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策略为向导,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以策略为向导,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教育大辞典》中提到:“阅读是从书面语言获取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就其本质来说,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在农村小学,一方面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见识、理解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策略方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兴趣入手,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必要条件。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学生的阅读量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上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除了平时认真上好每一篇课文之外,还可以尝试以下的办法:
第一、同步推荐书籍。在语文教学中,当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同类的或同作者的作品。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开展一些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第三、随机指导。在课堂上,要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现象:学生年级越高,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越来越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言行,我们太急于求成,太焦急想听到满意的答案,而给孩子造成了无形的压力,他们怕老师不开心,不敢“乱回答”,更不敢“乱问”了。但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鼓励孩子多问,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先敢问敢答呢?
第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应保持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焦虑感。特别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他们提出来的任何问题老
师都应该认真对待,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那么他们以后提出来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深刻。
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学生天生好奇心重,求知欲望强。教师可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独特的情境,引起他们的注意。现代教学,由于高科技产品的出现,设计问题情境也较容易。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师可以播放圆明园在清朝时期的华丽、宏伟,配上自己对这皇家园林的介绍、赞美,再播放如今的圆明园的凄凉、颓败,这些必然会引发学生的疑问: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是谁使它变成这样?圆明园是什么时候毁灭的?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学生的阅读效果会更加明显。
第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题好文一半,一篇文章好不好,题目占了很大的比重,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更应该促使学生抓住文章的题目进行思考。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7课《一分钟》,教师可启发学生,一分钟跟我们时钟上的一分钟是一样的吗?一分钟发生了些什么呢?所以要抓住课题启发学生提问。一篇文章里都有一些重点词句,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提问。如《一分钟》里两次出现元元的心理语言: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抓住这句话体会元元内心的懊悔、着急。有一些文章会出现相互矛盾的词语句子,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写道:“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抓住焦急、耐心这对意思相反的词走进老奶奶的内心,感悟她的心情。学生知道怎么去提问,他们在阅读中就会更大胆的思考、表达,阅读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第四、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1、读书法。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应当通读,细读,反复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对于课本中的课文要采用精读法,而课外增长知识的书籍可采用粗略读法。
2、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用比较法进行阅读,能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助于阅读者正确地鉴别、验证和判断书本知识的真伪,好坏,优劣,提高自己理解、接受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常用的比较阅读法,在具体阅读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纵比阅读法、横比阅读法、类比阅读法、综合比较阅读法。比如:《坐井观天》中通过小鸟和青蛙位置的比较,理解它们所看到的天空为什么会不一样。
3、联想法。联想阅读法,对于培养阅读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大有好处的。但是,联想阅读法的运用也并非易事,它通常需要阅读者掌握四个要点:一,联想要跳出常规的约束,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多方面特别是独到的联想;二,联想要符合客观规律;三,联想不要脱离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四,联想不要局限于一种内容和和形式。
4、讨论法。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交流思想,得到更多的进步。老师要做好讨论准备,保证讨论有序进行,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三、勾画、摘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钻”过、“爬”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如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可把文中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瑰丽无比,千奇百怪”“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做读书笔记正所谓是:“养兵千日,必有一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还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不仅要求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多作知识迁移训练;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同时掌握答题技巧、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一定要加强教学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以策略为导引 构建博雅课堂
