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错觉》_读书笔记
《管理错觉》读书笔记
赫什·舍夫林(Hersh Shefrin),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大学列维商学院金融系教授,是行为金融学的先驱人物之
一。在《管理错觉-情绪和直觉如何影响企业决策》这本著作里,他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来分析企业管理问题,别是财务管理,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严重缺乏金融观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一视角无疑具有更特殊的意义。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方法是《管理错觉》一书中所张扬的“开卷式管理”的重要部分,会计、财务规划、激励机制和信息共享是开卷式管理体系中的四驾马车,而最终,它们要“浑然一体”,充分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开卷式管理的最佳效果,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运营。用行为金融学的观点来看待开卷式管理体系,实际上就是将开卷式管理看作是纠正直觉驱动偏差和框架依赖的过程,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理性化,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
开卷式管理中的“卷”指的是公司的财务簿记资料,这一概念强调了财务标准的重要性,这也正是会计、规划、激励和信息共享中的第二项要素。开卷式管理的核心是一种理念,即公司的劳动力队伍成员要具有将其工作决策建立在公司财务报表基础上的知识和信息。这种知识和信息有助于公司职工监控成本和控制费用。
规划谬误:规划谬误之所以成为一种谬误,不仅仅是指规划做得不好。它是指这样一种事实:大多数人会意识到过去他们规划得不好,但却相信自己将来能够作出成功的规划。
证实偏差:如果一个人表现出证实偏差,他会对那些证实他们自己观点的信息给予过大的权重,而对那些和他们观点相左的信息则不予重视。
控制错觉:具有控制错觉的人们会作出想象,认为自己能比实际情况施加更多的控制。
偏差幽灵:通过利用人们容易陷入心理偏差的特征而发挥作用。它们像细菌一样存在:它们无处不在,它们隐身于无形,它们可以造成各种各样的损害——从小的不愉快到死亡。偏差幽灵起作用的方式是通过将偏差植入数字中,让这些数字看上去像是说谎。这些幽灵会想方设法地让经理们将目光集中于除真实数字之外的一切。幽灵们喜欢分散注意力。它们喜欢戏剧性事件。他们喜欢不同意见。它们喜欢杂乱无序。它们特别喜欢冲突所带来的兴奋感。幽灵们有一句名言:“时间是有限的,而有待损毁的价值是无限的。”
管理错觉是指企业管理者过分倚重自己过去的成功经历,在进行决策时表现出盲目的乐观主义和过度自信,认为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就能打造出富有心智的公司的心理
行为。
对管理错觉具有强化作用的特征主要有两种:一是证实偏差,管理者在决策时对证实他们观点的信息给于过大的权重,而对于那些和他观点相反的信息则不予重视,导致在决策时以偏概全;二是控制错觉,即管理者会做出想象,认为自己在决策中能比实际情况施加更多的控制以保证有序经营,但最终却弄巧成拙。证实偏差和控制错觉交织在一起会导致“基本归因偏差”,即当企业经营结果不理想时,人们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为运气不佳而不是自己的技术差;反之,如果出现正面效果,人们则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为自己的技能而非运气。
在富有心智的公司中工作的人们能理解偏差幽灵。他们理解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和过度自信。他们拥有对付偏差幽灵的技术。他们为提高财务认知而设立培训项目。他们通过内臵偏差检查程序来完成规划流程。他们构造的激励机制透明而直接与公司价值相联系。他们构造的信息共享流程鼓励对关键信息进行开放而自由的交换。富有心智的公司会把会计、规划、激励和信息共享这些基本因素实现完全的整合。他们不喜欢不彻底的整合,他们的公司文化要的是浑然一体的整合效果。
知识是没有国界的,舍夫林在本书中所述及的问题,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必须意识
到,由于中国企业管理和文化的特殊性,很多问题可能远不像书中所写的那么简单,中国企业的管理之路,也许注定要经历更长时间的探索。中国的企业管理中,隐形规则与显性规则同等重要,可以说企业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是决策者,但如果任由这种管理错觉在企业中蔓延,无疑对企业的伤害是巨大的。那么我们应该企业中采取何种措施来纠正管理错觉,提高决策水平呢?结合中国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的工作实践,我觉得应该加强以下方面:
1、“培训+轮岗”避免以偏概全
