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 《生活与哲学》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

时间:2019-05-12 11:4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政治复习 《生活与哲学》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政治复习 《生活与哲学》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

第一篇:高三政治复习 《生活与哲学》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预习导学

一、学习目标

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二、重点难点(加★)

三、自主学习

四、知识体系建构

探究质疑

1.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2.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4.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5.部分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6.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练习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2010江苏卷)30.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①

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

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整体的功能状态极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

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 ③ D.③④

3.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

专心

爱心

用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12.世界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带来影响。由于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证券被收购、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席卷

全球。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联系具有必然性,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具有直接性,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客观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一叶知秋 B.盲人摸象 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14.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主观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普遍性 15.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实践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二、主观题

16.(2009·广东,40)根据下述材料,运用哲学常识回答问题。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17.近两三年来,国家陆续制定和批准了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的文件。这些文件和规划从整体的角度采说是基于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的。从具体的编制角度来讲,它特别突出了两点,一是一定要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也就是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不是着眼于某个地方的局部利益。二是要特别考虑这个地方的比较优势,突出它在这方面的特殊功能。也就是说,考虑到国家全局布局的同时,要充分体现这个地方的特殊需要。这样,就避免了我们所有的区域规划的地方化;另一方面避免了全国规划一刀切,体现了各地的比较优势。这样的规划制定以后,产生的效果非常明显。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做法的合理性

专心

爱心

用心

第二篇:生活与哲学专题复习 唯物辩证法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生活与哲学专题复习

唯物辩证法

相关原理方法论

注意:记住第三单元单元标题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重要考点和易错易混考点

1、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理解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

3、分清发展的总趋势与发展的状态;

4、注意理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5、理解并背诵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表现;

6、理解并背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重要性;

7、注意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及其具体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典型例题与考法感悟

1.2013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把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材料

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向市民转移过程,城镇化进程速度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正在逐步破解。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10分)

2.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思维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而言,互联网思维是指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知、不断创新,概括起来即开放、共享、服务、互赢、创新。

××手机的成功源自于一套用户感知系统。这套系统通过论坛、预购、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让粉丝跟踪其研发过程,并在系统内进行营销,避免了传统营销的烧钱模式;当传统手机厂商还在依靠硬件利润维持生计时,××手机生产商开发出“硬件+软件+移动互联网”的全产业链盈利模式,手机只是一个载体和入口。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硬件圈用户,当用户达到一定数量时,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行流量变现,这是互联网的商业逻辑。互联网思维推动了一批新型企业的成功崛起,对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甚至传统农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互联网思维也逐渐渗透到政治、社会等领域。某省“政务服务网”于近日开通试运行。通过这个“政务超市”,网民可以像逛×宝一样逛“衙门”,省市县三级政府6万余个审批事项均可一网搞定,并使用××宝缴费。为此,省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出:“有些政务网往往成为形同虚设的面子工程,我省如何避免这一现象?”。

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手机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3.【2010 广东文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4.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金砖国家多为人口大国,资源丰富,且都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21世纪以来,经过各自的努力,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已进入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之列。2012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2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50%。2009年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了5次会晤,各成员国在贸易、金融、投资等诸多领域妥善处理各种分歧、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加强。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金砖国家为什么能够求同存异、共谋发展。(10分)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5.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随之全面启动。城镇化进程中历史建筑保护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当今人类社会关注更多的是能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利用问题,却忽视了历史建筑带给人类社会文化脉络的传承问题。

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加强城镇化进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共识,相关政策措施逐渐完善,投入不断加大,成效日益明显。与此同时,也存在重视物质层面的保护而忽视文化精神和内涵的传承。有的地方对古代建筑的保护仅重外在的规模、形制,而轻视对文化内涵的开发,使其缺少能深入人心的文化内容。有的地方对古建筑机械移植,看似保存下来,但由于其人文内涵和环境缺失或破坏,其文化价值大打折扣甚至不复存在。

