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南方红壤酸化的预测和防治研究
中国南方红壤酸化的预测和防治研究
主 要 内 容占全世界可耕地40%、我国土地总面积21%酸性土壤的酸化已成为限制南方地区农业生产和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浙江省农科院联合全国6个单位对南方红壤酸化现象进行了预测和防治研究,取得良好的进展。1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能直观、定量反映土壤酸度变化全貌的缓冲曲线作为预测土壤酸化的指标,并据此提出了酸敏感性和酸缓冲容量2个指标,制定了土壤酸化标准,绘制了我国南方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的土壤酸敏感性分区图,预测了浙、闽两省土壤酸化的趋势,为该地区制订环境质量标准和合理开发利用酸性土壤提供了科学依据。2通过长达15年的中量元素碱性肥料定位试验,探明了改良红壤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1)证明在粘质红壤施用碱性肥料也能降低底土酸度;(2)施用钙氧化物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的含量;(3)探明了红壤旱地12种作物施用钙氧化物的增产效应可达48%~167%;(4)施用钙氧化物可使N、P、K的肥料利用率提高51%~117%;
(5)在国内首次证明施用钙氧化物的后效可达15年以上;(6)提出了根据交换性铝确定钙氧化物用量,适当施用钙氧化物有利于底土酸度的降低和作物产量的提高。3系统地研究了红壤酸化是导致红壤地区果树和作物低产、低质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出了选用耐酸作物(果树)或品种与碱性物质降酸改土相结合,施用碱性肥料与配族有机肥和磷矿粉相结合的降酸改土综合防治措施,从而使柑桔、龙眼、荔枝等果树增产6%~15%,大小麦、油菜等增产68%~220%。4用32P研究探明了作物利用难溶性磷的能力是作物耐铝性强弱的重要机制之一,提出了作物耐铝性的快速评估方法。筛选出耐酸、耐瘠的大小麦、油菜等品种,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将杨梅作为酸化红壤坡地、低山栽种耐酸、耐瘠的常绿水土保持树种,探讨了杨梅梢枯病和大小年结果的成因,并解决了杨梅生产中这两个关键问题。5红壤酸化综合治理技术在我国南方浙江、广东、广西、江西、贵州等省推广应用2930万亩,增产粮食和水果分别为6320、99700万公斤,新增效益11亿元。该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地位,其中酸化预测和耐酸作物的筛选方面达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南方红壤酸化特征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成果采用点面结合、长期定位试验和盆栽试验及野外监测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和耕作种植模式下红壤酸化的特征、机理、酸缓冲性能和酸化速率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壤酸化的综合防治技术途径,并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和推广。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阐明了我国南方红壤酸化的特征。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我国南方红壤pH值下降较快,而且红壤酸化具有普遍性,旱耕地、果园和菜园土壤均有明显的酸化现象。(2)探明了红壤酸化的影响因素。偏施化肥尤其是氮肥是导致土壤酸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不合理的轮作制度、大气酸沉降和酸雨等也加剧了土壤酸化。(3)揭示了长期偏施化肥下红壤酸化的过程和机理。长期偏施化肥下土壤交换性酸、铝离子和氢离子含量增加;土壤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盐基离子下移;土壤营养元素流失和有效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发生改变;土壤酸缓冲性能和酸化速率发生变化等,是红壤酸化的过程和机制。(4)研究探明了红壤酸化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确定了南方几种主要作物酸害的阈值。长期施用化肥作物产量都有下降趋势,其变化趋势与土壤pH存在明显趋同性,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铝在作物体内的积累导致铝毒害,铝毒害时作物根系生长受抑制,从而使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大为减弱,此外,研究确定了几种作物酸害的pH阈值为4.2~4.6。(5)提出了红壤酸化的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红壤酸化的化学改良(主要包括施用红壤改良调理剂、白云石粉、石灰、钙镁磷肥等)、生物治理(主要包括种植耐酸作物和牧草)和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等综合防治技术。
研究提出的红壤酸化综合防治技术已在湖南、广西、江西、福建等省及其周边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1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3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鉴定该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第二篇:海洋酸化影响及国内研究动态
海洋酸化影响及国内研究动态
摘要:介绍了海洋酸化的形成过程,目前研究的一些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随着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不仅引发了温室效应和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也引起了海洋酸化。海洋酸化将会导致海水化学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对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还会威胁到人类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综述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海洋生物及海洋经济的影响来使大家了解其危害,重视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海洋酸化;海洋生态;海洋生物;海洋经济;环境保护
Impac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and Domestic
Research Situation Abstract: This stud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ocean acidification and raised some questions.It also gave forecasts for future researchonocean acidification.As human had beenexhausted large amounts ofcarbondioxideinto the atmosphere, it notonlyled to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suchasthe greenhouse effectand sea level rise, butalso led toocean acidification.Ocean acidification will causechemical environmentchanges in seawater,and thenaffectthe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organisms.Ocean acidification will also affect thesustainable developmentofthemarine economy.This study reviewed the effect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marine ecosystems, marine creaturesandmarine economyto make everyone understand thedangersofit an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Key words: ocean acidification;marine ecosystem;marine creature;marine econom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它为我们提供丰富生物资源的同时,能够吸收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了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现代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不断增加,有数据显示这些二氧化碳不
[1]断溶入海水中最终使海水的pH值降低,形成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不仅对海洋生态产生严重的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对人类的海洋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海洋酸化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全球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有助于对未来沿海海洋生态安全及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评估和预测。对海洋酸化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评价对于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也是必然的要求。海洋酸化研究背景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使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断增加,导致海水pH值下降,这个过程被称为海洋酸化。海洋酸化这一词汇2003年第一次出现在《自然》杂志中,随后,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关注,各国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纷纷投入到海洋酸化的研究中。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二氧化碳的动向得出海洋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预测注入到海洋中的[2]二氧化碳将会改变海水的化学性质。但直到20世纪末科学界才开始真正意识到二氧化碳的持续上升对海洋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现已研究证明,从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大约吸收了三分之一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 [3-4],致使表层海水的pH平均值从工业革命前的8.2下降到现在的8.1[5]。目前,人类每年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大约为71亿吨,其中25%~ 30%被海洋吸收[6]。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持续下去,到21世纪末,表层海水pH平均值将下降约0.3~0.4 [5]。到那时,海水酸度将比工业革命前大约100%~150%[7]。2 海洋酸化的影响
海洋酸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海洋生态,海洋生物和海洋经济的影响。海水pH值降低,改变了海洋的水化环境,进而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物功能,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钙化作用等。某些海洋生物可能因其独特的生理特征会对海洋酸化严重不适应,造成种群退化甚至灭绝。2.1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包括改变海水碳酸盐系统组成,改变海水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形态,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改变海洋生物种群及群落组成结构等。
海洋酸化会影响海水的碳酸盐系统。CO2的大量注入使得各类无机碳离子的比例发生变化,同时影响海水中CaCO3的饱和度。海水中CaCO3的饱和度主要由CO32-质量分数所决定。海洋吸收大量的CO2后导致pH值降低,使溶解的CO2、HCO3-和H+质量分数增加,同时CO32-质量分数会因为H+的增加而下降,导致CO32-饱和度下降。但是,这些影响主要发生在与空气相接的海洋表层海水中,随着深度的增加影响逐渐减弱。同时,CO32-饱和度与海水的温度有关,不同海域会因为温度的不同而饱和度不同。因此,海洋酸化将对不同海域和不同深度海水的碳化学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8]。Andreas J.Andersson [9]研究表明海洋酸化能够导致浅滩海洋沉积质中稳定的碳酸盐矿物质溶解加快。研究者预测,到2100年,海洋钙化将会降低40%,到2300年会降低90%,碳酸盐溶解速率增加和钙化速率降低暗示今后珊瑚礁和其他碳酸盐沉积质环境在碳酸盐原料方面可能产生较大的损失。
海洋酸化能影响沉积质对无机盐的吸收与释放。S.Widdicombe [10]通过研究表明沉积质对养分的吸收和释放明显受到酸化的影响。海水pH值的下降会造成硝酸盐吸收量和铵盐释放量的增加,并且亚硝酸盐释放量和磷酸盐的吸收量减少。
[11]海洋酸化会改变海水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形态。Frank J.Millero研究显示OH-和CO32-浓度降低会改变海水中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影响金属离子的吸收,毒性以及氧化还原过程。Patrick L.Brezonik研究也得出了pH下降会改变相关金属离子的溶解度[12]。这些变化可能会对海洋生物及其配体产生复合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海洋酸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珊瑚礁是世界上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群落,为多种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珊瑚体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CaCO3形成骨骼,待其死亡之后,形成珊瑚礁。当pH值从8.1降至 7.8后,珊瑚种类的构成将发生变化,多样性会降低,珊瑚礁的补给也会减缓。当pH 值低于7.7 时,珊瑚礁的生长就会趋于停止。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将会使其他对珊瑚礁有依赖的海洋动物(把珊瑚作为食物或栖息地的海洋动物)无法生存,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发展。
海洋酸化势必会使得那些对酸度敏感的生物无法继续生存而导致其种群数量较少,而那些对酸度不敏感的生物将不受到影响或者受到的影响不是很显著。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海洋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以及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这对于海洋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是一个极大的破坏。2.2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关于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生理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对象主要有海洋无脊椎动物,包括棘皮动物(海胆),软体动物(贝类,头足类乌贼),节肢动物(龙虾,藤壶),多毛类(沙蚕),此外还有浮游藻类(含钙藻类)等。相关的研究国外开展的相对较多,国内开展的较少。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NannA.Fangue[13]通过研究证明了海胆幼虫对海洋酸化表现的特别敏感。何盛毅等[14]通过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显著影响马氏珠母贝的D型幼虫,出现幼虫壳长壳高偏小,增长缓慢,致使幼虫体型偏小,畸形率高,死亡率增加。从而可以预测海洋酸化会对多种无脊椎动物的早期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其种群结构。
温度和酸化对海洋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协同影响。Ana I.Catarin研究表明温度和pH值与氧的吸收(VO2)有一个交互作用,能够影响海胆幼虫的生长和发育[15]。J.A.Ericson [16]研究了温度和酸化对南极海胆受精和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周围温度较低时(0℃),配子对酸化的适应性较大;随着温度的上升,pH值对受精成功率有负面的影响(3℃时降低11%)。Maria Byrne[17]通过试验显示海胆幼虫的发育对升温和酸化特别敏感,在幼虫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高死亡率,酸化的影响比升温的影响更大。
海洋酸化能显著影响海洋生物的钙化过程,包括: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珊瑚虫和含钙藻类等。钙化过程是这些海洋生物贝壳和骨架的形成过程,化学反应式为[18]:
Ca2++2HCO3-↔ CaCO3+ H2O+ CO2
钙化过程的同时,CaCO3还会发生溶解反应: CaCO3 ↔Ca2++ CO32-
