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管理重点

时间:2019-05-13 01:3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技术创新管理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技术创新管理重点》。

第一篇:技术创新管理重点

技术创新管理

一、填空

1.被认为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创造性的模仿者是(日本)。

2.按照熊彼特关于创新的观点,技术创新的承担3.产业集群的最显著特征是(专业化)。4.企业的技术知识的一般等表现形式是(新产品、新生产技术、新材料)。

5.目前,中外企业中所进行的创新活动的完成越来越多地是通过对现有技术或引进技术的(模仿与改进)。

6.中国优秀企业在加强技术创新方面应着重谋求开发、形成有特色或优势的(专有技术)。7.美国以信息技术(IT)为代表的高技术很发达,主要是因为(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企业非常重视自主研发、创新)。8.作为中介与桥梁,技术创新联系的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9.企业技术创新策略主要有(稳妥性策略、改进10.技术水平按等级可分为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先进;国内一般;国内落后;还有(国内领先)。

12.技术信息传输的简化过程可以描述为信源、信宿以及(信道)。13.最早提出创新过程的解释性模型是(技术推动模型)。

14.世界上第一家孵化器(Incubator)是一种新20世纪50年代创办于(美国)。

15.兰德公司是一个非营利咨询机构,被称为世界17.国家创新系统是与创新有关的政府部门、企业、中介机构和(研究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18.企业技术创新的显著 特征是(高风险)。19.技术转移的成败因素

技术的学习能力,包括消 财产权的最大不同之处 化吸收能力和二次开发

在于其(无形性)。

能力以及(培训能力)。42.国家创新系统的核心 21.技术市场有三个根本 是国内创新机构之间的63.技术市场有三个根本 88.第一代技术创新管理 变革措施主要有(组织分特性:信息的非对称性、可看作是(直觉模型)。裂法、组织调整法)。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技术 89.企业核心能力的核心 3.企业技术评价的内容的公共物品属性)。

专长,其微妙之处在于

主要包括(技术的先进

特性:信息的非对称性、“联动”,这里“联动” 64.技术市场中交易成本 “核心”二字,它强调的 性、可行性、连续性、包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技术 的含义是(多向联动)。过高将影响交易,提出 的公共物品属性)。

43.企业的技术创新中,“交易成本”概念的是

(科斯)。

65.国家创新系统的核

标准之一是(价值性)。括近期效果和长远效果、90.提出技术创新蓝海战 社会效果,包括就业、环略的是(莫博涅等)。

境、资源利用,技术扩散

92.为了有效和有效益地 等、风险性及风险与收益

者(主体)是(企业家)。22.技术市场中交易成本 “知识溢出”

过高将影响交易,将交易(Knowledge-flower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的是西方(新制度经济 学)。

23.知识产权可分为两(版权)。的来说R&D经费支出最 高的国家是(韩国)。在1987年首先提出来 26.最早提出创新过程的解释性模型是(技术推动模型)。

park)在世界各地又称作科技工业园、孵化器、科学城,在我国叫(高新技术开发区)。

31.国家创新系统是与创新有关的政府部门、企业、中介机构和(研究34.1988年以来,中国已经陆续建设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3个)。

35.美国学者阿伯纳西和厄特巴克,在技术创新频率与创新稳定性之间建立了一种规律性的关系,效率,“知识溢出” 是1962年提出的,提出 者是(阿罗)。

成本或交易费用,作为最 over)能够提高生产运行 心,是一国内创新机构之 进行技术评价,必须明确 的关系)。

间的“联动”,这里“联 评价的“标准”、评价的 5.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动”的含义是(多向联 动)。

“形式”和(评价的“方 式类型, 按技术来源可法”)。

分自主开发战略(一是有期内掌握和控制某项产品或工艺的核心技术,在44.自主创新的基本特点 66.“创新不但包括生产 93.集体效率模型是以哪 利于创新主体在一定时

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还 位学者提出的理论为起

点的(马歇尔)。

内生性、技术与市场的率 应该包括新的组织形式 在性)。

点的人是(德鲁克)。

大类,即“工业产权”和 主要表现为技术突破的24.以下四个国家中,总 先性、知识和能力的(内 和制度创新。”持有此观 94.创新网络的建设存在 一定程度上左右行业的两种主要途径(自生与构 发展,从而赢得竞争优建过程)。者是(圣吉)。

势;二是在一些技术领域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带动

95.《第五项修炼》的作 的自主创新往往能引致98.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 一批新产品的诞生,推动要素包括知识基础设施、新兴产业的发展,如美国与创新相关的制度框架、杜邦公司通过在人造橡消费者需求结构、生产机 胶、化学纤维、塑料三大构以及(有利于创新的政 合成材料领域的自主创策体系)。

要素包括政府机构、企

新,牢牢控制了世界化工新企业更早积累生产技

45.传统上,创新主要指 73.在《经济发展理论》分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 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

夫·熊彼特)。特点,其中不具备的是(可达性)。

75.技术水平按等级可划

46.高空作业中防护器材 74.研究与开发具有很多的改进属于(渐进性创 新)。

25.“国家创新系统”是 的是技术创新,其中又可 中提出创新理论的是(美的,提出者是(弗里曼)。和(技术创新)。

30.科学园(Science 47.熊彼特最早提出了两

新模型II是指(大企业 创新模型)。

种创新活动过程模型,创 分为国际领先;国际先

国内落后;还有(国内

进;国内先进;国内一般;99.国家创新系统的主体 原料市场;三是有利于创

业、公共研究机构、金融 术和管理经验)

研合作开发、模仿战略)分类:按技术竞争态势:领先创新、跟随、模仿创新战略;按市场竞争策略:市场最大化、市场细

48.技术推动型创新模式 领先)。—应用科学—研究开发 —生产制造—市场销的基本程序是(基础科学 77.按照创新的对象和内 机构和中介机构和(教育 和(合作开发战略、产学

容可划分为技术创新、组 培训机构)。

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 100.区域创新系统的空 创新和(知识创新)。

间结构特征是地理接近

性策略、变革性策略)。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售)。

49.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 78.钢结构对高层建筑的 性与(产业集群性)。用属于(技术推动型创新 应用属于(重大创新)。101.能力观的现代观点 模式)。

