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阅读习惯的培养及误区

时间:2019-05-13 23:5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略论阅读习惯的培养及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略论阅读习惯的培养及误区》。

第一篇:略论阅读习惯的培养及误区

略论阅读习惯的培养及误区

【提要】:传统的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是符合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的。立足于生活化阅读、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观点,本文对目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指出一些教师学生都习以为常的做法实则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误区。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习习惯教学方法

统的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是符合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的。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却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怎样的阅读习惯?我们到底要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能正确的解决,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一个正确的思路,那么,我们“培养”的结果或许将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笔者发现,在目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教师学生都习以为常的做法是有违语文教学规律的。这里将我的观点陈述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一、理想的阅读习惯的特征:

通常意义上的阅读习惯强调的是阅读的方式、方法与技巧,而我则更重视阅读的态度、心向与价值观念。

1.生活化、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

这是理想的阅读习惯的本质特征。生活化、个性化、创造性既是三个不同的层次,也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一个系统的三个方面。

二十一世纪是阅读的世纪,夸张一点说,不会阅读将寸步难行,阅读将成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阅读必须具有生活化的特质,不存在没有阅读的生活,也不存在脱离生活的阅读。我们常常看到有这样的一种现象:有的学生不爱阅读,或者是爱阅读却不爱学语文,而爱语文书却又不爱语文课。究其原因,当属阅读和生活脱离之故。在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手段和技巧可以使学生、阅读、生活产生有机的联系,特别是现今的学生生活如何才能和过去的作品的阅读发生有机联系,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里要谈的是,从培养阅读习惯的角度而言,生活化阅读的表现是:阅读目的在于阅读本身,不要为考试而阅读,否则收获将顶多在考卷上,甚至一无所获;为阅读而阅读,收获将在于阅读本身。吕叔湘认为阅读教学的效果要在20年之后才能显现。阅读文本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不限于书本。阅读动力在于对阅读本身的兴趣,而非来自于老师家长的要求,考试的压力。阅读行为将还原为学生生活中的一大需求,学生会千方百计想找自己喜爱的书读。只有当阅读行为融入了学生的生活,阅读行为才是有意义的,阅读才能真正成为一种可延续的生命活动。生活化的阅读必然是个性化的,因为每一个阅读主体的生活是不同的。也只有生活化的阅读才可能是创造性的,因为创造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创造。

2.量变终致质变。

不分课内课外,不避大俗大雅,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行文规范绝少错误,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只要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一定能自己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的路子来。就以精读、略读、跳读、猜读等方法而言,也不必着眼于阅读方法本身去进行训练,否则就是形式训练,而非实质训练。形式训练多了,学生会顿生厌烦,因为这不会给学生带来生活上的教益和思想上的提升。反之,学生读得多了,他为了更多的获得生活上的教益和思想上的提升,自然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去阅读。

3.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一句老话,指的是读书是要圈点批注作笔记,其功效卓然,自不待言。但是学生这一习惯的养成,确实需要教师的规范、约束与指导。此方面论述颇多,不必笔者赘言。

二、阅读习惯培养中的种种误区。

笔者认为,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行为中针对阅读对象(即文本)所表现来的一种行为特征。它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并且也是不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的。阅读习惯的指向是作品本身。阅读习惯的表征是阅读行为中的思维方式以及适应这种思维方式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是“不待人教,自能读书”(叶圣陶语)。

在目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做法偏离了阅读习惯的指向、表征与目的的定位,实属误区。究其根本,通常是教师或教材编者欲越俎代庖所致。此类越位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关于“预习提示”: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预习作业是这样布置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先阅读课前的重点难点提示和预习指导,在其中划出要点来之后再根据要点对课文进行预习。把阅读“课前提示”当作阅读过程中必要的第一步,这种习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求学生在上阅读课尤其是在教读课、精读课之前作一番预习,的确十分有必要。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学生作预习的目的是什么。有很多东西是学生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任务,就不应当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去做。有些东西应当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果来呈现的东西,就不应当在预习中让学生看到庐山真面目。“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叶圣陶语)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在于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而不在于得到别人阅读作品的理解结果。然而,这个“结果”,我们通常却称之为标准答案。

