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工程质量与造价鉴定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与造价鉴定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内容提要:建筑工程司法鉴定是建筑工程质量认定、造价审定的专业性工作,也是司法审判证据链的组成部分,有关建筑工程司法鉴定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为了建筑工程司法鉴定工作更好的发展成熟,笔者在此列举并分析了建筑工程司法鉴定的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并间接的提出建筑工程司法鉴定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质量 造价 建筑工程 司法鉴定
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是指在建筑工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依职权或应当事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的请求,委托依法取得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许可证的司法鉴定机构中的司法鉴定人(取得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和执业证书者)依法运用建筑工程结构知识和技能,对建筑工程构件质量和施工安全等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鉴别和判定的活动。建筑工程造价(审价)鉴定是指在建筑工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依据职权或者应当事人及其诉讼参与人的申请,委托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机构中的司法鉴定人员,依据专门知识对建筑工程诉讼案件中所涉及的造价纠纷进行分析、研究、鉴别并作出结论的活动。
近几年,随着建筑工程诉讼案件的不断增多,标的也越来越大,要求对建筑工程质量或造价问题进行鉴定的案例也逐渐增多。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进行鉴定。”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4月1日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26、27、28、29条对鉴定的申请、鉴定机构的确定、重新鉴定以及鉴定书的内容要求等作了具体规定。但是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并没有关于工程质量和造价司法鉴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规定,在此,笔者根据司法鉴定的客观要求,结合自己的执业实践,对建筑工程质量和造价司法鉴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作一详细的介绍。鉴于不管是质量鉴定还是造价鉴定,均属于建筑工程案件中司法鉴定的范畴,二者有许多相同之处,故作者将质量鉴定和造价鉴定的基本原则合二为一。
一、证据原则
不管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报告还是建筑工程造价鉴定报告,其本身都属于证据的范畴,但这是所讲的证据原则并不是鉴定报告本身是证据问题,而是说鉴定报
告本身也是重证据、重事实。证据原则在这里有几层含义:一是所有用于鉴定的材料均应经过证据交换和相应的质证程序。当事人对其鉴定主张所提交的证据均应填写资料目录,并附简要的证明作用说明,鉴定机关要听取对方当事人对证据的申辩意见。有时鉴定人可组织召开当事人会议,对争议鉴定证据进行相互交流意见,表明态度,鉴定人认为有必要时,也可以向当事人提问;二是鉴定机关认定的证据必须是法院认可的证据,如法院本身对些证据材料就没有认可,鉴定机关不应将其作为鉴定用资料,对一些基础资料在法院不认可的情况下,鉴定机关作为鉴定基础资料,所得出的鉴定报告恐怕连法院的关都过不了;三是鉴定机关要全面接受证据,鉴定人不应以不属工程资料或与鉴定内容无关的主观判断拒收证据资料,也不应在当事人提交证据时做出对效力判断的表示;四是鉴定机关本身也应做一些调查取证工作。鉴定工作主要是依据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其他案卷材料来进行的,但由于每个建筑工程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对一些案件,特别是建筑工程质量纠纷案件,现场进行勘查取证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尊重合同约定原则
在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中,经常会遇到当事人在合同或者签证中的特别约定,有的约定是明显高于或低于定额计价标准或市场价格的,在发生争议后,当事人会提出要求撤销或改变原有约定,于是如何处理这些特别约定便成为鉴定人员的难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诚实信用原则的规定及有关认定合同效力的有关司法解释,只要当事人的约定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与法无悖,不管双方签订的合同或具体条款是否合理,鉴定人员均无权自行更改或否认当事人之间有效的合同或补充协议的约定内容,这就是建筑工程司法鉴定必须遵循的从约原则。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个约定,原告为江苏某建筑公司,被告为上海市某房地产公司,被告工程由案外第三个所做,但最后的扫尾工程与原告签订《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原告、被告与原施工的第三人就扫尾工程移交原告施工事项签订了《某大厦扫尾工程移交书》,三方的签章均为某大厦项目部的公章。《移交书》中有以下约定:土建收尾工程量按施工形象进度划分为占总量的10%;室外系统配套土建工作全部;该工程的前阶段事实上是原告(原总承包合同的分包方)施工的,因此,整个竣工结算工作由原告进行。但原告、被告在进行竣工结算时,被告否认《移交书》的有效性,认为盖的是公司项目部的公
章。后来鉴定机关在与法院沟通的情况下,法院明确肯定《移交书》是有效的,鉴定机关据此作出了造价鉴定报告,法院也据此作出了一审判决。这是典型的从约原则在建筑工程司法鉴定中的体现。
三、取舍原则
有些情况下,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够充足,或者因案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致使建筑工程司法鉴定难以得出确定的结论时,鉴定人员应结合案情按不同的标准和计算方法,作为鉴定机关的意见提供当事人进一步举证,并根据证据能否成立给出不同的数据,让法院根据开庭和评议对鉴定结论进行取舍,这便是建筑工程司法鉴定的取舍原则。从另外角度讲,鉴定人不是审判人员,鉴定人只是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或工程造价的已有材料形成一份供审判人员裁判的证据,鉴定人不能取代审判法官,因此,在鉴定时如遇到需要定性方可判断或现有证据有矛盾难以作出确定判断时,鉴定人只能结合案情按不同的标准或计算方法,根据证据成立与否出具不同的结论供审判人员来选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有的鉴定人员根据自己的意愿,径自认定一方违约,甚至认定合同无效,然后据此作出鉴定结论,这实质是上代行了审判权。比如说有的合同对价款结算让利作了明显过高的约定,能否按约计算,其决定权应由法庭裁判,鉴定人应提供是否按约定计价的两个数据供法庭判定,但有的鉴定人却自行选择了一种意见并据此作出结论。
