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天津开发区金融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路径分析
关于天津开发区金融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路径分析
金刚
天津开发区关于发展金融业的探讨和实践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过去,由于历史和区域原因,天津开发区以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为主,关于发展金融业还不成熟。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金融领域的逐渐放开,特别是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战略,允许金融改革试点,天津开发区已经具有了发展特色金融市场的经济基础和独特优势。现结合天津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发区构建“中国新经济平台”大讨论,就开发区发展金融业谈几点建议,请领导、专家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天津金融业长期落后。天津金融业在解放前曾经比较发达,但是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相对与上海、北京,甚至后来的深圳,天津市在全国金融市场的长期落后,使得许多金融总部的资源已经基本被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分割完毕,滨海新区及开发区要发展金融产业,不仅要从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抢夺金融资源,还要与后起地区或者相当地区竞争,难度很大。
(二)天津对金融业发展的推动需要加强。国务院20号文件关于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专门明文规定“滨海新区金融改革试点”,在全国影响很大,但是外界舆论认为滨海新区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期望。对国家战略的快速反应能力是滨海新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惑。例如,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七项外汇改革政策在天津滨海新区实施,国家银监会从四个方面尽力支持滨海新区发展,国家保监会从六个方面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港股直通车,等工作的落实和推动乏力。
(三)天津对金融业发展的统一布局和科学规划需要加强。目前,天津把总行(如渤海银行)和主要一级分行放在了市区,因此,天津金融中心在市区,新区只是天津金融副中心。此外,天津市许多区纷纷争夺金融机构资源,形成不了马上能操作的金融中心规划和效力,天津市和新区将可能失去失去这个金融改革试点的机遇。
(四)开发区的问题。开发区土地紧缺,金融街的规模较小,缺乏金融机构聚集的较大的聚集地,现有满足金融机构使用的、聚集的成片的楼宇较少;缺乏专业金融人才,特别是政府部门缺乏专业金融人才,影响了区域金融产业促进的能力;已有金融机构对开发区增加值的贡献算在天津市的指标,短期内金融机构对开发区经济指标的贡献还需要研究,金融产业在开发区发展战略占多大的分量有争议;一些金融机构的不足和不诚信问题;面临着3-5年之后被塘沽于家铺金融贸易区赶超而成为资金密集度低的加工区的危险,等。2008年初,天津市许多区纷纷加快了争夺金融机构资源的力度,如果开发区在一年内建不成一批楼宇,在执行力方面弱于其他区,将丢失一批金融机构资源。
(五)金融风险问题。中国经济连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经济面临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各地方政府投资驱动力很强,国内游资过剩并缺乏多样化出口(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股市),外资纷纷想在中国获得高额利润,央行实施“从紧货币政策”,连续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家已经把防止经济转向过热和明显通胀将成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国存在某些领域金融环节断裂而引发金融风暴、经济硬着陆的潜在风险。
(六)金融政策问题。西方国家对金融领域的控制很严,在当前中国经济调控从紧,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加剧的情况下,中国金融政策的制定将会更加严格。而且,金融政策的制定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地方最多是留成部分的财税优惠,其他不管用,否则可能成为扰乱金融秩序的反面典型。另外,在借助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向国家要有关政策,要具有推广价值才有可能被批准。
二、探索天津开发区发展金融产业的导向
(一)开发区要成为中国的金融商贸服务基地
开发区力争在成为中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同时,努力成为中国的金融商贸服务基地。它的功能定位是: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提供相匹配的金融商贸服务,成为京津冀---环渤海---“三北”---东北亚资金流、商贸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重要汇聚和集散基地。建成国际化标准的金融产业聚集区,为滨海新区金融产业发展提供平台和载体。为此,将大力发展和提供更多金融创新产品。
结合开发区所面临的六个方面的问题,决定了开发区只有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才有前景。目前正在建设的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应该成为开发区走向中国金融商贸服务基地的载体。
(二)开发区要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区、金融总部服务区、金融街服务区
开发区金融后台服务区功能定位是:主要吸引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部门来新区设立金融后台服务机构,为北京、环渤海地区、三北地区的金融机构提供数据处理、信息中心、信息备份中心、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建议地址设在开发区北区(化工区)和开发区服务外包基地。考虑到金融后台项目利润少、规模大、占地面积大、固定资产设备多、人员相对报酬低等特点,加之北京有4个金融后台服务区域的激烈竞争,拟将部分低附加值、占地面积大的项目放在开发区北区(化工区)。
开发区金融总部服务区的功能定位是:主要吸引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国内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部门来新区设立金融中国总部或者地区总部。建议地址设在正在建设的现代服务产业服务区的中心地带。
开发区金融街服务区的功能定位是:主要吸引国内外银行的分行和支行,国内外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财务公司、担保公司、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地址在开发区金融街,目前基本上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
(三)要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业态和要素市场
开发区要利用市场开放加大的机会,吸引增长较快的各类投资基金;利用金融企业综合经营试点改革,扩大金融企业服务功能,拓展分保再保市场,发展证券指数、货币经纪、保险资产管理、保理、消费金融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承接与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相关的新兴金融业务;拓展离岸金融业务;积极发展金融后台,为北京、环渤海、中国北方的金融机构提供后台支持。
(四)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滨海新区金融创新提供配套的信用环境
信用是金融业发展的价值核心。天津要开放信用服务市场,规范信息数据的采集方式和披露渠道,解决各部门信用信息系统条块分割、不能信息共享的瓶颈问题,建立起具有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信息交流、政府扶持、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的系统化、制度化、专业化的信用制度。要通过信用制度,在滨海新区形成以发达的征信企业为主要标志的信用市场主体、完善的信用法规体系、健全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有效的行业监管体制、较大的信用产品市场需求的信用体系。
建立以企业和个人征信为主要内容,整合各部门、各行业、各方面的信用信息资源的综合性信用信息数据库,建立天津市有关委办局与新区各区之间的矩阵式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借助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征信体系的优势,吸取美国次级债风暴教训,加强对国内外投资客户的信用评级,推广金融信用产品。
