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学习 如何在写作中进行“简洁”的表达
)
很多学生在练习英文作文时,认为长句、难句或复杂句能够提升文章的语言质量,展示自己 “深厚”的语言功底,并因此获得更高的分数。他们在备考复习时也花了很多精力在长句的练习
上,考试时也会尽量使用长句。这种想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很多考试如新托福的写作科目
评分标准中确实有从语法或用词的多样性等角度考察语言质量的评分项目,考生如果能够熟练地
运用各种句式写出精彩的长句,确实能给文章增色不少。
然而一味地追求句子的长度有时反而会牺牲句子的“可读性”,特别是对一些基础一般的学
生来说,有时生硬地追求长句反而破坏了句子的句法准确性。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例子,体会一
些写得并不成功的句和如何修改的建议:
建议一:避免空洞的单词和词组
1.一些空洞的单词或词组更本不能为句子带来任何相关的或重要的信息,完全可以被删掉。
比如下面的句子:
Whenallthingsareconsidered,youngadultsoftodaylivemoresatisfyinglivesthanthoseo
ftheirparents,inmyopinion.这句话当中的“whenallthingsareconsidered”和“inmyopinion”都显得多余。完全可以
去掉。改为:Youngadultsoftodaylivemoresatisfyinglivesthantheirparents.2.有些空洞和繁琐的表达方式可以进行替换,例如:
Duetothefactthatourgrandparentswereunderanobligationtohelptheirparents,theydidnothavetheoptionsthatyoungpeoplehaveatthispointintime.“duetothefactthat”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繁琐的表达方式的例子,可以替换,简化为下 面的表达方式:
Becauseourgrandparentswereobligatedtohelptheirparents,theydidnothavetheoptionsthatyoungpeoplehavenow.建议二:避免重复)
1.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样的词汇。或者有的时候虽然词汇没有重复,但意思却有重复。这时候可以做一些简化的工作。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Thefarmmygrandfathergrewuponwaslargeinsize.Large对一个farm来说就是size方面的large,所以insize可以去掉,改为:Thefarmmygrandfathergrewuponwaslarge.更简洁的表达方式为:Mygrandfathergrewuponalargefarm.2.有时一个词组可以用一个更简单的单词来替换,例如:
Mygrandfatherhassaidoverandoveragainthathehadtoworkonhisparents'farm.这里的overandoveragain就可以改为repeatedly,显得更为简洁:
Mygrandfatherhassaidrepeatedlythathehadtoworkonhisparents'farm.
第二篇:英语写作中关于“人”的表达
英语写作中关于“人”的表达
大家好,今天想给大伙讲讲写作中关于“人们”的用法。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最常用的一个单词就是“people”。甚至在一整片文章里面全都是“people”,给人一种非常重复累赘、毫无新意的感觉。殊不知,英文文采好的第一特点就是“换词”,也就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示相同的意思。
接下来,我给大家列举下在作文里面,你经常可以用到的表示“人们”的词汇如下:people,person,individual,human beings,one,those who,population,the public。那么,这些词汇如何区别,在什么场合下应该选择什么词汇呢? 1)people: 作“人”讲时,是集合名词,表复数概念。说“一个人”时,不用 people。当表示两个以上的人时,可用 people。如:twenty people 二十个人。people作“民族”解时,有单、复数之分。如:a people 一个民族。There are 56 peoples in China.2)person: 它泛指 man,woman 或 child 中的任何一个,其复数形式是 persons,但人们习惯用 people 代替 persons。“一个人”常译作 a person,而需要说明一个人的性别时,要用 a man 或 a woman 来表示。
3)human being: 一般是用来指任何人或整个人类,不考虑性别(相当于mankind)。表示“人类”这个物种。通常提到“地球”、“宇宙”或者“动植物”时,作为一个对应的概念存在。比如:1.human beings are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is planet.2.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but one giant leap for human beings(也可用 mankind).4)individual: 可作名词,表示“个人”。通常跟“集体”、“国家”相对应。强调每一个人,相当于“every single person”。比如:this newly introduced policy is going to have profound influence on individuals.5)one: 不定代词,泛指“一个人”,通常后面跟一种特点,指的是“具备这种特点”的一个人会怎样。例子:one who refuses criticism from others is unlikely to succeed in life.6)those who: 这两个词通常连用,表示“那些...人”,用法跟 one 相似,只不过 one 表单数,those who 表一群人。例子:those who break the law should be brought into justice(受到法律的制裁).7)population: 指“人口”;也可以用来表示“全体人民”、“国民”,强调一个整个国家人民的“整体”的概念。比如:Mandela gained support from the population by his charismatic endeavors and speeches.8)the public: 公众,表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看法或意见)。This action of deception comes under heavy condemn from the public.(*population 表示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人,而 public 更加偏重社会上主流人群)如果大家能活用上述 8 个表示“人”的词,你的作文一定不会陷入不断重复“people”的泥潭。
第三篇:“噱头”在英语中如何表达?
