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造纸业采购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造纸业采购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采购是企业的成本核心,又是企业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当今采购不再是简单的物资购买活动,而应当上升为经营战略关系。企业采购流程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RightSupplier),在确保合适的品质下(RightQual),与合适的时间(RightTime),以合适的价格(RightPrice),购入合适数量的商品(RightQuant),使得企业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生产优质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走出传统采购流程管理的认识误区,完善企业的采购流程管理体制、优化采购模式,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是造纸企业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经济竞争中赖以生存,谋求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
采购是企业的成本核心,又是企业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当今采购不再是简单的物资购买活动,而应当上升为经营战略关系。企业采购流程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RightSupplier),在确保合适的品质下(RightQual),与合适的时间(RightTime),以合适的价格(RightPrice),购入合适数量的商品(RightQuant),使得企业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生产优质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走出传统采购流程管理的认识误区,完善企业的采购流程管理体制、优化采购模式,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是造纸企业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经济竞争中赖以生存,谋求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
一、造纸业采购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采购人员缺乏对采购业务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不了解所需产品的型号和规格(如仪器或仪表、配品或配件等)及其技术参数,不熟悉采购计划的审核工作,不掌握采购供应链管理知识,不掌握供应商在市场细分、附加价值、前置时间以及对顾客需求的反应性等,不了解市场资源和市场信息,不熟悉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不知道采购流程管理方法等。有的采购人员机械地执行业务部门的采购需求报告,有些不该购的购了,该购少的购多了,产品规格不合的也购了,严重影响到造纸业的采购成本和采购效率,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浪费。
2、采购程序及操作欠规范
采购过程不实行项目负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缺乏严谨的采购进程,对重要物资的采购活动缺乏采购评价过程,对采购人员、供应商等相关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因而导致误签合同,造成损失;有时甚至由于货不到位,影响生产,给企业造成更大损失。
3、缺乏对供应商的采购评估
没有建立对供应商的采购评估体系,不能对供应商做出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对供应商的管理只是主观臆测。
采购人员不对供应成本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在谈判过程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随心所欲压价,或一律直接采取招标手段,当采购价格大大低于市价时,经常造成买方缺货,这种不择手段的作法虽然使企业获得了合同,但一味追求低价格可能使得产品质量下降,导致经常的退货,造成各种管理费用增加。
而经常性的退货,会造成经常性的计划变更,增加生产装置成本影响交货期,成品品质不良率增加,客户投诉及退货增多,降低企业的信誉,产品缺乏竞争力。
有的传统型造纸企业现行的物资采购与供应商的关系是短期的、松散的竞争式的关系,双方重视的是短期的优势,缺乏长期的合作,缺乏彼此的互信关系。造成一些伪劣产品的供应商进入企业的采购市场,增加了采购工作的风险,导致采购方不断地更换供应商,不但增加了采购成本,而且价格成为以牺牲价值为代价的谈判焦点,采购库存增加。当采购方强迫供应商接受不合理的价格时,一些优秀的供应商可能离开,而留下的短期供应商也有自己的打算,要么供应低质商品给采购企业,要么等待市场状况好转时,连本带利来向采购方要回,造成采购成本暴涨。
二、造纸企业采购流程管理改进建议
1、加强业务学习、明确分工和职责
随着造纸企业科技产品的不断更新,其采购的项目和品种越来越多,供应商和采购技术越来越复杂,需要采购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层次,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采购工作需要,胜任更多更高的采购任务。因此,采购工作人员要加强日常业务学习和培训,采取专家指导、经验交流、自学等多种形式搞好业务学习,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增长才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使采购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较快提高,能独当一面搞业务,从而提高采购的实施效能。
根据管理职能中的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按商品分类分设各类商品的采购人员,将任务分配到具体的负责人并设定权限范围,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并有效控制。笔者所在的企业采购的物资涉及生产和技术改造所需的设备、配品、配件、仪器仪表和材料达2000多种物资,不可能每个采购人员对所采购的物资的相关信息都得到全面的了解,为此采购人员应当进行适当的分工,业务员在自己负责采购的商品的权限范围内,在明确其责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了解商品性能作用,这样才能在市场中找到物美价廉的采购品,才能在采购中减少费用的开支。
2、应用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流程重组
造纸企业应该推行流程管理,细化采购流程管理流程。供应链管理是当今企业管理的重要改革之一,也是我国改制的造纸企业采购流程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
采购是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的衔接点。它是依据市场需要、企业生产计划所要求的供应计划制订采购计划,并进行原材料外购的作业层,需要承担市场资源、供货商家市场变化等信息的采集和反馈任务。采购决策内容除市场资源调查、市场变化信息的采集和反馈、供货商家选择等外,重要的是决定进货批量、进货时间,从而使企业在生产不受影响,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对采购的质量、价格、收益和时间等因素的评价,必须根据供应商在市场细分、附加价值、前置时间及对顾客需求的反应性等方面制定战略和相互影响来进行。
