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识记: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运用: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重点难点】
★
1、发展的实质;
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知识链接】
1、结合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过程,说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结合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考点梳理】(A、B级)
知识点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
1、发展的普遍性(2)
(3)
提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概念)
是事物的______和_______,是__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___的灭亡。
提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提示:(方法论要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问题。
第一,既要认识事物的现状,又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如: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要根据事物在发展中的阶段来确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如: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如:第十课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知识点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趋势)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的。因为①新事物是符合,具有 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 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 的 的和 的东西,汲取了其中 的 的因素,并 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因而最终走向灭亡。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 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 的基本要求,符合 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提示:区分新旧事物的几个不科学的标准:以时间先后来判断;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的新或旧来判断。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的。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 到、由 到 过程。②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存在着 和 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 也有 一个过程。③ 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必然经历一个 和 的过程。
提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承认前进性而否认曲折性,是形而上学的直线轮;只承认曲折性而否认前进性,就会丧失信心,是悲观主义论调。
3、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方法论要求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 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 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 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热情 和悉心 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不断前克服进道路上的,勇敢地接受,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含 义
特 征
表 现
量变
指事物______的增减和_____的变更。
_____________的变化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
质变
指事物 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_____________的变化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提示:如何理解量变中的“场所的变更”?
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这是“数量的增减”;二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是“场所的变更”。“场所的变更”常见的具体情形如:田忌赛马,下棋,谱曲,金刚石与石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结构调整(如产业结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调整等)。
(2)量变和质变的联系
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_______。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_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__,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__。③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
提示:①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引起质变,量变必须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并不代表事物发展过程的终结,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无限发展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里的“循环往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比一次更高级的量变和质变。
(3)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院里的方法论要求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提示:要正确认识质变和量变各自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维持事物的性质基本稳定时,必须保持事物的量变状态;我们要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时,必须促成事物的质变。
小结:关于发展的基本原理:(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三个方面)(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两个方面)(3)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两个方面)
【重点突破】(BC级)
【难点解析】(D级)
(1)“事物既然是永恒发展的,就不存在静止或者倒退”,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事物的发展只是运动变化的一种状态。相对静止或者倒退也是运动变化的形式。
(2)“运动”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包括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而发展是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量发生变化,事物的质也都随之发生变化”的认识是错误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但在一定范围内,量变并不引起质变。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事物的质才能随之发生变化。
(4)正确认识“联系与发展”的联系:二者同为辩证法的总特征,且有着内在的联系。联系指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事物的运动变化又包含着一种前进性上升性的趋势,这就是发展——联系构成变化发展。
【小结反思】(构建知识网络,必做项)(C级)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A、B级)
1.(09海南)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③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④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9北京)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9所示。
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3.(09山东)200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4.(08全国)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08海南)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6.(08江苏)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07广东)“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8.(07江苏)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些文件有类似提法。2006年,中央又一次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过程说明()
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C.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9.(07江苏)“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这。”(《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10.(07上海)在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1.(08年天津)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改革。回答下题。
“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回答下题。
12.(09全国)“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13.(2009年广东)“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重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二)非选择题(C、D级)
1.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环境的恶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故①的说法正确;环境的人为恶化是可逆的,因此我们才要保护环境,故②的说法错误;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故③的说法错误,④的说法正确。
2.A【解析】根据图表的内容,实际上它将人的健康分为几种性质不同的状态,分别是健康,非健康,死亡三种,然后pH的值在这些状态之间的变化都是量变,因为事物的性质没有变。而从健康到非健康,从非健康到死亡这些变化才是事物的质变,所以根据此我们判断上述说明只有A是正确的。