首先,适时培训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更新员工知识、拓宽员工视野、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了避免其将来可能出现的管理错觉,从培训的内容来看,应该致力于能够深化员工或管理者专业知识的培训,清除专业盲点,使其做到对专业知识的精深理解。另外,专业知识以外的培训也是必需的,例如对生产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市场方面的培训,这样可以加深部门之间的了解,通力合作,开拓眼界,提高决策水平。从培训形式来看,并不一定拘泥于授课式的学习,对被培训者来说可以通过模拟游戏以及不同的角色扮演来提高其思考问题时的全面性。这样做将被培训者臵于一个既虚拟又现实的环境中,促使他们从犯错中学习,并且不需要为自己的错误支付全部成本。
其次,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在企业内的轮岗锻炼自己在决策时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一个长期在市场部门工作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不可避免的要将市场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赋予较高的权重,进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原因在于他可能并不了解其他部门的实际情况,而通过轮岗这种形式能够促使人们在决策时进行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到影响企业的各种因素。
2、“信息共享+团队合作”提高决策精度
对企业管理者或员工进行培训或轮岗还不够,还应该在企业内倡导对信息的共享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生产技术人员到财务部门培训后理解了产品的成本,如果企业内的信息沟通渠道不是畅通的,那么对这位生产技术人员来说,他不一定会选择使企业成本最小化的产品生产形式,反而他可能会偷懒。而如果企业内信息沟通渠道是畅通的,则大家都知道自己以及对方的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那么大家就会趋向于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团队,在决策时共同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倾斜。
企业可以提供机会,采取多种形式以促进信息沟通。比如正式的书面报告、会议沟通或一对一的正式会谈等,以及可以在企业内提倡走动式管理、开放式的办公、工作间歇沟通、非正式的会议等。另外,信息交流时参与者应该畅所欲言使正面的信息和负面的信息都能在企业内得到重视以及妥善解决。
另外,在信息充分共享的情况下,大力提倡团队合作精神及集体决策。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以及委员会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决策正确率。团队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人决策中由于其经历及专业知识结构不足等原因而可能导致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且又偏离企业目标的决策。
“信息共享+团队合作”避免了一言堂及群体性思维,纠正了决策者的控制错觉,有效提高决策精度。
3、“公司文化+制度(标准)”彻底杜绝“错觉幽灵”公司文化在纠正企业内的管理错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纠正这些管理错觉的努力必须融入到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原因是企业文化能将管理错觉对企业的影响降至最小化。通过企业文化将前述措施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企业内人人遵守的价值观。通过将纠错措施融入企业文化致使企业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会对自己提出如下问题:我的决策都是正确的吗?还是这些决策已经误入歧途了呢?我得到我需要的信息了吗?还是我只收到了人们认为我喜欢的信息?我是过度乐观主义者吗?我忽略了重要的警告信号吗?
另外,将一系列的纠正管理错觉的措施通过整合、提炼之后形成企业制度或标准。比如每隔一定时间的定期培训、例会等都应该制度化,并制定全员参与的绩效考评制
度。这些制度就像企业内的行为准则指导者员工或管理者的行为以弱化其证实偏差和控制错觉。
通过企业文化的整合功能以及将纠偏的系列措施理清后转化成企业制度,将会彻底杜绝“错觉幽灵”,将企业真正购建成为一个富有心智的公司。
第二篇:错觉人生美文
坐在高速列车上,看着窗外的树木、池塘乃至田亩稼穑徐徐退过,有人说:“车开得也不快呀。”有人答:“啥不快,看电子显示屏,都200公里了。”问话人又说:“什么200公里,骗咱们吧?”有很多人,时时想着被“骗”。
有识之士在报上解答,高速列车,所谓D字头的动车,玻璃经过特殊处理。不让你感觉过快。防止你觉得是坐过山车或骑在鲸鱼背上,把早餐都吐出来。
特殊处理,是指玻璃与人的视网膜之间搞了什么神秘交换,让人的认知系统得出结论:不快。其实是很快的,不然怎能四小时从北京到沈阳?