以策略为导引 构建博雅课堂
青岛台东六路小学 高青松
素质教育的基本使命就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历成长与人格成长。一名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基础、思维、甚至心理来灵活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研究,将一线教师的研究指向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基于问题改进的行动研究。多年的教学策略研究,老师们立足常态、查找问题、合理诊断。学校“尊重差异、彼此欣赏、自由表达、共同分享”的校本教研氛围更加成熟,“以说教为乐事、以研课为趣事、以论教为常事”的校本教研文化逐步确立。策略导引,构建了台东六路小学博雅课堂。
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教师策略研究的起步
教师的策略研究从发现身边的问题起步。问题是客观存在物,关键是教师头脑中是否有研究问题的意识和发现问题的策略。善于发现问题,是策略研究的起始策略,不容忽视。经过研讨与交流,老师们达成共识,即首先解决了发现问题的策略:
从不满足现状中来。策略一:从已有的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在不断追问中来。策略二:在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从追寻“流行”中来。策略三:在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挂钩点。
在完善自我中来。策略四:在追求自我中寻找跨越点。
同时,学校对教学策略研究进行了价值定位:教学经验的熟、巧并不一定代表教学的进步。策略研究把关注的重点指向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着眼于促进教学的进步,提高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机智、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将教师视为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实践者,将达到专业圆熟作为追求的理想境界。
让学习引领研究——教师策略研究的保障
策略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研究始于“问题”的发现,学习则使“问题”更加清晰。让学习引领研究,成为教师策略研究的保障。
优秀教师必修课,找到在研究中学习的乐趣
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从青涩到成熟,都要经过不断的观察和效仿,名师的成长历程与教学策略,无疑是引领教师进行策略研究学习的绿色通道。对教师教学策略引领的学习,学校主要从品读名师精品教学策略起步。
“亲近名师——聆听讲座、学习课例、了解主张”,“品读名师——追寻成长、关注发展、体味成功”是学校策略研究的主题。学校自下而上收集整理了8个学科28位名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及教学实录供老师们研磨、学习,感受名师优质高效课堂的魅力。随着研讨的深入,老师们总结提炼了成为名师需要重视和践行的规律,梳理形成了《台东六路小学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分别是:爱心、读书、反思、策略、责任、创新、尊重、写作、快乐。
名师工作室导教,学会在研究中筹划学习
学校现有全国、省市各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30余人。为盘活校内名师资源,发挥学校名师在教学策略研究中的先导作用,我们成立了125“名师工作室”。即1名名师带动2名学科骨干教师、5名学科潜力教师。名师工作室以项目管理方式带教带研,各名师工作室立项的研究课题均立足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立足学科领域的热点研究。如:方小梅英语名师工作室,确定的“英语课堂观察的有效策略”研究,通过“教学互动”、“教师教学语言”、“教材使用情况”和“教学资源使用情况”四个方面来观察记录授课老师在教学中的特点及优缺点,课后展开研讨,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博雅讲坛,学习成果转化为研究成果
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依托校博雅学术论坛,分别就《教育,我们追求什么?》、《生本、多元的学校课程建设策略》等内容,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大量鲜活的案例、睿智的思考,使得策略研究的学习成果逐步向研究成果转化。学校研究课题获山东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构筑教师策略研究的平台——教师教研活动的重构
教材使用交流会,接力式策略分享,融合教师智慧
开学初,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各学科各年段教师开展“教材使用交流会”,反思既往教学体会,传递给下一届任教相同年级的教师本年级有效教学策略。接力式策略分享,对教材的解析不拘泥于教材本身,而是结合了教师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现身说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借鉴性。
挂牌亮相课,合作式策略展示,生成教师智慧
为促进学科组关注课堂文化构建,给学科教师提供策略研究范例。学校以级部为单位开展有特色的“挂牌亮相课”。各教研组根据不同的组内重点研究策略,挂牌上课,展示策略研究成果,引导同学科教师举一反三。学校语文、数学教师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语文、英语、科学、音乐学科教师参加山东省优质课比赛,荣获一等奖。
名师课堂观察,微格式策略研磨,分享教师智慧
学校引领各教研组确立“微格观察点”。从新课导入、提问技巧、习题设置、课尾留疑等方面的策略发现有效做法,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有效地构建学校的课堂文化。学校邀请孙双金、华应龙等全国名师为教师们展示课例,老师们直面名师课堂,关注各环节的教学策略实施及成效,从现象到策略,从观察到探究,把名师视野和自我思考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微格式教研效益的最大化。
我思故我在,储值式策略推介,凝聚教师智慧
学校有计划地引领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进行梳理、总结、提升,鼓励教师结合“学科教学有效策略征集”活动,提炼自己的教学策略研究成果。开展了“我思故我在——储值式策略推介”活动,形成了“台东六路小学学科教学策略资源库”。看着这些凝聚着教师智慧的策略研究成果,老师们感叹着:教学前反思,策略因预设而精彩;教学中反思,策略因生成而美丽;教学后反思,策略因思考而深刻。
研究群体的文化意义——突出策略研究亮点采撷
本,学校采用“5+1”模式对教师的常态课堂进行了巡诊调研。“5+1”调研模式,即“五项课堂调研检测基点”和“一个课堂教学策略实施亮点”。巡诊调研过程中,学校采撷到了不少教研组的教学策略研究的亮点工作。如:低年级数学组尝试采用了“小印章升级促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校随即捕捉,跟踪问效,调控策略,全员推进。在各年级各学科实施了“语文闯关代币评价”、“数学超市换券评价”、“英语ABC积分评价”,并与“免试申请”、“我最达人”的多元教学评价有机结合,使学校评价改革呈现多元、多维发展。
策略研究导行,教师们在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的交融中走进教育研究。真情流淌的生态课堂、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经验对接的主题课堂、以做启思的实践课堂。全员、全程的参与研究,使学校博雅课堂文化的多维发展脉络日渐凸显,呈现了学校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轴的特色课堂。策略研究,长期累积,策略,终将升华为艺术。有了教学艺术,教师们将更加满怀自信地坚守这讲台,乐此不疲,享受教育的快乐!
