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22:2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雷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雷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陈雷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召开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第一、二批重点县建设管理经验,分析当前重点县建设形势,部署第三批重点县建设任务,全面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再上新台阶,为保障农业稳定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支撑。

刚才,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同志分别介绍了本省重点县建设管理的做法、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广西富川县、江西龙南县分别代表第一、第二批重点县进行了交流发言,宁夏海原县代表第三批重点县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要部署,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深刻认识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共建成2000多万处小型水利工程、300万公里灌排沟渠。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大中型灌排工程相结合,形成了我国抗御水旱灾害的工程体系,为保障农业增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要看到,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受农业比较效益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取消“两工”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进一步凸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更加尖锐,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更为突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强调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以县为单位整体规划,集中力量解决农田水利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利于发挥工程整体效益,大幅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有利于集中连片规模化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提供保障;有利于调动政府、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的强大合力。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这一利国惠民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第二,充分肯定重点县建设取得的成效。根据中央部署,财政部、水利部2009年6月、2010年7月先后启动了两批共850个重点县建设,今年又启动第三批400个重点县建设,重点县的人口、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5%、78%、79%和86%。重点县建设启动以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总体进展顺利,综合效益显著。截至今年9月底,共维修改造塘坝1.9万处,更新改造引水堰闸6000多处,维修改造机电井10多万眼,配套改造小型泵站1.3万座,新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5万多处,整治渠道17.5万公里,新建及维修各类渠系建筑物49万处,发展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0万亩,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9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80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40多亿斤。在重点县建设过程中,各地结合实际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各地党委、政府把重点县建设作为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普遍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发改、水利和农业、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有300多个县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加强组织发动,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小农水建设议事成功率达到90%以上。二是坚持规划指导。所有重点县都按要求编制完成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并经县人大或政府审批,为分期分批实施重点县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多方筹措资金。通过竞争立项、民办公助、绩效考评等措施,形成了地方财政加大投入、以奖代补激发投入、市场运作吸引投入的良好投入格局。85%的县市地方配套资金全部到位,成为近几年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最好的农村水利项目。四是严格建设管理。严把规划设计关、施工队伍关、材料设备关、质量标准关、竣工验收关,已验收工程优良率达77%。五是强化监督检查。中央和省级有关部门共开展重点县项目审计稽查

240多次,及时发现和整改一批问题。不少地方大力推行农民义务监督员制度,加大受益群众的监督力度。六是注重建后管护。各地积极出台加强工程建后管护的政策措施,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落实运行管理主体、管护责任、管护经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第三,准确把握重点县建设的工作重点。重点县建设点多面广,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以及水旱灾害特点各不相同,不同地域之间差异很大,必须紧紧围绕着力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从当前农田水利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水旱灾害暴露的突出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北方地区要把节水灌溉作为重点,在东北、西北地区大力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在华北平原、黄淮海地区大力发展高标准管道输水灌溉,全面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和群众用水方便程度。南方丰水地区要把渠系整治作为重点,按照渠道生态化的目标,加快渠沟塘库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山丘区要以“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做好水源工程加固维修、清淤扩容及配套完善,因地制宜兴建小微型蓄引提水工程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效提高蓄水抗旱保墒能力。大中型灌区要抓好统筹规划,把骨干工程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与末级渠系、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有效衔接起来,确保同步建设,同步完成,同步受益。

第四,不断加大重点县建设的投入力度。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历史欠账多、建设任务重,要确保重点县建设目标圆满完成,夯实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的基础,必须在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中央已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县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扩大重点县建设的范围,各地也要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尤其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确保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需求。要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各方支农涉水资金,集中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加快重点县建设的合力,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坚持把政府财政补助与农民投资投劳挂钩,不断完善“多筹多补、先干后补、以奖代补”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格局。

第五,切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虽然单项规模小、施工较简易,但工程总量大、分布范围广,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要积极探索适合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管理模式。研究制订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规模以上工程要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五小水利”工程在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可适当简化建设管理程序,项目多、任务重的地区可实行集中建设管理,实行打捆招投标选择专业技术队伍设计和施工,集中采购重要设备和原材料。二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政府有关部门的质量监管责任,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同时积极推行群众质量监督员制度,严把工程质量关。三要加强建设市场管理。规范建设秩序,严格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核查,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信用制度。四要切实加快建设进度。建立建设进度月报制度,确保早开工、早完成、早见效、早受益,原则上本年度重点县建设任务在下年的7月底前完成。五要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后,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根据有关验收办法,及时对各完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组织验收。六要着力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和完善资金监管体系,坚决防止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对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混乱、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要取消重点县立项资格。

第六,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机制。农田水利工程“三分在建,七分在管”,必须坚持建管并重,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要全面落实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模式,把明确管理权属、落实管理职责作为工程建设的前置条件。要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于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实行“自有、自用、自管”;对受益范围较大的工程,交由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组织、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管理,切实解决农村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的问题。要把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作为重点县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

