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3 23:5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第一篇:《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陈小平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实验课题,是江苏省教研室批准立项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六期重点课题(苏教教研〔2005〕56号)。本课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大量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构建科学性、普及性、操作性较强的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培养的模式、途径、方法等,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建议非常具有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多年来,国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著述甚多,主要围绕教师“教”的行为,而涉及到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却极少,也就是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的行为。我们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实现有着很多因素,其中人的现代化是不可缺少的。当今时代已逐渐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个性化、人性化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时代的发展呼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原因有三:首先是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较之于过去更浓厚了;其次是今天学生的知识比之于过去要丰富得多、现代得多;再次是未来社会对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除了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技巧外,还必须要掌握阅读的策略。

二是学大于教的需要。“教”与“学”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在现有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大于学”或者“教等于学”的现象,造成学生阅读水平的低劣。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理念和“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只有具备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超过教师所教的内容。

三是传统教学的反思。中国的传统教学思想,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或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这样做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又与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一致。

四是课程标准的需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部分已经明确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不管是原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把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式、阅读的品质,从而形成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界定

1.内涵揭示: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因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

2.外延揭示: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超越文本,使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3.特点揭示:对于阅读实践活动而言,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学

生个体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二是学生和作者平等的对话活动;三是一种探究性、创造性行为,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鉴定文本的过程。可以说个性化阅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四个基本特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5个子课题:①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的研究;②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③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表达运用关系的研究;④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地位与素养的研究;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评价策略的研究。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②调查研究法;③实验研究法;④总结法。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从2005年8月到2006年1月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课题进行整体设计,构建实验研究的基本框架,为课题实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①组建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班子,健全研究制度,培训实验研究人员。

②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上搞清课题的界定,并寻找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③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④论证实验研究方案,聘请有关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修订完善实验研究方案。

⑤进一步完善研究条件,深入调查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

第二阶段:从2006年2月到2008年6月为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抓实验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逐步推进。

①召开开题论证会,进行全面的宣传、发动。2006年2月25日举行了开题论证会,由开题论证组专家对课题进行认真评议、指导。

②2006年3月份,各子课题组根据开题论证会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子课题实施方案。③2006年6月7日-8日,课题组专门邀请著名特级教师袁浩、顾美云及苏教版教材副主编李亮一行3人,到课题实验学校——大丰市第三小学调研、指导课题实验。

④2006年9月-11月,各子课题组就第一阶段实验情况进行小结,并写出书面小结报告,排查实验以来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矫正实验的方向。

⑤2006年12月5日-6日,课题组在滨海县实验小学召开课题实验研讨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各县(市、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及滨海驻城小学的部分教师代表200多人参加了研讨活动。各子课题组交流了前一阶段实验情况,并就下一阶段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⑥课题实验研讨会结束后,东台市实验组又进一步扩大了实验范围,实验学校由原来的安丰、许河两所小学增加到唐洋、三仓、头灶等5所小学。

⑦2007年8月-10月,各子课题组进行课题实验中期总结,就课题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进而更好地做好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

⑧2007年11月——2008年6月,课题组负责人分别到各实验学校了解实验进展情况,指导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从2008年7月到2008年12月为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撰写总结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①课题组及各子课题组进行认真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

②广泛收集实验过程的研究资料,整理、汇编研究成果材料。

③自我评估,申请结题验收,邀请有关专家召开结题鉴定会。

五、初步研究成果

经过3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究,本课题取得了如下初步研究成果:

1.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3年来,我们课题组始终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一核心理念开展扎实有效的实验研究。我们对实验学校、实验年级的学生和非实验学校、非实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比对研究。从课堂反映观察,实验班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表达的欲望强,语言运用能力较强;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实验班学生喜爱上语文课,喜欢说话、写话练习的高达93%以上。从测试情况看,实验班学生组词、补充句子、阅读借鉴、看图写话、作文及讲故事、回答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且同一话题的作文也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语言特色,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思维优势。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个性化阅读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了自觉学习的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实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个性评价、个性发展,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2.初步探索出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模式。3年来,课题组立足课堂教学,采用示范课、研究课、常态课等多种形式,深入研究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依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课堂呈现状态、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教学环境以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念,通过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式:即情景导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建构生成。

——情景导入。这是个性化阅读课堂的基点与起始,是营造阅读氛围、吸引孩子进入阅读情境,激发好奇、生疑、探求的冲动阶段。这样的情景引入,才能在课堂起始的第一时空里把孩子的视听、注意力拉过来进入个性化阅读课堂境界。

——感知体验。这是情景导入的自然走向:走进文本、感知文本、体验文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感知体验中得以个性化阅读,此时此境的感知体验是真正个体意义上的阅读。

——对话探索。对话是生本、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个性化阅读中体现个性的最佳区域。孩子从感知体验中得到的收获、乐趣、思想,需要在对话探究中沟通交流;对感知体验中产生的疑难、设想,需要在对话中互相质疑、碰撞、争论、辩白,甚至还有必不可免的争吵,这是孩子发表的丰富多彩的不同意见的撞击,在撞击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奇思异想。因此,对话探究的过程是最丰厚的个性化阅读的过程,这是个性化阅读课堂最期盼诞生的美妙境界。

——建构生成。建构生成是情景导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的个性化阅读课堂全程的顺理入情的结果。建构生成什么,这是设计课堂模式时早先预设的个性化阅读目标。建构生成的过程是拓展、是检验,又是新的建构生成。课堂上要创设新的情境,让孩子已生成的知识、技能、智慧实现新的“个性化”。

3.初步探索出学生可持续阅读的指导模式。《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课外阅读应是一个美妙的捷径。课外阅读使语文学习变得更丰盈。盐城市第一小学子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从学生的阅读环境、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指导模式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套值得推鉴的做法。

①着染一种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我们在教室四周的墙上进行设计和创意,把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贤士恋书、醉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中,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学生想读、乐读和常读,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精英”的事迹和感言上墙感召其他同学。

②创造新的阅读机制。一是师生共同阅读;二是小组合作、比赛阅读;三是开好“三会”,即好书推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成果汇报会。

③改变单一的阅读方法。一是以实践者的角色迁移方法;二是以研究者的角色投身阅读;三是以表演者的角色朗读美文。

④精选一批阅读内容。课外读什么书,不仅是许多家长感到很头疼的事,同时也使一些语文

教师感到不知所措。课题组在这方面加大了研究的力度。我们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不同年段的年龄特点,形成了一个比较科学、实用的小学阶段不同年段的推荐阅读书目(见研究成果),同时我们还根据这个研究成果,编著出版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手册》。

⑤构建三种阅读模式。模式之一:探究美文内在价值的深度阅读。

模式之二:推进整本书阅读的主题性研读。模式之三:顺应社会而生的专题性品读。

4.初步探索出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评价改革仍然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瓶颈,没有现成的做法和经验可借鉴。特别是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评价,更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滨海县实验小学子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并形成了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阅读教学评价操作模式,即“四步评价法”: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综合性评价。

①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行为评价。通过收集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种种准确的数据,按照认知规律对小学生阅读技能的形成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以评价信息来指导学生新的阅读过程。为了把学生平时阅读的发展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子课题组设计了一张小学生语文学习行为观察评价表贴在教室里,评价内容包括听力、朗读、作业、背诵、检测等等,凡是在各项阅读活动中优异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印在表上)。这样及时地给学生的阅读过程给予监控和评价,并给学生予以肯定,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竞争的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

②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一种状况评价,是对学生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测试、了解,看学生完成具体目标的程度,主要是对因受卷面考试限制而不能测评的知能点进行分散测试。如听力、说话、朗读等。