坐动车觉得不快,这是眼骗脑子的例子之一,例子多了,再举一个。人在操场上看一个人跑步,不快,磨磨蹭蹭,一掐表其实很快,每圈一分四十秒。让你跑连半圈都跑不了。操场空旷,距离产生慢错觉。
常言道,眼见为实。这个“实”是有条件限制的,超出这个条件都不实了。我们每天仰脖子看到的星光,都不是当下的星光,连去年的都不是,是多少年前的“假星光”。而今天的星光,只有你多少亿兆代的子孙才看得到。
眼睛看到假象,这是指人向外看,向内看,假的更多。假设人有一双向内的、观察自己的眼睛,这个“眼睛”之近视、远视、弱视、斜视症太多了,基本是半盲。比如说,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在看别人做一件事,总觉得那件事容易。他没体验过,甚至一辈子都没体验过此事。因此,他一辈子抱定信念,认为此事容易。
所以说,世界上有一帮球迷、戏迷,专门指点别人踢球、演戏。他们甚至成为内行,会说什么“中腰、盘带、倒仓、小嗓”一类的话,会因为球员或演员的失误而气急败坏,说:“这么简单的事怎么做不好呢?”马连良当年演一出戏,到后台累得连“靠”都解不下来,靴子都倒出了汗水。这何止是技艺?
大画家溥儒晚年卧病在床,学生来探望,他拿出一幅画,让学生猜画了几遍。学生知他画得细,故意多说:“五遍。”溥儒生气:“怎么会五遍?我画了七遍。”画画的人知道,国画两三遍就画不进去了。况且墨像贼一样,见到宣纸就乱钻。一张干干净净的画,竟然画了七遍。不画当然不会知道。有句话说得好:“事非经历不知难。”
然而多数人会高估自己。同时,人还会低估自己。什么意思?是说,人除了有高估自己(狂妄症)的特性外,还有低估自己(自卑怯懦症)的这一情形。后一种表现是:不,我不行。
好多人在没做一件事之前就先说我不行,此为畏难。有些事情,看起来很难,比如把线纫进针里,如当众讲话,做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看着难,你尝试过才知并不难。一个“怕”字,古人称“畏”,不知耽误了多少机会。
人的眼睛被外界骗也就骗了,星光之多少光年且随它去。但如何不高估又不低估自我却是在课堂学不来的能力。敬什么不敬什么,畏什么不畏什么,始终是每人每天的课题。人生在正读与误读的判断中收获或错失机遇。
第三篇:管理读书笔记
《中国式管理》读书笔记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管理学,对于管理学的概念还不是很了解。大致读了《中国式管理》这本书,我理解到了一些管理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一谈到管理这个词,人们常常会想到欧美的效率化管理、日本的忠诚度管理,中国的企业往往会找欧美的企业,或是日本的企业为标杆企业,以他们的管理方式对自己的员工进行管理。但是,很多的企业家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在中国,员工也多是中国人,而由于文化的不同,中国的企业有其特殊的情况,那么,何不将管理的方式中国化呢?
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在观看《中国式管理》之后,我了解到世界上任何地区根据当地的地理人文的迥异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方式。虽然管理学上有很多的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但是应用到实践中,还要考虑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等。这就体现出了管理具有艺术性。当然管理学的理论作为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借鉴与辅助,也提出了管理的科学性。所以任何地方管理都不是一层不变的。
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而中国式管理的科学之处、中国式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企业管理,能极大地发挥个人能动性,有助于企业进入最佳发展状态。中国人在人情上比之美国人要世故,比日本人要圆滑,如果硬是套着美式或日式的管理方式管理中国人,员工的工作成绩也许并不能令人满意。
真正的公平是很难做到的,即使父母对自己的亲生子女,爱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做的是取长补短,不是公平。西方人说:人生而平等;东方更注重:人生而不平等,因此我们努力就是尽量让人平等,所以叫合理的不公平。不是我们的民族不好,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更有深度。管理者一切求合理,必然合法,如果出现合理而不合法,便证明此法已不合理,有修订的必要,可见制度的适时调整,确有其实际上的需要。
对于公司的建设而言,合理高效的制度,优秀忠诚的团队至关重要。管理实
际就是各种资源的调配。而实际情况是,资源永远有限,机会永远有限,僧多粥少的局面很难改变。绝对公平也不存在,因此管理要拉长补短,尽力缩小差距,维持合理的不公平。怎么样去孕育制度,不可以去抄袭,制度是不可能被移植的,就算是同业,也不可能一样,制度一定要自生自长,要从你这块土地孕育出来的制度,它才会合用,换句话说,它是有水土的关系。
现代商业社会信息瞬息万变,如何快速准确的捕捉有价值信息,改进或完善市场计划,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这中间内外部的沟通尤为重要。如果企业内部都按此书中的方式进行沟通,搞市场调查的向领导汇报时不言明,领导做决策时对下司不言明,面对客户的员工对顾客也不言明,其后果可想而知。员工将时间和心思都放在揣摩上,其效率必然低下。且揣摩一旦出错,其后果又相当严重了。而我认为沟通就是要对方迅速明白自己的意思,然后达成一致,确保任务准确迅速的按计划进行。
这就是我读《中国式管理》的所得,其他还有许多方面没能够理解透,也不够详尽,但无论如何,我还是从中学到了关于管理的不少东西。一本优秀的著作就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让人回味,可以伴人终生。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更能体会到书中所包含的思想。
