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盐酸及碱液使用管理制度
工业盐酸及碱液使用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满足生产需要,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班长每天早晨接班时必须做好工业盐酸、碱液的使用和库存记录。
第二:卸酸碱和使用酸碱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穿防酸服、戴防护口罩、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及长筒胶靴(裤脚须放在靴外),并做好每次再生阴阳床的酸碱用量登记。
第三:如不慎将酸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以0.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当强碱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也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以1%的醋酸溶液清洗,经上述处理后,根据情况,再去医院救治。
第四:如在卸酸碱过程中有酸碱泄漏地面时,应立即用干沙吸收掩埋,扫除后再用水冲洗。
第五:每天对酸碱储罐间和酸碱计量间做好不少于两次的巡回检查记录,仔细观察罐本体和连接管道有无泄漏点及酸碱储罐液位下降情况。
第六:巡回检查最低由俩人负责。如需要检修时,必须由班长或制水人员跟随监督。
第七:严禁将危险品带出工作场所或送给他人使用,一经发现,严重考核,并且要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第八:每次来酸、碱时做好质量的验收和数量的登记工作,无误后方可入库,储存酸碱的门窗一定要及时关闭,严禁外来人员入内。
第九:使用和储存危险品的地方必须放有大量的自来水,以备清洗,使用人员必须熟悉危险品使用的有关知识。
第十:发现危险品丢失、被盗,要注意保护现场,并及时通知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
第二篇:盐酸贮存使用管理制度
盐酸贮存使用管理制度
1、管理原则:依照《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采购、储存、使用盐酸。
2、采购管理:应向有化学危险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厂商采购盐酸。
3、贮罐区的管理
3.1盐酸贮罐材质符合要求,设置标识,严禁带缺陷使用。
3.2贮罐场地符合规范,有防火、和处置泄漏的设施。
3.3贮罐、防火、和处置泄漏的设施,定期检查、保养。
3.4 盐酸贮罐分类存放,贮罐之间间距不小于1m。
3.5运行人员要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熟知危险品性质和安全管理常识。
3.6运行人员每天不少于两次对各贮罐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发现跑、冒、滴、漏等隐患,要及时联系处理,重大隐患,要及时上报。
3.7公司每周组织检查1次,发现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成相关部门限期整改。
3.8晚上值班人员对贮罐区的巡视不少于2次, 发现异常,按应急预案处置。
4、运输管理
4.1供应厂商的运输车辆,应有消防部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驾驶员经过消防安全培训、押运员应持有化学危险物品押运证。
4.2运输车辆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阻火器、危险品标志牌、要挂静电导链),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4.3运输车辆进入厂区,必须安装静电接地装置和阻火器,保持安全车速。
4.4严禁驾乘人员吸烟,无关人员不得随车进入厂区。
5、装卸管理
5.1危险品装卸人员必须注意防护,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劳保用品。
5.2卸装时,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监卸监装。
5.3晚上、下雨天不宜装卸。若遇特殊情况必须装卸时,必须得到部门负责人的同意,还应有遮雨等相关措施。
5.4严禁在装卸时吸烟。
第三篇:盐酸管理制度
盐酸管理制度 1.盐酸必须专用仓库存放,严禁与食品、生活用品或其他物品存放一处,库内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2.盐酸库必须与食堂、宿舍、火源保持一定距离,通风要良好。
3.盐酸库实行双人双锁,钥匙由专人保管。盐酸出、入库时应两人一起到场。
4.仓库保管人员必须具备盐酸的安全管理、防护等专业知识。