四、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是指涉及鉴定主体、鉴定方法、适用标准、鉴定材料的采集及其他鉴定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确保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在工程造价鉴定中,通常是双方当事人对工程造价各执一词,究其原因,是当事人签订的合同对造价条款约定不明或意义相悖,当事人往往作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这种情况下,对造价进行鉴定只能根据国家对建设工程计价的定额标准。在法院委托鉴定机关进行鉴定时,如委托法院已经对与鉴定有关的合同条款认定为合法的,鉴定人员应在法庭确定的合法性前提下进行鉴定;如法庭尚未确认合法性或有待庭审后确认的,鉴定人应在合法性尚未确认的情况下出具不同的结论供法庭酌情采集。涉及到具体的案件,笔者认为,鉴定人员在接受委托时可要求法院先行对鉴定所涉及的合同或有关鉴定材料给予是否合法有效的确认;尚不能作出确认的,鉴定人员则应在征求法院同意后在出具鉴定报告时,对合同是否有
效出具两个不同的计价原则和鉴定结论,供法院在进一步庭审后根据合同是否合法有效后,选择一个鉴定结论作为判案的依据。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作为鉴定人既解决了专门的技术问题,又避开了“以鉴代审”的嫌疑。
五、程序原则
建筑工程司法鉴定是建筑工程纠纷处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诉讼活动本身是严格的,这也要求作为建筑工程案件处理中重要一环的建筑工程司法鉴定活动遵守严格的程序。
一般来讲,建筑工程司法鉴定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受理委托收集资料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现场勘测、计算、检测,提出初步鉴定阶段;第三个阶段为三方核对,申辩陈述阶段;第四个阶段为出具报告,庭审质证阶段。在第一阶段中,由法院用书面形式委托,委托书中应包含受委托单位名称、委托事项、鉴定要求,并提供鉴定材料。鉴定材料主要有:
1、宗卷。包括诉讼状、答辩状、庭审笔录等;
2、合同文件。包括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补充协议、会议纪要;
3、技术资料。包括施工图纸、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施工组织设计、隐蔽工程记录、技术核定单、现场签证等;
5、其他与工程造价或质量有关的材料。
第二个阶段提出司法鉴定的初步结果。这个阶段是鉴定最关键、最繁琐的阶段,鉴定人员要全面了解熟悉案情,对关鉴定材料要认真研究,了解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和委托方的鉴定要求,提出鉴定方案。鉴定方案要求鉴定机构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在这个阶段还要做好案情调查和现象勘测工作,一是为了客观全面地了解案情;二是为了克服送材料的局限性,对一些不完整、表达不清,有矛盾的地方必须经双方当事人澄清。
第三个阶段为核对、申辩陈述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协调、核对。当事人收到初步鉴定结果后,当事人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对初步鉴定报告具体内容的异议,并对其异议主张提出证据,另一方则对异议进行申辩。对当事人的异议和申辩,鉴定人应坚持自己主持鉴定、尊重事实,认真核对,保证鉴定科学公正。
第四个阶段为出具鉴定报告,出庭质证阶段。鉴定报告是建筑工程司法鉴定实施的最终结果,根据司法鉴定的有关要求,结合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的业务特点,建筑工程鉴定报告,必须概念清楚,观点明确、文字规范,内容详实。出庭
质证是鉴定人的基本义务,在庭审过程中,针对当事人对鉴定报告的异议,鉴定人当庭出示形成鉴定结论的事实依据,法律、法规、规范,鉴定人回答质证时应合法准确、客观公正、重点突出、观点明确。
六、科学依据原则
就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来说,其是运用工程结构知识和技能以及质量检测技术去解决各种鉴定客体在司法活动中的证明作用,也就是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科学鉴别和作出判定的过程。它要求鉴定人具有尊重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素质,根据建筑工程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方法,采用建筑土程质量检测技术方法和手段,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为核心的一系列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具体的工程质量进行识别、比较、认定、判断,并得出科学的专业性结论。建筑工程是由各种结构体系从勘察、设计到施工的复杂过程来实现的特殊产品,其质量是由所包含的组成分部工程质量所决定的,如地基基础土程、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木结构工程、屋面工程、地下防水工程、地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对于一个工程(如整幢房屋,整条道路、整座桥梁等)质量鉴定,依照建筑领域的国家一系列强制性标准规范中所涉及的标准规范进行科学鉴别和判定;如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混凝土工程质量,则分别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R502O2-211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61350204 2002,对勘察、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后作出科学鉴别和判定。在建筑工程造价鉴定中,对定额的选择、工期的核定、市场因素的考虑,也应坚持科学原则,有理有据。比如说,在使用定额作为标准进行造价鉴定时,直接费、间接费均不能出现漏项,对外地工程进行鉴定时,要注意各地定额的不同之处等等。总之,不管是质量鉴定还是造价鉴定,其所使用的技术标准及鉴定依据均应当是科学有据的,而不能仅凭鉴定人员的主观臆断。建筑工程司法鉴定是一项服务于司法活动的复杂、辛苦的工作,它不但涉及各类型工程结构、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各类定额、工程地质、工程质量检测方法,而且还要运用各类相关的法律、法规、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同时还要进行细致的科学分析,并且还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但笔者相信,只要鉴定机构始终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就一定能够得出一个科学、客观、公正的鉴定结论。