第四篇:管理读书笔记
管理读书笔记
整理:郝少龙
1、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功夫,决定着完成的质量;营销是卖艺术,是满足他人的策略,是
提高性价比的智慧。“我不仅做大的政策,而且注意点点滴滴的管理”。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
2、细节是一种功力,要长期的积累经验。世界上最难遵循的规则是度,度源于素养,而素
养来自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细节积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不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他的利息。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度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清偿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其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要把重视细节,将小事做细培养成一种习惯。成功是一个日积月累、持续不断的过程,任何希图侥幸、立时有成的想法注定是要失败的。
3、细节表现修养。细节总容易为人所忽视,所以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
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正因为如此,透过小事看人,日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细节体现艺术。谈及企业管理方面事,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深奥的管理学理论、管理的一般法则,而是有一个个管理细节凸显出来的鲜活的事例。管理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处理问题于细微处见功夫,长于在管理学一般理论与本企业实际的结合做出一篇篇堪称艺术品的文章来。“我们所能做的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的工作就是选择适当的”韦尔奇。在商场上,每一一笔生意都是独一无二的,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家针对具体环境处置问题的原创性和想象力,而原创力和想象力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无稀缺的、最宝贵的东西,塔体现着一个人的经历、知识和整体人格。企业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大而化小,精于细微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水准,所以企业管理应该像王永庆诉说的那样,不能只重视面和线,而忽视了点;应该重视点,点真正完善了,线和面就简单了。各事物的基本问题还是在点上,而点的改善才是无止境的,如何画好点,则体现了艺术。
机会隐藏于细节之中。当然,你做好了这些细节,未必能够遇到如此平步青云的机会;但如
果你不做,你就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5、细节凝结效率。现代标准化的大生产管理就是从泰勒开始的。泰勒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
讲细节标准化,即对人每一个动作都进行精确的测算,在找到最大化地发挥动作的效益之后,就将这一动作作为标准确定下来了,让员工按次标准执行。这种做法的客观效果就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这里,细节成为效率的基础和前提。上帝与细节同在,同等级的竞争在细节。
6、细节产生效益。细节即会创造正效益,也会吵产生负效益。每一条跑道上都挤满了参赛
选手,每一个行业都挤满了竞争对手。伟大源于对细节的积累,从小事积累。
7、把目标放在客户而不是竞争对手身上(目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为人服务的,是
使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但如果这种目标不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那么就是一句空话。海尔说:企业如果在市场上被淘汰了,并不是你的竞争对手淘汰的,一定是被你的用户所抛弃。企业要想成功,一定要不遗余力的重视细节的改进、改进、再改进。而细节改进的方向,一句话,就是人性化的要求。经济活动应该以人为本,人性化是产品和服务的终极目标。麦当劳总裁说过:我们的成功表明,我们的竞争者的管理层对下层的介入未能坚持下去,他们缺乏对细节的深层关注。
8、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决策)。任何对细节的忽视,都可能导致决策的失误。不放过任
何细节,9、企业加要有对细节无限的爱(领导)。一个企业家要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对细节的无限的爱。奥秘全在细微处。很大程度上是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生产作业的状况。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明察秋毫,能够在注重细中比他人观察的更细致,周密。为了把事情做到位,把小事做细,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承诺制、表格化和口头复述。承诺制就是书面的答复我何时完成何事,达到何标准;表格化就是把 一些琐碎的小事用表格框定责任人、完成时间等等;口头哦复述就是接收口头指令的人要对指令口头复述一遍,以减少误传、误听造成的差错。
