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管理技术创新
加强管理技术创新 加强管理技术创新
本刊通讯员 汤莉
今年5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我国最大的铝加工企业———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指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许多这样具备很强技术能力的国有企业,一定要下大气力把企业办好、办强。”
目前,中国的铝消费市场已经与美国、日本一起,雄踞世界前三位,其发展前景无可估量。“十五”
计划期间,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包装业等成为铝材消费大户,不断出现新的消费亮点。在我国铝加工业中,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处于“龙头”地位:近年来,生产经营保持了令同行羡慕的强劲增长势头,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跻身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产销量和出口创汇连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目前,国内市场的铝板带箔材有1/4是西南铝生产的。作为国内首家出口铝材的企业,2001年西南铝率先突破出口铝材万吨大关,在中国铝材大批量出口中一枝独秀。西南铝的突飞猛进,不仅带来企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也使我国铝加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大缩小。
企业管理———
企业建设的重头戏
从连续9年亏损、负债53亿元到2000年扭亏为盈、2001年实现利润8236万元,西南铝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今年上半年,西南铝完成工业总产值近13亿元,铝材商品产量达8.17万吨,其中出口6914吨,出口创汇1285万美元,销售收入超12亿元,实现利润3894万元(1999年上半年亏损是687万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04.32%。
企业管理,是企业建设的重头戏。在西南铝,管理理念是“严、细、实”。“严”就是严明的纪律,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做到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工作规程,严格按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的要求做;“细”就是从细微处入手,细化指标,细心工作,做到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工作落实到位,说实话,务实事,重实绩,求实效。“严、细、实”成了西南铝的成功秘诀,成了西南铝职工的工作准则。它指导西南铝人以市场为取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探索管理方式,改进管理手段,夯实管理基础,强化生产设备管理、技术质量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经营销售管理等各项专业管理,积极创建相应的现代化管理体系,致力于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
经过艰苦努力而有幸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债转股企业的西南铝,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企业整体改制,理顺产权关系,剥离部分社会职能,精干主业,初步建立起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股权结构多元化为主体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企业内部以资产为纽带,以资本运营为中心,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以管理为主的职能部门,以铝材加工为主的专业生产厂,以辅助功能为主的子公司,以综合服务为主的产业单位和集体企业。按照精兵简政、精干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压缩人员建立新型的劳动管理体制。西南铝把成本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从领导的每一个决策到职工的每一项操作,从科学调度、合理安排生产到生产过程中节约每一升油、每一度电、每一方水、每一个零配件、每一吨原材料;从减少生产、库存、退货等各种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到实行物资集中采购、招标采购、比质比价和技改、基建工程承发包投标、竞标管理„„一年下来,降低成本五六千万元。
实行全员目标管理制,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头,考核过硬,奖罚分明。
西南铝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为保障,以服务为手段,以全员营销为目标,全方位出击”的市场拓展策略,坚持战略与战术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手段,通过全面市场化的营销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夺取市场主动权。
面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汹涌浪潮,西南铝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档次,建立企业快速反应的管理系统。
中国加入WTO之后,西南铝人看到了挑战,看到了压力,看到了企业竞争的国际化、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产品更新的高速化。西南铝的决策者们在运筹新的发展蓝图的同时未雨绸缪,公司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我为西南铝发展作贡献”主题活动、质量问题“警示展”、“管理年”和“反习惯性违章月”、“安全生产教育月”等活动。
技术创新———
企业之树常青
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西南铝出奇制胜的又一招。西南铝的技术创新,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以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为重点。西南铝人怀着振兴民族工业、创立国货品牌的凌云壮志,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紧盯国内铝加工发展前沿的同时,瞄准国际铝加工尖端技术,着手新一轮战略性技术改造。
我国第一条特种型材生产线在西南铝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重型挤压装备和挤压工艺技术、制造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地铁、高速列车等车厢用铝合金特种型材的历史,使地铁车辆价格比进口降低30%以上。闲置了20多年的6000吨拉伸机经过改造,建设成了先进的中厚板拉矫生产线,产品市场前景广阔。西南铝率先提出建设我国第一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精度铝板带材热连轧生产线的项目建议,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在国务院的支持下,这项众多铝加工企业纷争的作为中国铝加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的“希望工程”落户西南铝,其建成投产将使西南铝的生产规模直线攀升至30万—50万吨,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此外,西南铝的中小技改项目接连不断,仅
2001年就达30多项、投资3405万元,今年上半年对铝合金型材粉末静电喷涂生产线等中小技改项目投资1837万元。
装备上的高投入、高起点,使西南铝荟萃了中国现代铝加工技术设备的精华,占领了我国铝加工技术的制高点,抢占了市场先机,站在了中国铝加工业现代化进程的最前沿。
永不懈怠的技术创新,使西南铝的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市场形势,找准市场定位,有的放矢地开发新产品。
2001年,西南铝完成科研及新材料试制951项,其中6项成果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为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供了根本依据。西南铝以实现规模生产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为重点,在增量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在结构调整中增加效益。
技术创新使企业之树得以长青。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制开发,逐步实现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量带动存量,逐步消化融合原有的不良资产,给西南铝带来了产量、质量、品种和效益上的整体优化和质的飞跃。综合近3年来的相关数据表明,技术创新对西南铝新增产值的贡献率已达60%以上。
