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酒店设计的发展趋势(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22:1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化酒店设计的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化酒店设计的发展趋势》。

第一篇:国际化酒店设计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酒店设计的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酒店设计已经开始,纽约、东京、巴黎、香港、伦敦、上海等国际性大都市近期都涌现出新时期引领潮流的五星级酒店,虽然隶属不同的酒店管理公司,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规模,但它们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点,那就是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全面化。

这种发展趋势告诉我们,今天的酒店已不是单一的豪华型,主题性、精品类、设计型的酒店已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强调个性、追求新颖、突破传统,已成为设计的目标。集吃、住、会议、娱乐、休闲多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全面化的复合型酒店也有了广阔的市场。

今后的酒店,不只是单纯的“设计”,它将酒店结合文化概念,从空间规划建筑架构的角度,构思关于旅行居住及生活形式的设计,当设计成为酒店的关键及优势所在时,高档酒店的设计已不再只以呈现豪华、气派为目标,而是更贴近人的生活去思考。它要求设计更加迎合客人心理需求。客人步入酒店时就会感到一种温暖、舒适和倍受欢迎的氛围;同时,设计更加体现地域文化。同一品牌的酒店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采用了不同的设计,以体现出地域的文化特征。当客人一进入酒店时,就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如艺术品的陈设、雕塑的摆放、不同家具和地毯的采用等等,因为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地区的差异会通过这些物品鲜明的表达出来,从而给人以感染。

另外,设计更加注重酒店风格作用。酒店设计中,酒店风格的作用特别重要。当今世界是一个时尚的世界,而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时尚,时尚引导了风格和档次。时尚而非简约的设计,清新并有文化底蕴的酒店,将成为未来酒店风格的主流。

更值得一提的是:科技的发展为酒店设计带来了新的亮点。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被应用到酒店设计,提升了酒店功能,并且向绿色、环保方向迈进了一步。其中客房设计尤为代表性,客房和浴室拥有更大的空间,家具精良考究,灯光、弱电设计细致入微,平面布局突破传统,室内材料设施更为高档和人性化,艺术陈设高雅、经典,具有画龙点睛之作用;浴室成为卓越科技和慎密心思集中体现的舞台,客人就算是浸泡在浴缸里,也能随时方便操控灯光、浴室电视、免提电话、SPA音乐,座便也是感应开启和冲水,客房带有保密功能的传真机、无线或固线上网,床的尺寸及性能越来越舒适,并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科技带来舒适”已成为酒店今后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度假酒店和高层商务酒店方面,越来越重视景观、视线的重要性,有的高层商务酒店已经把大堂设在顶层,利用窗外的景色和城市风光作为不可替代的总台背景,延展了整个空间。餐饮方面,自助餐采用多菜系,开敞式厨房,近距离服务的模式;室内设计室外化,注重室内外环境的整体协调,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分室内外空间。而独立餐厅往往由专业的餐厅设计公司完成,风格差异于整体酒店,且成为一种潮流趋势。

北京凯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QQ:1925828881

第二篇:浅谈中国酒店设计行业未来之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设计业未来之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设计业未来之发展趋势蒸蒸日上,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水涨船高,在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的情况下,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也跟着提高。于是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也是为了缓解高强度的生活节奏,舒缓紧绷的神经,给心灵放假,“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

正是因为当前的社会形态,促进了中国酒店设计业的蓬勃发展。在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很多企业都走上了网络化发展,而中国酒店设计业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交易都通过网络来完成,有些公司的业务几乎全靠网络完成,而中国酒店设计业也赶上了网络这班车。

随着网络日益家庭化,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预订酒店,据悉:单单通过携程预订的人数就达数百万。这是网络对外部发挥的一个作用,而作为酒店内部的一个管理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俗称的内网,资料库的建立以及集团酒店业之间的互享、网络会议等。网络化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当然也是中国酒店设计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所有企业发展必须要走的方向。

在中国酒店设计业发展的前身,很多酒店都是朝着星级酒店为目标而发展的,而对于目前日益个性化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的不再是一些华而不实的内容,对主题鲜明的内容更加青睐,于是在今天很多酒店设计也就朝着主题酒店设计的方向前进。

如今酒店业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于是酒店设计业也就打出了“亲情化、家居化、人性化”这张牌。让人们在入住酒店的时候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没有疏离感,就象在家里一样放松,而酒店设计也是发尽量贴近人性化,更适合人体工程学。而家居化的设计就是张扬个性,而不是所有的客房都千篇一律,能够让人赏心悦目,独具魅力。

当今社会的发展,各种事物都包裹着时尚的气息,而时尚这个词也是越来越被人提及,都希望能与时尚沾点边,仿佛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酒店设计当然不想被淘汰。在酒店设计中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被使用,将时尚化的现代艺术元素融入其中。

经济化、简约化、精细化是中国酒店设计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化不是说就必须要节俭到极致,而是减少不必要的铺张浪费,控制浪费资源,降低成本。简约化就是去繁就简,去除过去的复杂、珠光宝气,回归自然。

精细化是我们都要注重的一点,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酒店设计中也不例外,只有我们把细节做好,很多事情也是迎刃而解,酒店设计是为酒店经营服务,只有酒店设计把握好细节,酒店经营才能如鱼得水。

