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工程质量策划
工程质量策划
在施工前项目质保部对工程质量进行策划:
1)A列柱排架、BD轴线的框架柱结构采用无对拉杆工艺
2)A列柱排架、B轴线框架砼达到镜面效果
3)CD框架采用清水砼工艺
3工程施工策划
3.1配合比的优化设计
砼配合比的优化,镜面砼的镜面效果情况如何,实验室根据金堂现场实际情况,砼的各种材料的各项参数,特别是外加剂的合理运用,针对镜面砼表面的光洁如镜,砼的色泽必须一致,砼表面的气泡基本消除,实验室根据要求,经过多次试验和试配,基本掌握镜面砼的各项参数:水泥PO32.5R、PO42.5R与PO32.5、PO42.5的搅拌时间、外加剂的品种,模板的光洁度、拆模时间的关系;
3.2模板体系
3.2.1模板的选择
根据镜面砼的外观要求和试验结果,采用12㎜厚9层胶合板粘贴1㎜厚PS板合成材料,胶合板的规格1220㎜×2440㎜.根据尺寸现场制作,保证模板的刚度、强度、光洁度。
3.2.2模板合成材料的粘结度
胶合板合板和PS板是两种完全不同材料,其膨胀系数不同,相差较大,极易使PS板产生空鼓起泡,造成模板表面不平整,将直接影砼的镜面效果,根据模板特性,要求PS板必须满填在胶合板上,模板合成后需放在室内,避免因防潮、防晒产生温度变形
第二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多台输送泵进行集中浇灌,如有条件可加入塔吊及溜槽辅助。同时厚达3100,为保证施工质量,利于混凝土早期散热,应对厚混凝土进行相对较长的分层施工,分4层,每层约800~900深(每一大层内仍须做到斜面分层),待每层达到预定高度后略作停歇,约2~3h后混凝土完成相当部分早期沉缩,及散发了大量的早期水化热,此时再集中覆盖下一层混凝土,并于两层混凝土之间进行二次振捣(二次振捣时间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振捣棒插入振捣拔出后原位孔洞能立即恢复为准),确保深厚混凝土施工质量。
在混凝土表面振捣抹平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帘、湿麻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得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于湿润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持续浇水养护14d。混凝土浇灌计划安排应考虑天气状况,及时联系气象台,取得近期的天气状况,避免雨天施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同时足够的抽水设备和防雨物资。
温控措施:
一、水化热温升控制措施
混凝土升温时间较短,根据以往工程实践,一般在浇筑后的二至三天内,其间混凝土弹性模量低、基本处于塑性与弹塑性状态,约束应力很低,当水化热温升至峰值后,水化热能耗尽,继续散热引起温度下降,随着时间逐渐衰减,延续十余天至三十余天。
混凝土降温阶段,弹性模量迅速增辊,约束拉应力也随时间增加,在某时刻如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便出现贯穿性裂缝。因此控制降温曲线对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尤为关键,但该问题属于热传导的混合边值问题,理论求解相当冗繁,且由于许多施工条件难以预测,理论结果亦很难严格。现国内施工界普遍采用王铁梦于《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专著中根据多年现场实测数据统计而成的经验公式,偏于安全地以截面中部最高温度降温曲线代替平均降温曲线,求解近似值。因该公式经多年施工实践证明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本工程亦按此选取最大承台厚度3100进行近似计算,作为工程预控指标,并借此提出保温与降温措施。
1、标准水化热温升值Tˊ(于一般两层草包保温养护条件下)
按工程进度计划,地下室底板混凝土于5月初进行浇灌,此时本市已基本进入高温天气,应按表格中的夏季取初始值,但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如此厚度的大体积混凝土,单靠后期保温措施无法控制内外温差。如排除浇灌后期的降温措施方案,则只有于混凝土浇灌前降低入模温度,为达到此目的,必须由混凝土供应厂商提出切实可行的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措施,具体如下:
(1)采用冰水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厂址配置有深水井,采用冰凉的井水配置;
(2)粗细骨料均搭设遮阳棚,避免日光曝晒。
(3)选用低水化热的P.O.普硅水泥,并利用掺合料减少水泥单方用量。以上措施第(2)条所有厂商均可实施;第(3)条可通过优化配比与原材实施,已有以往成功经验;而第(1)条对降低入模温度最为关键,在对混凝土供应商考察时作为重点考虑,并要求其提出详尽的专项大体积混凝土供应质量保证措施与承诺书,作为选择供应商的依据。如混凝土厂商对于大面积应用冰水或深井水配比有困难时,可只配相应电梯井厚大承台部位,混凝土浇灌前厂商应落实一切先期准备,在混凝土浇灌时与施工现场紧密联系,待现场发出电梯井浇灌用混凝土要求时及时进行配置,并专车运至工地进行浇灌。同时,施工时除浇灌操作流程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外,深厚井坑的浇灌尽量避开中下午炎热天气,最好是安排在晚9:00-晨8:00之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厚大井坑的混凝土入模温度。
通过以上措施,将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20ºC,根据王铁梦著作,因无混凝土入模温度20ºC指标,采用中间状态插入法计算确定:Tˊ=32ºC。
2、修正系数
(1)水泥标号修正系数k1=1.13(525号);
(2)水泥品种修正系数k2=1.2(普通硅酸盐水泥);
(3)水泥用量修正系数k3=W/275:
W为实用水泥量(kg/m3),根据以往已有成功经验,C30S8混凝土通过一级粉煤灰与高效复合防水剂“双掺”技术,单方水泥用量可控制在310kg甚至更低,现暂以310kg/m3计,则k3=W/275=310/275=1.127;