10、让时针走的准,必须要控制好秒针的运行(执行)。一个计划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与设
计,更在于执行。如果执行的不好,那么再好的设计,也只能是纸上蓝图,唯有执行的好,才能完美的体现设计的精妙,而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在于细节。同样,对于营销来说,一个营销方案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就还原创意和实现创意的过程而言,执行过程中的细节绝对是重中之重。从一个营销活动的执行而言,细节的意义更远大于创意。在执行环节,不仅要细致到位,而且要注重执行过程的创新与突破。这种执行环节的创新虽然与整体方案的创新相比更阿吉细微,但正是这细微只处更能显现效果。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经营出色,就必须使每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都尽善尽美。
11、科学管理就是力图是每一个管理环节数据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对细节的追求
是无止境的,但对细节的追求是可以衡量的,衡量的尺度就是制定除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汪中求认为标准和规范,就是对细节的量化,是重视细节、完善细节的最高表现。一个没有规则、没有标准的企业肯定是管理不到位的。细节完美是整体完美的前提,由于各项细节做的比较到位。凡是精细的管理,一定是标准化的管理,一定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化的管理。科学管理就是力图时代每一个管理环节数据化。没过硅谷的企业竞争十分的激烈,以至于公司都积极寻找自己的致命弱点,所有公司的共同生存之道是:那出更好的产品来几百自己的原有产品。
12、创业很刺激,管理很平淡(效果)。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
心的事件。那是因为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经那个被遇见,并已经将它们转化成例行作业了。
第一代老板靠胆子,第四代老板靠脑子——微利时代,要求精细化管理。
13、专业化——市场分工越来越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发展越来越细,新兴职业
越来越多 职业更替的周期也在不断加速。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成都越来越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越来越专业化的竞争,国际上许多优秀大企业都是上百年专注于一个另领域,把工作做足、做细,然后再涉足相关领域,而不是到处插手,盲目多元化。
亚当.斯密分析了反工带来的三大好处:劳动者技巧和熟练程度的提高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免除更换工作带来的时间损失;使人的注意力倾注于单一事物上,更易在工作方法的专业化方面有所突破,更有利于发明创造。现代管理科学的细化程度,远远赶不上现代化生产和操作中的细化程度。现代化的大生产,设计面广,场地分散,分工精细,技术要求高,许多工业产品和工程建设往往设涉及到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企业,有些还涉及到几个国家。差错发上在细节,成功取决于系统。
14、大趋势——产品利润趋向于零。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产品的利润无一例外的都在下降。生意越来越难做,是所有人的共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逐渐缩小,整个经济进入微利时代。市场越来越规范,同
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夜暴富的神话一难再有。而且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利润空间稍大,就必然会导致大量资本短期迅速进入,竞争自然猛烈加剧,利润率徒然下降。
进入微利时代,经营者如何应对?除了赚钱的思路、观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转变、更新外,还需要讲究赚钱的方式、方法。有人结合时代的特点,把微利时代赚钱的要点概括为6字法则:预测、差异和创新。
科学预测才有“钱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微利时代更是如此。根据细节,洞察先机,才能做出符合市场真实状况的判断,然后进行科学的预测。正确的预测、准确的判断,才能使自己的经营技巧、方法高出同行,胜任一筹,才能有利可图。
差异才能取胜。在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只有显示出差异,才能从同行中胜出。经营者在微利中取胜,重要的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打造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差异,以差异性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取胜市场。只有“风景这边独好”,才能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者,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