本文章由香港斯韦普设计整理编辑

第三篇: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摘要: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应用科技大学作为主要教学主体,秉承优秀的“双元制”办学传统与教学特色,不断汲取国外高等院校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构建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拓展技术应用研究领域,革新学位学制,国际教育课程开发,吸引国外留学生等,拓展国际教育市场服务范围,从而走向教育国际化。我国应当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重视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对外投资战略,建立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资格认证系统,形成符合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德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经验;借鉴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快速进步,国家对于人才资源培养与引进也愈发重视。人才资源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主要战略资源,同时也是增强国家发展的生产动力。德国高等职业将应用科技大学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秉承优秀的“双元制”办学系统与教学特色,不断汲取国外优秀高等教育的教学经验,促进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当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教学模式,加强人才培养与优秀人才引进,高度重视人才教育培养,从而构建符合本国国情与发展现状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

一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定义为:通过与国际高等教育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汲取西方发达国家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秉承国家教育教学传统与办学特色,从而形成适合本国教育发展的教学特色,并不断将教学成功经验向其他国家宣传,从而增强本国的教育教学特色的影响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已经将应用科技大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并且应用科技大学已经成为了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将应用科技成功经验向各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各国开始纷纷效仿德国的成功经验。1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驱动因素

第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极大的推动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教学标准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是简单的文化知识学习,当下更注重的是社会功用性以及技能应用性,而拓展国际教育教学市场也已然成为了高等院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各国高等职业教育也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秉承了德国优秀的办学传统以及教学特色,将未来工作重心放在新兴产业上,加强教育资金、人才、服务、技术知识以及行业信息的资源配置,保证办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都能够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相融合,最终实现自身的飞跃。

第二,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而欧洲各个国家以各自的语言、地理位置以及文化特色为基础,将相互之间存在的利益进行结合,最终实现了政治、法律、经济以及教育的一体化运作,一体化的进程也使得欧洲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如此一来也极大地提升了欧洲各个国家的世界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德国出于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和管理制度。保证相互之间的学历以及各种学分都相互认可,进而保证欧洲各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走上国际化水准。

第三,德国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应当加强与外界的文化技术交流。在上世纪50至90年代之间的时间里,德国已经和将近两百个国家建立起了文化学术交流关系。并且在德国政府以及相应的交流机构支持下,德国科技大学已经增加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并且在相互之间的师生互相派驻、资源共享以及其他各种国际交流,有效推动了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更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社会之间的互相合作。德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对于传统理念双元制的传承,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作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最为成功的一种教育制度,双元制已经得到了世界职业教育的普遍认可,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分别委托学校和企业同时展开人才培养教育工作,其中学校是第一办学机构,而企业则是对人才进行补充培养,学校应当为人才的教育质量进行负责。应用科技大学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进程安排以及教师聘用等都展现出了有效的双元制特色。譬如,应用科技大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年必须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去进行实践操作。在实际的教学方式以及所涉及到的内容和企业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联系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应当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模板。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完全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段进行实践操作,保证学生能够到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企业中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从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应用科技大学是一个重视实践操作,注重企业研究的学校,这也为推动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持。

第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实际应用和国家课程开发的研究,在2003年11月3日,德国联邦政府已经和其他各州政府签订了相应协议,保证对应用科技大学的后期应用和研究提供基本支持,德国政府以及教育部还曾经共同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有资金。其目的在于保证科技大学和经济、建筑、机械制造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之间的成果转换,通过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而提升应用科技大学的总体实力。与此同时,为了快速推动国家化进程,绝大多数的科技大学已经开展了多语种授课的教育方式。从而为国外留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还能够对应用科技大学对实际应用极为重视的理念进行广泛传播和扩散。

第三,为了进一步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应当积极开展学制改革。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为了满足博洛尼亚进程的实际需求,应用科技大学作为可以进行学位授权的高等职业学校,也在积极的进行学制调整,当前开始授权的三种学位分别是:学士、专业硕士以及硕士。如此一来,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各种证书,并且在实际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过程中进行自我规划。另一方面来说,将学时进一步缩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欧洲的学分转移系统其实是通过量化指标以及学习模块的方式进行的,学生所获得的学位能够在国际社会通行也为学生的跨国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便利。上述教育制度也使得德国成为了世界上极具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国家之一。

第四,提升国际交流力度,进行成功经验的广泛推广。德国的相应机构对于德国大学的教育国际化进程推广提供了基本的帮助和支持,各个应用科技大学也在进行积极的自我推广,充分发挥自身在经济、工程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加强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以人才交换的方式进行教育模式推广,以此提升应用科技大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譬如,处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亚深应用科技大学已经和世界上超过130所大学建立了有效的合作关系,而本校在校学生中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都是国外留学生,如此一来对于提升该院校的国际知名度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化的成功经验 1 对于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传承