(4)模板修正系数(木模及其它保温模板)k4=1.4。
3、修正水化热最高温升值
Tmax= Tˊ•k1•k2•k3•k4=32*1.13*1.2*1.127*1.4=68.5ºC
考虑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0ºC,则混凝土中心最高温度达88.5ºC。根据近年工程经验,混凝土最高温升值一般发生于浇灌后二至三天的白天,估计室外温度约在30ºC,则混凝土中心温度峰值与表面大气温差约在58.5ºC,仍需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以保证从混凝土中心至大气的温差梯度及混凝土本身的降温梯度满足合理的预控指标。
二、延缓温差梯度与降温梯度的措施
1、厚大承台、桩帽均采用双层麻袋片浇水养护及保温措施,专人负责,覆盖于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原则上维持五天湿润覆盖状态,视测温结果而定,如五天内混凝土中心温度与大气温度温差已小于10ºC,可视情况提前撤除,如五天仍达不到此标准,则继续湿润覆盖,但浇水养护期始终不少于14d。
2、对于厚大基础,除按第1条覆盖之外,另需采取以下措施:
(1)该部位混凝土浇灌完毕并可上人后(满足上人条件即可,不必等至混凝土终凝),于集水坑内注满凉水(可兼作降低混凝土初始温度之用途),初期蓄水时应避免直接冲刷强度仍很低的混凝土面层,该部分水原则上不作它用,该部分吊模可于保温养护期完全结束抽取井坑积水后再作拆除。(2)该部位混凝土终凝后于深坑周圈用M5水泥砂浆MU7.5粘土砖砌筑100高挡水檐,内侧抹20厚1:2.5水泥砂浆,表面压光。
(3)第(2)条挡水檐砂浆凝固后进行蓄水养护。因此时混凝土已明显处于升温阶段,为避免凉水浇至混凝土表面造成骤冷表面混凝土开裂,注水时水管应伸入已先期灌满水的电梯井坑,由井坑逐渐溢出直至流满整个蓄水池。因电梯井坑内的水经热能交换平衡,与混凝土温度已基本一致,将不存在骤冷突变情况。
(4)第(3)条100高蓄水作为混凝土与外部大气热能交换的一个缓冲层,将理论上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各控制在25ºC以内的常规温控指标转换为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蓄水温度之间的差值。因此保证蓄水部分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指标内对于保温效果非常关键,因水的导热系数较小,保温效果佳,因此实际上根据以上流程实施后,即使不采取其它措施,根据以往经验,一般水温介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相邻处大气温度之间,对于保证温差控制与延缓降温梯度相当理想。
(5)为温度变化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每次进行测温记录时还须测量测温点位置水温,如水温与混凝土表面温差在20ºC以上时,测温人员及时将测温结果反馈于工程技术部,由项目部对蓄水进行应急措施:
1)由养护人员负责烧开水,并运至现场,与蓄水溶合;
2)由二线配合人员拉灯牵线,采取点钨灯取暖升温措施。
(6)如遇大风天气,需采取搭设防风棚措施,简易防风棚采用DN48*3.5标准钢管及雨布制作,由架工与普工协同落实。加密测温时间间隙,并视测温情况采取第(5)条措施。
(7)混凝土浇灌过程中或浇筑后,特别是混凝土开始处于降温阶段时,如遇大雨甚至暴雨天气,应搭设防雨棚,搭设材料与人员配置同第(6)条。加密测温时间间隙,并视测温情况采取第(5)条措施。
第三篇: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
民用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
1.1 材料 1.1.1 一般规定 工程所用的沥青、矿料和外加剂等各种原材料,必须持有出厂(场)质保书,进口材料须经海关商检合格。任何材料进入现场都应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并登记,签发材料验收单。验收单应包括产地、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日期等。材料应分别堆放或隔离,并在料堆上插牌予以注明。
1.1.2 沥青材料 飞行区指标II为D、E、F的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应采用机场道面石油沥青,其技术标准应符合MH5010表2.3.2-1规定。对于飞行区指标II为C的机场,可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沥青贮运站及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站)应将不同料源、不同标号的沥青分开存放,不得混杂。施工期间,贮存罐货贮油池中的沥青温度不宜低于130。C,并不得高于180。C。
停工期间,沥青允许在常温状态下存放。经较长时间存放的沥青在使用前应先抽样检验,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沥青不得使用。
1.1.3 乳化石油沥青 乳化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1.3的规定。
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表1.1.3
注:1.乳液粘度可选沥青标准粘度计或恩格拉粘度计的一种测定,C25,3表示测试温度25。C、粘度计孔径3mm,E25表示在25。C时测定;
2.贮存稳定性一般用5d的,如时间紧迫也可用1d的稳定性。
乳化石油沥青应采用于道面所用的同种石油沥青进行乳化,沥青含量为40%~60%。
1.1.4 矿料粗集料
1)粗集料应采用由岩石破碎加工而成碎石,碎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清洁、干燥。其质量应符合MH5010表2.5.3-1的规定。
2细集料
1)细集料应清洁、干燥、质地坚硬、耐久,无杂质,其质量应符合规范(MH5010)2.5.4的规定。
2)砂颗粒、石屑的级配应符合规范(MH5011)表4.4.2-2-1和表4.4.2-2-2规定要求。