设立基层水利站,大力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快灌溉试验、供水、节水等技术队伍建设以及技术服务、培训、推广工作,全面提升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能力。要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落实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补助政策,总结推广“以林养渠、以鱼养堰、以库养会”等成功经验,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第七,进一步完善重点县的监督管理。一要完善竞争立项和公示公告制度。大力推行竞争立项、公开评选等重点县遴选方式,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县级申报、专家评审、公开陈述、现场打分、当场亮分、全省公示”,选准选好重点县。要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二要强化监督检查。要把重点县建设作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审计、稽察部门的作用,以资金配套、建设管理、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为重点,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全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把重点县工程建设成廉政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三要搞好总结评估。对第一、第二批重点县建设各地要及时开展“回头看”,总结成效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完善政策措施,为今后工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四要加强考核评价。实行动态考核,严格奖优罚劣,对绩效评价不合格、出现重大问题、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地区,要扣减新增重点县名额,调减中央补助资金,取消重点县资格。同时,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工作力度大、成效突出、积极性高的重点县及省份率先完成建设任务。水利部、财政部决定,第一批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好的,可以继续参加明年第四批重点县的竞争立项。

第八,着力强化重点县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是一项惠民生、强基础、利长远的德政工程,各地要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地要把重点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全程督导,着力解决好项目整合、资金配套、群众参与、部门配合等问题,逐级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年度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科学编制规划。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并提请县人大或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此基础上,尽快编制完成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全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打好基础。尚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对规划编制工作不重视的县,不能列入重点县建设范围。三要搞好部门协调。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部门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共同推进重点县建设工作。水利部门要切实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主动汇报工作,强化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四要加强技术指导。各级水利部门要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县级水利部门要整合技术力量,开展技术援助和服务,加强对基层水利队伍的培训。五要抓好宣传引导。大力宣传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方针政策,及时报道工程建设动态、经验做法和显著成效,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重点县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要按照本次会议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深入扎实的作风,狠抓重点县建设各项工作,加大管理和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农田水利保障水平,为夯实“三农”发展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陈雷在全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全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的战略目标。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3年行动计划》,明确了2013年质量工作重点。今天我们召开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质量管理工作,部署2013年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全面提升水利建设质量管理水平。

水利建设百年大计,工程质量是生命线。水利部历来高度重视工程质量,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建管模式、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水利工程质量总体趋好。近年来有6项工程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典工程,14项工程被评为全国“百年百项杰出土木工程”,16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10项工程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73项工程获中国优质水利工程大禹奖。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大规模水利建设全面展开,水利工程点多、面广、量大,中小工程实施主体基层化,一些项目存在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参建单位质量控制不严、基层水利部门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一些项目出现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年年初,水利部印发了《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实施意见》,并决定在2013年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刚才,继昌同志对活动方案作了详细说明,江苏、安徽、山东、湖南、云南等5省水利厅的主要负责同志发了言。下面,我再强调讲几点意见。

第一,准确把握质量管理要求。加强水利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的要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为先的理念,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完善管理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监督,全面提升水利建设质量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和效益,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导向,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安全为先作为基本要求,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把诚信守法作为重要基石,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保障条件,不断完善有利于质量管理的体制机制;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强大动力,推动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深入、持续、有效地开展。

第二,科学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水利部《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水利工程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国家重点水利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对水利工程质量满意度显著提高。到2015年,水利工程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是,水利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重点骨干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可靠性普遍增强;水利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水利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质量投诉率显著下降,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工程类别,从保证率、可靠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细化实化各项指标,以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为重点,制定具体目标。

第三,认真落实质量管理责任。落实责任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要进一步健全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建立奖罚分明、惩戒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从

业单位质量主体责任,对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要依法追究责任。落实从业单位领导人责任,因工作失误导致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除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外,还要追究参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责任。落实从业人员责任,勘察设计工程师、工程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等水利从业人员按各自职责对质量成果负责。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凡是违反工程质量管理有关规定,或未切实履行相应职责,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都要依法追溯经办人员的法律责任。落实政府部门对工程的质量监管责任,规范和强化问责制。对发生质量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

第四,严格工程质量过程控制。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项目法人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勘察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认真勘察、精心设计,提供真实可靠、满足深度要求的勘察设计成果。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标准和工程合同施工,严格工序管理,认真开展施工质量检验和评定。监理单位要采取旁站、巡视、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等形式,全面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切实发挥监理的质量控制作用。积极推进第三方强制性检测,发现问题要迅即及时进行整改。严格把好工程建设验收关,未经法人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第五,切实加强政府监督管理。落实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管责任,加大水利工程质量执法力度。加强质量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充实监管人员,落实质量监督经费。创新监督方式方法,突出监督重点,在对重点项目现场设站加强质量监督的同时,要加强面上中小水利项目质量的巡视监督,提高监督管理效能。推行质量分类监管和差别化监管,对质量管理薄弱项目、质量行为不规范和社会信用差的责任主体,要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四位一体”监督检查机制,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监督检查、监察部水利部联合监督检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水利部日常检查和项目稽察中,都要把工程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严肃查处质量违法行为。

第六,全面夯实质量管理基础。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抓紧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形成覆盖广、内容全、措施实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加快质量标准制定,颁布实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研究出台适合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标准,尽快形成完善的水利工程质量标准体系。加快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水利工程质量动态监控与管理。加强质量风险管理,完善管理工作机制,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水利工程质量事故隐患。鼓励技术创新,着力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工程质量安全。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造就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敢于负责、严于管理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队伍。