第二篇:建筑工程质量鉴定
建筑工程质量鉴定
关于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鉴定
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建设单位、房屋质量鉴定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鉴定管理工作,规范房屋鉴定行为,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办法》、《温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违法建设执法工作的通知》(温政发
第三篇:档案鉴定及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档案鉴定及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归档鉴定是文件转为档案的鉴定。归档鉴定工作主要解决以下问题:鉴别文件材料有无保存价值,从而确定文件材料的取舍,剔出无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判定文件材料价值的大小,据以确定保管期限的长短,对每个归档的保管单位划出保管期限。
把归档鉴定工作作为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际档案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和面临的首要任务。纵观世界,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文件数量成几何级猛增,给档案管理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于是,档案鉴定工作逐渐引起普遍关注并继而成为焦点。美国档案学者莫斯曾指出:“鉴定是档案工作整个系列中第一个关键性决定,是随后所有决定得以产生的基础,因而是档案工作的首要职能。鉴定的重要性居第一。” 1992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上,“档案保管期限表”成了有关研讨会的中心议题,在香港召开的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分会的第四次全体会员大会上,也将“档案鉴定”作为主要专题,进行研讨。
我国《档案法》 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国家规定不得归档的材料,禁止擅自归档。”第十五条规定“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以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禁止擅自销毁档案。”《档案法实施办法》在第五章罚则部分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擅自扩大或者缩小档案接收范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如确需扩大或者缩小接收范围的,必须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实际工作中,确定好文件的归档范围,做好鉴定工作,不仅从源头上保证了档案的质量,把档案优化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档案资源得以优化,而且减轻了以后存毁鉴定的负担,有利于减轻日后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等一系列工作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档案科学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档案工作更加健康地发展。
归档鉴定的原则有两方面:一是思想原则:“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判定档案价值。”这条原则指明了在文件材料的归档鉴定过程中在思想、观点方面所要追循的准则。二是工作原则:即效用原则。文件材料的归档鉴定实践活动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文件是否有用?有效使用时间有多长?效用有多大?在什么范围内使用?“效用”是确定文件取舍的准绳,也是划定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因此是归档鉴定的“工作原则”。这个原则指明了归档鉴定过程的总要求;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活动、中心工作和基本情况的比反映日常工作和一般情况的重要;反映全面问题与典型问题的比反映局部问题和一般问题的重要。
2、年龄标准。档案年龄越高,即反映的内容越久远。早在1901年,德国普鲁士机密国家档案馆馆长迈斯奈尔曾提出 “高龄档案应当受到尊重”。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年龄鉴定论”,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为年代越久,保存下来的档案数量就越少,即使内容并不很重要,也可以起到再现历史片断的作用,而且有些年代久远的文件作为档案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应永久保存。
3、职能标准。即以机构职能划定归档范围和进馆范围,以职能的重要性认定保存价值。波兰档案学家卡林斯基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档案鉴定标准认为:文件材料应否永久保存以及保存
时间的长短可取决于产生机关的职能:最高职能机关的档案文件应永久保存,低级职能机关的档案文件可相对短期保存或不存。
4、效益标准。文件之所以要保存,是因为其对将来的社会发展有用处。与此同时,保存档案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美国档案学家谢伦伯格在50年代就曾提出,任何一份档案在将来的某个场合都有应用的可能和需要,但我们不可能把它们全部保存下来,因为社会用于保存档案的能力和资源毕竟有限。美国档案学家弗兰克·博列斯和米莉亚·杨对谢伦伯格的上述思想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鉴定理论原则。这一鉴定理论明确提出了保管费用应作为文件鉴定标准之一的论断。保存档案需要库房、设备、装具、管理人员、信息存储、复制、修复等各项费用,保管期限越长的档案所需费用越高。但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档案保存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归档鉴定工作中必须确保要转为档案的文件其价值大于保存它所消耗的费用。这里所说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量化的概念,而是鉴定档案价值时应具有的一种观念和指导思想。