如果这种预习要求是由学生提出,还能起到训练学生在一个语段中找关键词和要点的阅读能力的作用;如果连这个找出要点的阅读过程都由老师代劳,那么这种做法的结果将是弊远大于利。

弊端之一:招致学

生阅读的依赖心理。试问,在学生未来生活中所涉及的大多数阅读材料里,能有多少是有阅读提示的呢?有的学生手捧《自读课本》却不知道该如何去阅读,这是阅读习惯的悲哀。如果学生一到阅读新文章,就习惯性的要找别人给定的阅读要点,那么,这种阅读必然是被动的、非自主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教学是失败的阅读教学。

弊端之二:对作品的理解形成刻板印象,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个性化的阅读能力与阅读风格。其一,这种习惯在阅读目的上误导了学生,使学生误以为学习课文的目的就是回答阅读提示中的几个问题,最终使得学生把阅读的结果错认为是阅读的目的。这种习惯重在阅读的开端和结尾,甚至把结尾当作了开端,却忽视了阅读的中间过程,而这个过程才恰恰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其二,这种习惯忽视了文本,忽视了阅读的本体——学生和阅读的对象——文本之间的必然联系。其结果是学生至多习得如何读语文课本,却始终不明白如何读文章。

好的预习阅读习惯是:速读课文直至熟读课文,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提出难以理解之问题。读一遍文章,比读百遍提示有好处。

我们看到,有相当一部分的课前阅读提示是按启发性的原则来写的,学生在预习中读了这样的阅读提示,的确能收到迷途指津之功效。但是,即使这样的启发、点拨、指引,也应当是在学生对文章作了充分的阅读之后的事情,不应当在学生还没有阅读课文的时候,就告诉他应该注意什么,他在阅读中能学到什么。所有这一切都应当是由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自主的去探索,甚至只能是摸索。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在学生还没有阅读课文,还不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还没有形成自己对作品的态度观点和看法,即还没有进入愤悱之境的时候,为什么要急着启发他呢?或者说,尚未迷途,何需指津。

以笔者愚意,教材中课前阅读提示的功效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应在于对学生做现成的阅读指导,更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将定论和盘托出。学生还没有读文章就已经知道了文章的重要内容,这样的阅读学生能有兴趣吗?结果必然是制造出了傻瓜式的阅读和阅读的傻瓜。

2.关于《学习手册》和“读中提示”:

说到傻瓜似的阅读,类似于《学习手册》之类的所谓教辅用书可谓罪莫大焉。目前市面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用教辅用书,其实不过就是教参搬家,把教参改头换面拿去赚钱。但是,偏偏有一些教师要求学生去购买此类书籍,还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中手不释卷,形成习惯。

令人遗憾的是,竟有许多学生乐此不疲,以拥有某某《手册》为荣。因为依靠《手册》,既可以很方便的得到课本上的练习题的答案,又可以在课上回答后得到老师的表扬,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习惯,使得学生迷信标准化的答案,热衷寻求现成的结论,成为思想上的懒惰者;同时,也极大的破坏了阅读的自然属性,导致学生阅读角色心理的错位。阅读之于学生,本来是一种生活的需要,一种艺术的审美。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个激发情感获得真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知识的获得者,一个艺术的享受者。阅读活动是文本←→读者间两点一线的过程。学生阅读理解的深浅,收获的多少与否,都是他自己的所得。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种种方法使学生阅读水平有所提高。然而,如果在文本←→读者之间,夹进所谓《手册》之类的思维成品,则不是提供一个方便的阶梯,而是设置一个美丽的障碍。学生貌似有所得实则无所得。其所得到的仅是商品交换式的他人思想之玉屑,而不是生产创造式的阅读劳动之成果。这样的学生至多是一个辛苦的收藏者,而不是一个幸福的创造家,更苦的是学生还要把他人口水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无怪乎有些学生不爱语文了!

