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暑期考察报告
黑龙江暑期考察报告
2013年8月16日-23日,遵照党中央、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学校组织了思政教师赴黑龙江进行暑期考察、学习。足迹涉及哈尔滨、伊春、齐齐哈尔、大庆等地区。考察了当地的自然特征、风土人情、人文资源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并到伊春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交流。可谓收获非浅。
1、踏上东北大地,真切体悟到北国之美、之富饶!
记得10多年前,一位来自庆元山区的同学,对我说,“夏老师,到了杭州,我才知道平原是多少的平!”是啊,对于一个生长在开门见山的山区孩子来说,是难以对平原有一个感性认识的。这次黑龙江之行,当汽车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前行的时候,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平原?什么叫东北大地?
黑龙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的美丽,倒不是因为有了个太阳岛。尽管引发我们对黑龙江向往的,往往是那首动人的歌曲-----“太阳岛上”。在松嫩平原,那望不到尽头的玉米地,望不到头的大豆地,那与天相连的水稻田,小兴安岭上那连绵的森林,都给人以美的震撼。这是一种大美!
我们参观了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黑龙江伊春汤旺河国家公园,公园面积就有2153.51平方公里。汤旺河区地处小兴安岭南麓,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下辖的一个区,离伊春市有100 公里。明清时期,这里即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生息游猎之地。汤旺河可以说是地球基因库,一是生物的多样性丰富。汤旺河山峦绵延起伏,山高树密,有红松、落叶松、云冷杉等珍贵树种。二是森林覆盖率高,这里的植被覆盖率99.8%。三是地质地貌很特殊,有原始森林,又有上亿年形成的石林。这些原始的状态都保存下来了,可以作为一个教育考察的科学基地,不完全是供游人游玩。我们还参观了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中麓南坡的伊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园内有250多种珍禽猛兽,七八百种植物以及药材、山野菜等。这里古树参天,林海茫茫,有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森林带,红松的数量居世界第一,伊春被称为红松故乡也是由此而来。
黑龙江是一个富饶的地方。黑龙江的粮食产量在全国举足轻重。近年来,该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左右,这1/10中有80%是给国家的商品粮,水稻、玉米、大豆又是对市场最有效的直接供应。史书上的“苏湖熟,天下足”,已经被黑龙江人民成功改写!国家的稳定,首先需要农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也建立在农业的发展基础之上。这次黑龙江之行,适逢东北发大水,松嫩平原的许多良田被水淹没。俺看了也心疼啊!有关部门是不是可以少搞点政绩工程少做点锦上添花的事,多增加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呢?
2、近距离接触铁人王进喜,感悟铁人精神。
我们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了解铁人的先进事迹,感受铁人身上的冲劲。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当工人,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大庆油田钻井指挥部副指挥。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
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 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铁人”的本质尽管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但他体现着一种精神,也就是我们传诵的“铁人精神”。他认为,“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韧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王进喜干工作处处从国家利益着想,他重视调查研究,依靠群众加速油田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建立责任制,认真负责,严把油田质量关。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他更是一个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途上,依旧需要铁人精神。
3、走进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了解大庆创业史,领略大庆企业文化。大庆油田原来是一片荒原。1955年,国家对包括大庆地区在内的松辽盆地进行石油地质普查。1958年3月初,按照邓小平石油勘探战略重点东移的指示,松辽盆地石油勘探工作全面展开,取得重要成果。1959年9月26日,位于大同镇附近的“松基3井”(松辽盆地第三口基准井)喷出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经过试采,产油稳定可靠,能够较长期保持稳定,标志着大庆油田的诞生。当时正值建国10周年大庆前夕,因此,把新发现的油田取名为“大庆油田”。从1958年7月在松辽盆地打第一口基准井(松基1井)开始,到发现大庆油田,只有一年零两个月,这是中国油气勘探史上最成功的一个范例。大庆油田的发现,一举扭转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进程。大庆油田是新中国工业的一个传奇。从她诞生开始,就从物质上、精神上给共和国工业不断
提供着崛起、振奋的力量:她的发现,打破了外国专家“中国贫油”的论断。
大庆精神,即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 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激励的不仅仅是石油人!大庆企业文化,对各行各业都具有借鉴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列举几条:
(1)“三老四严”优良作风。三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2)四个一样。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3)领导干部“约法三章”。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搞特殊化;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能做官当老爷;坚持“三老四 严”的作风,不骄傲自满,不说假话
(4)领导班子“四个公开。思想公开,坚持党的生活制度,有话摆在桌面上,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记小账,不搞小动作;缺点公开,不护短,不怕丑,严于解剖自己,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 批评;工作公开,互通情况,有事共同商量,不搞“一言堂” ;生活公开,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不干见不得群众的事,把自己置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和腐朽作风的侵蚀。