3.C【解析】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体现了运动和静止、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和辩证的否定观,而没有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故选C项。
4.B【解析】本题考查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发生,而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质变,因此,量变必然推动事物发展是错误的,排除①。质变的发生需要适度量变,过犹不及,故③正确。②和材料无关。
5.A【解析】“狂沙”经千淘万漉可得“金”,“金石”因不舍地锲刻而“可镂”,都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A正确,B中两句都不能体现。C、D都只有后一句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此题考查对量变引起质变哲学原理的运用能力。难度较小。此类题型是高考常考题型,要做好此题,必须首先深刻理解哲学原理的内涵,然后,结合选项逐项分析。
6.B【解析】沉舟,病树,陈叶,后波,均为旧事物的代表,千帆,万木,新叶,前波,为新事物的代表,①③体现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②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④反应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与题干联系不紧密,应排除。
7.B【解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它们共同蕴涵的哲理是要重视量变,应选B项。其他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8.B【解析】本题考查新事物发展的知识,考查分析推理能力。材料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中央提出“新农村”到2006年的“新农村”,说明了事物的发展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选B项;A、C、D 三项观点正确,但不能反映材料内容。
9.B【解析】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等知识,考查理解能力。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走向其对立面,这体现了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选B项;矛盾双方并不必然转化,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转化的原因,C项不选,材料没有说明发展道路,D项不选。
10.B【解析】A项说明客观事物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我们可以通过长期的实践来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B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项体现了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D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
11.C【解析】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表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A错误。B、D本身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中心。
12.C 13.C
第二篇: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学案
第八课 《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
【课前复习案】
复习巩固以下问题: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方法论?
2、如何正确理解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方法论?
4、理解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为什么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5、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原理?方法论?
【课内探究案】
【探究活动一】2012年个人电脑迎来了30周岁的生日,个人电脑的强大兄弟——超级计算机,则已走过70年的风风雨雨。作为高科技发展的要素,超级计算机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国防方面的竞争利器。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几十年不懈地努力,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水平显著提高。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曾以每秒4 700万亿次的峰值运算速度和2 566万亿次的持续运算速度,双双刷新国际超级计算机运行性能最高纪录,排名世界第一,登顶世界超级计算机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12分)
【探究活动二】我国的“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嫦娥一号、二号绕月探测工程;第二阶段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探测与月面巡视勘察;第三阶
段是实现月面巡视勘察取样返回。“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2010年10月1日发射的“嫦娥二号”,主要目的是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是先导星。到2020年,当“绕”、“落”、“回”三步走完后,中国的无人探月技术将趋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2分)
当堂检测:
1、下列与图11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A.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B.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
D.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3.2012年7月,温家宝在江苏调研时说,我们提出稳增长,绝不是一个短期的应对措施。一方面要支持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发展,一方面要坚决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要两手并举。支持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发展,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体现了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D.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4、下列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发展 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④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唐朝诗人杜荀鹤在题为《小松》的诗中写道:“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的运动变化离不开发展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④要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课后拓展案】
1、“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 B.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因果之间是必然联系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清代诗人张维屏在《新雷》一诗中写道:“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其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可寓指()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
3、.国门大开之后,流行文化蜂拥而至,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新媒体,伴随丰富的物质生活走进千家万户。有人认为,“流行文化就是新文化”。这种观点错在它()A.从根本上否定了区分新旧事物的正确标准
B.没有看到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C.将运动、变化、发展混为一谈
D.将事物一时力量强弱,作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4、2012年10月29日在深圳召开的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公共交通是联系社会生产、流通和人民生活的纽带,全面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有利于城市功能提升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体现了()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C.人能认识和创造规律以改造客观世界 D.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5、右图是丰子恺最广为流传的一张画,名为《瞻瞻底车》,主人公是他的长子丰华瞻。幼年的瞻瞻就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用两把扇子做成了一部简易的“自行车”。这幅漫画启示我们()①要热情地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②精神可以变物质 ③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
④应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所包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1G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手机增加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3G手机又增添了
网页浏览、视频电话等功能。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④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漫画《打“气”》意在告诉考生: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 是光明的
③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要尊重规律 ④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应该树立信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下列成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A.邯郸学步
B.唇亡齿寒 C.吐故纳新 D.因地制宜