第七,创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在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基础上,对点多面广、项目较小的水利工程,按照精简、高效、统一、规范和专业化管理的原则,有效整合基层技术力量,着力推广集中建设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积极开展代建制、总承包制、BT、BOT等建设管理模式试点,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进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依法招标的水利工程项目要从今年7月1日起全部进入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确保在招标投标阶段选择技术能力好、管理水平高、质量意识强的队伍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能力建设,实现对面上水利项目质量的有效监管。

第八,健全水利建设诚信体系。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公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并实现全国范围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建立全行业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把市场主体质量行为作为信用评价的重要内容,认真开展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价。积极探索信用信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途径和办法,将信用信息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管活动的各个环节。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价结果要与招标投标活动挂钩,对不良行为多、管理水平低、社会诚信度差的从业单位要实行重点监管,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明确限制条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信用监管体系,营造水利行业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年活动的有关要求。开展质量管理年活动,是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建设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各级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一要加强领导,广泛发动。将质量管理年活动纳入水利工作整体部署,搞好统筹谋划,科学制定方案,加强协调配合,形成质量管理合力,推进各项活动有序展开。二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紧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水利工作实际,针对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特别要深入开展质量隐患排查,强化对参建单位质量行为监督检查,加大质量隐患整治力度。三要加强宣传,形成氛围。大力宣传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质量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典型,深入普及水利工程质量基础知识,在全行业倡导人人崇尚质量、维护质量的从业精神和道德规范。四要巩固成果,总结提高。认真进行检查评估,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推进水利建设质量管理的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同志们,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们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不动摇,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严谨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推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再上新的台阶,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20101204陈雷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明确任务 强化责任 落实措施

全力搞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

——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

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0年11月25日)

同志们:

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非常严重,特别是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集中暴露了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回良玉副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议,对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防汛抗洪和水利建设工作,决定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9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水利部与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一道,加快实施全国山洪灾 害防治规划,先期启动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初步建成覆盖全国1836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非工程措施体系,全面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最大程度地减轻人员伤亡。

今天,我们联合召开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和启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刚才,江西、河南、湖南、四川、陕西等5省分别汇报了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同志、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同志、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着力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山洪灾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受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极端灾害性天气以及经济社会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各地山丘区洪水、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基础设施损毁、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加快山洪灾害防治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第一,山洪灾害历来是我国防治任务最为艰巨的自然灾害。我国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自然条件复杂,降雨时段集中,极端天气频发。广大山区山高沟深,河谷纵 横,地势起伏大,谷坡稳定性差,地表风化物和松散堆积物厚。同时,山丘区人多地少,生产生活空间狭小,不少城镇或居民点坐落在泥石流沟口、河谷沿岸甚至滑坡体上,加之不规范的人类活动等对山体稳定带来的影响,使得我国山洪灾害呈多发、易发、频发、重发的特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4个地级行政区,1836个县级行政区具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防治区面积达到463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5.6亿,其中重点防治区面积97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1.3亿,7400万人受到直接威胁,防御形势十分严峻、治理任务极为艰巨。

第二,山洪灾害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隐患。山洪灾害破坏性强,一旦发生往往造成毁灭性灾难。近几年,我国突发性、局地性极端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频繁发生,造成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呈递增趋势。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全国每年山洪灾害死亡人数约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2/3,新世纪以来已上升到80%左右。尤其是今年,截至11月24日统计,全国因山洪灾害已造成3887人死亡、失踪(包括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占洪涝灾害死亡、失踪总人数的92%。山洪灾害导致大量群死群伤事件,严重破坏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需要加快防治步伐,加大防御力度,加强防范措施,以减轻、化解山洪灾害的威胁和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第三,山洪灾害防治仍然是我国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经过多年持续建设,我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山洪灾害防治区尚未开展全面、深入的普查和排查,大量隐患点尚未被发现;雨水情监测预报设施和预警手段严重不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和人员转移较为困难;基层群测群防体系还不完善,尚未建立覆盖到县乡村组户的组织体系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一些地方山洪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基层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不足。因此,迫切需要在继续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尽快改变被动局面,整体提升我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总之,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充分认识加强山洪灾害防治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搞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二、认真总结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试点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2006年国务院批复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启动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2009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展到全国103个县市区。通过几年努力,试点建设收到良好效果,在山洪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誉为“生命的保护伞”。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试点地区共有61个县发生329次山洪灾害,通过预警紧急转移93万人,避免了4.4万多人伤亡。如5月上旬,江西赣州市定南、寻乌、安远、全南等县降特大暴雨,定南县鹅公镇高湖站36小时累计降雨量高达450毫米,24小时降雨量高达 335毫米,均为该地区有记录以来最大值,省、市、县通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降雨情况,及时向有关市县和乡镇发布预警信息,59个乡镇提前转移1.75万人,转移人员中有800多户房屋倒塌,避免了3000余人伤亡。6月18日,黎川县6小时平均降雨量达148毫米,德胜、日峰、潭溪等乡镇山洪暴发,全县倒塌房屋1万余间,由于预警及时,3万余人提前转移,无一人死亡。此外,福建省建瓯、建宁,河南省卢氏、南召,湖南省安化等试点县都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这些鲜活的事例充分说明: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与不建大不一样,建多与建少大不一样。