(5)三个面向、五到现场。三个面向: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五到现场:生产指挥到现场、政治工作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科研设计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三个面向”、“五到现场”是大庆油田机关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6)三三制。大庆石油会战期间形成的企业领导机关为基层服务的工作制度。即机关工作人员三分之一在机关办公,三分之一跑面了解情况,三分之一在基层蹲点调查。
(7)领导干部“五同”。大庆在石油会战初期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即领导干部要同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解决生产问 题、同娱乐。
上面有几条,其实也是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要求的,值得领导们学习。
4、面对731部队遗址,思考中日关系的未来。
满洲731部队,是日本侵略军细菌战制剂工厂的代号。731部队伪装成一个水净化部队。731部队把基地建在中国东北哈尔滨附近的平房区,建有占地300亩的大型细菌工厂。这一区域当时是傀儡政权满洲国的一部分。仅在1939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里,至少有三千人在试验中被残杀。在细菌战过程中,至少有三十万人受到屠杀和残害,中国人在这里惨遭日本侵略者的血腥手下!从陈列资
料上看,浙江是日本细菌战的主要地方。日本投降前夕,匆忙撤退,为毁灭罪证将工厂炸毁,大批带菌动物逃出,又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站在70年前“731”部队的侵驻地,周遍高楼群,绿树荫下,仍能寻找到二十几处杀人工厂的残垣断壁。焚尸房、冷冻房、培养细菌老鼠的地窖和放养黄鼠的小石池等等历历在目。走进阴暗的展室,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令人发指的图片,所有人的心都在颤抖。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灭绝人性的细菌试验,惨不忍堵。
中日关系的未来在哪里?我想,就在日本政府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中。作为中国人,绝对不允许历史的悲剧重演。
5、到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在伊春职业技术学院,印象最深的是实验室里的那辆供学生实习用的汽车。为了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汽车的车身结构,那辆车的车门、引擎盖等地方,都是“开窗”的,表面都被切割了一块铁皮。似乎我们学校不是这样的。
在与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同行的交流中,我为该校老师们在学校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拼搏精神所感动。由于该校上下的共同努力,致使一所去向不定的铁路职工大学成功转型为高职学院-----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是有了今日之辉煌。另外,该校在新生开学初对新生思想状况的摸底调查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6、其他。
在五大连池市,我走访了几户当地农民。发现他们的孩子都进城工作了。农民都进城,那谁来种地呢?这也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报告
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单位:
实践时间:
任何知识,任何学问,如果不经过实践的检验,那必定是经受不住考验的,只有不断的进行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渐渐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变成一种能力,一种适应社会的能力,一种生存的能力。而要获得这种能力,单靠在学校的学习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只有不断的历练,不断的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己,完善自身,才能够获得这种能力。
社会是一个比校园更能锻炼人的地方,也是我们在毕业后能够实现自身价值,人生理想的场所,我们只有在学生时代就开始步入社会,了解社会并且服务于社会,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尽快找到自身的弱点,并且加以弥补,让弱势转化为优势,为今后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制造前提,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在服务中不断成长,逐渐融入这个社会,也才能体现出大学生的价值。
在步入大学以前,尽管每次寒暑假都会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来丰富阅历和增长见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日渐丰富,每次的社会实践都会有着不同的收获,也会让我有着不同的思考,对社会的了解也渐渐的更加
透彻,也更加的了解了父母的艰辛。上了大学,便意味着成长与独立了,应该继续的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来继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凡事都是看着容易,真正做起来却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找工作的过程也是这样,很多地方虽然写了招聘启示,但大多需要的是长期的和技术性的员工,而我,既不懂得技术又缺少时间,一开始的时候总是四处碰壁,总是被拒绝,但我始终相信只要耐心的找,不怕苦,不怕累,工作总是会有的。最终,我被一家商场的服装部录用了,时间为一个半月,终于,我的暑假社会实践开始了。
刚刚开始上班的时候,由于我以前参加这方面的工作的机会并不多,尽管原来也销售过鞋子,但服装与鞋子的销售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一开始我与顾客对话时不会应变,面对一群不认识的顾客以及同事,气氛常常会觉得很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有时还会让谈话冷场,慢慢的,与顾客谈话的时候变多了,与同事交流的机会多了,如何与顾客沟通,如何去推销服装的款式、颜色、价格,如何与顾客相匹配又合适,使顾客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问题,在那些同事的帮助和自己的琢磨下,也迎刃而解。自己也开始融入并喜欢上了商场这个大家庭。也慢慢适应了自己的工作。虽然之后
也会碰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总是能解决的。
很快,一个半月就过去了,这段时间里所学到的东西比任何一堂课上的内容都要受益匪浅,会是我受用良久的宝物。以下就是我社会实践的一些小小感悟。