3)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与沥青粘结性能差的天然砂及用酸性石料轧制的机制砂或石屑不得在沥青混凝土上面层使用;料源困难时可在中、下面层使用,但应在沥青种掺加抗剥离剂,其剂量经试验确定,并检验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水稳定性是否要求。填料
1)填料应采用石灰石、白云石等碱性石料加工磨细的石粉。
2)从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集尘置中回收的粉尘,不得用作填料。
1.2 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 1.2.1 一般规定 机场沥青混凝土道面,采用热拌热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其性能应满足密实、耐久、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滑性等要求。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符合表1.2.1的规定。
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 表1.2.1 沥青混凝土道面不得在雨天施工。
1.2.1 施工准备 施工前应按照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对基层进行质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铺筑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时,应对原道面的质量情况进行检测。对原道面及起基础的处理、表面清洗等工作应按设计要求提前进行。
3沥青混凝土道面铺筑前,应对助航灯光灯具定位、各类管线埋设等工作提前完成。沥青混凝土道面应才有机械化连续施工。重要机械应有备用设备。施工能力和技术人员应配套,工人应持证上岗操作。施工前应对各种施工机械机型全面检修,以保证其性能处于良好状态。施工单位必须在现场设立质量控制机构,并由专职试验人员与检测设备。
1.2.3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经配合比设计确定集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并应符合MH5010表2.5.6-4的规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经试验确定的沥青混合料所用材料品种、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如果材料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配合比。必要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经过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MH5010表2.5.6-3的规定,并应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集料间隙率(VMA)应符合MH5010表2.5.6-4的规定。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除应符合规范(MH5011)表5.3.6规定的技术指标外,上应符合下列性能检验的要求:
1)高温稳定性检验;
2)水稳定性检验。
1.2.4 试验段铺筑 沥青混凝土(包括改性沥青混凝土、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道面在施工前,必须铺筑试验段。施工单位应根据试验段的结果,写出详细总结报告,报经业主批准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1.2.5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拌制 现场设置的拌和厂应符合下列条件:
1)沥青分品种、标号分别储存。各矿料分别格里堆放,不得混杂。堆放的细集料宜设置防雨棚;
2)拌和厂进出料交通应流畅。拌和厂应配备间歇式拌和机,其生产能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并有独立控制操作室,由逐盘打印记录的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拌和厂应具有足够容量的沥青混合料储料仓,以保证连续摊铺。严格控制各种材料和混合料的加热温度。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或焦黄色、无粗细集料分离、结块成团以及干散等现象。不合格的沥青混合料,禁止使用。出厂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逐车侧文并用地磅称重,现场签发的运料单应一式三分,分别交司机、现场和拌和厂的质检人员。
1.2.6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运输与摊铺 拌和机向运料车上卸料时,注意卸料高度,以防止粗细集料离析。运料车应备有篷布覆盖设施,以保温、防雨、防风及防止污染环境。混合料运料车的数量应与拌和能力、摊铺速度相匹配,以保证连续施工。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有专人接受运料单,并检查温度与拌和质量。不符合规范(MH5011)表5.1.5中规定的温度、已结成团块或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禁止使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后,应用3m直尺及时随机检查平整度。特别是摊铺改性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应尽量一次成型,不宜反复修补。每班摊铺工作长度,应根据摊铺厚度、幅度、拌和机生产能力、运输车辆、碾压设备等因素确定。施工中因气候原因停止摊铺而未及时压实部分,应全部清除重新更换新料摊铺。
1.2.7 压实 混合料的分层压实厚度应根据集料粒径及压实机械性能确定,但不得大于10cm。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初亚应在混合料摊铺后及时进行,不得产生推移、发裂现象;初压应采用轻型钢轮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压路机年亚2遍,其线压力不宜小于350N/cm。