三、探索推动开发区金融业发展的路径
(一)千方百计抢夺金融大项目
紧紧抓住外界对滨海新区金融改革试点的慕名、国家有关部委的公开支持,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其他区在金融服务和条件方面还暂时落后开发区的时机,利用各种资源、渠道,特别是在一年内建成一批楼宇,加强执行力和服务水平,抢先捕获一批金融大项目入区。
要结合“2008年天津市金融改革创新20项重点工作”开展并积极落实重点工作。集中短期时间,狠抓一批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进驻,要为它们解决办公注册场所;狠抓一批知名金融后台机构进驻,优先放在服务外包基地;狠抓一批银行总部的事业部及运营中心、将来有发展潜力的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进驻;有选择地追踪证券机构;积极寻求金融战略联盟。
金融资源主要掌握在各自的银行总部,主要的金融机构总部。开发区要主动到这些总部去公关,拜访主要高层领导;每年总部高层要定期到开发区的分支机构检查工作,开发区有关领导和部门要及时掌握他们的信息,与他们座谈,争取更多的金融资源来开发区。
为了不丢失好项目,同时又不被上当受骗,建议借助“专业化的第三只眼”,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借助信用中介机构甄别投资者。优点在于聘请专业资信机构从第三方的角度比较中立地调查投资者,包括注册信息、股东情况、股东背景、经营团队、产品情况、公共记录、诉讼记录、财务状况、财务分析、行业概况、现况与展望,避免主观判断,拍脑袋的决策,而且性价比非常高。借助信用中介机构甄别投资者,主要甄选目标有:经行业研究明确的高成长性、行业领先的中小企业;对投资方不了解或了解少的项目;开发区将给与财政补助、政策特别优惠的项目。
(二)要积极研究和推动金融创新产品或者项目
开发区要组织班子,专门研究和推动金融创新产品或者项目。例如,“港股直通车”的QFII港股交易所,相配套的津港指数;仿照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部证券、广发证券、上海证券等多家券商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开发区试点“三板市场”;研究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七项外汇改革政策在天津滨海新区实施,国家银监会从四个方面尽力支持滨海新区发展,国家保监会从六个方面支持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推动金融创新产品开发或者项目引进;与金融部门、机构座谈,积极研究和推动可行的、热点的金融创新产品或者项目。
又例如,订立离岸银行条例推动日本和韩国高资产认识私人银行业务的拓展,包括各种信托、投资、咨询和行政服务;加强土地注册制度,促进房贷市场发展。是否动产担保法应能容许滨海新区内的离岸子公司,能以其母公司在中国境内的资产作担保进行融资。
(三)形成开发区的自有金融产业形象
要发挥泰达控股、国资公司的金融产业优势,形成开发区的自有金融产业形象。泰达控股的金融产业包括银行、基金、保险、证券、信托、担保、典当在内的金融机构。开发区要不断研究新思路、新项目、新产品,以新项目、新产品为依托来实现新思路,例如,2007年泰达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签定合作协议,推出我国第一只面向市场实时公开发布的社会责任指数--“泰达环保指数”。开发区要加强树立 “泰达”金融标识在全国和世界范围的形象。
(四)要积极开展金融产业发展宣传、培训工作
要积极借助在开发区召开的各种金融会议、论坛,宣传开发区的金融投资环境,开展金融招商工作,“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于2007年在开发区成功召开之后,2008年6月继续召开,开发区有关部门要积极策划和参与,对2008年9月的达沃斯会议除了安排制造
业项目招商,也要积极策划金融招商。要对开发区领导干部、员工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可尝试在管委会例会上对领导干部开展金融讲座。要加强开发区金融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
(五)研究和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各部门多与金融机构沟通,与金融机构共同研讨制定新的适合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但是,在制定促进地方金融发展的特殊政策时,要防止一些不诚信的金融机构把金融风险转嫁给政府的可能性。
建立多种政策与信息发布渠道,加强与银行、企业之间的互动,可通过培训班或讲座等形式向银行和企业及时宣传新区优惠政策,更好的了解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最新形势。
(六)要做好为已经入区的金融机构的优质服务
经与人民银行、银监局、入区的金融机构座谈,他们提出了许多服务问题希望开发区有关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归纳如下:
在建设环节,目前开发区金融街部分服务环节存在缺陷,便捷性不够,提高了驻区金融机构经营成本。例如目前开发区交通堵塞,上下班高峰时段情况尤为严重,影响出行,期望改善;滨海金融街物业费偏高;滨海金融街车位太少,尤其是营业厅大门前车位过少;要提供更人性化、更便捷的物业服务;开发区金融服务区的建设要多听金融机构的意见,包括楼宇设计等。
在企业服务方面,建议货币兑换机构精简文件、简化手续、完善汇款制度,鼓励更多的境外公司在新区开设帐户;允许向企业客户发展和销售低利率产品;建议建立“新区电子贸易平台”,通过电子报关系统,提高服务效能;希望开发区投促局、工商局等机构,能为银行机构介绍一些新入区单位和客户,银行将按照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绿色通道,带动银行业务的开拓,从而推动开发区实现和谐、快速、健康发展。在资本市场方面,建立场外交易市场,为常驻和非常驻机构提供金融衍生品交易服务;制定规章制度,是滨海新区成为注册、管理、证券化监督以及各种特殊目的公司(spv公司)的中国中心。
在人才服务方面,要为金融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例如许多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包括天津的主要去北京和南方,开发区要为他们提供干事业的机会和舞台。又例如,每天有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往于天津市与开发区,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人才在孩子就学、家人就医等方面愿意在天津市区。
第二篇:深圳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深圳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
当前,我国包括深圳制造业发展都处于亟须从制造转向智造的发展时期。机器人作为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智能化产业,机器人产业具有一般高新技术产业所表现的突出特征,即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技术、高难度、高潜能和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产品新等特点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将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最有活力的经济领域(本文所指机器人主要为应用于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并包含特定情况下的服务机器人)。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市场。2013年,中国购买了约3.7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工业机器人全球销量的1/5,较2012年增加了近60%。2013年底,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地政府纷纷通过出台具体扶持政策、规划建设专业产业园区、搭建产业服务平台等方式扶持发展机器人产业,力争抢占先机。
——深圳产业初具规模,新应用领域潜力巨大
深圳市机器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深圳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的产值超过了200亿元。在本土机器人企业中,富士康的本体、雷柏的系统集成、汇川的伺服器、固高的控制器在国内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深圳在工业机器人的产学研结合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建立了10多个跟机器人产业密切相关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机器人孵化器和产业联盟。深圳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要基地,也是全球电子产品的制造大本营。