第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人沟通。沟通能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亲近,消除隔阂,也能提高办事效率,往往事半功倍,如何与人沟通好,这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技术,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在社会上与同事的沟通也极为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都是为社会服务的,人与人需要团结合作,使其在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才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就像这次的社会实践,有了同事的帮助,我才能很快就适应自己的工作,才能学会很多销售的技巧,否则,我只能慢慢的去适应,去摸索。
第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但是盲目的自信等于自夸,自信不是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的肯定。经过了多次的找工作,我开始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大学生,或许你没有社会阅历,或许你没有工作经验,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在胜任某项工作的时候更为出色。
第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决定自己要打暑期工时,有一点害怕。总觉得困难重重,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缺少自信,胆怯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害怕和别人交流,害怕和顾客说话,后来领班告诉我“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大胆与人对话,慢慢的你就自然不怕了”我听取了他的话,让自己鼓起勇气,大胆起来,渐渐的,真的不怕了。其实尝试过了吃了亏自然会害怕,但当你克服心里的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弱通往地域”。
第四、工作中不断的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虚弱,缺少了知识,头脑就会枯竭,我工作中也体会到这一点,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的恰当与否决定了很多,在工作中,在与顾客的对话中不知不觉的学会了一些语言技巧,知道面对不同的顾客该说什么样的话,怎样说话顾客愿意购买商品和再次光顾,通过这次实践,我感觉到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也是一种收获。
社会实践,无论在什么时候,始终是让我受益的一件事,我将不停的继续下去。
第三篇:暑期实践考察报告
关于暑期家教的实践报告
实践主题: 暑假和高中同学组成小团队,进行家教实践活动
事件参与者:郭行、靳超凡、金硕勋、张滢滢、赵冰、付艺伟、杨晨晨等原漯河
高中同学
实践时间: 2011年8月1日——2011年8月20日
实践地点: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
转眼间,我已将迈入大三,而这个暑假也是我大学生活的第二个暑假,回想在近两年的学习生活,却感到有些空白,在大学的本科专业教育中,课堂上所得到的仅仅是理论性知识,而若要做到理论更好的与实际相结合,就不得不去实践。通过实践,可以使我们很快熟识某一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同时,实践结合理论,又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暑假,为了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尽自己力量来挣取部分生活费以资己用,则借同学聚会之际,集合十几位关系较好、成绩也不错的同学组成一个小家教团队,利用自己的优势,又能以作为“高考过来人”的学长学姐身份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来指导小学弟学妹,十几人一拍即合,商讨之后,便开始着手暑期家教的实践活动。
一、准备工作:
我们先撰写了海报、打印了宣传单,并且在菜市场门口摆了张桌子。过往的人很多并且大多是家里带孩子做家务的阿姨和婆婆。面对过往的人群我们有礼貌的主动分发传单和询问家中是否有需要找人辅导学习的小孩。如果有,我们会对其进行更详细的询问和介绍。针对各家孩子需要补习的科目各不相同,我们会派团队中对应科目学的最好的同学去上门辅导。和对方把时间、地点、科目、价格等方面的问题谈好后可在咱摆桌子的地方直接报名。
二、实践对象:
小学生到高中生,有弱势科目需要找人辅导的同学。最终有26人报名,其中不仅有小学生报名,初中生和高中生也不少,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找人辅导几门学科的。26人中即将上六年级、初
三、高三的人占的比重最大。
三、实践目的:
在充实自己暑假生活的同时也巩固和复习了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还让自己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四、实践过程:
我们采取的是上门辅导,一一对应的模式。一个人可以一天到1-3个同学家进行辅导。也可以根据自己强势科目来进行多科目的辅导。这样对人员的利用会更灵活和充分。家长对我们一对一的辅导也很满意,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对孩子不懂的地方可及时的讲解,辅导的进度也很好掌控。在我们给孩子上课期间还有不少家长因为在左邻右舍的闲谈中得知我们辅导的效果还不错,主动打电话要求替他们的孩子辅导功课。渐渐的,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了解我们并且相信我们。还有不少家长问我们下一个寒假和暑假还继续这个工作不,想让我们继续为他们的孩子辅导以后的课程。这对我们初次的尝试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心里感到无比的开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负责了两个孩子的辅导工作,一个是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另一个是高二的英语。一开始我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担心给别人教不好。毕竟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当学生,这次是充当一个小老师的身份去给别人传授知识。我把对应的知识全都提前认真的复习整理了一遍,思考着我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给我要面对的学生讲解,他们才能更轻松更快捷的掌握。在我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提前做相应的准备,上网查询一些东西,争取给弟弟妹妹们教的更全面更准确。我上午9点到11点给上高二的弟弟辅导英语,下午2点到5点去给上小学五年级的妹妹辅导数学。为了提高辅导效果我还针对相关的教材和复习资料时不时的给他们设制一些小测试,以便及时发现学习中的漏洞和问题并解决。由于想早点回学校避开返校高峰期,我最终只给他们辅导了15天。在这短短的15天里,我学会了很多,也亲身体会到了很多,真的很难忘!