3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复压宜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一般不少于4~6遍,直至无明显轮迹、达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压路机可选用双轮钢轮式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两遍,应无论迹。
1.2.8 接缝与接坡 纵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道面各层的纵缝应错开30cm以上。接缝处必须紧密、平顺;
2)采用梯队作业摊铺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横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横向相邻两幅的横缝及道面各分层件(上、中、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
2)在道面的上面层应做成垂直的平接缝,中、下面层可采用斜接缝。
1.2.9 透层、粘层 沥青混凝土道面下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粒科的半刚性基层上必须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气温低于10。C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喷洒后应待其充分渗透、水分蒸发(不宜少于24h)后方了铺筑沥青混合材料。粘层沥青应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气温低于10。C或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粘层沥青。
1.2.10 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 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经过配合比设计的改性沥青混合料,其中空隙率指标为2%~6%;马歇尔稳定度对于热区和温区提高为10000N;寒区为9000N。对于飞行区指标II为D、E、F的机场,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应大于2000次/mm;对于飞行区等级指标II位A、B、C的机场,动稳定度应大于1500次/mm。
1.2.11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施工SMA混合施工温度应符合表1.2.11的规定。
SMA施工温度(。C)表1.2.11 SMA沥青混合料和站应配有纤维稳定剂投料装置。纤维必须在喷洒沥青前加入拌和容器中。纤维与粗细集料时当干拌后投入狂分,总的干拌时间应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增加5~15s,保证纤维能充分均匀的分散在混合料中,并与沥青结合料充分拌和。SMA混合料在运输等候及铺筑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细漏情况,应分析原因,立即采取适当降低施工温度、减少沥青用量或增加纤维数量等措施。SMA面层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方搓揉过度造成沥青玛体制及道表面而达不到压实效果。
1.3 沥青混凝土道面不停航施工
1.3.1 在原道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含罩面)时,可采取白天不停航夜间施工的方法进行施工。
1.3.2 安全保证措施 不停航夜间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为保证飞行安全和工程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进入作业区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夜间反光标志;施工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行驶路线应设明显的交通标志。每日施工完毕应及时回复道面的临时标志,并做好开放前的安全检查。
1.3.3 施工准备 施工前各种材料应被阻,保证施工期间供料的及时性和连续性。沥青混凝土加铺前原道面处理及原助航灯光灯具拆除、定位和管线埋设等工作应提前完成。夜间施工应在整个作业地段内设置足够的临时照明设施并由专人管理。施工单位应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施工能力应相互配套;加强设备和机具的维修工作;重要机械设备应有备份。应提前做好进场准备,停航后进场时各种机具设备和人员应快速有序。现场安全指挥机构、施工及监理各方之间应有可靠的通讯联络工具。
1.3.4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施工 应有两台以上间歇式拌和机和足够容积(宜不下于300t)的热料储粮仓。施工时应天气突变下雨或机械故障等原因不能继续摊铺时,为保证飞机安全,对已铺筑的道面边缘应作霖世接坡(横向不大于5%,纵向不大于1%)。继续施工时对未压实的混合料应铲除。每台班沥青混合料加铺层施工的末端,必须在全幅度范围内做临时接坡。当加铺层厚度达于5cm时,纵坡度应小于0.5%~1.0%;上加铺层厚度达于5cm时。纵坡坡度应小于0.5%。坡度应平顺,坡脚齐平并碾压密实。下一班继续施工时,铣刨前必须将临时接坡的坡顶找准。
1.3.5 开放使用 新摊铺的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应冷却至低于50。C时,方向开放飞行,必要时了洒水冷却。飞行安全区域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所有机械、设备、工具等全部退场到指定的地带。开航前应由有关人员组成的协调小组对当晚的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开放飞行。