因此,钙化率受CaCO3饱和度(Ω)的影响。[ Ca2+]在海水中基本保持稳定,Ω主要取决于[ CO3 2-][19]。钙化作用依赖于饱和浓度的CO3 2-,海水酸化导致CO3 2-达到不饱和状态,因而使得钙化作用得到抑制。S.Dupont等[20]通过研究得出海洋酸化能影响棘皮动物的钙化作用,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海洋酸化降低了珊瑚虫的钙化速率,使珊瑚虫生长减缓,珊瑚礁的恢复率低于死亡率,致使珊瑚礁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对于贝类的水产养殖而言,海洋酸化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贝类在生长过程中须通过钙化反应生成碳酸钙质的贝壳,海洋酸化会降低贝类的钙化率而使其无法正常生长,从而使贝类养殖业蒙受巨大损失。Daiju Narita[21]通过试验估量了由于海洋酸化所导致的软体动物生产减少形成的全球和地区的经济损失。结论显示假定在当前水平的软体动物持续需求量的条件下,受到海洋酸化影响而引起的全球经济损失大约为每年60亿美元,实际上如果在未来收入增加使得软体动物需求量上升,这个值可能会超过1000亿美元。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具有毒性效应。血碳酸过多症(血液中的碳酸含量增加)是影响鱼类生存的威胁因素。一些鱼类会因海洋酸化而得血碳酸过多症至其死亡。海水pH值下降0.5,海胆体内的酸基平衡将会受到干扰,导致海胆的死亡。K.E.Arnold [22]研究了海洋酸化对欧洲龙虾(Homarus gammarus)幼虫发育的影响,结果没有显示碳酸盐浓度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对龙虾幼虫发育却产生了抑制,因此研究者推测可能是酸中毒或血碳酸过多症对龙虾正常自我调节功能产生影响。但是,有些海洋生物对酸度具有调控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受到海洋酸化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如Magdalena A.Gutowska [23]研究海洋酸化对头足类乌贼(S.officinalis)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乌贼不仅是一个有效的酸度基础调控者,而且在这此过程中不干扰特有组织中的新陈代谢平衡和降低有氧呼吸的能力。乌贼对血碳酸过多症没有表现出严重的不耐受性,由此研究者预测,对于更多的头足类(鱿鱼、长蛸)也有这样的耐受性。海洋酸化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理过程。张明亮等[19]测定了栉孔扇贝在不同酸度条件下的呼吸率,发现栉孔扇贝的呼吸活动受酸化影响显著,均随着酸化的加剧出现了明显下降。研究者分析认为栉孔扇贝呼吸率的影响可能是由于酸化抑制了调节栉孔扇贝呼吸作用的酶的活性而引起的。呼吸的降低将会导致代谢的减慢,从而导致其生长的减缓,这对贝类生长是非常不利的。
海洋酸化会改变海洋生物对某些营养盐、微量元素和微量有机物的吸收和利用率。海洋酸化可能会导致海洋生物生理调节机制的变化(对膜蛋白的影响),从而对这些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发生变化。Shi 研究发现低pH值将降低浮游植物吸收铁元素的能力[24]。若干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因pH值的变化而改变,海洋生物对这些金属元素的生物富集作用及毒性效应会因此发生改变。Inmaculada Riba López[25]研究显示沉积质酸化会改变金属元素在菲律宾蛤仔体内的生物富集效果。
海洋酸化对海洋浮游藻类的影响也十分显著。CO2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通过研究显示,大多数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的限制[26],因此,海水中CO2浓度的增加将会使它们的光合作用得到增强。但是,海水CO2 浓度升高也将伴随着海水的pH值下降,这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两种环境变化。酸性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藻类生理调节机制发生变化(如营养代谢、细胞膜氧化还原与
[26]膜蛋白、电子传递等),引起负面效应。因此,海洋酸化究竟会导致浮游藻类固碳量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酸化与CO2浓度升高效应的平衡[27]。WU YaPing 等[28]研究显示,当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明显降低;当CO2浓度升高(低于700 ppmv),光合作用相比于周围环境没有显著的影响;当CO2浓度继续升高(高于700ppmv),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渐降低,说明CO2浓度的持续上升对光合作用产生了负面影响。
海洋酸化对沉积质中原核生物的活动也可能存在影响。Namiha Yamada[29]通过人工模拟酸化条件来研究海洋酸化对深海区原核生物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pH为7.0或更低时,原核生物活动受到大量抑制,特别是在富含有机物的样品中。海洋酸化能够潜在地改变深海区原核生物的异养活动和种群结构。原核生物在有机物的降解和再矿化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结论暗示了有机碳的再循环,特别是对沉降物的再循环,能够因为CO2注入导致的海洋酸化而下降。
当然,有些海洋生物对海洋酸化表现出了较强的耐受性。如M.Cigliano [30]通过海洋酸化对自然环境条件下多种底栖动物的影响研究显示大部分多毛类能够在这些条件中定居和生存,说明多毛类对海洋酸化有较强的耐受性。
此外,研究还包括其他一些内容。Namiha Yamada 等[31]研究海洋酸化对水解酶活性的影响,包括亮氨酸氨肽酶(LAPase),β-葡糖苷酶(BGase),磷酸酶(P-ase),α –葡糖苷酶(AGase),脂肪酶(L-ase)。这些酶对有机物的降解过程有很重要的作用。结论表明酸化会影响大部分酶的活性,能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发生变化,特别是蛋白质和脂类物质。2.3 海洋酸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
海洋酸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最主要是对海洋渔业产量的影响。在影响渔业生产的各种复杂关系中,海水化学性质是重要的一部分。海洋酸化使得海洋经济生物死亡率增加而导致渔业产量下降,影响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对地区的经济效益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也造成重大的影响。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合理的预测,海洋酸化对渔业生产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大约在100亿美元左右[32]。此外,海洋酸化对珊瑚礁旅游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非常大。珊瑚礁作为天然的海洋风景,一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度假观光。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001年估计,世界范围内珊瑚礁的总经济产值将近300亿美元/ a。这些产值将来可能会因为某些环境因素变化(包括海洋酸化)而面临危险。海洋酸化国内研究动态
自从海洋酸化在国际社会被广泛认同之后,我国政府对海洋酸化研究高度重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助情况可以看出,政府对海洋酸化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从2007年起,每年都有项目被支助,特别是在近几年,项目数量不断增加。2010年支助的项目为3项,2011年达到了6项,而2012年则达到了9项,可见政府对这一领域的研究重视度在不断加大。近两年被支助的项目有:长牡蛎对海洋酸化的生物响应及生理适应机制初探(2011)、鹿角珊瑚幼虫附着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对海洋酸化胁迫响应研究(2011)、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对海洋酸化的响应(2011)、CO2驱动的海洋酸化对二种贝类早期发育的影响(2011)、我国南海海洋酸化生态效应研究:生态系统水平响应与机制(2011)、海洋酸化对近海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养殖贝类浮游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2011);海洋酸化对海胆浮游幼体钙化生长的影响及机制(2012)、不同粒径硅藻对海洋酸化的生理生态响应(2012)、海洋酸化对异养浮游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功能的影响研究(2012)、印度洋浮游植物功能群初级生产力调控因子与碳输出效率研究(2012)、海洋酸化胁迫下三角褐指藻固碳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2012)、湖北宜昌峡口剖面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高分辨硼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海洋酸化事件的指示(2012)、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碳循环和海洋酸化模拟研究(2012)、海洋环境生物学(2012)、南部北部上升流中碳酸钙饱和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12)。海洋酸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从上述研究内容可以看出,海洋酸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海洋生物单个群体生活史(包括生长和发育,繁殖以及各种生理过程)的影响,涉及海洋生态的研究内容较少。然而,对于海洋酸化的研究,除了研究它对单个物种的影响以外,还需要着重研究的是对生物群落或者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研究海洋酸化对物种与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说明其是否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虽然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已被人们认识到,但是大多都处于理论阶段,相关的研究却很少,国内更是鲜有报道。除此之外,很多研究只涉及海洋酸化这一单一因素,少数涉及了温度和酸化两个因素,且大部分只局限于在实验室中进行。现实的海洋环境比实验室中模拟的要复杂的多,在自然条件下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虽较为困难,但却更有说服力且切合实际。
而且,很多研究都是在较短期内完成,没有做到现场的长期的研究,这对于海洋酸化对生物短期生存的影响是可以研究透彻,但是对于生物能否在长期的生存中得到进化,从而能够适应海洋酸化这种环境变化却很难预测。可幸的是,有相关研究把重点放在了海洋生物是否会在这一长期的缓慢的变化过程中发生变异,从而更能适应未来的海洋环境。如Sue-Ann Watson通过研究得出海洋酸化导致贝类进化[33]。研究者发现,贝类在不断酸化的海洋环境中,虽然越来越难以获得自身钙化作用所必须的CaCO3,但是最终贝类并没有大量死亡,而是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了较轻的贝壳来应对这种环境的改变。这项研究为我们开拓了新的视角来看待海洋酸化,这也为我们今后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其实,海洋生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在经历了历史上多次重大的环境变革后依然能保持着如此多的物种多样性,足见其适应力和恢复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聊以自慰,继续肆无忌惮的破坏环境。作为地球主宰的人类,我们应该担负起保护地球环境的责任,应该肩负起保持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 Ken Caldaria, Michael E wicket.Anthrop-ogenic carbon and ocean pH[J].Nature,2003,doi:10.1038/425365a [2] 石莉,桂静,吴克勤.海洋酸化及国际研究动态[J].海洋科学进展,2011,29(1):122-128 [3] Fasham M.J.S, Ballifio B.M, Bowles M.C.Anewvision of oceanbiogeochemistryafter adecadeof theJoint GlobalOcean FluxStudy[J], Ambio, Special Report,2001(10): 4-30 [4] Sabine C.L, Feely R.A, Gruber, N, et al.Theoceansinkfor anthropogenicCO2[J].Science,2004,305(5682):367-371 [5] IPCC.Summary for Polieymakers[C]//Solomon S, Qin D, Manning M, et al, eds.Climate Change 2007: The Physical Seience Basis.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bve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 NY, 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1-18 [6] 陈清华,彭海君.海洋酸化的生态危害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9,27(19):108-111 [7] J Bijma, M Barange, L Brander, G Cardew, et al.Impac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J].Science Policy Briefing,2009(37):1-12 [8] Orr.James.Anthropogenic ocean acidification ove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nd its impact on calcifying organism[J].Nature, 2005,doi:10.1038/nature04095 [9] Andreas J.Andersson, Nicholas R.Bates, et al.Dissolution of carbonate sediments under rising pCO2 and ocean acidification: observations from Devil’s Hole, Bermuda[J].Aquat Geochem,2007,13(3):237–264 [10]S.Widdicombe, H.R.Needham.Impact of CO2-induced seawater acidification on the burrowing activity of Nereis virens and sediment nutrient flux[J].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2007,341:111-122 [11]Frank J.Millero,Ryan Woosley, Benjamin Ditrolio, et al.Effect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the speciation of metalsin seawater[J].Oceanography, 2009,22(4):72-85 [12]Patrick L.Brezonik, Carl E.Mach, Carolyn J.Sampson.Geochemical controls for Al, Fe,Mn, Cd, Cu, Pb, andZn during experimental acidification and recovery ofLittle Rock Lake, WI, USA[J].Biogeochemistry,2003,62: 119–143 [13]Nann A.Fangue, Michael J.O’Donnell, et al.A laboratory-based,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ocean acidification effects on marine invertebrate larvae[J].Limnology andOceanography: Methods 8,2010,441-452,doi:10:4319/lom.2010.8.441 [14]何盛毅,林传旭,何毛贤,等.海洋酸化对马氏珠母贝胚胎和早期幼虫发育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30(4):747-751 [15]Ana I.Catarino, Mathieu Bauwens, Philippe Dubois.Acid–base balance and metabolic response of the sea urchin Paracentrotus lividus to different seawater pHand temperatures[J].Environ Sci Pollut Res,2012,19(6):2344-2353 [16]J.A.Ericson, M.A.Ho, et al.Combined effects of two ocean change stressors, warming and acidification, on fertilization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Antarctic echinoid Sterechinus neumayeri[J].Polar Biol,2012,35(7):1027-1034 [17]Maria Byrne.Impact of ocean warming and ocean acidification on marine invertebrate life history stages: vulnerabilities and potential for persistence in a changing ocean[J].Oceanography and Marine Biology:An Annual Review,2011(49),1–42 [18]Frankignoulle M, Dichon M, Gattuso J-P.Aquaticcalcification as asourceof carbon dioxide[J].Natoasi Series,1995,133: 265~271 [19]张明亮,邹健,方建光,等.