5.收存和发放盐酸,必须建立严格的收发登记、清点、检查制度。每次领用、发放数量不得超过25kg。
6.盛装盐酸的空瓶等容器,应及时回收,统一处理。
7.接触盐酸时,应根据情况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
8.配制稀释盐酸时,只许缓缓将酸倒入水中,严禁将水倾入酸液中。
9.运送、装卸时要安放平稳,防止冲撞,动作应缓慢,防止容器震坏,酸液溅出,损害人身和衣物。
10.万一酸液溅到人身,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第四篇:盐酸管理制度
盐酸管理制度
一、目的本公司使用的盐酸为易制毒化学品,为了安全、正确的使用,所以特制定购买、储存、使用管理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用盐酸的购买、储存、使用全过程管理。
三、责任者:
安全科、采购部、使用单位。
四、程序: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和《山东省禁毒条列》的有关规定,防止盐酸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的本制度。
4.1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盐酸此类易制毒化学品,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盐酸(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管理小组,出主要领导任组长,并确定1-2名专兼职盐酸(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人员。
4.2定期对盐酸(易制毒化学品)使用过程中的相关人员,如联络员、仓管员、直接使用人员进行过程检查,定期对上述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教育和岗位职责培训。
4.3每次购买盐酸(易制毒化学品),均由联络员携带市易制毒化学品购用申请表以及上次办理的购用证明、实际购买情况,到市公安局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办理购用证明。购用证明有效期为一个月,每证仅限购买一次。在购用证明办理后未能按时购买,应在有效期满后7日内将已过期的购用证明交回原发证机关,由原发证机关注销作废。
4.4购买盐酸(易制毒化学品)时必须严格按照购用证明上的数量购买,不得超过购买证明上所限定的数额。
4.5购用证明仅限证明上所注明的购用单位使用,应由购买单位派人员前往销售单位购买,不得将购买证明以任何形式交给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请其他单位或个人代为购买。
4.6所购买的盐酸(易制毒化学品)必须是本单位使用,不得与转让,转借形式交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不得为其他单位代为办理购用证明。
4.7盐酸(易制毒化学品)运抵单位后,必须有联络员在场监视卸货入库,数量核对无误后,有送货人、仓管员、监督员分别在(盐酸出入库登记证账簿)上签字。
4.8盐酸(易制毒化学品)须有单独的仓库存放,实行双人双锁,出入库台账登记要清楚、全面、准确。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盐酸化学品仓库,仓管员和联络员应每月盘点当月的使用数量和库存数量,核对无误后,及时将盘点情况寄交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
4.9使用部门(车间)须开具(盐酸使用申请单),有使用部门(车间)负责人签字后,向仓库领用盐酸(易制毒化学品)。出库时联络员陪同领用人将盐酸(易制毒化学品)送到使用部门(车间)。盐酸(易制毒化学品)领用单位应建立台账,单独装订成册备查。用槽罐储存盐酸,从槽罐抽到高位槽(及抽离槽罐)即视为出库,做出库登记。
4.10使用部门(车间)应按当天使用计划,合理领用盐酸(易制毒化学品)。原则上谁使用有谁领用,负责领用人下班,盐酸(易制毒化学品)还有剩余即视为不能使用完。使用部门(车间)负责人应安排二人将多余的盐酸(易制毒化学品)送回仓库,有仓库管理人员应对送回的盐酸(易制毒化学品)进行称量后作为入库原料进行登记,送回人、仓管员分别在登记簿上签名。不得将领用原料在存在仓库中,使用部门(车间)不得私自存放盐酸(易制毒化学品)在本部门(车间)。使用部门(车间)再次领用已送回的盐酸(易制毒化学品)应按第九条规定重新办理领用手续。
4.11使用盐酸(易制毒化学品),应注意盐酸(易制毒化学品)使用后残液的回收和处理,不得将含有盐酸(易制毒化学品)成份的残液直接排出厂外,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第五篇:水厂液氯使用管理制度