1.4 质量检查 1.4.1 一般规定
沥青混凝土道面施工必须实行监理制度。监理单位应制定监理大纲和细则,按照本规范的规定进行质量检查与认定,凡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得签收。
2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做好自检工作,并接受有关职能机构的检查。主要工序完成或隐蔽工程完成后,均应组织之年验收,做好记录。未经验收合格,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凡不符合范围规定和设计技术要求的分项工程,必须进行补救或返工,直至合格为止。工程竣工验收后按照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定,编制完整的竣工资料档案,报送归档。
1.4.2 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 施工单位应按质量要求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检查。检查项目与坡度应符合表1.4.2-1与表1.4.2-2的规定。
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检查 表1.4.2-1
注:1.表列内容是材料进场时已按“批”对材料进行了全面检查的基础上,日常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的项目与要求;试验记录作为工程竣工资料。
2.“必要时”是指施工企业、监理、质量监督部门、业主等各个部门对其质量发生怀疑,提出需要检查时,或根据商定的检查频度。
沥青面层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 表1.4.2-2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抽查或磅站检查,并对施工单位的自检结果进行认定。
3施工单位应将每天的配料单及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材料等检测报告报监理单位。在更进行中,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材料的料源、质量规格或加工方法,以免影响力轻轻混凝土的均匀性。工程进行中若发现供应的材料不均匀或质量有变化,或不符合原来所批准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矿料级配与配合笔,监理单位有权指令暂时停工,应即时查找原因,直至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质量要求,方可再行开工。监理单位必须检查施工设备的运行情况,核实材料的重量、比例和性质,对拌合的均匀性、拌和温度、出厂温度及各料仓的用量进行检查,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派专人负责监测规定的各项温度,做到每车测定;监理人员应每天随时抽测。摊铺时应严格按设计高程(考虑实压系数)进行摊铺,保证设计坡度与厚度要求。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压实的检查以钻孔取样为准。
第四篇: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水工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技术要点
一、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水泥
(1)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颁标准的规定。
(2)大型水工建筑物所用的水泥,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水泥的矿物成分等提出专门要求。
(3)选择水泥品种的原则。
(4)选用水泥强度等级的原则。
(5)运至工地的水泥,应有制造厂的品质试验报告;试验室必须进行复验,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分析。
(6)应经常检查了解工地水泥运输、保管和使用情况。保证水泥的运输、保管及使用符合要求。二)骨料
(1)骨料应根据优质条件、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
(2)骨料的勘察规定。
(3)骨料加工的质量要求。
(4)骨料的堆存和运输要求。
(5)砂料的质量技术要求。(6)粗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
三)水
(1)凡适于饮用的水,均可用以拌制和养护混凝土。
(2)天然矿化水、如果化学成分符合规定,可以用来拌制和养护混凝土。
(3)对拌制和养护混凝土的水质有怀疑时,应进行砂浆强度试验。
四)掺合料
(1)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活性掺合料,掺用部位及最优掺量应通过试验决定。(2)非成品原状粉煤灰的品质指标。五)外加剂
(1)为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及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必须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2)应根据施工需要,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及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外加剂。
(3)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必须掺用加气剂,并严格限制水灰比。
(4)混凝土的含气量范围。
(5)如需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宜在混凝土中掺加早强剂。
(6)使用早强剂后,应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时间,并应特别注意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7)使用外加剂时应注意的问题。
