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文彬的论文
论公安机关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
朱文彬
“三项教育”的实践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公安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队伍建设三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在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以业务信息和警务信息为基础,以绩效考核和等级评定为核心,以分离培训和人事调整为手段,相关制度措施系统配套”的队伍管理新模式。民警的行为规范、工作规范和公安机关的装备规范涉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是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基础。
一是强化监督制约。各级公安机关从便于群众监督、减轻群众负担的角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取消了一批收费项目,并增加了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各级公安机关在加强队伍管理的同时,坚持教育、管理并重,认真贯彻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和训练条令,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去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培训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民警50余万人次。三是注重警务保障。各级公安机关始终坚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帮助民警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充分激发和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坚持系统配套的原则,使长效机制建设协调发展。
一、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两年的“三项教育”实践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公安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队伍建设三年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在建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安机关为充分发挥职能,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有关队伍管理的法律、规章制度、政策措施在队伍建设和警务执法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一个长时间动态平衡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等级管理、竞争上岗、低分培训、末位调整辞退、目标管理、立功创模等在内的动力机制;全面规范公安机关和民警行为的组织形式和工作运行机制;将公安机关和民警行为置于多层次、全方位监督之下的监督制约机制;为公安机关提供的组织、思想、素质和物质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安队伍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队伍问题严重———集中教育整顿———队伍问题又严重———又集中教育整顿”,也就是说,每当公安队伍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较多时,就开展集体教育整顿;通过教育整顿,问题有所遏制,就停止集中教育整顿;整顿结束后,队伍中的问题又开始增多,就再开始集中教育整顿。形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在于不少单位孤立地对待这些队伍建设活动,把队伍建设当成短期行为,在队伍管理上缺乏一套长期、管用的机制,不能做到互相结合,一以贯之,整体推进。公安队伍管理机制问题已经成为公安机关重要问题之一。要跳出公安队伍建设的“怪圈”,就必须真正建立起一个长期发挥积极作用的队伍管理机制。
二、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主要环节
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循序渐进的工作,必须要抓住制度建设、机制运行、机制效果评估这三个相互联系、互为基础的环节,建立起一种既有责任又竞争激烈适合新形势和任务的队伍管理长效机制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确立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基础,如果没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制度,长效机制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杜
绝过去那种“活动接二连三,制度堆积如山,”的行为。必须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提高民警素质和队伍战斗力这条主线,将不同时期队伍建设的各个主题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制度贯穿其中。要对现实和将来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内容变化等进行科学的分析,针对新情况建立现在很需要、将来也适用的制度。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先把新制度建立起来,再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第二,确保制度的顺利运行。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制度的建设和落实。过去在制度落实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不认真落实上级机关的制度,本单位的制度也不能做到全面落实;二是生搬硬套或照抄照搬,教条地贯彻执行上级机关的制度,不能与实际有机结合;三是形式主义严重,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形成不了实际效果。所以,建立队伍长效机制,必须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有关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坚决把制度落到实处。