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需方和供方是合作伙伴关系,供应商是经过资格认证的,质量和信用是可信的。采购作业通过电子商务,一次把需方的采购定单自动转换为供方的销售定单;质量标准经过双方协议,由供方完全负责保证不需两次检验。由于信息畅通和集成,可采用设在需方的供方管理仓库的(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方式,把供方的产品库和需方的材料库合二为一,仅在需方生产需要时,才把供方的产品直接发货到需方的生产线,并进行支付结算,减少供需方各自分别入库的流程。新的流程与传统流程相比,减少了许多不增值的作业。这里的采购业务流程重组己经不仅局限于一个企业的内部,而且延伸到企业外部的合作伙伴,体现供应链管理合作竞争的特点。
3、的利用管理信息化系统,规范流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当今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化提供商结合现代采购流程管理新理论研发了一些采购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现代造纸企业可以通过使用采购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从而将采购业务处理流程规范化,而达到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的目的。
使用采购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
(1)周密计划。采购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计划可以延续到未来某个任意期,这样不但可以按需采购,而且可以保证有足够的采购提前期和采购预算,防止因突发性采购而增加额外的采购费用。
(2)设置目标成本。企业通过运行采购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模拟成本,严格控制成本的限额。
(3)控制库存量。采购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规定了每一种物料的最大储存量和最长储存期限。超过最大值时,系统会发出提示信号,以便管理人员采取纠正措施。
(4)严格控制付款程序。付款前,系统将自动进行全面对账,如物料规格性能、合格数量,交货日期是否与采购单一致,报价单与发票金额是否一致。
只有全部相符才能执行付款程序,严格控制资金流出。
4、的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
可以说一个优秀的采购员,不但是能买到质量最好、价格最优的商品,找到最好的供应条件,同时还可以给供应商的产品提出改进的建议。采购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随时运行需要的报表,来反映某一时期采购业务的情况。这样就能从一定程度上对采购市场进行调查和资讯收集,从而使采购部门对市场情况和价格的走势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也能比较出供应商的优劣,以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和评价体系,便于优化企业的供需关系。
造纸企业通过使用采购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产品结构和物料清单,定义了每种物料的期量标准,把企业的产、供、销三项主要业务信息集成起来,同步地将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一次生成。如果需求有了变化,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将上千种物料的计划重新编排。通过物料分类查询,对每一类物料,按需用的频率规定优选原则、简化物料的品种规格,保持一定批量,争取优惠。从而增加了与供应商合作期限的长度,加深彼此间的信任。使双方的合作从短期的、松散的转变成为长期的、固定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通过采购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还可以将每次采购的流程详细的记录下来。依靠系统的记录可以纵向了解到供应商的各项信息从而构造供应商库,将供应商的基本信息、采购信息、质量记录、价格记录等信息包含在内,从而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挑选出优秀的供应商,并且与其进行长期的固定的合作,有效地协调企业的供需关系。
运用“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分析”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备的控制体系:
(1)严格审批。虽然在传统模式下,也强调采购流程管理要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控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这点非常难。通过采购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采购单据的审批控制流程,可以控制不同职责的员工可以采购哪种物料,其采购金额上限是多少,超过一定的金额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批,否则采购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将无法继续处理该单据。
(2)严格监督。系统提供了多种查询途径,如根据采购单编码、物料号、供应商号、采购员代码、交货日期等进行查询,及时跟踪采购合同执行情况。如发现业务处理有问题,则可以终止或暂停业务处理,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如若发现某订单属于重复订单,可以将其暂停,查明原因,或取消该订单。
采购流程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现代造纸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和信息技术的更新状况,适时调整企业采购流程管理策略,合理利用社会和企业自身(包括无形和有形)的资源,适时、适地、适量地进行采购。不断提高企业的采购效率,使之成为企业获取高额利润的源泉。
第二篇: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市场,赢得更大发展,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引入、实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可以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改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问题;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作为主要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更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建筑业将面临更多的机会,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但是,我国建筑业落后的安全管理必然会影响整个建筑业的形象和竞争能力。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工作组织管理水平来支撑和实施。
2、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管理,进而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主装备不断先进,技术管理要求不断提高,这也使得施工管理更显重要。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在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方面呈较混乱现象
由于地区和行业保护主义仍比较严重,招标过程中招标人明招暗定,业主和投标人串通虚假招标。在资格预审阶段,对重要环节、评标专家的监督不力,受人为因素干扰,出现投标人串标、围标等不公正现象。还有一些投标人串通其他投标单位,挂靠投标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招投标代理机构不规范,代理水平、质量、素质、诚信程度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代理机构为了迎合业主要求,轻视招投标的一些规定。还有一些项目,投标人在中标以后,由于招投标合同由甲方自定,条件苛刻,施工单位为了中标只能被迫承诺合同条件,导致施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日后整体工程质量低劣。有的投标单位在投标时列入标书的主要管理人员、机械设备应有尽有,上场时大多难以到位,兑现率低,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2、劳动力投入众多,难以实现有效控制