如今,西南铝已成为中国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产品品种规格最齐全的综合性特大型铝加工企业,成为中国高精铝材制造和开发基地。如今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无论综合实力还是市场竞争能力都堪称“强者”的西南铝。
第二篇:技术创新管理
1.学习本课程后的心得体会
2.我国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现状或展望)
3.以某企业为案例,探讨该企业的技术创新或制度管理创新
4.研究与发展管理
5.企业组织文化创新
打印版:封面:主标题(副标题)
摘要 50--100字
关键词
主体部分
结尾
参考文献
字数2000 左右
十六周交
学习技术创新管理
后的心得体会
班级:工商管理094班姓名:李超
学号:20091601140
2一、摘要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载体,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并且对整个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技术创新中,科技型小企业和大企业一样重要。大企业具有较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使它们有能力从事产品创新与大规模的工艺更新,而科技型小企业很多是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科技人员创办的,机制灵活、决策果断,一旦有资金支持,会更愿意从事创新。
二、关键词(技术创新管理 国有企业 知识产权 风险管理)
第三篇: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论文
姓名:苏敏慧
班级:工管09
3学号:200916011303
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学后感想
摘要:文中论述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企业应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努力成为创新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引言
多年来,我国企业为生存发展问题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虽取得一定成效,担多为体制上的改革。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才发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体制的不适应,而且还存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落后,核心技术匮乏,因此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赢得竞争,至关重要的就是必须技术与管理同时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率的结构,而且是科学、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渐凸现并逐步趋强。这一切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内容的转变必须要求经济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作为实现经济增长实体的企业及其管理也应紧随其变,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因此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
从管理发展的历史来看,每当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也都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或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
随着对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如80年代推行的企业承包责任制,90年代进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等,都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技术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1995年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年8月20日)明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作为以创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始终面临竞争压力,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使技术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中更符合市场的需要;企业具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生产、以及相关配套能力。总之企业具有直接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内在优势,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深知必须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形成自有核心技术,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企业应该,必需亦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中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国家的综合实力,涉及国家发展和强大,事关重大。、认真学习,提高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促进企业加速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3.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安全地保障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在涉及国家战略高技术,国家重要产业及经济安全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我们必须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能政治独立。
3.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立国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的竞争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造能力,技术和管理的优势,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竞争工具。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拥有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核心,是强国富民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大保证。努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体系对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一个长期坚持费力的过程,决非举手之劳,朝夕之功。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长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使企业成为技术与管理创新的主体,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
4.1 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采取坚决措施,按照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的要求,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
4.2 建立学习型组织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的复杂对变性,必须将企业构造成一个学习型地组织,使企业面对变化的世界才能不断适应、生存和发展。学习不仅是对企业、而且也是对企业里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每一个员工,这一点也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4.3 强化或建设企业技术中心 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课题,加大投入(尽快使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5%),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进行开发创新工作。