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各地创造了不少符合实际、管用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学习和借鉴。

第一,因地制宜,加密雨水情监测。各试点县根据当地交通、通信、植被、地形地貌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小流域为 单元,加密山洪灾害易发区监测站点,建立自动遥测与人工简易观测相结合、基本覆盖试点区所有自然村组的雨水情监测站网,基本达到自动遥测站控制主要雨区、简易雨量站配备到村的要求,实现了对暴雨洪水的实时监测。北京、重庆、陕西等地在简易雨量桶上加装简单声音报警和数据显示装臵,当雨量超过设定的预警指标后迅即通过声音和光电方式进行预警,即使是深夜或狂风暴雨时量测雨量也非常方便。

第二,多措并举,强化信息发布传送。试点县除通过人工敲锣、鸣哨等传统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外,还充分利用短信群发、有线及无线广播、遥控和手摇警报器、电视等现代化手段,并针对山洪灾害预警量身定做专用设备,有效解决了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快速发布传送到基层。

第三,科学防控,建设监测预警平台。试点县依托GIS、数据库信息和大比例尺电子地图,开发研制了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实现了雨水情等基础信息的实时入库、自动分析、动态监控、在线查询、在线监视、在线预警发布等功能,显著提高了基层山洪灾害防御的现代化、规范化水平。

第四,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各试点县都建立了县、乡(镇)、村、组、户五级责任制体系,明确各级各类责任人的职责,责任人必须掌握第一手汛情,第一时间赶赴山洪灾害易发区,第一现场组织群众转移避险,为有效应 对山洪灾害和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江西、湖南、福建、陕西等省乡镇、村组防御组织体系实现了有组织机构、有工作人员、有办公场所、有预警人员、有明确责任的“五有”目标。

第五,有效应对,完善防御预案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无缝覆盖”的要求,开展试点的103个县、1361个乡镇、9958个村全部制定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划定危险区域和安全区域,设定临界雨量或警戒水位,明确预警形式和发布程序,落实人员转移方案,细化各类人员责任,提供了强有力的防御行动指南。湖南、浙江、福建等省试点县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结合行政区域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既符合山洪灾害的流域性特点,又适应组织实施防汛工作的实际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第六,群测群防,加强宣传培训演练。各试点县广泛开展防灾避灾宣传、培训及演练,共制作、发放光盘、明白卡等各类宣传材料378万余套,组织培训9.7万余人次,开展了180次演练,在危险区、安全区以及转移路线上设立醒目、固定的标示牌和宣传牌,在受威胁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宣传栏,使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灾常识深入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形成群测群防的防御机制,增强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有效避免和减少了人员伤 亡。

第七,注重积累,不断加强能力建设。通过试点建设,各地在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质量监督、建设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培养了一批既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又懂项目建设管理的人才,积累了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开发、设施研制等技术经验,为试点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八,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一些省以山洪灾害防治试点为契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发挥了示范和带动效应。江西省投入近8000万元在56个县建设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河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陕西等省财政安排大量资金用于重点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与防御体系建设。湖南、重庆、贵州、陕西等省、市在总结试点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前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的前期工作。

总之,通过试点建设,我们已经初步探索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山洪灾害防治经验和做法,为加快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全面启动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要进一步总结和借鉴试点经验,扎实推进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

三、准确把握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工作部署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3年内要完成全国1836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非工程措施体系建设,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异常繁重。确保如期完成建设目标任务,必须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准确把握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总体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优先考虑近年来山洪灾害发生频繁、人员伤亡重的县,优先考虑山洪防治区面积大、影响人口多的县,统筹考虑前期工作基础扎实、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规范的县,以监测预警设施、监测预警平台、防御转移预案、组织责任体系、宣传培训演练等非工程措施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覆盖全部山洪灾害防治区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实现预警及时、反映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全面提高山洪灾害防御水平。

第二,准确把握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立足于综合防御,以非工程措施为主,注重主动预防和避灾自救,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同时,对严重威胁城镇或集中居民点、重要设施的山洪沟、泥石流沟和山体滑坡,要突出重点,抓紧开展治理。二是坚持专业预防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在不断提高山洪灾害专业预测预报水平的同时,把建立健全基层防御 组织体系、加快预警信息传递、提高群众自救互助避险能力作为重点,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在特殊情况下“乡自为战、村自为战、户自为战”,机动灵活地应对突发山洪灾害事件。三是坚持应急转移和避灾安居相结合。在重点做好应急转移避险、避免重大人员伤亡的同时,科学评估灾害风险,实施避灾安居,新建城乡居民住房选址要避开山洪灾害风险区和隐患点。四是坚持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相结合。在扎实搞好项目建设的同时,要落实运行管理机构人员和工作责任,加强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健全运行管理维护制度,将运行维护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发挥防灾减灾效益。

