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国税局对重大重点项目企业纳税服务措施
xx国税局对重大重点项目企业纳税服务措施
根据《中共xx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决定》文件精神和xx市国税局关于“各县区局负责制定《xx市2012年60项重大重点项目》涉及本辖区内的重大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措施”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对《xx市2012年60项重大重点项目》中涉及本辖区内的重大重点项目制定以下纳税服务措施:
一是建立重大重点项目监控机制。重大重点项目的注销、转移等变动会对本地税源构成以及全区整体税源的分布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我局针对重大重点项目企业建立了分级管理、多重监控制度,形成了区局税管办、相关科室、专职税控人员三层监控机制,对重大重点项目的转入、转出以及纳税异常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形成以数据采集、分析处理、部署落实、监控反馈为主要内容的闭环式工作机制。将重大重点项目按行业分配到税源监控岗位的具体人员,由责任人对纳税人进行涉税信息采集,跟踪监控控管企业纳税情况,保证重大重点项目不流失。
二是与重大重点项目企业建立固定联系制度。我局将市级以上重大重点项目企业、新型行业中的代表性企业以及在建的重大招商引资企业纳入服务对象,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帮扶联系小组,实行“一对一”领导结对帮扶,密切关注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和对税源的影响情况,组织精干力量,由帮扶联系责任人带队,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走访,对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税收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及时掌握企业第一手资料,并做好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通过对重大重点项目企业的有效管理,及时了解税源的变化,实现税款的应收尽收、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三是建立纳税人重大事项备案制度。要求所控管的重大重点项目大户及时准确地向国税部门报告重大事项,包括产业政策变动、产业结构调整、合并、分立、转制、资产转(受)让、资产置换、股权转(受)让、增资扩股、分红派息等重大事项,便于国税机关及时了解重大重点项目的变化情况。与此同时要求责任区税收管理员定期走访重大重点项目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动态和相关涉税信息。四是建立重大重点项目分析报告制度。在对重大重点项目企业进行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我局相关业务科室对重大重点项目企业经济税收指标完成情况、生产和经营方面发生变动的、或受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变化等因素,造成税收收入与上年同期或上月正常情况对比增减达到一定额度的,及时进行跟踪、分析,找出原因,并向分管领导进行报告。从而根据问题的性质,因事而宜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税款的流失。
五是建立税收法规宣讲制度。通过政策咨询、业务培训、纳税辅导等方式,对企业进行税收政策解释宣传和辅导,对重大重点项目企业实行“点对点、面对面”的宣讲,由监控责任人员负责及时将新政策送到企业,并对财务人员做好政策辅导,帮助其规范内部管理,防范因政策不明、管理不严造成的税务违法现象。坚持回访纳税人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听取重大重点项目企业对税收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服务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和谐的纳税关系。
xx国税局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八日
第二篇:武汉市国家税务局纳税服务措施
武汉市国家税务局纳税服务措施
发布时间:2009-03-24 17:28:20
字体:【大 中 小】
纳税服务介绍
(一)“纳税服务”概念由来
随着法治社会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纳税人纳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2001年5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并重新颁布了税收征管法,第一次将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以法律的形式纳入征管法,纳税服务成为税务机关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提出了税收征管要由过去的单纯征管“打击型”向征管“服务型”的转变,纳税服务观念得以强化。2005年10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颁发了《纳税服务工作规范》的试行办法,正式提出了纳税服务概念,明确了纳税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税收征收、管理、检查和实施税收法律救济过程中,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事项和措施。至此,纳税服务工作纳入了税务机关工作重要议事日程。
(二)纳税服务工作重要性认识
纳税服务既是税务机关依法应履行的义务,又是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管理的一项措施。作为执法机关,税务部门要依法征税、严格管理,同时税务部门也承担着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职责,要为纳税人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做好纳税服务,是加强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改善税务部门形象的重要措施,是落实“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工作宗旨的体现,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方面。
(三)武汉市国税局纳税服务措施简介