德国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合作的办学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化发展。而应用科技大学则通过海外办学以及设立相应分支机构的方式提升自身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德国的跨国公司依然继承了双元制培训模式,为大量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譬如,大型化工企业康采恩公司在全球设立了大量子公司以及合资公司,其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以“双元制”的方式进行新员工培训,待培训完成之后考核合格者即可被公司录取。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习过程中的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更能保证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理论分析进行解决。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企业对于技术操作人员的需求量在不断缩减,而对于同时具备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的需求量则在不断增加,大量德国企业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对于提升教育的有效性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譬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就通过和其他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共同开设了工商管理、商务信息、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以及电气工程和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的课程,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则通过双方共同协商进行制定,以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应当在大学期间完成,而企业的实训和毕业论文等多个毕业文件都应当在企业中进行实训时完成。学生在企业中实训时可以熟悉生产的基本流程,理解企业文化,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 借助第三方力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德国高等教育完全可以借助各种民间组织以及其他的国际组织进行文化,专业化的交流对于推动德国教育和国外的高等教育进行交流合作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譬如,德国绝大多数的应用科技大学都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展开了合作,并且在德国国内外设立了相应的办事处,并且制订了相应的高校留学制度,保证了留学生的普遍适用准则以及相应标准,德国会向在德国进行留学的国外学生提供奖学金,还会为德国赴外留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如此一来就可以形成一套极为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德国绝大多数高校以及团体在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也能够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3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制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前提是保证办学质量的高水准,经过一系列的文件签署,在欧洲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德国也成立了大量的跨州府教育评估机构,德国出台的高德国教育质量条款也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教学质量的考评主要可以分为高校内部的自我考评和外部专家的考评。外部专家考评组主要由国际教育专家、各州的教育部长以及行业代表等组成。在实际考评过程中主要对高校的办学条件、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专业特色进行分析和考评。进而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障制度,最大限度的提升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三、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化带来的启示 以对外投资为基础进行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

伴随着各国贸易合作交流的不断加强,大量中国企业已经走出国门进行对外投资,而由中国所领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必须以本土企业的大力发展作为基础。基于此,以跨国企业发展需求为基础,建立起与之对应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和大量经验为基础,展开企业所需技术人才的培养,努力提升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扩大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以此作为国际化教育发展的量级,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国际标准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2 将国际化资格认证作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基础

所有企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教育资格认证标准,而职业教育的产品只有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的工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部分行业甚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对此我们上缺乏职业教育岗位的能力认真标准。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具有国际化标准以及中国特色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全面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而有效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3 以国际化品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源动力

高职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国际品牌,我国教育部以及财政部于2006年就已经启动了相应的高职教育院校建立计划,先后已经有超过200所高校得到了相应的资金支持,从而积极打造出属于中国的高职教育品牌。然而,我国应当继续进行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的学习,并且以国内成功的教育案例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校企合作机制的开展。建立起类似于德国双元制的国际化高职教育品牌,以推动我国的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4 以境内外校际交流机制保证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实现

到2012年5月为止,我国已经和超过3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协议,基于此,我们应当尽快建立起主动参与国际社会学历互认机制,以保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和国际社会接轨。建立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学分互认的留学制度,加快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改革,提升对国际留学生的支持力度,保证师生资源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努力提升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国际化水准。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快速调整和转型的过程中,我国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所能产生的帮助作用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国际化成功案例为基础,积极提升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品牌,努力提升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我们的基础性目标。参考文献:

[1] 冯国平.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最新进展:跨国高等教育的兴起[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1-65 [2] 黄克孝.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趋势的启示一一我国新建本科高校发展的比较研究[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8):4-8 [3] l赖炳根,周谊.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及共启示[J].教育探索,2009(6):140-141 [4] 汪全胜,金玄武.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9):91-95

第四篇: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伴随经济化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十五”期间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国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还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存在着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国际化经营的总体实力相对薄弱等问题。为了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在继续保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基础上,应逐步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增加对外投资的总体规模;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关 键 词】企业/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加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潮之中,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从出口导向战略向国际化经营战略转变。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和条件

1.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石油、天然气以及许多重要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蕴藏量不足,即使国内拥有一定的资源量,人均占有量也比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部分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逐渐显现。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实行跨国配置资源,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2.大规模引进外资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学习条件和市场机会。根据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2004年中国以6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外资流入国,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960亿美元)和英国(780亿美元),居第三位。截止到2004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为5621.01亿美元。随着跨国公司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将跨国公司的文化和形象带入了中国,我国一些在国内市场上发展势头不错的大中型企业,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仅在家门口获得成功已不足以说明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从事国际化经营,成为跨国企业,能在国际竞争环境中获胜,才是真正的优势企业。同时,跨国公司大量在华投资使中国企业增长了跨国经营的知识,提高了能力。国内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信息渠道,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此外,大量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将不同程度地导致双边关系的改善,这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从国际投资理论中关于发展中国家海外投资的动因来看,我国企业到了有必要向海外发展的阶段。根据英国学者邓宁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个国家在其投资发展周期上存在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都很少或者没有,因为没有独特的技术,对外来投资也不持欢迎态度;在第二阶段,国内经济有了发展,开始吸引外资,而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很少,并且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外国技术或“购买”进入外国市场的权力;在第三阶段,本国企业逐渐成长,外来资本和对外直接投资都在增长,该国在直接投资领域开始参与国际分工;第四阶段,该国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出国,对外投资大于外资的流入,这表明该国企业的资金、技术实力都十分雄厚。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水平处于第二与第三阶段之间,在今后的5—10年中,我国会进入第三阶段,对外投资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就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来看,2004年,中国500强企业的销售收入为89935亿元,占当年GDP的77.04%;当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达到18家,行业分布在贸易、金融和制造业等不同领域①。而且,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磨练,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拥有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国际惯例的人才,有的发展成为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或企业集团,具有了开展跨国经营的能力和需要。