第三,正确评估,推动制度的良性运行。以往在队伍管理机制的运行过程,忽视对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估,尽管出现了问题,也很少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对问题的性质、产生的原因都模糊不明,于是又建立一些毫无新内容的所谓新制度新措施。“冷硬横推”经过多年的整治却得不到根本解决,以致成为“顽症”,其原因就在于制度措施出台以后,对其实行效果的评估不到位、真正解决问题的制度得不到落实所致。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的队伍管理机制运行评估体系,对机制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监督,评判其优劣,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改革、充实和完善,使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地趋于合理,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
三、公安机关队伍管理长效机制需解决突出问题
第一、部分民警认识上还存在着偏差,态度仍比较消极。仍有部分民警对机关队伍管理持怀疑论、无用论等消极错误认识;有的说公安工作本来压力就大,特别是一线民警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搞机关队伍管理等于是给他们戴上“紧箍咒”,不少民警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一些民警思想认识不明确,没有将每日工作情况按时录入日清系统,将其视为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工作来对待;一些民警填写录入的工作内容不规范,如个别民警虽然按规定每日都进行网上录入,且录入的内容不规范,录入的内容简单地显示“值班”、“上班”、“看材料”、“开会”、“下乡办案”,这些都是一种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极不负责任的现象;还有一些民警没有如期制定每周计划、每月计划,等等。
第二、极少数单位对民警个人考核不严。极少数单位没有按照民警工作量的大小和工作质量完成的好坏来考核民警,而是搞平均主义、求得一团和气,或者是好、中、差轮流坐庄,没有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极少数单位主要领导没有根据民警上周每日的工作表现情况进行审核、评定等级,等等。
第三、在业务指标和考核分值设置上存在缺陷。一些机关队伍管理具体岗位考评办法、实施细则没有量化到月,细化到民警,任务不明确,工作没目标,出现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亟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科学的考核是队伍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落实责任、推动工作、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各级公安机关以此为切入点,在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着手建立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公安部发布实施了《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从执法环节入手,加大考评力度,严格执法监督。去年年底组织的百县公安机关“三项教育”综合考评,有力地引导和推动了地方公安机关的量化考核工作。各级公安机关在考核过程中,注意把队伍与业务、个人与单位、岗位目标与年度工作的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考核结果全面、准确、客观。
四、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具体形式
(一)、健全完善公安机关队伍管理组织领导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高效运转。
首先要成立一把手要负总责、政委亲自抓的机关队伍管理领导小组。推行机关队伍管理,关键在于主要领导的态度。如果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没有强有力的决心,班子内部未达成共识,班子成员不率先垂范和带头执行,机关队伍管理就很难推进。同时,要不断研究解决机关队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组织召开研讨和调度会议,结合实际及时补充、修正和完善本单位机关队伍管理考核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并切实加强督促检查,推进机关队伍管理正常高效运转。
其次要成立专门的考评考核及督查工作班子。要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抽调熟悉公安业务工作、懂队伍管理、会电脑操作、有开拓创新精神、有很强的敬业精神的民警,组成专门的考评考核及督查工作班子,负责规范工作、汇编制度、制订办法、维护软硬件、监督考核等工作。对专门的考评考核及督查工作班子,要明确工作职责,制定专门的考评考核及督查工作制度、责任制度,规范履行职责的流程和要求,使其协调本单位机关队伍管理工作正常高效运转。
再次实行定期会议制。要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专门的考评考核工作班子定期会议制度,建立健全机关队伍管理工作定期调度会议制度,研讨解决机关队伍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以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机关队伍管理工作督促落实到位、修正完善到位。五是定期督查制。要加强督促指导,加强对所属单位的工作指导,定期督查落实。对机关队伍管理工作推不动、落不实的地方,要下派督导组进驻;要定期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将督查结果直接纳入综合考评,对警令不畅、工作落后的单位,要求其主要负责人说明情况,限期整改、落实。
(二)、健全完善公安机关队伍管理考评机制,确保机关队伍管理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公安机关队伍管理长效机制要贯彻“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基本理念,切实增强机关队伍管理的公信度和执行力,真正营造比学赶超和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的良好氛围,确保机关队伍管理实现预定目标并取得持久成效。
第一考评目标要进一步科学、规范。考评目标要科学、规范,主要指的是在内容上至少要涵盖四个方面:即工作规范系统,包括岗位职责和制度规范;目标管理系统,包括局里和二级单位的目标,每个季度和每个月的目标,领导班子和普通民警的目标;过程控制系统,包括岗位控制和日清控制;结果应用系统,包括激励机制和惩罚措施。