5、文件名称标准。文件的不同名称具有特定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件的价值。此鉴定标准相对简单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是档案人员在鉴定时往往采用的最直观的方法。通常是命令、指示、决定等比通知、通报、函等的价值大,因为其往往用于反映方针政策、重大事件和主要业务活动,具有权威性和重要性,有很强的约束力,是下级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而后者往往不具有强制性和规定性;总结、决议比规划、计划、预算重要,因为其是执行的结果,可作为重要的凭证,而后者只是预期的目的,凭证作用小。但是有些文种的使用范围较宽,有的机关行文时使用文种不一定准确,因此不能用文件名称作为判定文件价值的主要依据,必须结合文件的内容加以评价。
上述标准都是偏重于理论分析和一般原则,具体应用于归档文件材料的价值鉴定时,还需要对文件进行具体研究分析。不能孤立、机械地照搬某一标准,必须根据每份文件的具体情况,从文件的内容入手,综合分析文件的来源、时间、名称等各因素,全面判定其档案价值。
由于我国鉴定标准研究的起步较晚。作为国家级鉴定标准,主要体现在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颁发的各类“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它们构成了自上而下的鉴定标准体系,是我国各类归档文件材料价值鉴定的直接依据。但在实践中,明显出现涵盖面不够广泛、全面,较难逐项鉴定文件的证据价值、情报价值等问题,因而也就无法保证进馆档案的正确性与短期、长期、永久档案区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归档鉴定标准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档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二、归档鉴定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实际,保证归档鉴定工作的质量,必须在遵循鉴定原则与标准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归档鉴定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制定本部门切实可行的归档范围。应由领导、文书人员、专业人员共同划定归档范围。各部门文书人员熟悉本部门业务工作情况,是文件材料的经手人,熟悉整个办文过程,他们最清楚每份文件的价值。因此档案人员在确定归档范围之前,应首先深入本单位各部门,请各部门文书人员将本部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就其性质、种类、载体等列出清单,然后,档案人员同部门
领导、文书人员和业务人员共同研究确定本部门归档范围。这样确定的归档范围条款更细、更具体、更明确,操作性更强,更适合各部门实际情况,能够有效避免各部门之间的重复归档。
2、选择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作为归档重点。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材料,直接反映本单位职能活动,只有把本单位重要文件、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才能全面反映本部门的历史全貌和活动规律,有利于日后利用,为以后的工作查考与借鉴服务。但目前机关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注意到留存有正式编号的“红头”文件,对于一些没有经过登记编号的“账外”文件及内部文件不注意留存,如领导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稿、各种会议记录、重要的专题调查材料、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而这些往往正是反映本部门主要职能活动和历史面貌的主要文件,是应当重点保存的。否则一旦在归档时被剔除以外,无法从其它途径弥补,将会影响本单位档案的完整性,影响利用工作。
3、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对文件价值的影响。档案的使用价值是由档案的内容及其满足利用者需要的程度所决定的,文件归档鉴定是否正确、科学,最终要由档案利用实践来验证。对档案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利用情况,有利于了解哪些文件具有保存价值应归档,从而准确制定归档范围。但利用率低的档案不一定就没有价值,对利用率还应作具体分析,可以参考档案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记录。
4、要克服 “多多益善”的思想,保存确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据调查,我国有的单位永久保存的档案利用率极低,有的甚至几十年没人查阅过,却依旧按例进入档案馆。这样我国现存“永久档案”数量越来越多,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也使有价值的珍贵档案混杂于无价值的档案中,无法实现对珍贵档案的重点保存。
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1、档案资料鉴定销毁工作由档案鉴定销毁小组负责。
2、鉴定销毁小组应定期对综合档案进行鉴定,对保管期限已满但仍有保存价值的,应延长保管期限;对不需要继续保管的档案资料按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3、销毁档案必须编制档案销毁册,登记所销毁档案资料的时间、数量及主要内容。
4、销毁档案时,应遵循保密原则及有关规定并指派专人负责监督销毁,参加档案销毁的人员都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字,严禁将档案作废纸出售。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本公司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及利用档案,为公司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2、公司档案,是指公司从事经营、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公司档案分为受控档案和非受控档案。
3、公文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员应保证经办文件的系统完整(公文上的各种附件一律不准抽存)。结案后及时归档。工作变动或因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或销毁。
二、文件材料的收集管理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管理。
2、文件材料的收集由各部门或经办人员负责整理,交总经理审阅后归档。