要素的是(知识基础设 施)。

结构特征是(地理接近

79.熊彼特最早提出了两 是“动态能力”战略观,分化、成本最小化策略;特点是(线性)。

源以赶上甚至创造市场

游击战略

6.知识产权的基本性质是(无形性、排他性、地7.从本质上看,技术是一种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基本特性,又有技术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无损性、无成本复制性、外溢性、传播的差异性)。8.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保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技术的主要原因是(节省开发的时间、节约开发费用、减少技术研究开发风险、缩短技术差距和自身无能力开发)。一种信息,具有一般信息的基本特性,又有技术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无损性、无成本复制性、外溢性、传播的差异性)。11.研究与开发在企业经

50.国家创新系统的基础 种创新活动过程模型,其 动态能力指的是(应用资 按行为方式:进攻、防御、80.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 机会的企业过程)。新模式)。

要素分主体要素和基础

51.区域创新系统的空间 用是属于(技术推动型创 102.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81.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 海战略)。

103.提出竞争优势理论

要素两个部分,属于主体 的是(波特)。要素的是(金融机构)。104.集体效率模型是以 82.属于区域创新的运行 哪位学者提出的理论为 机制的是(集体学习机 制)。

起点的(马歇尔)。105.组织学习的全过程

分为两种类型(蓝海和红 域性、时间性)。

称作(A-U创新模型)。性)。

36.企业技术创新的显著 53.在《经济发展理论》特征为(高风险)。

中提出创新理论的是(美

37.技术转移的成败因素 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主要有技术成熟度、技术 夫·熊彼特)。习能力和(技术中介的成 特点,其中不具备的是熟度)。

(可达性)。

38.技术需求方对所转让 58.最早提出创新过程的技术的学习能力,包括消 解释性模型是(技术推动

模型)。

能力以及(培训能力)。60.贝尔实验室创建于39.技术市场有三个根本 1925年,它的研究内容分特性:信息的非对称性、为基础研究、先进技术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技术(产品开发)。的公共物品属性)。

61.“企业内孵化器”的40.技术市场中交易成本 组织形式,也可以称之为过高将影响交易,以交易(风险企业)。

62.美国学者阿伯纳西和厄特巴克,在技术创新频率与创新稳定性之间建立了一种规律性的关系,型的技术成果转化组织,“售后服务”、需求方学 54.研究与开发具有很多

83.企业发展要依靠两个 模型中,组织学习的一个 护对象为(发明专利、实轮子,管理和(技术)。阶段是(执行)。84.熊彼特最早提出了两 106.知识管理的核心过 种创新活动过程模型都 的(跨越性)。

是线性的,是指科学研究 理、分享与(传播)。

109.一般情况下,属于

85.通讯产业中的许多创 R&D控制与绩效的标准 新属于(市场拉动型创新 是(客户满意标准)。模式)。

86.区域创新系统的空 性)。

87.区域创新的运行机

120.第二代技术创新管

知名的(“思想库”)。化吸收能力和二次开发 程可分为知识的开发、整 9.技术需求方寻求转让

理可看作是(系统模型)。10.从本质上看,技术是1.高技术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高创新性、高增值

间结构特征是(地理接近

二、填空

主要有技术成熟度、技术 成本或交易费用作为最 “售后服务”、需求方学 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习能力和(技术中介的成 的是西方(新制度经济 熟度)。

学)。

20.技术需求方对所转让 41.知识产权与其他有形

制主要包括学习机制、集 性、高风险性)。体学习机制和(组织学习2.企业为了促进技术创

新,可以选择的有效组织

称作(A-U创新模型)。机制)。

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是企业获得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

12.技术供方愿意转让技术的主要原因是(防止无偿外泄、竞争性技术的潜在转移威胁、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取得附带的效益)。

13.创新主要指的是技 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创造性成果权利,包括专利权、集成电路权、植物新品种权、专有技术权、版权(著作权)、软件权等;第二类是识别性标记权,包括商标权、商号权(厂商名称权)、其他与制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识别性标记权利(如产地名称等)。狭义的知识产权仅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其权、商标权和制止不正当

术较大变化基础上采用全新工艺的创新,也包括对原有工艺的改进所形成的创新。

6.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简称B.S法,是由美国创造工程学家A.F.奥斯本首创的。其宗旨是创造一种发挥创造性想象的气氛,让参与者自由思考并在别人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基本方法是召开小型提案会。B.S法的具体实施由准备阶段、引入阶段和畅谈创新阶段3个阶段构成。

7.创新(熊彼特):熊彼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他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包括以下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获得一种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应来源;⑤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式。

8.635表格法:这是B.S法的一种发挥相交型,德国学者鲁尔巴赫提出。这也是一种提案会方式,具体做法是:小组会有6人参加,每人在一张印有固定格式的表格上填写3个分钟,此即“635”名称的由来。会议开始后由主持人宣布议题,然后每人发一张表格;在第1个5分钟内,每人在自己的表格上填3个构想,然后传给自己的右邻;在第2个5分钟内每人在传过来的表格上再填3个构想,再将表格传给右邻,依次反复进行直到轮完一圈。由于从第2个5分钟起每人都在了解了别人构想的基础上思考,因此可得到启示和激发。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避免会议争相发言或因不善言辞而遗漏新设想。

9.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

10.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随着知识经济的讨论兴起而出现的新概念,最

端。

3.技术创新中按技术变化的强度划分

主要包括:研究开发管理,新产品生产和营销管理,技术转移管理。(4)技术创新的要素管理 主要包括技术信息管理,能力管理。(5)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

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的组织和激励。

7.研究与开发在经营中研究与开发在企业经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基础

3、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

4、是企业获得技术能力的主要途径。8.技术需求方寻求转让技术的原因。(1)节省开发的时间;(2)节约开发费用;(3)减少技术研究开发风险;(4)缩短技术差距;(5)自身无能力开发。9.技术创新中按创新对象的类型。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类。(1)产品创新是指在产品技术变化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包括在技术发生较大变化的基础上推出新产品,也包括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改进而推出改进型产品。广义的产品包括服务(无形产品),因此,产品创新也包括服务创新。(2)工艺创新,又称过程创新,是指生产(服务)过程技术变革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包括在技术较大变化基础上采用全新工艺的创新,也包括对原有工艺的改进所形成的创新。如炼钢工艺中的氧气顶吹转炉工艺的采用就是对平炉工艺的全新工艺创新;在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微机控制、节能降耗的工艺改进,并未改变基本工艺流程和方法,也是工艺创新,也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10.技术评价的目的。技术评价的目的是为技术选择和决策提供依据。企业选择和利用技术有着多重目标,除了技术本身的目标外,经济目标、发展目标等都会对技术提出要求。企业目标以及这些目标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决定技术评价内