③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目标达成评价,是在学期末或学年末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为确认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的总结性测试。我们把期末测试分为“听力部分”、“朗读部分”、“阅读部分”、“作文部分”四大类。听力测试可以参照英语听力测试的办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年级段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测试题型,对于容易听清的内容采用听记、填空的形式,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判断、选择、问答的形式。朗读测试主要通过对学生朗读的技巧来进行评价。如朗读的重音、朗读的速度、朗读的停顿、朗读的感情。阅读主要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用、表达能力。

④综合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是在前3种评价的基础上,把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发展的成果采用素质发展报告单的形式展示出来。我们把综合性评价分为:行为评价、成绩评价、特长评价(兴趣发展)、健康评价、评语评价5个方面,主要以表格的形式来展示。行为评价从品德行为到学习行为分为若干项,以打“☆”的方法来评价。成绩评价是把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按3:3:4等级制填写。特长评价主要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表现在语文上的有:写作、朗读、写字、书法,要求每人必须有一项兴趣特长。评语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桌互评、老师点评、家长馈评等。

这样一个过程性、全方位的评价,保证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

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们的课题是在“问题即课题、实践即探索、过程即收获”的思路指引下,经历了一个“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在这样的一个实践过程中,所有参与课题实验和研究的老师都得到了专业提升。一是加强了学习。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加强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一些实验学校还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大丰市第三小学子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为小学语文教师开出了阅读推荐书目(见研究成果)。二是教科研能力明显增强。参与实验的基层老师不仅知道了课题实验的基本流程,而且学会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特别是总结、提炼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3年来,参与课题实验的老师有30多篇相关论文在报刊上发表或获奖(见研究成果)。三是一批实验教师快速成长。几年来,先后有50多

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在国家、省、市、县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由课题组直接指导、由参与实验老师执教的充分反映个性化阅读教学的3节课在全国大赛中获大奖(2006年4月市一小周海燕老师代表盐城市,参加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国首届阅读课堂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B组第一名;2006年10月大丰市第三小学陈飞老师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荣获一等奖;2008年11月市二小汪明华老师代表盐城市,参加苏教版小学语文全国第二届阅读课堂教学大赛荣获特等奖)。

六、实验体会

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①只有基于草根化的课题研究,才能激起教师教育科研的热情,新课程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才能真正得以体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②追求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必须摒弃应试教育,拆除束缚学生身心的桎梏,彻底解放学生的心灵,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习创造。

③课题的研究不仅需要专家的科学、规范的引领,需要一线骨干教师的倾心实践,更需要教科研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样,课题研究才能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此课题已获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六期课题成果一等奖)

(陈小平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二篇:“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个性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裕安中学

刘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走上讲台近两年,发现学生中有一些较普遍的现象:阅读面窄、阅读量少,少量的课外阅读无序又低效;不喜欢阅读,对于文本阅读缺乏独立深入思考的耐心,仅流于肤浅。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但分析下来,主要原因在于本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位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并没有过多留意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而一直在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思路和方法去阅读。这种做法导致的必然结果,是使学生对阅读失去了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主,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失去了兴趣的现象,本组提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题。

二、研究的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及实践意义 :

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

个性化阅读,是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遵循自己的思路,去对文本获取自己独有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阅读过程。

个性化阅读的精神主旨在于尊重个体的个性,尽可能地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教学活动更适应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实践意义:

1、以学生发展为主的阅读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更加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了个人的独特体验,真正张扬了学生的阅读个性,使之获得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

3、有利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学习;同时也有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和学生语文阅读水平低劣的局面,(二)理论价值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时代已逐渐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个性化、人性化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信息接受来源的扩大,学生的知识更丰富,阅读参与意识更浓厚,信息社会也对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因此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才能使其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阅读学理论的支持。阅读学理论认为,阅读作为个体实践及其表现的多样丰富性,阅读过程中应当允许学生超越材料本身,作出创造性的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现代阅读心理研究也表明:阅读是将书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信息相整和,从而建构出意义的过程。这让我们明白阅读不可能通过外在的、统一的训练或灌输而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已成为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

3、传统教学的反思。

长期以来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够重视。教师主导,提问引导,讲解分析已经成为课堂上普遍现象。教师总要做导演,不愿把真正的自主阅读权还放给阅读的主人——学生。而对个性差异的学生并没考虑要去尊重其独特体验,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最终当然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权利的剥夺。

4、课改理念的需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主要目标的全新的个性化阅读,是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最终使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技巧,形成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只有使学生真正具备了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学生所学的知识才可能超过教师所教的内容。

(三)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的研究,紧紧围绕课堂阅读教学实践,探讨一些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行为及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模式,以便学生逐渐积累、体验,形成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爱思考的好习惯,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具体目标为:

1.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关系。

2.在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拓展中,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四)研究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可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在自主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平时阅读习惯,为本课题实施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通过采取行动研究法,更新教师的教学思想,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

3、公开演示讨论法。有计划地开一定数量的阅读教学的公开课、研讨课,然后进行集体讨论、评课、总结。

4、经验总结法:对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典型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和总结,从活动中归纳和提升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施策略。

(五)研究的过程安排

根据本课题计划,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分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7月----2005年10月)。

主要工作:拟订方案,确定“个性化阅读”研究课题;查阅相关资料,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5月)。

主要工作:根据课题方案,进行行动研究。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具体地研究课堂阅读教学的理论认识;审视目前的语文课堂,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摸索出新课标下阅读教学的新模式。另外,重视信息的反馈与收集,进一步修整和完善方案;及时撰写研究心得,提升研究理念。

3、总结阶段。(2006年6月----2006年7月)。

主要工作:整理相关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提供新课标下阅读教学中出现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研究的内容与策略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关系处理

个性化阅读要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是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判定文章的“确切”意思。但这种理念迁移到文本阅读教学实际中去时,教师对学生影响极大,他的介入程度及介入方式几乎就决定了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容易处于尴尬地位。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起导向、点拨、铺垫、组织等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

1、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生动的课堂是生生互动的课堂。两人各自交换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手上还是一个苹果,两人互相交换一种思想,结果一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个性化阅读的互动交流,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可充实弥补完善自我的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2、师生互动。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传授知识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运用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换言之,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知识的探究者,面对文本新问题,能在已有的知识积累上,构建自己的新视点,这也就决定了要师生间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新的认识。

3、生本互动。阅读理论告诉我们,作者写出的文本具有未定性,还是未完成的作品,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因而,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读者群体,会做出不同的解读。越是内涵丰富、深刻的作品,越是人见人异,常读常新。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二)课堂教学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1、阅读文本选择的策略。

整合教材,扩大阅读面,吸收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阅读材料。从每单元的文章中挑选一篇比较典范的文章作为精读范本。另选两篇作为略读,其余的作为自读。腾出时间,引进迁移阅读文本的文章。迁移的文章必须是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美文,尽量与单元的主题或单元文章的内容有联系,必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或者是有情节的空白,或者是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作者着手。学了《表哥和我》可以让学生读秦文君的其他作品;学了《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阅读有关鲁迅的文章;学了《李白诗三首》,让学生背诵李白的其他诗篇,如:《将进酒》等。

(2)从文本内容着手。学了朱自清的《春》,让学生寻找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及古诗文,编一份关于“春”的手抄报,开一次“咏春”主题活动,让学生写一写“春”、画一画“春”„„

(3)从单元主题入手。学习“动物世界”,可以读读冯骥才先生笔下的小珍珠鸟,理解互相依赖的美好境界,就来自人类对弱小生命的热爱与呵护。这样学生对单元主题的领悟会更深。