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1. 打造经济创新发展新引擎。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都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的下一个大型高新技术产业。它将带动和引领其他产业发展,为未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面支撑,未来的机器人产业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深圳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先锋,应充分认识到机器人产业对深圳经济创新增长的突出作用。
2.机器人引领多产业发展。从深圳实际情况来看,机器人不仅可以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将对家电、通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软件、互联网等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不亚于深圳现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
3.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全球正在以信息通信技术(ICT)推动工业4.0工业革命,机器人作为自动化技术的集大成者,是工业4.0的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深圳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既能有效解决制造业人力资源问题,更能推动尽快实现深圳制造业的自动化改造,从而进一步向智能制造发展。
——可行性
1. 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深圳在机器人系统集成、控制器、伺服器、多传感融合、信号处理、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技术具备国内领先水平,培育了汇川、固高、雷柏、众为兴等多家国内知名机器人企业。建立了以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为主的10多个跟机器人产业重点相关的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以及机器人孵化器和产业研资产业联盟。只是在科研院校人才方面稍显不足,暂时不能满足深圳对于机器人产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另外,作为与机器人产业紧密相关的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可观,2013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为4163亿元,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约150亿元,涉及机器人和数控装备的企业近千家。
2.庞大的市场辐射能力。根据行业共识,电子行业是继汽车之后的第二大机器人应用领域。目前国内电气、电子行业的机器人普及率不到50台/万名员工,数量明显偏低,未来的需求很大。此外,未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物流仓储自动化装备需求将迎来高增长。上述的电子、电气、通讯、家电、物流、仓储等领域全部都是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产业辐射能力非常强。
深圳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主要路径
——打造新产业领域机器人智造中心
3C产业是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机器人应用可预期的重点发展领域。同时通过深圳信息通信技术(ICT)优势,又能推动机器人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并推动工业4.0工业革命。因此,深圳应该将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领域重点聚焦在3C产业领域,以3C产业为代表,打造中国,乃至全球的新产业领域机器人智造中心。具体理由包括:
1.传统应用领域难以逾越。全球工业机器人最主要的市场在汽车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而在这些传统领域,库卡、安川、发那科、abb等四大机器人龙头本体企业占据了超过一半的绝对市场份额不仅具有非常高的行业壁垒和技术壁垒,而且也是龙头企业严防死守的重点产业领域。因此,深圳机器人产业不应该从机器人应用的传统领域作为突破点。
2.以智能制造实现弯道超车。3C产业是深圳发展新产业应用领域机器人的基础,但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不能完全停留在传统发展模式上,更应该在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的大背景下,依托深圳ICT产业发展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机器人产业有机结合,率先开展机器人应用领域智能制造。既包括机器人产品本身的智能制造,也包括通过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各行业的全面深入应用,推动深圳尽快步入智能制造行列,同时也实现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
——打造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
机器人三大关键零部件占到了总成本的72%,其中伺服系统成本占24%;减速器成本占36%;运动控制器成本占12%。三大关键零部件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质量及价格,是机器人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方面,应重点支持本土企业核心技术攻关的自主创新。对产业链上游关键零部件环节的固高、众为兴、雷赛、麦格米特、汇川、英威腾(行情,问诊)等深圳本土核心部件企业,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在部分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尤其在核心算法、软件控制系统等方面要抓紧缩小差距。
另一方面,应想方设法强化硬件技术项目的引进与合作。减速器、伺服电机等硬件方面对材料、工艺的要求更高,更有赖于国家装备制造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当前条件下,引进与合作应成为首选策略。目前上海机电(行情,问诊)与日本纳博已成立合资公司从事中低端精密减速器研发生产(上海机电控股51%),深圳也应在关键硬件方面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并优先考虑与深圳本土企业开展项目和技术合作。
——打造机器人集成服务及人才辐射中心
一是集成服务中心。虽然前文着重阐述了上游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但机器人产业终端产品的个性化特点,注定了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市场在于系统集成。不仅是终端应用产品的个性化集成,更主要的是产品的后期维护与服务。尤其是面对深圳及周边地区众多3C厂商的机器人需求,集成服务能力将成为机器人市场空间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这块市场一定要为深圳所牵头占领。
二是人才辐射中心。国内制造业的机器人应用环境相对复杂多变,巨量的系统集成与技术服务进而产生大量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与技术服务的人才需求。而人才集聚会带来产业的发展与集聚。因此,应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育为纲,立足深圳既有技术、产业与市场基础,在深圳构建中国工业机器人人才培育与技术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三是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在深圳机器人产业调研中,2007年开始做机械手臂的深圳本土企业——深圳市福士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建立公共工艺中心和应用示范中心,这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机器人产业对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要求非常高,同时涉及对各行各业的应用服务,应用领域非常广,对普通企业来说,无法承担所有的研发与服务,亟须通过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基础服务、共性服务,降低企业研发和经营成本。同时,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可以有效地吸引产业发展资源,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
促进产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抓紧出台专项产业政策