近年来,武汉市国家税务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纳税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税收征纳关系更趋和谐,有力促进了各项税收工作的圆满完成。现将我局有关优化纳税服务的主要措施介绍如下:
1、推行网上电子申报缴税
2004年7月起,武汉市国家税务局为方便纳税人申报缴税,按照“统一组织、分步实施、积极引导、纳税人自愿”原则,推出VPDN网上电子申报缴税服务举措。
网上电子申报缴税是指纳税人在规定的纳税期限内,利用计算机登录互联网,填报有关涉税电子申报表格,把纳税申报数据发送到税务局的纳税申报受理服务器,自行申报并打印纳税凭证,自己到开户银行缴纳税款,或通过税务机关与银行部门的联网网络,将纳税人通过网络填报的纳税申报信息传递至纳税人的开户银行,由银行直接从纳税人的签约账户上将
税款划缴国库的一种纳税申报方式。
选择网上电子申报缴税的纳税人可不受时空限制,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能完成申报、开票纳税程序,不仅免除了上门申报等候时间长,往返次数多的奔波之苦,而且网上电子申报操作简单轻松,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纳税成本,有效节省了纳税人上门报税所耗用的时
间,大幅提升了办事效率。
网上申报申请流程:纳税人要进行网上申报,可随时到主管国税区局领取宣传资料、提出申请,填写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受理部门提出申请,经主管国税区局同意后,即与网上申报技术服务公司签定《网上申报服务协议》,领取相应的使用手册和教学光盘参加培训。
2、推行税银联网申报纳税
2002年4月,武汉市国家税务局简化办税程序,方便纳税人就近缴纳税款,对我市个
体定期定额户推行税银联网申报纳税。
税银联网申报纳税就是纳税人在每一征收期将本期应缴纳的税款预存入指定的银行,委托银行代缴的办法,即可完成申报及缴税手续的一种申报纳税方式。
实行税银联网申报缴税,可迅速查询纳税人在任何时段申报纳税情况,便于即时催缴,有效防止税款滞留,从根本上杜绝了欠款的产生。税银联网全面实行了票款分离,由银行代扣税款,由税务部门开具税票(完税凭证),杜绝了税款在征收环节中的随意性,减少了人情税、关系税,规范了执法行为,从源头上增强廉洁,简化纳税申报手续,有效控制欠税发
生。
税银联网申报缴税业务流程见《武汉市国家税务局、武汉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对个体定期定额户在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预存税款实行税银联网代缴税款的通知》(武
国税发[2002]95号)。
3、推广应用财税库行系统(简称FTS)
2005年3月起,武汉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推行武汉市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电子缴税入库系统(简称FTS),方便了纳税人缴纳税款。
FTS是市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国库及各商业银行合作,利用各联网成员单位现有的纵向业务网络系统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财税库行之间的横向网络系统,以税款解缴、库款支拨、收支核对、统计分析为主要内容,实现政府预算收支业务的实时网络化处理。
“ FTS ”系统,以方便纳税人缴纳税款,实现税款征收无纸化、税款解缴一体化和收入对账电子化,提高征管质量和效能。该系统的应用将逐步取代现行各种传统的缴税入库方式,成为今后纳税人缴纳税款的主要渠道和方式。
申请使用“ FTS ”缴税系统业务流程见《武汉市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武财预[2005]87号)。
目前,我市各区局全面推广应用了财税库行系统,将纳税人的税款征收和银行缴纳入库统一起来,达到了“税款直达”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办税工作效率。
4、国税局、地税局实现联合办理税务登记
2006年10月,武汉市国税局、武汉市地税局推出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实现
联合办理税务登记。
联合办理税务登记是指国税和地税机关对共同管辖的纳税人核发一份盖有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印章的税务登记证件,纳税人在一家办证两家均认可。联合办证包括设立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停复业登记和注销税务登记。(不包括只缴纳营业税的个体工商业户和
只扣缴个人所得税的行政单位的登记)
联合办理税务登记是以国、地税务局通力合作为基础,通过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提升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水平,实现“三统一、两降低、一提高”的工作目标。即统一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税务登记证表、统一税务登记专用章,降低纳税成本和降低征税
成本,提高办理税务登记的工作效率。
联合办理税务登记的具体业务流程见《武汉市国家税务局 武汉市地方税务局联合办理税务登记暂行办法(试行)》(武国税发[2006]151号)
我市国、地税密切配合,开展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以来,实现了国地两证合一,2006年联合换发税务登记证为纳税人节约办税成本740万元,切实减轻了纳税人负担,方便了
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
5、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2004年4月,武汉市国税局、武汉市地税局联合制定了《武汉市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武国税发[2004]44号),实现联合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营造了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规范了纳税信用等级考评管理,促进我市税收信用等级信用体系的建设。
截止目前,国税局、地税局已联合开展了三期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即2004年共同评出我市A级纳税人219户;2006年共同评出我市A级纳税人247户;2008年共同评
出我市A级纳税人145户。
6、设立了绿色通道服务
2003年5月,武汉市国税局制定了《武汉市国家税务局创建纳税人绿色通道管理办法(试行)》,设立了纳税人绿色通道服务。