初由爱米顿(Debra M.两类:渐进性创新和根本Amidon)在1993年提出,性创新两类。(1)渐进性他将知识创新(Innovation)定义为:“通过创造、演进、交流和应用,将新的思想转化为可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以取得企业经营成功,国家经济振兴和社会全面繁荣。”

四、问答:

(1)从关注技术活动的向关注技术活动的全过(2)从关注单项活动(技术开发活动)向关注多项活动集成(技术开发、组演进;(3)从关注局部活动(技术性活动)向关注商业等)变化;(4)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推进,强调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及时调整。2.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区别与联系。(1)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而技术发明是指在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并创造出与已有产品原型或新的方法完全不同或有很大改进的新产品原型或新的方法。(2)技术发明仅指技术活动,只考察技术的变动性,不考察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它和技术创新是不同的概念。技术发明可以形成具有商业目的的技术新构想,从而构成技术创新活动的一个环节(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创新可以包含技术发明。(3)技术发明可能不具备商业价值,也可能终止于技术原型,这样,技术发明就不能构成技术创新的一个环节。如果不考虑后一种情况,将从发明到应用看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活动链的话,技术发明侧重于链的前端,而技术创新则涉及整个链,但更侧重于链的后

Knowledge innovation)是指对现有

技术进行局部性改进所产生的技术创新。在现实的经济技术活动中,大量的创新是渐进性的。(2)innovation)是指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

技术推动模型(基础研究——生产——销售)是最为,技术创新是由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的。因而研究开发是创新的主成果在寻求应用过程中推动创新的完成,市场是在技术创新管理中要遵循技术推动的相应规律,因势利导,促进技术创新的成功。技术推动模型对许多国家制定科技政策、配置科技资源,对企业管理创新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5.研究与开发的类型。分三类:基础研究:主要为取得关于现象和事实的根本原理的新知识,不考虑特定的实际应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主要为特定的实际应用而取得新知识的实验、研究。开发(试验性发展):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或经验而进行的生产新材料、新产品、新装置,建立新的工艺或系统的工作。6.技术创新管理的主要内容。

(1)技术创新的基本原理

主要包括技术创新概念、分类、过程和管理要素等,(2)技术创新决策

广义地说,技术创新决策贯穿于技术创新管理的各个部分,但集中的、影响大的决策主要是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和技术选择,因此有必要将这两项内容作单独阐述。(3)技术创新活动环节的管理

创新:(incremental 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

根本性创新(radical 的作用。

术创新,其中又可分为(中,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工艺创新、制度创新)。竞争权。

14.国家创新系统中的要 3.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功能要素、环境要素)。“研究与试验性发展”,15.作为一项重大科技发 它是指为了增加知识总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 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识创新工程”的计划要素 知识的总量,并探索其新包括(总体目标、创新框 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架、制度建设、战略行动 创造性工作。通常将研究计划)。

16.基础研究应当包括 研究)。

17.技术创新风险分类树

与开发分为以下三类:基础研究:主要为取得关于的新知识,不考虑特定的实际应用的实验和理论

1.技术管理理论的演进。4.技术推动模型的含义。

2、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某些阶段(研究开发阶段)——应用研究——开发程(技术创新过程)发展; 早提出的模型。该模型认

素系统包括(主体要素、发,又称“研究与发展”、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

织变动、人力资源开发等)要来源。研究开发产生的① 引入一种新产品;② 全局性活动(技术、生产、创新成果的被动接受者。

(纯基础研究、定向基础 现象和事实的根本原理

形图可分为(战略层次、研究。应用研究:主要为组织层次、项目层次)。特定的实际应用而取得18.技术/市场要素构成 风险最大、象限II:风 最小)。

新技术企业在市场活动 中常常遇到下列经营问

新知识的实验、研究。开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或料、新产品、新装置,建作。

4.QFD方法:质量功能展的风险矩阵中(象限I: 发(试验性发展):利用基险次大、象限III:风险 经验而进行的生产新材19.与传统企业相比,高 立新的工艺或系统的工

题(市场需求不易预测、开法(quality function 构想,填写时间限定为5产品生命周期不规律、经 deployment—QFD)是一营风险巨大)。

种很好的将功能和需求

20.技术转移的主要障碍 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是(技术成熟度、技术供 QFD方法的主要内容:(1)给方的“售后服务”能力、调查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员工素质。

三、名词解释: 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

2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 2.知识产权:从广义上说,知识产权泛指人类就

要求;(2)将用户的要求进行分解,并对各项进行重要度评价;(3)分析产品的功能,并用分解指标表示;(4)比较本企业产品(分析对象)与竞争者产品的性能,找出差距;(5)确定性能改进目标;(6)寻找改进性能的措施;(7)评价拟采取措施对性能改进的作用;(8)分析拟采取及已采取措施间的相互影响;(9)对拟采取措施进行评价;调5.工艺创新:又称过程创新,是指生产(服务)过程技术变革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包括在技

整措施,制定改进方案。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

容和方法的前提。因此,在进行技术评价以前,必须对企业目标和战略有总体的了解。为了将技术与企业目标密切联系起来,还必须对技术可能产生的主要效果及影响有基本的把握。11.技术中介的分类 技术中介的类型包括:1.技术信息服务中介;2.技术转让代理机构;3.创新孵化机构和工程承包机构

12.技术信道的使命。技术信道的根本任务是将所需要的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信宿。具体来说,1.识别信源

在传送信息之前,必须弄清信宿所需要的信息在何处,由谁拥有或掌握。一般说来,显在的、固定的、公共的信源容易识别;对潜在的、流动的、非公共的信源则首先要进行搜寻、甄别工作。2.接近信源

接近信源的关键在突破障碍。不同的技术信源接近障碍不同,有的信源无接近障碍,如公共信源;有的信源,出于竞争考虑,会设置不同程度的障碍。降低接近障碍是技术信道的一项任务。3.获取与处理信息 可采取无偿或有偿的方式从信源处获取信息,必要时须对拟传送的信息进行破译、筛选、综合处理。

13.技术中介的作用 技术中介的作用:技术转移与扩散过程要经过沟通、评估、谈判、建设、经营5个环节。技术中介的功能就是在这5个环节中起辅助、支持作用。14.技术创新战略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表现:1改造全新的业务和竞争领域2改变现有领域的竞争规则3支持现有业务。15技术创新战略的关键因素:1创新2战略意图3战略定位4技术跳跃,把握战略时机5创新技术的保护和持续发展6有配套资源。