第二管理目标要进一步细化、过程化。这是因为机关队伍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关注过程、关注细节、关注量化、关注可比性。在制定管理目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等情况,将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细化、量化、标准化到局属相关业务单位,再由局属相关业务单位分解到各警种、各岗位、各民警;对不能量化、不宜量化的工作任务,实行“零指标”管理,明确具体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同时,要根据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调整、适时修改,确保方案更加符合实际。要把握“激发活力、改进作风、提绩增效”的基本目标,从全员考核、全程考核入手,丰富机关队伍管理内容,拓宽机关队伍管理的范围和层面,强化机关队伍管理职责,根据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机关队伍管理方式方
法,促进公安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考评考核办法进一步做到科学可行。要紧扣综合考评、执法质量考评、“三基一化”、“三项建设”等公安中心工作制订、实施机关队伍管理考评考核办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地全员考核、全程高效考核,既要继承以往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一些好的东西,质量兼顾、按岗定责、按责定量、按量计分、按分奖惩,又要打开思路、放眼全局,立足“精”、“细”二字,将考评考核办法落实到年度、季度、每月,甚至是每周,具体到每日、细化到各警种、各岗位、各民警,不放过每一件事、每一个细小环节,并落实严格的奖惩措施,使考评考核进一步周全科学、简便易行并切实激发工作活力、提绩增效。同时,考评考核操作要进一步常态化、机关队伍。
(三)、健全完善公安机关队伍管理保障机制,确保机关队伍管理协调高效运转。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机关队伍管理领导小组要明确局长全盘抓,政委亲自抓,其他局党委成员协助抓、具体抓的机关队伍管理工作大格局。同时要强化机关队伍管理专门工作班子(如考评考核办、督查组等)的职能作用,局领导要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维护专门工作班子履行职责的工作,使专门工作班子在机关队伍管理考评考核制定、协调、执行、落实、监督等各个环节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要建立专门的技术人员保障队伍。目前,全省各市、县(区)公安局已推行了纸质、网上机关队伍管理,但要保障纸质、网上机关队伍管理同步运转,必须配备专业的电脑技术人才,确保网上机关队伍管理系统能正常安装、升级、运行、维护,确保电脑软、硬件设备能及时维修、更新或恢复使用。
三是要建立计算机应用及维护能力培训、机关队伍管理专题培训等培训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维护能力的培训,一方面在广大民警中普及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能力,一方面培养计算机技术人才队伍。机关队伍管理专题培训既可提高广大民警对机关队伍管理理论、重要意义的理解,又可提高广大民警对机关队伍管理的熟练操作和贯彻执行能力。
四是要设立专项经费预算。网上机关队伍管理既需要服务器、电脑、打印机及其配件等硬件,也需要机关队伍管理软件、网络杀毒软件等,按人均需要量来算,是笔不少的开支,必须要有专项经费预算,用于日常维修、软硬件更换等费用支出,以保障网上机关队伍管理正常运转。纸质机关队伍管理除需要软硬件设备经费外,还需机关队伍管理专门工作班子日常经费(如考评考核办公室办公设备、督查组车辆及维护、用油等开支)、机关队伍管理奖惩经费开支等。
(四)、健全完善机关队伍管理奖惩激励机制。机关队伍管理的生命力在于管理结果的运用,奖惩不拉开适当档距,奖惩不兑现,就没权威,没有触动。心理学认为,必须使一个人感到自己的得失与自己的工作绩效成正比,否则会影响其努力的程度。因此,要把机关队伍管理的考核结果与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联系起来,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严格奖惩兑现,切实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是要坚持物质激励。物质奖励,即颁发奖金,是现阶段调动民警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方面。坚持物质奖励,是指在兑现奖惩方面,应在基本福利之外,筹集部分资金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具体数额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条件好的地方可争取党委政府单设专项奖励经费,采取在基数分的基础上实行考核加分办法,重点奖优、奖勤。条件差一点的地方可实行扣分制,对完不成既定目标或不作为、乱作为的倒扣分,重点罚懒、罚劣。
二是突出精神激励。物质奖励是有限的,精神上的激励才是无穷的。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机关队伍管理中呈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要采取网站表扬、建立光荣榜、评选岗位能手、设置流动红旗等多种形式,及时通报表彰、申报奖励、授予荣誉称号,并大张旗帜地开展内外宣传,以激发民警活力,为机关队伍管理注入恒久动力
三是要严格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填报内容虚假、审核不加把关等影响机关队伍管理正常高效开展的行为,要实行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
四是严格奖惩兑现到位。机关队伍管理能否真正见效,关键在于考评考核结果的运用及奖惩的落实。奖惩措施或制度出台后,要认真贯彻实施,分轻性质、情节、程度、结果,该奖的要奖,该表彰的要表彰,该罚的要罚,该追究的要追究。实践证明,机关队伍管理考评结果在实际工作中未能真正与评先创优,以及干部的考核、提拔、任用挂钩,大大伤害了民警的自觉性。只有言而有信、功过赏罚分明,才能实现奖勤罚懒、激活潜力。因此,考评结果的运用是考评过程成败的关键,奖惩是否兑现到位,直接关系到机关队伍管理考评考核的绩效和成败。
第二篇:2014年个人工作总结(朱文彬)
2014年个人工作总结
(开茂--朱文彬)
为了提高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在北川开茂水库项目中配备了安全总监一职。我感谢分局领导对我信任,让我担当项目安全总监一职。
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又迎来了新的一年,2014年这一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收获的。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历程,我从项目生产副经理成功过渡、转型成为项目安全产生总监。从以前的“兼职”转变成为“专职”。从角色和工作模式的转变,也让我深知项目安全工生产工作的重要性。2014年已接近尾声,过去的一年在分局领导的正确指挥下,经过自已和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一起不懈努力,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下功夫熟悉基本业务,才能更好适应工作岗位。
