人才,在企业内部形成优秀人才在数量、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人才高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加大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引进具有本科学历以上人才的同时,并高薪聘请了多名国内知名公司的经营或技术岗位负责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市场化的人才竞争机制。
4、认真研究总结国内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经验教训,制订科学而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是很重要的,过去我们主要是研究外国的经验,其实我们自己也有经验,包括反面的经验即教训。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出现了一大批比较有竞争力的企业,它们的经验很值得总结。
在总结国内经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既要总结经验,也要总结教训,好的典型和坏的典型都要总结;二是时间要长一点,这样便于发现规律;三是不要就企业总结企业,而是联系产业、地区以及国家竞争力进行总结;四是不要仅罗列一堆素材,而是尽可能加以提炼,提到理性的高度;五是不应仅仅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掌握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5、设备、技术、管理共同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
良好的管理最为重要,而管理背后则是人员素质问题,也就是说,企业运行方式的好坏归根结底是由人的因素决定。企业还需要一大批精干的中层部门主管,以及可以完成基本工作任务的熟练操作工。只有这些主管、操作工和职业经理人精诚合作,企业才会充满活力,保持过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