设立纳税人绿色通道服务是税务机关在为广大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进一步减少办税环节,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为“纳税大户” 以及被省国税局授予“诚信纳税人”称号和武汉市 A级纳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纳税大户”是指申报缴纳国税税款城区分局在500万元以上、郊区分局在3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
绿色通道服务具体内容见《武汉市国家税务局创建纳税人绿色通道的管理办法(试行)》
(武国税发[2003]104号)。
截止目前,我局已持续七年推行绿色通道服务,累计有1000户纳税人持卡享受各区局提供的申报购票优先、办税事项预约等绿色通道系列服务。
7、创建了12366纳税服务平台
2004年以来,市局为更好的服务纳税人,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内容,依托税收征管信息化手段,着力打造了12366纳税服务平台,先后开通了武汉国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搭建了武汉国税12366网站,推出了武汉国税手机税务短信服务等现代化信息服务手段,畅通了税企双方沟通的渠道,12366纳税服务工作得到了社会和广大纳税人的认可。
一是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实现咨询服务零距离。经过精心筹备和策划,我局于2004年3月 1日正式开通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免费为纳税人提供税务咨询服务,拨
打方式为027-12366-1。
12366纳税服务热线具有自动语音服务和人工电话服务两种形式,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政策法规和办税程序方面的咨询,受理偷逃骗税案件、发票违法案件和国税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的举报,为纳税人提供有关纳税情况和发票信息等查询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热线功能日益成熟,电话访问量也与日俱增。
二是搭建12366网站,实现纳税服务网络化。我局在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手段,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搭建武汉国税12366网站,实现纳税服务网络化,网址www.xiexiebang.com。
网站具有全局概况、税收动态、纳税辅导、办税大厅、查询下载、国税风采、12366在线和红黑榜八大功能模块32个子模块,还结合工作实际开辟了行政许可法、商贸企业、网送税法等一系列专题栏目,对税收知识进行宣传与辅导。纳税人通过网站可以获得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信息,了解国税部门基本概况和有关工作动态;可以点击网站纳税辅导了解办税程序、查阅税收法规文件等;可以点击网上在线咨询及时向12366咨询员进行涉税咨询,通过文字在网上提交税收疑难问题,咨询人员通过邮件或电话及时给予回复,实现了征纳双方互动;还可以通过网站举报偷逃骗税行为、发票违法行为以及国税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投诉国税干部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等。经过几年的发展,12366纳税服务网站已发展为纳税服务新门户、征纳互动新桥梁,成为我市国税系统对外宣传、提供服务、展示国税形象的重要窗口,得到纳税人的一致好评。
第三篇:教育实践活动纳税服务措施
国税局按照总局、市局的统一部署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作为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通过深入开展优化服务、勤政便民、规范执法和廉洁办税“四项行动”,重点抓好办税服务厅(室)建设、创新审批方式、大力推行网络申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避免重复检查、开展执法监察等工作,着力解决在行政审批、办事效率、服务意识、办税负担、纳税诚信、规范执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打连发、呈递进”的方式分批进行,建立起便民办税的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在抓好办税服务厅(室)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首先是实施办税服务厅领导带班制度,申报期内领导班子成员在办税服务大厅带班,对纳税人直接进行辅导,回答纳税人的问题,听取了纳税人就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化解征纳矛盾。自从此项工作实行以来,得到了广大纳税人的一致好评,认为领导们深入到工作一线中能够切实解决很多问题,纳税人不用因此而多费周折,很多涉税事项在办税服务厅就能了解清楚以及办理完成。其次是成立办税服务厅导税工作组,办税服务厅由九名年轻、业务熟练、主动热情的窗口人员组成导税工作组。为了引导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一是每天从导税工作组中派一名同志在咨询窗口担任导税员,解答纳税人提出的各种涉税问题,负责“咨询辅导区”的涉税表格的发放和填写指导;二是增派一位经验丰富、认真负责,解释耐心的老同志担任
导税岗值班长,负责受理现场投诉和建议、收集和反映纳税人关注的问题、维持办税秩序、做好疏导解释工作等业务;三是出台了《办税服务厅导税员制度》,建立“导税岗值班日记”和工作交接制度;四是对“导税工作组”成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要求成员熟练掌握工作流程,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和“首问责任制”的要求,为纳税人提供准确、周到、细致的服务。
第四篇:安徽省国税局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实施办法
安徽省国税局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和《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皖国税发〔2004〕172号),结合全省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是指国税机关在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结束后,依据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通过建立科学、规范和实用的指标体系,采取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纳税人一定时期内申报情况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分析、评定处理的税收管理工作。企业纳税评估分为季度评估和评估。