2014年分局颁布下发了《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身为安全生产总监的我责无旁贷的成为了北川开茂项目部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手册的实施和运行。我们按照分局制定的《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建立了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框架。我们经过广泛宣传、组织培训等方式,积极向职工宣传实施《项目安全生产标准》意义,提高项目职工对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组织项目安全环保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对《项目安全生产标准管理手册》进行细致学习培训,学习掌握《项目安全生产标准管理手册》的内容、要求和工作方法。在此过程中间,我个人也在坚持不懈的对安全生产专业知识的进行学习,扩充自已的知识面,并在2014年分局组织的标准化管理项目班子成员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
二、主动融入集体,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在新的环境中保持好的工作状态。
加强了与项目员工的交流,与员工做好沟通,解决员工工作上的情绪问题,与员工进行交流。特别是在现场区域间、业主、监理之间、上下级管理之间、上情下传、下情上传,安全信息更能及时、准确的进行反馈,安全总监一职确实是发挥了更大的优势。加强沟通协调,才能把分内的工作做好。
三、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经常深入施工一线现场检查、了解生产进度、施工状态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心中有数。组织项目安全环保部开展常规检查,并形成记录,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由于个别施工作业队偏重生产忽视安全,往往隐患整改落实情况不理想,会遇到阻力。但安全总监在项目安全施工中代表了安全生产的最高管理水准,所以当安全总监提出整改要求时,在各施工作业人负责人面前更有说服和号召力,提出的整改要求更容易被接受。
四、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交底 对岗位操作人员和相关人员进行专门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和安全操作制度,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能上岗作业。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组织设计,向班组、施工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履行签字手续。
五、重点部位、重点控制
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制定项目施工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为避免工作的盲目性,杜绝违章操作,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手册,明确了工作程序,制定了较详细的危险情况分析和相应的防范应急措施。使工作有了超前准备,杜绝了工作上被动应付和盲目蛮干现象,规范安全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安全系数。
2014年经过项目部全体员工扎扎实实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2014年北川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第三篇:王彬教育论文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王 彬
我认为转化后进生不能持着功利性目的,急功近利就无法投入真心,结果欲速则不达。后进生的转变应是其人格的不断提升,而建立信任是基础。像师英聪这样经常犯错常遭老师批评的学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好撒谎、喜欢为自己行为开脱的动力定型。如果老师叫他谈话,他便警觉戒备,异常排斥。有一天,师英聪旷了一节课,我问他去了哪里,他说在校医室,我又问这是真的吗?他沉默了一会,说:“既然你不相信我,我有必要回答吗?”我说:“只要你再确认一遍,我就相信,如果事后我发觉这不是真的,我将不再信任你!”他有些犹豫地说:“我确实在校医室。”这件事暂告一段落。让我没想到的是两节课后他又来了,对我坦白道:“那节课我是在篮球场看别班同学打篮球的,我知道这是不对的,怕你不再信任我,所以想来想去,还是向您承认的好。”至此,我感觉他戒备的心门在渐渐敞开,我趁机和他达成协议,无论他做错了什么,都要勇于承认,老师一定会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我深知,建立起信任只是良好的开始,不继续跟进,就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于是,我努力在他身上找闪光点。作为班主任,我喜欢让学生写心得体会,我发现他的文字顺畅,感情真挚,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在班会课上讲评心得体会时,我高度评价了他,并在班级范读,那时我发现他的眼睛异常的亮,坐得非常直。以后写心得体会,他更加认真了,写得也越来越好,我从不放弃运用评语和他沟通的机会。他有一篇心得体会题目叫做《我发现了美》,我的评语只有一句:能发现美的人本身就是美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很高兴,向他竖起大拇指。以后我和他相处愉快,配合默契。他越来越愿意接受我给他的建议,各科老师也觉得他上课认真了许多,表现也越来越文明了。