六)配合比选定的质量要求
(1)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工程所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
3(2)对于大体积建筑物的内部混凝土,其胶凝材料用量不宜低于140kg/m。
(3)混凝土的水灰比应以骨料在饱和面干状态下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对单位胶凝材料用量
3的比值为准,单位胶凝材料用量为每m混凝土中水泥与混合材重量的总和。(4)混凝土的水灰比,应根据设计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由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5)粗骨料级配及砂率的选择,应考虑骨料生产的平衡,混凝土和易性及最小单位用水量等要求,综合分析确定。
(6)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钢筋含量、混凝土的运输、浇筑方法和气候条件决定,尽可能采用小的坍落度。
二、混凝土拌和的质量控制要点
(1)拌制混凝土时,必须严格遵守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
(2)水泥、砂石、掺合料、片冰均应以重量计、水及外加剂溶液可按重量折算成体积。称量偏差应符合要求。(3)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情况,检验拌和设备的性能,如发现不相适应时,应适当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有条件时,也可调整拌和设备的速度,叶片结构等。(4)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根据气候条件定时地测定砂、石骨料的含水量(尤其是砂子的含水量);在降雨的情况下,应相应地增加测定次数,以便随时调整混凝土的加水量。
(5)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持砂、石、骨料含水率稳定,砂子含水率应控制在6%以内。
(6)掺有掺合料(如粉煤灰等)的混凝土进行拌和时,掺合料可以湿掺也可以干掺,但应保证掺和均匀。
(7)如使用外加剂,应将外加剂溶液均匀配入拌和用水中。外加剂中的水量,应包括在拌和用水量之内。
(8)必须将混凝土各组份拌和均匀。拌和程序和拌和时间,应通过试验决定。(9)拌和设备应经常进行规定项目的检验。
(10)如发现拌和机及叶片磨损,应立即进行处理。
三、混凝土运输的质量控制要点
(1)选择的混凝土运输设备和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及钢筋、模板吊运的需要相适应,以保证混凝土运输的质量,充分发挥设备效率。
(2)所用的运输设备,应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及过多温度回升和降低坍落度等现象。
(3)同时运输两种以上强度等级、级配或其他特征不同的混凝土时,应在运输设备上设置标志,以免混淆。
(4)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及减少转运次数。掺普通减水剂的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不宜超过规定。因故停歇过久,混凝土产生初凝时,应作废料处理。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中途加水后运入仓内。
(5)混凝土运输工具及浇筑地点,必要时应有遮盖或保温设施,以避免因日晒雨淋受冻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6)对大体积水工混凝土应优先采用吊罐直接入仓的运输方式。当采用其他运输设备时,应采取措施避免砂浆损失和混凝土分离。
(7)不论采用何种运输设备,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以不大于2m为宜,超过此界限时应采取缓降措施。
(8)用皮带机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相应的规定。
(9)用自卸汽车机车、侧翻车、料罐车、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相应的的规定。(10)用混凝土泵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相应的的规定(11)用溜筒溜槽运输混凝土时,应遵守相应的的规定
四、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要点
(1)建筑物地基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
(2)岩基上的杂物泥土及松动岩石均应清除。岩基应冲洗干净并排净积水;如有承压水应经处理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清洗后的岩基在浇筑混凝土前应保持洁净和湿润(3)容易风化的岩基及软基,应作好相应工作。
(4)浇筑混凝土前,应详细检查有关准备工作:地基处理情况,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模板、钢筋、预埋件及止水设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做好记录。
(5)基岩面的浇筑仓和老混凝土上的迎水面浇筑仓,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必须先铺一层2~3cm的水泥砂浆;其他仓面若不铺水泥砂浆,应有专门论证。
(6)混凝土的浇筑,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在高压钢管、竖井、廊道等周边浇筑混凝土时,应使混凝土均匀上升。
(7)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速度、气温及振捣器的性能等因素确定。