(4)从文本内涵着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不仅让学生感受船长的英雄行为,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哈尔威船长死得值不值?这是“生命的意义”的讨论。尽管,学生还可能了解不深刻,但老师有责任把学生领进这个范围,教师在文本背后这个意义世界走的远些,学生就能跟着走的更远些。

2、“自读感悟,引导质疑”课堂教学策略。

(1)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放心、大胆、主动地投入学习。

(2)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教学,根据课堂学情的变化,灵活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对学生的突发奇想,老师根据情况或组织探讨,或表扬肯定,小心呵护其求知欲及好奇心。

(3)以整体感知为前提,以整体阅读为凭借。先立足文本求同,再发展个性求异。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确立阅读目标,选择内容及阅读方法。课堂上老师可以这样引导: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4)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紧扣文章语言,并有层次地读。第一读,感知文本:课文哪个地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第二读,感悟语言:你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你读懂什么?从读中你感受到什么?第三读,欣赏语言:把你喜欢的段落、语句美美地读出来。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

(5)引导在充分的读书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设置了小组内质疑——组内交流解疑——全班交流梳疑——自读思考解疑——全班交流解疑等一系列环节,既注意在每一个小环节中为学生留下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又充分给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3、“批判性阅读”教学策略

预备班学生阅读批判能力总的来说还是较弱的,部分学生喜欢顺从老师的意愿,奉信书中的信条,把他们的话当作为唯一的标准答案。这对个性化阅读非常不利。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批判能力十分必要。在上课时,我喜欢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质疑。如在上朱自清《春》时,一学生提出:“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花为什么会眨?我马上肯定了这位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和善于思考的态度,而且指出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一下野花在阳光下或明或暗的样子。个性化阅读需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对阅读的内容既会赞同,又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读物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辨别能力。

(三)个性化阅读课外拓展策略。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如何将阅读文本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来阅读,也是个性化阅读实践探索的内容。

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顾及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放眼社会生活,广泛开展各种语文活动,丰富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涵。活动课的设计可以有这样几种:课前五分钟活动、读书交流、辩论会、编写独幕剧、创作诗歌等。

1.语文活动设计和课文紧密结合。如辩论会的组织、独幕剧的编写、诗歌的创作等。例如,在学习《橘逾淮为枳》时,我鼓励学生改编课文,加入自己的想象来表演。一方面,学生带着演出的任务去阅读文本,理解人物,品味语言,就能读出自己的见解,获得独特的体验。另一方面,亲身表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对于表演、台词、道等的兴趣,也使他们的相关能力得到提高。

2.语文活动的开展和校园现象、生活经历相联系。如课前五分钟活动,灵活性很大,可以说话,也可演讲,内容广泛,或讲述亲身经历的事情,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抒发人生感悟。我们还结合身边的现象,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3.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悟,学会走上讲台交流自己的感悟。另外,如果在读书中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可以摘抄下来;读过什么好的书或文章做成读书笔记,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良好的习惯,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1)学生在课堂上状态积极,思维活跃,对课文内容,学生们总会有不同问题提出;他们还经常挑战权威,对作者、对教师质疑,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和闯劲。

(2)学生初步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课题实验几个月后,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习惯,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提问本,上面记下了他们预习课文时查找的资料,自读自悟的所得,以及不懂的疑难问题。学生们学会了在课本上写写画画,批注评点,许多学生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少学生还主动地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丰富了阅读积累,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2、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变革教学方式,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备课时考虑的更多是学生会提什么问题,学生会有哪些理解,学生会在哪些地方不明白,的的确确做到了蹲下身子来看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还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善于把握时机,把课堂引入最佳境界,努力实践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促进者。

3、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研究过程中相关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的撰写给教师创设了反思提高的有效平台。研究期间所写《生命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在县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二等奖。

五、课题研究所存在问题分析及今后设想。

(一)课题研究存在问题

1、个性化阅读的研究是当今全国语文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各种方法的研究方兴未艾。如何才能形成我们的特色和亮点?怎样才能避免步人后尘、拾人牙慧?我企盼得到有关专家的关心和指导。

2、由于学校地处农村,学生课外学习资源相对不足。加之我校生源基本是乡镇居民和农村子女,家庭条件相对较差。而学校的图书室、电脑室的装备也不是很齐全。这些因素造成了学生查找学习资料,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性学习的困难,导致学生尽管能发表有个性、有创意的见解,但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比较欠缺,显得肤浅幼稚。

3、个性化阅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教师教学经验尚不足,课堂上有时放不开,或是放开了又收不住,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今后设想

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写学习反思,教学反思。虽然,目前课题已经进入了结题阶段,但个性化阅读研究将会继续进行着。

2、扩展实验成果,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向其它方面铺开,如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六、参考文献:

1、《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

(美)威金斯(Wiggins,G)(美)麦克泰(McTighe,J)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开发潜能,发展个性》

恽昭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3、《有效阅读》

(美)隆恩·弗莱(Ron Fry)新世纪出版社

4、《阅读学纵览》

(网络资料)

5、《致力于鼓舞人心的课堂——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断想谭卫群《中学语文教学》2004,5

第三篇: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实践探索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实践探索

内容摘要: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实现小学生作文真正“儿童化”和“真实化”的有效应对策略,是防止小学生作文“功利化”、“俚俗化”和“虚假化”的实践探索。本文实现学生个性化作文的主要教学途径上作了一些尝试:鼓励个性化思考,尊生个性化体验,引导个性化表达。对于进一步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作文教学不断优化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 个性化 实践

由于受应试教学影响,传统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蔽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学生作文往往是在任务驱动下,为作业而作,为考试而作,并不是一种自发的写作行为;(2)学生作文为迎合教师口味而写,教师的评价准绳成了学生作文的一杆标尺,导致学生的作文完全失却了儿童固有的天真、童趣,甚至一度走向成人化和文学化倾向;(3)大量的没有个性的、粗制滥造的作文选成了学生写作的无形参照物,使得学生机械地照搬和抄袭,从而让学生的作文丧失了自身本有的个性和灵性;(4)教师在作文教学上过于强调技术层面,强调写作的章法和技巧,也使学生习作思维的空间大大缩小,不敢放手写作,不敢自由写作;(5)教师在作文教学理念上存在着的一定的传统定势,也使得他们的教学行为并没有真正的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的写作方向。

而课程改革的到来,必将颠覆这些不尽人意的作文教学局面,小学生作文必将回归到一种真实、自由、个性的状态。关注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课程的重要理念。在学段目标的制订上,《语文课程标准》始终贯彻着这样一种思想:提供广阔写作空间,卸除种种写作束缚,释放学生自由心灵,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减少老师过多干预,放宽作文评定尺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生写作的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让学生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总而言之,追求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发展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小学作文教学新思路,新方向,也是实现小学生作文写实、写真,实现小学生作文回归心灵原生态的有效策略。

如何去实践、实现真正的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呢?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应对呢?我们作了如下的尝试和思考:

一、鼓励学生个性化地思考

行起于思,止于思,成于思。习作是学生一次思维历练的过程。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笛卡儿这样说:“我思故我在。”足见一个人的思考、思想之重要。所以说,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是实现作文个性化的根本。没有个性化的思考,只是人云亦云,只是大家都“英雄所见略同”,不可能有充满个性色彩、丰富多姿的作文。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个性、经验、认知、情感等都具有差异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更是有力的证明。事实上,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其思维品质,思考方式,思考内容,也存在着明显的个性特征。如在作文教学《“○”的随想》中,在学生的眼里,“○”是眼泪,是月亮,是地球,是嘴巴,是枪口,是汤圆,是童年铁环,是草丛里的鸡蛋……每一种联想,都是学生个性思考的结果。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去思考,其前提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位,放手让学生放胆想象、表述,并不时地加以肯定、鼓励,在学生的思考出现了偏颇、出轨、错误或迷茫时,加以点拨、引导。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怎样思考,就怎样说,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没有限制,没有束缚,给学生一个极大、极广袤的思考空间。