第三篇: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能力
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能力
李文田
一、加强课外阅读的意义:
首先要充分认识阅读的好处。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可见,读书的作用和意义是非常大的。平时我们还经常听人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俗语也深刻阐述了多读书的好处。《新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中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每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当今我国语文界的泰斗,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在视察宜昌“课内外街接语文实验”时,看到这里的阅读课开展十分普遍,收效显著,十分高兴,他把“阅读课”、“收视课”、“社团活动”和“社会调查”列为语文课外活动的“四大支柱”,更充分地肯定了阅读对提高语文能力的作用。今年中考语文改为开卷,这一大胆改革无疑是在向我们表明:考死记硬背的东西少了,考查学生的语感和能力的题型将大大增加。那么要提高语感和能力,必须加强阅读,而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仅仅局限于我们的六册课本,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来补充,来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语文鉴赏能力,来训练思维和培养语感。
二、选择好阅读书籍:
我们的课本上的文章都是编辑叔叔、阿姨为我们挑选的一些好的、优秀的美文,读后获益匪浅。而进行课外阅读也要选择好书籍。有人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而读一本坏书就如同在受一个卑劣的人的欺骗。”作为我们中学生更应该选择好的书籍来读,要选择内容健康,适合我们中学生特点的书籍,不能泛泛而看,事实上你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看。当然更不能看哪些黄色的、宣扬暴力等方面的书籍,看那些书是有害无益的,那些东西就跟毒品一样,千万沾不得。据有关部门调查,那些走上犯罪道路的少年犯当中,有许多最初都是因为看不健康书籍、录像、光碟等而学坏的。那么我们初中生可以读哪些课外书籍呢?比如我们许多同学自己订的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报刊杂志《中学生阅读》、《中学生天地》、《语文报》、《少年文艺》、《科技博览》等,有的同学家里有电脑,也可以上网查资料,进行网上阅读,当然也要选择好网站。再比如古今中外的名著,如我国的“四大名著”、莎士比亚的作品、高尔基的人生三部曲等。其实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语文教学大纲上专门为我们初中生推荐了50首古诗,10篇课外阅读书籍:①《西游记》、②《水浒》、③《朝花夕拾》、④《骆驼祥子》、⑤《繁星·春水》、⑥《鲁滨逊漂流记》、⑦《格列佛游记》、⑧《名人传》、⑨《童年》、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可以按照这个书目来选择读。有的同学在课外阅读的也是名著,比如《狂人日记》,这也是名著,但其内容深,作为我们初中生理解比较难,这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来读。
三、选择好阅读方法:
读书方法多种多样,不少伟人、名人都有着各自的一套读书方法,如毛泽东的“四多”读书法,茅盾的“三遍”读书法—粗读、精读、消化,徐特立的“化整为零”读书法,鲁迅先生的“随便翻翻”读书法。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容易操作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点线读书法”。所谓“点”是指书中的各章节;所谓“线”是指这些章节的内在联系。一本新书到手,最好先认真读线,亦即先读目录。这样就能从总体上把握全书的框架结构,大体了解全书的内容。然后再读“点”,即书中的各章各节,并随时将这些内容串到线上去理解,找出点与点,点与线之间的逻辑联系。
(二)比较读书法。简言之,就是把不同的书籍或书中的片断进行对照、比较来读,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有创造。古今中外不少读书人的学问,正是在纵横比较中获得的。
(三)“存疑读书法”。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实为精辟之论。我们读书,就是要处处“设防”,敢于质疑。对那些还没有证实过的新观点,更不能轻易相信或随便放过。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设疑,看书中的论述能否释疑。一个人读书,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疑问,往往比会背十页书的收获还大。因为前者是能动的创造,而后者是简单的记忆。
总之,读书不要把自己仅仅当成一只“空箩筐”、一只“空口袋”,先想着多“装”知识,而要讲究发现、创造。据我观察,目前我们许多同学在阅读时主要是进行摘抄,当然这很重要,因为这是做读书笔记的一种,其实做读书笔记还有很多种形式,如编写目录、编写写作提纲、写读书心得。我觉得能写心得也是创造,摘抄后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应用,我觉得也是一种创造。
另外,在阅读上除了选择好书籍,选择好读书方法外,还要注意下功夫读,古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苦”等,讲的就是读书要勤奋刻苦这个道理。同时,作为我们初中生,特别是我们毕业班的同学还要注意合理安排好阅读时间,不能睡在床上也在看,上课也在看,不能因加强课外阅读而影响了数、理、化等其他课的学习。最后我想以一副对联作为我的结束语,并以之和同学们共勉:“岁月无情增中减,诗书有味苦后甜。”