第三条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确定对象、实施分析、约谈辅导、调查核实、评估处理、反馈建议和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等环节。
(一)初步分析。初步分析是指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一般性审核的过程。
(二)案头分析。案头分析是指通过对纳税人各类评估指标的分析,结合指标预警值进行趋势、比率和比较分析,评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合理性、真实性,初步确定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
(三)约谈、实地调查核实。约谈、实地调查核实是针对案头分析阶段发现的疑点问题,对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实施约谈、现场核对、核实的过程。?
(四)处理纳税评估结果。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后要做出评估结论,对于一般性申报问题,应通知纳税人及时纠正、补缴税款;对一般性违法,应依据税收征管法有关条款按程序处理;对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应移送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五)反馈建议和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税务稽查部门要将处理结果定期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税源管理部门对评估中发现的一般性申报问题、一般性违法问题以及税务稽查部门反馈的问题,要及时更新和维护管理数据(包括综合征管软件和各类管理台帐)。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
第五条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可由计算机提取或人工筛选两种方式产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纳税人,应确定为重点评估对象:
(一)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纳税人;
(二)特殊和重点行业纳税人;
(三)生产经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的纳税人;
(四)企业所得税税负异常变化的纳税人;?
(五)申报收入数与经营规模或经营情况明显差异的纳税人;
(六)申报数据与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缺乏对应关系的纳税人;
(七)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等税种申报收入出现不相符合异常情况的纳税人;
(八)连续两年申报亏损的纳税人;
(九)减免税期满后利润额与减免期相比变化异常的纳税人;
(十)税务机关日常管理中认为应作为重点评估对象的纳税人。
第六条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信息、资料主要包括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资料、“一户式”管理信息和与纳税评估有关的涉税信息和资料。
第七条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一)申报资料评估:申报资料是否完整、齐全;纳税申报表项目填写是否符合税收规定;纳税申报表内的项目、数据之间逻辑关系是否正确、数据计算是否准确;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数据与增值税等其他税种申报数据、企业财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其他相关数据是否相符。
(二)主要财务指标评估:应税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额、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与行业水平、经营规模是否匹配;销售(营业)成本、销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增长是否明显偏高;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销售(营业)成本变动率与期间费用变动率是否配比;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账户余额是否明显偏高或与生产经营状况是否相符。
(三)税收指标评估: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主营业务利润所得税负担率、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率、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所得税负担变动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等与经营规模、行业水平是否匹配。
(四)税法规定税前扣除项目评估:
1.允许税前扣除需要审核审批的项目,如财产损失等是否按规定履行了审核审批手续。
2.限制性税前扣除项目,如工资薪金支出、“三项费用”、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是否超过规定的比例或数额扣除。
3.不允许税前扣除项目,如纳税人自行提取的各项基金(准备金)等是否在纳税申报时进行了相应调整。
(五)关联交易评估:关联企业之间是否按照独立企业之间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
第八条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分析方法和行业指标体系由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确定。各市国家税务局应根据安徽省国家税务局《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主要指标及分析方法》(见附件1),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工作。
第九条 纳税评估指标标准值,分别按行业指标、历史指标设定。行业指标是指反映评估期同一行业平均水平的指标值。历史指标是指反映纳税人对比基期的指标值。