为鼓励本地企业发展,引进外来优质资源,做大做强深圳机器人产业,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机器人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具体建议:前期鼓励企业采取对外采购与成套设计、系统集成相结合的“韩国模式”,加强行业细分领域的集成应用,尤其在电子信息、通信、家电、物流仓储等深圳优势产业,鼓励发展本地企业“应用和集成技术”,扩大与占领新领域应用市场。同时借鉴“日本模式”,充分发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等科研院校带头作用,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集体攻关,重点突破“伺服系统”、“控制器”、“核心算法”等关键核心部件,尽快形成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商等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整体推进。
——精准定位产业链布局策略
在上游的核心零部件方面建议加大招商选资力度,重点引进“精密减速器”龙头企业研发制造项目,或与深圳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填补深圳在产业链环节的技术空白;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技术方面,深圳已有一定技术积累,可以采用加大扶持与重点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速形成技术集聚效应。在中游本体环节,根据机器人产业链分析,深圳在机器人本体环节与国外知名企业技术上存在较大差距,且本体生产投入巨大,占用土地等要素资源较多,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可以鼓励深圳已有的大型生产企业,如富士康、华为、比亚迪(行情,问诊)、创维等企业加紧内部研发使用。在下游集成应用方面,深圳应用环境较好,应在本土企业基础上,加大引进高端“系统集成”龙头企业,结合深圳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打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集聚中心。
——加强行业推广支持产业载体建设
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决于市场培育和市场空间。建议深圳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等方面加大市场应用示范,拓展机器人市场空间;同时建议深圳市政府在大沙河创新走廊、国际低碳城等重点区域进行机器人产业载体规划布局,支持多种形式的专业园区载体建设,尽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整合优化本土机器人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资源等优势。
第三篇:天津机器人产业发展
天津市机器人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推进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的总体部署,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期限为2018-2020年。
一、发展现状
按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描述,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包括控制、感知、执行三大模块,缺一不可。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于工业生产过程,如焊接机器人、打磨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服务个人或家庭,如助老助残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护理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于特殊环境,如核工业机器人、反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医疗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链包括核心零部件生产、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以及行业应用四大环节。其中,核心零部件又包括减速器、控制器、驱动器、伺服电机和传感器。
机器人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随着机器人需求快速增长,机器人产业发展也成为科技研发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
由于机器人涉及学科门类较多,是现代科学综合水平体现,所以机器人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机器人作为智能装备制造代表,大力发展有助于推动整个国家制造业提质增效,促进国家整体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我国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意义重大。一是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我国智能产业的兴起;二是机器人产业应用促进我国工业制造业从人力密集型向自动化生产转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口红利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三是机器人产业能够有效弥补我国逐步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带来的财政冲击。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机器人得到了一定发展。根据国际工业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5.9万台,同比增长4.4%,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其中,中国市场机器人年销量达到8.5万台,同比增长23.5%,占全球总销量的32.8%。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首次突破10万台。预计到2019年,全球机器人销量将达到41.4万台,中国市场机器人销量可达28.5万台。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平均值由5年前的50提高到66(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密度普遍超过200),我国机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增加到36,预计到2020年,将升至150台/万人,挤进世界前十。
与此同时,服务机器人发展迅速,应用范围日趋广泛,以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医疗康复机器人形成了较大产业规模,空间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和反恐防暴机器人等特种作业机器人实现了应用。
(二)天津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基础
天津装备制造业传承了近150年的历史积淀,特别是建国后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制造业体系。2016年,我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总计10978.8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37.3%。2017年我市机器人产业年产值达57亿元,较上一年增加近40%。我市装备工业逐步呈现出设计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的态势,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目前,我市以机器人作为主营业务企业百余家,产品门类齐全,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形成整机规模约30亿元,考虑相关软件、零部件及系统集成应用整体产业规模约100亿元。
2.技术条件和创新平台