海洋酸化对栉孔扇贝钙化、呼吸以及能量代谢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1,4(32):48-54 [20]S.Dupont, O.Ortega-Martı´nez, et al.Impact of near-future ocean acidification on echinoderms[J].Ecotoxicology,2010,19(3):449–462 [21]Daiju Narita, et al.Economic cos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a look into the impacts on global shellfish production[J].Climatic Change,2012,113(3-4):1049-1063 [22]K.E.Arnold, H.S.Findlay, et al.Effect of CO2-related acidification on aspects of the larval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an lobster, Homarus gammarus(L).Biogeosciences Discuss,2009,6(3):3087–3107 [23]Magdalena A.Gutowska, F.Melzner, et al.Acid–base regulatory ability of the cephalopod(Sepia officinalis)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hypercapni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B,2010,180(3):323–335 [24]Shi Dalin, XuYan, Hapkinson B M.Effect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iron availability to marine phytoplankton[J].Science,2010,327(5966):676-679 [25]Inmaculada Riba López, Judit Kalman, Carlos Vale, et al.Influence of sediment acidification on the bioaccumulationof metals inRuditapes philippinarum[J].Environ Sci Pollut Res,2010, 17:1519 – 1528 [26]高坤山.海洋酸化正负效应:藻类的生理学响应[J].厦门大学学报,2010,50(2):411-417 [27]Wu H Y, Zou D H, Gao K.Impacts of increas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on photosynthesis and growth of micro-and macro-algae[J].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Life Science,2008,51(12):1144-1150 [28]YaPing Wu, KunShan Gao.Combined effects of solar UV radiation and CO2-induced seawater acidification on photosynthetic carbon fixation of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J].Marine Biology,2010,55(32):3680–3686 [29]Namiha Y, et al.Effects of Seawater Acidification by Ocean CO2 Sequestration on Bathypelagic Prokaryote Activities[J].Journal of Oceanography,2010,66(4): 571-580 [30]M.Cigliano, M.C.Gambi, et al.Effect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on invertebrate settlement at volcanic CO2 vents[J].Mar Biol,2010,157(11):2489–2502 [31]Namiha Y, et al.Effects of seawater acidification on hydrolytic enzyme activities [J].Journal of Oceanography,2010,66(2):233-241 [32]Hauke L, Powell K.A global perspective on the economics of ocean acidification [J].The Journal of Marine Education,2009,25(1):25-29 [33]Sue-Ann Watson, Paul C.Southgate, Paul A.Tyler, et al.Early larval development of the sydney rock oyster Saccostrea glomerataunder near-future predictions of CO2-driven ocean acidification[J].Journal of Shellfish Research,2009,28(3):431-437
第三篇:全国恶性肿瘤防治研究
全国恶性肿瘤防治研究
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成立于1968年!是全国知名肿瘤防治研究权威的代表!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创刊于1973年。'sans-serif';COLOR:black;FONT-SIZE:10pt;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lang=EN-US>CA 波兰《哥白尼索引》J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P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 BI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 及国内所有大型数据库收录。肿瘤防治研究肿瘤防治研究肿瘤防治研究!
编委会由包括陆士新院士、刘新垣院士、孙燕院士、郝希山院士在内的我国肿瘤学界七十余位权威专家组成。并有200余位国内外肿瘤学界各专业领域有着精深造诣和广泛影响的专家组成的审稿专家队伍,他们在保证杂志学术质量方面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肿瘤防治研究》以报道国内外肿瘤防治研究领域最新之研究成果及新进展为主,读者对象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的医药科技人员。
主要栏目有:专题论坛、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诊断、临床应用、流行病学、研究简报、技术交流、论著摘要、综述、短篇个案、简讯等。是我国肿瘤防治研究领域的一面镜子和窗口。
1969年底,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召开了第3次全国肿瘤工作会议,成立了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防办的负责人是李冰同志。为了加强与各省市的联系,交流经验,互通信息,在李冰同志主持下,创办了《肿瘤工作简报》,由全国肿瘤防办主编,不定期发行。这一刊物共出版了18期,是为《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的前身。这时,肿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开展。1971年起,包括广西、河南、山西、四川、安徽以及京、津、沪在内的17个省市,在不同范围内进行了防癌普查,有的还组织了专题协作组,开展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1972年9月,召开了全国抗癌药物经验交流会,《肿瘤工作简报》为此出了专辑。虽然这时的肿瘤工作只是处于极不成熟的阶段,但却显示了全国肿瘤工作者战胜癌症的巨大决心。在这种形势下,《肿瘤工作简报》显然已不能适应全国肿瘤工作发展的需要了。这时,李冰同志与当时有关同志研究决定将《肿瘤工作简报》改为正规学报,并命名为《肿瘤防治研究》。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同志专门为杂志题写了刊名,一直沿用至今。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从1972年到1978年底,主办单位是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具体承办。1972年秋,在沈阳在开了《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会议,李冰任总编辑,李保荣任编辑部主任。此后每年均召开编委会全体会议,内容是检查工作,交流经验,制定编辑计划。此外,还举办学术报告会。编委会的召开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杂志本身的工作问题,而且在当时对开会地点的肿瘤工作也起到了促进作用。1978年6月,杂志承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接受中华医学会委托,开始着手创办《中华肿瘤杂志》。因其编辑力量有限,难以同时承担数刊的编辑任务(该所还同时承担着《国外医学参考·肿瘤学分册》的编辑工作),遂决定将两刊转交其他单位接办。1979年,《肿瘤防治研究》杂志被转到了山西省肿瘤研究所接办。但这本刊物在山西没有呆多久,三年后的1982年,在卫生部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委托下,由湖北省肿瘤医院接办这本杂志,张明和教授任总编辑。从此,《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翻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随着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新发现、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了缩短报道周期,编辑部对杂志进行了改版扩容,1994年起杂志由季刊改双月刊,1998年改64页码为80页码,1999年改国际A4开本,2004年开始改月刊。
为了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潮流,1998年开始,《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先后被收录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国内各大型数据库,开始实现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的同步发行。
2008年,《肿瘤防治研究》更进一步建成开通了自己的独立网站,并随之将整个编辑出版工作转移到了网络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化、无纸化办公。随着独立网站的建成和开通,《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的网络化水平、传播手段和传播效率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www.xiexiebang.com
肿瘤防治研究--手术治疗可切除肿瘤组织,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而使肿瘤缩小或消失,但都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肿瘤转移,也不一定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相反,手术带来的损伤和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毒性还可降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并对骨髓、消化系统、肝、肾等重要器官产生毒性,甚至因此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敌我不分”的后果。按中医治则来看,肿瘤的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只重视了“祛邪”,而忽视了“扶正”,甚至伤及正气,上述与治疗目的不相符的结果。即扶持了正气,真正做到了“扶正祛邪”中医扶正固本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拮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引起的组织损伤而实现的。少数肿瘤患者经灵芝治疗后能长期带瘤生存,也可能是由于灵芝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限制了肿瘤进一步发展和转移的结果。换言之,中医中药扶持了正气,实现了“正气存内”,虽有邪(肿瘤)存在,却实现“邪不可干”,故患者能长期带瘤生存。
肿瘤防治研究--手术治疗可切除肿瘤组织,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而使肿瘤缩小或消失,但都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肿瘤转移,也不一定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相反,手术带来的损伤和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毒性还可降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并对骨髓、消化系统、肝、肾等重要器官产生毒性,甚至因此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敌我不分”的后果。按中医治则来看,肿瘤的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只重视了“祛邪”,而忽视了“扶正”,甚至伤及正气,上述与治疗目的不相符的结果。即扶持了正气,真正做到了“扶正祛邪”中医扶正固本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拮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引起的组织损伤而实现的。少数肿瘤患者经灵芝治疗后能长期带瘤生存,也可能是由于灵芝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限制了肿瘤进一步发展和转移的结果。换言之,中医中药扶持了正气,实现了“正气存内”,虽有邪(肿瘤)存在,却实现“邪不可干”,故患者能长期带瘤生存。
肿瘤防治研究之肿瘤饮食原则及注意事项
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饮食对机体的机能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75%~90%的肿瘤是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因环境可影响食物和营养素的质与量,并进而可引起或抑制癌症的发生。在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时,常先有核酸代谢的异常,即遗传物质发生突变,而在此之前常涉及到合成代谢模式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于受到精确调节的代谢作用,与被分化的机能有关,为正常细胞所特有的代谢作用,变为必须包括不断地合成核酸、酶、蛋白质,及合成更专一地参与细胞生长与分裂的其他各种物质,无论是酶,还是蛋白质,或是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都有营养素的参与。因此这种代谢作用与饮食营养有密切关系,均已被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女性癌症死亡率的50%以上,男性癌症死亡率的30%以上可能与营养素有关。美国妇女癌症60%及男性癌症40%;其病因均与食物有关。在我国与饮食直接有关的肿瘤有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乳腺癌,以上各种癌症患者死亡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45%。我国北京、天津和上海3地的食物脂肪量均已超过总热能30%以上,与此有关的癌症,如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均显著增高,已经引起有关方面注意。
1、首先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癌症的坚强信心。
2、适当的运动可使气血流畅,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受风寒,”百病从寒起“,身体受风寒剌激时,抵抗力下降,易诱发疾病。
3、饮食应以清淡而富有营养为主。多吃蔬菜、(如卷心菜和菜花等)及萝卜、酸梅、黄豆、牛肉、蘑菇、芦笋、薏苡仁等、食物中含有抗癌物质,水果、牛奶、甲鱼等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和易消化的滋补食品。
4、肿瘤病人热能消耗大,因此饮食要比正常人多增加20%的蛋白质。
5、少吃油腻过重的食物;少吃狗肉、羊肉等温补食物;少吃不带壳的海鲜、笋、芋等容易过敏的”发物";少吃含化学物质、防腐剂、添加剂的饮料和零食。忌食过酸、过辣、过咸、烟酒等刺激物。
更多参考:
广西肿瘤医院、广西大学肿瘤医院、广西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广西南宁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771-385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鲁班路46号(广西大学后)
肿瘤防治研究任重道远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人数每年约160万,恶性肿瘤在城市居民的死因中已跃居第一位。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性研究”作为“973”首批立项的项目之一,不仅反映了国家对肿瘤基础研究的高度重视,而且由此推动了我国肿瘤防治基础研究及相关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前,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程书钧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你所主持的这一有关肿瘤防治的基础研究项目之所以受到科技部评审专家们的认可,它所体现的“科学意义和社会需求”是什么?