五、论述:

1.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

技术与经济、技术与社会

构成互动关系。(1)技术对经济的作用表现为:技术是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是促进经济基础变化的动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2)经济对技术的影响表现为:经济活动是技术发展的动力,经济实力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关系制约着技术的发展。(3)技术对社会的作用表现为:技术推动了社会文明与进步;技术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技术提供了管理社会的手段,技术的发化。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4)社会对技术的影响表现为:上层建筑对技术发展起干预和控制作用,政策、法律制约和影响技术的发展,军事战争对技术起刺激和破坏作用,教育是技术发展的基础。2.QFD方法的内容。(1)调查用户对产品的使用要求;(2)将用户的要求进行分解,并对各项进行重要度评价;(3)分析产品的功能,并用分解指标表示;(4)比较本企业产品(分析对象)与竞争者产品的性能,找出差距;(5)确定性能改进目标;(6)寻找改进性能的措施;(7)评价拟采取措施对性能改进的作用;(8)分析拟采取及已采取措施间的相互影响;(9)对拟采取措施进行价;调整措施,制定改进方案。

3.技术市场的功能。(1)所有权转换功能即技术供应方有条件让渡使用权,技术接受方放弃一定数量的货币所有权,如普通许可、独家许可交易形式。(2)使用权让渡功能在技术市场中,相当数量的技术交易买卖交换的是技术使用权。由于技术接受方担心技术所有者继续向他人转让技术使用权而影响技术的使用效益,技术接受方往往要求技术供应方对技术的再转让有某种限制,并在技术产生实际经济效益后才付款。这与一般的市场交易也是不同的。开发、设计直至生产应用(3)实物技术的移位功能以物化技术形式出现的机器设备等,在交易实现后,将由供应方移向接受方在这一移位中提供支持与服务。(4)服务功能

服务在技术贸易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技术供应方往往需要从交易过程到使用过程都向技术接受方提供服务。在技术交易中,技术供需双方常常是经过中介方的介绍实现交易的,有些甚至由中介方代理技术的买卖。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咨询服务也可由专门的技术咨询机构来完成。技术交易常伴随着大量法律事务处理,如合同的认证、争议与纠纷的处理等,需要技术市场提供谈判、招投标、合同等一系列服务。可见,技术市场提供的服务功能具有广泛性和延续性。(5)信息传输功能技术贸易首先是信息交流,软技术本身实质就是一种信息,因此信息传输在技术贸易中特别重要。由于技术的复杂性使其表达和传输比一般信息要困难得多;各种技术千差万别,对信息的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市场提供多种方式,为传输技术交易的技术、经济信息提供条件。(1)技术开发:包括新产新的技术系统开发及其他新技术开发。(2)技术转让:各行业技术及环境保护、国防建设技术的转让。(3)技术服务:包括传播技术经验,提供技术信息,进行技术诊断,改进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从事非常规性的设计、计算分析、检测、计量、安装、调试等。(4)技术咨方案拟定与选择论证,市对特定项目的技术指导和对专业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6)技术中介:包括提供信息、协助评价、组织交易洽谈、辅助的一揽子承包及引进消包括技术开发的技术人股和技术转让的技术入股。(9)技术引进:包括购买专利及专有技术、进口技术设备、聘请技术专家等。(10)技术出口:包括专利及专有技术、技术服务、成套设备及关键设备出口,合作生产、合作设计、合作开发等。5.信息在技术创新管理中的作用。(1)感知需求 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基本源动力,又是创新产品的归宿,只有准确把握需求情息,才能保证创新的成功。因此,如何获取用户显在和潜在的需求情息就成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首要任务。(2)产生新思想、新产品、新工艺的设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对已有技术信息的掌握、他人技术设想信息的借鉴和对众多信息的联想基础上的。产生创新思想的过程就是技术信息和其他信息获(3)提高研究开发效率 缩短开发周期、节约开发经费是研究开发管理的重要任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尽可能充分了解有关技术信息,少走弯路,还必须及时掌握开发过程中的信息,以便调整资源配置、修正技术路(4)减少创新的失败技术上取决于信息的充分性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从本质上说,创新风险是由信息不充分引起的,如何获取更多的信息,减少不确6.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新颖性

创造性的最显著的特点是“新”。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是对现有必须突破已有思维框架性。

2.抽象与概括性

利用抽象思维可以将长长的推理链缩短,用一个概括的步骤代替。这

为创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极重要的特点。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突破现有思维逻辑,进行思维的跳跃,实现思维的新颖性。思维空间是一个多维空间,逻辑思维常常局限于某一“思维平面”,而在这一平面内往往难以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跳到另一思维平面才有成功的可能。4.灵活性

创造性思维需要迅速而灵巧地从一类现象和观点转到另一类相距较远的现象的思考,这就是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不仅在于善于抓住新的机会,而且在于及时地放弃无益或有害的假设或观念。如果假设是自己独立思考出来的,那就特别难以放弃,难以摆脱不正确的猜想的压力。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则要求逾越这种顽固障碍。5.敏锐性

捕捉新的现象,敏感地觉察潜在的差异及其意义。敏锐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获取更多的机会。6.艰苦性

创造性思维的艰苦性一方面体现在获得创新构想需要长时间艰苦的思考和研究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完善构思的艰苦、细致的研究上,因为一个仅是构思的东西,无论它的气魄有多大,通常不会获得成功,也不会得到承认。

7.技术供方愿意转让技术的原因。

技术的基本形态是信息,而信息扩散较难控制高或无法控制技术无偿外泄时,企业宁愿主动有偿转让。(2)竞争性技术的潜在转移威胁。当其他企业拥有功能相近的技术时,技术需求方可向多个供方寻求技术,不转让技术的企业就可能失去获

得收益的主要途径之一;当技术供方为生产企业时,若所开发的技术对本企业不适用,或本企业已应用且转让后不会造就威胁自己的竞争对手,则技术转让会给企业增加收益.特别是当企业研究开发机构有一定自主权时,这些机构会有较大的转让技术的积极性。(4)取得附带的效益。技术转让形式的多样性,给技术供方进入技术需方领域、需方所在地(国)市场提供了机会。技术创新战略的特征:1全局性2长期性3层次性4风险性

化承包等。(8)技术入股:3.发散性

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任务。展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

