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区域规划
2014年区域规划
区域:
业务员5人:xxx、xxx、xxx、2014年销售目标:万元
目标分解:将2014年销售任务到每个业务员,到每个网点,到促销员每月。达成目标需要落实的工作:
1、业务员业务能力的培训:
采用一对一培训,辅导业务员做好每月工作计划,带业务员从门店走访做起,现场辅导陈列,促销员管理技巧,辅导与超市负责人沟通技巧。
2、业务员产品知识培训:
目前公司有XX品牌,XX单品,在公司陈列室要求业务员熟悉产品,主要了解产品的卖点,提炼促销话语。同时辅导业务员怎样与超市谈判,卖进产品。
3、月度促销计划的培训:
要求业务员提供超市自己的促销规划,针对超市的促销规划制定我们公司的促销方案,如超市搞换购活动,我们可以让超市用我们的商品做换购商品,(购物满58元+1元,换购我们公司120g护手霜一支);同样满就送也可以这样做(购物满88元送我司SOD蜜一瓶);我们公司也可以与超市合作做厂商周活动;均一价活动(洗发露、护发素、面膜、沐浴露统统10元)。
4、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竞争力,执行力也是企业的生命力!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策略,30%靠团队,40%靠执行力。再好的方案如果不去执行=0。在这方面主要考虑加强检查考核,下属只做上级检查的工作。从本月起,我将加大门店的检查力度,考核业务员工作计划的进度,同时建议公司设立奖惩制度。
5、关于建立部门周例会制度: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了解各业务销售状况、人员思想动态,掌握一线人员的需求,更好的服务好市场,自2014年1月1日起,各部门将每周星期一17:00—18:00点作为周例会时间(时间段自己定),总结讨论上周工作情况,发现宏扬亮点,找出存在问题和下周工作安排,公司各部门将会议形成书面的“工作纪要”(列入考核之中)。
6、X万元标杆门店打造思路:
首先由业务员上报客情较好的门店,公司筛选在当地有影响力的门店,从硬件着手(外窗的形象广告、店内的包柱、端架、异型架、地堆、、POP、跳跳卡等)全方位包装;软件上,促销员加强心态培训、促销技能培训、商品、赠品优先考虑配送、特价活动天天有、外场优先考虑,门店设立公司会员制,积分换产品、积分送美容(免费做一次美容)、积分送海洋世界门票、积分500分+1元购洗发露一瓶。
7、连锁操作思路:
首先是总部的产品进场、滞销品解码、档期活动的跟进,客情管理。其次是做好各个门店的销售工作。从客情方面来讲,门店的客情比总部的客情重要,因为销售是在门店产生的,门店的支持是产生销售的主动力。门店陈列、门店缺货、门店人员管理、门店促销执行等工作同样是很重要的。如:总部促销档期开档了,门店促销品断货、门店促销员没有将促销品打堆、没有陈列在端架、没有将促销品调整到黄金视线、没有POP、爆炸卡、没有告知顾客卖赠的力度。
所有的工作规划都必须按照戴明环推进,也就是:从目标的制定到行动计划;执行具体工作流程,实现工作计划中的内容;检查评估现有结果,找出问题所在;处理:成功经验标准化;失败教训也要总结对策。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使区域目标得以实现。
第二篇: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
第一章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分自然及人文要素调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1、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
第二章
1、自然资源: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2、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1)自然资源评价原则: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2)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自然资源质的评价;自然资源量的评价;自然资源地况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和特征评价;自然资源可能开发利用的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评价
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只在一个具体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3、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就是对生态环境与人类需要之间关系的评价与判断。
4、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依据经两三年的生态环境调查与监测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过程,其目的是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1)评价单元的确定(2)评价因子筛选与指标体系的建立(3)评价标准与方法的确定(4)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分级、分类与分区
6、生态环境补偿:是一种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第三章
1、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区域经济特色是由区域差异、区域优势、产业布局指向
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利益所决定的。
2、区域发展历史基础分析的主要内容:1)区域历史沿革的分析2)区域与发展的重要经济社会历史事件的分析3)区域发展动力的历史变化分析
3、人口机械增长指区域人口的净迁入
4、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第四章
1、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进化和革命。
第五章
2、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综合指标:1)POIL指标2)人类发展指数
3、区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人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4、区域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原则:1)量化原则2)一致性原则3)简明易操作性原则4)独立原则5)启发性原则6)科学性原则
不同层次指标体系:1)三大区域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2)省级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3)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六章
1、区域优势: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更富有竞争力,具有更高的资源(包括社会、自然资源等)利用效率,从而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较高水平。
2、区域分工的模式:垂直分工;水平分工;混合分工
3、区域资源环境:指的是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狭义的区域投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区域经济环境、区域政策环境以及区域社会文化环境;广义的区域投资环境包括与区域相连的周边地区投资环境、国家投资环境以及更广大的国际投资环境。