第三,准确把握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实施机制。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按照定额补助、省级包干、省内统筹的原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年纳入建设范围县的任务量等因素,确定每县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规模。各省水利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国土资源、气象部门的合作,共同逐县编制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省级实施方案报备,确保建设内容、技术方案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为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四、切实加强对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的组 织领导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投资多、覆盖广、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实施,协同配合,全力推进,确保如期优质高效完成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

第一,切实强化建设责任。各地要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工作,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逐级落实责任,将责任制贯穿到实施方案编制、建设资金配套、项目建设实施、系统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要建立水利部门牵头,财政、国土资源、气象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构建实时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息与资源共享,形成防灾减灾合力,共同做好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项目的组织、协调、建设、管理工作。各部门具体分工由地方政府根据各地实际确定。

第二,切实落实建设资金。2010中央财政已安排下达10亿元补助资金,各地要确保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要建立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统一规划、责任明确的整合资金机制,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资金。要加强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 使用效益。

第三,切实抓好建设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依据国家有关建设管理规定,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本地区项目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监督检查、验收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办法,严格项目管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确保达到预期建设目标。要认真做好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验收工作,确保建成一批,验收一批,发挥效益一批。今年安排投资的建设项目,明年汛前要投入运行。省级水利部门要合理调配技术力量,对建设任务重、技术力量薄弱的县市要开展对口帮扶。

第四,切实强化监督检查。水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实行考核、信息报送和公示通报等制度,定期公布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合同管理和资金使用等方面情况,对责任不落实、严重违规违纪的,要严肃处理。

同志们,加快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是一项费省效宏、惠泽民生的德政工程,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群众十分关切。我们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确保如期全面完成各项任务,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第四篇:陈雷在抗旱工作异地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抗旱工作异地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去年10月份以来,华北南部、黄淮、江淮等地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冬麦区耕地土壤表墒持续降低,旱情露头并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当前冬麦区的抗旱工作。温家宝总理1月12日和18日先后两次对当前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亲赴河南省检查指导抗旱工作。1月26日,温家宝总理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回良玉副总理先后两次对北方冬麦区的旱情作出重要批示,并于1月21日下午主持召开国务院抗旱减灾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抗旱工作。昨天,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当前抗旱工作。今天我们召开抗旱工作视频会议,就是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指示,进一步研究分析旱情形势,全力做好下一阶段抗旱工作。

刚才,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四省介绍了旱情和抗旱工作情况,中国气象局、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5个部门的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当前抗旱形势

截至1月28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7740万亩,257万人、279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当前旱情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气象干旱持续时间长。冬麦区大部自去年10月以来累计降水量不足25毫米,比多年同期偏少5至9成,其中河南、山东两省降雨比多年同期偏少8成以上,一些地区长达100多天无有效降水,气象干旱十分严重。二是受旱区域非常集中。目前旱区主要集中在北方冬麦区,仅山东、河南两省受旱面积就达4584万亩,占全国受旱面积的59%。三是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十分困难。由于持续干旱,去年受旱严重的北方部分老旱区群众目前饮水困难依然较为突出,其中内蒙古有97万人、21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四是部分城市供水压力很大。目前华北城市群普遍面临供水短缺压力,特别是北京、天津等城市水源地蓄水严重不足。

综合分析当前旱情,抗旱形势的严峻性不可低估,抗旱减灾的难度不可低估,干旱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一是气象干旱可能加剧。据气象部门预测,2-3月份华北、黄淮部分地区降雨将继续偏少,其中2月份华北大部、黄淮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2成左右,气象干旱仍将持续,甚至很可能进一步加剧。二是抗旱春灌压力加大。今年立春早,春节过后春播春灌春管工作即将陆续展开,农时紧、任务重,抗旱保苗压力大,且2-3月是冬小麦返青和起身拔节的关键时期,需水量大,如旱情持续发展,势必对冬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三是部分地区抗旱灌溉存在困难。当前受旱耕地中还有部分望天田没有灌溉条件,部分灌区也由于水源短缺、渠道淤积、抗旱设施损毁或不配套等导致抗旱浇地能力下降。此外,由于抗旱成本上升,农业比较效益下降,部分地区农民主动抗旱意愿不强。四是少数地方抗旱工作薄弱。一些地区在粮食连续7年增产后,思想上有所懈怠,部分干部群众还存在靠天等雨的侥幸心理;一些地区抗旱工作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不够落实,抗旱组织不健全;一些地区抗旱工作方案和人饮解困计划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没有储备必要的抗旱物资,抗旱浇灌能力较为薄弱。