我市现有机器人专家百余名,技术处全国领先水平。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均建有机器人研究所,在机器人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天津大学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研究所(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和机械学院分别在视觉测控、医疗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攻克复合想象动作信息解析与处理等技术,开发全球首台适用于全肢体中风康复的“纯意念控制”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研发了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2016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自主研发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妙手S”,已在湖南实现临床试验,部分指标已超越最高水平,填补了国内领域的空白。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下设机器人微纳级操作研究室等8个专业研究室,现有教授、海归等高级专业研发人员30余人,拥有 “智能机器人控制理论与方法网点开放实验室”,在机器人控制领域处国内领先地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成立智能制造学院,设有机器人研究所,数控加工工艺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建设国家智能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天津中德基地,联合固高科技有限公司着力研发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
在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大背景下,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天津中科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研究院、浙江大学滨海产业研究院等各地创新资源集聚天津,已经成为天津在高端装备领域的最重要研发机构。
3.应用环境 天津作为北方工业超大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能源装备等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行业中,形成了全覆盖。
——汽车制造。目前天津拥有一汽丰田、一汽夏利、长城汽车、清源汽车等23家具有生产资质的整车企业,大众变速器、爱达变速器、天海同步、天汽模等二百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从外资到内资、从加工制造到销售,从国际品牌到自主品牌的完整汽车链条,形成包括天津经济开发区、天津西青工业园区、天津武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天津专用汽车产业园在内的四大汽车制造产业聚集区。预计在十三五末期天津汽车产业将超过三千亿元,整车产量达到150万辆以上。
——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天津支柱产业,作为国家首批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建设成效显著,移动通信、片式元件、集成电路、化学与物理电源四大产业被信息产业部授予首批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华苑软件出口基地成为六个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之一。
——新能源装备。我市拥有大型水力发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新能源整车、光伏发电设备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产业体系完整、门类齐全。截至目前,天津拥有新能源企业百余家,产业初步形成了滨海高新区、开发区、西青区、宝坻区和北辰区5个聚集趋势明显的科技园区,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传统制造业。我市金属品加工机械行业有一机床、天重、天锻等大型企业,以及一重天津、太重天津、天锻压力机、中重科技等行业骨干企业;医药行业有天士力、天津医药集团、达仁堂等;化妆品行业有宝洁、郁美净等;食品行业有康师傅、鼎新、可口可乐、雀巢等;物流行业有东疆港保税区、菜鸟物流等。另外航空航天、高铁及轨道车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石油化工等都是天津的支柱产业,这些都是未来机器人重要的应用领域。
4.存在的问题
我市机器人产业取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技术壁垒。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涉及多项学科领域,产品系统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从事本行业的产品供应商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将多学科的先进技术集合为一体,熟练掌握上游行业所提供的各类关键零部件性能,并对下游行业用户所提出的需求进行引导,高度综合相关技术并对系统进行集成后,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成套装备及产品。而从新区工业机器人产业基础来看,主要为高等院校开展的基础研究,相关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产品比较单一,在支撑机器人发展的关键零部件的研究与制造、工业机器人的集成与成套技术、对工业机器人应用对象的深入分析与流程再造等技术方面存在较大障碍。
(2)人才壁垒。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制造人才,掌握先进系统控制软件、装备机械、工业自动化系统工程集成等领域的高素质、高技能以及多学科性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对客户需求、生产工艺以及产品特征深入了解,具备丰富经验的项目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滨海新区虽然拥有一定的设计、制造、控制、软件、市场营销等基础人才,但缺少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工作经验,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缺乏了解。
(3)资金壁垒。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是一项综合高新技术,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和持续不断的创新,因此,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国内由于主要依靠科技部门研究开发计划的支持,从资金到产业的支持力度不足,在关键部件、产品产业化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差距还在拉大。滨海新区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研发投入不足,缺少融资渠道。
(4)政策壁垒。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整体规划不清晰,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产学研各自为战。从国外经验看,美、日、德、韩等国在发展机器人初期都有政策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机器人产业化的发展。
二、总体思路
基于中国机器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结合天津市机器人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天津市发展机器人技术与产业的总体思路:技术引领产业、应用推动行业;项目重点突出、“换人”以点带面;政策顶层设计、规划持续统一;龙头引培结合、平台功能齐全。
三、总体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规划筹建包含技术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产品检验检测、信息咨询等多功能的天津市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健全天津市机器人联盟、协会、学会三位一体行业组织机制;打造全国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国际机器人博览会(展会);完成机器人各方面服务人才培训3000-5000人次;培育以机器人及机器人零部件为主业的上市企业3-5家、全市机器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省部级及以上)3-5项;实现机器人换人、智能工厂项目30-50项。
四、重点任务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我市产品特色,重点推动十大标志性产品率先形成突破。
(一)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1.工业机器人RV减速器研制
全面突破摆线磨齿、小偏心曲轴磨削、整机装配测试、寿命试验等高精密减速器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机器人高精密减速器产品,在国内主流机器人配套应用,替代进口,提升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水平。
2.高性能的伺服驱动系统
