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2018年中国钟表产业市场发展机遇研究分析报告(精编版)
2014-2018年中国钟表产业市场发展机遇研究分析报告(精编版)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 钟表相关知识概述1
1.1 钟表的概念
1.1.1 钟表的定义
1.1.2 钟表的分类及特点
1.1.3 钟表的发展历史
1.2 钟表的其他知识介绍
1.2.1 钟表的材质综述
1.2.2 钟表相关名词词释
1.2.3 钟表摆轮种类及特点
第二章 世界钟表行业发展状况10
2.1 美国钟表行业发展分析
2.1.1 美国钟表市场概述
2.1.2 美国手表市场消费意识分析
2.1.3 美国手表市场面临的问题
2.2 瑞士钟表行业发展分析2.2.1 瑞士钟表制造业发展历程2.2.2 瑞士制表业市场优势2.2.3 瑞士钟表名企简述2.2.4 瑞士钟表出口浅析2.3 日本钟表行业发展分析2.3.1 日本电波钟表市场发展状况2.3.2 日本高档手表市场畅销
2.3.3 日本手表市场流行品种的介绍
2.4 其他国家和地区钟表行业发展状况
2.4.1 新加坡手表市场简述
2.4.2 俄罗斯手表市场发展解读
2.4.3 台湾钟表行业发展面临危机
2.4.4 香港钟表业提高竞争力的策略
第三章 中国钟表行业发展分析29
3.1 中国钟表行业概述
3.1.1 中国手表行业发展状况
3.1.2 中国钟表行业状况综述
3.1.3 钟表行业发展走向中高端
3.1.4 钟表企业乐观应对行业的发展
3.1.5 中国对高档手表征收高额消费税
3.2 中国钟表行业品牌发展
3.2.1 中国钟表业品牌发展概述
3.2.2 中国钟表品牌的优势3.2.3 品牌促进中国钟表企业发展3.2.4 中国高档钟表缺乏品牌3.2.5 钟表品牌是行业发展的关键3.3 中国钟表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3.3.1 制约中国钟表行业发展的因素3.3.23.3.33.3.43.3.5 钟表业以量创汇遇困境 中国钟表业需要觉醒 中国钟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中国钟表产业发展的危机及其应对策略
3.4 钟表行业的发展趋势
3.4.1 “十二五”钟表行业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3.4.2 中国手表市场发展趋势
3.4.3 手表款式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中国钟表市场分析52
4.1 中国钟表市场概述
4.1.1 中国手表市场状况
4.1.2 钟表零售市场发展特点
4.1.3 高档手表市场发展解读4.1.4 “指针式逆行钟表”市场剖析4.2 2012-2014年百家商场钟表零售分析4.2.1 2012年百家商场时钟、手表零售状况57
4.2.2 2013年百家商场时钟、手表零售状况59
4.2.3 2014年百家商场时钟、手表零售状况60
4.3 中国钟表市场消费分析
4.3.1 手表消费层次概述
4.3.2 本土钟表消费市场剖析
4.3.3 中国钟表品牌随同理性消费而崛起
4.4 中国钟表国际竞争力分析
4.4.1 成本增加竞争压力加大
4.4.2 中国钟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4.4.3 中国钟表国际竞争的潜力
第五章 中国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工业统计数据分析72
5.1 2012-2014年8月年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全部企业工业统计数据分析
5.1.1 2012年1-12月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全部企业工业统计数据分析5.1.2 2013年1-11月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全部企业工业统计数据分析5.1.3 2014年1-8月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全部企业工业统计数据分析5.2 2013-2014年8月中国不同所有制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工业统计数据分析5.2.1 2013年1-11月中国不同所有制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企业工业统计数据分析5.2.2 2014年1-8月中国不同所有制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企业工业统计数据分析5.3 2013-2014年8月中国不同规模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工业统计数据分析5.3.1 2013年1-11月中国不同规模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企业工业统计数据分析5.3.2 2014年1-8月中国不同规模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企业工业统计数据分析
第六章 钟表细分行业发展分析83
6.1 机械钟表
6.1.1 机械表的分类
6.1.2 机械手表的发展史
6.1.3 机械钟表计时精度影响因素
6.1.4 中国机械表市场发展好
6.2 电波钟表6.2.1 电波钟表的概念6.2.2 电波钟表的技术原理6.2.3 中国电波钟表技术发展状况
6.2.4 卡西尼电波表将大举进攻中国市场
6.3 电子表
6.3.1 电子手表发展历程
6.3.2 电子表芯关税调整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6.3.3 多功能电子表将成市场主角
第七章 中国钟表行业产量数据分析98
7.1 2012-2014年全国及重点省市钟产量统计
7.1.1 2012年1-12月全国及重点省市钟产量统计
7.1.2 2013年1-12月全国及重点省市钟产量分析7.1.3 2014年全国及主要省份钟产量分析 7.2 2012-2014年全国及重点省市表产量统计7.1.1 2012年1-12月全国及重点省市表产量统计
7.2.2 2013年1-12月全国及重点省市表产量分析
7.2.3 2014年全国及主要省份表产量分析
第八章 中国主要地区钟表行业的发展状况107
8.1 深圳钟表行业发展分析
8.1.1 深圳钟表产业发展概述
8.1.2 深圳钟表出口量减价涨
8.1.3 深圳钟表业度过难关
8.2 上海钟表行业发展分析
8.2.1 上海手表行业发展综述
8.2.2 上海高档钟表消费市场分析
8.2.3 上海进口手表趋向高档化
8.3 山东烟台钟表行业发展分析
8.3.1 烟台钟表发展简史8.3.2 烟台钟表生产质量有待提高8.3.3 烟台钟表恶性竞争需整治8.4 福建漳州钟表行业发展分析8.4.1 漳州的钟表发展概述8.4.2 漳州钟表出口状况简况8.4.3 漳州政府四举措发展钟表产业8.5 其他区域钟表行业发展8.5.1 广州钟表新品拉动产业发展
8.5.2 成都钟表市场消费分析
8.5.3 义乌钟表业发展分析
第九章 中国钟表行业进出口数据分析128
9.1 中国表壳用贵金属或包贵金属制成的表进出口数据分析
9.1.1 2005-2014年中国表壳用贵金属或包贵金属制成的表进出口总体数据
9.1.2 2013-2014年中国表壳用贵金属或包贵金属制成的表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
析
9.1.3 2013-2014年中国表壳用贵金属或包贵金属制成的表主要国家进出口数据9.2 中国以表芯装成的钟(仪表板钟及车、航空器、航天器或船用类似钟除外)进出口数据分 1319.2.1 2005-2014年中国以表芯装成的钟(仪表板钟及车、航空器、航天器或船用类似钟除外)进出口总体数据132
9.2.2 2013-2014年中国以表芯装成的钟(仪表板钟及车、航空器、航天器或船用类似钟除外)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134
9.2.3 2013-2014年中国以表芯装成的钟(仪表板钟及车、航空器、航天器或船用类似钟除外)主要国家进出口数据137
9.3 中国手表、怀表及其他表(表壳用贵金属或包贵金属制成的表除外)进出口分析139
9.3.1 2005-2014年中国手表、怀表及其他表(表壳用贵金属或包贵金属制成的表除外)进出口总体数据分析140
9.3.2 2013-2014年中国手表、怀表及其他表(表壳用贵金属或包贵金属制成的表除外)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分析142
9.3.3 2013-2014年中国手表、怀表及其他表(表壳用贵金属或包贵金属制成的表除外)进出口主要国家数据分析145
9.4 中国其他钟进出口分析
9.4.1 2005-2014年中国其他钟进出口总体数据分析
9.4.2 2013-2014年中国其他钟主要省市进出口数据分析
9.4.3 2013-2014年中国其他钟进出口主要国家数据分析
第十章 钟表的营销分析153
10.1 钟表的品牌营销分析
10.1.1 钟表品牌的营销价值
10.1.2 钟表品牌营销的推导形式转换
10.1.3 钟表品牌经营无技巧
10.1.4 后WTO的钟表市场营销分析