在分析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抗旱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中央对抗旱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发展改革委先期安排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粮食生产投资40亿元,并根据旱情发展,进一步安排部分抗旱水源建设等应急工程投资。中央财政增加安排抗旱支出22亿元,对受旱严重的6省600个县级抗旱服务队,每县补助设备购置费200万元;对8省小麦抗旱浇地平均每亩补助10元;安排抗旱物资储备资金2亿元。二是冬麦区大部耕地底墒较好。去年秋播前后,冬麦区大部降水较多,墒情适宜,冬小麦播种出苗顺利。近期测墒显示,冬麦区大部分耕地20至50厘米深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以上。三是今年冬小麦苗情总体好于往年。今年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合计83.7%,比近10年平均值高4.6个百分点,为2005年以来最好的一年。四是冬麦区大部春灌用水总体有保障。全国3.4亿亩冬小麦播种面积中,8成以上麦田具有浇灌条件,水利工程和河湖蓄水量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地下水平均埋深比历年同期有所回升。五是前一阶段抗旱成效显著。国家防总、水利部及时部署、积极应对,先后派出17个工作组深入旱区指导抗旱工作。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旱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共同做好抗旱工作,形成了抗旱的强大合力。据统计,去年秋季以来,各地高峰时投入抗旱劳力955万人,启用机电井、泵站108万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215万台套,累计提供抗旱浇灌用水82亿立方米,完成抗旱浇地面积1.1亿亩,为抗旱减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着力落实各项抗旱措施

当前受旱地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旱情造成的影响不仅对于夏粮生产举足轻重,还关系到全年粮食生产的预期和市场走势。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90周年,做好当前抗旱工作,保障春耕生产用水,确保城乡饮水安全,对于增信心、稳物价、控通胀、保增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从最坏处着手,向最好处努力,切实抓好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全力以赴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抗连旱的各项工作。

一要密切监测旱情发展变化。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气象、水利、农业等部门,要密切监测天气变化趋势,加强雨情、水情、墒情、苗情和旱情的监测预报和分析,充分发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作用,充分利用已建的旱情测报系统和站网体系,加强信息采集,加密会商分析,强化信息共享,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为春浇春灌春管和人饮解困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为抗旱指挥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要大力加强抗旱水源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切实加强与抗旱灌溉、群众饮水、春播春种直接相关的水源工程建设。国家发改委先期下达的40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以及新增千亿斤粮食能力规划工程投资各地要抓紧落实,加快推进。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加快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落实配套资金,制定施工计划,尽快开工建设,确保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同时各地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对小水库、小塘坝、小水窖、小泵站、小水渠进行清淤、扩容和改造,有计划地增打机电井,修建联通工程和输水管线,千方百计解决抗旱水源不足问题,大力提高抗旱保灌能力。

三要切实发挥抗旱服务组织作用。中央财政安排12亿元对受旱严重省区的600支县级抗旱服务队给予重点扶持,每个县补助200万元,用于购置抗旱应急拉水车、打井洗井、节水灌溉、移动抗旱浇地等设备。各地要严格把关,逐县核定、逐一落实,制定周密的抗旱设备购置方案,根据现有规模、抗旱能力和抗旱需求,因地制宜确定添置抗旱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确保设备购置补助费专款专用。各地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任务完成后,要及时上报国家防总备案。同时要加强抗旱服务队的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抗旱服务队的应急抗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抗旱保苗保人饮的生力军作用,积极开展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抗旱设备维修养护,指导和帮助群众打井找水、科学灌溉,特别要全力做好送水解困、流动扩浇等工作,重点解决部分群众因旱饮水困难和坡岗地等缺乏灌溉条件耕地的应急浇灌。

四要抓紧完成抗旱物资储备。中央财政安排中央抗旱物资储备资金2亿元,用于储备水泵、发电机组、找水打井设备、节水灌溉设备、输水软管、移动净水设备等抗旱紧缺物资。这些抗旱物资计划储备在华北、黄淮、西北和西南等地的15个中央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库,各地要配合国家防办做好中央抗旱物资的采购、入库和验收,确保抗旱物资快速、足额储备到位,并抓紧制订抗旱物资管理办法,加强抗旱物资的管理。各省也要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储备数量合理、品种适当的抗旱物资,确保关键时候能够调得出、用得上、早见效,切实发挥抗旱物资的应急抗旱减灾作用。

五要认真落实抗旱直补政策。中央财政安排冬小麦抗旱浇地补助费8亿元,对现有受旱农田浇地平均每亩补助10元,这是中央首次对农民抗旱浇地进行补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旱区群众的关怀。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资金发放方案,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资金的截留、挪用,确保及时足额将抗旱浇地补助发放到农民手中,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抗旱积极性。

六要着力加强抗旱水量调度。各地要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全面摸排现有抗旱水源和用水需求,充分考虑持续干旱的最不利情况,妥善处理好生活与生产、农业与工业用水的关系,制定完善和细化抗旱应急水量调度方案。加强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调度,尽可能多引、多提、多拦、多蓄,努力增加库塘蓄水,加强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抗旱骨干作用,全面做好春灌准备。前一阶段由于防凌、低温冰冻等因素,引黄济津、引黄济冀应急调水引水量比原计划滞后,黄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和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要密切配合,尽快修订调水方案,妥善处理好春季调水和农业抗旱灌溉的矛盾,采取有力措施,科学合理调度,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调水任务。珠江防总要组织协调好有关省区和电力部门,进一步细化调度方案,确保春节前后澳门、珠海等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量足质优。