建筑行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建筑现场施工时往往投入较多劳动力,难以对每名施工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个别施工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质量问题非常普遍。此外,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物料的投入一般较多,难以实现全面控制。同时,施工过程所用的沙石等材料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进入控制不严。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纠偏的难度和损失相当大,纠偏措施的决策也较为困难。
3、物料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全面性物料检查实现难
当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物料的质量控制都实施全过程控制,在程序上讲,是比较规范的,但是程序的设计经常可操作性不强,而投入物料多、用地方材料质量离散性大、材料进场的随机性等多重不可控因素的叠加效应,导致难以对材料实施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控制上难以有效进行,检查上自然就难以做到全面。当然,理论上的全面性全过程检查在实际操作中是难以达到的,因为物料尤其是操作性比较强的材料,具有面比较广、量比较大的特点。故此,抽样检查就成了惯用方法,但这恰恰就会导致质量问题被疏忽情况的发生。
4、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某些企业普遍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不能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而使管理薄弱化,对文明工地标准敷衍、应付,特别是对转包和靠挂工程,建设单位的指定分包商存在着只收管理费而疏于管理的现象,项目部安全员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制止违章、消除隐患的作用。这必然会造成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隐患多多。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停工、罚款、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加以解决,并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5、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
重大危险源是指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且事故损失巨大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据统计,高处坠落、物体打
击、深基坑坍塌、触电、机械伤害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总数的80%以上。一些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更没有对多发性事故开展专项治理,致使其造成的事故有增无减。
三、改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改进建议
1、必须规范招投标及合同管理
招投标各方应严格按照现行的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标、竞标,做到求实、公平、合理,广开思路引进优秀合作企业,确保招投标的严密性与公正性,杜绝暗箱操作,从源头上根治不良组织混入建筑队伍的情况。合同签订中各项目条款内容需严密、实际、细化,特别是违约、索赔和争议条款。要形成操作性强的合同文本,为以后争议的解决奠定基础。并且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纠正和补充不合实际的合同条款,具体措施如下:继续完善资格审查制度和备案制度,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规范招投标程序,推行科学、公正、合理的评选办法,确保招投标活动公平、公正地开展;建立招投标及其他相关联活动的集中交易场所,将招投标活动统一纳入集中交易场所进行规范管理,在统一的平台里,整合工程建设项目、货物和服务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活动,为招投标提供全部、高效的服务;建立和完善招投标与各机构的联动机制,加强执法监督,与资质、造价、质量安全等监管管理机构相互配合履行监督管理;对承包商中标后合同履约的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督管理,对中标时的承诺项目进行监管,严格监控设计变更,使其不能任意修改。
2、施工质量管理
工程开工前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将企业技术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按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对于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要求各级作业人员对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和工程质量做到心里有数;正确选择、合理调配施工机械设备,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所有隐蔽工程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组织下道施工工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除了要对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严格检查外,还应在重点工序施工前,针对关键的检查项目进行严格复核;坚持“3检”制度,即每道工序完工后,首先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再由施工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接检。
3、建筑工程材料的管理
建筑物的基础是建筑材料,所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必然是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条件。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没有达到相关规范要求,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就不会达到标准,最终造成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巨大的威胁。因此,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把握好建筑材料的质量关,加强材料的管理。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成分,化学性能,物理性能、技术标准等。而各个管理环节的控制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要聘用高素质的采购人员来选购材料,提高采购人员的建筑材料质量鉴定水平和道德素质;材料进场环节应当有专门的人来看管,对质量的合格程度给予保证。材料的供给有所控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合理选用材料的总数以及时间,不能浪费,也要保证足够使用,不在使用时抓瞎,引起施工上的混乱。应当掌握建筑材料的更新情况,更新购买状态以及选择标准,可以找到最为恰当合适的材料供应手法。