这时,我认为转化的工作已经基本成功了,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几乎前功尽弃。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师英聪的父亲问我他是否交了四十元的医药钱,我当时未加考虑,就告诉他实情,说没有此事。谁知周末回家,他爸爸因为他撒谎,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我急了,开始反省自己处理事情急躁与简单的态度。我应先帮师英聪隐瞒不交钱的实情,然后由我来教育他。后来我与他长谈了一番,把他劝回学校了。经过这一次的教训,我以后对待师英聪的错误时,显得更加冷静。我不断告诫自己:一个人通常积习难改,要允许他有反复的过程,一定要给予充分地理解和关注。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能激发他学习的兴趣,他用在无聊事情上的精力自然就少了。于是,我让其他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给他发言的机会,讲课时,眼神不断地照顾到他,又请求其他老师与我配合,对他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指导他一定的学习方法。我这样鼓励他说:“人类因为梦想而伟大,但不付出努力,梦想只能变成空想。”我要求他抽测定目标,期中考试定目标,期未考试也要有目标,不断达成小目标,才能完成大目标。在各科任老师的不断鼓励下,师英聪期中考试进步了两名,也许有人会说,学习这么差的学生,进步与不进步是一样的。但有人恰恰忽视了一点,学习的进步对培养他的自觉自信有很大的帮助。
到这里,我依然不认为对小黄的转化已经成功。期中之后,我又让他担任了班级的值日班长,他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并主动向我反映班级的问题。但过了一段时间,班级其他学生反映说师英聪在管纪律时,经常出口骂人,并且最喜欢骂女生,其他几个男生被他影响也变得如此。我为此组织全班同学上了一节题为:“宽容友爱、团结上进”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通过讨论认识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重要性,让同学们感受到宽容的魅力。懂得比天空和大海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一个真正文明的人,语言和行为都应是文明的。会后,我单独和他谈话,只字未提他的出口成脏,只是与他讨论如何正确地管理班级,怎样树立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他很愉快地授受了。
班级篮球赛。比赛时,师英聪被对方队员撞倒了,坐在了地上,把腿弄破了。那一刻,我真担心他会破口大骂,并与之大打出手,没想到他若无其事地站起来,继续向前跑,我真大松了一口气。比赛结束后,我在总结时,隆重地表扬了他一番,我说:“赛场上,球品代表人品。这次比赛,师英聪表现得很有风度!”记得最近一次新的体会他写的是《老师,你很宽容》。他写道:“因为老师的宽容和鼓励,让我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思考自己的未来。”有一天晚上他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师英聪回家破天荒地回家带着书,并问他妈妈自己将来该怎么努力呢!他妈妈希望我能给他一些指导。
从开学到现在,师英聪这样一路走来,我看着他不断进步,我心里感到很欣慰。虽然他现在偶尔还会犯错,但我清楚地看到他行为的变化和人格的提升。从转化师英聪的过程中,我树立起了转化后进生的信心。
2014年元月
第四篇:青马小论文,印彬华
学生干部如何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需要
行知10涉外文秘印彬华
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干部的基本要素。我们常用“德才兼备”作为人才的标准,这里的“德”就是指人的思想道德,也是人的素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当前,我们国家提出“以德治国”方略和全面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更是把“德”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讲:“德”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三个方面。所谓思想道德素质也可分解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指人的思想观念、思想觉悟和理想信念。政治素质是人们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必须达到的政治要求。政治素质主要是政治立场、政治方向问题。道德素质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行为规范、准则,反映着个人对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态度。另外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包括它的纪律观念和自律能力。学生干部本身的道德品质及其由此产生的道德效果对学生影响很大,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学生干部的自身的榜样力量和吸引、感召、引导人的内聚力。俗话说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大学学生干部更应以身立教,为人楷模,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同时学生干部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事业心,自觉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所肩负的重托,增强责任意识,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兢兢业业,积极工作。
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构成大学生干部素质的文化基础。大学生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而且他们求知欲强,喜欢探索,这就要求大学学生干部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干部更容易赢得同学的尊敬和爱戴,更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更容易开展社会工作。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只表现在本专业学科的学习成绩方面,还应包括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干部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大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与服务,从而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团队是取胜的关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可以更容易的开展工作。团队中的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才能有效、高质的进行,一旦这种工作的和谐氛围遭到破坏,是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运程。一个学生干部是要在团队中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一切从大局出发,才能在当今这个竞争的时代实现更多的目标。《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中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句话就说明了团队的重要,“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都是不可取的。