鼓励学生个性化地思考,学生能不能按“我”的个性去思考,按“我”的意愿去思考,关键还在老师。老师的主观干预,老师的评价导向,老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在无时无刻地制约、影响着他们。“作文模式化”、“作文功利化”、“作文标准化”等都是“作文个性化”的重重阻碍。作文个性化的基点是真,学生内心怎样想,就怎样说,就怎样写,只要真实的,就是富有个性的。老师切莫以自己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切莫让学生都要接受自己的意愿。有时候,学生充满个性化的思考更会令我们惊喜、欣赏。有这么一个例子:一次日记中,一位学生写了这么一个句子:“放学回家,我路过十字马路口,看到有三位警察叔叔整齐地站在岗亭旁,一动不动。这,多么像几只正在等待命令的鸬鹚啊!”这是一个洋溢着学生个性的但并不恰当的比喻句。老实说,我首先为这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语文的灵性拍手叫好。他一定是在学了《鸬鹚》一文中的那句“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而受到启示的。他的逆向思维真令我自叹不如。后来,我组织学生对于比喻句的本、喻体互换、倒臵进行了一番研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原先只有把月亮比作镰刀的,现在学生看到闪闪的弯刀,会想起新月一钩,这就是武侠小说中的“明月刀”的思维吧。原先,学生只会把夕阳比作艳丽的桃花,现在,学生看到枝头绽放的桃花,会说:“啊,那是树上的晚霞。”这就是朦胧中的一颗诗心,一股诗情吧。

当然,学生能够出现如此让人惊喜的个性化思考结晶,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尊重鼓励学生的个性思考,都在力求张扬他们的个性思考。以至于,原先学生只会把老师比作“春蚕、红烛”等缺乏个性的比喻,现在学生可以把老师比作“春泥、树根、铺路石、桥、牛、灯、春风、山泉……”等富有新意的,令人耳目一新的答案,让人感到了个性化的无比魅力。

个性化思考,在想象作文中尤为重要。思维品质的差异性决定了作文构思的异同。以《龟兔二次赛跑》为例,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展开想象,构思材料。结果学生们有的写“乌龟巧用滑步车,凭科技力量,再胜兔子”,有的写“兔子吃一堑,长一智,击败乌龟”,有的写“兔子重蹈覆辙,再度落败”,有的写“兔子求胜心切,慌不择路,迷失方向”,有的写“比赛路程中有一条河挡住去路,乌龟凭游泳本领,轻松过河,而兔子则造独木舟渡河,延误时间,结果输掉比赛”……

个性化的思考,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让学生真切而自然地感到了“我在”的境界。

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作文的最质朴,也最崇高的意义,它是学生心灵的一段写真,它是一种自然奏鸣的生命之音,它是一个生命在岁月里,在遐想中的真实记载。而学生的生命体在生活中的体验是充满着个性色彩的,是独特的,各自的,是交织着个人情感、态度的,是谁也替代不了的,是谁也不可能像他的内心体验那样细腻、亲切、深刻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感体验,返朴归真,追求心灵原始体验的原生态作文,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作文,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作文,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作文与人格的和谐,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进行良好的人格塑造和情操涵养。

近来,电力紧缺,时常停电。而在停电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个中滋味不一,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如同样以“停电”这一话题来作文,有的学生写停电以后带来的极大烦恼,四周一片漆黑,世界似乎沉寂。仅凭着昏黄的烛光来照明,学习、生活很不方便。有的学生则从停电后,居民们为了应付停电带来的不便,纷纷购买了发电机,每当一停电,片刻的沉寂之后,一台台发电机一只只野兽般嘶鸣吼叫,声响震天,搅得小区不得安宁。有的学生却写自己在停电过程中体验到了邻居之间的真诚和爱心,停电后,自家恰好没准备蜡烛,到商店去买,又已卖完。邻居知道此事后,热情地送来了好几支蜡烛,烛光摇曳之际让人倍感温馨。有的学生则写了这样的感人小事,小区停电后,住在底楼的居民担心楼上的住户

年纪较大,行动不便,在一停电之际,便忙不迭地上楼为他们点好蜡烛,打扫房间,做好家务,让其感动不已。有的学生选取了停电后,一家人围着烛光坐在餐桌旁开始家庭讨论会的事。即使是讨论会,每个同学写得又不一样,有的写家里人对于停电原因,停电现象的讨论,讨论中不乏对政府一些行为的建议,如居民楼停电了,而马路上的一些喷泉、装饰灯,公园里的一些人造景点却不受影响,永不停电。是居民正常生活重要,还是这些设施重要,在不能保证居民日常照明的情况下,谁还有心思去看风景?建议政府应改变一些不必要的电能浪费现象。而有的学生却这样写道:没电了也无关紧要,甚至还挺不错。因为没电,才有家庭浪漫的烛光晚餐,因为没电,才有全家人都放下各自工作、任务,围着烛光进行一番前所未有的促膝谈心,停电,让家庭有了一次心与心交流的好机会。

还有的学生大胆、直率地写出了自己真实的在停电后的内心感受:停电真好!因为家庭作业较多,因为父母有言在先,如果今晚停电,考虑到保护视力,今晚的家庭作业可以免做。所以当一停电的刹那,在人们一片失望的惊呼声中,他却坐在黑暗里开心地笑了。只可惜这笑并没有维持多久,仅过了一个小时,电又恢复了,他只好垂头丧气地在父母和人们为来电而高兴之际,重新去完成家庭作业。他甚至有点厌恶电的到来。当然这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识的偏差,但也弥足珍贵,因为,这很真实,很独特。

更有的学生在写以停电为题材的作文时,非常巧妙地捕捉到了自己独特的心灵体验,令人为之拍案叫绝。一位学生写了停电之后,百无聊赖地来到阳台上。无意中仰望夜空,才发现,今晚的夜空似乎特别的美,黑夜在今晚才掀开了往日遮在脸上的神秘面纱。夜空如洗,夜空如一块巨大的深蓝的帏,星星闪闪烁烁,散发着淡淡的迷人的清辉,在夜的怀抱里,它们像一群好奇的孩子,扑闪着宝石般明亮的眼眸……自己很快就被灿烂、迷人、梦幻的星空丽景所吸引,所迷恋。呆呆地站在阳台上欣赏起来,一下子明白了《星星点灯》这首歌的内涵和意境,一下子想起了文坛巨匠郭沫若的那首奇丽小诗——《天上的街市》,一下子想起了书本里的那支童谣,“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亮晶晶……”一下子,让自己想起了古老的夜晚,也在如此美妙的夜晚,一位孩子(张衡)躺在奶奶的怀抱里数星星……于是,自己激动、兴奋,而同时也在思考,平时自己仰望夜空,为何浑沌一片?最后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当我们拥有了艳丽、缤纷的电光——现代文明之光时,我们同时也失去了纯洁、柔和的月光、星光——永恒的自然之光。感谢今晚的停电,感谢这难得的美好时刻。