第十条 对纳税评估结果异常的,应根据情况,分析异常原因,并参照对应的行业指标和历史指标,测算其应纳所得税,以此作为与纳税人约谈的参考资料。
第十一条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实施程序、结果处理、文书使用、资料归档以及结果反馈等工作,均应按《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特殊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由省国家税务局确立具有行业特征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各市对已确立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应建立相应的指标预警值,并报省国家税务局(所得税管理处)备案。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增值税纳税评估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增值税纳税评估的有效性,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和现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结合税收征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增值税纳税评估(以下简称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根据增值税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资料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分析、评定处理的税收管理工作。
第三条
纳税评估工作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管户责任开展;对同一纳税人的各个税种的纳税评估要相互结合、统一进行,避免多头重复评估。
第四条
纳税评估工作要坚持内外结合、账实结合、纵横结合、谈检结合和评查结合,运用多方信息,强化环节衔接,综合利用多种有效方法深入进行。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企业。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六条
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包括面、线、点三个方面。“面”是对地区增值税总体情况的综合分析,“线”是对行业增值税执行情况的综合分析,“点”是对评估疑点行业或企业的分析。
省局、市局流转税部门主要是从“面”和“线”上进行纳税评估;县(区)局主要是从“点”上进行纳税评估。
第七条
省局流转税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定期对全省各地区、各行业的增值税总体运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和疑点分析,查找低税负地区、筛选出税负异常行业及部分指标异常企业的明细信息,下发给各市做进一步分析和核查;
(二)建立、完善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
(三)定期对各市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报;
(四)总结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经验,开展增值税纳税评估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增值税纳税评估人才库。
第八条
市局流转税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结合省级下发的税负分析信息,对本市各县(区)、各行业的增值税总体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与省局对本市总体税负、行业税负分析情况进行对比,通过综合分析和疑点分析,查找本市税负偏低的县(区)和行业,并通过对本市行业税负分析以及通过用企业税负与行业税负的比对分析等方法,筛选出税负异常企业名单,下发给各县(区)税务机关实施纳税评估;
(二)负责对下级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每半年向省局报告评估工作情况;
(三)定期(具体时间由各市局自行确定)对本地区各行业纳税评估指标的预警值进行测算,将测算结果下发给各县(区)局作为纳税评估工作参考,同时将测算结果上报省局备案。
第九条
县(区)局流转税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负责本单位疑点企业的筛选,会同税源管理部门编制《纳税评估对象清册》,分解落实评估工作;
(二)定期对纳税评估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按时向市局上报评估工作情况报告(具体时间由各市局自行确定);
(三)与相关部门就纳税评估工作进行信息交换并做好工作的协调、配合;
(四)收集编写纳税评估工作的典型案例。
第十条
税收管理员的职责是:
接收本单位分解的疑点企业,根据企业存在的疑点、实际经营情况和行业特点,分户制定具体的评估方案,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纳税评估。
第十一条
纳税评估工作应有两人以上共同实施,并尽可能地实施“交叉评估”。各级税务机关可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异地评估”和“专家评估”,以利于提高纳税评估质量。
第三章 评估对象的确定
第十二条 纳税评估对象的来源分为:
(一)上级筛选下发需实施纳税评估的疑点企业;
(二)县(区)局利用综合征管软件、申报资料,筛选出的以下疑点企业:
1.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商业一般纳税人;
2.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应认定未认定的小规模企业;
3.连续3个月零税申报的企业;
4.税负率变动异常的企业;
5.销售额变动异常的企业;
6.货物运输发票、海关完税凭证、废旧物资销售发票、农产品收购发票等非税控抵扣凭证进项税额占企业总进项税额比例分别超过5%、30%、60%、60%的企业;
7.税负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辅导期一般纳税人;
8.存在滞留票的企业;
9.留抵税额异常的企业;
10.计税销售额与费用支出明显不匹配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
县(区)局可以根据本单位工作实际,每月有计划地筛选出一类或几类疑点企业作为评估对象。
(三)税源管理部门根据已掌握的实际情况,认为需要实施纳税评估的疑点企业。
第十三条