3、一项工作由几个部门参与办理的,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主办部门或人员收集,交行政部备案。会议文件由行政部收集。
三、归档范围
1、重要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的通知、报告、决议、总结、典型发言、会议记录等。
2、本公司对外的正式发文与有关单位来往的文书。
3、本公司的各种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请示、批复、会议记录、统计报表及简报。
4、本公司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文件材料。
5、本公司职工劳动、工资、福利方面的文件材料。
6、本公司的大事记及反映本公司重要活动的剪报、照片、录音、录像等。
四、归档要求
1、档案质量总的要求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的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2、归档的文件材料种数、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均应齐全完整。
3、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将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转发文件与原件,分别立在一起,不得分开,文电应合一归档。
4、不同的文件一般不得放在一起立卷;跨的总结放在针对的最后一年立卷;跨的会议文件放在会议开幕年。
5、档案文件材料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排列,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依序排列在一起,即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其它文件材料依其形成规律或特点,应保持文件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进行系统的排列。
6、案卷封面,应逐项按规定用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
五、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1、按照 有关规定做好 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等工作。
2、按照归档范围、要求,将文件材料按时归档。
3、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努力维护公司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六、档案的利用
1、公司档案只有公司内部人员可以借阅,借阅者都要填写《借阅单》,报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借阅,其中非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部门经理签字批准,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总经理签字批准。
2、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两周;对借出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催还,发现损坏、丢失或逾期未还,应写出书面报告,报总经理处理。
3、必须严格保密,不准泄露档案材料内容,如发现遗失必须及时汇报,追求责任。
4、不准拆卷及任意抽、换卷内文件或剪贴涂改其字句等;不得任意摘抄或复制案卷内容,如确有需要,必须经领导批准才能摘抄或复制。
5、必须爱护档案,保持整洁,不准在档案材料中写字、划线或作记号等。
6、不准转借,必须专人专用。
7、用毕按时归还,如需延长借阅时间,必须通知档案管理人员另行办理续借手续。
七、本制度即日起开始执行
第四篇:对工程质量控制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探讨
对工程质量控制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质量控制就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在系统分析施工质量控制要求的基础上,对质量控制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质量控制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简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是指建筑企业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运用系统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施工项目质量进行的全面管理活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是一个对投入资源质量进行控制,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最后对所完成的工程成品质量进行检验和监控的系统过程,按照工程实体质量形成的时间不同可以划分为施工准备工作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质量控制三个阶段。它是施工企业生产高质量工程项目的必要手段,对增加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建筑行业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1.要明确质量控制责任主体。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责任主体是项目经理部。为了实施质量控制,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组织起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质量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明确质量控制责任主体是保证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
2.要有效分解落实质量目标。建筑工程总质量目标由工程合同或任务书所明确规定。实现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进行有效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目标分解落实是实现总目标的有效方法。