4.4 管理观念实现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配置主体,是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者。传统的企业管理只是为“利润”而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是他们过早衰亡的原因。企业只有跳出仅为自身谋利的狭隘的单个小系统,而从将环境包括在内的更大系统出发来考虑、构思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现在国内外有一些企业针对竞争中的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为了寻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宽容战略”、“双赢战略”、“利益共享”战略等,都是改变传统的竞争而营造一种合作与和谐的氛围,)才有可能是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形成企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发展。
4.5 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要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对物的管理,而忽视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其行为的调整,造成企业管理方法僵化,生产效率低下,并使企业处理信息迟钝、决定缓慢,缺乏弹性,从而也就失去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必须从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上来,把人视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人”这一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根本作用,重新认识和确立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强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价值和尊严。
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必须艰苦的坚持推进。我们如何从全面和战略的高度去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把自主创新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齐心协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事。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历史属于面向未来、刻苦顽强、坚韧不拔、开拓前进的人们。
查找文献:
《现代科技创新十四案例点评》——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技产业》
第四篇:技术创新管理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张秀华 工业工程 201113647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技术创新管理的内涵,再分析我国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1)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不完善,创新的障碍比较大。(2)技术创新的投入要素不足, 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3)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能力弱, 未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4)企业只重视引进技术, 却轻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开发。(5)科技成果与生产应用严重脱节。最后, 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技术创新管理的内涵
技术创新管理又称为技术革新,是技术变革中继发明之后的一个技术应用阶段,技术创新管理的概念提出迄今已有70多年,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
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管理是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是技术创新管理包括新产品与新工艺以及产品与工艺的显著变化。国内学者认为技术创新管理是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产品或新工艺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过程。在本文的研究中技术创新管理主要是指技术领域或技术意义上的创新管理,在这里把技术创新管理界定在技术或者与技术直接相关的范畴,而不涵盖体制、组织、结构、营销创新管理等管理创新管理的范畴。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主要活动由产品创新管理和工艺创新管理两部分组成,包括从新产品、新工艺的设想、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和市场开发、认同与应用到商业化的完整过程。技术创新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来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当前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企业除了在充分重视核心产品的技术创新管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管理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为了使各种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企业整个系统运行更加和谐高效、生产能力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发挥而进行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以及具体的管理方法与技术以及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管理。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
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 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能力已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因素。分析我国企业目前技术创新管理状况,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不完善,创新的障碍比较大。中国目前面临的技术创新环境的制约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体制性障碍造成的。现存体制所提供的社会监督机制、社会激励机制、社会评价机制等结构尚没有形成技术创新活动良好的制度环境。(1)政企关系不尽完善。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和过多的行政干预, 许多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带有浓重的政府行为色彩。导致企业仍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投资主体, 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关系尚待理顺; 另一方面,政府各机构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协调不力, 在
1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创新项目的选择存在盲目性, 甚至出现了新的重复建设和投人的分散化。(2)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尚待完善。我国的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执法不严以及其他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此外, 科技开发贷款政策、将科技开发经费打入成本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减免税政策、产业政策等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 而在这些方面, 我国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显得落后。