一次关于“停电”的话题作文,学生们各自写了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作文,真正体现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这都是在我们老师尊重他们的个性体验基础上。尊重,意味着给他们一个广博的空间,让他们的心灵自由游弋,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下,个性化作文的命题要广,最好是半命题和让学生自主、自由、个性命题。不要让狭隘的命题成为扼杀、制约学生个性的“瓶颈”。

每年,学生都要进行春游活动,活动之后都要作文。以往,我们多以《快乐的春游》为题让学生作文。而现在一想,这样的命题,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是有所抵触的。对于全班来说,春游是不是都让他们快乐呢?即使都是快乐的,那么在快乐的同时,就没有其他的情感体验了吗?后来,我们以《春游花絮》为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体验来写作。结果,在学生的作文里,写到了春游时,看到明媚春光的乐,写到坐车呕吐的苦,写到爬山时得到同学帮助的喜,写到不慎掉落钱包的“悲”,写到带的食品太多,行李太多,造成行进不便的烦,写到在柳荫下,草地上,小河畔和同学共进午餐的趣……

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决定了学生个性化的作文。老师在对待学生的作文时,应该用自己一颗真诚、尊重的心去聆听另外一颗颗纯洁、真挚的心,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作文个性化。

三、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表达

在追求学生作文思考角度,选取材料上的个性化后,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在作文的语言表达上,表达形式上,进行“真我”、“本我”、“超我”的个性化表达。这就要关注学生的书面语言和内部言语,语言是一个群体性的概念,它带有传统、约定俗成和先发的特性。而言语,则是个体基于自身生命体验之后在表达过程中所取用的适合抒发内在激情和想像的语言,它的个性化色彩理应得到重视和关注。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先生说过:“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写作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信任、宽容和正确引导,得益于天天和他们在一起的教师语言的反复刺激和情不自禁的模仿学习。”不言而喻,让小学生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内部言语,就是让学生在作文中形成自己初步的、雏形的文风。(只能说是初步和雏形的,因为尚未定型,也不可能定型)学生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一方面受老师语言的制约、影响,一方面跟他自己本身的个性品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同学生本人的阅读积累分不开的。特别是课外阅读,学生在大量的书面语言材料中,感染熏陶,模仿创造,不知不觉地将一些名家名篇中的名句名段吸收、引用,积蓄在自己的“语言仓库”中。不知不觉地在作文风格上倾向,学习某位名家,某

篇名作,吸取他们的作文特色,语言特色,为我所用,人我合一,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或长于抒情,或善于比拟,或工于词藻,或专于描绘,在作文风格上,或真实平朴,或笔调优美,或含蓄娓婉,或细腻详尽,或简洁明快。初步形成学生各自个性化的语言色彩,这主要是在小学高段。当然,这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文风,换一句话说,当学生在不断的、长期的作文实践中形成了某种倾向、定势、喜好之后,这就是他们有了自己的作文个性。对此,老师要正确地引导、肯定、赏识。

其次,我们也要引导小学生在作文中按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用他们擅长的手段去个性化地表达,去个性化地作文。这主要是他们作文表达的形式。传统作文教学,传统作文评价标准,传统作文写作要求,往往都是规定了学生作文方式表达的同一性。小学阶段往往只是单一的记叙文训练,这大大扼杀了学生的作文个性和创造性。

还是那句话,给学生作文以空间,以自由,解除他们的种种作文束缚,释放他们的个性、心灵,让他们放开手脚去作文。可以写诗,可以写童话,可以记叙,可以想象,可以创作儿歌,可以写笑话、剧本、小说……哪怕写得不怎么样,但只要学生愿意,只要学生爱写。

比如去年“非典”来临的难忘岁月里,学生们用心去体验、感悟了许多,在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作文体裁、表达方式来写一篇关于“非典”的作文时,学生们又一次大显身手。有的记叙了“非典”期间,妈妈如何爱自己,关心自己的健康的感人事迹;有的则写了一首小诗赞美白衣天使;有的写了小品剧本来表现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有的编写了故事等等。形式多样,充满个性。更有一位平日里喜好童话、生性幽默、知识广博的男同学以童话体的形式,写了一篇名为《种族歧视》的作文。在文中,他描写了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厨房里白醋和红醋展开了激烈的争吵,白醋因为近来在非典期间身价猛涨而洋洋得意,讥笑红醋低贱、卑微。紧接着,白酒、白米、白糖等纷纷出来为白醋撑腰,而黑米酒、黄酒、黑米、红糖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厨房“战争”达到白热化程度。最终,他并没有写争吵如何结束,只是巧妙地将笔锋一转,联系到了世界上的种族歧视、民族战争问题,联想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联想到美国和伊拉克。写得富有情趣,又发人深思,堪称佳作。而试想,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学生按统一形式、方式、模式去表达、去作文,又怎会有如此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文章呢?

作文教学的本质应是人文精神的张扬和升华,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和美好的心灵。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说:“作文就是要夯实人的精神底子”。同样,小学生作文如果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本我”的缺席和“人”的无存。

这样的作文,即使写得洋洋洒洒、绚烂美丽,也只是一种虚无的灵魂化作一段苍白无力的文字。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生命活力。在写这篇劣作的同时,欣闻这样一件让人惊魂荡魄之事:诸暨一位年仅九岁的小学生凭着一篇107字的日记,竟然摘取了“冰心儿童文学大赛”一等奖。究其获奖的缘由,乃这个可爱的孩子写作是那样的至情至性,他是完全凭着心灵的感觉来写的,他的个性当然也是尽情地彰显在这篇在有些人看来乃“庸作”中了。不管这样,这说明,上层的教学权威和社会的评价标准都是那样的自发和致地达成了一致,真实地展示孩子的个性,就是今后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教学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化万.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语文出版社,2002.[2]周一贯.“儿童作文”教学论.宁波出版社,2005.[3]贾志敏.小学作文教学实用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5]袁浩.揭开儿童作文的奥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第四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提要]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个性化作文”逐渐成为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因为大家越来越认识到原来的作文教育出现了大问题,应试作文的弊端日益清晰地凸显出来,诸如思维方式的单一呆板,情感体验的苍白拘谨,结构布局的八股腔调,行文手法的如出一辙,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面目可憎。《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使作文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激扬文字、放飞想像、袒露心灵的途径和方式,使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使作文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教学实践从以下六方面展开论述:

一、倡导真实表达;

二、拓展作文空间;

三、鼓励个性表现;

四、培养创新思维;

五、培养个性化语言;

六、改革批改方式。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主动高级思维活动,是一种最具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独特的个性。那么,什么是个性化作文呢?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个性化作文就要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真正成为个性化的产物。

《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等。这些描述正是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内涵。从这点上伸展开去,个性化作文就是要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使作文成为学生张扬生命、激扬文字、放飞想象、袒露心灵的途径和方式,张扬个性,才可能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

一、倡导真实表达——个性化作文的源泉。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感情的文字表露,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我认为,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置疑。作文个性化首先要求学生的作文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有真感。

然而,综观现今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与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学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感情屡见不鲜。学生为了取得好分数,任意拔高立意,泛泛而谈,失却了真情实感,让我们看到的只是千人一面的虚伪的灵魂。

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首先应转变观念,明确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叶圣陶曾指出“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作文务必求“真”: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是胡编乱造;务必求“诚”:即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想写的,所追求的,所欣赏的„„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作文和做人,在求真这一点上是一致的。由此,我们必须大声疾呼:“作文要真实!”真实出个性,个性是真实。

二、拓展作文空间——个性化作文的前提。

个性化作文就应首先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外部过多的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作文或课外练笔中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作文,无论是文章的感情立意、篇章结构,还是文章体裁、语言风格,都不必作太多的要求,要尽量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学生充分展 1