从文学作品阅读的角度来说,接受美学认为,作品解读应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审美活动,读者可以凭借个体审美经验参与作品诠释,进而完善创造精神国度的内外世界,这个吸收解码的心理流程不是单向的而是呈多向辐射裂变状态。汉语表达之灵活性又远胜其他各种语言。客体世界缤纷多变,语言王国同样五色斑斓,心性时空更是瑰奇璀璨,三者交叉碰撞其终局之博大精深不可轻言。然而读《手册》、找答案的阅读习惯终究只是语言符号层面的操作,是信息由别人早已加工定型后在学生感知世界的重复。于是,语文学习就成了资料性的死记硬背,失去了语文学习特有的人文乐趣。殊不知,重复不是语文,加工信息、认识定性的过程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所以现在应该使学生从这类“人为”语言解码模式的误导中摆脱出来,给学生以自由解读课文的空间。

与此相类的是“读中提示”的境遇。

在“教本也是学本”的编写原则的指导下,相当一部分教材在课文页面的上下左右印有编者精心设计的“读中提示”之类,有些教师就要求学生在预复习时先读提示,再根据提示所涉及的问题去读书。

我想,过去的“注”、“疏”、“笺”之类本也是写在书的字里行间以及四边的,当属“读中提示”的鼻祖。由此看来,“读中提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学生阅读的习惯停留于“读中提示”,不去自己发现问题,不去思考文章和自己有什么联系,这将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扼杀。一篇文章学完以后,学生只记得那几个问题,“读中提示”像一堵墙把学生和文本阻隔开了。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离开了读中提示就不能读书,不会读书,读不懂书。这绝不可能是教材编写者的初衷。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者如何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读中提示”的习惯,比较好的做法是:在最初的阅读中对此视而不见,待到熟读作品后,再与之对话。

3.关于阅读顺序:

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形成按部就班阅读课文的习惯:了解作者、出处、时代背景,给文章分段分层,概括大意,归纳中心。有的老师还将此作为快速阅读的程式对学生加以训练,作为经验加以介绍。

习惯于死板的阅读流程,是受长期以来落后的教学模式影响的结果;更是忽视了汉语言文字跳跃性灵活性的特点,以理科学习知识化序列化的方式来对待汉语文学习的结果。

笔者以为,这种习惯形成之时,就是学生变成阅读机器之日。是不是阅读每一篇文章就一定都得这样呢?为什么不能从文本的中间或结尾开始阅读呢?反观我们自己的阅读行为,按部就班的倒确实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在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的指引下,迅速搜索有用信息。这样的阅读才是快速高效的。至于作者、出处、时代背景,分段分层,概括大意,归纳中心等等,都只是帮助理解的手段,在碰到难解之处时才拿出来一用,充其量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关于阅读顺序的习惯养成,有一个从无序到有序再到无序的超越过程。学生由识字始至初能读文,其阅读是无序的。这时需要教者对其指导,能掌握阅读之序。由无序到有序,这是第一次否定。但是阅读指导又不能止于此,还需要第二次否定:不按作者编者行文之序来阅读,又回归于无序,这是否定之否定。其实这种无序之中也有序,即按自己理解之序来阅读,一切取决于我要在阅读中得到什么。

4.关于阅读方法:

通常在提到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指的都是习惯于使用好的阅读方法。好的方法是要提倡,但对阅读方法过分强调则是不恰当的。方法是为阅读积累服务的。应当强调的是阅读的内容和结果。就能在阅读中获益而言,阅读的量比阅读的方法技巧更为有用。正如书法、绘画或器乐,在大量的练习之后,方法也就自然掌握了。如果过分强调方法以至于忽视阅读量的积累,将导致阅读中失去了自我,迷失阅读的方向,终致学生不爱阅读,或者是爱阅读却不爱学语文,爱语文书却不爱语文课的怪现象,害莫大焉!(好范文整理)

第二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文档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读一篇好文章,如饮一杯醇酒,其味无穷,回味久远。在今年短暂的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汪中求先生所著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通常我们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是什么?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人的一生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成与败、喜乐与悲哀。所以,细节决不可忽视。