4、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加大安全教育,政府应勇于挑起农民工的安全基础教育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责任。目前,农民工的安全教育主要由企业负责,由于劳务市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对农民工来说,流动性更强,这就严重冲击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政府的监管才不得不去做,变调的目的注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2)大力培育专业劳务公司,对劳务公司进行资质评定、资格评审,通过劳务公司,建立一支稳定的施工队伍,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性的培训,使农民工掌握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政策法规等。
(3)禁止挂靠施工。a.从招投标开始,严格审查承建资格,不准超范围施工;b.政府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凡是挂靠、私自分包的工程经查出,坚决严肃查处;c.开展群众举报制度,实行社会监督。只有某些挂靠,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私人包工头非法承包工程,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4)加强三级安全教育,即进厂教育、二级单位(项目部)教育和班组教育。在进厂教育中主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二级单位(项目部)主要进行安全生产操作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文明施工要求及工程的基本情况、现场环境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班组对新分配来的职工进行工作前的安全教育。
(5)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反映安全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长期性,有利于加强领导干部的安全理念,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更加具体地反应出安全生产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施工现场的班前安全活动会就是经济性教育的一个缩影,坚持长期有效的班前活动,使其更面向一线、贴近生活,具体地指出了职工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注意哪些不安全因素,怎样消除不安全隐患,从而保证安全生产,提高效率。
(6)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企业和下层分公司、项目部,项目部与作业班组,作业班组与作业人员必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对责任目标执行情况实行平时抽查、季度考核、年终认定。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业绩考核与管理人员日常工资挂钩,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对发生事故或安全管理不善,按照《岗位绩效考核办法》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和《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表》的内容,给予工资浮动。
(7)加强技术措施。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材料机具、劳动力的供应情况等,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工程师审批,监理公司批准。对于比较特殊的施工部位如:模板施工、吊装施工、深基坑开挖、脚手架施工及现场临时用电等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工程师审核批准,施工中应严格执行,并加大检查和验收力度,确保技术上可行、安全上有保障。按照防雨、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要求,认真做好现场规划。现场道路畅通、平整、坚实,生产生活区要设足够的水源,安放消防器材,编制消防预案,并成立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均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各种房屋、库棚、料场等要符合公安部门的安全距离规定。室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在加工场和料场内吸烟。
(8)对现场危险源进行识别与控制。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只有事前进行有效地控制才能避免事故发生。常见的危险源有:施工生产用电,高空作业,高空坠落、塌方、特种气体等。危险源一经确定,就必须通知现场作业区内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并设置危险源安全警示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动或拆除,现场指挥人员和施工人员要高度重视本区域的安全动态,危险源发生变化必须及时更改。
5、强化组织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是集结施工生产中各生产要素的重要场所。要确保施工的顺利实施,必须遵循科学的管理原则。笔者认为,对于施工管理来说,科学的管理就是要注重良好集体的建设。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集体的凝聚力。因此,必须加强集体的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使集体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每一个集体、每一个人以及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目标。此外,在明确施工目标的同时,强化施工管理力度,理顺施工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协作配合关系,遵守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使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精神饱满、各负其责。
6、施工管理创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施工管理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和技术创新。观念创新,是指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进行完善,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施工管理模式;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总之,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企业的科学发展对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巨大作用。建筑企业应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分清方向,准确定位,探索提高企业效益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适应市场变化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周敬帮.论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发展及创新[J].工程与档案
管理,2008.