4.国际化经营是减少贸易摩擦,避开贸易壁垒的一条有效途径。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的刺激往往是推动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据统计,2004年,中国纺织品出口达到950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贸易的1/4;中国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4%;手机产量占1/3;数码相机占1/2。中国已经是世界电视机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随着中国对外出口增长迅速上升,国际贸易摩擦和各种贸易壁垒也与日俱增。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2004年,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案件57起,涉案金额12.6亿美元②。而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跨国经营,一方面,可以帮助我国企业顺利绕开贸易壁垒,并享受东道国的诸多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到海外投资,建立营销网络,可及时了解当地市场信息、发展动向,更好地贴近国际市场,从而发挥各种比较优势,增强产品竞争力,并最终扩大我国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5.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和发展空间的制约使企业产生了向外拓展的内在需求。改革开放2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企业在国内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市场竞争已非常激烈,发展空间的制约已使一部分企业产生了向外拓展的内在需求。在这方面,中国的家电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就更为明显,到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其转移过剩生产能力的重要出路。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特点 1.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

我国企业国际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我国企业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市场。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为跨国经营试点单位,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进入了自觉推广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企业纷纷把国际化发展提高到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来考虑并使其与自身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相结合,从而使企业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的不断延续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国内企业界和学术界对我国企业走出国门从事国际化经营的问题开始重视起来。当时普遍的观点是在中国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不仅有必要走出去,而且有了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在全球范围从事资源的利用与生产的现实条件,这为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在这个阶段,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尚未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还处于理论探讨和舆论准备阶段。

(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免费下载本篇学术论文)90年代末,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逐渐被政府有关部门提上了议事日程。199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颁布的《关于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的意见》,这被认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前兆性标志。2000年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走出去”战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后迎接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此后,党的十六大以后的历届全会、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都明确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2.“十五”期间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状况与特点 “十五”期间在国家各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各项业务总量持续增长。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2002—2005年中国企业累计对外投资净额179亿美元,年均增长36%③。2001—2005年,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726亿美元,年均增长24%,比“九五”时期增长一倍。统计显示,“十五”期间,中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达3万多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800多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600多家。2004年,16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49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

(2)“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十五”期间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跨国经营活动的地域市场进一步拓展。截至2005年,中国企业的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已遍及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仍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最大市场,但所占份额有所下降,比2004年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对北美、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的直接投资增幅在80%以上,对非洲和拉美的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增幅在60%以上,基本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截至2004年底,我国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和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前20位的国家地区,分别见图1和表1。

图1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2004年末累计额)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

表1 截至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前20位的国家地区 单位:亿美元序号

国家(地区)

累计净额

01

香港

303.93 02

开曼群岛

66.60 03

英属维尔京群岛

10.89 04

美国

6.70 05

澳门

6.25 06

韩国

5.62 07

澳大利亚

4.95 08

新加坡

2.41 09

百慕大群岛

1.85 10

泰国

1.82 11

苏丹

1.72 12

越南

1.60 13

赞比亚

1.48 14

日本

1.39 15

德国

1.29 16

西班牙

1.23 17

秘鲁

1.26 18

墨西哥

1.25 19

俄罗斯联邦

1.213 20

马来西亚

1.23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

(3)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行业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开发、加工制造业和服务贸易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三大支柱领域。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包含石油、天然气开发在内的采矿业,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采矿业与以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以及纺织、交通运输设备、医药设备、冶金等为中心的制造业的投资、商业贸易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占据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70%以上的份额,见表2。

表2 2003—2004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行业分布

2004年

2003年

总额(亿美元)比重(%)

总额(亿美元)比重(%)

采矿业

32.7

13.8

48.4 交通运输业、仓储业 8.3

15.1

-批发和零售业

14.5

3.6

12.6 制造业

7.6

13.8

6.2

21.8 商务服务业

7.5

13.6

2.8

9.8 农、林、牧、渔业

2.9

5.3

1.4 对外直接投资净额

28.5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和《200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编制

(4)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十五”期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就2005年来看,1—11月境外并购类投资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4.7%,主要集中在电讯、汽车、资源开发等领域。而境外加工贸易类投资占总额的42%,主要集中在轻工、机械、建材、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其他类投资占4.2%。④(5)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下降。2004年,国有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由上年的43%降至35%,而有限责任公司及私营企业对外投资比重则分别比2003年上升了8和2个百分点,达到了30%和12%,详见图2。

图2 2004年境内投资主体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200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6)大型和特大型项目增多,技术含量提高。单个项目的平均对外投资额不断增加,2004年达到448万美元,见图3。就2005年1—11月来看,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投资额总计43.1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62.6%。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91个,累计合同金额11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47.2%,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有39个。一批境外研发中心、工业产业集聚区逐步建立。对外承包工程向EPC总承包、BOT等更高层次发展,大型项目增多,技术含量提高。

图3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规模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0—2003)和《中国商务年鉴》(2004—2005)有关数据计算。

(7)企业国际化经营对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关系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企业不断增加在境外从事家电、机电、纺织、服装、轻工等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配合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机电成套设备和自有技术出口,而且增进了我国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