11.下列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体现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2.“神舟十号”将于2013年择期发射,针对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有专家指出,以“天宫一号”为代表的航天技术是新的,固然让人欣喜,但“旧”——那些在“神舟”飞天的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技术,更让人倍觉珍贵。这说明()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新事物要汲取旧事物的某些营养 ③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腹”中成长起来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和前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近年来,不少腐败案件刺激了人们的神经。***、陈良宇、刘志军、郑筱萸、康日新、许宗衡„„有人曾形象地阐释:若将“腐败”二字拆解开来,就是“广(病)”“人”“寸”“肉(肌体、灵魂)”“贝”“文”6个偏旁部首,将这6个各具含义的字串起来,加以提炼,一句充满哲理的话便跃然纸上——“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D.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
14、(研学必做,辅学选做)面对汽车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我国众多汽车生产厂家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力度。但据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新能源汽车耗能成本低,但鉴于其比较高的价格、充电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认识。(12分)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参考答案
探究活动一: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然后据此审读材料找出与之对应的相关信息,再观点统帅材料,具体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1)发展具有普遍性,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体现了人的认识的发展。
(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技术工程师通过突破所面临的技术难点,迎来了“天河一号”的诞生。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是经过工程师长期的努力,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探究活动二(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绕”、“落”、“回”三步走的前一步都是后一步的前提和基础,是为后一步作准备的(“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是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作准备的;发射嫦娥二号先导星是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成功落月作准备的)。(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绕”、“落”、“回”三步走的后一步都是前一步实验基础上的质变,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是“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必然结果。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再到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当“绕”、“落”、“回”三步走完后,中国的无人探月技术将趋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当堂检测:BDACC 课后拓展案:DCABC/DAACC/ADC
14、(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新。(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能源汽车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对此我们应充满信心,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推广。(3)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能源汽车在价格、配套设施和技术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其发展必然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必须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篇: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复习教案一、二、考点梳理
考点
一、发展的概念
1.发展的普遍性
(1)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原因:事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
(1)从性质上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____________。
(2)从结果上看,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的灭亡。
【判断】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学以致用】
1.下列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又体现了发展观的是()
①邯郸学步(矛特)
②一箭双雕(联系多样性)
③吐故纳新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有人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之为“发展”。该观点()A.正确,因为它肯定了先进信息技术在人们命运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B.正确,因为它正确理解了发展的实质
C.正确,它肯定了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D.错误,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3.下列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发展 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④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杭州地铁一号线计划2012年运营。这一工程将有利于缓解杭州交通“两难”问题,改善城市环境,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品质,促进杭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正是因为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才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C.人为事物联系是对自在事物联系的能动反映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随意建立新的联系 考点
二、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前途光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符合_________、具有和____________远大前途。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_________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__________的支持和拥护。构建知识体系 2.道路曲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要经历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意义
(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_______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判断】
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3、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
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
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途径)【学以致用】
5、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6.2012年9月1日,是我国新《义务教育法》实施6周年。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等新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事物的发展道路充满着曲折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7.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
三、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_____的、________的变化。
(2)质变:指事物__________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开始,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_,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__。(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__________,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___________。
(3)“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都是_________的表现。
3.方法论意义
(1)要积极做好__________,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抓住_____,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要坚持适度原则
(4)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1、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2、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3、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4、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因此质变就是发展。
5、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6、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7、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学以致用】
8.“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出自史记)。下列与此古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物和意)
B.寒暑渐于春秋,隆替起于得失
C.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因果)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部分对整体)
9、“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杨万里这首诗告诫人们()
①质变是通过量变的积累而实现的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不可忽视量的积累