(3)企业制度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企业未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运作的不规范,致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政企不分, 企业缺乏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后果是,一方面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不够,企业自主开发的产品少,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则导致企业的产权制度不明晰和管理机制的缺位, 滋生了经营者的道德问题。(4)企业未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由于市场规范化的程度不高, 使得创新企业和非创新企业的利益差别不大,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技术参与利益分配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形成,企业没有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
2.技术创新的投入要素不足, 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表明, 无论什么时候, 技术创新的规模和水平都是以整体投入为基础的, 我国目前技术创新滞后的环境因素也与投入要素不足紧密相关。(1)企业对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高新技术从来就是知识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 理想中的少花钱, 多办事的办法在这里行不通。按国际惯例,技术开发资金只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6%的企业可以维持, 占5% 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而 2002年我国大中型企业R&D经费81.7亿美元,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3%,占世界的1.1%。(2)技术开发人员缺乏, 专业水平不高。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弱标准之一就是人的因素, 如: 受高等教育或培训的人员的比例, 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等。据统计, 2002年, 我国2406 家大中型企业中, 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技术开发人员 51.8 万人,平均每个企业不足23人, 占职工总数的 1.26%,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5%至30%的水平。同时,每个企业的 R&D机构中只有24.7名科技人员, 仅占企业总数的9.3%,并且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3.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能力弱, 未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技术创新能否成为一国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在于技术成果产业化。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弱, 高技术产业化程度低, 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转化率不足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虽然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30%左右,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70% 左右的水平相比, 差距十分明显。其主要原因是:(1)我国的科研远离利润或与利润关联不大。我国许多科研机构信息闭塞, 与企业联系较少, 基本上是关起门来搞研究, 许多研究项目与实际需求联系不够, 转化的能力较低,难以产生效益。(2)未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 中介服务机构因其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协调产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企业而言, 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持和帮助不可或缺。但是, 我国中介机构普遍存在着队伍素质不高和装备条件差等问题, 其场地、设施和服务水平都还不尽如人意。由于未形成互补的服务体系, 中介机构的运作往往各自为政,其综合服务效能远未发挥出来, 还不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4.企业只重视引进技术, 却轻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开发。大多数企业只重视把技术引进来, 掌握技术的基本情况, 达到提高国产化率的目的即可, 而忽视对技术详细的消化。
5.科技成果与生产应用严重脱节。“两张皮”指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长期以来 ,多数科研院所独立于企业外运行 ,同时与企业技术开发结合少 ,成果转化难。当前阻碍我国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体制问题。在旧科技体制下 ,大部分科研力量游离于企业与市场之外 ,关起门来搞科研。目前我国还有 76 %的科研人员在吃“皇粮”,而美国则有 90 %的科技人员在产业部门。吃“皇粮”搞科研的结果是一门心思想着出论文、出样机 ,单纯追求学术水平、得奖,至于这些成果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或者对科研成果如何在市场转化成价值不甚了解。科技与经济脱节的后果 ,使得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明显偏低。
三、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上述技术创新的问题是我国社会现状的反映, 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共同面临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体制、政策、法律、市场、文化等环境建设上下大功夫。针对我国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状况,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改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大环境。(1)运用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环境。要抓紧建立符合国情的反对垄断、保障公平交易、保护公平竞争的法制体系, 禁止以假借加强行业管理、加强宏观调控等名义妨碍公平竞争, 实行地区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严格执法, 规范技术市场和其他市场, 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国有企业提高效率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建立维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知识产权虚置问题, 对知识产权的各种侵权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 干扰了一些领域的正常经济秩序。国家要从法制经济和信誉社会的高度, 下决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对侵权者给予重罚和严厉的打击;同时, 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 将其纳入各类学校法律课程, 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侵犯知识产权和侵犯其他财产权一样是违法和可耻的行为。(3)加快以股份制为中心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我国应该以高科技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为突破口,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技术创新活动既有效又有约束的利益机制就是产权,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进行体制创新, 使企业成为产权明晰的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容许技术和管理等智力因素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和参与分配。