五、实践结果:
家长和孩子对我们的辅导挺满意的。孩子们相应的科目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重要的是好多孩子都重新拾起了学习弱势学科的信心和勇气,也渐渐掌握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六、实践体会:
(1)计划是成功的基础:在实现自己的一个想法或打算时,计划十分的重要。它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在这次暑期家教中,我们从一开始就对宣传方式、辅导对象、辅导方式、人员分配、时间安排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计划,尽量用最合理最有效的方式开展我们的工作。从这件事中我深刻的感悟到在以后的生活中将会有好多事都会是从一个好的计划开始的。
(2)团结是成功的力量:从计划到实施再到最后的结束。我们都在一起努力,一起思考,一起奋斗。每个人都是把自己完完全全放到团队中,贡献自己的那份
力量。从来不计较自己有可能在辅导中被分配的任务会重些,遇见的孩子会更难辅导,对应的家庭条件不是太好导致所给的工资会比别人低什么的、、、、、、。无论自己负责的是什么,都把把孩子教好作为首要目标,认真负责的对待。最终才有了家长和孩子的认可。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团结在一起才能使团队一路顺利成功的走下去。
(3)负责的态度是成功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份责任。面对不同的对象我们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认真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保护环境奉献爱心也是我们的责任。当我们面对一群需要辅导的弟弟妹妹们,我们的责任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迷惑。这是对他们负责,对他们父母负责的表现,同样是对自己工作负责的表现。也许我们不能保证一定能把孩子们教的有多么多么的好,他们能有多么多么大的进步。但至少我们能拍着胸膛负责任的说“我努力了!”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这次暑期家教的实践活动结束之后,仔细总结,发现这次实践是我收获颇多,从中充分认识到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道路上我们存在的不足,缺乏工作经验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在一个团队或一个集体中的定位,也结识了很多非同龄的朋友,建立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在家长和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通过实践,不断强化自身,并充分认识自己,避免眼高手低,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在社会这个大校园里,不断完善自我,也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加优秀。这次暑期家教是我亲身体验的一次工作经历,它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这次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永远难忘,永远留存。
郭行
2011年8月20日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报告
今年暑假,我们管理工程系派出了三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蒋巷、昆山、沙家浜进行调查研究,拉开了我系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
小分队之一:深入蒋巷
感受农村
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村。其村支部书记常德胜也因为带领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卓越成绩而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会议。现在的蒋巷村厂房林立,别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覆盖了全村。村民们各尽其职,少有所为,老有所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在过去,蒋巷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吸血虫盛行的苦地方,交通闭塞,地形十分偏僻。由于地势低洼,而且一年到头雨水较多,所以一年总有多半年是污水蓄积,传染病肆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背井离乡去逃难。所以这里一直人丁稀少,经济长期处于滞留状态。1965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常德胜挑起了这份沉重的担子,当上了蒋巷村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三十七个年头。他针对蒋巷村的实际情况,带领村民挑土垫村,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决心,硬是把全村的海拔增高了一米多,解决了地势低洼、传染病盛行的问题,改变了生活环境的质量,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性的第一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常德胜以一种敏捷的洞察力仔细的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发展经济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常德胜带领全村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强村富民道路;坚持农村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生态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村级集体工业的发展,鼓励、扶持民营经济,走上了一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两手并抓,三业(农业、工业、商业)共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仅去年一年,全村的社会总产值就达到2.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300美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其中还不包括人均近1000元的集体福利)。
现在的蒋巷村已经实现了由原来的农业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转化,工业已经成为蒋巷的支柱产业,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村里拥有常胜钢铁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并与澳大利亚、美国共同开发生产项目,为村里创汇。同时,村里把所有的农田、水面、树林承包给几个种植和养殖大户,然后以自产自销的方式由村里出资购买这些种养植大户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村民消费。这样既保证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也让这些农户的收入有了根本的保障。
蒋巷人是先富裕起来了,但他们却没有忘记周围还没有富起来的乡亲。他们多次由村里出资帮助周围的村安装自来水、修路、照顾孤寡老人等,遇到周边村遇到紧急情况,他们也不忘赶去支援。一次,附近的一个村发生火灾,烧毁民房数间,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蒋巷村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拨出几万元资金,帮助受灾村民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问题,体现了蒋巷村淳朴善良的风气。