县(区)局流转税管理部门、稽查局,应按月将筛选的疑点企业名单、拟实施税务检查的企业名单进行信息交换。对已纳入稽查对象的不作为纳税评估对象,但县(区)局流转税管理部门应将评估对象的有关疑点传递给稽查局;稽查局对这部分企业的检查结果及对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建议,应于检查结案后5日内反馈县(区)局。对正在进行税务审计和反避税调查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暂不列为纳税评估对象。
第十四条
每月初,县(区)局流转税管理部门会同税源管理部门,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编制《纳税评估对象清册》,将评估对象分配给税收管理员实施纳税评估,并将《纳税评估对象清册》报市局流转税部门,以便市局对纳税评估工作开展督促检查。
第四章 审核评析
第十五条
审核评析是评估人员针对确定的评估对象,采取计算机分析、人工分析或人机结合分析等手段,通过指标测算、比较分析等方法,评析被评估对象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分析其存在的疑点,作出初步判断的过程。
第十六条
纳税评估分析时,要综合运用各类指标,并参照评估指标预警值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指标见附件1)。
第十七条
在审核评析过程中,评估人员对发现的疑点问题,应利用下列信息进行审核分析:
(一)“一户式”存储的纳税人各类纳税信息资料,主要包括:纳税人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各项核定、认定事项的结果,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各类票证比对结果等;
(二)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宏观税收分析数据,行业税负的监控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
(三)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管理所掌握的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主要包括:生产经营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成本、费用、能耗、物耗情况等与税收相关的数据信息,以及税收管理员补采集的纳税评估所需的数据信息;
(四)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外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
第十八条
对被评估对象申报的纳税资料和相关信息进行审核评析时,要重点分析以下内容:
(一)被评估对象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税义务,各类抵扣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
(二)纳税申报主表、附表及项目、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
(三)减税、免税、缓缴税款、抵税、退税是否履行了相关手续;
(四)需备案的项目是否按规定备案;
(五)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认为应进行审核分析的其他内容。
第十九条
审核评析可根据被评估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分析方法,主要有:
(一)对被评估对象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二)对被评估对象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进行测算,与预警值进行比较;
(三)将被评估对象申报数据与其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四)将被评估对象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五)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被评估对象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
(六)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被评估对象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被评估对象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七)通过对被评估对象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被评估对象实际纳税能力。
第二十条
评估人员在对被评估对象评估分析后,对被评估对象存在的疑点问题进行判断,明确进行纳税评估的重点方向;认为被评估对象所涉及疑点为一般性、技术性错误的,应辅导被评估对象自行纠正,同时可结束纳税评估。
第五章 约谈举证
第二十一条
约谈举证是评估人员根据审核评析发现的疑点问题,与纳税人进行约谈以及纳税人自查举证,进一步核实疑点问题的工作过程。
第二十二条
约谈举证应经县(区)局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提前向被约谈对象下发《税务约谈通知书》,将时间、地点、内容等事项通知被约谈对象。
税务约谈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因评估工作需要,必须约谈企业其他相关人员的,应经税源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并通过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安排。
被约谈对象因某种合理原因不能按税务机关确定的时间参加约谈的,可在税务机关确定的时间到期之前向税务机关的联系人说明情况,重新确定约谈时间。重新确定的约谈时间到期后,被评估对象未能履约的,视同被评估对象拒绝约谈。
纳税人可以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税务代理人进行税务约谈。税务代理人代表纳税人进行税务约谈时,应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人委托代理合法证明。?
第二十三条 约谈工作应有2名以上评估人员参加,约谈过程中评估人员应认真听取被约谈对象的陈述,做好《约谈举证记录》。约谈结束后,评估人员和被约谈对象共同在《约谈举证记录》上签字确认。
第二十四条
约谈过程中,对疑点问题应允许纳税人自查,要求其限期报送《纳税评估自查情况表》并提供相关的证据资料,包括各种自制凭证、报表和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合同等。对于纳税人出示的证据资料,评估人员应在约谈举证记录中注明,对于需留存审核的应填写《举证资料签收单》。
第二十五条