通过电机的数学模型,研究伺服控制的带宽拓展和控制参数的优化,研究实时系统参数辨识和观测器的配合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通过实时的FFT分析和双惯量系统模型的建立以提高系统的自动抑振能力;开发高速总线通讯和机械特性分析软件工具,实现伺服驱动系统与工业机器人本体之间的互联,形成产品并进行小批量的试制。
(二)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 1.混联机器人成套装备及示范应用
TriMule机器人具有工作空间大、刚度重量比高、可重构能力强、且可实现全闭环控制;以该混联机器人为主体构成的可重构混联加工装备因其大范围移动能力、良好的工作空间和动力学性能、末端工具的更换能力灵活等优点,加快开发由一个3自由度并联机构与一个2自由度串联手腕组成的5自由度混联机器人,并实现在航空结构件的高速铣削加工、螺旋铣孔加工,汽车覆盖件模具加工、打磨和抛光工艺的产业化应用。
2.轻型协作机器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针对智能制造过程中订单的多样性要求,以及产品小批量、定制化、短周期为特征,以轻量型模块化中空串联协作机器人为研究对象,研究模块化关节设计、机器人构型综合、基于EtherCAT通讯的具备拖动示教和碰撞检测等功能的控制系统开发、快速标定等关键技术。设计和开发一种轻量型、模块化、便携式、负载/自重比大的串联协作机器人,不仅能替代人,还可与人协同工作,以适应工业发展自动化和多样性的要求。
3.高压水射流除锈、喷漆机器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针对石化、船舶等行业对储罐、大型船体等装置的除锈、防腐自动化作业及环保需求,研制高压水射流除锈机器人系统、喷漆机器人系统。突破适应多壁厚、多变摩擦系数壁面的机器人磁吸附行走、防爆、防水等关键技术,研制多类型复杂工况下除锈、喷漆作业执行模块,研究机器人除锈、喷漆作业工艺,实现代替人工无脚手架完全作业目标,形成定型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4.白酒行业用机器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采用机器人技术解决白酒酿造过程中的上甄及后装工序中带盖装箱装盒操作,研制用于上述操作的机器人成套装备并开发相应辅助配套设施,完成生产线集成,实现自动化生产与车间级生产调度管理。
5.自动化柔性高铁车身焊缝打磨系统
针对高铁铝合金车体焊缝的打磨处理的自动化需求,开发融合工业机器人、焊缝打磨组合工具系统、渗透探伤系统、吸尘及铝屑回收装置、在线及离线编程软件、激光视觉定位跟踪及检测系统的自动化柔性车身焊缝打磨系统,用于高铁车身铝合金侧墙焊缝的自动打磨作业和焊缝自动渗透探伤作业。
6.飞行机器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针对近年来对于飞行机器人农田施药、物流运输、巡查巡检、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等应用需求,以制约飞行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推广的瓶颈问题为对象,研究飞行机器人优化设计、飞行机器人自主导航、复杂环境智能感知、任务作业网络化管理等关键技术。设计和开发2-3种面向典型应用的飞行机器人系统,并完成农田施药、物流运输、巡查巡检等不少于3种场景的规模化应用。7.水下滑翔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针对海域的温跃层的温度、盐度、水质等海洋环境数据收集的需求,研究开发搭载水听器、CTD等各类科学传感器,以获得全方位的海洋环境数据为目标的水下滑翔机,并完成海洋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8.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成套装备及示范应用
针对养老助残等家庭服务需求,开发采用非特定人(SI)的语音识别技术,识别各类语音,具有吸尘、人脸识别、血压监测、老人跌倒报警等功能,可连接整个家庭的电子设备,通过红外系统,学习各类遥控器功能,控制整体家电的智能家庭服务型机器人。
9.系列教育机器人及其仿真系统
针对机器人教育需求,开发采用串联/并联机器人、AGV、立体仓库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虚机实电技术、全软件仿真技术,开发机器人3D虚拟装配系统、模拟操作系统半及实物仿真系统,研制系列机器人实训及竞赛平台,形成机器人可展示机器人抓放、装配、搬运、入库、检测等多种教学/实训/竞赛生产线,开展机器人服务人才培训,在国家级机器人大赛中实现整体或部分应用。
10.手术机器人开发及产业化
针对外科微创手术自动化需求,开发基于视觉识别、虚拟力触觉反馈能力、三维成像技术、计算机精确遥控技术等,开发机械手臂可以360度自由转动胆囊、心脏微创手术机器人,进行临床实验。
(三)推动重点基础能力建设 1.机器人服务人才培养工程
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专业,促进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型人才;鼓励工业机器人教育装备开发、机器人应用技术培训等相关企业发展,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训设备及骨干师资培训;培育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具备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传帮接代能力的师范人才;建设一批职工继续教育品牌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工业机器人紧缺人才培训和转岗职工培训;利用网络的便易性,整合、开发优质在线课程,普及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2.机器人检测平台建设
建设天津市机器人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机器人整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的检测、标准制订与修订、系统评定与认证、机器人质量体系建设、机器人产业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专业检测设备研发、技术咨询、机器人专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政府部门提供行业咨询服务,全面提升我市机器人产业的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增强检验检测及科研综合实力,促进我市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3.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
建设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机器人科技重大成果产业化转化平台。研究院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小试、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和工程化开发平台,促进其提升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服务能力;制定机器人技术转化、服务综合考评制度,择优按合同科研规模给予一定比例的经费支持,促进科研院所提升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引导我市科研机构更多开展从科学技术到产品的研发和服务,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创建机器人推广应用示范工程
坚持市场牵引、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相结合,充分挖掘我市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在机器人领域内的智力资源,面向钢铁、汽车、机械、船舶、石化、医药、电子、食品饮料等领域,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以技术服务队模式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不同层次的进行技术改造与提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贡献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传统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建设100家智能制造推广企业,提升我市智能制造产业整体竞争力。
——工业机器人。结合我市产业结构,在工业机器人用量大的汽车、电子、金属制品行业,在劳动强度大的轻工、纺织、铸造等行业,在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医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通过双创平台整合资源,在焊接机器人方面实现多个行业应用拓展,完成焊接机器人在京津冀地区的快速量产。
——服务机器人。鼓励我市有基础有条件的社区,养老、医院、教育机构,开展陪护与康复训练机器人在失能与认知障碍人群中的试点示范,开展智能假肢与外骨骼机器人在行动障碍人群中的试点示范,开展教育机器人在辅助教育的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服务机器人在医疗、助老助残、康复、教育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特种机器人。在救灾救援领域,推进专业服务机器人在自然灾害、火灾、核事故、危险品爆炸现场的示范应用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机器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