(4)制定税收鼓励政策。第一,对技术转化收入, 企业以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购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国产设备, 实行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第二,改进现行的增值税制度, 明确规定将企业研究开发、科技人才工资等支出划人无形资产的办法;第三, 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出口产品, 可提高出口退税率, 进口先进技术与设备可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等;第四, 推进税费改革。对现有的收费、摊派和罚款进行彻底清理, 对其中应由企业承担的费用, 要通过税制改革, 纳入有关税收之中, 不应由企业承担的费用, 应坚决取消。(5)落实高新技术产业的鼓励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 同时要尽快制订、完善并出台与政策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 协助企业用好用活企业技术创新政策。
2.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机构,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1)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 支持企业建立健全不同形式的技术开发机构。国家和各省重点企业都要建立高层次、综合性的、对本企业发展战略拥有决策权的企业技术中心, 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企业技术中心要加强自身建设和机制完善, 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开发能力。(2)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支持企业技术进步, 推动产业升级, 集中必要力量, 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大先进技术装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提高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发展后劲。(3)加强面向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技术创新服务机构
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延伸, 要协助做好政策指导、项目管理、信息服务等工作并完善技术创新信息网,培育发展技术市场, 办好各种形式的技术成果交易、洽谈等活动, 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3.建立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积极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1)搞好企业现有人才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一方面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内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创新氛围, 激发职工的创新愿望和热情, 不断提高工人的技术等级和工作质量。
(2)加大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 尤其针对关键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和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同时, 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形成人才引进、评价、激励和留人机制, 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持续发展。
4.建立健全与技术创新配套的融资制度技术创新需要投资, 技术创新投资越大,技术创新能力也会越强。目前,我国技术创新投资主要来自银行,然而,技术创新、投资本身具有风险性和长期性,而银行贷款往往首先考虑安全性,同时银行贷款也尽量支持短平快的项目, 以便获得短期利益。因此,银行往往不愿意对具有长远意义的技术创新贷款。从这一特征来看,不符合技术创新对投资的风险性和长期性的要求,这是导致我国技术创新发展不快的一个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本身就是风险投资, 它能够满足技术创新投资风险性和长期性要求,所以,要把资本市场作为技术创新投资的主要渠道,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除了继续增加我国上市企业的数量外, 要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专门的高新技术企业板块, 让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能上市融资;另一方面,容许和促进我国各个地方建立小型的地方性的股权市场, 通过这种股权市场获得风险投资, 这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5.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强化消化吸收和创新, 缩短与世界级企业的差距中国的工业正在增长,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企业普遍存在管理落后、研发能力低等弱点。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首先, 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缩短国有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其次, 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在技术引进中应加强宏观管理, 防止重复引进、盲目引进和低水平引进。对于一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 国家应统一引进, 然后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吸收, 最后再转移到企业。参考文献:
【1】郭娅,李江东.我国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9)。
【2】唐靖廷.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4(3)。
【3】李晓峰,徐玖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5(2)。
【4】吴贵生,杨艳等.中国产品创新管理研究:现状、差距与展望[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
(12)。
第五篇:技术创新管理论文
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是管理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其稀缺、有价值、不可完全模仿与替代的资源。由于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科学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经管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掌握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是适应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成为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紧迫需要。本书提供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教学与案例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从事技术创新管理的实践能力。
所谓专利战略,就是与专利相联系的法律、科技、经济原则的结合,用于指导科技、经济领域的竞争,以谋求最大的利益。专利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主动地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及其种种方便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并充分利用专利情报信息,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状况,推进专利技术开发、控制独占市场;为取得专利竞争优势,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总体性谋划。专利战略就是企业的决策者、企业的知识产权部门对企业在知识产权专利未来发展的全局性的筹划和安排
实施目的 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实践而言,企业专利战略是其策源领域和相对较为成熟的组成部分。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健全专利战略,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企业必须尽快把握国情,掌握规则,规避风险,掌握专利保护这个防身之术和制胜之道。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企业的技术基础始终处于革命性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技术创新的突破与渐进式积累往往带来企业的观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在现有的法律保护和激励手段中,专利权的取得、维持和保护是企业技术竞争力得到最为安全持久、可靠有效保护的基础性措施。专利权本质上是一种产权激励,它使得技术性资源得到法定权利的确认和界定,在专利权的现实实施运行实践中所逐渐形成的专利战略为这种产权激励提供了企业能力所及范围的最为充分的空间。专利战略可分为国家专利战略、地区(区域)专利战略、行业专利战略和企业专利战略等。