3.要严格执行施工计划和技术标准。施工计划和技术标准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工程质量控制就是检查施工中实际发生情况与预定施工计划、技术标准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应采取整改措施以及应采取哪些整改措施。因此,严格执行施工计划和技术标准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准则。4.要保持控制过程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质量控制是对施工项目所有要素和生产全过程进行的全面质量管理。因此,项目质量控制必须从分析项目对象的基本特点入手,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规律性问题和主要矛盾,进行全面和有重点的管理。
三、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1.原材料和设备的进场质量控制。工程所用原材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基础,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要素。保证原材物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料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制度。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及构配件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以及施工当地产品备案证(备案证必须在有效期内),凡是没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进场。需要检测、检验的原材料须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当场取样并送交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技术说明书,检验人员对其质量检查合格后,予以签署验收证明。
2.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质量控制点是指无忧论文网www.xiexiebang.com整理提供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而对某些施工内容、施工项目、工程重点、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等,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进行的重点控制和管理,使其施工过程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控制点设置是保证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必要前提。质量控制点实施应在监理工程师监督指导下进行,要对控制措施交底并认真记录,严格检查。
3.施工档案管理的控制。施工档案管理对全面真实反映项目建设信息,总结和吸取以往经验教训,提高施工企业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随工程进展及时搜集整理,要真实可靠并按专业进行分类。档案资料应进行分级管理,各单位应设置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工作,各质量验收资料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合格签字后才能归档。4.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控制。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是决定性因素,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保证和提高项目施工质量,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控制。施工人员的素质控制主要包括岗位质量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
5.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跟踪控制。监理工程师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跟踪控制,监督各项施工活动,随时注意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对影响工程质量各种因素所做的安排,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不利于工程质量的问题,如果发现问题,监理工程师有权要求施工单位予以处理和整改,避免产生质量隐患。监理工程师应严格监控施工工序间的交接,对主要工序和隐蔽工程,要在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施工过程中成品的质量维护。建筑项目施工周期长和多工种交叉作业的特点,决定了建筑项目成品保护的必要性。分项工程的完成对单位工程来说,仅仅是产品完成过程中一个工序,对已完成的分项工程部分应采取措施予以保护,避免成品因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造成损伤或污染,影响整体工程质量。项目管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减少工序的交叉作业;做好交接工作,并做好交接记录。建立成品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对成品保护的质量检查。
四、在施工项目质量控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充分认识项目质量控制是项目经理的重要职责。在施工项目上,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所负责的项目拥有与公司经理相同的责任和权力,所以项目经理不仅要管理人、财、物,管理工程协调和工程进度,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工程质量控制,树立企业质量形象,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项目经理而言,项目质量的控制,不仅是对项目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未来发展负责。