将机器人项目上升为市重点发展计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选择重点项目持续稳定支持,点面结合,以点为主。设立机器人发展专项科研基金、设立本地机器人应用专项补贴基金、创立科技金融模式。畅通多委、办、局信息交流途径,促进机器人技术突破和本土机器人的典型应用;合理引导和推进机器人企业兼并重组,打造大型机器人龙头企业。
(二)设立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
依托机器人协会专家委,联合天津市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端精密加工联盟等行业组织力量,面向国内产业重大需求,立足支撑我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业发展,组建天津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分别设政策服务和技术咨询两机构,主要完成全市有关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发展中,长期、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组织专家进行重点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决策预案等。
(三)建立人才引进制度
建立充分体现不拘一格引人才的制度,对象涵盖技能型人才、杰出人才、高层次人才以及海外人才等,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引进措施。如支持柔性引才引智,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租赁制度,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四)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联盟)的组织优势,创建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激发创新热情和创业潜能;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及技术发展线路图,保障行业发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推进产业供给侧改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聚集行业高端创新人才以及搭建联合攻关平台,促进天津市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五)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做好机器人领域的重大项目的组织、论证和推动实施,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进程中的共性问题和特殊需求,确保项目按计划推动实施。针对自主创新、技术领先、产业带动性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重大项目,加大支持力度。统筹全市相关领域的财政资金,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投入,撬动重点项目建设。未来三年,在机器人产品的研发、产业化、行业应用,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等领域,将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
(六)加强合作交流和招商引资
围绕滨海新区、华苑、武清区等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加强与知名品牌企业的合作交流,寻求项目落地的可能,打造我市机器人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包括机器人产业四大家族: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的安川和发那科,中国机器人两大巨头:广州数控、沈阳新松。充分利用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建立针对机器人领域的产业基金,大幅提高我市机器人产业的规模,使我市机器人产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第四篇:天津开发区党建
非公有制企业零散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探索
作为天津滨海新区的核心功能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25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外向型程度最高的国家级开发区,吸引了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近5000家,累计投资总额500多亿美元,2009年GDP 1215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开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域不断扩大,开发区企业党委下属303个企业党组织,党员近7000名,其中零散党员2100余名,约占三分之一。这些党员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大多从事制造业或贸易、中介行业等第三产业,分布在近1300家企业,人员流动性强,每年都有占零散党员总数的20%左右的党员调出、调入。针对这种情况,开发区企业党委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强零散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方式,推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提升。
一、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形成一套较完整的零散党员管理教育的组织体系开发区企业党委把零散党员编入联合党支部管理,原则上每20名零散党员组成一个联合党支部。联合支部数量不断增加,从2004年的40个发展到2009年的85个。对于党员人数虽达到了3人以上,但建立支部暂时有困难的企业,采取“体外循环”的方式,以企业为单位组成联合党支部,在“党员之家”开展活动,过好组织生活。按照零散党员工作地、居住地的不同,将若干个联合党支部组织起来,建立了两个联合党总支,加强了对零散党员各个支部的管理,使党组织工作体系更加完备。通过上述方式,基本上实现了“有企业就要有党员,有党员就要有党组织,有党组织就要开展正常的党的活动”的目标,党的工作覆盖到区域内的每个企业。
二、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建立一支高素质党务工作者队伍
做好零散党员管理工作,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建立一支高素质党务干部队伍是关键。从2003年初开始,开发区企业党委尝试聘请兼职党建联络员,充实联合党支部的工作力量,分别负责两个联合党总支的管理工作。2006年初,又明确由兼职党建联络员分别出任两个联合党总支书记,并选出优秀的联合支部书记担任总支委员,共同协助党委将联合党总支的日常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了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务工作能力,每年至少安排两次对联合支部书记的集中学习培训。同时,以党组织活动为载体,以评选先进为契机,注意在零散党员中挑选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中青年党员,培养骨干力量担任兼职的基层党务干部,从而保证了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考察,每个联合支部书记都能够胜任党委交给的各项工作,涌现出一批先进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并形成了一支上百人的骨干队伍。
三、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建立适应零散党员群体特点的教育管理机制
开发区企业党委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党员群体的工作特点、企业文化特点和党员自身情况,采取多种渠道探索开展党建工作方式,增强党建工作实际效果。