程书钧:在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的防治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难点,虽然各国政府在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各国科学家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其仍然极大地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统计资料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的死亡原因中,恶性肿瘤已经跃为第一位(占死亡总人数的20%以上);在农村居民死亡原因中亦高居第二位(接近死亡总人数的20%),因此开展恶性肿瘤防治研究对于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降低发生率,减少死亡率、指导临床和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近20年来人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使得人们认识到肿瘤其实是一种基因分子疾病。近20年来与肿瘤发生分子机制有关的多项基础研究,如癌基因的发现、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的发现、细胞信号传导领域的多项成果更是多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问题,尤其是科学问题,都亟须通过基础研究从更深层次上寻求真谛并制定相应对策。加强基础研究是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相信恶性肿瘤防治基础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不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生命科学的总体研究水平,而且也必将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项目实施四年来是遵循什么样的思路开展研究的?
程书钧:恶性肿瘤发生是一个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参与、经过多个阶段才最终形成的极其复杂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肿瘤研究的基本思想就是:首先要深入探讨肿瘤的本质,阐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理;第二要面对肿瘤的危害,采用对策,尽快将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进一步提高治愈率,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从而达到最终控制肿瘤的目的。围绕这一基本主题,根据我国的优势和特点,“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基础性研究”以研究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癌前病变为核心内容,重点开展了环境因素与人类基因相互作用、癌前期病变转归的分子机理、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肿瘤早期诊治新思路、新模式的基础研究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人类肿瘤中,绝大部分是环境致癌因素与机体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呈地区分布,有家族聚集现象,形成了所谓肿瘤高发现场,特别是在食管癌、肝癌、鼻咽癌等肿瘤表现尤为突出,胃癌更是长期居于各种恶性肿瘤死亡之首,这些肿瘤的死亡率约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0%。因此,课题组集中选择了这些高发的肿瘤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以癌前病变至早期癌阶段的研究为重点,探索肿瘤预防及早期诊治的新思路,为在我国更有效地控制和早期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寻找新的途径。
记者:四年来课题组都取得了哪些研究进展?
程书钧:本项目自中期评估以来,项目仍然以癌前病变为重点研究内容,在环境因素与基因相互作用,癌前病变发生与发展的机理,以及肿瘤生物学特性与治疗新思路三个方面组成9个课题组。各个课题组在癌前病变与癌发生相关性、肿瘤早期癌变的检测、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癌不同阶段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克隆肿瘤相关的新基因、信号传导通路和分子机理、肿瘤蛋白质组学、治疗肿瘤的新思路等研究上,以及重大技术平台及肿瘤标本组织库的建设上取得了良好进展,某些课题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鼻咽癌研究方面,确定了EB病毒与宿主关键基因相互作用在鼻咽癌中的意义,建立了鼻咽癌发生、发展的阶段性分子变化谱和鼻咽癌病人血液E B病毒检测平台以及鼻咽癌临床资源库及数据库。在胃癌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发现MG7和1A6抗体有提示胃癌癌前病变、预警胃癌发生的重要生物学意义,类似研究结果,在国内外尚无报道。
在食管癌研究工作方面,进行了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的分子基础等多项基础研究,建立了食管癌前瞻性队列的标本。在肺癌研究上进行了肺癌线粒体DNA突变及多态性的研究;应用2800个肿瘤相关基因的芯片,初步建立了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系统。在肝癌研究方面进行了肝癌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克隆了一批与肝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新基因。
在肿瘤治疗中,项目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异种同源蛋白或细胞的抗肿瘤学说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它不仅为晚期肿瘤的治疗,而且可能对早期肿瘤的治疗,乃至肿瘤预防开辟了新的思路。同时项目组还进行了异种细胞、同源蛋白抗肿瘤效应及机理研究,现已取得了十分重要的进展。各课题组还相继检测出多个肿瘤相关基因,但这些基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程书钧 中国工程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65年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理系实验肿瘤专业研究生毕业。1978年至1981年在法国国家肿瘤研究所进修遗传毒理学,1986年至1987年在美国俄亥俄医学院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学会副理事长。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诚聘审稿专家
《肿瘤防治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肿瘤医学高级学术期刊,是传播我国肿瘤学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进展的重要载体,是外界了解我国肿瘤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窗口。多年来,本刊一直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办刊的指导原则,严格执行同行审稿、编审专家组集体定稿的制度。本刊审稿专家队伍以编委为主体,由近百位具有较深学术造诣的肿瘤学各专业学者组成,这支高水平的审稿专家队伍对于《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保持学术权威性和领先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审稿质量,加快审稿速度,缩短论文发表时差,提高论文发表时效性,满足广大作者与读者的热切需求,本刊决定面向全国公开遴选肿瘤学领域各学科(专业)审稿专家,使更多有学识、有水平,并热心期刊工作的优秀专家参与到本刊审稿工作中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刊学术质量,更好地发挥《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作为我国肿瘤学领域主流学术期刊应有的作用。凡具备下述条件者,请和我们联系:
1、作风正派,学风严谨,关心并支持《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的各项工作;
2、热心审稿工作并对此项工作有一定了解,有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能承诺按时反馈审稿意见;
3、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深的学术造诣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熟悉并了解肿瘤学相关领域在国内外的水平和发展趋势;
4、精于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或曾主编出版过学术专著;
5、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含硕士);
6、有较好的英文水平,系统掌握统计学知识;
7、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单位,通讯方便、快捷,懂电脑操作,能熟练使用电子信箱。具备以上条件,并愿意承担《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审稿工作的肿瘤学各学科专家,请填写《肿瘤防治研究杂志审稿专家登记表》,连同个人简历一份,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编辑部邮箱(hongwu1222@126.com),经审查、考核合格后予以确认,由《肿瘤防治研究》杂志编委会颁发聘书。