③既不能颠倒主次,也不能忽视支流 ④要把崇高理想和埋头苦干结合起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教育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矛盾转化)
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内部矛盾)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11、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是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1时,轨 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上述结论表明()
①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即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
③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变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原理内容: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实例: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注:发展的实质可以单独列一条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实例: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作用、循环往复的结果。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补】
4、发展的原因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求我们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内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例: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参考答案】
(1)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3分)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3分)
(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3分)(4)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3分)
(5)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4分)
【学以致用】
某国有企业,由于产品、管理、分配等原因,出现严重亏损。经过改革,新的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进行市场调研,调整产品的结构,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狠抓营销,实施名牌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利税连年增加。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资本运营,在全国各地投资办厂,形成了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该企业是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解析】本题要求从经济生活中企业管理的成功案例体会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需要从文字素材中提炼有效信息,联系知识库存,从而分析和评价事物。首先从整体上感知材料,该企业从亏损到发展为大型企业集团,符合发展的实质;其次再从该企业的从小到大、曲折迂回的发展历程印证量变和质变、前进性和曲折性关系原理。
答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该厂加快新产品的开发,进行资本运营,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体现了发展的实质。
(2)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该厂重视量的积累,并抓住时机进行资本运营,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质的飞跃。
(3)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该厂在困境面前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改革,努力摆脱困境,迅速走上发展的道路。
第四篇:生活与哲学专题复习 唯物辩证法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生活与哲学专题复习
唯物辩证法
相关原理方法论
注意:记住第三单元单元标题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重要考点和易错易混考点
1、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理解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
3、分清发展的总趋势与发展的状态;
4、注意理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5、理解并背诵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表现;
6、理解并背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重要性;
7、注意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及其具体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典型例题与考法感悟
1.2013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把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材料
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向市民转移过程,城镇化进程速度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正在逐步破解。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10分)
2.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思维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而言,互联网思维是指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知、不断创新,概括起来即开放、共享、服务、互赢、创新。
××手机的成功源自于一套用户感知系统。这套系统通过论坛、预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让粉丝跟踪其研发过程,并在系统内进行营销,避免了传统营销的烧钱模式;当传统手机厂商还在依靠硬件利润维持生计时,××手机生产商开发出“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的全产业链盈利模式,手机只是一个载体和入口。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硬件圈用户,当用户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行流量变现,这是互联网的商业逻辑。互联网思维推动了一批新型企业的成功崛起,对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甚至传统农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互联网思维也逐渐渗透到政治、社会等领域。某省“政务服务网”于近日开通试运行。通过这个“政务超市”,网民可以像逛×宝一样逛“衙门”,省市县三级政府6万余个审批事项均可一网搞定,并使用××宝缴费。为此,省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出:“有些政务网往往成为形同虚设的面子工程,我省如何避免这一现象?”。
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手机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3.【2010 广东文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4.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金砖国家多为人口大国,资源丰富,且都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21世纪以来,经过各自的努力,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已进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之列。2012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2009年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了5次会晤,各成员国在贸易、金融、投资等诸多领域妥善处理各种分歧、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加强。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金砖国家为什么能够求同存异、共谋发展。(10分)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5.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随之全面启动。城镇化进程中历史建筑保护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当今人类社会关注更多的是能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利用问题,却忽视了历史建筑带给人类社会文化脉络的传承问题。
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加强城镇化进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共识,相关政策措施逐渐完善,投入不断加大,成效日益明显。与此同时,也存在重视物质层面的保护而忽视文化精神和内涵的传承。有的地方对古代建筑的保护仅重外在的规模、形制,而轻视对文化内涵的开发,使其缺少能深入人心的文化内容。有的地方对古建筑机械移植,看似保存下来,但由于其人文内涵和环境缺失或破坏,其文化价值大打折扣甚至不复存在。
在调研基础上,全国政协办公厅要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报送相关提案。
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解读委员们在调研中的发现。
6.材料
2014年,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进入新常态,科学发展的新动力将会显著增强,这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阐释“经济新常态”内涵所蕴含的哲理。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7.材料一
2014亚太经合组织各项会议在北京雁栖湖举行,这也恰逢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活动最后发表声明:我们承诺在亚太经合组织历史成就的基础上,本着互尊、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材料二
中国梦和亚太梦息息相关,他们互为依托。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亚太梦想,完全能够实现同频共振。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各国承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的原因。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中国梦与亚太梦同频共振的理论依据。