10.2 钟表零售终端之连锁店经营
10.2.1 钟表终端市场探究
10.2.2 名表零售终端简述10.2.3 钟表连锁店的成功案例10.2.4 中国钟表连锁店发展状况10.2.5 名表连锁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0.3 手表的蓝领市场营销分析10.3.1 蓝领手表消费潜力解析10.3.2 中档品牌为主与品牌集中度较低10.3.3 蓝领手表市场营销模式探讨10.3.4 蓝领手表价值观在配合营销中的外显分析
10.4 天梭表的低成本营销综述
10.4.1 低成本营销概述
10.4.2 天梭表低营销成本战略
10.4.3 天梭表低成本营销战略的成就
10.4.4 对于天梭表营销策略的疑问探讨
第十一章 国外钟表企业发展分析175
11.1 斯沃琪集团11.1.1 斯沃琪集团简介11.1.2 斯沃琪的特点11.1.3 2013年斯沃琪经营状况11.1.4 2014年1-9月斯沃琪经营状况11.1.5 瑞士斯沃琪陀飞轮精品店遍及全球11.2 劳力士公司11.2.1 公司简介11.2.2 劳力士的发展历程11.2.3 劳力士的工艺介绍11.3 梅花11.3.1 梅花表集团简介11.3.2 梅花表用产品代言形象11.3.3 梅花表向高端方向发展11.3.4 梅花表魅力特色依旧11.4 西铁城
11.4.1 西铁城简介
11.4.2 西铁城营销发展状况分析
11.4.3 西铁城将攻关中高端市场
11.5 历峰集团
11.5.1 历峰集团简介
11.5.2 历峰集团子公司及钟表品牌介绍
第十二章 中国主要钟表企业发展分析198
12.1 深圳市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1.1 公司简介
12.1.2 2013年1-12月飞亚达经营状况
12.1.3 2014年1-9月飞亚达经营状况
12.1.4 2013年飞亚达新品腕表上市
12.2 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12.2.1 公司简介12.2.2 天王表的品牌文化12.2.3 天王表营销技巧分析12.3 依波精品(深圳)有限公司12.3.1 公司简介12.3.2 依波的品牌发展历程12.3.3 依波公司的“四化”解说12.3.4 依波表顾问式营销分析
12.4 其他钟表企业12.4.1 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公司12.4.2 深圳雷诺表业有限公司12.4.3 珠海精准电子有限公司12.4.4 广州天美时钟表有限公司12.4.5 珠海格力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
第十三章 中国钟表产业发展趋势分析219
13.1 中国钟表产业前景展望
13.1.1 2014年中国钟表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3.1.2 发展钟表产业的机遇及趋势
13.1.3 未来10年中国钟表产业发展规划
13.1.4 2014-2020年中国钟表产量预测
13.2 2014-2018年钟表产业发展趋势探讨
13.2.1 2014-2018年钟表产业前景展望
13.2.2 2014-2018年钟表产业发展目标
第十四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228
14.1报告主要研究结论
14.2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
附录:
附录一:《中国钟表标准概述》
附录二:《上海市钟表行业行规行约》
附录三:《深圳国际钟表珠宝展览会保护知识产权规则》
附录四:《钟表专利和创新成果登记实施细则》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
第二篇:中国开关电源市场及产业发展分析
中国开关电源市场及产业发展分析
一、市场分析
开关电源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是从七十年代兴起的,八十年代初中国也开始了开关电源的研究工作,现在,开关电源已经在各种整机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其应用领域主要有:
1、邮电通信:作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基站电源。
2、计算机:作为各种PC机。服务器、工业控制机的开关电源。
3、家用电子产品:目前使用开关电源的家用电子产品有电视机、影碟机等。
4、其它行业:如电力、航天。军事等领域。
1.1国际开关电源市场情况
据Frost&Saullivan公司的资料显示,1999年,全球开关电源市场的规模从1992年的84亿美元猛增至166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0%。这是由于作为电源和开关电源最主要用户的计算机及其外转设备市场的不断发展,以通讯通信业的异军突起,促进了开关电源市场的日益增长,使全球开关电源市场呈现出十分美好的前景。
目前,在计算机、电子仪器仪表和通信设备中应用得最多的开关电源,有AC/DC、DC/DC两种。到2000年,AC/DC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将从1992年的80%减少为76%,而DC/DC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将从1992年的20%增长为24de。开关电源除了主要应用在计算机、仪器仪表和通信领域之外,还普遍应用在通用工业和消费电子产品领域。
开关电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正在向着模块化、扩大输出电压范围、提高输人端功率因数、抗电磁干扰性强以及附加备用电池的方向发展。在开关电源领域,正在开展一系列的技术革新,例如功率系数的校正、相位调制、高频电源、零电压和零电流转换以及单片式转换调节器等,所有这些改进,都使开关电源的性能和效率大为提高,使其应用范围大大拓宽,尤其在新兴的通信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1998年上半年,世界上生产开关电源的厂商已达600多家。虽然开关电源的厂商不少,但是由于业内的竞争异常激烈,目前还没有哪一家厂商能独家垄断市场。
日本和美国的电子工业和通信业很发达,因此对开关电源的需求量非常大。日本约占全球市场的50%;美国约占29%;欧洲约占11%;亚洲(除日本以外)约占5%。虽然亚洲目前在全球开关电源市场上所占比例尚小,但是,据Frost&Sullivan公司预测,到2000年,由于亚洲通信业的高速发展,对开关电源的需求也将与日俱增,其需求量在全球市场上的比例将翻一番,上升至10%,并且这个比例还将在对世纪初期继续增长,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的开关电源市场之一。
1.2国内开关电源市场分析
市场需求量:
1.计算机行业
开关电源作为计算机中的供电系统,与计算机在数量上有着1:1的关系,历年我国计算机市场需求情况如下表所示:
年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销售量 45.0 71.8 115.0 210.0 350.0 420.0 500.0 增长速度 80% 59.6% 62.2% 82.6% 66.7% 20.0% 19.0%其中,需要高频开关电源产品的笔记本电脑各年销售情况为:
项目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销售量 1.5 2.8 5.2 10.5 18.0 25.0 30.9 增长率 86.7 85.7 101.9 71.4 38.9 23.6 占PC市场比例% 3.3 3.9 4.5 5.0
5.1 6.0 6.2 按产值计算,1999年计算机工业对开关电源的需求规模将达到5亿元,而且今后将以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长。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程控交换机市场容量 1104 1386 2659 3325 4023 程控交换机年增长率25.54% 91.85% 25.05% 20.99% 局用交换机市场容量 749 990 1725 3096 3700 局用机年增长率 32.18%74.24% 79.48% 19.51%
2.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业的快速发展为开关电源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的心脏。我国电信网不断扩大,多种业务网建成,对通信电源需求量很大,要求多种多样,电源技术日新月异,电源维护体制正在发生变化,不少厂家抓住机会,顺应客户要求,取得了成功。
通信电源系统包括交流高低压配电、AC/DC开关电源系统,DC/AC逆变器,直流配电系统,备用供电系统(包括电池、油机和UPS),监控系统等。其中投资最大的是开关电源系统,它把市电转为电信设备需要的直流电。
一、电信部门需求的变化
1.市场需求量
我国的通信网每年要装近2000万线交换机、数万端传输设备、数百万线接入网设备、上万个移动通信基站、数十万端口的数据通信设备,需要大量的通信电源,单单开关电源市场就有18-20亿元。
