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活事项管理论文

时间:2019-05-13 22:2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生活事项管理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生活事项管理论文》。

第一篇:国家生活事项管理论文

摘要: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普遍认同,重大事项界定缺乏统一标准,制约了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有效行使。提高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地位的认识,妥善处理重大事项的权力关系,科学界定重大事项的范围,使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国家生活;重大事项;决定权;决策

现代政府的决策活动都是多系统、多层次的,中国政府亦是如此。在当代中国,广义的政府决策过程,包括国家的立法程序、《政府工作报告》的制定程序、国家机关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政府预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国家机关领导人的任免程序等诸多方面。从法源上讲,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地方^,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为行使好这一职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何界定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保证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更加科学和民主,具体分析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确保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方面的充分行使,仍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一、关于对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的界定

如何正确界定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这是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先决条件。对重大事项的范围不好界定,对什么是重大事项,怎样确定重大事项,法律没有明确的界定。彭真同志曾提出重大事项是事关“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但这“三性”运用于实践仍不好操作,从这“三性”的角度进行立法,也很难通过法律规定把重大事项的具体内容完全列举出来。

宪法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的职权。也就是说,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

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共15款;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共21款。根据宪法原则,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应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一般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省级行政区划事宜。重大改革措施,战争与和平,重要的授权事宜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并没有出台关于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规,至于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仅仅是—个原则性的提法,实际上涉及问题很多。

如果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题工作报告项目看作是国家重大事项的活动,以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为例,具体报告从数量上看:1998年4件,1999年10件,2000年10件,2001年8件,2002年8件;从内容上看,既有常规专题_T作报告,如中央预算执行情况,也有当年的或一定时期的国家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从实践上看,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总结实践经验,用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重大事项”作出了界定和规范。这些规定通常把“重大事项”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人大常委会讨论,作出相应决议、决定的事项;第二类,是由人大常委会讨论,但不作出决议、决定或必要时才作出决议、决定的事项;第三类,是只要求“一府两院”报告或备案,人大常委会不进行讨论、更不作出决定的事项。在重大事项内容上既涵盖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工作,又属于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总起来说是比较全面可行的。理论界有的同志提出,人大决定权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决策机制,因此,不可能也无必要对重大事项内涵和外延进行准确的界定。但更多人认为,长期以来,恰恰是对“重大事项”不作界定,影响了人大决定权及其他职权的有效行使。因此。地方人大用列举的方式把“重大事项”具体化,既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建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总结各地人大的经验,在条件成熟时,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进一步作出明确的规定,出台关于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规。

笔者认为,在现实情况下,全国人大很有必要对“重大事项”作出具体规定。只有从质和量两方面细化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才能够使此项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一般都是根本的、长远的、重大的事项,所以应由全国人大划分国家重大事项的界限。同时在划分时应注意到有些事项需要量化,比如财政性投资重大工程项目,多大规模的建设项目须经全国人大的讨论和认可?有些则不能量化,比如地方人大在立法实践中,在甲省被列为重大事项,而在乙省就未被列入重大事项。重大事项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国家发展的不同时期表现不同。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立法属于动态性立法,范围划分宜粗,具体规定宜细。同时,出台该法规也为正确处理好全国人大决定权与中央决策权、国务院行政权和两院司法权的关系提供法律依据和标准,从而增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可操作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决策过程及决定权分析

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酝酿决策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以“三峡工程”这一国家重大事项的论证、决策为例,三峡工程经历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策动议过程(1950-1986年);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专家论证过程(1986-1989年);国务院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过程(1990-1992年);提交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决定过程(1992年4月3日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由此可见,重大事项决策过程经历了很多的环节,并且,在不同问题的决策过程中,国家政治中枢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起的具体作用也不完全一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最后审议和决策过程只是这个决策过程的一个环节,但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履行了绝对必要的法律手续。

在当代中国,国家政治中枢对重大事项决策酝酿工作的一般特点是:其一,这个过程是由中共中央领导。与党在一个时期的基本路线及其方针、政策相一致,并以中共中央对各方面意见的综合为基础。其二,决策酝酿工作大多是由国务院具体组织实施的,但吸收各方面专家、官员参加;国务院提供决策工作所需的费用,并对全国人大负责。其三,全国政协以及有关社会团体等也配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必要的决策咨询、参谋和协调服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决策权”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政协及国家政治中枢中其他与某一个特定问题相关的组成部分,要协同进行大量决策前的准备工作或系统内的初步决策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法作出正式的全局性决策之后,负责组织实施重大决策的国家机关也依然有组织、指挥工作要做,这其中包括一系列局部的、具体的决策工作。因此,当代中国对重大事项问题的决策过程实际上是由两个前后衔接的阶段所构成。

