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年 月 日》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小学数学《年 月 日》教学设计备课人 李月彩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数学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2-3张年历卡片(不同的年份)。
(2)搜集有关平年、闰年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年 月 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明确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并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
3.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记忆大月、小月。
教学难点: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三、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时间单位。接着教材通过例1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年历,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沟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另外教材还特别安排“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教材例2给学生分别出示了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两长月历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数是不同的,这样引出平年和闰年的知识,然后再利用“做一做”中呈现的1993年至2004年的二月份月历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情分析: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
利用互联网、课件、视频等,创设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和探究,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升国旗的视频,课堂播放。
【百度视频】
播放视频:边播放地球饶太阳转的视频边解说,我们居住的地求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65天多6小时,我们把一年定位365天,叫做平年,这样过了4年就少算了约1天(24小时),把这一天加在二月份,这一年就有366天。
8.练习:下面年份是闰年的划“√ ”。
***919972000
9.议论为什么1900年不是闰年?
课件出示:因为在设置闰年时,是把5小时48分46秒当作6小时来算的,这样长年类月下来也要造成很大的误差,所以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科学家是用“缺了补,多了减”的方法来调整的。
所以,我们说,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10.练习:下面年份是闰年的划“√”。
*********2402300
11.回顾整理小结完成板书,并出示完整歌谣: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二月只有二十八。平年三百六十五,闰年再把一日加。
三、课堂检测 形成能力
1、填空:
(1)一年有()个大月,()个小月。
(2)今年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3)5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4)8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5)小明在外婆家连住62天,正好是经过两个月份。你知道是哪两个月吗?
我国举办奥运会在___年,这一年是的2月份有__天,我们称它为___年。
2、判断
(1)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30天。()
(2)凡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3)二月份只有28天。()
(4)7月1日是党的生日,它的前一天是6月30日。()
(5)1800年的2月有29天。()
3、冬冬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
四、总结回顾趣谈收获
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五、课外延伸
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当然你还想了解年月日的那些知识,同样可以上网查一查。
附板书设计:
年月日
一年12个月365天
(1、3、5、7、8、10、12)叫大月31天
(4、6、9、12)叫小月30天
1996年(闰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1997年(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
附表1:我发现:
1、一年有个月
2、天数是31天的月份有,天数是30天的月份有。
3、二月份是天或天。
4、我还发现
附表二:
1990-2010年二月天数统计表
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备课时,从课的容量上来看,量确实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40分钟内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和判断方法,会计算全年天数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通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本节的目标定位准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由于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我采用的方法是尽量优化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引进和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指导还不够,探究学习时对学生的组织还做的不够,再就是课的容量大,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调控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锻炼,对教学方法还需要摸索。
第二篇:数豆子教学设计
数豆子教学设计
数豆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活动中培养数感。
3、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重点难点: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
黄豆若干,计数器22个,塑料盆、小桶、纸盒子若干,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数数,初步体会估数)
谈话: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数学课拿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可让学生说一说)豆子是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的。今天我们看谁会思考、会观察、会从玩豆子中发现数学问题,请大家听清要求: 玩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会合作,互相谦让。
玩豆子的时候要注意,别让豆子掉到地上。
同桌两人玩豆子。 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 两人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 看谁猜得最接近。
活动结束时,我就站在这儿,你就马上停止了。
(教师要走近学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合作中的问题)
二、活动二 (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读、写数)
1、师生互动活动。
你们玩得真开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我一把抓多少粒豆子?
(1)学生猜,教师不做评价。
(2)怎么知道有多少粒豆子呢?
(3)交流数的方法。
2、我每组都给你们抓一把豆子(教师边说边抓),数一数到底有多少粒豆子?