凡本刊审稿专家,均可享受以下待遇:
1、您撰写的论文免收审稿费,一经留用,视情况优先发表;
2、您推荐的论文,其推荐意见可作为定稿讨论时的参考;
3、每期赠送杂志一册;
4、每审一篇文稿酌致酬劳。
第四篇:每月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及防治
每个月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汇总
一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与防治
1、一月份气候特点:天气干旱寒冷、少雨或无雨,多雾。暖冬有利于病虫越冬和繁殖。
2、本月病虫害发生情况: 本月受害品种主要为细叶榕蓟马、黄榕吊丝虫、蚧壳虫、大红花、白兰蚜虫、蚧壳虫。大叶紫薇蛀心虫。柳树溃疡病。
3、一月份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主要有蚜虫、蓟马、蚧壳虫、蛀心虫、白粉病、褐斑病等,防治方法可用氧化乐果加敌敌畏加托布津800倍液喷施。蛀心虫可用氧化乐果加水5至10倍注入毒杀,并剪除受害枝条至安全地方烧毁。
4、栽培要点:
1、冬季修剪:全面展开对落叶树木的整形修剪作业;大小乔木上的枯枝、伤残枝、病虫枝进行修剪。本月以淋水保湿、松土清园为主。及时剪除病死枯枝和死树。
5、做好卫生保洁工作、及时清除垃圾。
二月份园林植物常见些病虫害测报
二月份:气温较上月有所回升,树木仍处于休眠状态。
1、养护基本与1月份相同。
2、修剪:继续对悬铃木、大小乔木的枯枝、病枝进行修剪。月底以前,把各种树木修剪完。
3、防治害虫:继续以防刺蛾和蚧壳虫为主。
三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及防治
三月份主要应针对病虫害越冬代进行防治。
一、暖冬将导致害虫越冬代幼虫活动加剧。害虫越冬代的防治应作为三月病虫害防治重点之一。以老熟幼虫越冬的害虫里有以下两种应加以注意:
1、大袋蛾,以老熟幼虫在囊内越冬,主要在香樟、樱花、柏类、桂花等树木上较多,三月份越冬结束,将开始危害树木叶片,三月底化蛹。因此应于三月初摘除虫囊。
2、金龟子,以幼虫(蛴螬)在土中越冬,主要分布在麦冬、葱兰等地被植物及草坪根际土壤中,三月份将开始为害,四—五月化蛹,因此应结合中耕翻土灭杀,减少基数,对后续防治极有好处。二、三月份的另一防治重点应放在蚜虫的防治上,三月份气温的上升将导致蚜虫的大量繁殖。现已发现蚜虫在多种植物为害,如珊瑚、大叶黄杨、火棘、海桐、红叶李、桃树等,各养护单位应抓紧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防治可用吡虫啉类药剂(一遍净)或杀灭菊酯(不能太常用易产生抗药性)等药喷雾。
三、黄杨绢野螟,由于气温的原因,其越冬幼虫开始取食的不多,但有零星发生,且龄期不一,3月初活动增多,应及早进行防治,防下一代的暴发。预计其第一代将在3月底发生,应注意观察,及时进行防治。防治可用菊酯类及BT类杀虫剂喷雾。
四、白粉病,白粉病可使月季、蔷薇等木本花卉的苗木染病。病害主要发生在叶上,也危害嫩茎、花及果实。在狭叶十大功劳、大叶黄杨上也有零星出现,随着气温的上升,会有大发生的可能。防治可用喷克菌利1000-1500倍液或50%天威3号15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并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叶。
四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及防治
四月份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月份,应密切观察,抓住适宜时期认真防治。一、四月份食叶害虫:
(1)黄杨绢野螟:四月下旬进入为害盛期,严重时叶片被吃光,全株枯黄。早期可使用2500倍灭幼脲,老龄幼虫可使用10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
(2)金龟子:可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将其从树上振落集中杀死,也可黑光灯诱捕。(3)美国白蛾:四月中旬,越冬代美国白蛾成虫羽化,可人工捕捉防治。
(4)国槐尺蛾:四月下旬,国槐尺蛾第一代幼虫开始为害,应抓住最佳时期喷洒灭幼脲等。二、四月份蛀干害虫
四月份蛀干害虫开始危害活动,主要有锈色粒肩天牛、光肩星天牛、臭椿沟眶象等,除人工进行注射药剂外,应针对不同害虫的习性进行防治。三、四月份刺吸式害虫
1.蚜虫,应重点抓紧防治的蚜虫有:桃蚜、月季长管蚜、柳黑毛蚜、栾多态蚜、棉蚜等,防治蚜虫首选药剂为生物杀虫剂1.2%烟参碱乳剂800—1000倍,其它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吡虫啉2000倍等。注意桃树等蔷薇科植物慎用有机磷杀虫剂,防止产生药害。
2.草履蚧、桃蚧等蚧类开始活动危害,防治方法主要有涂抹毒环,也可选择一些特效杀蚧类药防治。
3.斑衣蜡蝉下旬开始孵化,成群的小若虫集中在嫩枝上为害,应抓住有利时机防治,可使用1000倍菊酯类药剂等。
另外,四月中旬要做好埋施颗粒剂防治叶螨等刺吸式害虫的工作。四、四月份地下害虫
应注意防治蛴螬,可使用1000倍50%辛硫磷乳油喷浇。五、四月份病害
该月一些病害正处于初侵染阶段,如大叶黄杨白粉病、月季黑斑病等,本月主要以预防为主。此期重点防治对象是各树种腐烂病,主要防治方法是加强肥水管理和涂抹药剂化防。
五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及防治
进入五月,气候逐渐进一步变暖,一些花卉病虫害发生也随之增多,现将危害较严重几种病虫的发生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蚜虫。又称腻虫。木槿、碧桃、扶桑、月季、金银花、夹竹桃、菊花等都容易受蚜虫的危害。该虫一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植物的枝条上越冬,第二年4—5月份产生有翅蚜,飞到菊花、扶桑等寄主吸取汁液进行危害。晚秋10月间产生有翅迁移蚜,从夏寄主迁飞到冬寄主上,产生有性无翅雌蚜和他处飞来的雄蚜,交配后产卵,以卵越冬。防治方法:①保护利用天敌。除自然界生存的天敌应予以保护外,有些瓢虫、草蛉等已能人工饲养后及时释放。②药剂防治。尽量少用广普杀虫剂,选用对天敌杀伤较小的内吸性杀虫剂。防治园林植物的药剂可用吡虫啉、啶虫醚等低毒杀虫剂喷洒防治。
二、介壳虫。又称花虱子。在万年青、棕榈、罗汉松、白玉兰、月季、黄杨、海桐等植物上危害较为严重。
三、立枯病。该病主要危害松、杉、海棠、银杏、杨树、一品红等植物,危害范围很广。通常种芽腐烂在出土之前表现为地面缺苗;幼苗在木质化之前根茎基部产生水渍状褐色斑;在潮湿情况下病部有褐色菌丝体并附有小土粒状菌核。当气温在摄氏20多度时,新播种或立秋播种的花卉、树苗以及一些易烂根的花卉,如果土壤湿度大时,极易发生立枯病。防治方法:①播种前土壤用敌克松、五氯硝基苯等进行土壤消毒防效突出;②在小苗幼嫩期控制浇水,勿使土壤过湿,③初发现病苗时,浇灌代森铵液或使用恶霉灵、苗菌灵喷雾处理1-2次。
四、白粉病。该病可危害草坪草、月季、紫玉兰、大叶黄杨、凤仙花和黄栌等很多植物花卉。主要发生于叶片上,叶片两面布满白粉,使叶片皱缩,病斑为淡黄色,不规则,后期在叶面着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子囊壳。防治方法:①栽培养护预防,注意花卉的通风透光,进行适度修剪减少传染的阶梯;避免闷热潮湿的环境,减少叶面淋水。②消灭病原 白粉病多以其闭囊壳随病叶等落入地面或表土中,及时清除病落叶、并进行翻土和在植株下覆盖无菌土,以减少初侵染来源③少施氮肥,多施些磷钾肥;④初侵染期喷施三唑酮(粉锈宁)、烯唑醇等杀菌剂,目前特效药剂为醚菌酯(又名翠贝)、喷克菌。
六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及防治
六月份的高温高湿天气非常适宜病虫害的发生,一些刺吸式园林虫害仍将持续危害,其他害虫第一代已有所发生,我们应抓住时机,着重进行防治。
1、美国白蛾:近年来,美国白蛾在北方地区林木上危害严重,很多地区已在四月份都开始进行白蛾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部署。五月底六月初仍可见到美国白蛾成虫羽化交尾产卵。当前大量幼虫孵化,形成初生网幕,虫龄多为1-2龄。此期应喷洒除虫脲6000倍液防治幼虫,并结合人工剪除网幕灭杀幼虫防治。
2、国槐尺蛾:六月初,一代国槐尺蛾幼虫已达3龄,即将开始进入暴食期。此期仍可喷洒除虫脲3000倍液,也可喷洒1.2%苦烟乳油(烟参碱)1000-1500倍液防治。
3、其它食叶害虫:当前北方地区正在危害的食叶害虫有:杨扇舟蛾、柳毒蛾、蓑蛾、舞毒蛾、淡剑夜蛾、黄杨绢野螟等应注意检查防治。此期防治食叶害虫应采用触杀剂、熏蒸剂为好。
4、草履蚧:近年来北方地区发生草履蚧地段越来越多,形势严峻。该虫可通过苗木运输(尤其是带土台),人为传播,也可借助风力传播。清理的虫体不进行杀灭,随意乱倒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据调查发现,六月初草履蚧雌成虫已陆续开始下树寻找越夏越冬场所产卵。但仍有部分虫体在树枝上继续危害。此期除喷洒触杀剂防治雌虫体外,应组织人力清除下树、上墙入土产卵的雌虫体,减少越冬基数。此期也可进行绑草诱杀,待其全部下树后将草解除烧毁。
5、紫薇绒蚧:发生在石榴上和紫薇上的紫薇绒蚧,正值卵期大量的卵在卵囊中,六月初卵即可孵化。可人工刮除卵囊防治。
6、槐坚蚧、沙里院褐球蚧、卫矛矢尖盾蚧、瘤坚大球蚧、槐花球蚧等蚧虫:六月初期均为以上蚧虫的若虫初孵期,应抓紧时间进行检查,一旦见到枝叶上有初孵若虫爬动,即可喷药防治。药剂以喷洒1.2%苦烟乳油(烟参碱)1000倍液为好;初孵若虫开始结蜡后,再喷洒灭杀星1000-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可以使用对介壳虫特效的药剂狂杀蚧800—1000倍液或速扑杀800—1000倍液。
7、木虱:北方地区常发生的三种木虱,即合欢木虱、皂荚木虱、青桐木虱均为六月初期发生,应抓紧喷洒1.2%苦烟乳油(烟参碱)10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防治该虫应本着治早,治小的原则,否则后期将造成落叶煤污,影响景观,环境污染。
8、蚜虫:六月份发生在花灌木上的蚜虫,较为严重的是桃粉蚜、绣线菊蚜、棉蚜,个别发生的有桃瘤蚜。发生在树木上较为严重的是栾多态毛蚜、柳黑毛蚜、杨花毛蚜、槐蚜,个别的枫多态毛蚜也很严重。此期应作好药剂防治,用药可选用1.2%苦烟乳油(烟参碱)1000倍液、10%吡虫啉2000倍液或灭杀星1000-1500倍液。