示个性的空间。

1、作文命题个性化。

改革教材命题,让学生从生活中、阅读中产生命题,把作文的命题权放给学生,并给予较大的自由空间,作文可以有文无题,可以先有题后有文,也可先有文后有题,只要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就行。这样,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抒自己想抒之情,作文就有真情实感。让学生自由命题往往受到学生欢迎,完全能拟出新颖合适的极富个性的题目,用学生喜爱的有话可说的题目习作,他们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在作文命题个性化的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可以将教材的命题、教师的命题和学生的命题优化组合,即教师出宽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出题。

如让学生以“我第一次„” 作文,由于“„”给学生留下了空间,学生非常得意地写成“我第一次感动” “我第一次当升旗手” “我第一次受批评”等等,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内容实在、情感动人。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题,题目的包容性、启发性十分明显。对这样的题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到有话要说,有情可抒,才能调动学生挖掘生活和情感的积累,写出富有个性的佳作,他们的思想水平、语文素养、个性特点都能在作文中得到展露。

2、作文内容生活化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作文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我们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胆地写,大力提倡生活日记、课外随笔,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

作为课堂作文的补充,由于不受框框的束缚,生活日记、课外练笔更加自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篇幅可长可短,可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可以是一个片断;所写的内容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听到的,也可以是想到的;可以是真诚高尚的情怀,也可以是有趣平凡的小事;可以写现实的眼前的景物;也可以是神奇美丽的幻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也可以评论名家经典;可以大江东去,也可小桥流水„„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随心所欲,任意挥洒。于是,每周汇到我眼前的课外练笔无所不至,无所不包,千姿百态,妙文迭出。有一些学生居然还写起了连续性的童话、小说。在这样的课外练笔中,我看到了学生一个个鲜活的自我,这里成了学生们展示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实践证明:随笔、日记的确是块肥沃的土地,那里绿草茵茵,鲜花盛开,硕果累累。

3、作文体裁自主化

为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让学生自由地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文体的界限可模糊些,也要淡化记叙文为主的理念,我们可“放手”让学生试着用各种文体去习作,如诗歌、儿歌、童话、剧本、寓言、微言小说等。同样的内容可用记叙文写,也可用诗歌写,同样的主题可用寓言写,也可用童话写„„

三、鼓励个性表现——个性化作文的动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自始至终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起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引导。教师要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由个别到一般的启发,打开门扉,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当学生的想象驰骋到很远的地方时,我们还要引导他们收住缰绳,回到现实中来。同时,注意引导他们既要大胆发挥,又要合情合理;既要舒展个性,又要塑造个性,把个性发展引导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2、鼓励。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不能用一个标尺去衡量。有的学生个性发展迟缓,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大胆表现自我,积极塑造自我。对他们的作文,不要只是指出不足,更要肯定进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了多少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有时一两句鼓励的批语,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要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对一般的学生,也要鼓励他们大胆追求新目标。同时,还可以在作文评分上下功夫,善于发现学生作文里的“亮点”。尤其是平时的写作练习,用不着求全责备。哪怕一个词语用得好也应予以肯定,因为学生也需要鼓励,需要享受成功的喜悦,当然,在给较高分数的同时,真心实意的指出其作文中的不足。

3、示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先要勇于表现自我——勤于写“下水文”,以文章显示自己的个性魅力,以个性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和勇气。

四、培养创新思维——个性化作文的核心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因此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个性化的根本特征。思维是需要训练的,增强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

1、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而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却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做到训练经常化、具体化。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的训练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①改写古诗。古诗句都有高度凝练,每个诗句都有很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开他们感情的闸门,鼓励他们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使诗中的人和事物形象具体化。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不朽的失眠》一文就是凭借《枫桥夜泊》这首短诗,弛骋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描画出落第考生张继孤夜难眠的落寞心境,令人拍案叫绝。再如,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内涵丰富,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它所展示的画面,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想象,应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

②扩写内容。对写人记事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实理解过程中产生想象,对文章简略部分进行扩写,或加背景,或添情节。如《故乡》一文,“捡贝壳”、“看跳鱼”这些事情都写得很简略,而这些事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学生会很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想象儿童天真烂漫、其乐无穷的心境,任学生尽情驰骋思想,自由地倾诉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

③续写结尾。有些文章的结尾比较含蓄,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师借此时机,让学生当一回编导,设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学生自会乐此不疲。如学习《孔乙已》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孔乙已之死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尽情发挥,构思一篇《孔乙已之死》。

④听录音想象。依据一段优美的音乐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美丽景象;闻水声,想象泉水叮冬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面,汹涌澎湃的大海;听马达声、车鸣声、人流声、想象宽阔的马路、热闹的街市„„

⑤假设想象。依据一个假设的事物或情节进行的想象习作训练。如,练习写《假如我是校长,我将„„》 《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名教师》《假如我是一名医生》等。

2、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就是反向思维、求异思维是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逆向思维之于写作,是写出创新作文的一条有效途径,可以打破“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往往给人以耳目一新、石破天惊之感。长时间以来,人们总习惯于认识事物的某一面,而忽略了与之相反的另一面,因此这就留给了人们思考的余地、思考的另一个空间。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反其道而思之,反其意而写之,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并进而写出极具个性化的文章来。

如学习了《曹刿论战》一文后,学生只看到了鲁庄公目光短浅、急躁冒进的一面,经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了鲁庄公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如:广开言路、任人唯贤、虚心求

教,一个知人善任的古代明君形象跃然纸上,丰富了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

五、培养个性化语言——个性化作文的翅膀。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将自己的认识转化为文字,才能最终完善写作个性化。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写作个性的差异,鼓励他们在学习他人的写作风格时,学会综合运用多种风格去建构自己的个性化语言。个性化作文,应该让每一个词都鲜活起来,从而深深地打上作者个性化的烙印。所谓个性化的语言,是指那些新颖、独特能启人深思、引人联想的语言,是那些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智慧的语言。有些学生作文,从整篇看,在立意、结构或技法方面可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只要有闪光的语句,或锃亮的语丝,也应予以肯定,这样才能给学生个性化的作文插上飞翔的翅膀。

1、用语应力求准确、新鲜。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找到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贾岛“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便是最好的明证。

同时,用语应力求新鲜。如有学生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个句子:“愿您‘+’入我们的行列,‘-’生活的烦恼,‘×’上无穷的快乐,‘÷’去一切的忧伤。”(吴英霖《给罗斯福》)此句巧妙地运用了四个数学符号,令人耳目一新。再如“我们每天每时每刻与‘之乎者也’结伴,与X、Y、Z打交道,与ABCD交朋友。这还不算,我们还要参加鸿门宴看项庄舞剑,与苏轼荡游赤壁,跟诸葛亮联手擒孟获,然后又急匆匆进大观园参与贾探春的诗社,和贾宝玉切磋诗艺;接着便急奔十七大与胡锦涛讨论如何奔小康,再者与原子玩捉迷藏,研究‘父亲+母亲=我’的遗传学。”(魏晓霞《给分数制造厂的一封信》)用语诙谐、新奇。

2、多种句式的灵活安排可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舒卷自如,而修辞则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像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很多学生在句式和修辞的运用上体现了自己的特色,打上了自己个性的烙印。有的学生在文章中喜用排比、对比等,语言上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如“自信是钥匙,拥有它,就能开启成功的大门;自信是桥梁,踏上去,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自信是阶梯,勇敢跨步,才能‘更上一层楼’;自信是船只,自由操纵,就能到达心中的目标„„”(徐倩莲《今天你是乞丐》;“我喜欢舞台上的魔术师,他用障眼法使人信服;我憎恶小摊上的‘魔术师’,他用障眼法让人‘吃苦’。我仰慕舞台上的魔术师,他给人送去欢乐;我鄙视小摊上的‘魔术师’,他给人们制造痛苦。大卫·科波菲尔是受人景仰的,不法商人却是人人嗤之以鼻的。”(徐倩莲《高明的魔术师》