重大事项决定权涉及到不同国家机关的权力分工,因此,全国人大在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问题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注意处理好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和其他关系。依笔者之见,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关键需要提高三种认识:

一是要认识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是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主要途径,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根本原则。因为,“既然政治机构保证公共空间,即保证在某个既定社会内部个体之间的互利关系,因而,它协调与指挥集体事务的角色,就只有在获得了全体人民赞同的条件下,才能够具有法律的特性,这是符合逻辑的。”

二是要认识到通过全国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有利于分担党和政府的决策风险与责任,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是要认识到决定权是全国人大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力。它较之监督权、任免权更富有刚性,如果能充分行使,最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同时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首先,处理好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和行使监督权的关系。我们通常说的人大四权,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对等的。从国家宪政的角度讲,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可概括成两方面的权力:一是代表人民行使议决权,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等,这体现了国家权力的性质和来源;二是监督权,包括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这体现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的规范和制约。

人大四权之间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配合行使的关系。应当说。前三权属于同—性质,我们称之为议决权。所有议案,不论是法案、重大事项案、人事任免案,都需要以会议的形式集体进行审议,经过表决方能通过,并具有一定法律效力。议决权的行使又同监督权的行使互为表里。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部分变更、调整国家计划或预算,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都是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这些重大事项作出决定,既是行使决定权,也是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是人大决定权和监督权两权的配合行使。我们在研究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性质时,不应从概念和定义出发,更不宜把四权截然分开。应当说,人大制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障和规范决定权的行使,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监督工作,有利于两权的配合行使。

其次,要处理好全国人大行使决议权与国务院行使行政管理决定权的关系。宪法和法律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上,全国人大具有重大事项决定权。国务院具有执行权和行政管理决定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全国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和国务院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关系。对重大事项,人大可以讨论、决定。政府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也可以讨论、决定。但人大行使决定权同政府行使决定权在性质、地位、作用、法律效力上都不相同。从执行程序的角度上看,全国人大对重大事项所作出的决定,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具有约束力。国务院对自己的行政决策所组织的实施,则没有这种普遍约束力。

最后,要处理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常务委员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关系。哪些重大事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哪些应由人大常委会来决定,这给实践带来了一定的操作难题。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对其负责。这种政权组织体制的设计模式和我国现阶段的国力水平都决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可能经常召开会议,造成了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事实上的有限性。虽然法律没有明确划分二者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范围,但从理论和实践上,我们认为二者还是应当有所区别的。所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应对国家生活中特别重大事项行使决定权,而其他国家生活中大量的重大事项应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

三、对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几点建议

一是选准议题,公开决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工作确定议题,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确定议题,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改革方案或重大措施”确定议题。如财政性投资的重大工程项目:磁悬浮列车、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等,都应列入重大项目。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分配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等议题,这些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不是教育部或者卫生部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都应列入国家重大事项中。同时要像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那样,反复酝酿、讨论、修改、征求意见,集思广益,过程公开有利于决策的科学与民主。由于我们的舆论工作习惯于宣传和通告决策的最后“结果”,因此导致整个决策过程一般不为人们所了解。如何把正常的决策过程及时公开化,使人们有知情权、参与权、意见表达权,以增强人们对政府决策过程和有关决策的意义的理解,这是党和政府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是规范程序,依法决策。全国人大在审议、决定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问题时应当特别重视具体程序方面的问题,比如,议案的提出、议案的审议、议案的表决、决议或决定的公布、对决议作出后如何贯彻实施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同时,程序的规范性需要由法律提供保障,要对其法律效力作出刚性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人大作出的决议或决定,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就可能变成一纸空文。实际上有些重大问题只有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才更有合法性和权威性。应当总结经验,进一步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重大事项的单项法规。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在规范各级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方面,作了许多制度性的创新。《监督法》从保证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地位出发,规定了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为了保证各级人大常委会能够及时了解重大问题,并对“一府两院”在重大问题上作出的决定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监督,《监督法》创设了在人大闭会期间由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的制度。这一制度增加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宪法和法律活动监督的主动性和经常性,保证了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上的决定权。这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问题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