在调研基础上,全国政协办公厅要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报送相关提案。

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解读委员们在调研中的发现。

6.材料

2014年,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进入新常态,科学发展的新动力将会显著增强,这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阐释“经济新常态”内涵所蕴含的哲理。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7.材料一

2014亚太经合组织各项会议在北京雁栖湖举行,这也恰逢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活动最后发表声明:我们承诺在亚太经合组织历史成就的基础上,本着互尊、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材料二

中国梦和亚太梦息息相关,他们互为依托。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亚太梦想,完全能够实现同频共振。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各国承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的原因。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中国梦与亚太梦同频共振的理论依据。

选择题

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 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上述观点不足之处在于()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A.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 C.没有看到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2.作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从长江调水,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目前,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全部通水。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中的哲学智慧有

①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②重视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③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

④建立联系改造规律以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漫画《竹篮打水》(图3)启示我们要 ①分清主流与支流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承认矛盾并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图3 4.英国历史学家西蒙沙玛在《风景与记忆》一书中写道,风景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自然。它是投身在木、水、石上的想象建构。这种建构与知识结构有关,更与个人和集体记忆密不可分。这种“想象的建构”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②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③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总书记在作重要讲话时善于用典,他使用典故,恰当贴切、提纲挈领、深入浅出,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下列总书记使用过的典故,其哲学寓意与相近的是 ①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④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6.“危机”这个词,一个字代表“危险”,另一个字代表“机会”。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②矛盾双方相互陪衬、相互斗争 ③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普遍的、绝对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感觉累的时候,也许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坚持走下去,你就会发现到达了人生的另 一个高度。下列理解最符合材料的是 A.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B.过犹不及,要善于把握火候和分寸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始终处于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

8.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这体现的哲理是

A.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立足部分,用部分推动整体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C.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9.民主与法治不可分。香港要实现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必须捍卫法治这个核心价值。不依法办事,香港社会就会混乱,民主也就无从谈起。这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同一性 B.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中 D.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认识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新常态,需要智慧的耐心,不头脑发热、按捺不住,也不做木头人、无所作为,贻误了宝贵的发展契机。这种“智慧”表现为

A.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B.对未来充满信心,促进新事物成长 C.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11.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FDA)宣布,加入了三氯生等抗菌物质,标榜抗菌的香皂、洗手液、沐浴露等清洁用品,并没有起到阻止细菌传播的实质性作用,反而弊大于利。这说明 A.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特点 C.真理和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12.南通蓝印花布的工艺源于我国古老的镂空花版印染,由于镂空花版工艺纹样不能形成封闭图形,只能用大小、形状不同的斑点和短线间隔地组成纹样。这一工艺上的局限最终转化为蓝印花布独特的斑点形状及其组织和排列的节律美。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B.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13.2014年9月,教育部出台新高考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一种是学术型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与现在的高考相似,将两类高考分开。“两种模式高考”的方案,体现了

A.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14.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上海、浙江被教育部确定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区,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这一高考改革的过程设计体现了 A.客观与主观具体的统一

B.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5.2014年12月18日,《孔子哲学》新书发布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孔子哲学既蕴育于深厚的中华本原文化土壤之中,又凝炼提升出中华本原文化的精髓,其倡导的许多价值理念与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仍相契合。这说明

A.发展的实质是“扬弃”

B.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C.批判的继承是辩证法的核心

D.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16.总书记在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语古训与其哲理对应正确的有

离石江阴高中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

序号:18 ①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矛盾具有特殊性 ②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③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着重抓事物的内部矛盾,也不忽视事物的外部矛盾 ④非天所有,名因人立。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7.因乌克兰问题,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制裁,制裁“双刃剑”效应日益显现。据统计,欧盟的制裁预计年内将使俄罗斯经济损失230亿欧元,而欧盟成员国损失将高达400亿欧元,给脆弱复苏的欧盟经济增添“一片乌云”。这启示我们 ①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②国际政治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新高考改革方案将包含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方案:一是技术技能人才高考,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学术型人才高考,即现行的高考,两种模式分开进行。这就意味着,在高中阶段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不管选择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从辩证法角度看,这一做法: 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②坚持了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其特殊性 ③坚持了规律的客观性,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④看到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三篇:《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识记: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运用: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重点难点】