(1)小组内数豆子。
(2)小组汇报有多少粒豆子。
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
3、怎么写这个数,请你试着写一写。
(1)每组派代表到黑板前写数,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写。
(2)老师根据学生写的数,进行适时指导。(例如62: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3)同桌交流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现在回过头来,说一说我(指教师)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引导学生找一个中间值)
三、活动三 (在估数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读、写数的方法)
1、同桌两人玩豆子。 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一起猜有多少粒,猜后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
你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2、指定物体量豆。(体会估计需要有依据)
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呢?让学生自由地猜,猜的结果反差太大,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方
法估计。 两人一组,装满一小桶豆子,想办法估计,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
交流你是怎样估计的。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
四、活动四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读、写数的兴趣)
1、拨数游戏 一个拨数,两个同时读并写出这个数。
全班交流。(教师注意抓住对特别的数的处理,例如90,66等数)
认识百位。可以介绍一下三位数和两位数。
2、猜数游戏
(1)全班一起做猜数游戏。
在你的纸上悄悄写一个两位数。
指名猜一名学生写的数。(其他学生猜,该生做提示) (3)教师试猜一个数。(用区间套的方法)
同桌两人玩,一人在心中想一个两位数并写下来,另一个人猜这个数。
五、活动五
增加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感受。
数豆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培养数感。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具准备:
黄豆若干,计数器22个,塑料盆、小桶、纸盒子若干,实物投影仪。
重点难点: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数数,初步体会估数)
谈话:今天我们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数学课拿豆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可让学生说一说)豆子是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的。今天我们看谁会思考、会观察、会从玩豆子中发现数学问题,请大家听清要求:玩的时候,同学之间要会合作,互相谦让。
玩豆子的时候要注意,别让豆子掉到地上。
同桌两人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两人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看谁猜得最接近。
活动结束时,我就站在这儿,你就马上停止了。
(教师要走近学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合作中的问题)
二、活动二(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读、写数)师生互动活动。
你们玩得真开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我一把抓多少粒豆子?
(1)学生猜,教师不做评价。
(2)怎么知道有多少粒豆子呢?
(3)交流数的方法。
我每组都给你们抓一把豆子(教师边说边抓),数一数到底有多少粒豆子?
(1)小组内数豆子。
(2)小组汇报有多少粒豆子。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
怎么写这个数,请你试着写一写。
(1)每组派代表到黑板前写数,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写。
(2)老师根据学生写的数,进行适时指导。(例如62: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
(3)同桌交流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现在回过头来,说一说我(指教师)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引导学生找一个中间值)
三、活动三(在估数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读、写数的方法)
(一)同桌两人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一起猜有多少粒,猜后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
你一把大约抓多少粒豆子?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指定物体量豆。(体会估计需要有依据)
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呢?让学生自由地猜,猜的结果反差太大,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想方
法估计。两人一组,装满一小桶豆子,想办法估计,看谁估计得比较准确。
交流你是怎样估计的。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
四、活动四通过游戏,激发学生读、写数的`兴趣
(一)拨数游戏一个拨数,两个同时读并写出这个数。
全班交流。(教师注意抓住对特别的数的处理,例如90,66等数)
认识百位。可以介绍一下三位数和两位数。
(二)猜数游戏
1全班一起做猜数游戏。
(1)在你的纸上悄悄写一个两位数。
(2)指名猜一名学生写的数。(其他学生猜,该生做提示)
(3)教师试猜一个数。(用区间套的方法)
同桌两人玩,一人在心中想一个两位数并写下来,另一个人猜这个数。
五、活动五
增加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感受。
数豆子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26-27。
教学目标
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画图、写数等不同的方式表示数。
2.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
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
PPT、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笑笑的美术老师布置一项美术手工作业给笑笑,需要用到红豆,回去妈妈给了她这些红豆,你能估计下这些红豆有几粒吗?
师出示一杯豆子(内装28粒),请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粒。
学生答得不一样。
师:同学们估计的相差还是挺大的,看来估计是需要一定方法的,我们可以先数10粒放入另一个杯子中,再估计一下。
生:我估计有……粒。
二、学习新知
1.活动一:估一估,数一数。
师:数学不能只停留在猜测上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粒吧!几粒几粒数比较快?谁估得比较准?
2.活动二:拨一拨,写一写,认一认。
(1)学生动手操作
师:刚才小朋友们数出豆子的数量是28个。这个数怎么拨?(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再指名介绍怎么拨,并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
(2)教师示范写数,读数
怎么写计数器上的数?读呢
(3)小组合作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让学生知道:十位数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数上的2表示2个一。
(4)小结:相同的数,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让学生明白:十位数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数上的2表示2个一)
(5)拨写20
20在计数器上要怎么拨呢?指名上来拨,个位上没有珠子可以不写吗?