(8)企业“走出去”战略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入WTO以后,针对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结合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支持、保障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便利化措施,为企业加快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营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2004年商务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并与国务院港澳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内地企业赴香港、澳门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下放境外投资核准权限,简化手续,进一步体现了在市场化原则下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对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商务部联合外交部或单独制定发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

(一)》、印发了《在拉美地区开展纺织加工贸易类投资国别导向目录》、《在亚洲地区开展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类投资国别指导目录》,旨在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国外信息服务。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通过多双边机制解除对外投资合作障碍、维护我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国内有关行业组织、我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境外中资企业商会、国内投资主体等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协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三、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尽管我国企业国际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目前的国际化经营总体上仍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具体表现在:

1.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尚未达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国际化经营的总体实力相对薄弱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为6122亿美元,存量为81969亿美元,以此测算,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仅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的0.9%和0.55%。此外,有关资料表明,2000年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100∶11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00∶13⑤,而我国2004年为100∶9.0,虽然较2003年(100∶5.4)有了大幅度的提高⑥,但仍未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就单个项目的平均对外投资额来看,虽然2004年达到448万元,但是仍低于发展中国家450万美元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600万美元的平均水平相差更远。由于规模偏小,导致了海外中资企业盈利能力低下。

2.企业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

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明显不足,不仅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一些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01年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就指数(TAL)评价体系和资料,72个参加评估的国家和地区技术成就指数平均为0.374。其中,中国技术成就指数为0.299,排名第45位,居世界中等偏下水平。3.多数企业以价格和廉价劳动力来塑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根据牛津大学教授雷乐(Lall)对80年代新兴工业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的研究⑦,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是与区域市场相适应的技术和能力。他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了比较(见表3),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多数不具有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定优势,主要是依靠价格和廉价的劳动力来塑造竞争优势。就我国的家电行业来看,优势也主要在加工制造业环节,大部分产品的核心部件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或依靠国外技术生产。

表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比较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企业规模

(1)企业集团(2)与资本市场的邻接程度

(2)适应本土化的技术(3)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

(3)有限的产品差别化能力(4)产品差别化的能力

(4)营销能力(5)营销资源

(5)适应本土化的管理(6)管理技术和组织资源

(6)低成本(特别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

(7)成本领先策略

(7)“血缘”、“地缘”等关系(8)垂直一体化

(8)投资地有优惠条件(9)投资地有优惠条件 资料来源:Sanjaya Lall, The New Multinationals, 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1983.4.企业缺乏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的经验

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区位选择不当。如纺织品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并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其对外直接投资应选择低于或相当于我国发展水平,资源条件适宜纺织业发展的地区,以发挥并强化中国纺织业的比较优势。但目前纺织业大量投资于纺织品同样较为发达的印度等国,以致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降低了对外投资效益。⑧ 二是本土化能力差。目前,中国海外投资的企业大多使用自己的员工,高的多达80%以上。这不仅提高了成本,也影响了企业的本地化经营。三是相当部分企业的海外市场开发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对外贸易经营权,必须通过专门的外贸公司以间接出口的方式来开展涉外业务,这把制造商和国际市场隔绝开来,企业无法直接接触目标市场,不能积累自己进入市场的经验,并及时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使得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海外市场环境认识不够,海外市场开发能力不强 5.体制障碍仍未彻底消除

虽然近两年来,国有投资主体在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居第一位,这样,在目前对国有资本仍然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对外投资往往成为资金外逃,化公为私,损公肥私的渠道和手段,这种缺乏监督机制的海外投资必然导致失败。此外,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审批制度仍然存在效率低,门槛高,不同所有制歧视等问题,也使一些企业失去海外投资的有利时机。6.宏观管理政策尚不配套

世界经验表明,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往往是依靠政府促进政策的强大力量获得成功的。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政策和措施,但由于我国对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之匹配的政策支持体系尚不配套,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缺乏政府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往往难以应对海外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

四、“十一五”期间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趋势展望

1.在继续保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增加对外投资的总体规模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跨国经营活动的地域市场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地区,并且有了一定的投资基础和经验。鉴于目前的状况,从投资区位上看除保持在亚洲地区投资的优势外,应逐步扩大对拉美和非洲地区的投资。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这是由于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它们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管理,以及悠久的海外投资历史,这些都是可供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日本、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通过向发达国家投资获取了先进技术,加速了本国的产业技术升级,这无疑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首先,有一定技术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应率先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类产业主要包括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行业,虽然这些行业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通过加强对发达国家投资,以海外公司的区位优势为平台获取世界领先技术,有利于迅速向母国扩散,加速提升我国技术水平。其次,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市场经验的优秀企业如海尔、华为、联想等,应率先向发达地区投资。第三,积极鼓励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通过海外研发中心可以雇用大量当地科学家、工程师,有利于较快获得前沿的技术信息。2.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我国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组建大型综合性产业集团的同时,也应重视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由此形成多元推动、合力发展的“走出去”的新格局。国际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机制灵活、机动性强,容易在国际市场中寻求空缺,从而在国际化经营业务总量中赢得较大份额。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为了保证我国中小企业能顺利地进行国际化经营,首先,中小企业自身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搭建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建立规范、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效用实现最大化发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产权保护意识。其次,政府应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扩大中小企业的外贸自主权,简化相应的审批程序,加强管理,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第三,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社会服务体系。从西方发达国家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对策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在国际化经营中往往需要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持。因此,我国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在人才培训、市场调查、经营管理咨询、以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提供帮助。此外,政府还要进行一定的金融改革,在进出口银行增加满足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需的信贷项目,并采取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出口信贷,国家提供政策性出口信贷担保等等,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信贷支持。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也是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国外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都是靠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上差距尤为突出。我国企业研发人员比重不足10%,而美国和日本平均超过30%,有的甚至超过50%。研发投入比重,我们平均不足销售额的3%,而一般跨国公司超过10%,微软等高新技术企业更是接近20%。国外大公司不仅在技术创新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到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时,甚至要求取消中方原有研发机构、商标和品牌,把核心技术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已从简单的技术转让转向研究开发。到2004年底,来华设立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达到700多家,涉及电子、通信、化工、汽车、医药等众多领域。