1、发展的实质;

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知识链接】

1、结合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过程,说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结合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考点梳理】(A、B级)

知识点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常来常往”

1、发展的普遍性(2)

(3)

提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绝对不变化、根本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概念)

是事物的______和_______,是__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___的灭亡。

提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提示:(方法论要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问题。

第一,既要认识事物的现状,又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如: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要根据事物在发展中的阶段来确定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如: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如:第十课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知识点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趋势)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常来常往”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的。因为①新事物是符合,具有 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 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 的 的和 的东西,汲取了其中 的 的因素,并 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因而最终走向灭亡。

②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 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 的基本要求,符合 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提示:区分新旧事物的几个不科学的标准:以时间先后来判断;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的新或旧来判断。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的。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 到、由 到 过程。②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存在着 和 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 也有 一个过程。③ 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必然经历一个 和 的过程。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常来常往”提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承认前进性而否认曲折性,是形而上学的直线轮;只承认曲折性而否认前进性,就会丧失信心,是悲观主义论调。

3、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方法论要求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 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 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 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热情 和悉心 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不断前克服进道路上的,勇敢地接受,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含 义

特 征

表 现

量变

指事物______的增减和_____的变更。

_____________的变化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常来常往”质变

指事物 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_____________的变化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提示:如何理解量变中的“场所的变更”?

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这是“数量的增减”;二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是“场所的变更”。“场所的变更”常见的具体情形如:田忌赛马,下棋,谱曲,金刚石与石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结构调整(如产业结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调整等)。

(2)量变和质变的联系

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_______。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_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__,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__。③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

提示:①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引起质变,量变必须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并不代表事物发展过程的终结,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无限发展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里的“循环往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比一次更高级的量变和质变。

(3)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院里的方法论要求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提示:要正确认识质变和量变各自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维持事物的性质基本稳定时,必须保持事物的量变状态;我们要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时,必须促成事物的质变。

小结:关于发展的基本原理:(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三个方面)(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两个方面)(3)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两个方面)

【重点突破】(BC级)

【难点解析】(D级)

(1)“事物既然是永恒发展的,就不存在静止或者倒退”,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事物的发展只是运动变化的一种状态。相对静止或者倒退也是运动变化的形式。

(2)“运动”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包括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而发展是指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量发生变化,事物的质也都随之发生变化”的认识是错误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但在一定范围内,量变并不引起质变。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事物的质才能随之发生变化。

(4)正确认识“联系与发展”的联系:二者同为辩证法的总特征,且有着内在的联系。联系指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事物的运动变化又包含着一种前进性上升性的趋势,这就是发展——联系构成变化发展。

【小结反思】(构建知识网络,必做项)(C级)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A、B级)

1.(09海南)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地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①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②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③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④环境的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9北京)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9所示。

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3.(09山东)200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4.(08全国)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凭经验和感觉。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

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④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08海南)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6.(08江苏)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7.(07广东)“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8.(07江苏)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些文件有类似提法。2006年,中央又一次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过程说明()

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C.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9.(07江苏)“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这。”(《史记·货殖列传》)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10.(07上海)在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1.(08年天津)200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改革。回答下题。

“大部制”改革是1982年以来我国第6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我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回答下题。

12.(09全国)“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13.(2009年广东)“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A.重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二)非选择题(C、D级)

1.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环境的恶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故①的说法正确;环境的人为恶化是可逆的,因此我们才要保护环境,故②的说法错误;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故③的说法错误,④的说法正确。

2.A【解析】根据图表的内容,实际上它将人的健康分为几种性质不同的状态,分别是健康,非健康,死亡三种,然后pH的值在这些状态之间的变化都是量变,因为事物的性质没有变。而从健康到非健康,从非健康到死亡这些变化才是事物的质变,所以根据此我们判断上述说明只有A是正确的。