三是理顺关系,科学决策。重大事项的提出,必须通过民主的方式,采取议案的方法进行,由法定机关或法定提案人依照法定的程序提请人大或常委会审议。从实际过程看,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议案大多由国务院提出议案,而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能够进入议程的很有限。当然,这里不排除代表议案的质量等问题。如何将代表议案同国家重大事项有机结合,使全国人大代表所提议案与国家的重大事项“挂钩”,是否可以借鉴美国国会议案提案的一些做法。虽然在美国国会,议案只能由国会议员提出,同时总统和政府部门的议案也是改头换面后由议员提出,但是议员就任何议题提出议案,不受任何限制,提多少、提什么,谁也无权干涉。这就使议员提出的议案涉及美国国家大政方针、重大利益或全国关注的议题成为可能。就其议案程序与议案过程来看,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实际上,我国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的基本对象,恰恰应当是国家的重大事项。我们将“国家的重大事项”加以规范和明确,全国人大代表的提案权与其有机衔接,最终使得“审议国家重大事项”与“代表议案审议制度”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对于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定权这个问题的关注体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文明执政的基本理念,同时,这也是实现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决策过程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核心意义之所在。

第二篇:国家助学金说明事项

国家助学金说明

各年级主任、班主任:

为方便做好2015年秋季国家助学金的相关工作,现对表格填写和材料装订等做如下说明:

1.关于“东源县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名单(2015年秋)”电子表格填写说明:

①学籍号:常规是G+身份证号码或L+身份证号码。年级到教务处咨询,杜绝学生随意填写学籍号。

②发卡银行:必须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行卡必须是指定的国家助学金专用卡。③致贫类别:填写代号,代号见表格底部“注”;可单选,也可多选。

2.关于“东源中学批量开卡名单”电子表格填写说明:

①客户姓名拼音参照范本,即姓名全拼,大写。②证件类型:10;证件号码:身份证号码。

③发证机关所在地代码:身份证号码前六位,如441625或441602; ④性别:填写代码——男生1,女生2; ⑤职业:8。

⑥地址:统一填写“广东省东源中学”。⑦国籍:CN。

⑧固定电话:如果没有,就填写手机号码。

3.关于“河源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申请表”纸质表格填写说明:

①相片:按日常普通证件相片要求。

②家庭经济状况:注意“家庭年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合理性。

③致贫原因:与“东源县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名单”致贫类别保持一致。

④学生申请理由:以“致贫原因”为基础,适当增加些说明性文字,最好能有两行文字。

4.材料装订先后顺序:

①河源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申请表; ②村/居委会书面证明材料;

③低保证/残疾证/疾病/受灾等有效证件复印件; ④户口本复印件;

⑤身份证复印件2张(已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卡的同学只交1张);

请班主任叮嘱学生:

①申请表(纸质)用黑色签名笔填写,书写端正清晰无误,不得涂改。②确保所填信息真实准确无误,尤其是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拼音。

请年级要求班主任做好:

①表格填写正确,纸质材料齐全,于10月19日前把电子表格发到年级主任处,纸质材料检查后按要求顺序装订好注明班级后交到年级。

②年级按班级顺序把纸质材料叠放好,电子表格按班级顺序用一个表格整理好后,均于10月21日前送至团委办公室或发送至团委邮箱(dyzxtuanwei@126.com)。

东源中学团委 2015-10-08

第三篇:农村幼师生活管理思考论文

摘要: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教师身份不明,流动性大;学历层次低,专业发展困难;工资待遇差,缺乏社会保障;环境艰苦,工作负担重,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对策,以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帮助幼儿教师逐步走出困境。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解决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幼儿教育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师资问题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面。幼教师资水平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况欠佳,不仅制约着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农村幼儿教师生存所面临的困境亟须我们的关注和解决。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

1.教师身份不明,流动性大。

由于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被承认,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她们既不是公办教师,又不是民办教师,也不能算作代课教师。农村幼儿教师正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这严重地伤害了她们的自尊心,也影响了她们的工作热情,让她们失去了为幼教事业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虽然对农村幼儿教师作了相应的管理与引导,但力度不够,以致这支队伍比较混乱。[1]当地教育局没有对她们进行注册登记。农村幼儿教师也没有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的机会。幼儿教师与园主实际是一种雇佣关系,园主可以决定教师的去留。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规范,幼儿教师如果对工资不满,也可以随时离岗。这就造成了幼儿教师流动性较大,师资队伍不稳。