第五篇:师德师风论文——刘彬希
师之德,师之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何为师?作为一个现代的教师,时代在进步,师德师风不变。然而师德的最高境界是“爱满天下”,这样才能造就桃李满天下的芬芳。我们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魏书生老师对教育的革命,出于他对教育的热爱,是师德的传承;霍懋征老师从教60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但我们不能去否认,在今天这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现状中,一些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用商业化与功利化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职业,麻木、浮躁、虚华、势利弥漫在一些教师和学生之间,于是许多的教师少了耐心,少了爱。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状的学生真差,现在的学生真不像话,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家长真不会做,现在的学生怎么还不如我们小时候能干呢?„„老师对学生不满、责怪、苛求,老师是“想说爱你不容易”。而学生则感叹:“谁知我心啊!” 师生之间没有了那种耐心的理解和沟通,缺少“心心相印”的和谐与默契。于是,逃学厌学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殴打教师者有之,“师爱”陷入了一种窘迫的境地。
曾在某报刊上看到两位离家出走的少年他们写给老师的信,在信里是这么说的:
“可敬的老师,请原谅我们的不辞而别。我们知道您爱我们爱得很深,可是我们却恨您,您为了我们升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了解,但不能谅解。因为您在牺牲家庭、牺牲自己的同时,也牺牲了我们。在您废寝忘食的教育下,我们没有了节假日,没有了星期天,没有了看电视,欣赏音乐的时间,同时也没有了感情,没有了个性,没有了思想。我们只是您手下操纵的机器人。如果读书和牺牲是分不开的话,我们宁可不读书„„”在这封信里,虽然言辞有点夸张,但在这些言辞里,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僵硬。学生没有真正的去尊敬他的教师,教师也没有真正去理解一个学生的心里动态,知道一个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所以我觉得在现在这样的社会里,教师必须要以新的姿态出现。新社会的师爱,新社会的师风。所以,在我们教师里,师爱必须应是一种真正的爱,是只讲
付出不计回报的爱。冷眼观察冷静思考今天老师对学生的爱,我们就会发现:这爱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一种虚假的爱,其真正爱的是教师自己而不是学生。有的教师整天为学生加班加点,没完没了地搞“题海战术”,抢占了学生的所有时间和空间。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爱学生。而事实上教师更多的是为自己着想,是为了自己的考核不至于落在别人的后头。有的教师为了成绩,在考前暗示学生:考试时能抄就抄;有的教师在考核组来临之前教育学生说假话。如此种种,能说是真爱学生吗?
教师要真正地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的爱,也不是出于个人需求的功利的爱,而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深厚的爱。这种爱要求教师对工作不浮躁,不虚华,不功利,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
其次,师爱应是一种平等的爱,是无私广泛没有血缘的爱。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爱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感受。然而在现实中,也许是由于太忙太累,也许是因为“师道尊严”,老师们并非都能做到平等地对待儿童、尊重儿童。走过一些学校,不难见到这样的情景:早上,值日的学生干部整齐地站在校门口,见到老师就鞠躬问好:老师好!老师好!而老师呢?有的视而不见,昂首挺胸走了过去;有的礼节性地点点头,却不曾仔细看看是谁在向他问好;只有少数的老师会充满真诚地回应:同学好!小朋友好!看似平常的画面,从中折射出的却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缺失,理解缺失,没有把学生当一个“大人”来平等看待。如果教师心中有“平等”,就应该懂得孩子们同样渴望被爱被尊重,向教师问好并非学生的义务。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是良好师德的基础,是为人师者起码应该做到的。
在现实的教育中,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拥有一颗平等真诚的心。一些善良的教师往往不知不觉甚至是“好心”地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在某些课堂上,没有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的民主氛围;在某些老师那里,学生就是学生,就
得听老师的,“我讲你听”、“我管你从”。在教师的潜意识中往往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存在着唯师是从的专制色彩。这样焉能培养出未来中国的主人和21世纪所呼唤的新人?
最后,师爱应是一种公正的爱,是惠及全体没有差异的爱。在现实的教育中,确实存在师爱不公的现象。有的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关爱有加,对成绩差的学生则另眼相看;有的老师在学生与别班的孩子发生冲突时,总是偏袒自己班里的学生;还有的教师视学生的家庭差异对其关爱也有所差别。如此种种缺乏公正的爱,在滋润了少数学生的同时,却伤害了更多的心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如果教师的语言、行为稍不考虑,就很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不论出生贵贱,不论学习好差,不论是否本班学生,我们当老师的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让我们在新的社会中,在这样时代里,我们必须要以新的师风,新的师德去关心以及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我们的呵护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