3.C【解析】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体现了运动和静止、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和辩证的否定观,而没有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故选C项。

4.B【解析】本题考查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发生,而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质变,因此,量变必然推动事物发展是错误的,排除①。质变的发生需要适度量变,过犹不及,故③正确。②和材料无关。

5.A【解析】“狂沙”经千淘万漉可得“金”,“金石”因不舍地锲刻而“可镂”,都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A正确,B中两句都不能体现。C、D都只有后一句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此题考查对量变引起质变哲学原理的运用能力。难度较小。此类题型是高考常考题型,要做好此题,必须首先深刻理解哲学原理的内涵,然后,结合选项逐项分析。

6.B【解析】沉舟,病树,陈叶,后波,均为旧事物的代表,千帆,万木,新叶,前波,为新事物的代表,①③体现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②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④反应了事物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与题干联系不紧密,应排除。

7.B【解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它们共同蕴涵的哲理是要重视量变,应选B项。其他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8.B【解析】本题考查新事物发展的知识,考查分析推理能力。材料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中央提出“新农村”到2006年的“新农村”,说明了事物的发展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选B项;A、C、D 三项观点正确,但不能反映材料内容。

9.B【解析】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等知识,考查理解能力。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走向其对立面,这体现了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选B项;矛盾双方并不必然转化,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转化的原因,C项不选,材料没有说明发展道路,D项不选。

10.B【解析】A项说明客观事物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我们可以通过长期的实践来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从而把事情做得更好。B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项体现了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D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

11.C【解析】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表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A错误。B、D本身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中心。

12.C 13.C

第四篇:(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专题——哲学生活

高三政治复习专题——哲学生活

1、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请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材料:加快转型升级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关键选择,是事关广东前途命运和人民群众福祉的一场硬仗。这就要求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坚持扩内需稳外贸,构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发展新格局。以加快转交政府职能为核心,全方位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改革,力争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广东的转型升级之路,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应该是整个社会系统运作方式的升级。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请你谈谈对“广东的转型升级之路,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应该是整个社会系统运作方式的升级”的理解。

3、材料: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我国城镇化发展中面临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体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撑和生态环保等问题。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改革,要努力在改革功坚中破解城镇化的深层次矛盾。

联系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改革对于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作用。

4、材料:我国今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分析材料中我国稳妥推进城镇化的举措的哲学依据。

5、材料:近年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政府着眼全局统筹,更加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加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加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述三个“更加注重”的意义。

6、材料: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更公平”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7、材料: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指出: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全球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大家都从合作中得到好处,则会形成亚洲及其他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亚洲及其他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8、材料:山东作为我国文化资源大省,要“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必须进一步打造加快文化发展的“新优势”:一是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着力打造“文化体制”新优势;二是着眼城乡统筹,打造“文化惠民”新优势,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创意”新优势;四是加快文化走出去,打造“文化贸易”新优势。

结合材料,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山东“建设文化强省,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着力打造新优势”要求,体现了那些方法论原则。

9、材料:当前中国处于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社会阶层分化,利益格局多元,思想观念碰撞,新老矛盾交织。要实现我们的强国梦,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

从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角度,谈谈你对“改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动力”的理解。

10、材料: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

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1、材料:从2013年1月7日以来,一场茫茫雾霾笼罩中国中东部。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3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多地的PM2.5濒临“爆表”。这一“史上最脏”天气再次告诉人们,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2、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

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13、材料: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

14、材料一:习近平指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政治问题,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材料二:某市政府法制办为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先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征集意见和建议,后召开座谈会,请市民代表对条例的草案发表意见和看法。

材料三:某市区党组织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创建街道社区党建的立体运行体系,通过“分类设岗定责”、“民情日记”等形式,帮助3000余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解决了1700余件社情民意问题。

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什么作用?并分析党和政府是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的。

15、材料: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观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

16、材料: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需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了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