(6)拨一拨,认一认。
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97、98、99、100。
(让学生知道满十进1和计数器左边第三位是百位
3.活动三:想一想,试一试。(用小方块、图形表示数)
(1)28的表示。
师:28除了能表示刚才的28粒红豆,还能表示这些图形,你看懂了什么?同桌讨论,交流汇报。你还想怎么表示28?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34。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发现有特色的表示方法,进行展示交流。
三、应用练习
1.课本27页练一练第1题。先做一做,再让学生填一填,认识26的组成。
2.课本27页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看图写数,认识数的组成。
3.做课本第27页的第3题。看计数器写数,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就用0来表示。
4.课本第27页练一练第4题。
5.找出生活中的100。估计糖果数,看书的页数、住址中的编号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数感)。
四、回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
数豆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1、数位、基数、序数概念的渗透。
2、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给每组发一袋豆子)今天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观察、会思考。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是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还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数出30粒豆子。活动规则: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豆子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重新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豆子是不是差不多。教师小评。刚才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的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活动规则,非常好!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抓的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
二、师生互动。
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你们数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把豆子大约多少粒?(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2)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同样多的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间互相看看拨得是否一样,各小组的组长进行监督,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数。教师给予评价。练习拨数、写数。我们一起来看22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学生汇报: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写一写“22”。问: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
(“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根据计数器写数。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一想,试一试。
(“练一练”第4题)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4)找找生活中的100。(“练一练”第5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小结
今天学了很多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数豆子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活动中培养数感;
3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
4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具准备:
黄豆若干,计数器22个,塑料盆、小桶、纸盒子若干。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同桌二人玩豆子。
1一人抓一把豆子,另一人猜一猜有多少粒。
2两人数一数有多少粒。
3交替进行,看谁猜的最接近。
(用猜一猜、数一数的活动把数数和读数结合起来,把说和做结合起来,把数与实物结合起来。)
活动二:数豆子,并交流“数”的方法。
1教师给每一小组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
2数豆子,并交流数的方法。
3同桌抓豆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数豆子(交替进行)。
4在计数器上拨出小组同学数出的豆子数。说说个位上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5写出这个数。
(可以一颗一颗地数,也可以几颗几颗地数,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的经验,总结“数”的方法,同时把数数、拨数和写数结合起来,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
活动三:四人小组活动:量豆子。
1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猜一猜,估一估);
2用怎样的方法估这一小桶的豆子数呢?(小组活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估”的方法)。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量一量)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
4写出这个数。
(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活动,学生需要进一步经历一个“以群计数”的探索过程,经历一个积累“估”的'经验和概括“估”的方法的过程,经历一个感受数的意义和数的大小的过程。)
活动四:拨数游戏。
1同桌一生拨数,一生读数、写数(交替进行);
2教师写数,学生读数、拨数(特殊的数如:90、66等)。
(把操作与读写结合起来,把操作与计数单位的认识结合起来。)
第三篇:数蛤蟆教学设计
《数蛤蟆》教学设计
执教:郑莎莎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活泼风趣、地方色彩浓郁的儿童歌曲,是四川民歌。“花儿梅子希”是具有地方语言特点的衬词,歌曲用歌唱、算算的趣味方法赞颂了太平盛世。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展现自我,求知欲浓,已经具有参与意识和交流愿望,获得新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因此,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育观念,巩固和提高音乐表现力,拓宽视野,增强多元化教育。通过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认识到生活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课程标准: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参与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本课以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为切入点,激发儿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逐步培养儿童热爱音乐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数蛤蟆》初步感受四川民歌的音乐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编歌词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编一编等系列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从而教育学生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教学难点:听辨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相同的乐句。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歌
1、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把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名字告诉我们?(学生说出喜欢的动物的名字:小羊,小猫,小狗等)
2、师: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猜猜,看看谁能猜出是什么动物。“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 师:“青蛙”它长得什么样?
生:大大的眼睛、大大的嘴巴、长着四条腿„„
二、新授
1、听范唱录音。
2、师: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带着问题听歌曲)师:歌曲里数到了“蛤蟆”的哪些部位? 生:嘴、眼睛、腿
师:几拍子歌曲?歌曲什么情绪演唱的呢? 生: 二拍子歌曲,活泼、有趣地。
4、师:听小朋友数蛤蟆数得真开心,老师也很想来数看看,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数蛤蟆吗?(师弹琴范唱)5领读歌词。(课件出示歌谱)
(1)师:下面我们跟节奏来读读歌词。
一只 蛤蟆 | 一张 嘴 |两只 眼睛 | 四条 腿|乒乓 乒乓|跳下 水|„„(配上节奏)
(2)师:解释:“花儿梅子希,水上漂”。因为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所以它采用了地方方言。这句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任何意义。有了这个“衬词”以后,歌曲就更加的生动,形象,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的味道。
提问:你们知道“蛤蟆不吃水,它吃什么了?