2.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避免流于形式。为了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强化质量管理,我国政府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质量检验和控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或规定,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建筑施工企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质量管理制度,这些都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了保证。但目前我国仍有部分施工企业不重视这些规章制度,执行流于形式,这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水平,产生了很多质量问题和隐患。因此,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的紧迫任务。3.要建立质量信息情报反馈体系。质量信息情报是指反映有关工程质量、工作质量的信息情报,建立质量信息情报反馈体系能为项目经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建立质量信息情报反馈体系,做好信息情报工作也是实现质量预防控制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企业提前预防质量隐患,有效解决已出现的质量问题,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避免无谓的经济损失。信息情报来源主要有:通过对工程使用情况回访调查、搜集用户意见得到的质量信息;从企业内部搜集到的有关工程质量的信息;从国内外同行业搜集到的反映质量发展新水平、新技术的有关信息等。参考文献: [1]白思俊著.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张毅著.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2).[3]韩国平等著.施工项目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新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修订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五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鉴定实习报告论文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鉴定实习报告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系同学各自开展了顶岗实习活动。此次实习,我是重庆渝东北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质检员。这段时间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点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体会到很多,相信此次经历多我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了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我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胜任单位所交给我的工作,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多做实际工作,为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做出贡献。在实习单位,师傅指导我的日常实习,以双重身份完成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向单位员工一样上下班,完成单位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
实习收获。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在实习单位受到认可并促成就业。四是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鉴定的实习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的学习中可以对工程的质量有更加充分细致的剖析和认识。通过平时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学习到了建筑检测鉴定的知识,建立起了工程质量意识。通过实习使我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得以升华,在实习过程中得到一些只有实践中才能得到的技术知识。这就是这次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2、实习时间
2014年11月17日至2015年1月17日
3、实习地点
重庆市巫溪县
4、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重庆渝东北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是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国家认监委计量认证,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质量检测机构。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是接触一些工程的检测、鉴定工作。通过工作发现的一些在设计及施工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学习明白一些工程中存在和易发的一系列建筑同步的产生原理及相应的检测、鉴定措施。当房地产开发商将房屋盖好后,还有完成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房屋检测。这关系着业主的住房安全,只有房屋检测达到标准,才可以开盘销售。房屋检测大体上说包括两部分,一个是房屋结构的是否合格,另一个是房屋的使用功能是否合格。房屋的结构要看房屋的土建基础是否牢固,一般桩基础、箱形基础适用于高层住宅,底层的别墅和公寓
结构构件检测中,木材顺纹抗压、抗拉、抗剪强度试验,木材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试验,木材横纹抗压强度试验。检测过程:
1、调查房屋的建造、使用和修缮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结构体系等资料。
2、建立总平面图、建筑平面、立面、剖面、结构平面、主要构件截面等资料。
3、抽样检测房屋承重结构材料的性能,构件抽样数量和部位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抽样部位应含有代表性的损坏构件。
4、检测房屋的结构、装修和设备等的完损程度、分析损坏原因。
5、检测房屋倾斜和不均匀沉降现状。
6、根据实测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按现有荷载、使用情况和房屋结构体系,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验算房屋现有承载能力。
7、根据实测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按现有使用荷载情况和房屋结构体系,以上海地区地震反应谱特征,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验算房屋现有抗震能力并复核抗震构造措施。
8、检查房屋设备的运行状况。保护建筑质量综合检测方案和报告必须按规定报市房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技术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