蒋巷村由当初那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现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首先,蒋巷村拥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有道是:“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决定了一个集体的发展。在以常德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生产。作为带头人,常德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他走南闯北,日夜操劳,一心想着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村民。也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村民,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绝对信任。蒋巷的领导班子在常德胜的带领下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其次,蒋巷村走出了一条“村厂合一”的农村发展新路子。由于面积小,人口少而且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所以蒋巷村决定只建立一个党支部,使村委会和企业处于同一个支部的领导下,这样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领导,避免了许多因指导思想不同而带来的麻烦。由于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他们的职工大会也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村民大会。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摸索出了这样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蒋巷村的经济发展。
再次,蒋巷村十分重视思想理论宣传。他们努力地深化思想宣传力度,旨在提高蒋巷村人民整体的思想文化修养。在蒋巷村,“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齐奔富民强村道路”、“跟着共产党,建设新蒋巷”等标语随处可见。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和中央召开重要会议之后,蒋巷村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且组织全体村民学习中央的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对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敏锐感和思想觉悟。正像常德胜同志所说的那样:“蒋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
小分队之二:驻足昆山
目睹发展
说起昆山,其发展速度之快,实在令世人瞩目。昆山市,坐落在上海与苏州之间,占地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被誉为“上海的后花园”。
在过去,昆山就是一个“鱼米之乡”。作为江南的一个小城,昆山的发展曾经一直以农业为主,盛产稻米、水产品等。他们除了自己消费外,还有相当一大批农产品供给上海、常熟、张家港等周边地区,但俗话说“无工不富”,眼看着周围的常熟、江阴已经早早地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转化,昆山人再也无法死守着农业的摊子了。他们开始借鉴经验,着手发展工业。虽然起步晚了点,但昆山人急起直追,成就了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昆山的发展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效,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
第一,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呈现出一种万众一心求发展的景象。而这时的昆山,却并没有开始起步,他们只是守着自己农业强县的摊子,满足于衣食不愁的现状,不愿挪步。后来,眼看着周围的同级县不断地拉大与自己的距离,这时的昆山人才开始寻找自己发展的出路。他们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紧紧地抓住了自身的优势,依靠全体昆山人民的共同努力,后来者居上,经济得得到快速发展。在一大批领导干部、党员和先进分子的带领和示范下,他们摸索出了一条有昆山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多次来昆山参观指导,对昆山的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鼓励昆山有效利用地理条件、人文思想等多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第二,昆山发展的时机较好。在1984年的时候,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有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基本的框架,深圳、珠海等开放城市搞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情况下,昆山的发展就有先例可循了。因此,昆山的发展也就不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就不会禁锢于“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种种保守思想,就可以放开手脚的自由发挥了!
第三,昆山的地理优势是它发展如此迅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砝码。昆山的环境优势是十分诱人的。它紧贴大都市——上海,虽说它隶属苏州,可实际上,它到上海的距离更近。从昆山市政府到上海洪桥国际机场只有40分钟的汽车,还有铁路、水运等优势。这种交通的便捷,让许多商人、企业家愿意到昆山投资。同时,它也可以从上海了解到国际和国内的最新动态,全面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信息,掌握国家最新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昆山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让全国人民又一次见识了苏南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成效。昆山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苏南小城市建设的缩影。昆山发展了,可昆山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放眼全国,放眼世界,给自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定位。在经济取得长足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昆山人有理由也有权利为自己设计未来,他们针对目前状况,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中长期的目标:把昆山建设成为基本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目前,他们在确保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努力进行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美化城市。昆山人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满怀希望,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一定会把昆山建设的更加美好!小分队之三:走近沙家浜
感受爱国情
如今,在新中国的旗帜下,生活改善了,人们富裕了,但过上好日子的沙家浜人民并没有忘记革命年代浴血奋战的先辈,他们相继在这里建起了春来茶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来寄托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沉思和哀悼。
近年来,沙家浜人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芦苇荡大自然生态、江南田园风光以及地方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以建成旅游特色镇为目标,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已基本形成了由芦苇荡风景区,沿湖休闲度假区,历史文化游览区、集镇旅游区构成,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为主调,大自然生态游为主要内容,水乡民俗风情为补充,运动休闲度假相配套的沙家浜风景区,每年要接待游客数万人。
总记:
蒋巷、昆山、沙家浜三地之行已经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虽然他们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归根结底都是有党的领导,有一套心系人民、敢于创新的领导班子。广大的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把握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投身工作,使昆山、蒋巷、沙家浜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可我们也同时困惑地看到许多同样具有各种优越条件的地区却还在落后中徘徊,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分析。不过,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下,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工作,努力生产,那么我们的城镇建设步伐将会不断加快,我们一定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昆山、蒋巷、沙家浜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那么我们国家发展就大有可为,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第五篇:福建赴黑龙江、辽宁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福建赴黑龙江、辽宁两省林业考察报告
[关闭窗口]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信息> 专题调研>[发布日期:2007-2-1 15:18:22] [被阅次数:666]
为了学习、借鉴外省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研讨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促进我省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经厅党组同意,2006年7月19-27日,在柴喜堂组长、张福寿副厅长带领下,由八个设区市林业局领导和省厅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的考察组对黑龙江、辽宁两省林业工作进行了为期9天的考察,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态建设,国有林场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探讨,收获很多,启发很大,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省林业的基本特点
㈠黑龙江省
1.全国重点国有林区。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之一。全省“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林业用地面积5.06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4%,有林地面积3.01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4%,约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12%,居全国第二位,是福建的3倍。活立木蓄积量15.5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1.4%,居全国第一位,是福建的3倍多。森林覆盖率43.6%,居全国第六位。黑龙江是典型的国有林区,国有林地4.72亿亩,占93.3%,集体林地仅有3390万亩,占6.7%。黑龙江省还是湿地大省,全省有天然湿地面积6510万亩,约占全国湿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
2.林业管理三足鼎立。由于历史的沿革,黑龙江省林业管理机构有三家,即省林业厅、龙江森工集团(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大兴安岭林管局)。按照职责分工,省林业厅是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林业工作;省森工总局和大兴安岭森林工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本系统林业工作。按现行管理体制和管辖范围,省林业厅系统有13个市(地)林业局、68个县(市)林业局、360处国有林场、79处国有苗圃、883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及乡村集体林业和农垦、煤炭等10个有林行业,林业经营面积2.3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03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4.29亿立方米,林业职工近10万人。龙江森工集团辖4个管理局、40个林业局、140个县团级以上林业企事业单位,林业经营面积1.51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22亿亩,森林总蓄积量6.38亿立方米,林业职工65.8万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辖10个林业局,林业经营面积1.25亿亩,其中有林地面积0.76亿亩,森林总蓄积量4.31亿立方米,林业职工22万人。
3.林业经济总体比较困难。表现在:林业经济总量不足,全省林业经营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而林业经济总量2005年才25.3亿元(系统内),仅占全省GDP的4.18%;可伐资源枯竭,小、中、大径材比例由1962年的2:3:5降为6:3:1,每公顷蓄积量由1962年的98.8立方米降到74.7立方米,森工总局和大兴安岭两大林区森林蓄积都出现了负增长;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成份比例大,集体和个私经济发展缓慢;林业企业负担沉重,森工企业的社会性费用支出吃掉了企业利润的90%,林区职工收入低,年均仅为7000-8000元。
㈡辽宁省
1.全国重点集体林区。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515.9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2.8%,有林地面积6962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1.3%,活立木蓄积量为1.8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1.84%。辽宁省是一个典型的集体林区,集体林面积8400万亩,占88%,国有林仅占12%。
2.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全省林业区域性明显,分为辽东、辽中、辽西三大块,辽东是重点林区,全省69.11%的森林面积和82.6%的森林蓄积集中分布在此,辽中是广阔的辽河平原,主要是平原林业,辽西是沙漠和荒滩,森林资源稀少。
3.公益林比重大。全省公益林面积4969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2%,其中集体所有占80%以上。可伐森林资源短缺,近成过熟林仅剩15%。
二、两省林业工作的主要亮点
㈠林业生态建设成绩斐然。面上,林业生态系统恢复加快。两省以退耕还林工程、三北 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为载体,强化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加大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林业生态系统得到较快恢复,林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备,林业生态功能发挥明显。“十五”期间,黑龙江省共完成造林1967.7万亩,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75个百分点。线上,城乡、道路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成效显著。一路走过,都是绿海连天,森林和草地植被保护十分好,看不到“青山挂白”,也见不到占地建坟,车行进在路上,就如行进在绿海之中,给人一种很美的感受。黑龙江“三北”防护林区有26个县(市)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农防林带总长近20万公里,构成了近15个网格,全区现有7401万亩耕地,有6345万亩得到林网庇护,庇护率达90%。全区19062个村屯,有15250个初步绿化,2.84万公里县村道路,有2.70万公里实现了绿化。辽宁的大连市,城市以“两园一绿”(公园、游园、绿地)为载体,实行综合治理,全方位绿化;农村按照“美化型、绿化型、经济型”标准建设园林式村庄和绿化村250个,每个村植树10万株以上;道路按高标准绿化,全市宜林荒山全部得到绿化,主要道路、河流均已建成绿化带、护岸林带,1906公里海岸基干林带也全部建成。使大连城市真正成为公园、广场、游园和绿地交相辉映,山海相连,绿色环城的花园城市。农村的许多农民也过上了走出家门进花园的城里人生活。点上,湿地、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亮点纷呈。黑龙江省高度重视湿地建设,1998年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2003年8月1日省人大又颁布实施了《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开创了我国湿地立法之先河。全省已建立省级以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0处,总面积达4695万亩,扎龙、三江、洪河、兴凯湖四大湿地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此外,黑龙江省保护区建设力度也很大,总面积达8130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88%。辽宁丹东市现有自然保护区12处,保护区总面积466.8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0.87%。“十五”期间,还建成了省级以上森林公园7处,其中国家级2处,既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有力带动了丹东旅游业的发展。