水厂液氯使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液氯是必不可少的制水消毒剂,氯气是一种具有特殊强烈刺臭味的窒息性气味,对人体的生理组织有严重的危害性,故必须对液氯的使用加强管理,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应当设立责任人,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 安全设施配备
第二条 加氯间值班室配有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4套(防毒面具),防护服4套,放置于易取固定位置。每月由安全小组对其检查,气压降至250巴时应重新注气。
第三条 加氯间配有各种应急工具,置于易取固定位置。
第四条 氯库内或大门口建有石灰池,当氯瓶泄漏控制不住时,将其推入池内,防止泄漏事态扩大。
第五条 加氯间配备先进的氯气泄漏报警装置、氯气中和系统,排气通风设施和降温、保暖装置。
第六条 氯库有专用起吊设备,每年维护保养2次,每两年请制造厂检查维修一次,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七条 中和室装有吸收能力1000Kg/h的泄氯吸收装置2套。
第三章 氯瓶的使用管理
第八条 氯瓶进库,出库必须由值班人员对主阀、主阀安全帽、钢瓶的安检年限、使用编号、瓶重、装氯重量、进、出库时间等进行详细严格地验收、签字,发现漏毒可疑部位,须修理后方能入库。过安检年限的钢瓶,拒绝入库。
第九条 氯瓶卧放时须使之固定,放置整齐,防止滚动,头部朝向一方,并留有适当宽度和通道。
第十条 氯瓶的主阀安全帽必须旋紧,要远离热源,储存地点温度不得超过35℃,否则需采取降温措施。第十一条 氯瓶严禁暴晒、雨淋,储存库门口应挂明显标志牌,防止非值班人员入内。
第十二条 值班人员必须协助装卸人员把满瓶、空瓶分开储存,并在瓶上挂上“满瓶”、“空瓶”的标牌。
第十三条 值班人员每小时一次对氯瓶及加氯设备进行巡视和检查,严禁非值班人员随意搬动氯瓶,启用安全附件、氯瓶主阀及专用工具。
第十四条 为防止气化后的氯气再液化引起加氯不正常,每年六月中旬至九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至次年三月上旬使用淋水装置。每年十二月上旬至次年三月下旬开启加温设备。备用组的氯瓶禁止开启淋水装置。
第十五条 氯库大门除氯瓶进出时和遇特殊情况开启外,其他时间均应关好,由当班人员负责。
第十六条 值班人员应经常打扫氯库,确保氯库和氯瓶的清洁。
第四章 液氯的使用
第十七条 更换氯瓶由维修中心专业人员和值班操作人员共同负责。操作人员须经考试,操作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八条 值班人员交接班时应认真负责,查看氯瓶的压力情况,清点相关用具和专用工具,认真做好记录。如有异常报班长、厂部处理。
第十九条 加氯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检查防毒面具是否正常。按照加氯规程和有关通知精神,不定时检查加氯设备。如有泄漏,不得用鼻嗅、闻,应迅速戴好防毒面具,关闭氯瓶主阀,再用氨水熏查,值班长配合进行。如果发生氯瓶漏气,一时无法控制,应按规定步骤堵漏或安全地把氯瓶移至石灰池中。泄氯吸收装置不能自动启用时要手动开启。
第二十条 使用氯瓶时,无特殊情况及通知,一定要先到先用,换瓶不能少于二人操作。吊装氯瓶时应小心谨慎、轻起轻放,值班人员配合进行,最后双方查验签字。在使用过程中,遇钢瓶阀门打不开等现象时,即告机电维修中心人员查看,确保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 开启氯瓶主阀须用专用工具,并缓慢进行,不许用榔头及300毫米以上的长扳手等启用,防止主阀损坏。第二十二条 氯瓶使用时距明火不得小于10米,当氯瓶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开水淋,可用红外灯泡或其他升温措施,室温不得超过35℃。
第二十三条 按照加氯机操作规程及使用量,值班人员每小时检查一次余氯及投加情况并记录,停用时关好氯瓶总阀门。
第二十四条 液氯钢瓶应经常检查,发现渗漏、锈蚀严重应及时报有关人员进行调换。
第二十五条 液氯钢瓶内的液氯不能完全用尽,应残留氯5kg左右,但不得超过10kg。
第二十六条 机电维修中心每天应指定人员检查加氯设备的运行情况,并提出维护保养,检修计划。
第五章 漏氯事故的处理步骤
第二十七条 加氯间不允许漏氯,如果发生漏氯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制止:
(一)如少量氯气泄漏,应用氨水查出漏气部位,关闭出氯总阀,针对漏气部位进行修理。
(二)如漏气量较大,一时不能断定漏气部位,应先戴好防毒面具,将出氯总阀关闭,待吸收装置将室内氯气排除后,再将氯气总阀开启少许,查处漏氯部位和原因,关闭氯瓶总阀,加以修理。
(三)如遇氯瓶大量漏氯,无法制止(氯瓶总阀头断裂、安全塞融化,沙眼喷氯等),首先保持镇静,人居上风,戴好防毒面具,利用专用工具进行抢修,直至不漏或少漏氯,或把氯瓶移至石灰池中,用自来水冲漏气部位。
第二十八条 为使事故发生后能尽快有效地展开抢险救护工作,应当设立抢修组,负责具体实施排险、抢修工作,在最短时间内遏止事态的发展,并修复;设立救护组,负责具体实施抢救中毒人员工作;设立疏散组,负责具体实施疏散群众、转移到上风处或安全地带躲避的工作。