《细节决定成败》引发了我对教育深深的思考。通常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 在充满竞争的今天,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事物的细节,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的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老师的每个细小的行动都是无声的教育,所以我们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正如老子所说的:“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深深地知道:老师的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被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里,对他们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踏入校门,站在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我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好每件小事,给学生施以积极的正面影响。我想:言传身教远胜于喋喋不休地说教。教书育人,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也许,一个细节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切细节当作一件大事来做,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个过程非常有利于我们将注重细节的理念传达给学生,要知道“注意细节其实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注意细节、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成为他们一

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因为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成绩好,一切缺点就可以迁就,可以值得原谅。所谓“一俊遮百丑”,这种想法绝不应该存在。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我们现在的教育缺乏的不是鸿鹄之志,缺乏的是具体会飞的燕雀。空有鸿鹄之志而不会飞的鸟,始终无法到达胜利的彼岸。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我深知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细节决定成败》告诉我这些工作必须得从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学习习惯抓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关于学生的小事,促使学生珍惜时间、自觉学习、不畏艰难、勇攀高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同时,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工作中,《细节决定成败》敦促我必须把常规工作做到位,以身作则带领辅导员及广大教师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只看到人家成功的辉煌,而很少去关注他们工作中对细节的用心。“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我要积极倡导: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细。因此,接了手的事必须按时、按标准完成,不能完成没有任何解释的理由;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检查认定完全没有错误再上报,不要等检查出了破绽或漏洞再辩解。把小事做细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把遵纪、敬业、爱岗当成自己的使命,以责任心对待每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培养习惯讲稿

培养习惯 成就梦想

开篇:选择本题的原因

1、从目前学生状况看,许许多多的学生习惯不好,需要强化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应该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教育任务。

2、培养习惯,收获梦想应该成为我们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愿景,也应该成为我们学校一个办学特色,如果在小学阶段我们为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终身受益的习惯,那我们无疑是伟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我们老师也需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自己的下一代。

4、整个汇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简略谈培养习惯的重要

第二部分:影响人一生的习惯有哪些

第三部分:怎样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在最新版本的《新华词典》中,对于习惯是这样释义的:“长时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

2、广义的习惯不仅仅是动作性的、生活方式性的或社会方式性的,还包括人类所有的优点。甚至包括“善良”、“仁爱”这样永恒的主题,也需要进行不断的修炼,才能真正化为行动性习惯。

(二)为什么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记得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接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叶圣陶十分重 视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2、“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

——英国诗人德莱敦

3、古人所谓:“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我们认为其中至少蕴含了二层意思: 一是说:播下一个行为,就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谈到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第二层意思是说:培养习惯是细致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培养习惯重在“积”;形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习惯成为自觉的行动需要90天,没有恒久坚持是很难做到的

综上所看,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理论上是这样,现实也是如此:

例子1 和诺贝尔获奖者的对话:

问:在您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的?

答:是在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学会了很多一生受用的东西 终生受用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的良好习惯。例子2 “林旺”的故事

习惯决定了林旺一生碌碌无为。

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我们要高度重视习惯的培养。

二、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

1、做人的习惯

2、做事的习惯

3、学习的习惯

4、交往的习惯

三、做人的习惯

教育实践家冯恩红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 学会做人比学做学问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是做学问,”

每个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她才可能去做事、学习、与人交流,做人的教育,实际上是培养孩子为人的正确态度和品格第一种做人的习惯:诚信

1、诚信就是培养孩子必须做一个诚实的人,坚守信用是成功的最大关键,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一个人的宝贵财产,它能让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的做人,还能给孩子以力量和耐力。

2、诚信的例子:3页cctv关于微软总裁李开复的例子

创新、诚信、智慧 怎样排列

为什么这样排列: 应聘的例子:技术出色出卖原单位

3、现在孩子说谎的原因何在:学生犯了错误不敢说哪个班的是什么原因

家长和老师的影响?越是惩罚孩子就越说慌

第二种习惯: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1、良好的礼仪习惯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能够帮助人走向成功.否则就是另一个天地

例子:签证的例子

11页

把孩子培养成成绩优秀者,就是从小不休边幅,结果签证没成功

2、孩子不懂礼貌的原因:

家长认为小孩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小孩天真,长大了就懂了,其实这是误解。12页

第三种习惯:爱心:人的基本道德和社会的灵魂

爱心

歌曲

第四种习惯:乐观:养生的惟一秘诀

25页:美国一对兄弟乐观和悲观的故事 第五种习惯:理财:非常重要的生存技能

1、罗伯特:一个人必须端正对金钱的态度,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而是让金钱为我们服务

2、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金钱虽然是好仆人,有时候也会摇身一变,变成坏主人。31页

3、实际32页

第六种习惯:自信:事业成功的阶梯和前进的动力

1、什么是自信:就是相信自己

2、例子:42页

第七种习惯;坚强:坚强是成功的核心品质 例子:美国心里学家威蒙的调查结果49页 第八种习惯:谦虚:真正的谦虚是最高的美德

1、毛泽东: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爱恩斯坦:名声越大,他就越谦虚,见大领导好说话,见具体管事的人就不好办

第九种习惯:宽容:宽容了别人,等于善待了自己,宽容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化解矛盾的良药,利己利人的法宝

1、例子: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的故事:3Ⅹ8=23的故事

2、超级链接

3、要象大肚子弥勒佛一样宽宏大量,不要小肚鸡肠 第十种习惯:责任心: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准

1、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在遇到没有人对他负责的时候,她喜欢哀叹自己的不幸,抱怨生活的不公,其实,所有的抱怨都是在做减法

2、公司老板讲得应聘的例子:划破手指的故事67页

四、做事的习惯

有条不紊的做事是孩子在生活中的重要能力,做事习惯的培养就是要培养孩子适应劳动世界的变化的综合能力,包括社会行为技能和个人素质。做事的7种习惯

1、做事要有计划

2、热爱劳动

3、珍惜时间

4、自主选择

5、自我反省

6、自我管理

7、抵抗挫折

五、学习的习惯

只要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智力天赋并不高的孩子也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也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学习的13种习惯

(一)耐心: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正说明耐心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孩子的耐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或 天的培养。要从让孩子学会等待入手培养耐心。

(二)专注:天才就是不断的注意

一个人做事一定要要专注,今天想当银行家,明天想做贸易家,后天想做艺术家,注定一生无所适从,一事无成。

培养做事专注的习惯,会对他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孩子只有先形成一种专心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不会被其他事情所干扰。

上课听课不注意,精力不集中,边作业边玩都是不够集中注意力。

(三)、观察:观察是智力活动的门户

一个观察力强的人能从一般人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奇迹。一个观察力弱的人即是进入宝山,也可能空手而返。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就是观察力差,从而导致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地下。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记忆:人潜在的记忆力是非常强大的

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如果一个人始终好学不倦,他的大脑所能储存的各种知识,将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的50倍,而美国国会的藏书有一千多万册。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的大脑能装下多少知识。

影响记忆力的因素很多,对关键的是记忆方法,所以要让孩子掌握记忆规律,不断培养记忆能力。

(五)思考:任何人取得成功都须用头脑思考

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表现出来。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学生学习有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二是发展思维技能,培养孩子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孩子的智慧极为重要。

(六)想象: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学生在学习各门功课中要借助想象力,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无法正确理解教材内容。而且,想象力还直接关系到创造力的发展,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七)创造:天才都具有非凡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但他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 想法,而是一种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帮助人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八)勤奋:勤能补拙,天才出于勤奋

天才就是百分之百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一个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她的勤奋程度。

(九)预习:预习是一个人自己学习的关键

只有会预习的人,才能渐渐培养起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进行自我教育。在培样预习习惯时要教会学生控制预习内容、合理控制预习的时间、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认真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十)复习:温故而知新,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往往能够学到其他人无法学到的知识。

(十一)阅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完整的书。如今由于电视和网络的影响,孩子们降低了对阅读的兴趣。事实上,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缺乏阅读,使孩子无法深入去理解一些问题从而缺乏深刻的思考能力,也缺乏广博的知识。因此,要加强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十二)质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问”意思就是一定要学着怎样去问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应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对学生的质疑应该持鼓励的态度。