取、加工和创造的过程。创造性思维要善于

4.技术市场的经营范围。线,使开发顺利进行。品、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创新的成败在很大程度

定性是创新管理的核心。(1)防止无偿外泄。由于

询:包括技术预测、评价,事物的突破。创造性思维场调查等。(5)技术培训:的束缚,才能具有新颖

得转让收入的机会。(3)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当技术供方为专门的技术生产者(研究开发机构)时,转让技术是其获

项目实施与经营等。种抽象和概括一般说来(7)技术承包:包括研究、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从而

第二篇: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论文

姓名:苏敏慧

班级:工管09

3学号:200916011303

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学后感想

摘要:文中论述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企业应提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意义的认识,并努力成为创新的主体。

关键词:自主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引言

多年来,我国企业为生存发展问题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虽取得一定成效,担多为体制上的改革。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才发现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在体制的不适应,而且还存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落后,核心技术匮乏,因此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赢得竞争,至关重要的就是必须技术与管理同时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中要素贡献率的结构,而且是科学、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日渐凸现并逐步趋强。这一切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内容的转变必须要求经济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而作为实现经济增长实体的企业及其管理也应紧随其变,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要求,因此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的必然趋势。

从管理发展的历史来看,每当经济环境和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也都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或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

随着对国外先进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上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如80年代推行的企业承包责任制,90年代进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等,都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所进行的大胆尝试和创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技术创新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我国自1995年以来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999年8月20日)明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作为以创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始终面临竞争压力,具有重视技术创新的外在压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使技术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中更符合市场的需要;企业具备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生产、以及相关配套能力。总之企业具有直接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内在优势,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企业深知必须提高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形成自有核心技术,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企业应该,必需亦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中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国家的综合实力,涉及国家发展和强大,事关重大。、认真学习,提高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

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促进企业加速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3.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安全地保障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在涉及国家战略高技术,国家重要产业及经济安全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我们必须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坚持自主创新技术是我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技术独立,才有经济独立,才能政治独立。

3.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自主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立国已成为各国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的竞争力的最大差距是缺乏创新能力。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已从过去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廉价劳动力转向创造能力,技术和管理的优势,知识产权成为重要的竞争工具。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拥有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们要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核心,是强国富民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大保证。努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主体

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体系对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亦是一个长期坚持费力的过程,决非举手之劳,朝夕之功。建立“创新型”国家更需长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使企业成为技术与管理创新的主体,有许多艰苦工作要做。

4.1 贯彻科学发展观 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采取坚决措施,按照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的要求,脚踏实地,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

4.2 建立学习型组织 为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的复杂对变性,必须将企业构造成一个学习型地组织,使企业面对变化的世界才能不断适应、生存和发展。学习不仅是对企业、而且也是对企业里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每一个员工,这一点也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可持续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4.3 强化或建设企业技术中心 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定课题,加大投入(尽快使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全年销售总额的2%~5%),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进行开发创新工作。

4.4 管理观念实现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企业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配置主体,是效率和效益的追求者。传统的企业管理只是为“利润”而管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是他们过早衰亡的原因。企业只有跳出仅为自身谋利的狭隘的单个小系统,而从将环境包括在内的更大系统出发来考虑、构思企业的发展战略,(例如现在国内外有一些企业针对竞争中的你死我活或两败俱伤,为了寻求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宽容战略”、“双赢战略”、“利益共享”战略等,都是改变传统的竞争而营造一种合作与和谐的氛围,)才有可能是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大大降低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形成企业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发展。

4.5 科技创新,以人为本 人才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关键。企业要认真做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对物的管理,而忽视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对其行为的调整,造成企业管理方法僵化,生产效率低下,并使企业处理信息迟钝、决定缓慢,缺乏弹性,从而也就失去了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获得竞争优势,企业管理必须从以物为中心的“物本”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上来,把人视为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人”这一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根本作用,重新认识和确立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强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价值和尊严。

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必须艰苦的坚持推进。我们如何从全面和战略的高度去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把自主创新与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齐心协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事。要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历史属于面向未来、刻苦顽强、坚韧不拔、开拓前进的人们。

查找文献:

《现代科技创新十四案例点评》——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技产业》

第三篇:技术创新管理

1.学习本课程后的心得体会

2.我国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现状或展望)

3.以某企业为案例,探讨该企业的技术创新或制度管理创新

4.研究与发展管理

5.企业组织文化创新

打印版:封面:主标题(副标题)

摘要 50--100字

关键词

主体部分

结尾

参考文献

字数2000 左右

十六周交

学习技术创新管理

后的心得体会

班级:工商管理094班姓名:李超

学号:20091601140

2一、摘要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载体,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并且对整个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技术创新中,科技型小企业和大企业一样重要。大企业具有较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使它们有能力从事产品创新与大规模的工艺更新,而科技型小企业很多是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科技人员创办的,机制灵活、决策果断,一旦有资金支持,会更愿意从事创新。

二、关键词(技术创新管理 国有企业 知识产权 风险管理)

第四篇:技术创新管理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张秀华 工业工程 201113647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技术创新管理的内涵,再分析我国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1)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不完善,创新的障碍比较大。(2)技术创新的投入要素不足, 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3)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能力弱, 未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4)企业只重视引进技术, 却轻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开发。(5)科技成果与生产应用严重脱节。最后, 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技术创新管理的内涵

技术创新管理又称为技术革新,是技术变革中继发明之后的一个技术应用阶段,技术创新管理的概念提出迄今已有70多年,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

熊彼特认为技术创新管理是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是技术创新管理包括新产品与新工艺以及产品与工艺的显著变化。国内学者认为技术创新管理是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产品或新工艺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过程。在本文的研究中技术创新管理主要是指技术领域或技术意义上的创新管理,在这里把技术创新管理界定在技术或者与技术直接相关的范畴,而不涵盖体制、组织、结构、营销创新管理等管理创新管理的范畴。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主要活动由产品创新管理和工艺创新管理两部分组成,包括从新产品、新工艺的设想、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和市场开发、认同与应用到商业化的完整过程。技术创新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来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当前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企业除了在充分重视核心产品的技术创新管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管理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为了使各种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企业整个系统运行更加和谐高效、生产能力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发挥而进行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运作方式以及具体的管理方法与技术以及文化氛围等方面的管理。