第四篇:加强综合性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加强综合性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呢?。
一、强化课外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扩大视野,拓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内容丰富多彩,其形式五花八门,是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练兵场”。
例如,在六年级上“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开展的搜集诗歌活动中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博览了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拓宽了视野,汲取了精华,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教育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二、利用小组合作,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要群策群力,发扬合作精神,通过综合性学习的策划、实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的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形态,也是语言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合作,它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比如,在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有关 “难忘小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内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搜集整理资料,有的负责撰写 精彩诗文,有的设计 活动安排,有的创编节目。最后,他们分工合作 策划了一台毕业联欢会。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语文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活动,它贯穿了语文学习的始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指导学生有效的实施综合性学习方法,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第五篇:加强识字教学,提高语文能力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识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重点。
现在新课程区域内,对识字教学开展了较多的专题性研究,在识字教学上也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经验。新课程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识字量大,积累的词汇多,开始了较之老课程孩子更多的阅读,使得知识面更加开阔。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出现了识字严重的两极分化。孩子的接受有很大的差异,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又是以形象思维发展为主,注意力集中和保持的时间不能长久。大量的生字不经常去复习和巩固,很大部分学生存在生字回生率高的现象。一部分孩子在生字学习中,显得力不从心,学习困难很大。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识字,是我们很多老师探究的问题。
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本课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和研究,找到和总结出一种使得孩子能够轻松高效学习生字的音和形方法,并能在头脑中持久保持,随即运用的模式,使得低年级的生字掌握更加系统化和有趣化。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探究”,转变应试观念,切实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识字教学的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
二、研究的内容 本研究以语文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以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为研究环节,将学生生活实践以及学生在情境中的游戏活动作为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措施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一)、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随文识字”最大的特点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里所说的“文”不单单指“课文”,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在随文识字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是孤立地学习字词,所以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想、理解出字词的意思,虽然有时候不能完全表达正确,但大部分字词能很好地理解。通过随文识字掌握的字词,学生在运用时困难不大,一般的差错都出现在文法上,很少有词语放错语境的情况。随文识字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好的思维习惯,在识字课堂孩子始终是积极地动脑,课堂生成很多,趣味无穷。