(十三)自我激励:强烈的自我激励是成功 的先决条件 对孩子而言,通过自我激励可以提高自我形象,从而使他能够有良好的表现,而良好的表现反过来又促进孩子作出自我激励。“我今天表现的不错!”将演变成“我的表现总是不错!”,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六、交往的习惯

1、与他人交往

2、倾听他人

3、与他人分享

4、与他人合作

5、幽默

6、感恩他人

七、怎样培养良好习惯

(一)、好习惯在生活中培养

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

(二)好习惯在实践中培养

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

(三)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的关键期了。如果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的多。

(四)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 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更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要帮助孩子抑制和纠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五)纠正坏习惯要有毅力

美国研究发现,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一个坏习惯,要纠正坏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就要多的多,纠正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要有恒心。

结束:

寓言故事:沙漠散步捡石子的故事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明天的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习惯就像是那些卵石一样,你现在多培养一些好习惯,孩子明天就会得到钻石、宝石。到那时,作为家长或老师就会和寓言里的这个人一样,又是高兴,又是后悔。高兴的是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后悔的是,你其实还可以培养孩子更多的好习惯。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为孩子多捡一些卵石,这些卵石将会变成孩子一生的财富,让他幸福一生。

第四篇:培养阅读习惯

培养阅读习惯,造就美好人生

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可见,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增强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无论上多少课,只要能够让孩子喜欢语文,喜欢阅读,会表达就算成功了。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学校大力推广读书活动,以读书提高教育品质,营造出了一片丰盈的精神绿洲。

一、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现在的教育,不仅仅是孩子之间实力的竞争,更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竞争。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家长们没有不大力支持的。所以,要想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致并养成习惯,还要家长接受这种教育理念。另外,一个孩子的成长,本身就应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相配合的,有了家长的支持,我们的教育就轻松多了。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召开家长会。在第一次家长会上,通过大量的事例,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从小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和书交了朋友,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成绩一定会不错,而且,我鼓励“亲子共读”,因为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素养,培养孩子各种能力。再结合自己过去教学的经验,用孩子读书与不读书几年下来的差别,进一步证明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好处。这样的实例,让家长心服口服,虽然有的家长将信将疑,但是用不了多久,孩子读书的变化让他们彻底和老师站在“同一战线”上。

孩子的自制能力是很差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所以,每天孩子的阅读必须有家长的监督。我规定每个孩子每天晚上必须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分钟,家长根据孩子的阅读情况,在回家作业本上按如下格式填写:“*年*月*日

孩子今天晚上读了《

》,读书时间从*点——*点

有什么收获。”有了家长的监督,每个孩子都会完成阅读作业。

二、想法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致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他们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孩子是课外阅读培养的主体,要想让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就要想办法调动孩子读书的兴致。