根本作用
一般而言,专利战略是制定者为了自身的长远利益和发展,运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取最大经济利益、并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整体性战略观念与谋略战术的集成总和体。也可以说,专利战略的根本作用及其存在依据在于,它以技术的产权激励为基础,有效地将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市场激励、政府激励与企业激励四种主要激励源组织集成为一体,形成动态立体的兼顾进攻与防御双重功能的管理模式。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繁荣和进步的必然要求,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和支撑。当今世界,随着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技术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技术创新在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力量。
技术创新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1.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技术创新结果的表现之一就是生产出全新概念的新产品或增加原有产品的新功能、新品质。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必将引发和促进相应生产行业或部门的形成,而新产品在功能、品质上超越原有同类产品,也势必导致同一生产部门内部发生分化。其变化的最后结果表现为一些生产全新概念产品的部门和生产新功能、新品质产品的部门逐渐发展壮大;而一些原有的生产部门逐渐衰退,甚至消亡,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由此可见,技术创新通过引发产品、产业的更替,促使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壮大。同时,技术创新活动所开发的新产品,不仅引发和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且也诱导和改变了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取向,从而引发了区域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迁不仅对生产活动产生导向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也对商业贸易活动产生指示作用,引发和促进区域贸易结构的变化。
2.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和动因
各国的工业化进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新技术的产业化,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替和改造;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投入比例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以技术创新为前提和动因,因为每当有技术创新出现和创新不断扩散到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时,劳动对象、生产手段、生产结果都会发生质的变化,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都要重新组合,其结果会进一步形成积聚效应,必然造就、培育出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或者取代某些传统产业部门,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使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
3.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指依靠技术创新成果,改善实体性生产要素的质量,相对减少实体性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的利用率。推行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能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活动与经济活动的互动,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能以最少的生产要素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
2、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滞后的原因
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观念落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管理主体、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滞后直接造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效率不高、创新管理能力不强、技术成果
转化率低这一尴尬局面。
2.1、技术创新管理的观念落后
缺乏市场意识的传统观念,是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活动最大的思想障碍。企业是“企划事业的创新管理组织”还是“生产单位”,在中日两国的差异是很大的。在日本,企业是企划事业的创新管理组织,企业的本质特征或基本职能就是创新管理。而改革开放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实际上只是按固定方式和指令计划进行产品加工的工厂或车间,即“生产单位”。这种观念至今仍未得到根本转变。
1在技术创新管理观念上,我国缺乏市场意识,将其理用来专指“技术上的小改小革”或“技术上的渐变性改进”,是一个纯技术学概念。2特别是目前一些党政官员和学者将“创新管理”等同于“创造”,或者将“创新管理”概念泛化,或者将“创新管理”说成是“创造新东西”而不提“市场成功”和“实现商业价值”,阉割了技术创新管理的本质内涵。
2.2、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管理的主体
技术创新管理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过程,而企业是实现这种结合的纽带与场所。因此,企业无可争辩地成了技术创新管理的主体。研究与开发(R&D)是技术创新管理的上游活动,由于研究与开发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使得研究开发的重心越来越向企业转移,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其他研发机构的研究成果向企业扩散过程中的中间成本,提高技术创新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发达国家企业早已成为R&D活动的主体,而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情况是:企业的研发机构过少和R&D资源配置不当,R&D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增长速度缓慢。
2.3、技工短缺,人才市场发育滞后
最近几年来,劳动力素质低下这一根本性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与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之间的内在矛盾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技工短缺,技工队伍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技工断层现象日趋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共有职工一亿四千万,其中只有50%是技术工人。而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所占的比例超过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仅为5%。在我国现有的技术工人中,有近70%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情况则与我们恰恰相反: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工超过35%,中级工占50%以上,初级工只有15%。相比之下,差距之大显而易见,据报载:如今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的高级技术人才数量高出大约12个百分点。仅软件行业的高级技术工人的缺口就达40 万人以上。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本,成为各国竞相夺取的对象。我国的人才状况不容乐观,其具体表现:公众文化教育水平低;人才短缺与人才相对过剩同时并存。