[2] 郭军义.建筑施工安全现状及问题成因.科技创新导报,2008-10-01.[3] 冯占录.关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4] 翟裕民.浅析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9).------------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引言:
薪酬管理是公司员工最为关注、敏感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它对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合理的薪酬管理就可以起到吸引、留住、充分激励员工的作用,否则就产生消极影响。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外部文化的进人,使人才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是,薪酬的重要性仍然毋庸置疑,如何让薪酬管理帮助公司提高整体效率,成为促进公司成长的管理工具,已成为众多企业家渴望的目标。本文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结合多年的咨询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企业薪酬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多年的咨询实践中,华恒智信顾问专家发现部分企业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非常薄弱,通常在对这类企业薪酬诊断阶段,会发现这些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亟待解决,归纳后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薪酬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
在讨论薪酬设计的问题时,企业较多考虑的是公平原则、补偿性或利害相等原则、透明原则等,而对整个薪酬的界定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薪酬设计上的战略导向原则,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该原则具有“天然”的动态性,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战略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动态管理。许多企业对自己的发展战略思考不多,更谈不上思考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去支撑企业发展战略。
二、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关注不够
一般地说,企业薪酬管理者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诸层次: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的公平、同等级员工薪酬的横向公平、不同等级员工的纵向公平等,但企业薪酬管理者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的关注。在一些企业薪酬管理者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相当,或与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相当,薪酬框架的设计与操作是黑箱操作还是白箱操作并不重要。因此,在成长初始阶段,相当一部分企业薪酬管理者选择了黑箱操作的薪酬框架。
三、忽视薪酬体系中的“内在薪酬”
广义的薪酬可分为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两个部分。前者是人们从工作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它一般无须企业耗费什么经济资源。后者则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实质性东西,它需要企业在经济资源方面付出相应的代价。企业薪酬管理者一般理解的薪酬就是我们所说的“外在薪酬”,而忽视“内在薪酬”。在相当多情况下,由于老总们对员工人格尊重不够,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内在薪酬”的存在,导致的后果是员工的内在薪酬为负数,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极低,劳资关系紧张。
四、员工的薪酬攀升通道单一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中国的“官本位”意识较为浓厚。此意识反映到企业员工相对价值的定位上,人们一般以管理“职业锚”或“官阶”的大小判断他们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因此,企业内的管理岗位成为各级各类员工的生涯发展目标。单一的“官本位”或管理“职业锚”通道,必然会使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受约束和限制,会诱导企业差不多所有颇具发展潜力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从而使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大为“缩水”。
五、薪酬计量的具体方法陈旧
企业对员工薪酬计量方法陈旧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是与绩效考核无接口的薪等制方法。所谓薪等,就是指薪酬的等级。企业在其薪酬管理上,一般也根据员工所处的工作岗位、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工作年限等因素,把所有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薪酬的计量就以此等级作为主要依据。但是相比之下,目前企业普遍缺乏与员工薪酬计量直接相关的绩效考核,即使某些企业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也往往成为“走过场”。
针对企业薪酬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华恒智信分析员根据多年的工业经验,为您优化薪酬管理提供指导性的建议。
1、建立企业人力资本运营机制,导入动态战略导向原则
相对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概念具有更大的理论包容性和运营操作的管理意义。笔者认为企业薪酬管理应通过“人力资本运营”的动态意义来表达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战略性内涵。通过人力资本产权的个人自主性来反映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的激励机制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对于企业来说,为了维护和保障人力资本的产权权益,应将人力资本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本资产“作资入股”,转化为股权,按照股权平等的原则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这就是企业通过薪酬管理这个纽带,把“人力资本股权化”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本运营中的集中体现。薪酬上的战略导向,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制度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此原则强调薪酬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理性、前瞻性的支撑。它在关注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2、将程序公平视为公平原则的“上层建筑”
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着眼于分配的结果性公平,而这种公平理论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着重强调报酬分配结果而忽略了决定这些结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提出了程序性公平的概念,认为报酬的结果和程序性因素交互作用决定了不公平感。薪酬程序公平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薪酬制度内容、员工公平感受、激励行为和企业绩效能否形成一个良性传递过程。因此,在民营企业的薪酬体系架构中,必须将程序公平视为公平原则的“上层建筑”,以此来作为整个薪酬体系架构的“灵魂”。
3、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创新的重要领域,是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操作上主要包括: 1.组织修炼,努力建构学习型组织。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及时认识到培训对于员工的重要性,积极防止人力资本贬值; 2.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只有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才能真正长大、变强,才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情感关注。企业老板与员工之间应该有一个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老板对员工的情感关注还是相当重要的。