1.想让孩子读书,先不着急从理论上强调读课外书的好处,而是通过听读训练让孩子渐渐喜欢读书。每天,我会给孩子读一篇故事情节生动的小文章,或者是童话,或者是寓言。每次声情并茂地朗读,把孩子带进故事中时,我就会戛然而止,让学生猜猜下面会是什么样的情节,这种训练“吊起”了孩子的胃口,对课外书产生了兴趣。再下来,我给孩子读课外文章的时候,读到精彩之处,我会停下“哀求”孩子们:“同学们,今天老师嗓子疼,你们自己看看吧。”这样,孩子的读书胃口又被“吊起”来了。渐渐的,我鼓动孩子们自己去买书,每当孩子们买来新书,我就要在班里“大力表扬”,并读上面一篇好的文章给孩子们听,买书的孩子自然很骄傲。于是,孩子们自己去“买书”的“胃口”又被调动起来了。有了“胃口”,孩子们如饥似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阅读自己的和别人的书籍。于是,“读书漂流”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一人买书,全班享受,何乐而不为?酷爱读书的孩子,我亲切地称呼他(她)“小书虫”,孩子们听到我的一声声夸奖,乐呵呵的。只要有空,就会手捧图书,津津有味地看啊,说啊!有了读书地兴趣,孩子走进书店,面对丰富多彩的书籍,一则更加喜欢读书,二则学会了自己选择图书。接近课外阅读,走进书的世界,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2.让每个孩子每天都要在书包里装一本课外书,活动的时候,让孩子们阅读。每天上课前拿出五分钟让学生“读”课外书中的精彩片断,“讲”自己阅读中感受最深的事情。这样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通过“读”“讲”可以达到相互交流阅读感受的目的,同时,“读”“讲”的过程也是学生相互推荐好书的过程。如:一名学生在“讲”读《淘气包马小跳》的感受时说:“我觉得杨红缨阿姨好像特别了解我们,她书中写的马小跳好像就在我们身边。王博文(我们班一个学生)特别像那个马小跳。”王博文本是个不爱读书的孩子,听了这话,立刻借了杨红缨的小说读了起来,一个星期居然读完了一本书。每堂讲完课文后,或者是在孩子们写完作业后,我都要奖给孩子听读故事。每到听读故事的时候,孩子们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就是这种课内外的结合,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渐渐提高了。我将每周的阅读课上成“讲故事课”,全班分成六组,每组六至七人,几乎每个人每周都有1-2次机会在小组里讲故事。此项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得“所读有用武之地”,促进了阅读的深入。另一方面学生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表达,锻炼了胆量,增强了自信。

3.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随时写读书笔记。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记号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文字内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至于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可以因人因文而异,不必强求一致。但是,就每个学生而言,他所使用的符号必须前后一致,以便今后查找。读书不能傻读、呆记,要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获得的思想,智慧和语言化作自己的血肉,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练笔中去,从而在运用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读书笔记类型不限,重在读有所得。“思考方从动笔始”,读书一个段落后,写一篇读书笔记,就像是牛的“反刍”,能增进消化。同时,教师通过批改读书笔记能及时了解学生阅读活动中一些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俗话说:厚积而薄发。学会积累,学会运用是课外阅读的关键。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有一本《书海拾贝》,随时把阅读中认为好的词句、片断、格言、谚语等分类摘录下来,以便今后引用和参考。另外,每人都还有一本《我的足迹》,学生根据书中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心得体会,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倾诉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表达真情实感。有一次,班上于宁哲和姬越红之间产生了误解,心里难受,她就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心里感受写在了《我的足迹》上。当我看到以后,特意将这篇日记送给了姬越红。事后,姬越红也通过习作的形式写了一篇文章向于宁哲道歉。没有老师的调解,没有一丝不快,她们和好了。就这样,同学们在习作中倾吐真情,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快乐成长。这一点很难,需要教师不断的鼓励,不断的引导,要善于发现学生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方面的闪光点,让学生在鼓励声中不断学会运用。

三、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只要一有空闲,我就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刚上一年级时,孩子们只知道追啊,跑啊。后来他们看到我在读书,就凑过来看热闹,听我讲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也开始阅读,不认识的字主动向我请教。在家庭里,请家长在孩子读书的时候把电视的声音调小些,为孩子创设安静的读书氛围,更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即“亲子共读”。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阅读课外书之初肯定有困难,所以,家长在一边的帮助会使孩子尽快度过这个难关。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之后,孩子的识字量会逐渐增加,读书不再那样困难,自然会越来越感受到读书的妙处。

四、激励评价提高高效阅读

每学期一开始,我都帮学生制定一份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计划包含阅读总量、阅读书籍目录、阅读每本书所需时间以及自己每天运用什么时间,运用多长时间去阅读等内容。有了这样的一份计划,既便于学生时刻对照计划提醒自己要持之以恒地阅读下去,又便于教师、家长随时督查学生阅读情况。每学期开学后,我都会组织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号召大家争做“小博士”。