七要全面落实抗旱工作方案。各地已经按照国家防总的要求制定了抗旱工作方案,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具体措施,使方案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可行,更加便于操作,同时要狠抓落实。要按照灌溉农田和望天田等不同类别制订抗旱浇灌方案,合理调配和使用江河、水库、塘坝、泵站、渠道等水源和水利设施,根据现有水源总量和用水需求制定详细的用水方案,制定科学的田间管理和抗旱保苗措施,对浇水、追肥、镇压、划锄等提前作出安排。要充分考虑后期无有效降水的最不利条件制订应急预案,分类采取水库放水、河道引水、泵站提水、机井抽水、灌区配水和抗旱服务队流动灌溉等措施,努力扩大浇灌面积,力争使受旱农田都能浇上水。要制订和完善最不利情况下的人饮解困方案,采取拉水送水、打新井、应急调水和修建应急供水工程等措施,千方百计解决临时饮水困难,确保每一位旱区群众都有水喝。

八要加快抗旱规划报批工作。《全国抗旱规划》已通过水利部审查,目前正在会签有关部委报国务院审批。各地要加强抗旱规划编制工作,今年上半年水利部将对省级抗旱规划进行技术审查,各省区市水利部门要提前做好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省级规划的审批进程。各地要多方筹措资金,推动抗旱规划的实施,大力提高抗旱减灾综合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三、全面加强抗旱工作组织领导

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站在保持物价总体水平稳定、保障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抗旱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把抗旱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一要强化依法抗旱。各地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的规定,加大依法抗旱的力度,尚未出台地方抗旱法规的省区市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抓紧研究出台地方抗旱配套法规,依法完善各级抗旱组织,落实各项抗旱制度,明确部门分工,拓宽抗旱投资渠道,为抗旱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要落实抗旱责任。做好抗旱工作,关键在领导。各地要按照抗旱条例的规定,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抗旱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抓住主攻方向,找准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措施,把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岗位,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人头,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

三要加强科学指导。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抗旱工作的科学指导和技术服务,根据旱情的发展变化和抗旱工作需要,及时组织工作组和专家组深入抗旱一线,深入水库、灌区等水利抗旱工程,深入农村和田间地头,开展抗旱春灌春管技术培训,落实抗旱春灌春管措施,强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帮助受旱地区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四要强化资金监管。针对当前的抗旱工作,国家一次性下达40亿元水利建设投资,在我国抗旱减灾史上前所未有。中央财政一次性安排12亿元资金支持抗旱服务队建设,安排2亿元中央抗旱物资储备资金和8亿元抗旱浇地直补资金,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抗旱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给抗旱工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保证,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各地要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全部资金项目、贯穿全部工作过程的监督机制,切实管好用好这批专项资金,确保资金安全,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抗旱效益。

五要搞好部门协作。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建立更加顺畅的协调机制,形成强大的抗旱合力。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抗旱;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的调度管理,努力增加抗旱水源,扩大浇灌面积,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农业部门要加强农情分析,保障农资供应,指导农民做好田间管理;民政部门要及时救助生活困难群众;气象部门要密切监视旱区天气变化,加大气象干旱监测力度,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和信息。

六要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抗旱工作的高度重视,宣传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出台的抗旱扶持政策,及时报道各地抗旱工作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要完善抗旱信息发布制度,及时主动为媒体提供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抗旱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做好当前抗旱工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意义深远、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领导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抗连旱,科学抗旱,依法抗旱,切实将各项抗旱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将各项抗旱补助政策落到实处,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工作,为保障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夺取抗旱保灌工作的全面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第五篇:国家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2011年11月8日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写写帮推荐)

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推进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财政部部长助理 胡静林(2011年11月8日)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水利部、财政部今天联合召开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启动会,对确保如期完成第一、二批重点县建设目标和抓好第三批重点县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并举行责任书签字仪式。刚才,山东、湖北两省领导同志分别介绍了本省重点县建设管理的做法、经验和成效,三个重点县代表介绍了加强重点县建设的具体做法,讲得都很好,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和借鉴。一会儿,陈部长还要做重要讲话,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大意义

2004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粮食连续八年获得丰收,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成绩来之不易。我国耕地资源有限,实现粮食增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关键是提高粮食单产,基础的基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田灌排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性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放在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的首位。最近,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回良玉副总理指出,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启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以来,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与水利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步伐,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农田水利不断恶化的状况。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过多,管理机制不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

各级财政部门、水利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局、全局和忧患意识,要从战略的角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加强农田 水利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财政部门来说,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把支持水利改革发展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把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始终放在突出位置,大幅度增加投入,强化支持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二、确保如期实现重点县建设目标任务

针对农田水利建设“散”、“慢”的状况,2009年,财政部、水利部在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投入的同时,集中资金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3年来中央财政安排211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实施了三批1250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了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为粮食连续稳产增产提供了有力的农田水利支撑。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是农田水利建设模式的重大创新,也是财政支农机制的重大创新。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重点县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坚持集中投入,连片建设。重点县建设最显著的特点是“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县推进”,改变了过去零星分散的建设方式,体现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效应,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投入共同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局面。实施重点县建设以来,各级财政投入小农水建设的资金总量和增幅明显增加。2010年,有22个省(区、市)本级投入超过了中央补助资金规模。根据上报方案统计,今年省级财政对重点县投入达到88亿元,这样的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二是坚持整合资金,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是涉农整合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财政部建立了部内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联席会议制度,并将今年涉农资金整合主题确定为“统筹整合资金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以规划为依据,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工作,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去年有16个省在省一级提出了整合省级农田水利资金的具体方案,今年第三批重点县全部制定了资金整合方案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资金整合措施更多、整合力度更大、整合程度更深。