4、以员工多通道生涯发展替代单一的“官本位”通道
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职业攀升道路。如上文所述,企业中员工往往走的是单一生涯发展通道,特别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成长没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出于这样的需要,双/多阶梯制度应运而生。这种制度提供两条或多条平等的升迁阶梯,除了传统的管理通道外,另设几条技术通道。
5、以薪酬系数为重要的矫正工具
人们常常以为,在一般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员工的薪酬确定较为简单。比如,营销类员工的薪酬,若员工A的销量是员工B的2倍,则A的提成也应当是B的2倍。这种简单规则在有些情况下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员工销量的所有外在条件不可能全部相同。如果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就对员工的薪酬作如上所述的简单界定,必然会违背公平原则。这就有必要加入一定的系数作为调整,而薪酬系数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起到协调作用的重要的一项矫正工具。
综上所述,华恒智信分析员认为,企业薪酬管理的整体思路是:以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理清企业产权关系为目标,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员工的内在薪酬。增强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此形成推力,促使员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同时,重新安排企业员工的现金计划薪酬,朝着以多通道生涯发展为导向的目标发展。允许员工参与企业剩余分配,通过人力资本股权化把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长期效益相结合,以此形成拉力。在两种力量的合力作用下,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企业实施人力资本运营战略。逐步稀释企业资本存量,以效率促发展求公平,解开企业的产权“死结”,实现企业家和经理的人力资本股权化,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本战略性激励机制和高度凝聚力的整合管理系统。由此可见,搭建合理有效的薪酬管理系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第四篇:公务接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公务接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自XX年底以来,中央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相继出台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近两年来的审计和各项检查,我们发现:对于规范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历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报销要件不齐全。对于招待费的报销,《规定》要求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清单,以及事前审批单等。但很少有单位能够完全做到这四个要件齐全,其中最突出的是报销凭证中有派出单位公函的极少,招待支出的真实性存在问题;再者,有接待清单的也不多。
二、陪客人数超标准。《规定》对于陪客人数,明确要求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三分之一。但在实际执行中,陪客人数超标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公务接待经费虽然限定预算总额,纳入了预算管理,但有些单位接待费支出未做到专项管理,单独列示,一些单位在规定的科目之外列支招待费,如违规 在差旅费、会议费、项目支出、其他费用等中列支招待费,未能全面、真实、完整地反映招待费实际支出情况。
四、资金支付不规范。公务接待费用的支付,有些单位未按规定做到一事一结,还存在多次接待一次集中结算,或月结、半年结等现象;具备条件,可以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的单位,还存在以现金方式支付的情况。
五、接待信息公开不规范。有些单位在公开公务接待信息时,有的只公开预算金额和实际支出金额总数,未按规定按每一个接待项目公开,更谈不上公开接待标准、接待对象、接待场所等有关情况,与规范公开公务接待信息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为更好地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促进《规定》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公务接待管理水平,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政机关及全体党员干部都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公务接待规定,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精神,加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
二、加强公务接待财务管理。要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不得在其他科目中列支招待费。强化接待费报销结算管控,坚持 接待费报销“四要件”管理,事前审批单、财务票据、派出单位公函和接待清单不齐全的不予报销。
三、严格公务接待日常管理。要严控接待范围,接待单位对无公函及因私活动不接待;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活动统筹接待;不得用公款报销或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严控接待用餐的次数和陪餐人数,严格限制用餐地点和消费内容;严格坚持接待清单制度,实现接待过程可追踪。
四、全面实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目前,个人公务卡使用制度广泛使用,且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县乡预算单位,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公务接待支出。
五、完善公务接待信息公开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公开本单位公务接待制度规定、标准、经费支出、接待场所、接待对象、接待时间、接待项目等有关情况,接受本单位干部群众及社会监督,增强内外监督合力。
六、坚持公务接待问责制度。有关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本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和下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规章制度制定、执行、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以及公务接待信息公开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强化对接待活动的刚性约束,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严格进行问责。
第五篇: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摘要:实习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必要途径。它可以验证学生的职业抉择,让学生了解目标工作的实际工作内容,学习工作及企业标准,找到自身职业的差距,可以及时的纠正和反馈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然而,在实际中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和规范。本文在当前实习生一职难求、实习效果不佳、实习生权益难以保障的背景下,对实习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作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实习生;实习;问题;改进措施
基于对当前实习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系统思考,着眼于21世纪个人、企业、社会的发展,关注实习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本文以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题,对目前实习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通过对企业、实习生、学校的全方面调查,分析了目前实习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影响,然后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帮助企业、学校、实习生本人正视实习生和其他员工不同和特点,根据实习生的身份的差异性进行相应的制度的完善,从而解决企业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的概述