我们的口号:人人争做小博士。过程实施:大量阅读,及时评价激励。根据读书量的多少,授予不同称号。1.小书虫: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由老师奖励一个“小书虫”。(1)读1本课外书,留下读书痕迹。(2)由组长或家长监督,读书篇目达30篇。(3)熟练背诵《开心国学》的古诗和篇章(或不少于40条的其它经典诵读内容,如谚语、歇后语、对联等);(4)在学校各项与语文相关的比赛活动中获奖的。2.小书童:⑴三个“小书虫”奖一个“小书童”;⑵在县级语文活动比赛中获奖的,或市级报刊发表一篇习作,奖给一个“小书童”。3.小博士:三个“小书童”奖一个“小书迷”;三个“小书迷”奖一个“小学士”;两个“小学士”换一个“小硕士”;两个“小硕士”换一个“小博士”。

从厌读到苦读,从苦读到乐读,从乐读到好读。孩子们的阅读现状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们因势利导,开展了“亲自读书汇报会”,家长和孩子们定期共读一本书,从而让每个家长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汇报会上,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畅谈读书的感悟和体会,激发了孩子和家长的阅读兴趣,家长对课外阅读更加认可。一位家长感叹道:“开展亲自共读活动后,孩子逼着我读书,现在我也了解了许多来自历史的故事:《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望梅止渴》„„孩子上学的这几年,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在家里和孩子交流起来有更多的话题了,家里的气氛更和谐了,我的心灵再也不枯竭了。在阅读这泓甘泉的滋养下,我的人生绚丽多姿。现在阅读生活条件这么好,为啥不好好读两本书?”还有的家长为校报赠言:“人生,因阅读而厚重!人生,因阅读而精彩;人生,因阅读而充盈;人生,因阅读而丰富。”

读书,让一个人的精神之河永不干涸。课外书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窗,开启了一道道门,敞开了一个魅力无穷的大千世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还可以使他们成为以读书为乐趣,幸福、向上的人。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关注阅读现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让孩子们在浩如烟海的书籍文篇中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把读书的习惯教给孩子,让孩子受益终生。如今,我的每位孩子把书当作了挚友,津津有味地阅读,乐在其中。沐浴在书香中,我们幸福成长。

第五篇:一分钟习惯培养

一分钟习惯培养

1、高效做事好习惯——制定明确的目标

1)写下自己的目标。2)目标不要脱离现实。3)目标要具体。

2、职场生存好习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1)认真对待简单的事情。2)注意细节。3)注意方法。

3、完美口才好习惯——引导对方说“是”,极

力防止他说“不”

1)把要说的话说对。2)要有自信的神态和语气。

4、为人处世好习惯——与陌生人交谈

1)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在交往中保持一点距离。3)多谈他人感兴趣的,或大家感兴趣的,不要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事情。

5、自我增值好习惯——不要满足于现状

1)提高对自己的总体要求。2)每天制定比昨天更高的目标。3)找一个榜样。

6、简单理财好习惯——记下每天的开支

1)制定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2)控制自己的不良开支。3)不要买用不着的东西。

7、健康养生好习惯——放弃饮料多喝茶

1)不要喝隔夜茶。2)不要空腹喝茶。3)不要在发烧时喝茶。

8、享受生活好习惯——不要为小事伤神

1)培养宽大的胸怀。2)转移自己的注意力。3)找朋友倾诉。

下载略论阅读习惯的培养及误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略论阅读习惯的培养及误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习惯培养故事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小学阶段是孩子智力发展、个性形成和品德等心理因素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小,生活经......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在,我们教育的内涵越来越深厚,外延越来越广泛了,教育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多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作者:韩春秀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1年第06期 最近,我听了一个关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讲座,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报告,时而让你......

    如何培养孩子习惯

    父母必学:孩子的学习好习惯靠你来养成如果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基础不好,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内下功夫辅导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即使孩子基础不错,初步......

    家庭习惯培养★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次机会与各位家长朋友们交流。 教育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初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启迪智慧,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尤其需......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 听关鸿羽教授讲座有感 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

    常规及习惯培养

    一年级常规 一、学习常规 (一)学习用品 1、带HB型铅笔五支(只削一头)、橡皮一块、直尺一把、文具盒一个、书包一个;四线三格本三个,小演草三个、数字卡片0---10、水彩笔/油画棒一......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