有的学生则在修辞的运用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感动却在灯火阑珊处„„她就像一架古筝,时而小弦切切,时而高山流水;时而嘹亮如狮吼,时而婉转似莺啼„„”(徐秋琴《感动》)也有些同学的作文中常有一些突破了一般语法、修辞、逻辑的“常格”,濡染着作者灵动的“情愫”,富有韵致的语句,更需要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胆呵护。例如,一位同学这样写:“我最喜欢睡晒过的被子,因为里面有太阳的味道。”表达出自己真切的生活体验,如果老师或视而不见,或见了一棍子打死,就会扼杀学生灵性的率真剖白。

3、文句要有意蕴。句子含有丰厚的内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让人读后产生思想的享受,以及联想的收获。要写出文句的意蕴,需要常常对事理进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常常优化自己的语言习惯。只要有心追求,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很多学生的文章里蕴含着这样的语句。如“我发觉我爱上了大自然,爱上了这个世界,爱上了属于我抑或不属于我的一切。热爱生活,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也才能更好地活着,我开始成为它的信徒。春天的复苏,夏天的生机,秋天的萧然,冬天的荒凉,我都爱。”(徐秋琴《边走边爱》);“当我沿着父亲的皱纹慢慢长大,当我蜕去纯挚而苦苦寻觅崇高的人生观,忽然之间发现了自己正崇拜着父亲——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农民。

崇拜着父亲的平凡,崇拜着父亲的积极乐观,崇拜着父亲的随遇而安。”(魏国妹《崇拜父亲》)这些语句虽稚嫩,但颇具智慧灵光。

六、改革批改方式——个性化作文的拓展。

叶老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

1、自我评价

在作文修改之前,教师应为作文评改定一个作文评改细则。但由于学生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每次作文都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学生要有批改不同文体作文的准备。可让学生根据通用评分细则制定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具体评改细则,做到人手一份,为写作与评改提供借鉴。

学生自我评改的初改可作为作文初稿完成后的回家作业,一般在课外进行。要求学生对照作文评改细则进行自改,然后就“中心思想”“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等方面进行自我评定(即自评),附于作文之后上交。

2、小组互评

学生互评互改一般在课内进行。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①分组分工:一般以三至四人为一组(便于讨论交流,提高评改速度)、设一组长,负责本组作文的收发、传递、检查、督促和汇总工作。②提出要求:改前教师简明扼要地进行本次作文的评改指导。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结合相应文体的评改细则,细心批改,写出自己的评改意见。③分组批改:每组四人,在组长的布置下轮流阅读批改学生作文。要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认真的圈点批划,大到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小到字、词、句、标点符号和修辞手法,用符号圈出需要改的地方,划出写得精彩的句子,写出眉批和总批。在批改过程中坚持以个人为主,每人每篇均要写出个人的批改意见,特别是“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审视角度和阅读感受,提倡学生有个性地表达,并将其填写在“作文评改记录表”上。④组内交流:个人阅读批改结束后,小组进行短时讨论,分析每篇作文的主要优点和存在问题,就评改意见反差较大的进行讨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沟通思想后,进行重新评改。组内交流后,小组长汇总“作文评改记录表”的意见,将评语填写在学生作文之后。以上互评互改工作一般在一节课内完成,以便教师及时指导、检查。

3、开展群评

在通常的教师评改、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之外,我还增加了学生的互改。不过,这种互改,有别于小组互评,而是由教师在随意发放一篇作文的时候任意确定。虽然一个人只拥有一份作文,但改好后可以与同座位的另一个学生交换,或者与前后座位的其他学生作更大范围的交换,然后再改;评改后,返还给作者本人,这时作者本人还可以反批,与评改者进行争鸣、论战;当最后交给老师时,老师还要看,不仅看作者原文,还看各个学生所打的分数和所写的评语,然后也在“五花八门”的分数和评语后面给出自己的参考分数和评语;甚至教师的分数和评语还不是“终审”,如果作者本人有话还可以“好好说”。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经过这样的互改,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静态的,而是多元的、动态的。

创新之路没有终点。我坚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个性,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使作文的个性之花处处开放。

参考资料: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2、《语文教育学导论》 王尚文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4年版

3、《个性化作文写作浅析》 谢志礼 苏玉春 《语文教学通讯》 2004年第6期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5、《纵论语文教育观》 李杏保 陈钟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个性化作文关系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个性化作文关系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报 告

金坛市城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个性化作文关系的研究》课题组执笔人:许建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作文与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学生作文时多半是无病呻吟,作文教学存在着“文学化”、“成人化”的倾向,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一定的社会经历,“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包涵着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等领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获得的体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较好解决了作文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学生的发展与作文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目标,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的方式展开探究,对世界获得自己的独特的理解。

基于课程理念的更新,我们想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作文教学。根据小学生喜欢活动,喜欢玩的天性,我们想到了活动,提出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教师因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挖掘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习作训练引来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直面生活,亲历社会,让他们去观察、去倾听、去实践、去思考、去感受,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习作资源,不断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最终达到“乐于写作、学会写作、善于写作”的目的。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好地服务于作文教学,理清二者的关系,探寻二者之间的结合点,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点,逐步形成序列。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本课题为金坛市立项课题顾问:夏亭尔、陈秋云

主持人:许建芳组长:吴惠娟副组长:徐香

课题组主要成员:刘国琴、孙桂霞、胡永红、朱祥生、刘云俊

[键入文字]

个人课题网址http://:8080/Article/ShowClass.asp?ClassID=591

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活动,能呈现出富有独特体验的、个性化的创 新性习作。

3、提高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有效性,使作文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深受学生喜爱。

三、课题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各种各样的花,都有它自己的模样”(艾青)即是对个性的最好阐释。所谓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习作。

活动让学生有了真切的独特的感受,使个性化作文也有了更真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习作的要求,努力寻找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逐步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各学科中与本课题相关的活动内容及校外生活中写作素材,丰富作文题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基本模式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落实

1、双管齐下,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个人自主阅读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通过学习,了解了相

关的理论知识,如《建构主义理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谈作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 》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个性习作”等概念。

2、集体备课,探讨设计的有效性。

预设,是为了有效的生成。我们利用群体互补效应,发挥群体优势,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时着重探讨以下问题:

做任何一件事,首先要有兴趣,这样才可能积极认真地去做好。对于学生写作也一样,要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有些学生一听说要写作就害怕,觉得头痛,大多数同学是因为无话可说,其实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哪些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成为探讨的首要问题。

学生习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吸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实践”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的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这种封闭式的作文训练,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于是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综合实践活动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活动和学习方式,如调查、访问、制作、摄影等,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并在过程中积累经验。随后所有活动内容就能入文,由于写的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便能信手拈来,下笔千言了。如让学生拥抱大自然,在桃花的海洋中尽情玩耍,他们自然争相叙心中之美,有感而发;闻到稻花悠悠清香,尝到黄桃甜甜的味道,看到白花花的蘑菇,捉到活蹦乱跳的虾儿,体验到家乡是如此的富饶,激发自豪之情,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了。这一类的活动学生乐于接受,可有些活动学生视为“苦差”,势必影响活动效果。活动不仅仅为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应该引领学生健康向上地发展,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如何丰富活动的内容,使活动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我们探讨的第二大问题。