1.实习的界定。
实习:顾名思义,在实践中学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或者说当学习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需要或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它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进入职业生涯的缓冲阶段。
2.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的大学生们也纷纷投身到“实习大军”中,期望为将来的就业增加一些筹码。但是,在当代的社会中实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①实习生实习一职难求。
二、造成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2.1企业方面
2.1.1企业招聘实习生的目的与学校不一。据调查,从企业招聘实习生的目的来看,8成企业的主要目的都是储备人才;此外,实习生还能够满足企业填补简单的工作空缺(42.5%)缓解短期业务高峰的压力(28.8%)、精简人力成本(11.7%)等方面的需求。而对学校而言,让学生实习是为了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得以实践和应用,反过来还能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有利于融会贯通。同时,也能开拓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实践者对本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从而不与社会现实相脱节。
2.1.2企业对实习生的培训制度不够完善。企业没有一整套完整的实习生培训制度,就没办法把实习生的工作计划好、安排好、指导好,这也就导致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除了“端茶”、“倒水”、“拖地”、“擦灰”也就没有了其他的工作。这样几个月下来,实习生会感觉到学不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专业知识等内容,而且企业也会产生实习生不会给企业产生价值的表象认识,甚至当企业领导总是发现实习生在无所事事地上网、看杂志时,便更不会认可引进实习生会给企业的带来实际意义。2.2学校方面
2.2.1学校未能重视学生实习阶段。目前很多学校未能重视实习问题,不能灵活、有效的管理实习,对实习工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较为单一,评价体系亦相当不规范。大学生在实习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间被分到各行各业,去到不同的地方,较为分散,这对于本来就要完成学校教学重任的老师来说无法全程参与和指导他们所带学生的实习工作。
2.2.2学校重理论、轻实践。许多学校把教学重点放在课堂上,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忽略了实践教学对人才创新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对实践工作上的投入不足,社会实践活动和设施偏少,实践环节的建设也相对落后。2.3学生方面
2.3.1环境适应能力差。一方面,个别学生对异地实习生活不习惯,恋家思想严重,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的要求与学校的管理不同,个别学生适应不了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违犯实习纪律,出现中途离岗等现象。
2.3.2职业素质低。实习生的职业素质欠佳、工作态度不踏实、思想上不够重视。有些实习生对本职工作并不热心,认为自己留下来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而不能安心实习和工作,缺乏职业所必备的责任心。不严格遵守实习生规章制度,自由散漫,迟到、早退、请假现象严重。
2.3.3缺乏主动性。大多数实习生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依赖性大,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不知道积极面对工作,有效处理日常工作的琐事,在实习期间不知道主动学习新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不知道请教,导致了整天无所事事的局面,到实习结束什么也都没有学到。
三、改进实习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3.1企业方面
3.1.1建立实习生实习管理制度。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实习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要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认识实习制度,从而制定一套规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持续、有计划地发掘与储备人才。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把实习生工作作为自己储备人才的一部分,建立完善的招聘、选拔、测评、奖励体系。这样可以节约自己寻找人才的成本,利用身边的资源去寻求自己需要的合适的员工。
3.1.2改进薪酬管理。企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再想着利用实习生这样的廉价劳动力,要改进薪酬管理和住宿条件,为实习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现在很多企业接受实习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实习生的薪酬低。3.2学校方面
3.2.1要时加强实习生管理。学校要密切关注学生实习动态,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不要将对实习生的考核简单停留在实习报告上,要选派老师具体深入到实习单位考察实习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动态,以便实习生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同时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随时了解实习生的动态,及时处理好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实习的教育指导工作,使实习工作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
3.2.2要重实践。学校要重视起实践的重要性,不要光把教育停留在理论上,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校期间要多组织一系列与实习相关的活动,提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一些高等学校可以与学生实习比较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建设实习用房。
3.3学生方面
3.3.1提升自己的能力。实习生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注重实践,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争取把自己培养成全方位的人才。平时,可以加强交流,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3.2主动学习。要树立良好的心态,摆正自己的姿态,虚心向企业的各位同事学习,遇到问题要主动积极的思考,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填补自己操作能力的空缺。同时,因为没有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经验,所以一定会有挫折和失败,这种时候不能消极,要学会总结和自我调节,积极主动地面对工作。
四、结论
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必需且重要的环节,实习能够提供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并增加学生就业的筹码。而如今实习生却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企业、学校、学生都应该重视实习,共同努力,以最大限度地改变目前实习生现状,给实习生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实习环境。
关于大学生毕业实习问题的思考
一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毕业实习环节的认识不足
大学生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平台,是学校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过程。但是不少大学生并没有认真对待专业实习,在实习前,对实习的具体知识缺少相应的了解,缺乏必要的实习准备;在实习时间里,部分学生常常忙于各种与就业相关的事情,将实习与就业完全割裂开来。有调查表明,46%的人看实习单位是否有名气,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若不满,则主动放弃实习。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更多的学生持散漫的态度,认为只要实习结束就可以了,找工作与实习完全没有关系。