“噱头”在英语中如何表达?
在这个似乎人人都想出名的时代,普通人都可能会做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来引人关注,名人们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各类综艺节目从来都不愁没有“噱头”可做。今天,咱们就说说这个“噱头”吧。
In a television show or radio program, a controversial or exciting segment designed to get people talking about the show is called “watercooler moment”.在电视或广播节目中,那些提前设计好的较具争议性或者很精彩的节目片断通常会成为人们的谈资(即我们平时常说的节目的“噱头”),这些片断就叫watercooler moment。
It's a classic workplace scene: Two or three co-workers arrive at the office watercooler more or less simultaneously and a brief — and ideally non-work-related — conversation ensues.Nowadays, these confabs are just as likely to break out in the coffee room, alongside the photocopier, or while waiting to use the fax machine.But the “watercooler” was long ago chosen as the symbolic location for spontaneous workplace chinwagging.这个短语为我们展现的是办公室常见的一个情景:三两个同事前后来到茶水间,然后一些简短的寒暄就开场了,寒暄内容通常与工作无关。现在,这样的寒暄或闲聊可能会发生在咖啡间、复印机旁,或者等候使用传真机的间隙。但是watercooler(茶水间、饮水机)在很久以前就被选为办公室闲聊的标志性场所了。
That's the idea underlying this phrase.Insert some controversial or titillating content into a show, and the next day the watercooler conversations will begin with the phrase “Did you see/hear last night's episode of X?”
这也就是这个短语出现的缘由。如果在节目中加入一些具有争议性或者比较刺激的内容,那么第二天茶水间寒暄的开场白可能就会是:“你看了/听说昨晚那…事儿了吗?”
第四篇: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指导
有效利用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指导 【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六期】
翔宇教育集团湖北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李方模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总是各自为阵,平行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阅读是阅读,作文是作文,两者似乎毫不相干。就连教材的编排亦是如此:一本教材,30篇阅读文章,6个“综合性学习”——作文就包含在“综合性学习”里了。面对重阅读轻作文的教材,老师们自然只有另辟蹊径,各种“作文指导大全”也就很自然地填空补缺。——但依然逃不出“阅读是阅读,作文是作文”的旧窠,阅读课与作文课泾渭分明。其实,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点,不仅适用于阅读教学,也适用于写作指导。特别是有些精短的文章,内容简单,主题明显,但写作特色鲜明。如果能有效利用教材中的这类文章,在做好阅读教学的同时进行写作指导,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是笔者尝试的两个教学案例。《第一次真好》(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文,篇幅短小,只有600余字。教学中一般对此文简单化处理,学习几个生字词语,归纳一下文章内容,了解一下文章详略,拓展一下文章主旨,即可完成本文教学任务。窃以为,如此一篇短小精美的文章,若仅作为一般阅读教材处理,意义不大,若作为写作范文,对刚进入中学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是再适合不过了。于是,在教学中,笔者有意淡化了本文的阅读教学,而侧重于作文教学的指导。下面是本文的教学简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
二、学习写作技巧:
1.找出感悟句(段)和叙事句(段),学习写作技巧一:夹叙夹议; 2.提炼主旨句,学习写作技巧二:主题鲜明; 3.概括叙事内容,学习写作技巧三:详略得当; 4.联系学生习作,学习写作技巧四:主题一致。
三、进行写作练习。
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之后,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文章哪些地方在叙事,哪些地方在谈作者的感悟?学生很快会找出相关内容。然后,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相比较:两文在叙事和发表感悟上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讲了一件事后谈感悟,而《第一次真好》是讲了几件事,每讲一次事后都谈一次第感悟。教师明确指出,所谓感悟,就是议论,前者是典型的先叙后议,后者则属典型的夹叙夹议。同时指导学生,在写一件事的文章时,可先叙后议,在写几件事的文章时,则要夹叙夹议。