第七章
1、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1)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2)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3)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4)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2、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2)区域主导产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3)主导产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
3、主导产业的判断标准:
1)对区域发展目标的贡献: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影响;对区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区域就业的作用;增加价值;出口潜力;环境影响
2)竞争能力:技术先进程度;产品质量水平;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利税效果
第八章
1、区域规划: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2、区域规划的内容: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区域空间管制;区域发展政策
第九章
1、区域发展战略: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全局意义的谋划
2、空间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1)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2)明确开发的重点城市、地区和开发的时序或推进的层次关系3)要体现区域和区内各部分空间开发上的问题和未来开策略4)要体现区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增长极: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1.点—轴扩散理论
核心:社会经济客体大都在点上集聚,通过线状基础设施而联成一个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
主要依据:生产力地域组织的演变过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事物相互引力和扩散方式的普遍性。
点—轴开发模式工作步骤:首先,在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有利发展条件和开发潜力的线性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
其次,在各条发展轴线上,确定若干个点,作为重点发展的城镇,并且要明确各个重点发展城镇的地位、性质、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以及它们的服务、吸引区域 再次,确定点和轴线的等级体系,形成不同等级的点轴系统
重点开发轴的选择:(1)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2)有水陆交通干线为依托
(3)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
(4)矿产资源很水资源丰富的地带
重点发展城镇的选择:(1)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
(2)城镇的发展规模
(3)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
意义:(1)有利于发挥集聚经济的效果
(2)点—轴开发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作用
(3)有利于把经济开发活动结合为有机整体
(4)有利于区域开放式地发展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利用土地的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1.建筑密度:指在一定的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
2.容积率:指在一定地块范围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整个地块(或建筑用地)面积之比,又称建筑面积密度。
3.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的数量,是反映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4.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为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5.区域管制分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第十二章工业产业化内涵:(1)在生产组织上,按照农业经济再生产的规律,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产业链通过升道纽带连接为一个完整产业系统。(2)在经营方式与内容上,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业贸一体化经营。(3)在经营目的上,要在提高产业化组织整体经营利润的基础上,是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利益得到提高,逐步形成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农业增值、农业增收、财政增加的目的。(4)在实施中,农业产业化具体表现为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
1、区域农业产业化需要具备的条件:(1)要有相对的资源优势(2)主导产品要有较高的商品率(3)要有系列的开发项目(4)又运作灵活的产业化组织载体(5)建立
产业化运作机制。
2、影响加工制造工业布局的因素:(1)原料的供应现状(2)市场需求(3)专业化协作(4)技术基础。
3、物流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1)物流发展规划(2)根据物流发展规模(3)按照“时间成本、服务水平”的目标要求,规划确定物流的各个环节(4)规划建立物流信
息系统。
4、高新技术园区的布局特点:首先,高新技术园区的组成,以教育、研究与开发、生产企业三者为其核心,他们构成园区的生产功能,是园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
在,也是园区作为一种社区形式其日常生活最突出的功能。其次,高新技术园区还要满足服务功能的要求。
第十三章基础设施:指国民经济体系中位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部门和行业,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技术性工程设施和社会性服务设施。
1、基础设施趋势:远程化、区域化、高级化、先进化、网络化、生态化、节约化。
2、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客货运量及物流向的预测;运输方式结构的预定;提出交通运输网的基本方案;选定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具体布局;工程修建时间和造价结算。