约谈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对于纳税人销售收入及销项税额方面存在的疑点问题,应重点约谈以下问题:是否存在利用库存变动、资金往来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价外费用不计应税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以物易物、以旧换新隐瞒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视同销售的行为而不计应税收入的情况;销项发票开具是否异常。
(二)对于纳税人进项税额方面存在的疑点问题,应重点约谈以下问题:运输发票票面注明的单位名称、货物名称、数量与对应的购销发票是否相符;购进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否申报抵扣;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及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是否作进项税额转出等。
(三)对于纳税人税负率异常的问题,应重点约谈以下问题:生产经营情况是否有季节性变动或政策性因素影响;纳税人进、销项税额与历史同期对比分析是否异常;纳税人销售收入与历史同期对比分析是否异常;纳税人库存与上期、历史同期对比分析购、销、存是否异常;纳税人商品价格与上期、同行业对比分析价格是否异常。
第二十六条
约谈前需要实地了解企业有关情况的,也可先下户调查后约谈纳税人。
第六章
实地调查
第二十七条
实地调查是指评估人员针对审核评析和约谈后的疑点问题,深入企业实地进行调查、核实和取得证据的过程。
第二十八条
实地调查应经税源管理部门领导批准。实地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查看企业营业执照、公司章程,了解企业设立、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以及征管范围界定情况;
(二)查阅各班组生产量记录,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实际购进及生产能力;
(三)查阅仓库收发货登记簿,了解材料购进、货物入库、发出数量及库存数量,并与申报情况进行比对;
(四)从供电等部门调查(或调阅电费清单)实际用电量记录,测算单位产品能耗,与同行业平均能耗比较,了解其实际生产能力;
(五)查阅企业的工资表及相关费用,了解企业计件工资标准及费用开支情况,推算其实际生产能力;
(六)审核材料、成本明细账,测算投入产出比,结合行业平均单价,计算其销售额(或根据行业的投入产出比,测算出产品产量,结合行业平均单价,测算其销售额),并与产成品、收入明细账核对;
(七)查阅企业所属各仓库进出库搬运费用记录单,了解其与实际购进及销售数量的配比关系;
(八)查阅各开户银行对账单,了解其资金流量,结合购销合同,分析材料购进及货物销售数量及价格;
(九)审核收款记录,将收款情况与开票情况进行核对,了解其是否存在货物已发出并已取得货款但未开发票未计提销项税的情况;
(十)审核普通发票、作废发票、负数发票以及收款收据开具情况,并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核对,审核有无少记收入、滞后申报情况;
(十一)审核企业明细分类账簿,重点核实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在建工程等明细账,并与主营业务收入、应纳税金明细核对,审核有无将收入长期挂往来账、少计销项税以及多抵扣进项税等问题;
(十二)审核进项税金抵扣凭证,核查有无将购进的固定资产、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进项税额申报抵扣的情况;
(十三)其他需要调查核实的情况。
第二十九条
评估人员进行实地调查核实时,应不少于2人,并出示税务检查证。调查结束后,评估人员应制作《纳税评估实地调查表》,接受调查的企业应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
第七章 评估结果处理
第三十条
评估结果处理是由评估人员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审核评析、税务约谈、实地调查等各阶段的确认结果,针对评估对象做出相应处理的工作过程。
第三十一条
评估结果处理应坚持集体审议的原则。县(区)局应成立专门的纳税评估评审小组,及时对税源管理部门提交的纳税评估处理意见进行集体审议。县局的纳税评估评审小组由税政、征管、稽查等相关部门组成,区局的纳税评估评审小组由税政、征管、税源管理等相关部门组成。
第三十二条
评估结果的处理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一)经纳税评估,被评估对象的疑点问题全部被排除,未发现新的疑点,由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情况报告》,经税源管理部门领导审核批准后归档;
(二)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被评估对象的计算和填写错误、程序理解偏差并且不影响其应纳税款等一般性问题,评估人员可要求被评估对象自行改正,并制作《纳税评估情况报告》,经县(区)局分管业务的局领导审核批准后归档;
(三)通过纳税评估,被评估对象认识到自己在税款计算和申报中存在问题,愿意自行补充纳税资料、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的,评估人员应将被评估对象承认的问题、补缴税款和滞纳金金额与已掌握的情况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制作《纳税评估情况报告》,经纳税评估评审小组审议后归档;
(四)评估人员要督促被评估对象及时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
(五)对拒不接受约谈,或经评析、约谈、实地调查发现纳税人有偷税、虚开发票、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由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情况报告》、《纳税评估选案建议书》和《资料移交单》,经纳税评估评审小组审议后,移送税务稽查。
第三十三条
稽查局在接到县(区)局传递的有关资料后,在《资料移交单》上签字接收,并于检查结案后5日内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县(区)局。