用户交换机由于已经过了黄金时期,由于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处于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每年的市场需求量为300万线左右。
按照原邮电部的规划,1998年新增局用交换机170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1000万户,信道60万个,发展电话用户2000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800万户,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9.7%。发展数据通信与多媒体用户40万户。而从实际执行情况看,1999年上半年,局用交换机产量已达2362万线、销量2268万线,预计产量到年底将达4023万线。预计到1999年底,用户程控交换机总量将达到2000万线左右。
按照原邮电部的规划,为建设和完善城乡本地网,到2000年全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7亿(需增容约8500万门),其中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1.5亿门(需新增7900万门),用户交换机容量达到2000万门(需新增月600万门)。2010年全国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2亿门(需新增25亿门),其中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3.6亿门(需新增2.1亿门),用户交换机容量达到6000万门(需新增4000万门)。按现在的发展速度看,这个数字显然过于保守。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2通信电源系统供电体制和维护体制的变化
交换系统、传输网、信令网、同步网、智能网、数据网、移动网等对电源有不同的需要。通信局站的楼层越来越多。我国目前的集中供电方式已不适应这种情况。电信部门为提高效率,要求对电源无人值守,远程监控。
技术进步为电源维护体制的改变创造了条件。高频开关电源和免维护电池则可以放在设备分,实现分散供电;采用远程监控技术则可以实现集中维护。目前,我国正在实现电源供电体制和维护体制的变革;
(1)从原来在局站设立独立电源室的集中供电方式,转向为各楼层,或为各个业
务网分别供电的分散供电方式。
(2)由原来分散维护,转为集中维护。电信总局要求3-4年内完成电源、空调集中监控管理。
3.对厂家的要求
(1)满足不同电信网对电源的要求。例如,移动通信基站电源,要求小容量、能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有电池测试功能、防雷性能好、高可靠性、适应恶劣电网等。
(2)提供的设备有智能接口。
(3)为用户提供整体方案。由于先进技术的不断采用供电系统本身的复杂性、维护体制的剧烈变化等,要求供应商为用户提供整个供电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维修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由于各厂家产品的监控控系统不兼容,很多电信部门会要求整个供电系统由一个厂家提供。这就要求厂家对供电系统各个方面有全面的知识,健全的产品线,能为电信部门提供整体方案。
二、通信电源市场的竞争
1.我国通信开关电源市场发展过程
80年代末我国的通信电源主要由邮电部武汉电源厂生产,邮电部解除电信设备管制后,国内出现一大批通信电源厂家,目前约有300家。
采用PWM技术的高频开关电源最高效率可达93%,体积较小,相控电源效率仅60%,高频开关电源逐步代替相控电源。
90年初到中期,交换机装机量大增,且都是国外上一代交换机,耗电量比较大,大容量开关电源需求量占比例最大。厂家主要关注48V/100A,200A大整流模块组成的大中容量开关电源。开发、引进和合资产品重点是大中容量电源。开始,大功率开关电源模块主要靠引进,以后国内也开发出大功率开关电源。国内华为、武汉邮电通信设备厂和珠海通信电源厂与研究单位合作开发出了200A和100A电源整流模块。
随后交换机装机量增长平稳。但新装交换机的耗电量很低,例如新的S1240-J系列每万线耗电量只有176A,而上一代S1240高达650-700A;国内开发的交换机,比如华为C&C08每万线只有100A,这就减少了对大功率电源的需要。移动通信发展很快,每年都要装大量基站。移动通信的电源系统比例增大。随着维护体制的变化,要求建立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不少厂家在开发这种产品。
2厂商情况
目前,通信开关电源主要供应商向几个大企业集中,华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洲际通信电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占全国市场的一半。
以下是主要的通信电源供应商,这些企业有全面的知识和产品,能为用户提供整体方案。
(1)武汉洲际通信电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它是邮电工业总公司下属企业,1998年初由邮电部武汉电源厂和武汉邮电通信设备厂合并而成,前者1997年销售额为4.097亿元,后者在通信开关电源上为1亿元。邮电部武汉电源厂引进国外技术(其中有澳大利亚整流技术公司和阿尔卡特公司)。武汉邮电通信设备厂与邮电部设计院合作开发了48/125A整流模块。该公司产品能满足各种容量的要求。已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开发出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洲际也生产蓄电池。
(2)华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它是华为技术公司控股的一个公司。1994年推出小容量电源系统,后与国内一研究单位联合开发出48V/220A整流模块,现已开发出各种容量整流模块。1997年华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PS系列通信开关电源销售额达4.5亿元,能满足各类容量要求。它的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在全国20个省大量投入使用。1998年其电源销售额达到10亿元。公司采取与国内18家邮电管理局合股的方式进行捆绑销售,在市场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产品的销售无一不得益于它的这些电信部门的股东。在资本运作方面,华为得到了国有银行70亿元的买方信贷,不缺乏资金。
(3)中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它是国内著名通信公司之一,1997年各种通信产品销售额达13.5亿元。中兴通讯电源能满足各种容量电源要求,已开发出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4)亚澳通讯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它是澳大利亚整流技术公司与电子部十三所及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三家的合资企业,注册资本8800万元。能提供各种容量的开关电源系统和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在石家庄和北京分别设立了研究开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5)中达一斯米克电器电子有限公司
它是一个中外合资企业,能提供各种容量电源系统和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它很重视移动通信基站电源市场。
目前,国内开发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主要是我国在开关电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追了上来,企业和研究所进行了合作,产品适应中国市场。但是爱立信、POWEC和ARGUS公司等的高功率密度、小功率、高可靠性、谐振式开关电源模块组成蹬微型电源系统还有优势。
三、通信电源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电信设备耗电量下降,对小型和微型开关电源有更多需求,这些开关电源与电信设备放在19英寸机架内,为本机架设备供电。
开关电源继续向小、轻、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智能发展,这主要靠新器件和新的变换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接入网要由交换局端供电或用户本地供电,这是通信电源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备用电源上有两个重要发展,都是引进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