选择题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 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上述观点不足之处在于()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 C.没有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2.作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从长江调水,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目前,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全部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中的哲学智慧有
①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②重视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③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④建立联系改造规律以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漫画《竹篮打水》(图3)启示我们要 ①分清主流与支流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承认矛盾并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3 4.英国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在《风景与记忆》一书中写道,风景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自然。它是投身在木、水、石上的想象建构。这种建构与知识结构有关,更与个人和集体记忆密不可分。这种“想象的建构”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③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总书记在作重要讲话时善于用典,他使用典故,恰当贴切、提纲挈领、深入浅出,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下列总书记使用过的典故,其哲学寓意与相近的是 ①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④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危机”这个词,一个字代表“危险”,另一个字代表“机会”。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②矛盾双方相互陪衬、相互斗争 ③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普遍的、绝对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感觉累的时候,也许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坚持走下去,你就会发现到达了人生的另 一个高度。下列理解最符合材料的是 A.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B.过犹不及,要善于把握火候和分寸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始终处于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
8.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这体现的哲理是
A.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立足部分,用部分推动整体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C.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9.民主与法治不可分。香港要实现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必须捍卫法治这个核心价值。不依法办事,香港社会就会混乱,民主也就无从谈起。这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中 D.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认识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新常态,需要智慧的耐心,不头脑发热、按捺不住,也不做木头人、无所作为,贻误了宝贵的发展契机。这种“智慧”表现为
A.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B.对未来充满信心,促进新事物成长 C.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11.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FDA)宣布,加入了三氯生等抗菌物质,标榜抗菌的香皂、洗手液、沐浴露等清洁用品,并没有起到阻止细菌传播的实质性作用,反而弊大于利。这说明 A.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点 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2.南通蓝印花布的工艺源于我国古老的镂空花版印染,由于镂空花版工艺纹样不能形成封闭图形,只能用大小、形状不同的斑点和短线间隔地组成纹样。这一工艺上的局限最终转化为蓝印花布独特的斑点形状及其组织和排列的节律美。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B.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13.2014年9月,教育部出台新高考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一种是学术型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与现在的高考相似,将两类高考分开。“两种模式高考”的方案,体现了
A.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14.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上海、浙江被教育部确定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区,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这一高考改革的过程设计体现了 A.客观与主观具体的统一
B.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5.2014年12月18日,《孔子哲学》新书发布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孔子哲学既蕴育于深厚的中华本原文化土壤之中,又凝炼提升出中华本原文化的精髓,其倡导的许多价值理念与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仍相契合。这说明
A.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B.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C.批判的继承是辩证法的核心
D.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16.总书记在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对应正确的有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①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③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着重抓事物的内部矛盾,也不忽视事物的外部矛盾 ④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7.因乌克兰问题,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制裁,制裁“双刃剑”效应日益显现。据统计,欧盟的制裁预计年内将使俄罗斯经济损失230亿欧元,而欧盟成员国损失将高达400亿欧元,给脆弱复苏的欧盟经济增添“一片乌云”。这启示我们 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国际政治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新高考改革方案将包含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方案:一是技术技能人才高考,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学术型人才高考,即现行的高考,两种模式分开进行。这就意味着,在高中阶段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不管选择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从辩证法角度看,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②坚持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其特殊性 ③坚持了规律的客观性,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④看到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五篇: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导学案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一 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2、把握发展的实质。
学习重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学习难点:发展的实质。
(二)课前自主学习: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 到、由 到 的运动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 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 和 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的进程,人类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 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都在不断发展。每个人的知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 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和,是 和。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005年10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局长陈邦柱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2005年测得的珠穆朗玛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44.43米,测量精度为±0.21米。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这次公布的珠峰新高指的是珠峰最高岩石点的高度。与1975年我国公布的珠峰高度8848.13米相比,珠穆朗玛峰降低了3.7米。
另外,国家测绘局于当天还首次公布了峰顶冰雪深度为3.50米,这也是我国首次获取到的精确的雪深高度。
珠穆朗玛峰身高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一、课堂探究:
情境1: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距今2亿年前~4000万年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海水从北向南逐步退却,同时又受到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推移的巨大力量的挤压而逐步升高,才逐渐演化为高原地带。今天,青藏高原整体上仍然处在隆升过程中。长江最初是由东向西,一泻千里,流入古地中海。随着西高东低走势逐步形成、青藏高原的出现,才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滚滚东流的巨川——长江。
探究: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样哲学道理?