二、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

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 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能力已成为制约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因素。分析我国企业目前技术创新管理状况,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不完善,创新的障碍比较大。中国目前面临的技术创新环境的制约因素,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体制性障碍造成的。现存体制所提供的社会监督机制、社会激励机制、社会评价机制等结构尚没有形成技术创新活动良好的制度环境。(1)政企关系不尽完善。一方面,政府职能转变的滞后和过多的行政干预, 许多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带有浓重的政府行为色彩。导致企业仍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投资主体, 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关系尚待理顺; 另一方面,政府各机构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协调不力, 在

1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创新项目的选择存在盲目性, 甚至出现了新的重复建设和投人的分散化。(2)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尚待完善。我国的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执法不严以及其他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此外, 科技开发贷款政策、将科技开发经费打入成本政策、科技人员奖励政策、减免税政策、产业政策等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 而在这些方面, 我国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显得落后。

(3)企业制度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企业未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运作的不规范,致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政企不分, 企业缺乏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后果是,一方面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市场主体,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不够,企业自主开发的产品少,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则导致企业的产权制度不明晰和管理机制的缺位, 滋生了经营者的道德问题。(4)企业未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由于市场规范化的程度不高, 使得创新企业和非创新企业的利益差别不大,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技术参与利益分配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形成,企业没有成为利益分配的主体。

2.技术创新的投入要素不足, 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历史表明, 无论什么时候, 技术创新的规模和水平都是以整体投入为基础的, 我国目前技术创新滞后的环境因素也与投入要素不足紧密相关。(1)企业对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高新技术从来就是知识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 理想中的少花钱, 多办事的办法在这里行不通。按国际惯例,技术开发资金只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6%的企业可以维持, 占5% 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而 2002年我国大中型企业R&D经费81.7亿美元,仅占产品销售收入的2.3%,占世界的1.1%。(2)技术开发人员缺乏, 专业水平不高。衡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弱标准之一就是人的因素, 如: 受高等教育或培训的人员的比例, 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等。据统计, 2002年, 我国2406 家大中型企业中, 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技术开发人员 51.8 万人,平均每个企业不足23人, 占职工总数的 1.26%,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5%至30%的水平。同时,每个企业的 R&D机构中只有24.7名科技人员, 仅占企业总数的9.3%,并且现有科技人员的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3.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能力弱, 未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技术创新能否成为一国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在于技术成果产业化。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弱, 高技术产业化程度低, 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转化率不足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虽然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30%左右,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70% 左右的水平相比, 差距十分明显。其主要原因是:(1)我国的科研远离利润或与利润关联不大。我国许多科研机构信息闭塞, 与企业联系较少, 基本上是关起门来搞研究, 许多研究项目与实际需求联系不够, 转化的能力较低,难以产生效益。(2)未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 中介服务机构因其能有效地传递信息、协调产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企业而言, 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持和帮助不可或缺。但是, 我国中介机构普遍存在着队伍素质不高和装备条件差等问题, 其场地、设施和服务水平都还不尽如人意。由于未形成互补的服务体系, 中介机构的运作往往各自为政,其综合服务效能远未发挥出来, 还不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4.企业只重视引进技术, 却轻视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及进一步开发。大多数企业只重视把技术引进来, 掌握技术的基本情况, 达到提高国产化率的目的即可, 而忽视对技术详细的消化。

5.科技成果与生产应用严重脱节。“两张皮”指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长期以来 ,多数科研院所独立于企业外运行 ,同时与企业技术开发结合少 ,成果转化难。当前阻碍我国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体制问题。在旧科技体制下 ,大部分科研力量游离于企业与市场之外 ,关起门来搞科研。目前我国还有 76 %的科研人员在吃“皇粮”,而美国则有 90 %的科技人员在产业部门。吃“皇粮”搞科研的结果是一门心思想着出论文、出样机 ,单纯追求学术水平、得奖,至于这些成果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或者对科研成果如何在市场转化成价值不甚了解。科技与经济脱节的后果 ,使得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明显偏低。

三、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上述技术创新的问题是我国社会现状的反映, 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共同面临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体制、政策、法律、市场、文化等环境建设上下大功夫。针对我国目前企业技术创新状况,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改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大环境。(1)运用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环境。要抓紧建立符合国情的反对垄断、保障公平交易、保护公平竞争的法制体系, 禁止以假借加强行业管理、加强宏观调控等名义妨碍公平竞争, 实行地区保护主义和行业保护主义。严格执法, 规范技术市场和其他市场, 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国有企业提高效率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建立维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存在严重的知识产权虚置问题, 对知识产权的各种侵权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技术创新的发展, 干扰了一些领域的正常经济秩序。国家要从法制经济和信誉社会的高度, 下决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对侵权者给予重罚和严厉的打击;同时, 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 将其纳入各类学校法律课程, 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侵犯知识产权和侵犯其他财产权一样是违法和可耻的行为。(3)加快以股份制为中心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我国应该以高科技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为突破口,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技术创新活动既有效又有约束的利益机制就是产权, 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进行体制创新, 使企业成为产权明晰的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容许技术和管理等智力因素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和参与分配。

(4)制定税收鼓励政策。第一,对技术转化收入, 企业以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购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国产设备, 实行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第二,改进现行的增值税制度, 明确规定将企业研究开发、科技人才工资等支出划人无形资产的办法;第三, 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出口产品, 可提高出口退税率, 进口先进技术与设备可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等;第四, 推进税费改革。对现有的收费、摊派和罚款进行彻底清理, 对其中应由企业承担的费用, 要通过税制改革, 纳入有关税收之中, 不应由企业承担的费用, 应坚决取消。(5)落实高新技术产业的鼓励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 同时要尽快制订、完善并出台与政策相关的配套实施细则, 协助企业用好用活企业技术创新政策。

2.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机构,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1)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 支持企业建立健全不同形式的技术开发机构。国家和各省重点企业都要建立高层次、综合性的、对本企业发展战略拥有决策权的企业技术中心, 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企业技术中心要加强自身建设和机制完善, 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开发能力。(2)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支持企业技术进步, 推动产业升级, 集中必要力量, 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大先进技术装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提高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发展后劲。(3)加强面向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技术创新服务机构

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延伸, 要协助做好政策指导、项目管理、信息服务等工作并完善技术创新信息网,培育发展技术市场, 办好各种形式的技术成果交易、洽谈等活动, 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3.建立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积极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1)搞好企业现有人才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一方面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在企业内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创新氛围, 激发职工的创新愿望和热情, 不断提高工人的技术等级和工作质量。