面对跨国公司的先发优势,我国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绝不可把创新能力的提高寄托在人家的施舍上,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企业研发的投入,构建鼓励创新的机制,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追赶实现技术升级;增加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品质量要满足国际标准化要求;此外,还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善于引进和使用人才,特别是高级科技人才。

4.重视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能力,着力培育中国的世界跨国公司

品牌是企业的形象。拥有自己的品牌,一个企业才拥有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日本从品牌做起,进行了30余年不懈的努力,逐步使欧美发达国家和全世界接受了“日本制造”。丰田、本田、索尼、松下、东芝等,成为家喻户晓的全球品牌。韩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倾尽国力培育大企业,现代、三星、LG等品牌不断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信息,逐步为世人所认知和接受。而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因此,如何建立中国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快速扭转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印象,已成为考验中国企业的难题之一。

为此,我国企业要善于学习发达国家品牌建设的经验,在品牌建设上要具有长远眼光,舍得投入资金,要有品牌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要重视现有品牌的保护和培育,积极开展以品牌为中心的国际营销和服务,扩大产品市场,拓展发展空间,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步打造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提升企业的国际地位。就通过拓展全球市场实现自有品牌和企业的国际地位提升而言,海尔集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按照国内、出口、FDI三种市场开拓方式齐头并进、大致均衡的原则,1992~2003年间,海尔家电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6.2%;正由于全球范围潜在市场相对巨大,2003年海尔在全球范围实现主营销售收入116.9亿元。主要由于国际市场规模扩张,海尔品牌和企业地位获得了国际承认:全球著名战略调查公司Euromonitor(欧洲透视)公布,2003年海尔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世界品牌实验室在2004年1月则将海尔排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的第95位。

5.转变经营方式,大力推进本土化战略,与当地企业一起成长 本土化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阶段,是企业在人员、生产、销售和研发几个重要方面实现国际化转变的必由之路。我国企业只有顺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转变经营方式和经营思路,走本土化经营的道路,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一是要实施“全球公民”战略,积极融入东道国经济。IBM、SONY、菲力浦等全球公司在跨国经营中都极力淡化本公司的民族身份。二是树立当地服务意识。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中十分注意为当地服务,它们把自身利益与东道国利益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不仅为树立其全球品牌奠定了基础,也使跨国企业深深扎根在东道国的土壤中。三是积极吸引使用当地员工和管理人才。著名跨国公司沃尔玛、通用电气、摩托罗拉等企业在中国经营中,员工的本土化都在90%以上。四是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融入当地企业文化,实现共同发展。

6.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便利条件 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政策上的支持,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近2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和实施鼓励和保护政策,促进和加速了这些国家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培育了一批有实力的国际企业。我国近年来,虽然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措施,但尚不完备。为此,政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导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方向并规范其行为,使其符合本国的总体利益。鉴于我国目前情况,首先,应加紧制定《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法》和《境外合资经营法》等一系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使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做到有法可依,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提高我国国际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次,建立健全财政、金融、外汇、税收、保险等配套政策,对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内企业关联带动性强的企业进行扶持,提高其竞争力。

二是明确对外投资主管部门,理顺对外投资管理分工,彻底改变境外投资多头管理的问题。应将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对外投资职责重新整合,明确分工。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单个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成功率,而且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整体协调性和规模经济效益。

三是保护本国投资者的利益,使其免受歧视待遇,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如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及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有关条款保护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利益。四是不断加强企业跨国经营的信息建设,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服务。首先,充分发挥现有各驻外机构的作用;其次,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各类涉外中介组织的作用;三是考虑设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境外投资信息中心,负责向境外投资企业提供目标国家各方面的准确信息。

第五篇:酒店设计考察报告

酒店设计考察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3月14日

调查地点:盛臣贵宾楼、明月大酒店、世纪金源大酒店

调 查 人:XXX

调查目的:了解酒店的功能设施,服务流线,设计概念,立面造型,材质,色彩。为毕业设计积累必要的素材,制定一个功能完全的设计任务书,和一个目的明确的开题报告。以国际化、多元化的文化素养来设计酒店,体现一个多种文化元素并存、和谐的主题酒店!