9、红蜘蛛:山楂叶螨,该螨在西府海棠、碧桃、紫叶李等花灌木上危害严重。应抓住时机在六月初将其灭杀,否则将会造成糊叶落叶。乔木上近年来发生红蜘蛛严重,发生红蜘蛛的乔木有:椿、国槐、洋槐、白蜡、丝棉木、苦楝、桑树、榆树、柳树、杨树。今年应着重防治法桐红蜘蛛。防治用药可选用1.8%阿维菌素6000倍液。
10、光肩星天牛:五月下旬,光肩星天牛将开始羽化,一旦查到有新羽化孔,药剂防治成虫可开始。喷洒绿色威雷200-300倍液,主要喷洒枝干。成虫羽化量大并大量补充营养,损伤新枝条时可对树冠和新枝喷洒1000倍液1.2%苦烟乳油(烟参碱)防治。当前对继续危害的幼虫应采用注射药剂防治。
11、小线角木蠹蛾:六月上旬将会有成虫羽化,当前仍有部分幼虫在木质部危害,应注射药剂防治。
12、臭椿沟眶象:臭椿沟眶象幼虫危害,可采用注射防治。成虫可采用喷洒绿色威雷200-300倍液防治。
七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及防治
七月份:气温最高,中旬以后会出现大风大雨情况。
1、移植常绿树:雨季期间,水分充足,可以移植针叶树和竹类,但要注意天气变化,一旦碰到高温要及时浇水。
2、排涝: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涝。
3、施追肥:在下雨前干施氮肥等速效肥。
4、行道树:进行防台剥芽修剪,对与电线有矛盾的树枝一律修剪,并对树桩逐个检查,发现松垮、不稳立即扶正绑紧。事先做好劳力组织、物资材料、工具设备等方面的准备,并随时派人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
5、防治病虫害:继续对天牛及刺蛾进行防治。防治天牛可以采用50%杀螟松1:50倍液注射,(或果树宝、或园科三号)然后封住洞口,也可达到很好的效果。香樟樟巢螟要及时的剪除,并销毁虫巢,以免再次危害。
八月份园林病虫害发生趋势与防治
【园务提示】
1、各类绿地的杂草仍属重度滋生,下旬有所减缓,但结籽杂草比重增多,除莠不能松懈。
2、部分花灌木徒长枝宜适当修剪,以保秋梢茂盛。
3、各绿地尤其是新建绿地的以下10种植物(银杏、柿树、樱花、丁香、碧桃、合欢、榆叶梅、五角枫、刺槐、雪松),仍需密切关注排涝疏淤强化渗水透气。
4、新建绿地(道路)常绿树及大规格乔木的遮荫网暂时不要急于撤除,八月的“三强”气候(强辐射、强光照、强蒸腾)仍然较明显。
【主要病害】
1、白粉病
为害对象:扶芳藤、大叶黄杨、蔷薇。防治:20%三唑酮1000-1500倍液。
2、叶枯病
为害对象:各种花灌木、冷型草坪。
防治:70%甲基托布津1200倍液+50%百菌清600倍液。
3、腐霉病
为害对象:草坪、地被草花(矮牵牛等)。
防治:喷40%甲霜灵800-1000倍或50%瑞毒锰锌500-600倍液。【主要虫害】
1、黄杨绢野螟
寄主:小叶黄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3代,7月下旬—8月(当年第2代幼虫)。持续干旱,雨后高温会造成为害趋重。
防治:
①结合修剪清除粘叶为害的幼虫; ②喷药杀幼虫
a、首选无公害农药:灭幼脲3号1000—1500倍液;
b、次选低毒类药剂: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1500—2000倍液;
c、其它药剂:40%乐斯本1500倍液,或40%久效磷1500—2000倍液。
2、槐尺蠖
寄主:国槐、龙爪槐(垂槐)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浅土中越冬。4月中旬成虫羽化,卵单产于叶片正面,成片状。5月上旬至10月上旬均有幼虫为害,世代重叠。一般以5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为害较重。干旱少雨时期为害重,连阴多雨时期为害轻,幼虫受惊后缀丝下垂,故又名“吊死鬼”。
防治: ①药杀幼虫
a、首选药剂:20%灭幼脲1号5000—8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1500—2500倍液; b、次选药剂:Bt乳剂500—600倍液,或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 c、其它药剂:2.5%溴氰菊醋1500—2000倍液。
②冬季在国槐树下及周边浅土层中,墙缝中挖蛹,对减少越冬虫口密度十分有效。
3、臭椿沟眶象
寄主:臭椿、千头椿、红叶椿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或土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5月上中旬越冬幼虫化蛹,6—7月成虫羽化,7月为羽化盛期。幼虫为害4月中下旬开始,4月中旬—5月中旬为越冬代幼虫翌年出蜇后为害期。7月下旬—8月中下旬为当年孵化的幼虫为害盛期。虫态重叠,很不整齐,至10月都有成虫发生。成虫有假死性,羽化出孔后需补充营养取食嫩梢、叶片、叶柄等,成虫为害1个月左右开始产卵,卵期7—10天,幼虫孵化期上半年始于5月上中旬,下半年始于8月下旬—9月上旬。幼虫孵化后先在树表皮下的韧皮部取食皮层,钻蛀为害,稍大后即钻入木质部继续钻蛀为害。蛀孔圆形,熟后在木质部坑道内化蛹,蛹期10—15天。受害树常有流胶现象。与此虫合并发生的还有“沟眶象”。
新移植的臭椿、千头椿、红叶椿,在缓苗期生长势衰弱,特别容易受到此虫为害。
4、紫薇绒蚧
寄主:百日红、石榴、女贞
发生规律:8-9月为第2代若虫发生及为害盛期。
防治:①保护天敌:瓢虫、草蛉、蚜小蜂、跳小蜂;②冬季刷或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③为害期施药:根埋“铁灭克”(1.5-3.0g/㎡)或喷40%速扑杀1500-2000倍液或25%蜡蚧灵1000-1500倍液。
5、草地螟 寄主:草坪
防治:可用敌百虫、溴氰菊酯或速灭杀丁进行防治。另外,红蜘蛛、草坪粘虫等仍有发生,继续防治。
九月份园林病虫害发生趋势与防治
1.注意园林各类植物的抚育管理,尤其是秋旱期和开花植物花后期要采取相应水肥措施,为增强植物秋季生长势和休眠期营养储存打好基础。
2.九月,是秋季病虫害发生和为害高峰,应密切注视,及时防治,最大程度降低各类病虫害密度。
3.做好公园、道路、广场和施工工地的绿化养护及卫生清理工作。【主要病害】
1、草坪斑枯病
症状:草坪出现大小不等的枯萎斑块,草株退绿变枯黄色、草株根部、根冠、根颈呈黑褐色,维管束外皮层腐烂,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
①64%毒杀矾600-700倍液;②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③50%灭霉灵500-600倍液;④90%乙磷铝500-600倍液。
2、草坪褐斑病(立枯丝核疫病)
症状:侵染草坪植株的叶、鞘、茎,引起叶腐、鞘腐、茎基腐,单株叶片生5—50mm长褐色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青灰色,后为黑褐色,严重时病斑绕茎一圈。整叶水渍状腐烂,病株分蘖多枯死。草坪出现1—2m的近圆形枯草斑,暖湿时出现“烟圈”,后变为中央呈绿色,四周呈枯黄色的“蛙眼”状。
防治防治:①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②70%甲基硫菌灵600-700倍液;③50%灭霉灵500-600倍液;④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50%福美双800倍喷淋。
3、月季黑斑病
防治方法:喷80%代森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
4、樱花褐斑病
防治方法:喷58%瑞毒霉锰锌500倍液或50%加瑞农1000倍液。
5、大叶黄杨枯萎病
防治方法:浇灌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主要虫害】
1.苹掌舟蛾:俗称舟形毛虫
寄主:榆叶梅、海棠、樱花、樱桃、桃、榆、木瓜等多种植物。
规律:一年发生1代,7月成虫羽化,8—10月幼虫孵化为害。秋末入土化蛹越冬。幼虫5龄,有群集为害,吐丝下垂和假死习性,昼夜取食,食量很大,一夜之间能将整枝甚至整株树叶吃光。
防治:①喷洒10%多来宝悬浮剂1500—2000倍液; ②喷洒2.5%溴氰菊酯乳剂1000—1500倍液; ③喷洒20%菊杀乳油1500—2000倍液。
2、刺蛾
寄主:除蔷薇科植物普遍受害外,还为害法桐、核桃、枣树、柿树、石榴、白蜡、桑树等100余种植物。
规律:此虫一年发生1代,成虫7月羽化,幼虫8—10月孵化为害,专食叶片,初为网孔状,后为缺刻、洞孔,直至将树叶食光。
防治:①喷洒20%除虫脲5000—6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2500倍液;②喷洒Bt乳剂500倍液;③喷洒2.5%溴氰菊酯1000—1500倍液,或20%菊杀乳油1500—2000倍液,或10%多来宝悬浮剂1000—2000倍液,或苏力保悬浮剂800—1000倍液。④保护天敌姬蜂、广肩小峰、猎蝽、螳螂。
3、芳香木蠹蛾
防治:由于幼虫九月下旬爬出树洞入土做茧越冬,可在树干基部的土表层撒一圈“除虫精”粉,毒杀入土幼虫(但要注意环境安全,勿让家禽、鸽子、宠物涉足中毒)。
4、日本龟蜡蚧
寄主:法桐、大叶黄杨等
防治:喷40%速扑杀1000—1500倍液。
5、其它
(1)各种天牛幼虫
九月是大部分天牛幼虫钻蛀为害的又一高峰,为害状况一般有两种类型:
①浅层为害——当年孵化的幼虫,在韧皮部钻蛀为害,树表无明显排粪孔,地面无粪屑 ②深层为害——去年或前年孵化的幼虫,在木质部钻蛀为害,树干上有明显排粪孔,孔外淤积粪屑或地面散落粪屑木丝。
防治:对浅层为害的幼虫可在树干上刷内吸性较强的40%的久效磷100—500倍浓液,对深层为害的幼虫可清除排粪孔粪屑后,插堵“磷化锌”毒签,粘泥封口,形成密闭“毒气室”,以毒签受潮后散发在树干内部无孔不入的“磷化氢”毒气熏杀幼虫,效果较好。
(2)食叶害虫:国槐尺蠖第4代幼虫、杨树枯叶蛾幼虫,天蛾类幼虫等。
防治:喷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25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液。
(3)刺吸式害虫:红蜘蛛、蚧虫、蓟马、粉虱、蚜虫等。
防治:喷①15%扫螨净1000—1500倍液(红蜘蛛);②40%速扑杀1500—2000倍液(蚧虫);③20%扑虱灵1000—1500倍液(粉虱、木虱);④10%吡虫啉1000—2000倍液(粉虱、蚜虫);⑤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蓟马、蚜虫)。
刺吸口器害虫的防治,无论被害植物是乔木、花灌木,还是草花、盆花、宿根花卉,用土埋“铁灭克”原药3—5g/㎡,或按胸径每厘米用药2—3克,效果较好,持效期长。
十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及防治
近期气温明显下降,园林植物上的各种病虫害有所减少,但还有一部分病虫害将会继续为害,本月防治重点应放在蚜虫和叶蝉上。