3、区域运输结构的选择:(1)了解幅员大小、地貌特征和河海通航条件、分析公路、水运作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可能性(2)未来货流种类、流量大小和运输距离对运输方
式的需求(3)现有生产力布局和运输线路承担的运量、线路能力、利用状况及未来扩建的可能性(4)未来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发展对运输方式的要求。
第十四章城镇体系: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1.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
(1)以区域为整体,统筹考虑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明确城镇职能分工,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调控和引导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大小城镇协调发展。
(2)协调区域开发活动的空间布局和时序,限制不符合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开发活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3)保障社会公益性项目的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区域基础设施共享和有效利用,降低区域开发成本。
(4)确定引导城镇体系完善与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3.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的总体框架构思
“点—线—圈—区(带)”相结合,多级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城镇和一般发展城镇相结合点——指大大小小的各个城市(镇)
线——指沿着交通干线形成的区域产业与城镇发展轴线
圈——指有一定规模的中心城市和部分次中心城市圈
区(带)——指城镇密集区(带)
4.规划城镇体系职能结构的基本方法
(1)分析各城镇的现状经济职能类型组合(2)对主要城镇,进一步分析其职能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包括行政管理、工业、交通、商贸服务、科教文卫体、旅游等职能
(3)对中心城市,要分析其在高一层次区域、在全国的地位作用,乃至国际性的作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旅游等职能
(4)规划期发展条件变化分析
(5)城镇体系职能片构规划的基本思路
第十五章区域生态环境规划: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发展趋势,结合生态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生态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1.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不同区域在环境片构、环境状况和服务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又称污染控制规划,是针对区域或城市环境质量制定的目标及主要环境问题而拟定的污染控制措施。
第三篇:区域规划论文
区域规划论文
系部名称: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班 级:建筑101 学 号:1008070124 姓 名:罗小林
指导老师:王丽
2014年4月26日
贵阳市花溪区的SWOT分析
摘 要
贵阳市花溪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资源充足,为了响应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贵阳市的整体规划布局,现简单论述一下花溪区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实现资源的更合理整合与分配,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区域规划;花溪区;SWOT分析
简介
花溪区位于黔中腹地,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17公里。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国土面积891.56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约3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三分之一,有汉、苗、布依等38个民族。
贵昆、湘黔铁路贯通区内,北有贵阳西站及货场,西有湖潮站和磊庄机场,东北部有贵阳机场;贵花高等级公路直通市区,312国道和101省道贯穿全境。
花溪区具有高原季风湿润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年平均气温为14.9℃,无霜期平均246天,年雨量1178.3毫米,空气优良天数341天。
现阶段基本情况
近年来,花溪区坚持“生态区、文化区、旅游区”的发展定位,始终把现代服务业作为重要工作,细化目标,强化措施,使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提速,增加值占居主导地位,全区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亿元,天河潭和青岩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顺利申报和建成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成功举办贵阳市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花溪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通往各乡镇的水泥道路实现硬化,西南环线、甲秀南路、国宾大道相继贯通,城区范围进一步拓展,新建商住房品味不断提高,地区发展的主框架得以建立和明确,天河潭、青岩古镇等景区景点进一步升级,西站、改貌等地大型物流中心深入发展,村镇银行、林中月大酒店、合力超市相继入驻,迁建规范了小吃城,花溪迎宾馆以及省金融机和省司法机关培训中心运转良好,农贸市场布局日趋合理、改造稳步推进。
存在问题:基础设施滞后,老城区部分房屋道路低矮陈旧,商业发展氛围和空间受到限制;花溪公园、青岩古镇、天河潭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陈旧。商业发展缺乏大项目、大企业带动,辖区内至今没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超市、商场、酒店入驻。旅游景点开发层次低,还停留在低层次的观光游览,种类单一,特色不突出,参与性不强,民族性和地方性旅游项目尚有潜力、开发不够。
SWOT分析
(一)优势
1、区位优势
花溪区是贵州省会贵阳市下辖的一个区,距市中心17公里,位于贵阳市城南,新一轮规划已调整为贵阳市主城区,处于贵阳市次核心区域,贵阳市环城高速穿插覆盖辖区大部分乡镇,与全市发展联动更加紧密,同本省大部分区(县、市)相比,地理位置、发展潜力较为优越。城市化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2、生态优势
花溪区年均气温14.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34.1%,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休闲、旅游、度假和避暑的理想之地。
3、旅游优势
境内有花溪公园、十里河滩、天河潭、青岩古镇、高坡苗族风情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81处,素有“高原明珠”之美誉。