第三十四条 县(区)局应及时将上级税务机关筛选下发的异常企业的评估结果及其相关材料上报上级机关。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要定期对纳税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征管、改进和完善评估工作的建议。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未尽事项,依据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和《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中的所有表证单书,除《纳税评估工作底稿(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外,应一律使用《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的文书。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 2007年1 月1 日起施行,此前省局有关增值税纳税评估的规定一律停止执行。
第五篇:国税局纳税评估经验交流材料
我局坚持“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流转税管理方针,以分析指导评估、以评估促进管理,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使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共评估增值税企业124户,经评估有问题企业68户,评估补税563万元,并相继建立了铁合金、精细化工、洗煤等重点行业评估模型,为提高增值税管理水平起到了“助推
器”的作用。
一、增值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素有塞上“煤城”之称,工业因煤而生,煤炭行业是石嘴山市的支柱产业,许多重点行业是围绕煤炭发展起来的,以煤炭开采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电力生产供应、化学原料制造业为主的这些行业成为全市增值税税收收入主体。多年来,为了有效提高增值税管理质量和效率,我局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以来我们借助“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源管理”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平台,以抓税收分析为切入点,以纳税评估为抓手,以税务稽查为突破,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管理,以点带面,从具体工作入手,有效地提升了增值税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截止到底,我局增值税纳税人14822户,其中一般纳税人企业1515户、小规模纳税人企业1476户。增值税入库税款224952万元,比上年增长35.59%,增收59043万元。
在税收收入取得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发现我们在增值税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纳税人进项税抵扣凭证管理不规范,尤其是增值税其他抵扣凭证还存在一些问题。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率偏高,12月零负申报率就达到55%。三是行业税负不均,例如在我市,电力热力制造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税负率都在5%以上,而以批发、零售为主的商贸企业税负率均在3%以下,且国有商贸企业与私营商贸企业之间税负明显差异。四是纳税评估缺少系统、全面的指标参数和预警值,成为纳税评估的“瓶颈”,制约着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和效果。针对增值税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局自以来,围绕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加强增值税管理。
二、大力开展增值税分析评估,强化税源管理
(一)加强业务培训、开展专项评估,我局把选好用好纳税评估人才作为纳税评估的基础,这是因为纳税评估人员素质直接决定着纳税评估质量的高低,我市对重点评估工作集中抽调人员优化组合搞评估,并注重评估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要求评估人员要熟悉评估指标和纳税评估文书的运用,掌握约谈和实地核查技巧。在对水泥行业的专项评估工作中,由市局牵头成立统一的专项评估小组进行纳税评估,摸索行业评估流程,积累经验和方法,收效明显。首先我局按照总局确定的评估模型和本市水泥行业能耗定额标准,选择管理较规范的国有企业,通过评估形成本地区的行业评估方法,为对其他企业开展评估积累经验、方法。随后我局在开展对其他水泥企业的纳税评估中,边评估边总结边推广,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经对我市8户水泥生产企业的纳税评估,核实我市水泥行业 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应纳增值税1478.25万元,平均税负率7.03%,核查出有其他涉税问题的企业8户,补缴增值税117.4万元。
(二)深化税收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为了增强评估工作的针对性,我局积极从四方面对增值税进行分析:一是增值税收入进度分析;二是50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监控分析;三是一般纳税人行业税负分析;四是零负申报统计异常分析。充分发挥“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在税源管理中的合力作用,通过“四位一体”办公会议与其他业务科室互通信息,及时掌握增值税完成情况,确保每季度足额完成税收计划任务。我局还充分运用区局开发的辅助征管系统和市局开发的数据分析软件,进一步提高数据预警意识,将低于警戒值的纳税人作为纳税评估疑点对象,下达评估任务,以确保分析结果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指导作用。例如通过按季度查询各行业税负预警值和查询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情况,统计出税负低于预警值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名单和连续三个月零负申报的企业名单下发各局,作为各局下达评估任务、查找疑点,提出不同管理措施的依据,发挥了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的作用。
为强化对重点税源的收入分析预测,我局对全市年纳税额500万元以上38户重点税源企业进行监控,按季把应征税额增减幅度上下超过25%或者税负率增(减)大于(小于)1%的重点税源企业统计出来,下发给各管理局查找原因,发现疑点的进行纳税评估或移交稽查检查。在分析过程中对存在疑点的两户税负为零和一户价格偏低的重点税源企业通过互动机制平台安排管理局进行了专项纳税评估。
(三)探索建立行业评估模型,指导开展纳税评估
我市产业结构主要是以煤炭、电力、化工、高耗能为主,由于当前企业经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