然后,教师抛出第二个问题:本文要表达什么意思,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就会回答“第一次真好”,并找出若干相关句子。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本文主题的句子“第一次真好”几乎出现在文章的每一处议论中,且每次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略有变化,而本文的标题就是“第一次真好”,这在写作上有何启示?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指出:写文章一定要做到主题鲜明,要多次宣扬文章主题。可以像本文这样,标题即文章主题,中间多次议论强化主题,结尾议论深化主题,与文章标题遥相呼应,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也可以像《走一步,再走一步》那样,标题即文章主题,在详细叙事后单独用一个段落议论,使文章主题鲜明。
接着,教师抛出第三个问题:文章写了几件有关“第一次”的事情?请用“第一次……”叙述。学生极易回答为两件。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文中“第一次露营,第一次做饭……”也是在记叙事情,只不过这六件事是概括叙事,前面两件事则属详细叙事。能否全部详写或全部略写呢?通过分析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同样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几件事情,应详选取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情来详写,一般详写两件,最多详写三件,其余则一笔带过,做到详略安排得当。
之后,教师抛出第四个问题:文章由三处叙事和四处议论构成,这些叙事和议论是否为同一主题服务?在学生回答“是”后,教师拿出学生以前写的病文,念给学生听,然后提问:同样是写几件事情,同样是叙事后接着写感悟,这篇学生习作有什么毛病?由于之前有提示,学生很快指出,这篇习作虽然也是先叙事后感悟,但所写的几件事情感悟不相同,以致于不知道到底要表达什么主题。于是,教师顺理成章地归纳:文章要做到主题一致,在写几件事情时,要表达同一个主题,一篇文章有且仅有一个主题。
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四种写作技巧,并布置作文练习:以“翔宇(附注:本校简称)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随笔,要求写几件事情,夹叙夹议。由于前面指导清楚,学生在经过几分钟的构思后,纷纷开始下笔,而下课铃声也不识时务地响起。两天后,检查学生所写的文章,绝大多数学生能“依葫芦画瓢”,仿照课文模式写作,较好地体现了所学的四种写作技巧,除却语言文字上的毛病,主题、内容、结构、详略等方面均无大碍。纵观本节案例,作为一篇阅读课文,本节课检查了文章生词,概括了文章内容,明确了文章主题,理清了文章结构,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任务。而所有这些任务,都是在作文指导中不知觉完成的。整节课实质上是一节作文指导课,以现成的课文为范例,并联系学生习作现场点评,理论分析后再当堂作文,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再看《散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简案: 一读——初谈感受:同学们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二读——概括内容:用课文中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这种开头有什么好处?还有哪些文章是这样开篇的?明确:写作技巧一——开门见山,直接叙事。三读——分析人物: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请找出对人物的描写语言,并概括人物性格特征。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有谁给了你深刻的印象?请说出关于他的一个细节。明确:写作技巧二——抓住细节,刻画人物。四读——理解主题:文章中哪句话最能体现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如何理解这一主题?这种结尾有什么好处?还有哪些文章是这样结尾的?明确:写作技巧三——结尾点题,升华主题。五读——学习写景:本文在叙事之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找出来。这两处景物描写在文章中有何作用?还有哪些记叙文运用了景物描写?各起了什么作用?明确:写作技巧四——巧借景物,烘托主题。
六读——了解穿插:文章第2-4段如果去掉,影响文章的叙事吗?这三段话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有这样的穿插吗?找出来说说其作用。明确:写作技巧五——巧妙穿插,交待内容。
七读——比较阅读:阅读课后短文《三代》,看看从《散步》中学到的五种写作技巧在《三代》中有哪些体现。