(8)浇入仓内的混凝土应随浇随平仓,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于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内部蜂窝。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浇筑,浇筑面应保持水平。
(9)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10)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已入仓的不合格的混凝土必须清除。
(11)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应按工作缝处理,若能重塑者,仍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12)混凝土工作缝的处理,应遵守相应规定。
(13)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泌水较多,应及时研究减少泌水的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
(14)浇筑混凝土时,宜经常清除粘附在模板、钢筋和埋件表面的砂浆。
(15)混凝土应使用振捣器捣固。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
(16)振捣器前后两次插入混凝土中的间距,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振捣器的有效半径根据试验确定。(17)振捣器宜垂直插入混凝土中,按顺序依次振捣,如略带倾斜,则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以免漏振。(18)浇筑块的第一层混凝土以及两罐混凝土卸料后的接触处,应加强平仓振捣,以防漏振。(19)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
(20)振捣器距模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21)在浇筑仓内无法使用振捣器的部位,如止水、止浆片等周围,应辅以人工捣固,使其密实。
(22)结构物设计顶面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使其平整,其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23)浇筑低流态混凝土时,应使用相应的平仓振捣设备,如平仓机、振捣器组等,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
五、混凝土养护的质量控制要点(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低流态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并延长养护时间。(2)混凝土表面的养护。
(3)混凝土养护时间,根据所用水泥品种而定。重要部位和利用后期强度的混凝土,以及在干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应延长养护时间(至少养护28天)。
六、特殊气候条件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防止混凝土遭受寒潮和霜冻的侵袭,加强新老混凝土防冻裂的保护措施。
(2)低温季节施工时,必须有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可靠的措施,以保证混凝土满足设计规定的抗压、抗冻、抗渗、抗裂等各项指标。
(3)混凝土允许受冻的临界强度应控制在规定范围。
(4)低温季节施工,尤其是严寒和寒冷地区,施工的部位不宜分散。当年浇筑的有保温要求的混凝土,在进入低温季节之前,应采取妥善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5)施工期间采用的加热、保温、防冻材料(包括早强、防冻剂)应事先准备好,并且应有防火措施。
(6)可采用蓄热法、综合蓄热法、暖棚法施工,对风沙大的地区可搭设简易防风棚;对风沙大,不宜搭设暖棚地区,可采用覆盖保温被下布置供暖设备的办法。日平均气温在-2 0℃以下为不宜低温季节施工。
(7)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符合温控和设计要求。
(8)低温季节施工的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引气、早强、抗冻型)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除每批进场检查质量外,还要不定期随机抽检。其掺量要通过混凝土试验确定。
(9)原材料的加热、输送、储存和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设备及设施,均应根据热工计算结合实际气候条件,采取适宜的保温措施。
(10)砂石骨料宜在进入低温季节前筛洗完毕;成品料堆应有足够的储备和堆高,要有必要的措施防止冰雪造成骨料冻结。
(11)提高混凝土拌和物温度的方法:首先应考虑加热拌和用水;当加热拌和用水尚不能满足浇筑温度要求时,再加热砂石骨料。水泥不得直接加热。
(12)加热拌和用水超过80℃时,应改变加料顺序,将骨料与水拌和,然后加入水泥,以免假凝。
(13)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以下时,宜加热骨料。(14))拌和混凝土之前,应用热水或蒸气冲洗拌和机,并将水或冰水排除。混凝土拌和时间应比常温季节适当延长,延长的时间由试验确定。
(15)在岩石基础或老混凝土上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其温度。如为负温,应将其加热成正温,以浇筑仓面边角表面测温为正温为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16)仓面清理宜采用热风枪或机械方法,寒冷期间宜采用蒸气枪,不宜用水枪或风枪。(17)在软基上浇筑第一层基础混凝土时,必须确保软基没有冻涨变形。(18)浇筑混凝土前和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清除钢筋、模板和浇筑设施上附着的冰雪和冰块,严禁将冰雪、冰块带入仓内。
(19)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并及时调节混凝土的温度,尽量减少波动,保持浇筑温度均匀。