目前全区共有宾馆、酒店、招待所158家,房间3673个,床位 4639 个(有国宾馆、青岩堡大酒店2个准五星级酒店,有溪山酒店、玉龙宾馆、红阳宾馆、工行培训中心、贵州记者俱乐部5个三星级以上酒店),全区餐饮业(含个体)有1252个,娱乐场所34 家,超市3家,便利店461家,其他小型商铺872家,从业人员约8763人。
(二)劣势
1、受城市规划制约,城市建筑容积率偏低,导致楼群上不了规模、提不了档次,尤其是在老城区表现得更加突出,难以满足大型商场的业务用房需求,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没有系统科学商业发展规划,缺乏对大型综合服务区的设计和指导。
2、社会投资参与度不够,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对片区整体开发难度较大。政府自身债务沉重,财政对服务业发展投入力度有限。
3、花溪区的市民意识形态还不是很开放,懒惰气息浓厚,缺乏一种理财的概念,整体文化素质低下,对社会没有认同感。
4、花溪区的整体道路破烂混乱,拥堵不堪,交通规划不好,公交线路错乱,公交车缺乏。人行系统严重断裂,不平衡,缺乏无障碍设计。
(三)机遇
当前,花溪区迎来了与经开区优势互补发展、贵安新区快速发展、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三大发展机遇。立足第二产业,以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高新科技园为主体,围绕“生态区、旅游区、文化区、宜居区”的主题,实现花溪经济的高速发展。花溪大学城的建设形成了全省的文化教育中心,并辐射向周边区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创业环境。
(四)威胁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入花溪区以及第二产业的发展,游客的增多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水体遭到了污染,古代民居局部被破坏,难以恢复,这些都给花溪的自然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SWOT战略矩阵分析
1、优势-机遇(SO)战略
根据花溪区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势,立足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生态居住区,大力修建道路,把花溪打造成全国的旅游避暑胜地。
2、优势-劣势(ST)战略
花溪区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西站、牛郎关、贵州穗前、改貌、贵阳恒通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地利物流园农产品、金石产业园,及孟关国际汽贸城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积极争取“无水港”项目落地,支持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优化区域布局。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妥善处理好生态环境的平衡,防止资源浪费。
3、劣势-机遇(WO)战略
做大做强旅游业。围绕“高原明珠”旅游品,整合全区旅游的人、财、物资源,按照“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发展思路,集宣传推介、组团导游、生活服务于一体,对全区景区景点进行统一包装、统一运作,依托花溪山水溶岩自然景观、少数民族文化、古镇文化等资源,围绕花溪国家生态湿地公园、天河潭和青岩古镇创5A级旅游区工程、青岩堡、高坡云顶草原、红岩峡谷等景区景点和镇山、林木等民族风情村寨打造省级旅游风情线。加强对旅游服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及素质培训,强化市场营销,主动走出去加强与省内外各景区、各大旅行社的合作力度,推出多套旅游精品线路,大力招揽客源。全面深入打造青岩镇古香古色的旅游特色,规划建设仿古建筑,形成东西对称、格调统一、浑然一体的整体古镇格局,加快“中国古镇第一街”授牌进程。加快推进天河潭等景区“5A”级申报评估工作,积极推广青岩猪脚、辣子鸡、腌菜、玫瑰糖、金银首饰、木雕陶艺、民族服饰、民族乐器、米酒、黄糕粑等旅游商品品牌化经营,提升档次和品味,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和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全面推动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4、劣势-威胁(WT)战略
(1)合理引导投资。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扩大服务业开放领域,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服务业,以实行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同价。结合增值税改革,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制度。拓宽服开放促改革,以竞争促发展,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服务企业,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积极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服务业税源的征收管理,稳步化解债务,加大对服务业领域的投资。(2)做到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定严密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服务。大力发展文化业和体育事业。(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市民积极工作,最大限度增加工作岗位。(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过度开发。
参考资料:
1、《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2、花溪区概况·中国花溪
3、花溪区行政区划·中国花溪
4、《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方法》
5、《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第四篇:城市和区域规划
九龙湖校区选址影响因素分析之——城市和区域规划
九龙湖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南部的九龙湖畔,机场高速路以东,宁溧路以西,南京市二环路以北,距老校区四牌楼约20公里。江宁是南京市未来发展的主要区域,九龙湖校区所处的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南京市区与禄口机场之间。
南京市在总体规划调整时提出了做大南京的空间发展战略,提出“两条轴线、三个发展层次、三个新市区和一疏散三集中”的发展战略。“两条轴线”是指沿江发展主轴和南北发展主轴;“三个发展层次”是南京主城、都市发展区和市域,其中都市发展区为重点空间;“三个新市区”是指东山、仙西和江北;“一疏散三集中”指的是疏散主城的产业和人口、人口向新市区集中、产业向开发区(园)集中和教育科研向大学城集中。