第二十九条 各小组人员都要有对国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一旦发现险情,要尽快到位,听从指挥,做好工作。
第三十条 当班班长要严守岗位,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公司领导,报110报警中心、消防大队,同时要了解指挥好其他岗位的运行情况,确保供水。
第六章 氯瓶进出库管理规定
第三十一条 氯瓶进出库时加氯岗位当班人员必须全程陪同监控。第三十二条 加氯岗位当班人员必须记录每次运送氯瓶人员姓名、车号、进出时间。
第三十三条 氯瓶必须装卸在指定位置;使用吊车装卸时必须轻提轻放,严禁剧烈碰撞;每只氯瓶按照进库时间从北向南依次排放整齐,保证头部统一朝向西面;瓶体直接放置在轨道上方,与轨道接触处应避开减震圈,两端用挡板固定,防止滚动。
第三十四条 氯瓶进库时,当班人员必须记录进库数量,每只氯瓶的瓶号、氯瓶自重、装氯重量、进库时间,检查每只氯瓶使用期限,检查氯瓶针型阀和安全帽是否有变形、松动并用氨水检测是否有漏氯现象,对不合格的氯瓶应拒绝接收,返厂更换。
第三十五条 氯瓶出库时,当班人员必须记录每次氯瓶出库数量,每只氯瓶的瓶号、出库时间,是否有需维修氯瓶、瓶号及检修项目,并在瓶体上故障位置用粉笔标明。
第三十六条 加氯岗位当班人员每班应对氯库内未使用满瓶和已使用空瓶检查一次,核对数量与记录是否一致,检查阀门和瓶体有无泄漏情况,并做好台账记录。
第七章 液氯钢瓶管理规定
第三十七条 氯瓶必须定期进行技术检验,每两年检验一次,主要检验:内外表面、壁厚、容积残余变形测定;有无严重腐蚀和强度缺陷;有无裂缝和渗漏或明显的变形。经技术检查后认为不宜继续使用的氯瓶要予以更换。
第三十八条 氯瓶必须进行编号,建立氯瓶的使用、检验、管理档案。氯瓶的使用档案由水厂保存,氯瓶的检验、管理档案由设备管理部保存。
第三十九条 氯瓶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严重腐蚀或其他严重损伤,应提前进行检验,由使用部门提出要求,经相关部门确认。
第四十条 氯瓶(焊接钢瓶)的使用年限一般为12年,使用温度应小于600C。氯瓶到了规定的使用年限,或未到使用年限但发现已影响正常使用,应立即报废。
第四十一条 氯瓶的外表漆草绿色,用白色标明“氯”,横条白色。氯瓶上的漆色必须经常保持完好。如脱漆应及时补漆。
第四十二条 做好氯瓶充装记录,详细记录充装日期、氯瓶编号、空瓶重量、充装量、满瓶重量等信息。
第八章 加氯间呼吸器佩戴规定
第四十三条 预检:
(一)每月一次检查瓶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打开气瓶阀,检测瓶内压力是否大于250巴,如瓶内压力小于250巴需重新充装,以使备用气瓶压力充足;
(二)检查气瓶束带穿入扣环是否正确,气瓶是否正确定位在背架上,减压阀手轮是否完全旋紧,束带扣是否松动;
(三)检查呼吸器面具是否密封,器具是否完好,面罩透明部分是否有污物,面罩必须保持清洁密封;
(四)检查气瓶是否正确放置在墙壁托架上,背带和腰带部分是否保持在松弛状态备用;
(五)检查整机的气密性。打开和关闭瓶阀,观察压力表,在一分钟内压力的下降不得大于20巴(2MPa);
(六)检查报警哨。步骤如下: 1.从面罩上卸下供气阀;
2.打开气瓶阀,让管路系统充满气体,再关闭气瓶阀; 3.为排空整个系统,把手放在供气阀出气口,让一些空气泄漏; 4.观察压力表,压力低于55±5巴的时候报警哨必须开始报警。第四十四条 佩戴:
(一)完全打开瓶阀,压力表必须显示以下压力:在200C情况下,瓶内压力不低于250巴(25MPa),否则有效使用时间将缩短。
(二)背架的佩戴和调节 1.使用前注意调节好肩带和腰带的长度至合适自己的位置;
2.背面正对背架,双腿轻微弯曲,双臂分别从两侧肩带中插入,收拢肩带至胸前,两腿立直,身体前倾,使整套装置和墙壁托架分离;
3.把整套装置背在背上,双手扣住身体两侧的肩带环形垫圈,身体前倾,向下方拉紧环形垫圈直到肩带及背架与身体充分贴合;
4.扣上腰带,拉紧,当整套呼吸装置被正确佩戴时不会发生松动和移位的现象,位置保持不变。
(三)面罩佩戴
1.从保管箱中取出面罩,调节头带长度,保持松弛状态;
2.一只手托住面罩,将面罩口鼻罩与脸部完全贴合,另一只手将头带后拉罩住头部,收紧5处头带;
3.检查面罩的气密性:用手掌封住供气接口并呼吸,如感到无法呼吸,则说明密封良好;
4.将供气阀推进面罩供气口,听到“咔嗒”的声音,同时用手无法将供气阀拔出,则表示已正确连接;
5.完成以上步骤后即可正常呼吸。第四十五条 注意事项:
(一)在工作过程中时刻关注压力表的变化。当气瓶压力低于55±5巴(5.5±0.5MPa)时报警哨开始工作鸣叫,报警哨将持续鸣叫直至消耗完瓶内剩余空气为止;
(二)在鸣哨开始时,人员必须尽快撤离有毒工作环境到安全区域;
(三)在紧急情况下或佩戴者需要额外空气补给时,按下空气阀上的强制供气按钮,将实现较大流量的恒流供气。
第四十六条 恢复步骤:
(一)按下供气阀快速接口的卡簧,卸下供气阀;
(二)掰开头带扳扣,卸下面罩;
(三)打开腰带扣;
(四)松开肩带卸下呼吸器;
(五)关闭气瓶阀;
(六)打开供气阀强制供气按钮放空管路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