(20)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外露表面应及时保温,防冻防风干。(21)当采用蒸气加热或电热法施工时,应按专门的设计文件进行。(22)温和地区和寒冷地区采用蓄热法施工,应注意相应事项。
(23)低温季节施工的保温模板,除应符合一般模板要求外,还必须满足保温效果的要求,所有孔洞缝隙均应填塞封堵,保温层的衔接必须严密可靠。(24)外挂保温层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模板上。内贴保温层的表面应平整并有可靠措施保证其固定在混凝土表面。
(25)重视低温季节施工混凝土的性能质量及外观质量检查。
(26)在低温季节施工的模板,一般在整个低温期间不宜拆除。如果需要拆除,必须遵守相应规定
(27)低温季节施工期间,应注意各项温度变化,加强测温工作。
二)高温季节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不得超过28℃。混凝土最高浇筑温度应符合相应规定。
(2)混凝土浇筑的分段、分缝、分块高度及浇筑间歇时间等,均应符合设计规定。
(3)在施工过程中,各坝块尽量均匀上升,相邻坝块的高差不宜超过10~12m。如因施工特殊需要,并有专门论证,经设计、监理同意,可适当放宽高差限制。
(4)为了防止裂缝,必须从结构设计、温度控制、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施工安排、施工质量、混凝土的表面保护和养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5)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必须改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混凝土的质量除应满足强度保证率的要求外,还应在均匀性方面符合有关规范中的良好标准。
(6)为防止裂缝,应避免基础部位混凝土块体薄块长间歇放置,避免基础部位混凝土块体在早龄期过水;其他部位也不宜长间歇放置或过早过水。
(7)对于设计龄期大于28天的混凝土,必须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就考虑保证混凝土必要的早期(28天以前)抗裂能力。(8)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主要措施。
(9)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温升的主要措施。(10)特殊部位的温控措施。
(11)表面保护和养护的质量控制要点。
(12)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每1~3h测量一次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机口混凝土温度以及坝体冷却水的温度和气温,并应有专门记录。
(13)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测量,每100m2仓面面积应不少于1个测点,每一浇筑层应不少于3个测点。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浇筑层面上。
(14)浇筑块内部的温度观测,除按设计规定进行外,应根据混凝土温度控制的需要,补充埋设仪器进行观测
三)雨季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1)雨季施工应做好准备工作
(2)中雨、大雨、暴雨天气不得进行混凝土施工,有抗冲、耐磨和有抹面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在雨天施工。
(3)在小雨进行浇筑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4)在浇筑过程中,如遇中雨、大雨、暴雨,应将已入仓混凝土振捣密实,立即停止浇筑,并遮盖混凝土表面,雨后必须先排除仓内积水,对受雨水冲剧的部位就立即处理,如停止浇筑的混凝土尚末超过允许面歇时间或还能重塑时,应加铺少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砂浆后方可恢复浇筑,否则应停仓并按施工缝处理。(5)注意天气预报加强坝区气象观测,合理安排施工。
第五篇: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砼拌和站:
根据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及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五天内日平均气温<+5℃)的要求,结合目前天气情况,已经进入冬季施工季节,现将冬季施工各项要求及规定对砼拌和站进行交底,具体措施如下:
1、拌和设备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冬季搅拌混凝土前,应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满足混凝土出机最低不低于10℃温度的要求。原材料加热措施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预热方法调整拌合物温度,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当加热水还不能满足要求或骨料中含有冰、雪等杂物时,也可先将骨料均匀地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不应高于60℃,以保证混凝土出机温度不低于10℃,运至施工现场入模温度不低于5℃。水泥、专用复合外加剂及矿物掺和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但不得直接加热。原材料加热后搅拌顺序调整为:骨料水胶凝材料。
2、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同时,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受冻。
请混凝土拌和站立即按照此技术交底进行相关调整及施工!
中铁四局昌九经理部五项目队试验室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