2.学历层次低,专业发展困难。

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以中师、职高、职业中专为主,有部分教师仅有初中学历。她们中的大多数没有学过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没有进行过幼儿教育的专业培训,因此缺少幼儿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她们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小学化”倾向严重。此外,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幼教观念得不到更新。长此以往,将制约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没有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养计划,所以农村幼儿教师不仅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而且在当地幼儿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很少。[2]农村通讯不发达,文化落后,信息闭塞,网络资源与图书资料缺乏,这些条件也限制了教师的学习与提升。缺乏观念的更新,她们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来从事本职工作。

3.工资待遇差,缺乏社会保障。

农村幼儿园以民办为主,民办幼儿园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教师的工资主要靠学费来支付。一些民办园本身经费就不足,维持幼儿园的正常经营都存在困难,导致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太低,有的每月工资仅300—400元。这样的条件导致幼儿园招聘不到专业的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而在园的教师都是出于谋生的需要。农村幼儿教师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编制,只是临时聘任的教师,她们既没有医疗保险,又没有养老保险,更别提住房公积金,所享受的待遇根本无法与公办教师相提并论。这样一来,她们面临很多后顾之忧:生病不能报销医疗费,退休后没有保障。这也严重地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的稳定性。

4.环境艰苦,工作负担重。

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比较艰苦。尤其是偏僻的农村,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只是单独设一个班,就要容纳附近所有的幼儿。幼儿园设施十分简陋,没有活动场地,也没有玩教具。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既是园长,又是老师,还是保育员。由于幼儿年龄还小,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教师既要开展教育活动,又要照顾好幼儿的生活。农村幼儿园容纳的幼儿较多,幼儿教师又少,导致师生比过高,有的高达1∶50,甚至是1∶60。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琐碎繁杂,整天与幼儿待在一起,每天工作时间较长,工作负担很重。

二、解决对策

农村幼儿教师是亟须我们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了解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帮助她们走出困境,是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她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及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提高。帮助农村幼儿教师走出困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幼教机构的管理。

政府是发展幼教事业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要明确各自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垢地位,将农村幼儿教育纳入到政府规划和管理的范围中,以确立农村幼儿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各市、县、乡镇应设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专门监管农村幼儿教育,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同时,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着力解决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门要与财政、卫生、妇联、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合作。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逐步明确她们的身份,确立她们应有的地位,使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只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得到规范,幼儿教师才能安心工作,才能保证农村幼儿教育保教质量的提高。

2.拓宽师资来源,加强教师培训。

目前农村幼教师资主要来源于当地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但在数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些教师相对集中在乡镇幼儿园,而在较为偏僻的农村,师资十分有限,教师素质不高。所以,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拓宽师资来源,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支教,为农村幼教事业补充新的力量。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要把在职培训纳入当地教育部门的师资培训计划,建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让她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教育部门还可通过组织教研活动,帮助幼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可以当地公立幼儿园为主导,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给予必要指导,增强园与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保障教师工资,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及社会保障做出硬性规定,如限定农村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保障她们的基本生活。同时,政府要对幼儿园实行规范管理,规定必须按时发放教师的工资,从制度上给予农村幼儿教师稳定的政策保障。教育部门要大力扶持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适当考虑增加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政府要让农村幼儿教师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的费用可由政府、幼儿园与个人共同承担。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各幼儿园业主履行支付教师工资与保险费的义务,对拒不履行相关义务者,要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3]幼儿教师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工作才无后顾之忧。

4.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严把准入关。

师资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幼教的质量。为防止素质较差的人员混进农村幼教队伍,要严把幼儿教师准入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只有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才有资格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不能与城市相比,在选拔教师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证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办法,通过这个途径,选择真正有教学能力,并热爱农村幼教工作的幼儿教师。对于在职的幼儿教师,可通过学习和培训,鼓励她们申请幼儿教师资格证,提高自身素质。