从我们对区位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校区的选址方案符合南京的空间(或区域)发展规划,依据南京市发展战略中产业向开发区集中的思想,南京的国家级开发区有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浦口)开发区,而江宁开发区目前是南京三个开发区中引进资金最多、成长最快、发展势头最好的开发区,江宁开发区地处南京城市南部,距市中心仅7公里,是南京主城发展的核心区域,开发区是建立较早的国家级开发区,园区内工业基础较好。且随着地铁一号南延线及3号线﹑5号线的建成,城市南移,九龙湖校区所处的区域轨道交通也便利起来,此外东南大学作为一所“211” ﹑“985”重点工科院校,科研实力雄厚,基于产业需要,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作为为学校的众多科研成果试验基地,将东大科技资源和开发区产业平台融合发展,可同开发区内各高新技术企业共同搭建技术平台,为推动南京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做贡献,响应南京市对于教育科研产业化发展的号召。
通过上述分析和资料搜集,我们可以看到从区域规划方面新校区选址在九龙湖(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存在以下弊端:开发区与南京主城对接不紧密,未能充分融入南京整体发展格局。且周边商业用地改变了原有的土地结构,使得校区不能与其他高校﹑科研企业形成紧密的联系。
第五篇: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1、区域规划: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2、区域发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3、区域的概念: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4、区域的基本特征:可度量性、系统性、不重复性。
5、区域的本质特征:一是整体性,使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化 2.区域间经济的联系 3区际劳动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
区域分工的模式:1.垂直分工2.水平分工3.混合分工
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1)区际差异与区域优势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料指向、市场指向、交通指向)3)劳动地域分工规律4)区域利益等。
1、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高,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对国民经济的驱动作用较大,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的产业。
2、辅助产业的概念:辅助产业:又称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职能分工结构规划、等级规模结构规划、空间结构规划及网络结构规划
区域电力规划的内容:1,需电量预测2,电源建设规划3,区域电网规划4,高压线走向 管治:通过多种利益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社会治理方式。管制:管制者基于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目的,依据既有的规则对被管制者的活动进行限制。以支配和控制为基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2.区域发展战略包含的主要内容1)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战略布局、战略措施
2)如何进行战略选择:(1)知己: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包括:
①评估区域地位:区域地位是指某区域在区域系统中或同层次区域中的排序、重要性、所起的作用和影响。②确定区域的优势和劣势:一是区内比较。二是区际比较。③评估区域容量(即土地人口承载力):区域的变化。二是结构性:区域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具有层次性、自组织性、稳定性。
6、区域规划原则:(1)承认和自觉运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2)因地制宜,发挥优势(3)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4)有计划有步骤地发挥在那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5)国防安全原则
7、区域规划的内容:⑴区域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⑵ 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⑶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 ⑷基础设施规划⑸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 ⑹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⑺区域空间管治 ⑻区域发展政策
8、区域规划主要任务:促进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及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具体内容包括(1)确定发展方向(2)区域合理布局(3)人口居住规划(4)基础设施规划(5)生态良性循环(6)社会经济协调
1、区域发展要考虑哪些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基础、综合比较优势
2、资源承载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技术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3、区域优势的概念: 某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的有力条件。由于这些条件使该区域更富竞争力,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
4、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①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③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大小。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③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1、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根据区域发展优势与条件、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对未来一定时空范围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的高层次、全局性的宏观谋划。
2、区域规划指标(1)经济发展目标,包括经济总量目标,经济增长目标,经济结构目标,经济效益目标;(2)社会发展目标,包括基础设施发展目标,人口发展目标,科技教育发展目标,生活质量目标,社会保障目标;(3)资源环境发展目标,包括资源利用开发目标,环境保护目标等。
3、区域分工的特点1.区域生产的专业配套产业,或关联产业,是对主导产业的产品进行再加工或对其副产品和废料进行综合利用的产业,以及为主导产业提供原料、半成品、零配件和其它服务性的产业,即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并服务、配套于主导产业的部门。