(1)采用燃料电地做为备用电源。目前采用柴油、汽油、甲醇等碳氢化合物等液体燃料的燃料电池(经过化学反应产生氢气)适用性较广。在电信应用中,用燃料电池代替柴油发电机。比起油机,燃料电池无噪声、污染少、效率高、重量轻、体积小。因为要不断添加燃料,免维护性差,不能取代免维护铅酸蓄电池。
(2)采用燃气轮发电机,燃气轮机直接用高温燃气产生高压驱动叶轮,具有小型、轻量、可靠、效率高、功率大的优点。但燃料成本高,可在灾害通信中使用(比如通信抢险车)或在超过油机功率的场合使用。
我国通信业发展迅速,又有比较好的电源技术人才和研发机构,只要企业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就能得到好的发展。
1999年是实现邮电“九五”计划跨世纪发展目标最关键的一年,随着中国电信网建设规模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信设备技术的不断改进,中国电信网络经营者对电信设备的需求出现了新的趋势。就通信电源系统来说,大致有如下几种趋势:
1、根据原邮电部制定的“通信局(站)供电系统总技术要求(暂行规定)”、“电信电源维护规程”、“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总技术要求(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直流基础电源电压已统一到48V和24V(仅有少量进口移动通信基础电压为24V,其它基本都统一到48V)且对电源设备集中监控技术的智能化维护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中国邮电电信总局计划在3年~4年内完成全国电信动力环境集中监控建设工作,对电源监控技术软件要求甚高,不仅能对电源系统本身实行集中监控,而且要监控到油机、空调、电池、地水、烟雾、门禁、航标等综合环境。现在几大电源厂商如华为、SWICHTEC(施威特克)、洲际、中达等都纷纷推出新的电源系统和集中监控方案,以适应中国市场的要求。
2、随着中国电信网络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大系统的电源设备需求较少,而C3、C4电信网和移动网及接入网对中小系统电源的需求还是非常可观的。据了解,今后2年~5年内,中国电信对电源的需求量与今年大致持平。
现在中国各省区市都在大力发展电情接入网工程,对小功率电源的未来需求量甚大,但对系统要求结构紧凑、高效、灵活。目前,中国的电源厂商生产的电源产品与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有的是系统技术不符合要求,有的是系统结构过于庞大。而国外知名的电源厂商如SWICHTEC(施威特克)、澳大利亚COM10等又率先推出了可靠、灵活、高效的最新技术产品。中国移动网发展极其迅速,1998年8月移动电话用户就已逾2000万,跃居世界第三位。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0年中国蜂窝移动电话用户将达3800万,普及率约3%;到2005年移动电话用户将达到1亿户左右,普及率达到8%左右。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渐推广,移动网两种制式(GSM和CDMA)可能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尽管这个工程艰巨,但移动用户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对电源的需求是无法阻止的,中小型电源系统的需求量还是每年增长,而目占据全国电信电源需求量的大部分份额。
3、随着中华民族通信电源工业近十年的发展,从起步、稳定到成长,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华为、洲际、中兴、珠江、动力源等电源厂商已在中国电信电源系统需求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中国国情和世界大环境的影响,电信电源市场将走向“优异的质量、良好的售后服务、最优惠的价格”,这将给中外电源厂商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中国电源厂商来说,他们的关键问题是质量;而对国外电源厂商来说,他们的关键问题是价格。中国电信网络经营者到底是将质量摆在首位,还是将价格摆在首位,将决定电源厂商的命运。
3家用电子产品
家用电子产品主要是三类:电视机、音响产品、录像机。
近几年,家用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稳步增长,预测今后几年的增长速度为10%-15%,其中,电视机需求缓慢增长,音响产品增长速度略高,而录像机需求逐步减少。
2开关电源的技术性能
开关电源产品的技术发展动向是高可靠、高稳定、低噪声、抗干扰和实现模块化。小型、薄型、轻运化。由于电源轻、小、薄的关键是高频化,因此国外目前都在致力于同步开发新型高智能元器件,特别是改善二次整流管的损耗、变压器电容器小型化,并同时采用SMT技术在电路板两面布置元件以确保开关电源的轻、小、薄、高效率。为了使开关电源较、小、薄,高频化(开关频率达兆赫级)是必然发展趋势。而高频化又必然使传统的PWM开关(属硬开关)功耗加大,效率降低,噪声也提高了,达不到高频、高效的预期效益,因此实现零电压导通、本电流关断的软开关技术将成为开关电源产品未来的主流。采用软开关技术可使效率达到85~88%。据悉,美国WICOR开关电源公司设计制造了多种ECZ较开关DC/DC变换器,其最大输出功率有800W、600W、300W等,相应的功率密度为6.2、10、17w/cm3,效率为80~90%;日本NemicLambda公司刚推出一种采用软开关技术的高频开关电源模块RM系列(日本人称这种技术为“部分谐振”),开关频率为200—300kHz,功率密度为27W/cm3,用同步整流器(即用MOS-FER代替肖特基二级管)使整个电路效率提高到90%。
①高可靠。开关电源比连续工作电源使用的元器件多数十倍,因此降低了可靠性。从寿命角度出发,电解电容、光耦合器及排风扇等器件的寿命决定着电源的寿命。追求寿命的延长要从设计方面着眼,而不是从使用方面着想。美国一公司通过降低给温、减少器件的电应力、降低运行电流等措施使其DC/DC开关电源系列产品的可靠性大大提高,产品的MTBF高达100万小时以上。
②模块化。无论是AC/DC或是DC/DC或是变换器都是朝模块化方向发展。其特点是:可以用模块电源组成分布式电源系统;可以设计成N+1冗余电源系统,从而提高可行性;可以做成插入式,实现热更换,从而在运行中出现故障时能高速更换模块插件;多台模并联可实现大功率电源系统。此外,还可以在电源系统建成后,根据发展需要不断扩充容量。
③低噪声。开关电源的又一缺点是噪声大,单纯追求高频化,噪声也随之增大,采用部分谐振转换回路技术,在原理上既可以高频化,又可以低噪声。但谐振转换技术也有其难点,如很难准确地控制开关频率、谐振时增大了器件负荷、场效应管的寄生电容易引起短路损耗、元件热应力转向开关管等问题难以解决。日本把变压器设计成初次级分离阻燃密封,自身具备对体噪声功能的共模无噪声隔离变压器,既节省了噪声滤波器,又减少了噪声。
④抗电磁干扰(EMI)。当开关电源在高频下开关时,其噪声通过电源线产生对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世界各国已有抗EMI的规范或标准,如美国的FCC、德国的VDE等,研究开发抗EMI的开关电源日益显行生要。
电源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应用微处理器或微机集中控制与管理,可以及时反映开关电源环境的各种变化,中内处理单元实现智能控制,可自动诊断故障、减少维护工作量,确保正常运行。
⑥计算机辅助计(CAD)。利用计算机对开关电源系统、稳定性分析、电路仿真、印刷电路板、热传导分析、EMI分析以及可靠性等进行CAD设计和模拟试验,十分有效,是最为快速经济的设计方法。
⑦产品更新加快。目前的开关电源产品要求输入电压通用(适用世界各国电网电压规模)、输出电压范围扩大(如计算机和工作站需要增加3.3V这一档电压、程控需要增加DC150V这一电压)、输人端功率因数进一步提高(最有效的方法是加一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APFC”),并具有安全、过压保护等功能。
第三篇:2014-2019年中国快餐业市场发展机遇研究分析报告(精编版)
2014-2019年中国快餐业市场发展机遇研究分析报告(精编版)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2014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第一章2014年中国快餐业运行概况2
第一节2014年快餐业重点产品运行分析2
第二节我国快餐业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3
第二章2014年快餐业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6
第一节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6
第二节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7
第三节“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8
第四节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9