一是针对青年党员、高学历党员多的特点,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很多零散党员学历较高、思路开阔、追求上进,但入党时间较短,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为此,企业党委组织他们参观天津市规划展、滨海新区规划展,了解天津城市的历史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读书活动,号召青年党员采取形式灵活多样的阅读和学习,加深对党的知识和当前政策的认识,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的通讯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了零散党员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手机信息群发系统、网络通知群呼系统等,党建工作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二是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价值观容易出现偏差的情况,积极组织他们参与各种社会奉献活动。很多零散党员长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容易出现重经济、轻政治,重实惠、轻理想的倾向。对此,企业党委有意识地加强对青年党员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他们参加为灾区捐款捐物、帮扶困难家庭和党员志愿者服务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同时,在联合支部中广泛开展党员互助活动,帮扶生活困难党员,使他们体会到组织的温暖。广大青年党员通过体验社会、奉献社会,社会责任感普遍增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树立。三是针对党员在职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和联谊活动,为他们多办实事。很多零散党员对个人事业发展有着强烈的愿望和迫切的需求,还有不少党员是中小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负责人,但他们受企业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交往面普遍较窄,特别需要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为此,企业党委通过定期组织党员企业家论坛、联谊活动,举办不同主题的讲座活动,搭建中小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帮助党员开阔眼界和思路,展现才华。
第五篇: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一、**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
**开发区是我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自成立以来,始终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格局的总体要
求,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招商思想,找准主导产业定位,突出产业招商,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壮大。
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汽车配套、生物医药为主体的产业群体。截至“十五”期末,**开发区已经引进电子信息类企业达**家,此类企业投资累计达到**亿美元,占到开发区引资总额的72,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代表企业有**、**等,形成了芯片制造封装、电子元器件、手机配套、消费类电子产品等四大行业,成为**市投资规模最大、资金密度和技术含量最高、产业链最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配套产业投资累计达到**亿美元,代表企业有**、**等,是目前**市最主要的汽车配套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产业投资达到**亿美元,代表企业有**、**等,成为我区新兴的支柱产业。
二、**开发区发展面临的形势
未来几年,对**开发区发展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存在着严峻的挑战。
从国内外大环境看,国际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为开发区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在国际资本转移上,以信息产业为代表、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微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成为转移的主流,并呈现出制造、研发和服务一体化转移的态势。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稳定增长趋势将更加巩固,正在逐步全面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和发展潮流中,开发区作为《中国入世议定书》中规定的特殊经济区,在我国的整体开放格局中将继续存在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开发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是产业链条还不尽完善,尤其主导产业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还待进一步改善,尤其是软环境方面,在服务意识、社会治安等方面还有不少不到位的地方;国家对土地、信贷等采取宏观调控导致土地资源短缺和资金到位减缓,开发区二、三产业发展还不平衡,这些问题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对我区产业招商和发展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三、**开发区产业发展建议
未来几年,面对国际国内招商引资新形势,**开发区应紧紧抓住历史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开发区的发展,要在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打造国际一流工业园区的同时,充分发挥软硬件投资环境俱佳和主导产业集聚等优势,继续实施产业招商、载体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措施,凸现**开发区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1、加强主导产业宣传力度,突出产业招商
紧扣产业发展的主线,积极对接国际资本向中国转移的新动向,紧紧把握世界经济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世界五百强等外资企业在我国寻求第二市场的机遇,在新一轮招商引资竞争中抢占先机。进一步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配套、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以产业为纽带,以配套促集聚,做好产业链的延伸和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升级,形成电子为主体、汽车配套、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链的重要产业基地。锁定具体的招商区域,集中力量强化对美国、韩国、台湾电子信息产业,日本的汽车配套、生物医药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努力打造比较完备的产业集群。
2、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环境是形象,是财富。完善的投资环境是吸引外资企业投资的基础条件。**开发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打造中央商务区(CBD),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的档次和水平;加强配套商务服务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物业管理,同时加强工业园区的治安管理,有效防止盗窃等案件的发生。
各政府部门应提高行政综合服务功能,延伸服务内容,诚信服务外商,经常深入企业,积极主动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提高政府效能,提高服务水平。对主导产业大项目、成立项目服务小组,开展全程式服务,真正做到公开、公正、便民、高效;加强涉外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执法监督机制,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
3、发挥“以商引商、以情招商”的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已开业的和已落户的老企业对选址准备投资的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示范。要把积聚的产业、企业看作招商工作的优秀资源,一方面大力宣传我区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已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以此示范,消除外商的戒备心理,增强信任度;另一方面通过对入区企业的优质服务,让企业
以现身说法的形式验证本企业的成功典范,说服新客商。采取“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的示范方式招商,是发挥产业链作用,提高招商成效的一大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