解释:蛤蟆不吃水,它是因为吃害虫了。庄稼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歌曲呢? 生:欢快、活泼,高兴的心情演唱。
(揭示课题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进行德育渗透游戏激趣,同时练习歌曲中的节奏,歌词、熟悉歌曲旋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情趣。指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得用甜美的声音朗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
(1)师弹琴教唱旋律,并解决歌曲难点。
师:歌曲的衬词“花儿梅子希”一定要唱得自然流畅,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要唱准。(旋律中的难点多练习几遍)(2)找出节奏、旋律完全相同的乐句。
师:在这首歌里藏着两个双胞胎,也就是说有两对旋律、节奏完全相同的句子,请你们把他找出来,并能唱一唱吗? 请学生找出来唱一唱,师伴奏。(3)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着电子琴唱歌曲。(4)跟课件范唱齐唱歌曲。
对唱的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
(5)师:四川人民豪爽幽默,我们要把歌曲表现得在诙谐生动一些,大家跟伴奏完整的唱一遍这首歌。(鼓励学生,生动演唱)(播放伴奏录音)
(让学生从欣赏到熟悉节奏再到学唱的一步步过渡,然后学会歌曲的旋律,这个重难点解决之后,教师再一步步深入,包括对歌词的了解、歌曲的处理的深化,让学生熟悉掌握歌曲。)
四、拓展延伸
1、你还能接着往下唱吗?三只、四只蛤蟆呢?我们来试一试,唱一唱,看谁数得清?谁数得准?(播放歌曲伴奏)①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②数出后并唱一唱。
③ 加入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用“双胞胎”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并有兴趣积极地进行探究。从而进行难点突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数蛤蟆》,认识了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看到有伤害小动物的行为要制止,做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学生。
第四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反思
去年教学《近似数》,批阅作业时那个头痛至今都忘不了。一是当时对这节内容没有教学过,心中总是没有一定的“自信”;二是又感觉不会很难,不就是用个“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么?导致自己的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脱离,所以交上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学生出现的错误直接告诉自己没有上好这一节内容。自我认为很是简单,教材也是安排一个课时结束新知,可实际不然。所以今天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把事速度放慢了许多,也打算用2个课时来完成。与其快速没有效果的完成,还不如让学生掌握牢固多用一个课时来消化。
今年放慢了速度,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明白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真实情况,以免后面会忘记,所以特记下来,以备下次之需,同时也改进自己的教学。
问题一:学生明白“四舍五入法”,不明白的是怎么用这个方法。
在讲解完“四舍五入法”时,学生通过其他人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能够接受‘满五要也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就要舍’的道理。但是真正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理解。例如教材中安排了“233184人约等于20万人,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有些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就看万位是不是比5大?”;可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有一些孩子提出自己的“质疑”:那8不是比5大吗?为什么不是“进一”,而是“舍掉”。从这些孩子的理解上出了问题。课堂上没有直接消除他们的疑问,而是由两个孩子说了自己的看法。A说,8在十位上,表示八十,对20万是根本不受影响的。B说,就算是五入,8向前进一位,那也只能说百位上变成,然后不能再继续向前进一位了。C说“233184”在数线上离20万更近,所以约等于20万;其实三个孩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同时孩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解述自己的看法,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于是在孩子们的想法上,我把“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明白什么“四舍五入到十万”。所以要让学生掌握到关键: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再看这一位的下一位„„。
问题二:15000约等于多少?
教材为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更接近于哪一个精确的数,安排了一个直观的“数线找位置”的方法,再观察与哪个更接近,再约等于哪个数。这个方法很好,非常直观。课堂当中有一位男生对18000接近于20000,理解就非常好。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在数线上,先找到15000,如果比15000大一些就近2万,如果比15000小一些就近约等于1万。其实就可以说是直观的“四舍五入法”了。但是有人就提出疑问,那如果正好在中间,15000又是近似哪一个数。
今天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但课堂中学生提出的疑惑让人很是开心。这些暴露在学生中的问题,既是今后在备课教学所需要注意的,也是能看出学生在课堂中有善于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这应该也是课堂中的一个较大的收获。
第五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没有,我们在听新闻、看电视时,会听到或看到很多数据,这些数据有些是精确数,有些是近似数。我记录了这样一条信息,请你们帮助我看看,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多媒体出示:三峡水库最终蓄水393亿立方米,26台机组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为修建三峡水库,120余万人从这里迁移到其他地方。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一些事物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用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叫近似数。
例如:我们学校有1453人,我们可以说大约有1500人。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四舍五入,从这几个字你能想到什么?
教师讲解四舍五入的含义。
(2)方法:重点让学生体会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
近似数教学设计
黄长寿
教学目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