情境 2:多媒体图片展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来说明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探究:上述图片及其文字说明了什么?
情境 3: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千米,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确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经典行星之外,将冥王星降格为二级行星。探究:九大行星变为八大行星,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总结: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变化发展的。总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精当点评
辨析:有人认为: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变就是发展。
总结:变化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以至性质的改变。发展是一种变化,但不能说变化就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补充)发展、运动、变化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
①总体上指向性相同:三者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和范畴,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
②引起的原因相同: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③表达的科学观点相同:唯物辨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发展观。(2)区别:
①定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②侧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主要反映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表示事物在活动着,它同静止的观点相对立;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表示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它与凝固的观点相对立;发展侧重指事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生成的过程。③范围和深刻程度不同: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说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范围广泛,而发展则比运动、变化更深刻,它表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
三、课堂训练 基础题:(1—12)
1.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表明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变化就是发展
2.在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世界顶级天文学家通过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为“矮行星”。冥王星被降级后,大阳系最大的行星海王星也正面临着被开除的危险。这表明 ①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②旧的理论观点是荒谬的 ③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 B.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性质的变化
D.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反复循环 5.事物变化与发展的区别在于 A.变化是看得见的,发展是看不见的 B.变化是发展,发展不一定是变化
C.变化是倒退向下的变化,发展则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D.变化既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而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变化
6.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上私家车的时候,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却重获西方人的青睐。因为自行车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所以在制定城市交通政策时,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注重鼓励自行车出行、以自行车优先为原则的政策和规划。这启示我们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7.以下各项能说明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
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世界就是一个轮回,始于何处,回到何处 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城市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多,会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谈起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加拿大DPA工业有限公司总裁韦恩•麦克金农用了一连串的“越来越”。这一连串的“越来越”反映了
①认识的发展 ②实践的发展 ③自然界的进化 ④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要实现我国经济和技术的跳跃式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我国富有生机的各个方面的制度和体制,就必须努力创新。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进行创新,是因为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整个世界是不断发展的 10.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其为“发展”。这种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 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11.“在静止状态无论怎么解决公正的问题,贫困的人口总不可能摆脱拮据的状况,只有在发展和进步的状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困难。”因为 A.静止状态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化 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发展是一种前进上升性的运动 D.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
1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提高题: 13、2009年是中科院建院60周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科院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说:6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发展道路。“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尖端科技基础和大国地位;陆相成油理论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杂交水稻成为满足中国粮食需求和促进世界谷物生产的“金钥匙”;载人航天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我们在许多重要科研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有影响的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提倡不断创新?
答案:
选择题:1—5 CCDBD
6—10 CCBDC 11—12 CA
13、答案:(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提倡创新精神,大力扶持新生事物,才能真正推动事物的发展。
(2)当今世界正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和产品更新加快,如果只靠引进,将逐渐拉大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有提倡创新精神,才能给我国的各项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