5.实行教师聘任制与合同制,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在农村,教育部门可对幼儿教师实行聘任制,明确规定幼儿园对教师的聘任期限,确保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连续性。被聘任的教师应得到与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具有平等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并给予她们根据工作业绩评定等级的机会。有了政策的保障,幼儿园不得随意解雇教师,教师也不能中途离职。幼儿园园主要定期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依法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该劳动合同必须公证,才能具备法律效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监督双方切实履行合同内容,对不履行义务的一方追究其责任,依法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

第四篇:《找回国家》论文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台湾经济发展

——《找回国家〃台湾经济的发展》读书报告

摘要:

《找回国家》是近几十年来论述详细、视角宏大的一篇公共政策论文集,本书涉及比较公共政策、比较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名为“台湾经济的发展”一文是典型的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政治经济学论文,作者从国民党政权的视角解读四小龙之一的台湾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政策的黑箱,让我们能够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对我们当前大陆地区经济政策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台湾经济

国民党

新制度主义

正文:

一、主要内容概述

根据作者的解读,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力在于国民党政权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原本服务于国民党反攻大陆的政治目的,但是却起到了无心插柳的效果——反而助力了台湾经济的大步向前。

在本文中,作者从历史、国内、国际三个方面论述了台湾经济,下面对作者的论述进行简要的概括。

在历史层面,作者主要论述的是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所留下的遗产。日本从明治维新时期就确立了宏观的经济政策:国家干涉经济。这一套经济政策被日本殖民政府应用在了台湾上——最初,殖民者打算将台湾打造成日本帝国的农业附属区,因而大力发展以糖和稻米为主的双料作物经济,但是,台湾的农业却是“大地主-承租地主-农民”这样一种古老的“三重”租佃体制,这一体制大大阻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农业技术的进步。所以殖民者便剥夺了大地主的土地而确立承租地主对土地的合法所有权,便于殖民政府控制土地。殖民政府同时引入了科学耕作的模式,强迫农民采用此种方式耕作,并成立农业协会来监督农民。到了二战初期,为了支持日本的战争政策,日本欲将台湾改造成其工业卫星国,所以30年代台湾的工业急剧膨胀,化学与冶金产业相继投入建设;许多进口替代产业也层出不穷。但日本终究摆脱不了失败,台湾也回到了祖国怀抱,不过,作为相对开明的殖民国家,日本也留下了一些相对较好的遗产:借用作者的原话——然而,日本占领时期最持久的遗产,还不是生活水平的改善,而是一个相对高素质的人口和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

在国内层面,作者首先定性国民党政权是一个由单一领袖蒋介石主宰的高度信奉军国主义的官僚集团,但是这个集团仍然有一批具有实干精神的经济和技术官僚。进而作者阐述了台湾的农业与工业发展。农业方面,国民党政府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土地改革,将土地进一步下分给小承租者和佃农,这样台湾的地主阶级消亡并且出现了许多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以便于当局可以榨取更多农业剩

余来服务工业与军事,国民党政府大力推广绿色革命推进农业进步。此时,日本殖民者留下的农业协会网络则承担了农业教育与市场营销的功能。台湾农业的进步,使得台湾的粮食能够外销从而创造外汇;技术的进步也解放了一大批劳动力,这些都为台湾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工业方面,为了将战后初期台湾的进口替代型经济转向出口导向,国民党当局制定了一系列货币与经济政策来推波助澜;为了控制生产和便于联合统一销售,台湾当局又大力发展卡特尔企业,使其归于自己操纵而不是听命与市场规律。可见当局并没有“深信不疑的经验法则”[2],而是以国家的调控与导向为重,尽可能排除市场的干预。

国际层面主要是三个论述部分:外国援助、外国资本与台湾国有企业以及利用世界市场。首先是主要来自美国的援助,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初期,正是美国的援助减轻了台湾的通胀从而帮助当局树立威信,而且这些援助中除了台湾当局应用于军事的部分,剩余的全都投入到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关于国有企业,台湾当局牢牢控制着银行与金融机构以及多数的重工业部门,即使当局鼓励私人投资,这些投资最终也被用于开发工业区[3]——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确保台湾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对抗外国资本。至于流入的外国资本,当局则引导其进入轻工业领域,避免与政府主导的产业产生拥挤与竞争。在世界市场上,台湾具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因而能够在出口制造产品中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且也便于台湾承接发达经济体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80年代的国民党政权仍然是强势的,由于“强国家-弱社会”的结构,台湾当局禁止工会与罢工,所以工人拥有的低工资率也是正常的。