(2)加大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 尤其针对关键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和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同时, 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形成人才引进、评价、激励和留人机制, 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持续发展。

4.建立健全与技术创新配套的融资制度技术创新需要投资, 技术创新投资越大,技术创新能力也会越强。目前,我国技术创新投资主要来自银行,然而,技术创新、投资本身具有风险性和长期性,而银行贷款往往首先考虑安全性,同时银行贷款也尽量支持短平快的项目, 以便获得短期利益。因此,银行往往不愿意对具有长远意义的技术创新贷款。从这一特征来看,不符合技术创新对投资的风险性和长期性的要求,这是导致我国技术创新发展不快的一个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本身就是风险投资, 它能够满足技术创新投资风险性和长期性要求,所以,要把资本市场作为技术创新投资的主要渠道,这就需要政府一方面除了继续增加我国上市企业的数量外, 要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专门的高新技术企业板块, 让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能上市融资;另一方面,容许和促进我国各个地方建立小型的地方性的股权市场, 通过这种股权市场获得风险投资, 这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5.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强化消化吸收和创新, 缩短与世界级企业的差距中国的工业正在增长,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企业普遍存在管理落后、研发能力低等弱点。为了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首先, 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缩短国有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差距;其次, 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进一步的开发工作。在技术引进中应加强宏观管理, 防止重复引进、盲目引进和低水平引进。对于一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 国家应统一引进, 然后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吸收, 最后再转移到企业。参考文献:

【1】郭娅,李江东.我国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4(9)。

【2】唐靖廷.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4(3)。

【3】李晓峰,徐玖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5(2)。

【4】吴贵生,杨艳等.中国产品创新管理研究:现状、差距与展望[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

(12)。

第五篇:技术创新管理论文

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是管理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其稀缺、有价值、不可完全模仿与替代的资源。由于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科学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于经管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掌握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是适应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成为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的紧迫需要。本书提供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教学与案例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从事技术创新管理的实践能力。

所谓专利战略,就是与专利相联系的法律、科技、经济原则的结合,用于指导科技、经济领域的竞争,以谋求最大的利益。专利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主动地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及其种种方便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并充分利用专利情报信息,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状况,推进专利技术开发、控制独占市场;为取得专利竞争优势,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总体性谋划。专利战略就是企业的决策者、企业的知识产权部门对企业在知识产权专利未来发展的全局性的筹划和安排

实施目的 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和实践而言,企业专利战略是其策源领域和相对较为成熟的组成部分。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健全专利战略,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企业必须尽快把握国情,掌握规则,规避风险,掌握专利保护这个防身之术和制胜之道。

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企业的技术基础始终处于革命性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技术创新的突破与渐进式积累往往带来企业的观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在现有的法律保护和激励手段中,专利权的取得、维持和保护是企业技术竞争力得到最为安全持久、可靠有效保护的基础性措施。专利权本质上是一种产权激励,它使得技术性资源得到法定权利的确认和界定,在专利权的现实实施运行实践中所逐渐形成的专利战略为这种产权激励提供了企业能力所及范围的最为充分的空间。专利战略可分为国家专利战略、地区(区域)专利战略、行业专利战略和企业专利战略等。

根本作用

一般而言,专利战略是制定者为了自身的长远利益和发展,运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取最大经济利益、并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整体性战略观念与谋略战术的集成总和体。也可以说,专利战略的根本作用及其存在依据在于,它以技术的产权激励为基础,有效地将技术创新的产权激励、市场激励、政府激励与企业激励四种主要激励源组织集成为一体,形成动态立体的兼顾进攻与防御双重功能的管理模式。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繁荣和进步的必然要求,技术创新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和支撑。当今世界,随着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技术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技术创新在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力量。

技术创新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1.技术创新是新兴产业成长壮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技术创新结果的表现之一就是生产出全新概念的新产品或增加原有产品的新功能、新品质。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必将引发和促进相应生产行业或部门的形成,而新产品在功能、品质上超越原有同类产品,也势必导致同一生产部门内部发生分化。其变化的最后结果表现为一些生产全新概念产品的部门和生产新功能、新品质产品的部门逐渐发展壮大;而一些原有的生产部门逐渐衰退,甚至消亡,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由此可见,技术创新通过引发产品、产业的更替,促使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壮大。同时,技术创新活动所开发的新产品,不仅引发和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且也诱导和改变了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取向,从而引发了区域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迁不仅对生产活动产生导向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也对商业贸易活动产生指示作用,引发和促进区域贸易结构的变化。

2.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和动因

各国的工业化进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新技术的产业化,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替和改造;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投入比例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以技术创新为前提和动因,因为每当有技术创新出现和创新不断扩散到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时,劳动对象、生产手段、生产结果都会发生质的变化,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都要重新组合,其结果会进一步形成积聚效应,必然造就、培育出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或者取代某些传统产业部门,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使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

3.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指依靠技术创新成果,改善实体性生产要素的质量,相对减少实体性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的利用率。推行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能有效地促进技术创新活动与经济活动的互动,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能以最少的生产要素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

2、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滞后的原因

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观念落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缺乏自主技术创新管理主体、技术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滞后直接造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效率不高、创新管理能力不强、技术成果

转化率低这一尴尬局面。

2.1、技术创新管理的观念落后

缺乏市场意识的传统观念,是制约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活动最大的思想障碍。企业是“企划事业的创新管理组织”还是“生产单位”,在中日两国的差异是很大的。在日本,企业是企划事业的创新管理组织,企业的本质特征或基本职能就是创新管理。而改革开放前,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实际上只是按固定方式和指令计划进行产品加工的工厂或车间,即“生产单位”。这种观念至今仍未得到根本转变。

1在技术创新管理观念上,我国缺乏市场意识,将其理用来专指“技术上的小改小革”或“技术上的渐变性改进”,是一个纯技术学概念。2特别是目前一些党政官员和学者将“创新管理”等同于“创造”,或者将“创新管理”概念泛化,或者将“创新管理”说成是“创造新东西”而不提“市场成功”和“实现商业价值”,阉割了技术创新管理的本质内涵。

2.2、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管理的主体

技术创新管理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过程,而企业是实现这种结合的纽带与场所。因此,企业无可争辩地成了技术创新管理的主体。研究与开发(R&D)是技术创新管理的上游活动,由于研究与开发活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使得研究开发的重心越来越向企业转移,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其他研发机构的研究成果向企业扩散过程中的中间成本,提高技术创新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发达国家企业早已成为R&D活动的主体,而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情况是:企业的研发机构过少和R&D资源配置不当,R&D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增长速度缓慢。