㈡林地资源利用成效突出。黑龙江、辽宁两省林地资源丰富,但气候比较寒冷,林木生长较慢,这就为其林地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广阔空间。两省利用丰富林地资源,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地经济,除了建成以落叶松、刺槐、红松等工业原料林栽培业和林产加工业外,还形成了人参、沙棘、细辛、五味子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以红松、板栗、山核桃等为主的果材林培育业,以林蛙、鹿、黑熊、野猪为主的野生动物养殖业,以珍稀名贵及乡土树种为主的林
木种苗花卉繁育业,以刺老芽、蕨菜等山野菜和以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为主的森林食品采育业,以森林公园、保护区、观光苗圃等生态观光的森林旅游业。如辽宁丹东市,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八大产业”:一是果材林培育业,面积达18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年出口6000吨,占全国对日出口的35%;二是工业原料林栽培业,落叶松、剌槐已发展到150万亩,红松林40万亩;三是中药材种植业,已有26万亩,拟再发展24万亩;四是种苗花卉繁育业,面积达5万亩;五是野生动物养殖业,全市封沟3000多条,林蛙商品量已达9000万只;六是林产加工业,以中密度板、集成材、高档家俱为主,年产值3.5亿元;七是森林食品采育业,接种食用菌8000万盘,香菇产量13万吨;八是森林旅游业,“十五”期间,投资6774万元建设森林景观,旅游收入显著增长。可以说,在黑龙江和辽宁两省,林地是主要财富,林木的利用仅仅是林地经济的一个部分。林农从林业中获得的收益,更多、更直接的是来自于林地。这与我省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㈢林权改革(国有林场改革)稳步推进。辽宁、黑龙江两省均高度重视林权改革,认为这是激活林业发展机制的突破口。辽宁省提出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用2至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改革的范围包括全省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和宜林地(包括公益林)。只有特殊保护区的公益林和权属有争议暂时难解决的林地林木,暂不列入此项改革。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其主要做法借鉴了我省的成功经验,程序比较规范,步子比较扎实,工作比较到位。目前,全省各地都已启动了改革试点,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完成林改面积3100万亩,占应改面积的39.8%。从改革效果看,林农造林、护林、发展林地经济三个积极性高涨,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呈现领导满意,群众欢迎的好局面。黑龙江省是国有林区,其林权改革,主要是国有林的产权改革,其载体主要是国有林场。目前,伊春市作为改革试点,已在5个具有典型性的国有森工林业局的15个林场进行,试点规模在120万亩。这一区域的主要特点是:林农交错,浅山区相对分散,森林零星分布,易于分户经营。主要由企业职工家庭承包经营,逐步建立国有民营、统分结合的国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新机制。对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公益林和商品林,还是由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机构依法加强经营管理。
三、启示和建议
黑龙江、辽宁两省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其林业发展的过程与我省既有相近之处,更有独特之处,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大的方面,主要有三点启示和建议。
㈠坚定信心,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开展林改,在全国已经没有疑义,大家都在学习福建,推进改革。我们的压力在于兄弟省是在借鉴福建经验基础上搞的改革,起点较高,程序较规范,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得更好。同时,下一步深化改革,兄弟省也在看福建,希望福建继续走前头,做榜样。因此,全国的林改形势容不得我们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各地应坚定改革信心,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一是以提高质量为目标,认真开展林改“回头看”。总的看,我们这次改革比较彻底,质量比较好,但也要清醒看到,前一阶段的改革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各地不可等闲视之,要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开展“回头看”,重点做好三件事:①进一步稳定落实家庭承包政策。稳定和落实家庭承包政策是深化改革的核心。因此,对剩下的90几个村未完成改革任务的,要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完成;对前阶段改革中未落实家庭承包的林地,要进一步落实家庭承包政策,确保林农比较平均获得林地;对产权只明晰到村民小组(自然村)的,要采取合适方式,明确经
营主体。②加强林权证发(换)工作。林权证是保护林农合法权益的法律凭证,是衡量改革是否真正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检验改革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要大力推广林权证现场拨交制度,通过发证,检验和完善前期改革,提高质量。要加大人力、物力支持,加快发(换)证进度,确保2008年1月1日全省实现依法持证经营;③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即要在深化林改中加大林权纠纷调处,运用利益调整机制,把减税让利的大部分实惠还给林农,缓解“买青山”大户与农民之间的矛盾,确保林区稳定。要探索按林地面积,按地类、按年支付林地使用费或与村集体股份合作造林的办法,缓和国有林业经营单位与当地林农争地的矛盾,实现双方共赢。二是以建立林业发展新机制为目标,大力推进林改配套改革。重点包括六个方面:①在经营方式上,重点要加快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②在金融支撑上,重点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小额贴息贷款;③在资源流转上,重点要培育和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市场;④在职能转变上,重点要建立以管理、执法、服务为主的林业管理新体制;⑤在资源保护上,重点要加强森林“三防”体系建设。⑥在采伐管理上,重点要探索商品林按面积控制采伐的制度。三是以强化生态建设为目标,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保护机制创新。重点包括三个方面:①落实主体。即落实经营的主体,同时采取联户经营、专业承包、委托管理等形式,落实管护的主体,②维护权益。即要建立公共财政为主投入的补偿机制,建立直接受益单位合理分担补偿机制和江河下游政府对江河上游公益林所有者补偿的机制,从而使生态公益林的价值能够逐步体现,生态公益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逐步得到保障;③科学利用。除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生态脆弱区外,允许经营管护主体利用林地资源和景观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增强生态林自我补偿能力。