17、材料: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我国现在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还远朱成为汽车强国。要从汽车生产大国成为汽车强国,创新是关键。

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予以说明。

18、材料: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要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要全面贯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理念,发挥文化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实体功能,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推动文化管理方式更加制度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分析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1.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体现这一点。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以全球视野谋划创新体现全局观念,科技创新作为战略支撑是重要部分,关系着国家发展的全局。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体现这一点。④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体现这一点。

2、①联系是普遍、客观的,要认识到加快转型升级关系到广东前途命运和人民群众福祉。②联系是多样的,要分析和把握广东转型升级的各种条件。③整体统率部分,部分影响整体,要从广东全方位发展的全局出发,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④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实现广东整个社会系统运作方式的升级。

3、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改革,破除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旧的体制机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为城镇发展提供强大动力。②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城镇化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社会基本矛盾的体现,只有在城镇化实践中,通过改革才能破解。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改革破解各种阻碍城镇化发展的矛盾,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发展。

4、①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注重了系统内部结构优化。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③树立正确价值观。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体现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导向作用。

5、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三个“更加注重”的工作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②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由部分组成,离不开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地区差异、民生、基本公共服务等工作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三个“更加注重”有利于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6、①党在各个时期注重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处理,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②党基于不同时期、不同的经济社会状况,对效率与公平关系提出不同的方针政策,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党在不同时期对效率与公平的阐述和要求各有侧重,体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世界各国既合作又竞争,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世界各国是对立的,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全球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世界各国又是统一的,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只要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大家都从合作中得到好处,就会形成亚洲及其他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8、①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要突出重点、集中攻坚,体现了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着眼城乡统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了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③打造“文化创意”新优势,把改革创新的要求贯穿到文化发展的全过程,体现了坚持发展观点,树立创新意识;④加快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文化贸易”新优势,坚持了联系观点。

9、①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②在我国现阶段,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营造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10、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通过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③2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体现。

11、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雾霾天气说明,促进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史上最脏”天气,再次证明了以牺牲人之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观念的错误性,提高了对生态建设的认识。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1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1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轰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14、共同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主体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

①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材料一中习近平强调党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体现了这点。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材料二中通过各种渠道征集各种意见,体现群众路线。③坚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材料三中实施民生工程,帮助再就业体现维护人民的利益。

15、①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消费主义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16、①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适应社会转型要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②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上层建筑,进行机构改革,促进社会发展;③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发展社区自治,培育社会组织,推动社会进步;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民服务,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17、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在一定意义上发展就是创新。(或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它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发展。②关健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关键部分的作用,抓住创新这一关健,能够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体工作的开展。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坚持重点论,抓住创新这一重点,是实现汽车强国的关键。④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8、①建设文化强省要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把握了世界的物质性的本质。②发挥文化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同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结合,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全面贯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理念,是基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④建设文化强省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⑤推动文化管理方式更加制度化、法制化,实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第五篇: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复习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复习教案一、二、考点梳理

考点

一、发展的概念

1.发展的普遍性

(1)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原因:事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

(1)从性质上看,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____________。

(2)从结果上看,发展的实质是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的灭亡。

【判断】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学以致用】

1.下列既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又体现了发展观的是()

①邯郸学步(矛特)

②一箭双雕(联系多样性)

③吐故纳新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有人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之为“发展”。该观点()A.正确,因为它肯定了先进信息技术在人们命运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B.正确,因为它正确理解了发展的实质

C.正确,它肯定了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D.错误,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3.下列关于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运动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发展 ③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④发展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杭州地铁一号线计划2012年运营。这一工程将有利于缓解杭州交通“两难”问题,改善城市环境,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的品质,促进杭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正是因为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才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C.人为事物联系是对自在事物联系的能动反映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随意建立新的联系 考点

二、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前途光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符合_________、具有和____________远大前途。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_________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__________的支持和拥护。构建知识体系 2.道路曲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要经历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意义

(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_______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判断】

1、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2、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3、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4、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

5、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意味着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是前进的。