3、产业结构的内涵:地区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4、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1)社会消费。(2)资源状况。(3)科技水平(4)原有产业基础和产业传统(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5、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原料因素,动力因素,燃料因素,消费因素,运输因素,劳动力因素,时间因素
6、产业从哪些角度有哪些划分方法:(1)两大部类分类法,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工农业分类法,工业和农业(3)农轻重分类法,农业、轻工业、重工业(4)三次产业分类法,农业、工业、其他各业(5)霍夫曼分类法,工业分为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与其他工业(6)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7)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8)产业功能分类法,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和潜导产业
7、核心——边缘理论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的过程:核心—边缘理论:(1)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成熟阶段、空间相对均衡阶段;(2)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形态:离散形、聚集形、扩散形、均衡形;单中心到多中心演化,趋于网络化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的性质: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国家以致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首位度:城市首位度就是用首位城市同第二大城市的人口比值来衡量城镇体系的等级与规模关系的指标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区别和联系: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而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他们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只抓住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后者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有规划者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区域管制内容:1,制定发展规划管制政策2,划定各种用途管制区域3,制定相应空间使用要求和管制实施措施。区域管制作用:1.积极作用:①提出合理发展导向和对策,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引导性措施。②抑制市场垄断力量,有效弥补市场不足,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③促进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④保障公民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公共服务。⑤完善传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⑥建立区域系统运行的有效组织体制,优化政府管理效率。⑦保证城乡协调发展,消除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共同繁荣。2.负面效应:垄断权力滥用等。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2.准备起飞阶段3.起飞阶段4.向成熟推进阶段5.大众消费阶段6.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1.用增长极理论分析城乡统筹的问题(1)增长极的概念: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增长极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2)城乡统筹,其内涵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步过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最终目标是要使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属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同质化的生活条件。(3)我国处在增长极的极化阶段:极化效应促成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回流和聚集,极化阶段由于经济集聚,增长极相对地压抑了周围地区的发展机会,与周围地区差异扩大。极化阶段持续的时间可能相当长,期间,贫困地区仍然贫困,政治不安定因素可能增加。对于城乡统筹问题来说,城市作为增长极,其主导产业和推动性工业的发展,具有相对利益,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周围尤其是乡村地区地区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转移到核心地区,剥夺了其发展机会,使城乡的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4)我国现阶段城乡统筹面临的问题:①农村户籍问题 ②土地产权问题③土地制度问题④“重工轻农”,人为制造“剪刀差”。⑤社会保障的覆盖问题。(5)城乡统筹的解决方法/出路:①做好各项规划的协调工作,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促进城乡统筹;②做好土地利用管理方面工作的改革、调整:a、针对农村产权问题,产权需明晰。b、土地综合整理的实行③做好城乡社会保障、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之间的协调、统筹,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探索建立多层次的指在一定的投资水平下持续利用时的食物生产能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一定营养水平的人口数量。它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土地生产潜力,一是营养水平和人口数量。
④评估区域创新活动: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2)知彼: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从三个方面分析:
①总体环境:总体环境中,经济、社会、文化、军事、政治、法律、风俗等都会影响区域发展。应该把握世界、全国与周边地区的发展变化的总趋势。②产业环境:包括a产业结构分析 b生产状况分析 c产品状况分析 d产品市场状况分析 e产品生产环境
③企业环境或公司环境:一般只在极小地域范围编制规划时才予以研究,多从单一企业或公司的角度去考虑。(3)提出战略构想:基本原则是,要对区域发展的机会和障碍、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作综合分析研究。通过组合分析比较结果中挑选出较合适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