第三章快餐业行业2014年政策环境变化分析12
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2
第二节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分析13
第三节国内快餐业行业政策分析14
一、行业具体政策14
二、政策特点与影响17
第四章2014年国际快餐业行业发展分析22
第一节世界快餐业生产与消费格局分析22
第二节2014年世界快餐业市场存在的问题23
第二部分快餐业重点产品2014年走势分析
第五章我国快餐业行业供需状况分析27
第一节快餐业行业市场需求分析27
第二节快餐业行业供给能力分析28
第三节快餐业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29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29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31
第六章快餐业行业前十强省市比较分析35
第一节前十强省市的人均指标比较35
第二节前十强省市的经济指标比较36
一、前十强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较36
二、前十强省市的营运能力比较38
三、前十强省市的偿债能力比较41
第七章快餐业行业竞争绩效分析46
第一节快餐业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46
第二节快餐业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47
第三节快餐业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48
第四节快餐业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49
第五节快餐业市场分销体系分析50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50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53第八章快餐业行业区域分析58
第一节我国快餐业企业区域分析58
第二节山东省快餐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59
一、山东省快餐业行业产销分析59
二、山东省快餐业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山东省快餐业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山东省快餐业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三节广东省快餐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广东省快餐业行业产销分析68
二、广东省快餐业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广东省快餐业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广东省快餐业行业营运能力分析第四节江苏省快餐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江苏省快餐业行业产销分析77
二、江苏省快餐业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江苏省快餐业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6568 70 73 7577 79 80
四、江苏省快餐业行业营运能力分析82第五节浙江省快餐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86
一、浙江省快餐业行业产销分析86
二、浙江省快餐业行业盈利能力分析89
三、浙江省快餐业行业偿债能力分析9
1四、浙江省快餐业行业营运能力分析92 第三部分快餐业行业融资及竞争分析第九章我国快餐业行业投融资分析98
第一节我国快餐业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98第二节我国快餐业行业外资进入状况99第三节我国快餐业行业合作与并购100第四节我国快餐业行业投资体制分析101第五节我国快餐业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102第十章快餐业产业经营策略分析105第一节总体经营策略105第二节市场竞争策略106
一、细分市场及产品定位106
二、价格与促销手段109
三、销售渠道111第三节行业品牌分析113
第十一章我国快餐业行业重点企业分析116第一节国内快餐业行业重点企业A116
一、公司基本情况116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18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21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23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24
第二节国内快餐业行业重点企业B127
一、公司基本情况12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28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30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33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35
第三节国内快餐业行业重点企业C137
一、公司基本情况137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39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40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42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45
第四节国内快餐业行业重点企业D148
一、公司基本情况148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50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53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5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56
第五节国内快餐业行业重点企业E159
一、公司基本情况159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160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162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165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167 第四部分产业发展前景及竞争预测
第十二章我国快餐业产业消费量预测172
第一节我国快餐业消费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172
第二节2010-2014年快餐业需求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第三节2010-2014年快餐业需求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第四节2010-2014年快餐业需求总量预测结果175第十三章我国快餐业产业供给预测178
第一节我国快餐业生产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178第二节2010-2014年快餐业生产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第三节2010-2014年快餐业生产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第四节2010-2014年快餐业生产总量预测结果181第十四章快餐业相关产业2014年走势分析184第一节上游行业影响分析184第二节下游行业影响分析185 第十五章快餐餐具及包装概述188第一节一次性快餐餐具188一、一次性快餐餐具的种类188
***0二、一次性快餐餐具的发展状况190三、一次性快餐餐具存在的问题19
3四、一次性快餐餐具发展建议195 第二节发泡塑料快餐餐具197
一、发泡塑料快餐餐四大特点197
二、中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年销售量为100亿只199三、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被禁用200