2.4、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其有力措施
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其有力措施表现在一方面企业知识产权权属不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虽使我国逐步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在保证一定的社会收益率的同时,充分顾及知识产权的私人收益率,创新管理的激励机制得以调整,但仍然存在创新管理知识产权权属不清的问题。我国专利侵权案的查处率很低。专利侵权案的查处率低是社会上假冒、仿制产品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专利侵权案行为处罚过轻。因此,在我国不少地方,仿制与假冒他人商品的侵权者往往是最大的获利者,而发明创造者却是最大的亏本者;付出巨大研发新产品费用的企业常常是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而以不正当手段仿制的侵权者却常常是市场竞争中的成功者;经销真正的名优商品者往往盈利很少,而销售以次充好的仿制者却大发横财。另一方面企业本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首先,我国企业不重视赋予创新管理成果以自主知识产权。其次,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流失严重。再次,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论文之家
3、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管理的对策
加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相关政策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管理环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发展。
3.1、营造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良好环境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环境一方面要求为其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另一方面相关制度保证和整个社会创新管理意识的形成也有助于为企业营造技术创新管理环境。
3.1.1、完善我国社会制度(政策、法律)环境的措施
①彻底转换政府职能,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管理的主体。政府职能的重点是投资于教育,投资于基础设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②科研体制要由以国家、科学院和高等院校为主逐步转变到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主。科学院和高校除了必要的基础研究外,大部分应当是应用研究,其课题更要让科学院和高校与企业联系、结合。
③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要做到: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激励技术创新管理的金融政策;完善专利制度;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激励制度。
3.1.2、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社会文化环境
创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社会文化环境一方面加快观念转变,大力倡导鼓励创新管理、敢闯敢试、崇尚竞争、宽容失败、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创新管理创业风尚,鼓励和引导企业探索建立创新管理文化范围。要做到:要树立勇于创新管理、敢为人先的观念;要树立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观念;要树立鼓励竞争、崇尚合作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构建激励创新管理的文化环境,必须按照科教兴国和推进技术创新管理等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以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管理的文化环境,培育和繁荣创新管理文化。
3.2、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建设
3.2.1、切实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投入
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必备条件。经费投入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空间规模和时间的持续性,是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投入的具体做法有加强企业的自有投入,增加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积累;增加企业直接融资力度;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3.2.2、提高技术创新管理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管理能力主要由三方面反映:创新管理战略、创新管理机制论述、创新管理速度。技术创新管理战略决定和统率企业创新管理的具体行为。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良好的创新管理战略,是其能否顺利推进技术创新管理,赢得创新管理收益的先决条件。企业要在正确地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总体目标部署,以及为实现创新管理目标而做出的谋划和根本对策。高度重视自己的技术创新管理速度,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
3.2.3、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敏锐的创新管理意识、会管理、敬业精神强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不同于普通管理者,能够及时感觉和捕捉住各种机会,并能够采取创新管理行为获取创新管理利润。企业家的作用贯穿于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过程中,企业家常常是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倡导者、技术观念的创新管理者、技术手段创新管理的投资者、技术创新管理成果的采用与推广者、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组织者。企业家通过权利、感召力和创新管理精神,培育和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管理活动场所的文化氛围,通过自己卓越的管理才能,创造性地利用企业资源开拓商品市场,组织和管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活动。
3.2.4、提高研究开发能力。要继续推动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条件进行改善,并吸收独立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中来,以抓好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带动创新管理性的研究开发。对引进技术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以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开发有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有较高附加价值的名牌产品、新产品,成为进入市场的有力武器。
3.2.5、提高企业的制造能力。大量培养技术熟练的“蓝领工人”,提高企业的设备先进性,使企业的制造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相适应。
3.2.6、加强企业的营销能力。努力开发适销对路、节能降耗、降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产品,并以产品为龙头,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努力发展和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工业性实验,促进应用和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市场开拓能力,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制定正确可行的市场营销战略,建立起快速的市场反应网络体系,并与国际标准接轨,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大幅度地提高企业市场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促进创新管理产品的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