(二)、依据字理识字三法
“字理识字”是九十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贾国钧老师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汉字的构字依据和演变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主张教独体字(象形和指事文字)运用“溯源──对照”的模式,找到它所像的物体和所指的事物,然后了解其字形是怎样演变来的;教合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运用“分解──溯源──组合”的模式,先将其分解成几个基本意义单位,再找到它的本来意义或表字的读音,最后了解其组合起来表示的新的意义和读音。在小学生中,一般不讲转注和假借的字理。在教学中,依据字理识字的原理,主要可以运用了下面三种教学方法:
(1)“一个家族的字”──形声字举一反三识字法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字,形声字约占70%。如果我们能把握住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来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生字,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我在教学中将声旁相同的汉字称作“一个家族的字”。而且告诉学生,一个家族的字,声旁相同,形旁表示的是什么,那么这个字就与它有关。例如《美丽的小路》一课时,要求认读的字中有一个“浇”字,学生一看是“氵”,马上就反应过来,“浇”与水有关,所以是“氵”。按照同样的原理,学生明白了“烧”与火有关,“绕”与丝线有关.这样,我们通过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学生一下子就认识了五个生字,而且大略知道了这些生字的意义,这对于他们避免写错别字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他在写的时候会联想到这个字与自己写的内容的关系,而从字列中选择合适的字。
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偏旁表示的含义。学生了解了偏旁的含义后,就能根据字形去理解字了。例如:
“冫”古字“冰”,意寒冷;
“礻” 示,与神祗、祭祀、宗庙、祸福有关;
“宀、广”房屋,作意符与房屋或居住有关。
……
(2)依据字形猜测字意,理解文字内涵──新“加一加”识字法
在学生用“加一加”或“减一减”识字的时候,不要简单地进行加减,而应该让学生经过思考尽可能地说出与字形相关的“加一加”来。如“肤”字,要让学生能说出“月字旁”是形旁,表示与身体有关;“夫”是声旁。“月字旁”加“夫”字,就是皮肤的“肤”。其实经过多次的练习,学生是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如在学习“穷”和“富”这一组反义词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字形想想:字意与字形有什么联系。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他们说“穷人哪怕用尽了力气,也只能住山洞,因为„穴宝盖‟表示的是洞。„穴宝盖‟加„力‟字就是„穷‟。”“古时候的富人的标准一定是有一间大房子,因为宝盖头表示房子,有人口,有田地。一房一口一田加起来就是„富‟字。”
(三)、在生活中识字
只要你走上大街,你的眼里就会充盈各种招牌、广告、警示。孩子们每天都要从街上经过,他们的眼睛会好奇地看着窗外的世界,他们也会看到那些东西。可是,他们并不在意,也不知道那些字说的是什么。于是,我们可以开展 “汉字就在我们身边”的识字活动。要求学生认认他所见到的招牌、广告甚至是物品的名称,把自己喜欢的记下来,再带到学校与大家一起识字,一起交流。
在学生汇报中提到的物品名称、招牌、广告中既有他们在教室里认识的,也有自己问家长而认识的。应该说,我们班上已经有了一个识字的良好氛围,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去留意身边的汉字,自己在课堂里学到的汉字也派上了“用武之地”。今后,他们还会留意到身边的另外一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如人们用错汉字的现象,还有各种生动有趣的广告,各种公示、布告、广而告之等等。只有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的才是学生掌握的最有效、最牢固、最实用的语文知识。
(四)“汉字开花”,联想识字
“汉字开花”是我在陈树民老师的《“汉字开花”,引发“联想”思维》一文中看到的这个称呼,“所谓„汉字开花‟,就是在„识字活动‟课的过程中,老师为了充分发挥汉字的联想功能、提高课堂识字功率、开发学生的潜能,根据汉字的特点二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一个小小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活动,只作为整个„识字活动课‟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小小的插曲。”“所谓„汉字开花‟,就是引导学生以自己认识的某一个汉字为„中心球‟展开联想,发展思维,向四面八方发射,就像一朵绽开的花,花瓣向四周展开一样。只要是与这个字有关的事物都可以说。当然,在这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突出识字这个重点。”这种识字方法的价值和意义不在这里赘述,我觉得它还能以小见大地引导学生触摸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是孤立地让学生识字。
四、拟开形成的成果
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他们的字越来越漂亮了,他们变得越来越喜欢读书了。这样我们识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