四、PS餐盒屡禁不止的原因202 第三节纸质快餐餐具206
一、纸质快餐餐具定义206
二、纸质快餐餐具的优势209
三、纸质快餐餐具推广难的原因21
1四、纸质快餐餐具的趋势212第四节快餐包装的发展215
一、快餐包装应实施发泡与环保餐具并举的方针21
5二、小麦淀粉及其秸秆纤维成为快餐包装新材料216
三、自加热包装挺进快餐业218 第五部分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十六章快餐业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225第一节快餐业行业生命周期分析225
第二节快餐业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226第三节快餐业行业集中程度分析227
第十七章快餐业的竞争分析230
第一节中国快餐业的竞争格局230
一、快餐业竞争激烈230
二、快餐业竞争进入新阶段233
三、中国市场最具消费者竞争力快餐店品牌23
5四、中国快餐市场加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36第二节中式快餐与西式快餐的对比分析239
一、中西快餐的不同点239
二、中西快餐竞争力对比240
三、中西快餐营养对比2
42四、中西快餐产品优势比较245第三节中西快餐的市场竞争概况248
一、中式快餐标准化成为竞争乏力的难题248
二、西式快餐企业在华的错位竞争250
三、西式快餐在中国竞争进入白热化253第四节餐饮业的竞争战略256
一、餐饮业市场竞争战略选择之顾客价值战略256
二、餐饮业市场竞争战略之卫生战略258
三、餐饮业市场竞争战略选择之特色战略26
1四、餐饮业市场竞争战略选择之标准化战略263第十八章快餐业行业投资机会分析267
第一节2015-2019年快餐业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267第二节2015-2019年快餐业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268第三节2015-2019年快餐业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269第十九章快餐业的投资分析272
第一节殴债危机下餐饮业投资分析272
一、殴债危机下餐饮连锁成国际风投避风港272
二、殴债危机下国内投资转向餐饮业27
4三、殴债危机为快餐业带来意外商机277
三、餐饮业应对殴债危机的方式279 第二节投资现状281
一、餐饮业的投资特性281
二、特许加盟已成为快餐业发展的主流模式28
3三、快餐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时机28
4四、中式快餐业将成热门的行业286 第三节快餐投资模式及策略290
一、中式快餐连锁经营290
二、小型中式快餐店投资模式29
3三、快餐速递投资运营策略295
第四节投资前景297
一、快餐食品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297
二、加盟快餐行业将成为新的投资热点299
三、快餐配送店前景广阔300
第二十章快餐业产业投资风险305第一节快餐业行业宏观调控风险305第二节快餐业行业竞争风险306第三节快餐业行业供需波动风险307第四节快餐业行业技术创新风险308第五节快餐业行业经营管理风险309第二十一章快餐业发展趋势312
第一节中国餐饮业的发展趋势312
一、中国餐饮业发展趋势分析31
2二、餐饮市场发展趋势展望31
4三、中国餐饮业发展的五大方向317第二节快餐业发展的预测320
一、中国快餐业发展的趋势分析320
二、快餐业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32
2三、中西快餐融合趋势明显32
5四、中式快餐的的发展方向327
五、洋快餐向“健康快餐”发展328 第二十二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332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332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333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附录
附录一:餐饮企业经营规范
附录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附录三: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附录四:个体饮食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附录五: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
第四篇:中药产业发展面临良好市场机遇
中药产业发展面临良好市场机遇
2011-07-2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永霞 评论(热点关注:
0)阅读(48)字号:小中大
风湿 湿疣疱疹 脂肪肝 子宫癌 卵巢囊肿 宫颈癌 牛皮癣 尖锐湿疣 荨麻疹
[导语]当前,中药材产业化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政策和市场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生产加工科学化、标准化和市场竞争的挑战。要积极实施GAP认证、无公害化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形成一批规模较大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上实现新突破。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企业需要就是政府的责任、企业满意就是政府的标准、企业成功就是政府的价值的理念,倾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在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上实现新突破。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鼓励产学研有机结合,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中药科技成果转化,在发挥科技支撑上实现新突破。要围绕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千方百计把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突破。
要牢固树立品质第一的理念,以质量和诚信取胜,积极打造地道加绿色的皖药品牌。要完善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的配套政策措施,在财政、金融、保险等方面加强政策扶持。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最严格的质量监督和保障体系。要强化各项服务,积极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余欣荣在日前召开的全省中药材产业化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第五篇: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的蓝莓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加工产品原料短缺、加工产品类型少、质量低等问题。本文研究了蓝莓鲜果、加工品的市场供求关系,调查了蓝莓加工产品种类,分析了蓝莓产品的消费特点,提出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蓝莓鲜果加工产品市场现状产业发展