创新才能胜出。优胜劣汰的速度加快,企业不进则退。
15、同质化——企业经营的全球性难题。企业和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成本、设备、公
益等方面的同质化越来越强,差异性越来越小,在某种层面上而言,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细节上的竞争。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前提下,各大厂商纷纷高举服务大旗以建立竞争优势。服务不会是任何企业的长久优势,同样也会面临同质化。以家电产业为例,你承诺保质1年,他们就保质3年。这些都成了服务标准,有了标准,自然就同质化了。汪中求认为,在日趋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必须从人性化着手,建立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优势,就是谁能为消费者想得更周全、细致,谁就会在竞争中胜出。
当然,按照发展的观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完善的细节会层出不穷,根本没有止境;产品和服务也正是在这种无止境的追求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朝着人性化努力的竞争态势中,服务的软件将起到比硬件更重要的作用,因为硬件部分大家都差不多,只有人员素质、服务意识等软性的东西,才会在服务中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如老子说的:满齿不存,舌头犹在。只有那些能能够自如的应对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变革的企业才可能超越时代地保持住自身的优势。
16.经营人生具备的基本营销理念:竞争理念、优势理念、宽容理念、合作理念、长远、谋
划、系统、恒心、目标、超越。
17、刘德昌认为:市场是企业之本;市场选择是企业进入的重要课题;建设市场是企业发展
之本;让消费者满意是企业的市场成功之本;营销管理是企业有效管理的基本手段;品牌形象工程的差别化;
18、关系营销的价值:关系是生产力论;感情投资,一本万利;
19、营销经理人关系网的建设:
构成:血缘、姻亲、地缘、朋友、战友、同事、官事、客户;
确定关系重点;
关系的重点:改变你未来的三种人:不断结识新朋友,扩大关系网络;结识不同观点的朋友,扩大自己的见识;结识有进取心的朋友,使自己有上进心;
20、建立关系网络的基本方法:
投桃报李,着眼于未来;
有了联系,就要经常保持联系;
通过关系分类,突出重点关系;
利用媒婆原理,从裙带中发展关系;
因人而异,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吃亏在明处,让人欠你情;
能伸能缩,降低自己,太高别人。
注意:
不相信场面话;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不能得罪小人;
在领导的面前是个有用的人;
以诚至胜,让人相信你可靠;
21、营销组合策略即4Ps 策略,渠道大类分为直销和分销;
趋利避害;
市场就是人口加购买力和需求,在某种程度讲市场就是顾客。品牌六度:知晓度、知名度、指名度、美誉度、满意度、自豪度
第五篇:组织行为学——缓刑错觉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缓刑错觉”。
起初见到这个词,是在看一本经同学介绍的叫《追寻生命的意义》小说。讲是在二战期间,一群被押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无辜的人,他们直到最后看到“奥斯维辛”前,仍然幻想着自己只是被送到一个地方干苦力,而不是到奥斯维辛这种惨绝人寰的地方受非人的折磨。弗兰克博士就把他们这些人的思想状况称之为“缓刑错觉”。
大概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不正直的。即使做了不正直的事情,通常也会认为自己是在不得已的状况下无可奈何才做的。对自己正直的自信,与实际情形之间的差距是种问题。自己想要相信的状况,与现实之间常常有相当大的落差。死刑犯在处决以前,幻想自己会在最后一分钟获得缓刑。在精神医学上,最能表现这种情绪的,就属“缓刑错觉”的概念了。
缓刑错觉这个词,常用于理财心理中。每个月要付的房贷、车贷,总是等到账单来了才掏钱还,根本不会去想压抑了自己人生的债务规模有多少、为了还债每个月到底要存多少薪水。过度刷卡,花尽自己未来的钱,总认为到时候钱总能还上,结果陷入了债务的圈套。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缓刑错觉的症状,比如,我们会在交作业的前一天晚上开始赶作业,比如,在快上课前几分钟或压点赶到教室。
就像是四六级,那些词汇本,迷迷茫茫看了几十页,而真正能记得的又有多少呢。然而,我们总是也抱着一线希望,从去年到今天,从上一次考试结束到这一次开始,甚至一直挨到考试前一天,还想着以后再去看。
想要解决这种唤醒错觉,首先,我们对现实更平常心的接纳与了解。以旁人的角度观察自己和身边的人事,使自己脱离自己,站在高处看问题,让自己的灵魂控制自己,简单的说,就是要有意志力,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
其次,就是学会改变。权威认证,只要让自己坚持某项行为7天,那此行为就会成为你的习惯,然而如何才能坚持呢,万事开头难,所以刚开始,可以刻意让自己做那个要成为自己习惯的事,相信不久,那所谓的人性的弱点就会被压制,形式就会反转。
如果你发现了你有这种缓刑错觉,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改变,摆脱原来的自己,你就一定可以开始全新的,充满朝气的生活!
房管一班应玥20100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