八读——拓展延伸:出示小诗《如果爱是左右手》(节选),学生齐读,拓展文章主题。本课设计最大特色是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有机结合。全文以“读”贯穿,在“八读”中不仅完成了内容概括、形象分析、主题理解、拓展延伸等阅读教学中的任务,又进行了五种“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同时通过“比较阅读”环节,将所学“写作技巧”应用到阅读中,做到了“学”与“练”的结合。如何有效利用课文进行阅读与写作的双重指导,本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其实,教材中有不少适合学生“临贴”的精短美文,仅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就有《走一步,再走一步》(先叙后议)、《蝉》(借物抒情)、《童趣》(先总后分)、《行道树》(三段式结构,对比手法)等大量作品。它们篇幅不长,适合学生写作心理,且每篇文章写作特色明显,极易模仿。并不是一定要把这些课文都当成写作指导课来上,但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有效利用文本,进行作文指导教学,若能当堂“临摹”,则是最好不过。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大概也可以较好地体现了吧。
第五篇:英语写作—地道表达
英语写作—地道表达(例句均选自国外原版报刊)
(一)-----原因篇
英语写作—地道表达(例句均选自国外原版报刊)
(一)-----原因篇
(一)由于,出于,因为
1born of necessity/economic success
The countries face similar problems and challenges;their leaders shared a sense of regional solidarity born of the struggle against big powers.这些国家面临相似的困难和挑战。由于这些国家领导人要与大国作斗争,有加强地区团结的共识。
Even the Chinese in Taiwan are showing surprise faith in the mainland’s economic prospect, though that faith is born partly of necessity.甚至台湾的人士对大陆的经济也抱有很大的信心,虽然这种信心部分是出于自身的需要。
2out of fear/interest/curiosity
Perhaps we should debate the merits of doing nothing, out of fear that a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civilization would pose a threat to our institution, indeed, to our lives.或许我们会争论不发展的优点,这出自害怕技术发达的文明会对我们的制度,甚至我们的生活造成威胁。
3as a result of
Our world is changing rapidly.As a result of a fluctuating economy, more and more women as well as men are entering the work force and attaining high-paying, satisfying careers.我们的世界飞速变化。由于经济形势波动,越来越多的妇女和男人一样进入劳动力市场,获得高薪和令人满意的工作。
4by virtue of
Success itself retained moral and social overtones, by virtue of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sum of human comfort and progress.由于成功对人类幸福和进步做出了贡献,因此成功本身包含着道德和社会的含义。
5on the grounds that/ on technical(medical)grounds/ on
grounds of
Once they passed their six-month trial period, they don’t have to work unless they want to.For many years hardly anyone has been fired on the grounds of gross inefficiency.一旦过了六个月的试用期,如果他们自己不想做事,他们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几乎没有人因为工作效率低而被开除。
We have, therefore, a shortage of teachers, due first to their attraction into more remunerative fields, and secondly to the inadequate status and emphasis given.因此,我们缺少教师,首先是因为他们被吸引到报酬更优厚的地方,另一个原因是教师地位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7owing to
Housing construction had 12% more invested in it in 1996, not so much owing to increased demand, as to fears of new policies regarding the limitation of building.建设商品房的投资在 1996 年增长了 12%,比起需求增长方面的原因,害怕新的政策会限制建房的因素更多些。
8thanks to
Today, many, many telephone users regard international calls as routine, and overseas service, thanks largely to underseas cables and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s, has undergone extraordinary improvement.今天,许许多多电话用户对国际长话已习以为常了,全球通讯服务的极大改善主要是由于海底电缆和通讯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