三是坚持绩效考评,奖优罚劣。在实施重点县建设的第一年,财政部、水利部就建立了绩效考评机制,并将绩效考评结果与下一资金安排和重点县名额分配直接挂钩。今年,财政部、水利部还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100个建设管理成效显著的重点县进行了奖励。省级也结合实际采取奖罚措施,实行动态管理,改变了过去某些地方“只跑项目,不抓管理,只要资金,不顾成效”的做法,实现了由一般监管向绩效考评转变,形成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是坚持竞争立项,公开操作。为确保重点县产生的科学性,财政部、水利部将重点县选择权限下放到省级,各地普遍采用竞争立项、因素法评分、差额推荐等多种方式遴选重点县并对结果进行公示,保证了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竞争立项、公开操作”方式,使项目产生程序更加规范,资金分配过程更加透明,有效降低了廉政风险,调动了地方积极性,获得广泛好评。

五是坚持民办公助,建管并重。在重点县建设中,各地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行“民办公助”机制,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参与项目的申报、建设、管护,促进形成了农民与政府“齐建共管”的新型关系,有效改善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财政部、水利部还在一些重点县开展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工作,推动建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

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重点县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地方投入责任特别是省级投入责任落实不到位,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农田水利建设缺乏有效衔接,运行管护环节比较薄弱等。需要强调的是,人大,以及审计、监督检查等部门一直将重点县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项目,不断加大检查力度。今年,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组织检查组对20个省(区、市)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决定情况进行了检查。各项检查都陆续发现了一些资金使用和建设管理中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各地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采取措施及时整改。

今年是第一批重点县建设的最后一年。为确保重点县三年建设目标如期实现,年初,财政部、水利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如期实现重点县建设目标的意见》,近期还要联合印发重点县建设验收暂行办法。各地要按照两部文件要求,认真对照三年建设方案,细化分工,落实责任,查漏补缺,狠抓落实,不折不扣地完成重点县三年建设任务,确保三年建设目标如期实现。要明确奖罚政策,对如期实现三年建设目标、建设管理成效突出的重点县,将优先支持其参与下一轮重点县建设;对未能及时完成任务、总体验收不合格的县,不再安排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近期,水利部、财政部还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对第一、二批重点县建设管理进行交叉检查。

三、认真做好第三批重点县和明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各项工作

按照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和工作部署,水利部、财政部在已经安排850个重点县的基础上,今年新增第三批400个重点县,并选择了部分县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开展高效节水灌溉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牧区灌溉建设试点等工作。第三批重点县建设任务重、投入标准高、各方期望很大,各级财政部门要主动配合水利部门,强化落实责任,扎实做好重点县建设起步工作,把 这项“粮食得保障、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的民生工程抓实抓好。

当前正值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时节,要按照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本次会议要求,抓紧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提前谋划好明年农田水利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要切实增加投入,集中资金支持重点县建设。明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大幅度增加小农水资金规模,再安排新增一批重点县。省级财政要切实增加省级资金规模,集中资金支持重点县建设。要按照财政部关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提前安排的工作部署,及早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切实加快执行进度,强化资金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及时、均衡、有效、安全。同时,坚持政府投入、群众投劳、资源利用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地增加投入。

二是要切实把握重点,突出支持高效节水灌溉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统一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统筹整合资金支持大规模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三北”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促进节水增粮增产增效。继续支持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和牧区水利建设。

三是要切实抓好落实,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根据财政部、水利部文件要求,按照统一口径和标准,及时、足额、准确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并按照规定专项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依据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加强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四是要切实完善机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完善审批权限下放、竞争立项、民办公助、绩效考评、以奖代补等机制,增强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深入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支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为小型水利设施良性运行创造条件。

同志们,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民生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以扎实的作风、细致的工作积极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加大力度,为促进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下载陈雷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雷在第三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视频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雷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02-01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0年12月24日......

    陈雷在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五篇范文]

    陈雷在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夯实农业稳定发展基础 本站讯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11月2日召开的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

    陈雷在全国水库安全度汛异地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五篇范例]

    陈雷在全国水库安全度汛异地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4月11日,汪洋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家防总第一次全体会议,分析防汛抗旱形势,研究部署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水库安......

    陈存根在全市组织视频会议上讲话

    重庆市地方税务局人事处 渝地税人便函„2011‟11号 重庆市地方税务局人事处关于认真组织学习陈存根同志在深入推进“讲党性、重品行、 作表率”活动视频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陈雷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站点编辑 ] 发表时间:[ 2010-1-18 ] 阅读次数:[ 273 ] 深入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新要求 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 ——在全国水利厅局长......

    2012陈雷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全面推进水利跨越发展 —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陈雷 (2012年1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

    陈雷在2011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0年12月24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

    陈雷在2011年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2011年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建立专业化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