蓝莓,学名越橘,是越橘中的蓝果类型。目前用于加工及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类:北美越橘、欧洲越橘和笃斯越橘。其中欧洲越橘是黑果类型,欧洲野生,加工品质优良。国内仅少量进口原料,用来提取花青素类产品。笃斯越橘为我国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野生分布,每年产量数千吨,早期多数出口,少量加工产品,而且目前笃斯越橘原料少量出口,多数由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部分生产企业就地加工,形成各类产品,还有少部分作为原料在其他省份加工。野生笃斯越橘资源蕴藏量及可采收量均有限,并且由于单产低,人工移栽及育苗栽植难度大,未实现人工栽培。北美越橘品质优良,果实酸甜适口,并且类型丰富,适宜区域广,在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云南均有适宜栽植的类型,果实既适于加工,也适于鲜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并在栽培上迅速扩展,继美国1937年开始人工栽培后,迅速扩展到加拿大、欧洲,以后又扩展到大洋洲、日本和南美洲。中国从1981年开始引种试栽,30余年来在育种、栽培、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1999年开始北美越橘在我国实现了产业化种植生产,2002年鲜果在北京、上海两地试销,2005年以后有部分基于栽培北美越橘为原料的加工品陆续上市。本文涉及的蓝莓加工品为以上3类原料果实所形成的加工品,蓝莓鲜果来自北美越橘的品种。目前国内蓝莓企业生产经营规模逐渐扩大,鲜果及加工品市场需求大幅上升,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应该看到,目前中国的蓝莓市场尚不完善,存在着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加工产品原料短缺、质量良莠不齐,初加工产品卫生状况不佳,粗制滥造和假冒伪劣等诸多问题。本文在调查企业、基地和消费者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蓝莓市场和产业现状,研究制约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问题,探索解决途径。中国蓝莓市场现状
1.1 蓝莓鲜果市场的供求关系
对中国蓝莓市场的供给调查主要有为产品供给源、品种、数量和售价等因素。21世纪初期,中国市场销售的蓝莓鲜果全部为进口,并且数量极少,仅限于上海、北京等超大型经济发达城市的高端超市,售价昂贵,价格约600元/kg。从2002年开始,国内各产区开始陆续产果,市场鲜果供应量大幅上升,参与蓝莓鲜果生产的规模较大企业,从2002年的1家上升到2010年的约16家,近年这些企业的商品果生产基地多已进入盛果期,蓝莓鲜果的供应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蓝莓鲜果供给源已转为国内企业供给为主。据统计,中国蓝莓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持续快速上升,2001年—2007年栽培面积分别为24、53、95、143、198、597、1323hm,产量分别为3、17、72、181、342、390t。到2010年,蓝莓栽培面积超过5000hm(包括未投产面积),产量超过1000t。随着鲜果产量的逐年提高,鲜果的平均零售价已从最初的400元/kg(盛果期价格)降到200元/kg左右。但目前的鲜果市场零售价格仍然很难被多数果品消费者接受,而且鲜果零售价远高于鲜果的生产和市场流通成本,综合以上结果,初步可以认为,目前我国蓝莓鲜果产量明显低于市场需求量,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内市场上的进口鲜果供给以冬季无果期进口量较多,主要来源是智利和阿根廷,开始批量进口时间为2007年,气候进口量迅速增加,到2010年,进口量约100t。由于蓝莓果实不耐贮运,果实从采收到销售的冷链系统建设是完善蓝莓鲜果产品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多数蓝莓鲜果产品 的运输过程均在常温下完成,在运输过程中果实腐烂率高、水分 1 22
流失大、震荡擦伤果实较多,严重影响了果实商品质量,并增大了果品流通的损耗,同时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流通距离和区域。
1.2 蓝莓加工品市场的供求关系
我国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区有利用中国东北野生蓝莓进行加工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即有野生蓝莓、红豆越橘、树莓等加工产品。但一直以来产品影响范围很小,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对蓝莓等果实营养保健价值认识水平都不高,一直未形成产业。20世纪80年代,蓝莓加工研究工作有所发展,也有新产品出现,但产业发展缓慢。直到本世纪初,世界范围的蓝莓热,我国蓝莓加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00年前后,仅野生蓝莓产地附近的几家企业少量生产加工品,销售也仅局限在局部市场。到2010年,进行蓝莓加工的企业已超过100家,产品有10多个大类几百个品种。
目前,我国的蓝莓加工品原料绝大多数为野生蓝莓,产地以大、小兴安岭地区和长白山区为主,分布面积182000hm,但可采收量很少,2003—2007年,年采收量为400~7000t,2008年以后每年产量为
3000~4000t。2007年以前,70%左右的衍生蓝莓加工成速冻果出口,伺候,年出口量不足采收量的30%。作为资源依托型产业,要考虑资源的更新周期和永续利用,不能过度开发和采摘,儿中等规模果汁加工企业一套生产线半天就能加工50t原料,全国的野生蓝莓年产量尚不足一家企业半年的加工量,这也是目前蓝莓深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由于原料短缺,中国蓝莓加工品市场也同样存在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加工产品的质量。蓝莓果汁,果酱和果酒中果浆含量较多,但野生品种果实偏酸、颗粒小,少量用于加工的栽培品种也是品质较差的,这就直接导致深加工产品必须添加大量的糖或甜味剂。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蓝莓加工制品质量标注,蓝莓加工品品质出现分化,以目前产量最大的蓝莓果汁为例,质量较好的蓝莓果汁通常每瓶售价为30元,其中有栽培品种果实成分,且浓度较高;每瓶售价3元左右的蓝莓果汁中基本不含蓝莓成分,重要是利用蓝莓香精勾兑而成。这些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严重影响了蓝莓加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2
1.3 蓝莓加工产品的种类
(1)初加工产品蓝莓加工品主要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两大类,初加工产品的主要类型有干果、冷冻果和纯果浆,可作为添加成分直接融入到加工品中。作为深加工原料,初加工产品在市场销售较少,通常以网络销售和直接销售为主,无品牌产品居多。初加工产品以干果和冷冻果为主,纯果浆仅占较小的比率。但纯果浆在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包装简陋(通常为塑料桶或密封袋包装),杂质较多等,卫生情况堪忧,急需规范和管理。
(2)蓝莓果汁果汁是中国目前市场上最主要的蓝莓加工品,在品牌数量、消费总量、知名度方面均处于加工品的前列。据笔者调查统计,中国市场拥有独立品牌(不考虑包装容量)的蓝莓果汁品种约30余种,从价格看可以分成3档,即每瓶10元以下、每瓶10~20元和每瓶30元以上,包装材质以玻璃瓶居多,但是20元以下的与30元以上的产品在包装档次上明显不同,尤其是过100元以上的蓝莓果汁(进口蓝莓汁价格均在100元以上),虽然包装材质也是玻璃瓶,但在包装物的商标设计、图形设计、文字和色彩设计上,通过合理配置组合,达到形式美的效果,给人以豪华的感觉。国产果汁在产品商标设计方面,有源于蓝莓颜色的设计,如蓝格格、蓝牙、蓝吻等,有借助产地宣传的,如长白工坊、北纬53°等,其中蓝牙、长白工坊、蓝格格、兴安庄园、哇哈哈等知名度、零售终端铺货率较高。另外,从蓝莓果汁产地看,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市场的蓝莓果汁绝大多数原料都是野生果,生产厂家位于野生蓝莓的主产区,如长白山、大兴安岭等地区,只有为数不多的非产区加工厂通过收购原料进行生产,分布在浙江、大连、江苏等地。从产品品质分析,每瓶10元以下的果汁,基本不含蓝莓纯果浆,过通过勾兑香精再添加野生蓝莓果而成,营养成分有限,由于制作过程中果粒不易清晰和过滤,经常含有果梗、果叶等杂质。20元左右的果汁中有部分品牌含有蓝莓原浆,最多可达50%,进口产品中果浆含量较高,价格也昂贵,但从零售情况看,还以10元以内蓝莓果汁销售居多。目前含果粒的蓝莓果汁把北方市场作为主销区,南方市场对果汁品质要求较高,刚进入时不断接到消费者对杂质的投诉,因此销售增长缓慢。
(3)蓝莓果酒中国市场的果酒类中葡萄酒占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葡萄酒行业中排行钱10位的企业可占行业利润总额的80%以上,主销区集中在中国的沿海一带,中西部销售份额较小。其他果品,如梨、浆果(如桑葚)、山楂,酿造的果酒量很少。蓝莓果酒的加工酿造比果汁起步稍晚,但发展迅猛,由于酒类的酿造工艺要求原料果含量较高,营养成分较之果汁要求偏高,具有一定的滋补和保健功效。从笔者市场调查情况看,不同品牌的蓝莓酒大概有20多个品种,生产企业均分布在野生蓝莓产地,只有青岛一家是委托加工的形式,很多企业按照不同需求开发了高中低档不等品种,如忠芝、鑫野、超越等品牌,产品价格从每瓶10~300元不等,另外兴安庄园和北极冰品牌推出了品质更高的蓝莓酒,单瓶售价在1000元以上。从销售渠道看,以超市、专业店、餐饮店、展会、网络直销为主,烟酒专卖等渠道较少,销售区域以产地东北三省较多,沿海发达城市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4)蓝莓罐头和果酱中国目前是生产果品罐头的大国,品种和产量均处于世界前列,生产技术和工艺等有明显的优势,其苹果、柑橘等罐头加工企业分布在沿海地区,可以利用这些地区的设备优势开展蓝莓罐头产品的加工,特别是沿海地区也是目前我国蓝莓栽培的主要区域,生产更具优势。另外也有利用野生果生产的蓝莓果酱产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只有辽宁、黑龙江等省生产的少数几款产品。蓝莓果酱品种也较少,多来自野生资源,市场上仅有1中产品采用栽培品种原料。自从销售情况看,蓝莓罐头、果酱在销售区域上和果汁、果酒有明显的不同,东北地区品种较为单一,而上海等大城市较多,这可能与不同