2.实习场所相对不足
实习基地建设困难、实习场所的缺乏仍是大学生毕业实习面临的一大难题。首先,从实习单位来看,由于实习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很难为公司带来利润,所以公司的积极性较低,同时对实习生进行培训也要花费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更加剧了企业的困难,这是造成实习场所缺乏的主要原因。其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所以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从而导致大学生实习场所的紧张。最后,大学生对实习单位持挑剔的态度,非好单位不去,大部分学生蜂拥到好的工作单位,也导致实习单位不足。
3.学校及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缺乏管理
实习是大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的第一步,相应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多数学校及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缺乏相应的管理与指导。首先,学校与实习单位并没有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多数实习单位在上岗前对实习生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与指导,实习生对工作的流程缺乏相应的了解。其次,由于实习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兼顾教学岗位与实习指导,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指导专业实习,即使指导也是敷衍了事。再次,学校缺乏科学的实习评价标准,对实习的内容很难做出评判,有的学生放弃学校集体实习的机会,选择自主实习,最后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习,最后只要有实习证明即可,仍可通过学校的实习考核。最后,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期间未能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学生的安全、薪酬等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4.实习生的权益难以保障
学生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在实习单位实习,应当享有必要的权益,但是多数实习单位未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很多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并不注重报酬,甚至不要报酬以得到实习机会。一些实习单位抓住实习生的这种心理,不给劳动报酬或压低报酬,变相使用廉价劳动力。其次,很多实习生干的都是跑腿活,根本学不到东西。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最后,大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基本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实习生权益保护失去了依据,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因工受伤也得不到赔偿。
二解决大学生毕业实习问题的对策
1.大学生对实习应持正确的态度
大学生应端正实习的态度,转变实习的观念。首先,在思想上要把实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了解实习的过程,在思想上为实习做好准备。其次,在校学习期间,始终要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同时珍惜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最后,在实习过程中,坚持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向有工作经验者学习,把实习当成学习经验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2.建设充足的实习基地
首先,实习单位作为大学生实习的主要承载者,需要认识到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认识到接收大学生实习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份社会责任。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互惠互利、合理设置、全面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可能争取和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合作,使学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努力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实习单位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实习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实习管理办法执行。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指导,使其更快地适应公司模式。其次,实习单位应当与学生签订必要的劳动合同,制定明确的实习生工作纪律和薪酬待遇。最后,实习单位应当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共同促进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3.学校给予实习一定的支持
首先,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当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与指导,加强其对实习过程的了解,以便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学校应委派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经常与实习生及实习单位沟通交流,了解实习生的工作状况,协调实习单位的工作,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实习评价体系,完善各项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给出评价,并设立相应的惩罚与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去。最后,学校应当提供相应的实习经费,保证大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
4.国家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国家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管理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条例来保障大学生实习的权益。如培训权、人身权和获得基本薪酬待遇的权益。同时,在法律中明确指出将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转变成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如无特殊情况,企业必须接收部分实习生,并保障其基本权益。近年来,我国某些大城市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实习生的相关文件,但没有上升为法律法规,效果仍需进一步提高。国家应在《劳动法》及《合同法》中作明确的规定,将实习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解决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
5.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保障实习的顺利进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多种就业方式应运而生,如承包就业、自主就业等,因此也给大学生实习增加了压力。政府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趋势,制定出相应的实习政策,促进学生更好的实习以及学校和实习单位更好的发展。首先,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的联系,促使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构建良好的学生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其次,政府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积极政策,鼓励企业主动招收实习生,并将其划入优秀企业的考核体系中。例如,把接纳大学生实习转化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把接纳大学生实习纳入优秀企业的考核体系,激励其为创建更多的实习基地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