引言:本次调查报告以调查盛臣贵宾楼的室内风格、灯光、布局流线、文化定位的分析为主,以明月大酒店的厨房和大堂的基本布局、格调为参考,世纪金源大酒店的外立面设计,大堂和宴会厅的设计细节考察来相互完善,从而更为完整的完成这次调查的任务。

调查内容:一般说来,主题酒店也称为“特色酒店”,是以某一特定的主题,来体现酒店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以及特定的文化氛围,让顾客获得富有个性的文化感受。主题酒店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也是酒店竞争进入高层次文化竞争的表现。

盛臣大富豪:

总体经营面积 5000平米,一楼大厅可容纳近500人同时就餐,大中型包厢 42个,主要定位于中高档餐饮消费,以注重色、香、味、形、美及餐具文化的粤式菜肴为主要特色,兼营经典徽派菜肴。把盛臣大富豪列为这次毕业设计论文所研究的对象是因为它是专营性酒店,就功能分区来说是可以进行借鉴和学习的。

大堂:入口空间是餐饮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招徕、引导,具有强烈的认知性和诱导性,它要依据餐饮建筑的等级,功能,服务对象,就餐人数,周边环境来综合考虑。作为整个空间的交通枢纽,要作为市局重点来处理,其设计、布局以及所营造出的独特氛围,将直接影响酒店的形象与其本身功能的发挥。大堂设计应遵循酒店 “以客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注重给客人带来美的享受,创造出宽敞、华丽、轻松的气氛。从酒店的形象定位,投资规模、建筑结构等方面条件决定大堂的整体风格和效果。

进入大厅则把人引入到了就餐气氛,富丽堂皇的大厅具有高度的华丽感,大型水景吊灯,高级油画,雕塑,金黄壁纸,暖黄的色调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此则把入口空间作为缓冲和停留的场所,经周到的礼仪服务则进入待客空间。虚与实相对比,构成了一楼大厅的等候区,暗花红毯,体现着高贵华丽的美感,图整体色调配搭,家具,灯具,陈设,绿化,小品及隔断,墙面,地面,顶棚,列柱,灯柱,都和谐统一在整个大色调中,而通常材质,质感,色彩等表面的装饰对室内装饰环境气氛的烘托有重要的作用,和室外空间相比,室内空间和人的关系要密切的多,根据不同材质的特性,细腻程度,坚实程度,纹理粗细,分块大小来运用的合适的使用部位,在这个开放空间中,使用地毯使人感受到一种安全感和材质对比上的落差化,连接了沙发与水磨石材质,是空间形态更为美观。

整个空间与酒店的整体色调相统一,温暖富贵的感觉,木材具有质轻,强度高,韧性好,手感,触觉好的特点,纹理优美且色泽宜人,期间夹杂富贵感的壁纸,是装修看起来较为细腻完整,另外又有壁雕来平衡冷暖关系,同时其文化内涵,色泽纹理,都是,相当考究的,整个档次就骤然提升。

顶棚:是空间的顶接口,最能反映空间的形态及关系,往往其作用是体现主从,建立秩序,客服凌乱的重点,空间顶棚由于其位置高,故引人注目,透视感十分强烈,可以增加空间的深远感或者博大感,同时也有引导注意力的作用,加强空间序列感。另外,在合肥,好的餐饮酒店设计也不是十分经典与完善,为了更系统的了解餐饮酒店的设计与概况,也在网上了解了一点其它大型酒店的大堂,中庭,包厢,走廊及大型宴会厅。

传菜间:一共四层,传菜间几乎没有经过装修,有开水间和三个传菜口,同时还有员工暂时休息区,放置员工的茶杯等用具。

明月大酒店:位于当涂路花溪村对面,地处酒店周边商场云集,生活便利,人文环境优越,酒店坐拥优越地段,毗邻市区。主要考察的是此酒店的厨房设备,流线安排这方面。进入大堂区域右边则是宴会厅,始端则是总服务台,靠近后面则是凉菜间和鱼类区,进入厨房则是洗碗间,蒸煮区域,冷库,接下来就是炒菜区,备餐区,最靠里面则是洗菜区等初级加工区域和冷藏柜,设备较为简单,单区域划分较为明确和合理,油烟环保设备较为齐全,这将帮助我理解和协调酒店后厨布局的设计。

世纪金源大酒店:位于滨湖新区,从色彩,材质,立面造型来说都是颇具现代感的建筑群落,彰显独特的魅力,裙楼和主楼的造型比例也十分的完美。

灯光、地面墙面材质,穹顶造型,这些设计都是成熟和细致的设计,色彩的搭配,绿化的选择,都是较为考究的,服务台位置的设置,休息区,大堂经理,地面铺装的设置,都有较为强烈的引导作用,小型筒灯和灯带的衬托,中庭式大堂的造型拉大了空间感,使豪华感立刻提升。各种造型的灯具与整个设计相呼应,这些素材将会对我设计主题酒店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发挥的空间。

宴会厅:整个空间和谐而高贵,顶棚是造型吊灯,排列整齐,整个大空间规矩大气,墙面也有亮点与顶棚呼应,而地面的花型图案活跃了整个空间,消除了沉闷气氛,这种设计值得我在以后的主题酒店中进行借鉴。下面这张是宴会厅,顶棚是由水晶灯,筒灯和灯带组合而成的相对规整的白色顶棚造型,拉高了纵深感,使空间更为宽广,更具威慑力,同时和餐桌餐椅的色彩呼应,加之玻璃酒杯等餐具与水晶灯材质上的接近,和灯光的映射,使空间的灵动感和就餐气氛骤然提升。