地区的饮食消费习惯有关。蓝莓罐头必须直接使用果实,市场调查到的2款产品价格分别为20元(野生果实)和25元(栽培种果实);而果酱价格差异较大,市场产品价格7~25元,按目前原料果实价格,野生种蓝莓冻果价格已经达到4万元/t,低价位产品只能通过降低原料量来实现。目前国内销售25元左右的蓝莓果酱,原料来自栽培品种,品质与进口产品相当。从消费者反应来看,普遍认为果酱中含有较多整个果实、果胶较少的产品更放心。
(5)乳制品蓝莓乳制品中的蓝莓均为辅料成分,部分产品添加少量果粒或果酱,如部分酸奶产品。但大部分产品仅添加香料,实际不属于蓝莓加工品。由于乳制品属于日用消费品,流转看,因此大众接受程度高。产品中品牌优势较为明显,国内5家以上乳制品厂家出产过相应产品,价格以低端为主。
(6)其他蓝莓产品出以上蓝莓品种外,深加工产品还包括糖果、烘焙类、果冻、保健品等食品类别,约100种,还有韩国、美国等开发的蓝莓提取成分化妆品,如韩国品牌The face shop和爱茉莉的蓝莓BB霜、护手霜、防晒霜、洗面奶等,卖点主要是延缓衰老等。
1.4 蓝莓产品的消费特点
中国消费者经过10年的认知,对蓝莓产品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大多数消费者只是停留在名称、属性等表面因素,对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等所知有限,由于中国市场人口基数大,需求总量不容忽视。经笔者对长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行问卷和询问调查发现如下需求特征。一是需求总量开始上升。蓝莓属于新兴事物,产业处于成长期,虽然较之柑橘、苹果、香蕉等大宗果品需求总量仍然较少,但从国外请况看,目前产量仅能满足消费需求量的40%~50%,中国市场基数较大,随着人们对食品及水果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健康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在这个方面蓝莓产品优势明显,相信国内需求一定会有很大增长空间。二是蓝莓需求动机呈现多样性特征。蓝莓消费者已由最初的以购买进口商品为主的阶层转为大众阶层,各类消费者动机不一,消费主体以孩子、老人、时尚青年居多,消费目的有健康、时尚、好奇、礼品等,表现出求新、求异、好胜等多重动机。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正确分析认识消费者的各种变化,明确消费主体,根据行业特点,从心理学角度,抓住其从众、模仿等心理,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三是不同市场区域需求存在差异。例如从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北方城市长春比较相似的南方地区,虽然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北方企业生产的蓝莓产品有些质量标准难以达到要求,但南方消费者对蓝莓果汁中的果肉成分,要求不能存在果蒂、果叶等,而北方用于加工的原料多是野生蓝莓,果实小、偏酸,生产工艺有限,采摘之后过滤较为粗糙,这与美国果汁有很大的差别,美国的野生果即为中国引入的栽培品种,果大、水分多、营养成分高,且生产工艺先进,不存在类似问题。促进蓝莓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2.1 长远规划,扩大与原料基地面积
针对蓝莓加工品原料短缺现象,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应该高瞻远瞩,从战略角度考虑问题。首先,加快蓝莓种植业发展,扩大蓝莓栽培面积。蓝莓已经从最初的24hm发展到2010年底的超过5000hm,发展迅速。特别是相关地区政府如吉林、辽宁、黑龙江愤愤出台产业发展政策,做出发展规划。蓝莓新栽培区域如浙江、江苏等地也快速发展。预计未来5~10年,我国蓝莓栽培面积将达到6万hm,产量达到60万t左右,这是解决原料问题的根本措施。其次,要有效保护野生资源,在从分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可以借鉴美国经验,积极探索野生资源的扩繁、扩建项目,利用人工技术使其大幅度增产。再次,本着利益最大化原则,生产企业可以调整结构,在盛果期增加用于加工的鲜果比例(美国的栽培果中43%用于加工、45%用于鲜销,12%用于自采等),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提高鲜果的稀有性,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增值空间。蓝莓商品果生产企业也可以重新定位,专门栽植用于加工的蓝莓品种,兴城蓝莓深加工专用原料基地,解决蓝莓加工业的“原料荒”问题。222
2.2 加强质量监管,提高产品品质
蓝莓鲜果从采收到销售的冷链系统建设是提高零售蓝莓鲜果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冷链系统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果实采收时遮阴处理防晒降温、果实快速预冷至10℃、冷藏间分选及贮藏、冷链运输、冷藏货柜销售等。冷链系统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并可有效降低蓝莓鲜果在贮运过程中的损耗,冷链系统的总贮藏期可以达到60天左右。中国已经建立了60多种果蔬汁产品的国家和行业标准,80多个果蔬罐头产品标准,但涉及蓝莓产品的行业标准还在酝酿中,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蓝莓加工制品优质化质量标准,安全作业卫生标准和监管措施。这是蓝莓加工业以产业化为前提,实施现代化经营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蓝莓加工品打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蓝莓加工品的产品说明中应明确标注果品含量,杜绝不含蓝莓成分的假劣产品进入市场,规范蓝莓初加工生产的管理,改善初加工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卫生状况,改进初加工工艺,剔除初加工产品的杂质。利用高科技检测系统对产品进行分析,制定涉及生产重要环节的各种具体的参数比例,如原料、生产人员、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质量控制等,并定期进行抽查,加强监管力度,有效提高整个蓝莓加工业的产品品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3 树立精品意识,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针对蓝莓加工产品市场较为混乱的局面,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为企业提供平台,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的和谐发展,可以建立企业联盟,在协商共赢的基础上,整合资源,规范市场,确保食品安全,加强行业自律,共谋发展。推进地区间、企业间、消费者间的互动,可以使产业信息流循环畅通,通过为消费者提供质优妩媚的蓝莓产品,不仅可以转变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为蓝莓产品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对蓝莓行业的满意度,还能够为企业赢得信誉,促进蓝莓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2.4 引入和研制工艺,不断开发新产品
中国从大力发展果品加工业以来,加工设备和工艺多是在引入基础上开发研制的,但是种类多集中于常规加工,对一些新科技项目还在探索中,如色素提取、果粉胶囊等保健品化妆品的研制,尤其是新兴的固体果蔬粉加工品,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技术,鲜果可以经过低温干制粉碎后,制成蓝莓果粉,极易被人体吸收,营养成分更高,且便于贮藏运输,被广泛地应用于婴幼儿食品、糖果制品、烘焙类制品等。这些产品多适宜经济收入高、对新产品接受能力较强的群体,比一般的深加工品增值空间要大,企业可以抓住机遇,紧跟国内外果蔬加工发展的新趋势,填补市场空白。另外,鲜果的采后贮藏运输技术、保鲜技术需要加强,具体如气调贮藏、机械冷藏、超声波处理等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成为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