现在就近期将发生的病虫害做一些预测。蚜虫 秋季是蚜虫的第二个大量繁殖的季节。9月份在市内各绿地的多种植物上都有发现,并有上升的趋势,10月份应注意防治,防止大量发生。可以采用10%吡虫啉(蚜虫一遍净)15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叶蝉
各绿地一点叶蝉、小绿叶蝉等叶蝉危害碧桃、梅花、樱花等园林植物比较严重,造成叶片苍白,提早落叶,并传播病毒病,靠成叶片卷缩。叶蝉将于10月中下旬产卵越冬,应及时进行防治,减少越冬虫源。防治可用10%吡虫啉(蚜虫一遍净)1500-2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3000-4000倍液喷药防治
大蓑蛾(皮虫)
今年6月份在香樟上小蓑蛾危害较重,大蓑蛾相对小蓑蛾危害时间要晚一些,将持续到10月份以老熟幼虫越冬,大蓑蛾的相较小蓑蛾是囊上没有小枝梗,在各绿地及行道树上还有不少的樟树被危害,应注意尽早防治,可用BT或敌百虫喷雾,且喷药务必喷透虫囊。
10月份还应注意杨扇舟蛾、杨小舟蛾,草坪锈病等病虫的危害,并清除树枝上的越冬虫卵、蛹,以减少来年越冬虫源。
十一月份园林养护及病虫害测报防治
来源:互联网 作者:
一、清洁园圃:大多数园林病虫的病原物(菌)或越冬卵均在园圃内的枯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待来年条件适宜时再出来活动。因此,在冬季将园圃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彻底清除销毁,改善卫生状况,可以大大地减少各种病虫源。
二、剪除带病虫枝叶:冬季修剪是园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冬季修剪,着重剪除带病虫的枝叶。剪下的病虫枝叶要及时清理,并运出园圃外集中处理。对所有的刺桐属植株枝叶进行重修,全部清除1-2年生枝条;对即将剪除的或已剪下的树枝及树叶,喷洒广普性、毒性低、渗透性强、杀虫效率高的杀虫剂如用1 6%虫线清1 00倍液喷洒至树枝、树叶表面,以防止害虫羽化迁飞;将已喷洒杀虫剂的树枝、树叶集中堆放在就近空旷地方,喷洒适量柴油后烧毁;在不宜用火地方,将施药后的树枝、树叶用塑料膜袋封装,将虫闷死。
三、枝干涂白:枝干涂白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冬季树木的冻害,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而且还能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起到既防冻又杀虫的双重作用。涂白剂的配制方法是:生石灰3份,硫磺0.5份,食盐0.5份,白乳胶适量。先用水化开石灰,滤去渣砾,制成石灰乳,再加入乳胶,再加入足量的水,最后加入硫磺和食盐,搅拌均匀。
四、冬耕深翻:冬耕深翻可以使潜伏在土壤中的地下害虫遭受机械损伤,暴露在地表后又可以使其被鸟类等天敌啄食,必要时还可以进行人工捕杀。另外,深翻将土壤表层的病原物翻埋入深土层,深土层中的病原物被翻到地面,破坏了病虫的适生环境,有效地控制了病虫的发生。
五、药剂防治
(一)冬季尚在发生危害的常见病虫害
虽然在冬季大部分花卉病虫进入越冬(或休眠)状态,但由于暖冬异常气候的影响,加上有些病虫害种类的适应性较强等原因,因此尚有部分病虫害种类在冬季继续活动,危害园林植物。在我市冬季尚能在园林植物上危害的病虫害种类主要有灰白蚕蛾、部分介壳虫、部分蚜虫、11 黑刺粉虱、榕母管蓟马、白蚁、天牛、煤烟病、桂花枯班病等。要及时根据其发生危害特点,对症下药,进行防治,控制其危害。
1、大部分的绿化植物上有介壳虫和煤烟病伴随发生危害。介壳虫发生较为普遍,种类较多,为害相当,在某些树种上,甚至虫体满布茎干、枝条和叶片,严重影响绿化植物的生长和树容树貌。煤烟病是泉州市中心市区园林植物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非常普遍,主要为害植物的叶片、嫩枝,花器,发病部位形成煤烟状霉层,严重时在整片叶上覆盖成薄片,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削弱植物的生长势,严重影响园林植物观赏效果。
防治措施:用速扑杀、氧化乐果、敌敌畏、辛硫磷等杀虫剂混配疮炭煤烟净、炭疮溃烟灵、安纳园林植物清洗剂、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进行喷施。
2、黄心榕、垂枝榕、大叶榕、榕树等榕属植物上有灰白蚕蛾和榕母管蓟马大量发生危害。灰白蚕蛾的幼虫取食叶片和嫩梢,低龄幼虫咬食叶肉,大龄幼虫蚕食叶片,由于该幼虫具有拟态现象,不易被发现,极易造成大的危害。榕母管蓟马的若虫和成虫锉吸寄主的嫩叶和幼芽的汁液,造成大小不一的紫红褐色斑点,芽梢凋萎,叶片沿中脉向正面折叠,形成饺子状的虫瘿。
防治措施:用吡虫啉、甲氰菊酯、溴氢菊酯等与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混配后喷施。
3、羊蹄甲、天竺桂、腊肠树等植物上有黑刺粉虱发生危害,黑刺粉虱群集刺吸植物叶(叶背)、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严重发生时斑点扩展成片,进而全叶苍白,造成落叶,枯梢。
防治措施:喷施扑虱灵(灭虱净)、联苯菊酯等药剂。
4、柳、龙眼、海南蒲桃、榕树及台湾相思等林地树种上冬季受白蚁危害,柳树、意杨等受天牛危害均较为严重。白蚁常筑巢土中,取食植物的根、茎,并在树木上修筑泥被,啃食树皮,也能从伤口侵入木质部危害,植物受害后生长不良甚至整株枯死。天牛幼虫蛀食主干、枝条,作不规则的隧道,破坏树体养分和水分的运输,以致树势衰弱,重者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⑴在发生白蚁危害的圃地周围挖诱蚁穴(深度50㎝以上),投放白蚁喜食的饲料如新鲜松木、蔗茎、蔗皮、桉树皮等作诱饵,待白蚁大量诱集到诱杀点后,喷施具传染性的灭蚁灵,可达到大量杀死白蚁的目的。⑵对上树危害的白蚁用乐斯本1000倍液或溴氰菊酯500倍液喷洒在泥线或泥被上,以泥线或泥被充分湿润而泥土不落为宜,切勿先将泥线或泥被铲除后喷雾。⑶在发生天牛危害的植株枝干,先用镊子或嫁接刀将有新鲜虫粪排出的排粪孔清理干净,然后塞入56%磷化铝片剂(分成0.2-0.3克的小粒,每一蛀洞内塞入一小粒)或磷化锌毒签,并用粘泥堵死其它排粪孔;或用兽用注射器注射80%敌敌畏20倍液、50%杀螟松 50 倍液、50%的久效磷乳油2~5毫升,再用泥浆封闭洞口。
5、夹竹桃、红桑、海桐、白玉兰、碧桃、红叶李、石榴、扶桑、梅花、山茶等植物在冬季易遭受蚜虫危害。蚜虫成若虫群集在植物嫩叶、嫩芽上刺吸汁液,致使叶片变黄卷缩,其排泄物诱发煤烟病,影响生长和观赏。
防治措施:喷施抗蚜威、灭蚜松、顺式氯氰菊酯等药剂。
6、桂花在冬季容易发生枯斑病。桂花枯斑病为害叶片,病斑黄褐色、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形状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形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至1/2,枯死部分变脆,叶片卷曲易裂脱落。
防治措施:用敌力脱、多菌灵、苯来特喷雾,每 10天一次,连续2次至3次。
7、刺桐属植物病虫害防治:喷施好年冬、吡虫啉等农药。
(二)越冬病虫害防治
病虫在休眠期的越冬场所和早春初发期均较集中,虫龄一致,且是一年中最弱的时期,便于集中防治。植物进入休眠期,耐药力强,冬季修剪后的植物枝叶较少,通透性强,喷药容易均匀周到,既省药效果又好。因此,利用冬季、早春有利时机,对园林植物进行全面性的药剂防治,效果最佳。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⑴在植物休眠后期,喷洒晶体石硫合剂150~250倍液,灭蚧机油乳剂30~50倍液。在机油乳剂中,加入有机磷农药1500~2000倍液,可明显提高病虫防治效果。
⑵根部施用呋喃丹、铁灭克等药剂,对减少地下害虫、蛀干害虫以及刺吸性害虫越冬虫源和翌年的危害有良好效果。
十二月份园林植物病虫害测报防治
十二月份:低气温,开始冬季养护工作。
1、冬季修剪:对些常绿乔木、灌木进行修剪。
2、消灭越冬病虫害。
3、做好明年调整工作准备:待落叶植物落叶以后,对养护区进行观察,绘制要调整的方位
第五篇:尾矿库地质灾害的预测及防治措施(推荐)
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
尾矿库地质灾害的预测、类型及防治措施
一、尾矿库工程的特点
尾矿库作为矿山选矿生产的主要设施,是事故易发部位,也是隐伏巨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尾矿库占用大量土地,改变和破坏原有生态环境;尾矿中的污染物,通过径流和渗透,污染周围的土地、水体;最严重的当属溃坝事故,尾矿库下游为人口相对集中的居民点.溃坝时,尾矿砂、废水倾泻而下,农田、村镇顷刻间遭受灭顶之灾,其危害比水库更为严重,造成人员伤亡、淤塞拉萨河河道、严重污染土地和水体。
拟建尾矿库分布于矿区帮达浦主沟下游,由于利用自然沟谷地形,筑坝成库,三面环坡,上游汇水面积较大,直接面对暴雨、山洪冲击。尾矿砂颗粒细且饱水.选矿厂为增加矿物提取率,要求磨矿粒度很细,颗粒越细,尾矿库沉积滩面越平缓,库水位逼近坝前,尾矿砂多呈饱水状态,在振动、搅动条件下极易液化。
尾矿库设置有排洪设施.与一般水库不同的是,尾矿库本身不具备储水调洪能力,为排泄上游进库洪水,通常在库底设置排洪斜槽、管道或隧洞等构筑物,或在一侧开挖排水明渠. 尾矿库为极具威胁的污染源.尾矿砂通常含有酸性、碱性、毒性污染物及镉、砷、铅、锌、银、汞等有害重金属,是一个隐伏巨大隐患的“毒场”,其污染影响面远远超过尾矿库本身。尾矿库服务期就是尾矿坝筑坝期.后期坝随着库区尾矿砂的持续堆高而不断堆填、加高,即尾矿坝的筑坝施工贯穿整个尾矿库的运营、服务期,导致尾矿坝管理、监督难度大.
闭库后仍存在安全隐患.尾矿库最佳恢复利用途径是复垦,即在库区覆土恢复土地或植树、种草,恢复生态,改善矿区环境,但目前由于监管不到位,矿主出于经济考虑,往往简单平整,任其自然.由于坝体、排洪设施等相对简陋,加上尾矿库所处自然环境恶劣,即使闭库后尾矿库仍存在发生安全事故进而引发地质灾害的隐患。尾矿库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
1、泥石流
对尾矿库而言,泥石流主要表现为溃坝次生灾害.据统计,70%以上的尾矿库垮坝伴生泥石流或泥浆流灾害,正在运行的尾矿库因库区积水则比例更高.尾矿坝高度大,存放的尾矿砂多且饱水,形成大规模泥土石流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尾矿库溃坝形成的泥石流具有高势能、速度快、前锋高度大的特点,与坝高、坝前地形、尾矿砂堆存量以及含水状态等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尾矿库溃坝通常发
生于雨季,平常含水量低的尾矿砂因雨水、山谷洪水的加入,同样易于形成泥石流.坝前方陡(前倾)、窄的沟谷地形进一步为泥石流增势.