2.3、技工短缺,人才市场发育滞后

最近几年来,劳动力素质低下这一根本性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与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之间的内在矛盾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技工短缺,技工队伍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技工断层现象日趋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共有职工一亿四千万,其中只有50%是技术工人。而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所占的比例超过60%,中级工比例为35%,高级工仅为5%。在我国现有的技术工人中,有近70%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情况则与我们恰恰相反: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工超过35%,中级工占50%以上,初级工只有15%。相比之下,差距之大显而易见,据报载:如今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对高级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要比现有的高级技术人才数量高出大约12个百分点。仅软件行业的高级技术工人的缺口就达40 万人以上。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本,成为各国竞相夺取的对象。我国的人才状况不容乐观,其具体表现:公众文化教育水平低;人才短缺与人才相对过剩同时并存。

2.4、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其有力措施

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其有力措施表现在一方面企业知识产权权属不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虽使我国逐步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在保证一定的社会收益率的同时,充分顾及知识产权的私人收益率,创新管理的激励机制得以调整,但仍然存在创新管理知识产权权属不清的问题。我国专利侵权案的查处率很低。专利侵权案的查处率低是社会上假冒、仿制产品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专利侵权案行为处罚过轻。因此,在我国不少地方,仿制与假冒他人商品的侵权者往往是最大的获利者,而发明创造者却是最大的亏本者;付出巨大研发新产品费用的企业常常是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而以不正当手段仿制的侵权者却常常是市场竞争中的成功者;经销真正的名优商品者往往盈利很少,而销售以次充好的仿制者却大发横财。另一方面企业本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首先,我国企业不重视赋予创新管理成果以自主知识产权。其次,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流失严重。再次,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论文之家

3、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管理的对策

加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相关政策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创建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管理环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发展。

3.1、营造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良好环境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环境一方面要求为其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强大的人力和物力保障,另一方面相关制度保证和整个社会创新管理意识的形成也有助于为企业营造技术创新管理环境。

3.1.1、完善我国社会制度(政策、法律)环境的措施

①彻底转换政府职能,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管理的主体。政府职能的重点是投资于教育,投资于基础设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②科研体制要由以国家、科学院和高等院校为主逐步转变到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主。科学院和高校除了必要的基础研究外,大部分应当是应用研究,其课题更要让科学院和高校与企业联系、结合。

③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要做到: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激励技术创新管理的金融政策;完善专利制度;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激励制度。

3.1.2、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社会文化环境

创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社会文化环境一方面加快观念转变,大力倡导鼓励创新管理、敢闯敢试、崇尚竞争、宽容失败、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创新管理创业风尚,鼓励和引导企业探索建立创新管理文化范围。要做到:要树立勇于创新管理、敢为人先的观念;要树立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观念;要树立鼓励竞争、崇尚合作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构建激励创新管理的文化环境,必须按照科教兴国和推进技术创新管理等要求,加快教育体制改革,以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管理的文化环境,培育和繁荣创新管理文化。

3.2、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建设

3.2.1、切实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投入

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必备条件。经费投入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空间规模和时间的持续性,是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投入的具体做法有加强企业的自有投入,增加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积累;增加企业直接融资力度;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3.2.2、提高技术创新管理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管理能力主要由三方面反映:创新管理战略、创新管理机制论述、创新管理速度。技术创新管理战略决定和统率企业创新管理的具体行为。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良好的创新管理战略,是其能否顺利推进技术创新管理,赢得创新管理收益的先决条件。企业要在正确地分析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总体目标部署,以及为实现创新管理目标而做出的谋划和根本对策。高度重视自己的技术创新管理速度,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差距。

3.2.3、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敏锐的创新管理意识、会管理、敬业精神强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不同于普通管理者,能够及时感觉和捕捉住各种机会,并能够采取创新管理行为获取创新管理利润。企业家的作用贯穿于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过程中,企业家常常是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倡导者、技术观念的创新管理者、技术手段创新管理的投资者、技术创新管理成果的采用与推广者、技术创新管理活动的组织者。企业家通过权利、感召力和创新管理精神,培育和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管理活动场所的文化氛围,通过自己卓越的管理才能,创造性地利用企业资源开拓商品市场,组织和管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活动。

3.2.4、提高研究开发能力。要继续推动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条件进行改善,并吸收独立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中来,以抓好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带动创新管理性的研究开发。对引进技术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以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开发有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有较高附加价值的名牌产品、新产品,成为进入市场的有力武器。

3.2.5、提高企业的制造能力。大量培养技术熟练的“蓝领工人”,提高企业的设备先进性,使企业的制造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相适应。

3.2.6、加强企业的营销能力。努力开发适销对路、节能降耗、降低成本、高附加值的产品,并以产品为龙头,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努力发展和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工业性实验,促进应用和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市场开拓能力,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制定正确可行的市场营销战略,建立起快速的市场反应网络体系,并与国际标准接轨,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大幅度地提高企业市场预测和快速反应能力,促进创新管理产品的市场化。

下载技术创新管理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技术创新管理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做好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如何做好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一级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推动力、是解决我国科技——经济脱节和促进企业进步的最根本手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培训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培训培训讲师:谭小芳培训时间:1-2天培训地点:客户自定培训对象:企业家、企业员工培训背景: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强化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企业管理......

    坚持管理、制度、技术创新

    2007年,王家川采油厂坚持以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重点,以安全生产、环保建设、节能降耗为关键,截止到12月底,原油生产完成25万吨,销售原油24.6万吨,销售收入69384.62万元......

    管理重点

    1、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使用(运营)阶段。 实施阶段包括设计前的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 2、项目管理:A.项目管理......

    “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

    “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 2015.7 1 机器人产业联盟 依托沈阳、哈尔滨等地产业优势和已创建的联盟,突破工业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设计、试验检测等关键技......

    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 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加强《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计划》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的验收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开卷考试试卷(精选合集)

    JS1234, JS1235,JS12362013年春学期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期末开卷考试试卷一、 名称解释(16分) 发明;创新及其五种形式; 技术创新及其三大基本类型;服务创新及其特点; 阶段门方法;......

    技术创新管理课程学习心得论文

    《技术创新管理》学习心得姓名: 杨震宇 班级:工商管理095 学号:200916011537通过这个学期对《技术创新管理》的学习和认识,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管理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