文章最后,作者认为,长期的经济发展促进台湾政权的不断转型,让感觉“反攻大陆无望”的台湾政权中的军事力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而减弱了当局的强势,使得其更加愿意推动经济发展。

二、新制度主义视角的解读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兴起与80年代,从本质上讲,新制度主义政治学是对行为主义与理性选择政治学的革新。新制度主义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它重新肯定了国家和政府机构在政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国家本身就是行动者,有自主性和能力。在实际研究中,新制度主义又有多种衍生: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利益代表制度主义以及国际制度主义等等[4]。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可谓是现代政治学的新秀,关于“台湾经济的发展”一文也可用新制度主义的视角进行解读,其中,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是两个最佳的视角。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与理性选择理论有着共通之处,强调算计路径与工具逻辑(选择方法使得收益最大化),其认为某一组织的建立可以降低履行某一活动的交易成本。在本文中,国民党当局为了剥夺更大的农业剩余收益而采取的“控制化肥”策略符合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国民党入台初期,为了积极筹备反攻大陆,战略物资的储备也是极其必要的,所以粮食自然是愈多愈好;同时,军事技术的加强依赖于重工业的进步,重工业同样需要劳动力。所以为了获得最大的收益,台湾当局便垄断了化肥——农民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化肥,就必须拿更多的粮食来换取化肥,化肥助力了农民的增产,所以获得好处的农民自然会寻求更多的化肥,这样当局便会获得更多的粮食;化肥推

动了农业的进步,许多农民成为了自由的劳动力,从而这部分农民便转向为工业部分服务,推动台湾重工业的进步。农民似乎也比较认可这一垄断,福尔肯曾经总结了化肥垄断对农民的积极影响:它使得所有农民都能获得关键的现代化投入;它取代乡村放贷者成为信贷的源泉;它降低了农民可能遭遇的价格风险。[5]虽然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目的确实不值得恭维,但是从理性选择的角度出发,这一制度的存在确确实实促进了当局收益的最大化。类似的制度还有78年之后当局确立的“科技导向”发展战略[6]——通过扩大R&D支出带动科技进步进而为台湾谋取更大经济利益与更强的技术地位。

历史制度主义则认为:制度创设或政策最初发起时所选择的政策,将持续和极大决定性地影响未来的政策。描述以上论断的一个标准术语就是——路径依赖——意思是当一个政府项目或者组织开始沿着某一条路径发展,那些最初选择的政策就会按照一种惯性趋势一直持续下去。那条路径可能会改变,但是需要很大的政治压力才能发生那种改变[7]。不言而喻,满足这一视角的最佳案例便是日本殖民政府对台湾经济的影响。从整体上看,经过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政府那种强有力的国家干涉模式已经深入台湾,所以当国民党政权采取同样类似日本的高压政策时,几乎没有什么难处。这虽然可以称得上是国民党当局自身的制度选择,但是借助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这完全就是路径依赖。从一个具体的制度看,则是农业协会,当初的殖民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农业,设立了农业协会这一机构。可以说,这一机构确实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当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时,这一机构则承担了农业教育与市场营销的功能。本文满足该视角的案例仍有许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某种意义上,新制度主义确实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找回国家。新制度主义注重对国家与政府机构功能的解释为我们理解台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不过这一便利确实是有限的——台湾经济的发展还有许多其他未知的因素;政府内部更深的黑箱操作与更为具体的官僚机制运行我们则不得而知;即使在作者已经叙述的内容里,可能因为行文的需要必须放大或缩小某些因素的作用。所以,新制度主义是一种可行的解释,但是并不是最好的解释。

三、结语

当前的中国大陆正类似台湾初期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中央政府必须重视其在经济发展与转轨中的作用并积极学习台湾这一“范本”。如今回望台湾经济,在2005-2007,台湾经济仍然保持着比较稳定的增长。但是在2008年,经济增长率大幅下跌,仅有0.7%,而进入2009年,却出现了-1.8%的负增长。在2010年有了一个强势的回归后,经济虽然向好,但仍然是疲软不振(表1)。

表1:2005-2015年台湾GDP增长统计(2015年为预测数据)