其他主题性酒店:主题酒店是指该酒店以某一素材(历史、城市、故事等)为主题,酒店从硬件(建筑、装饰、产品等有形方面)到软件(氛围的营造、服务等无形方面)都围绕主题展开,并能带给游客有价值的、难忘的体验。主题酒店的主题题材多种多样且不雷同,正因为如此才能保证酒店之间主题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根据主题内容和选材的不同,可分为自然风光类、历史文化类、城市特色类、艺术特色类以及其他个性主题类。任何产品的诞生都源于一个好的创意和对于创意的完美执行,如果说酒店主题是一个好创意的话,那么主题的设计和深化就是将这个创意变为现实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在世界各地也都有各种主体性酒店给予我们灵感和心灵上的共鸣例如最古老的酒店:巴黎Le Grand veyour酒店。这家酒店建于1784年,法国历史上几乎所有最著名人士都曾经到这家酒店就餐。酒店中所有的饭菜一直保持法国最古老的特色。还有最高的旋转式酒店:瑞士Allalin酒店。这家酒店建在瑞士阿尔卑斯山上,海拔高度达3500米。整个酒店每1小时旋转一周,顾客在用餐时,也可欣赏阿尔卑斯山周围美景。

主题的深化与传递指将主题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渗透到酒店的方方面面,从硬件到软件,强调系统性和整体性。该阶段的主题展示从酒店的地理环境、建筑外观、内部环境和氛围逐渐细化到客用物品、各种餐饮产品、商品,并通过酒店的经营活动如员工服务、艺术品装饰等将酒店主题传递给顾客,满足客人的“心理期待”,从而刺激兴奋的持续,使顾客满足、愉悦。

特色主题是主题酒店的灵魂,确定酒店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才能在众多的经营者中脱颖而出。所选主题的标准是能够让顾客获得欢乐、知识和刺激,同时要考虑到酒店的规模档次、地域环境以及主题化的难度。对于酒店主题的确定,首先要根据酒店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以及市场消费能力来确定酒店的目标客源市场,同时需要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新兴且需求旺盛的消费趋势以及目标客源市场的普遍偏好等,拟定待选的酒店主题;在此基础上,酒店的规模和以及经济实力是最终确定主题的关键因素,因为表现不同的主题所需要的成本和环境空间有所差异。下面这些就是主体性明确的作品,以莲,中国元素,还有地方特色文化为背景建立起来的特色酒店。同时也要注意与室外环境融合,与社会外部环境的统一,这样的设计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经典。

总结:

主题酒店是独特性、文化性和体验性集为一体的酒店。独特性是要与众不同,是酒店的战略出发点,最终要成为酒店的核心竞争能力;文化性体现了酒店对内涵的追求,文化是主题,是酒店执行的具体战术和手段,酒店要通过文化来获得竞争优势;体验性是酒店所追求的本质,酒店最后要实现通过给顾客独特的体验来获得高回报的利润,这是酒店的最终目标。主题酒店的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酒店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酒店是提供服务的场所,因此,酒店文化的核心应该是服务文化,而主题酒店的文化是以酒店文化为基础.主题酒店在主题定位、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都应当密切注重环保,保护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

下载国际化酒店设计的发展趋势(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化酒店设计的发展趋势(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酒店设计策划[定稿]

    酒店设计一、酒店概述 :1、名称:足迹(古典客栈式)2、客栈建筑条件概况:2.1气象条件:云南属亚热带气候,四季温和舒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冬季主导风为东北风,夏季主导风为西南风。2.......

    有关酒店设计知识(范文)

    酒店设计相关规范 1 锅炉房、冷却塔不宜设在客房楼内。 2 门厅内交通流线及服务分区应明确,对团体客人及其行李等,可根据需要采取分流措施。 3 大型及中型会议室不应设在客房......

    酒店设计任务书

    “培训酒店”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概况 酒店名称: 培训酒店(暂定),酒店主体占地面积3257.79平米,山体步道及汤池建设用地数百亩,酒店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 二、酒店定位 1、酒店......

    酒店设计原则

    酒店设计原则 一、酒店的分类原则 国际上的分类法——酒店类是划分在接待服务业(Hospitalitty)领域里的一个小的分类,其余的还有休闲类(Lisure)、 娱乐类(Entertainment)及混合类......

    酒店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指导书 酒店设计 酒店设计 一、 建设地点: 位于武汉大学学校附近。 二、 设计要求: 1、酒店建筑设计概念 现代高校建筑成就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传播友谊。围绕......

    酒店设计论文

    酒店设计 艺术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酒店业也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主要就高层酒店的设计中存在的状况做出浅析,以期为高层酒店的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 随着我国经......

    浅析酒店设计文化

    【壹空间】发掘酒店的个性文化 ——“壹空间•创意三人行”2012第9期(总第45期)实录 有人说,酒店文化是酒店设计的灵魂,一个酒店若是没有强有力的文化,就不可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酒店设计任务书范本

    万德规划设计任务书一、规划设计1.设计依据l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l项目地形图;l国家及天津市相关法规、规范、规章、规定;l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相关的基础资料。2.设计要求1)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