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途径)【学以致用】

5、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6.2012年9月1日,是我国新《义务教育法》实施6周年。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等新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事物的发展道路充满着曲折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7.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考点

三、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_____的、________的变化。

(2)质变:指事物__________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开始,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_,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__。(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__________,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___________。

(3)“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都是_________的表现。

3.方法论意义

(1)要积极做好__________,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抓住_____,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要坚持适度原则

(4)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1、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2、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3、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4、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因此质变就是发展。

5、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6、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

7、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学以致用】

8.“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出自史记)。下列与此古训蕴含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物和意)

B.寒暑渐于春秋,隆替起于得失

C.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因果)

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部分对整体)

9、“仲举高谈亦壮哉,白头狼狈只堪哀。枉教一室尘如积,天下何曾扫得来?”杨万里这首诗告诫人们()

①质变是通过量变的积累而实现的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不可忽视量的积累

③既不能颠倒主次,也不能忽视支流 ④要把崇高理想和埋头苦干结合起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教育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矛盾转化)

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内部矛盾)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11、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包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是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在平面解析几何中,当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与它到一条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时,该动点的轨迹为圆锥曲线。常数的值不同,圆锥曲线的形状就不同,当常数小于1时,轨 迹是椭圆;当常数等于1时,轨迹是抛物线;当常数大于1时,轨迹是双曲线。上述结论表明()

①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即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

③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④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多变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原理内容: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实例: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注:发展的实质可以单独列一条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反对:既要反对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风顺的盲目乐观主义;又要反对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

实例: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发展的状态)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作用、循环往复的结果。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补】

4、发展的原因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求我们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内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例: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参考答案】

(1)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3分)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3分)

(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3分)(4)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3分)

(5)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4分)

【学以致用】

某国有企业,由于产品、管理、分配等原因,出现严重亏损。经过改革,新的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进行市场调研,调整产品的结构,加速新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狠抓营销,实施名牌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利税连年增加。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资本运营,在全国各地投资办厂,形成了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该企业是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解析】本题要求从经济生活中企业管理的成功案例体会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需要从文字素材中提炼有效信息,联系知识库存,从而分析和评价事物。首先从整体上感知材料,该企业从亏损到发展为大型企业集团,符合发展的实质;其次再从该企业的从小到大、曲折迂回的发展历程印证量变和质变、前进性和曲折性关系原理。

答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该厂加快新产品的开发,进行资本运营,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体现了发展的实质。

(2)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该厂重视量的积累,并抓住时机进行资本运营,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质的飞跃。

(3)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该厂在困境面前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改革,努力摆脱困境,迅速走上发展的道路。

下载高三政治复习 《生活与哲学》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政治复习 《生活与哲学》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复习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讲义: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 二轮专题 一、 辩证唯物论 【高考考点】 1.哲学的物质概念 2.自然界的物质性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哲学的运动概念 ①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5......

    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学案5篇

    第八课 《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复习学案 【课前复习案】 复习巩固以下问题: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方法论? 2、如何正确理解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

    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导与练】2016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与哲学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1.(2015大连测试)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向......

    哲学专题一复习学案

    专题十八 唯物论教案 【考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的含义、物 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

    43号哲学复习学案

    高二政治 A 层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复习学案 编号:43 编制:孙凤芸 审核:宋文慧 时间:2014—12--24 一【学习目标】 巩固基础知识,区分易混易错点 加强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课时)(.范文合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单元设计 从知识目标来看,本单元是在上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和发展,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发展的方向和......

    哲学生活专题二: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与发展观教案

    哲学生活专题二: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与发展观 新疆兵团第一师一团金银川镇双语中学:宁双阳 一、整体把握,趁势导入(1分钟) 1、展示提纲,集体补充完整。 2、教师强调:该提......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八学案(范文大全)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八 当代国际社会 【考情分析 明确考向】 见复习材料 【主干梳理知识构建】 见本单元主干知识讲义 【热点探究 能力提升】 探究问题一 “神九”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