2、滑坡
尾矿库滑坡灾害包括坝体滑坡、诱发库岸滑坡或遭受自然滑坡灾害三个方面.
尾矿库后期坝多采用上游法堆筑,尾矿砂为筑坝材料,坝体强度低,稳定性差,在初期坝与后期堆积坝之间存在一个抗剪能力极低的潜在滑动面.随着库区尾矿砂的不断增高,对坝体的压力逐渐加大,坝体最终因承受不住巨大压力而滑坡破坏,导致坝体垮塌. 尾矿库由于位于帮达浦主沟下游,堆放的尾矿砂多呈饱水状态,库尾积水以便选厂循环利用,因此,同水库一样,尾矿库运行期间,将对库岸坡体产生浸泡、坡脚冲刷等作用,库岸自然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如岩土体饱水、强度降低,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岸坡发生破坏,破坏形式包括滑坡、崩塌、塌岸,影响因素主要有库岸形态特征、岩土体性质、冲刷作用强度等,结构松软和对水反应敏感的岩土体,往往容易产生岸坡破坏. 尾矿库建设及运营在诱发库岸滑坡的同时,还可能遭受自然滑坡灾害.大规模库区滑坡可造成涌浪,导致污水、尾矿砂溢坝,甚至垮坝事故.影响库岸滑坡的因素可划归为以下三类:一类是岩土体强度,如岩土体性质、结构、风化等;第二类是斜坡的形态特征,如地形坡度、人工开挖、填土等;第三类则是斜坡内应力状态,如地下水压力、堆载、地震和人工爆破等. 滑坡灾害具有突发性、危害大的特点,溃坝事故往往是先滑坡,后转化为泥石流.
3、塌陷
尾矿库所在地主要塌陷类型为构筑物破坏塌陷。
尾矿库为排泄上游洪水,库区下通常布设排洪管、塔、斜槽、排洪隧洞等构筑物,这些构筑物一旦破坏,将造成库区塌陷、尾矿砂泄漏,污染下游水体、土壤。
4、水体污染
有色金属矿山多为共生或伴生矿,由于选矿工艺技术所限或出于经济考量,选矿厂多仅提取一种或几种金属成分,其他作为尾矿废弃,同时选矿过程要加入各种浮选药剂(有些是剧毒,如选黄金的氰化物),大量酸性、碱性、毒性和重金属滞存于尾矿库,可以说每一座尾矿库都是一个“毒场”.伴随着尾矿库溃坝、泄漏(岩溶塌陷或排洪构筑物塌陷)或渗漏、流失的尾矿砂堆积于耕地表层,尾矿库污染水用于农田灌溉,均可导致农业耕作层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减产、绝收,更为严重的是,水土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蔽性的特点,一些农作物对某些重金属具有富集效应,污染农作物进入人类食物链,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威胁而农业耕作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具有难以降解性、污染累积性、长期性、后果严重的特点,污染治理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而且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尾矿库的防治措施
由于引起尾矿库灾害的原因较多,所以其治理方案的选择也多种多样。目前国内、外尾矿库灾害治理方法主要为改善坝体渗流条件、提高坝体的密实度以及改善坝体受力条件3大类。除此之外,尾矿库安全监测也是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防治措施如下所示
1、改善坝体的渗流条件
尾矿坝的渗流决定其稳定性。由于国内尾矿坝的初期坝多为不透水土坝,所以经常发生浸润线自初期坝顶溢出现象。轻者在浸润线出逸处流失尾矿砂,形成冲沟,重者造成尾矿坝的滑动。随着尾矿坝堆筑高度不断加大,尾矿坝坝体内浸润线也相应抬升,可能会出现坝基、坝坡及地下水位升高等稳定性问题。其中,地下水浸润线的抬高是造成坝体稳定性下降甚至丧失的主要原因。对于渗流和侵蚀引起的灾害问题,应首先采用防渗材料充填加固渗漏区,隔断渗流;重整坡角,调整或设置排水系统,以最大幅度地降低浸润线或在渗流溢出面上加盖压重以及设置反滤层等措施,防止渗流破坏发生。根据尾矿库灾害调查资料,改善坝体的排水条件是主要的防止地震液化措施。为此应加强尾矿堆积坝的排水系统,以降低坝坡浸润线高度,增大坝体的干燥部分或适当增加尾矿池内的干滩长度。通过修筑降排水设施,达到控制坝坡内水位线的方法很多,如井式排渗、管沟式排渗、褥垫排渗及墙式排渗等。其中,井式和墙式排渗方法均采用水泵抽水,应用的不多;管沟式排渗和褥垫排渗方法采用自流原理,节省能源,但投入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比较起来,按虹吸原理设计的虹吸排渗设施同时具有上述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点,而且施工方便、经济,运营成本最低,也便于管理。对于由于渗漏造成的尾矿坝隐患,一般采用较成熟的注浆封堵技术。也有采用粉喷搅拌方法,同时治理强度不足和坝肩渗漏问题的施工经验。
2、提高坝体的密实度
尾矿材料的室内试验表明,提高坝体密实度对增加抗剪强度有明显的作用。在这方面,利用分级箱、分级管、旋流池和水力旋流器等设备对尾矿砂进行分级,分选粗颗粒尾矿砂填筑下游坝坡的技术已经成熟,实践证明其效果显著。在各类分级设备中,尤以水力旋流器分级效率高。
对于地震引起的尾矿材料液化问题,理论上应采取措施尽量降低坝体内浸润线的高度,使其上部覆盖的干砂厚度足够大。上游法尾矿坝抗震也可采取增加坝体密实度、增强坝体材料抗液化强度或调整坝坡形状及受力状态等措施,防止液化的发生。事实表明,对于烈度8度及其以下的地震,当上覆有效应力大于150kPa时是比较安全的。从增强坝料抗液化能力的方法出发,在筑坝期间对坝料进行碾压比较容易实现。根据国内外尾矿材料液化的宏观经验,当碾压后水下坝料的相对密度不小于0.75时,其抗液化能力是有保障的。根据坝体稳定分析计算结果,放缓坝坡可以显著减少地震期间坝体的剪应力水平,增强坝坡的稳定性。当上述2种措施均不能实现时,可对坝体实施加固补强。就目前普遍采用的加固方法来看,以贴坡反压方法最易施工;
从处理效果比较,尤以振冲法效果显著。
3、改善坝体受力条件
从改善坝体的抗震效能角度,以往的工程措施大多建立在不改变、有时甚至减缓坝体坡角的基础上。这与坝坡加固的最终目的不符。既能保证坝体必要的抗震性能又能增大尾矿库堆存库容的方法是
对地震稳定性较差的坝坡进行加筋补强或作成加筋土,这种方法比放缓坝坡更经济。国外已有通过分层设置钢筋混凝土梁来加强土石坝坝坡整体性,改善梁间土的受力状态和变形状态,提高坝坡稳定性的施工先例。
4、绿色加筋技术
对于雨水冲刷作用明显的坝坡目前多采用粗砂或废石铺面等措施作为保护层。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和要求的增强,在大量修筑加筋土结构的同时,已开始注意综合利用加筋技术与绿色环保技术对边坡进行整治。其主要设计理念是利用易于成活的低矮灌木取代强度较低的土工织物等次筋,甚至直接用作主筋。由于植被枝条根茎能提供显著的粘聚力,因而对缺乏粘聚力的砂性土边坡如尾矿坝特别有效。已有的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每1 m3土中每增加1根茎,其抗剪强度增长3.2—3.7 kPa。这种加筋结构具有很好的粘聚力,能承受很大的应变和吸收很高的能量,是用于诸如高压缩性土和强震区等场合边坡加固的可选经济方案。绿色加筋方法对治理尾矿库的周边环境恶化现象如尘沙飞扬、坝坡尾矿砂流失等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植被的存在可有效地避免筋材的老化现象。
5、尾矿坝的安全监测
尾矿坝监测系统的设置也是预防尾矿库灾害、确定治理方案的组成部分。监测项目通常包括坝体位移、浸润线高度、孔隙水压力以及渗流情况的观测。因此,建议企业应逐步建立上述观测系统,加强对观测数据数学模型的研究、整理,以实现尾矿库安全监测的自动化、科学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尾矿库灾害损失。工程建设遭受的地质灾害 尾矿库溃坝原因分析
尾矿库最大的危险有害因素是溃坝,一旦渍坝会引起滑坡泥石流等重大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尾矿库溃坝的主要触发原因有滑坡、浪涌或洪水漫坝、坝坡失稳、堆积坝溃口、渗流破坏。现对可能引起溃坝的各个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1)、滑坡(岸坡坍塌):由于尾矿库建在陡峭山体上,爆破取石筑路活动、岩体风化、尾矿库水淹浸泡而导致山体失稳,最终引起滑坡。
(2)、浪涌或洪水漫坝:由于风速过大、泄洪排水构筑物破坏、堵塞、库区内发生大的泥石流或岸坡发生滑坡和坍塌等原因,引起水流高速冲击坝体或库区水位超过坝顶,致使坝坡失稳决口溃坝。
(3)坝坡失稳:由于坝体边坡过陡,有局部坍塌或隆起,坝面有冲刷、塌坑等不良现象裂缝,坝基下存在软基或岩溶,坝体疏松使渗流破坏不断扩大导致坝体裂缝、管涌或流土,引起坝体滑坡坍塌。(4)坝体局部浸润线过高:上游式尾矿坝主要是通过冲填形成的尾砂滤水体排去浸入坝体内部的渗透水,一旦滤水体结构因某些原因如坝体内细粒级的沉积矿泥夹层过多等而难以形成或被破坏,坝体内部的浸润线就会升高,渗透水就可能从坝坡逸出,在坝面形成沼泽。(5)坝面拉沟:未进行坝面维护,坝面无防冲刷措施,遇暴雨会引起坝面拉沟,局部塌陷。(6)渗流破坏:由于浸润线的位置过高,尾矿沉积干滩的长度过短,坝面或下游发生沼泽化,导致坝体、坝肩和不同材料结合部位有渗流水流出,渗流量增大,渗流水混浊引起管涌。(7)管涌:当库区水位过高而引起坝基渗透压力过大,排渗设施失效时就会引起管涌。
(8)坝体地震液化:当筑坝尾砂粒度不符合要求,坝坡处于饱和状态,地震时会引起坝体液化。
(9)裂缝:由于坝体、坝基不均匀沉陷或滑坡、坝体施工质量差或坝身结构及断面尺寸设计不当,当坝体滑移、暴雨或低温冰冻时就会使坝体产生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