设计的习作练习活动安排是否有效?是否要调整练习素材?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等也是我们探讨的重要内容。

3、课堂观察,验证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最鲜活生动的个案,我们扎实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观摩示范课、研究课, 听随堂课等,为课后进行交流提供鲜活生动的素材。我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选取典型的案例,围绕有效落实个性化的学生习作的主题,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等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我们将学生习作的真实性与开发性作为衡量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一个字跳入行间,那是心里活动的呼唤,用什么词不用什么词,用它表现什么,也圈系着情感的砝码。一篇文章写成了,表现什么,是赞扬是鞭挞,是说理是言情,都是异常分明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文章就是情感的体现,有什么样的情感,就有什么样的文章。”情感的激发在作文教学中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相机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及时强化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让学生带着积极而强烈的情感去写作文,写出真切积极的情感来。把作文课引向综合实践活动,就让学生的作文充满开放性,并能积极引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及表达。比如在作文课堂上要求学生写《桃花盛开的地方——故乡》,同学们仅仅会想到家乡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通过实践活动之后,同样的题目,学生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去思考。由美丽的桃花到爽口的水北西瓜、清香的茅山青峰„„一改原先的“千人一面”式的学生习作。这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已储的记忆,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大胆地进行表达。

只有做到了习作的真实性与开放性,“个性化”才得以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成为现实。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丰富作文内容。

1、从学科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虽然是不同的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这样做,不但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而且能就地取材,随时生成,相互促进,共生共存。

2、从身边生存环境中生成。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如我校不少同学的家中都养了猪。但平时,同学们都怕脏怕臭,从来不踏进猪圈一步。开展了“猪娃娃的故事”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同学们学当饲养员,喂起了猪;来到兽医站,调查猪病的防治,苗猪的销售情况。

春天到了,学生们来到校外空地,开始了野炊;秋天到了,采摘树叶制作叶贴画。重阳节,来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给老人来去节日的欢乐。冬天到了,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冬季三项体育锻炼——跳绳、踢毽、拔河。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的毽子都是从商店里买来的,贵且不耐用。于是,就教学生学做毽子。有的同学是第一次拿起针线,连穿针、打结这些最简单的活儿都不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3、从学校特色中生成。我校的特色是每学期举行“红领巾超市”,变废为宝,让学生体验

“下海经商”。每学年举行读书节、体育节及校园艺术节。不管什么节,都是学生们最忙碌的时候。

4、从传统节假日中生成。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圣诞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购置贺卡相互赠送。但是,对圣诞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季节,可让学生睁大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感受春节的气息,触摸春节的脉搏。可以“春节的脚步”为主题,开展一系列与春节有关的活动,了解民间过春节的习俗,查找春节的由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习作内容。

(二)拓宽了学生视野,激发了习作兴趣。

活动作文课成了学生的期待。学生对活动有一种期待,也是对作文有一种期待。活动作文的实践研究,为我校的作文教学引入了一泓活水,丰富的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作文教学课堂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不仅让学生有“米”可以“炊”,而且能把“米”巧“炊”。因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是极富变化的,写作是倾注真情的,所以学生的作文更是充满灵性的,这是让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最感欣喜的。教师在活动设计、活动进程、指导习作、习作评改等诸多过程中着力点都围绕这次活动作文的切入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习作评改中,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凡是能表达学生独特体验的段落、句子、词语都是肯定的文章的亮点,教师加以大大夸奖和渲染。因为这正是文章具有“灵”之气的妙点。因此,学生在这儿获得了成功,他会在下一次的习作中关注自己独特体验的表达,这就是我们同一次活动,而习作结果却是那样的各具特点,百花齐放。学生的优秀习作集中可见。

(三)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了科研能力。

课题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教师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带动了教学的全面改观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老师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作文教学观。老师们更关注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作文兴趣、意识和潜能的唤醒,关注学生终身需要的作文能力的获得。改变了作文教学日趋僵化的局面,使我们的作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使老师们尝到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甜头,尝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无穷魅力。

参与研究以来,老师们在工作中经过努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吴惠娟获校级领导评优课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学生作文更需丰富的资源》获省学会二等奖。许建芳获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撰写的论文《给学生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获市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征集三等奖,同时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刘国琴获市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评优课二

等奖。“李四光”中队辅导教师,辅导的李子超同学被评为市“地球小卫士”。王颖玲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获市二等奖,撰写的论文获省市二等奖,并有论文发表于《小学教学》。徐香获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辅导石一汝同学获市“庆六一”讲故事比赛一等奖朱祥生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撰写的论文《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行为的思考与实践》、《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乐趣》分别发表于《素质教育论坛》和《新课程教育学术》。刘云俊获市科普知识竞赛活动一等奖。撰写《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获省学会论文二等奖。孙锁梅获市综合实践活动评优课二等奖。辅导韩笑、范王同学获市“六一”现场作文比赛二等奖。

八、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目前教材上安排的作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文体和写作要求,分析写作技巧。)当学生欣喜于活动作文带来的愉悦后,在我们完成教材上的奉命而作时,怨声不绝于耳,都说这个不好写,没意思。如何能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更好地完成教材上习作训练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作文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有时也真有无“米”可下的感觉,更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有一个创新的脑袋,才能真正拓展活动作文的空间,开创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适应活动作文对教师的要求?

活动应更多地追求实效,忌大、空、多,否则就会出现了计划与实际操作“两张皮”:计划照有,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有了十足的弹性。如每学期都必须开展的系列活动有“读书节”、“体育节”、“卫生节”、“科技节”,每项活动都包含有多种活动。除了本校的活动之外,还有全市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多单位组织的其它各种活动。可以说学生是周周有活动,天天在准备。可是学生的生活丰富了,教师显而易见就累了,于是教师疲于应付。缺乏了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放任式的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相趋甚远。要想控制教师大面积的“忽视”,要想活动卓有成效,只有从“小、实、精”的活动入手。那么,这些活动的内容如何又选择与确定?

本课题研究目标之一是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点,逐步形成序列。由于课题负责人作为教学骨干下乡对口交流一年,课题研究受到一定的影响。至今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形成各个年段活动作文训练系列轮廓已形成,但未能完整的显现的校本习作训练教材。所以现存问题还有:如何形成活动系列及学生作文训练系列?

以上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向各位专家学者所作的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下载《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报告2004年09月07日 『妙桥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结题报告』 浏览选项:颜色 默认 灰度 橄榄色 绿色 蓝色 褐色 红色阅读次数:179......

    小学生科技实践与探索1

    小学校园科技实践与探索 合江县五通镇中心校:李清海 [摘 要]提高小学生的科技素质,造就跨世纪的优秀科技人才,将成为小学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我校小学生科技活动以来的......

    开展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内容摘要:在高级中学中开展课题研究,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新事物,我们的经验还十分有限,如何选择设计课题研究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如何评价课题研......

    个性化作文研究报告(模版)

    开生活之源 砺习作之剑 扬个性之帆 兖州市实验小学“作文个性化与学生的个性化生活研究” 实 验 报 告 尚传设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认识......

    小学生个性化习作教学探索(优秀范文5篇)

    小学生个性化习作教学探索习作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习作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是以表现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只有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来源于现实的生活感受,学生才能......

    读书与课题研究报告

    读书与课题研究报告 1. 拟研究题目 关于物价上涨问题研究的几点观点关于一次性产品消费问题的几点看法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和看法......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课题阶段案例分析

    “小学生个性化作文”课题阶段案例分析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个性,使他们的独特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以促进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怎样去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呢? 一、转......