表格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有学者将其归因于台湾两党恶性竞争印发的民粹主义所致;也有学者则认为是国民党的经济政策失误,若真是如此,那么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岂不是扮演了一个“反向角色”?可见,不是所有的时候我们都要找回国家,国家也有其局限性。伴随着2014年台湾九合一选举的落幕,惨败的国民党与大胜的民进党对未来台湾经济的掌控如何?台湾经济的未来之路如何?一切都是未知数。

参考文献:

[1]:彼得〃埃文斯,西达〃斯考克波.找回国家[M].北京:三联书店,2009:109.[2]:彼得〃埃文斯,西达〃斯考克波.找回国家[M].北京:三联书店,2009:121.[3]:李非.战后台湾经济发展原因芻议[J].台湾研究集刊,1988(1):13-19.[4]:盖伊〃彼得斯.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9-20.[5]:W.P.Falcon.Key Issue in Taiwan`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J].Industry of Free China,1974(4):2-7.[6]:封立涛,易明宽.台湾地区经济转型的进程与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58.[7]:盖伊〃彼得斯.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9.

第五篇:村级重大事项管理[范文]

黄山办严把“五关”做好村级重大事项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村级重大事项管理工作,加强村级重大事项的管理、监督力度,办事处党工委结合工作实际,明晰职责、理清环节,在村级重大事项的申报、审批和实施过程中严把“五关”。

包村干部把好决策关,确保项目立项民主合理。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结合本村实际,综合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经村两委集体讨论研究,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同意)通过方可申报。包村干部要全程参加民主决策会议,对会议程序进行监督,帮助村两委把好决策关,确保会议民主决策过程和表决结果真实有效。

社区书记把好初审关,确保项目材料真实无误。对提交的村级重大事项申请,社区总支书记要把好审查关。社区书记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对村级提报重大事项进行调查研究,评估分析,查补缺漏,确保申报事项可行有效。最终,形成第一手调研资料并上报办事处包片领导,社区书记在整个申报过程中要做好上级领导的参谋助手。

包片领导把好审查关,确保项目内容科学可行。根据社区提供的调研材料及村上报资料,包片领导要第一时间深入实地考察,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在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村级重大事项申报项目拿出初步审查意见,上报办事处分管领导。

分管领导把好审批关,确保项目组织严谨细致。办事处分管领导根据项目所申报资料及包片领导考察论证所得出的初步审查意见,对

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科学研究,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对村级重大事项预案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民主性进行研究审查。对于特别重大事项必须报经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后,方可拿出项目审批意见。

审监中心把好监督关,确保项目实施合法高效。项目在实施中及结束后,村两委要主动申请重大事项开支审计,然后由办事处“审计监督中心”组织专项跟踪审计,做出审计报告,为项目把好审计监督关,并将项目审计情况在村务、财务公开栏向群众公示。同时,办事处党工委还积极拓宽和畅通监督渠道,完善举报、信访、投诉等法律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下载国家生活事项管理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生活事项管理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助学贷款事项说明(精)

    国家助学贷款事项说明 一、申请时间:9月28日-10月11日 二、申请方式和具体操作方法: 国家助学贷款全部采用网上申请及网上查询的方式。 (一)网上申请登录的方式: 1. 用IE浏览器访......

    国家审计署审计需注意事项(精)

    关于迎接国家审计署审计需注意事项 国家审计署预计于2014年4-7月开始对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审计,审计署的审计重点是企业集团总部及部分所属单位,审计的资产额占企业资......

    生活教育论文

    生活教育论文 星期二,我们结束了为期12周的“生活教育——成功人生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完成这篇期末论文之前,我认真回顾了在课上所学的点点滴滴的知识。结合我上课前后认......

    生活美学_论文[精选合集]

    论述服装的审美价值及意义: 就我个人观点认为,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搭配不仅是个人生活品位和美感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个人服饰搭配有着神奇的魔力,一个人的服饰搭配得当与否,将与......

    周易生活论文

    周易生活 摘要:对(系辞)等传中论及人性及其与天道之关系的文字,古今学者的理解各有心得。作者认为,《系辞》论性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

    生活作文论文

    生活——学生习作的不竭源泉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因人而异。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扭曲了学生对生......

    感恩生活-感恩论文

    感恩生活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总有一种真情能触动我们内心最脆弱的一环,总有一种人格会驱使我们不断的寻求自我完善,总有一种感动能让我们......

    2014年国家助学贷款重要事项告知[★]

    2014年国家助学贷款重要事项告知 一、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措施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由银行面向普通高等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