㈡与时俱进,进一步更新林业发展理念。理念影响思路,思路决定行动。作为林业主管部门,要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林业发展的理念。一要强化生态优先的林业发展理念。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是林业的两大任务。生态优先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也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前提和基础。总的看,我省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协调发展做得比较好,但是我们要清醒看到,生态优先在我省落实的还不够,在一些地方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在经济发展中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生态优先的林业发展战略。因为: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看,通过20几年快速发展,我国特别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国家和省财政已具备相当的财力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加强生态建设时机已经比较成熟;从林业发展阶段看,生态优先是现代林业的主要标志之一,林业要从传统林业迈向现代林业,就必须加强生态建设;从广大人们的需求看,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比较丰富,从而萌发了更高的精神要求,人们对森林的需求也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原来的提供安全庇护、食物、木材和工业原料,上升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宜人的空气、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和谐自然的文化内涵以及多种方式的休闲游憩机会等。人们对林业生态、社会效益的需求与林业供给的不足,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我们加大力气予以解决。从林业作用的发挥看,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林业既要为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作贡献,更要为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绿化美化人居环境作贡献。从长远看,林业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主要还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因此,我们要高举生态大旗,正确处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时代发展对林业新的主导需求。目前,我们重点要借鉴兄弟省的经验,加大国土绿化的工作力度,整治“青山挂白”,推进城乡道路绿化、美化,进一步优化全省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福建的形象,扩大福建林业的影响。二是协调推进区域林业发展。重点是推进山区林业和沿海林业协调发展,城市林业和乡村林业协调发展。目前,重点要强化三项工作:①大力发展城市林业,把森林引入城市,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和效益,提升城市品位,也提升林业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地位;②大力开展乡村绿化,把园林引入乡村,加快园林式乡村发展,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带动沿线城镇、乡村绿化美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林业的贡献;③加快平原林业发展。结合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乡土树种项目,加快平原林业发展,使沿海林业上一个新的水平。三是高度重视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调查研究,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格局是一、二、三产业加快向三、二、一产业转变,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和就业已达近60-70%,远远高于第二及第一产业。这也是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因此,我们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借鉴黑龙江、辽宁省的成功经验,除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木竹工业外,更重要的是要拓展思路,充分发挥林地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休闲、游憩为主的森林旅游业,以满足广大人们新的消费需求,并在人们新的消费浪潮中发展壮大林业服务业,以分享新经济带来的丰硕成果。
㈢重新认识,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作用。国有林场作为我省国有林业的代表,在全省林业发展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有着特殊的作用,对此我们一定要重新认识,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作用。一要全面认识国有林场的作用。首先,国有林场是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全省大部分国有林场分布在“五江二溪”流域(闽江、晋江、汀江、赛江、九龙江和木兰溪、霍童溪)以及大型水库周围、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沿海风口、公路铁路两旁和城市周边。其中处于“五江二溪”流域的林场有近100处,管护面积约600万亩,占全省国有林场总面积的93%,对全省生态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国有林场是科技兴林的示范基地。全省国有林场林木良种基地达4.7万亩,良种基地树种有30多个,全省11处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全部集中在国有林场。国有林场人工用材林平均单位蓄积量7.3m3/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2.5%。第三,国有林场是带领农民发展林业的龙头骨干。国有林场拥有人才、技术和管理的优势,通过“林场+农户”等方式联合周边农民办基地,采取林农出地、林场出资的办法合作造林,是林改后集体林规模经营的有效选择。与加工企业和大户相比,国有林场有能力、有条件,也应该成为带领农民发展林业的领头羊。二要支持林场发展壮大。一方面,加强法律支撑。积极提请政府制订出台《福建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的经营区范围、管理体制、管理职能、事业单位性质以及相应的财政预算管理办法,依法维护国有林场经营区稳定,保证林场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政策扶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继续向林场倾斜,支持林场依法做强做大,成为福建资源培育的龙头企业。三要继续深化林场改革。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分类改革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将国有林场总体纳入生态公益型林场,实行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同时,在林场内部对森林进行分类,实行相应的经营管理办法。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在原来定岗定员的基础上,重新定编,推进林场事业单位全员聘用的试点工作。四要分享林场发展的成果。当前,国资委拟报国务院批准,于今年开始试点对国有工业企业经营利润实行分红制度。黑龙江省林业厅每年从属下两大林场分成经营利润1000万元。省林业厅受省国资委委托,作为全省国有林场资产所有者,可以借鉴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经营利润分配的改革精神和黑龙江省做法,探索国有林场经营利润新的分配制度,省林业厅可从全省国有林场利润中收缴一定比例资金,作为所有者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